【封面故事】
200年前的香港,還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漁村,歷經戰爭、殖民等歷史動盪,逐漸華麗轉身,成為全球知名的大都會。
香港遇到的第一個變局,發生在1997年,當時回歸後,許多港人對未來沒有信心,陸續爆發移民潮。結果在中國大陸的政策支持,香港卻有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當然,過程中也不是毫無波折,2019年的反送中抗爭、2020年起蔓延的新冠疫情,接連重擊香港經濟,不少外資企業因而看衰香港,並將總部撤出。
經歷這些之後的香港,儘管看似將亞洲金融中心寶座讓給新加坡,實際上並沒有停止前進!在中國大陸的規劃中,粵港澳大灣區已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命脈。除了中國官方持續做多,香港吸納人才的實力亦不容小覷。招攬全球人才的「高才通」計畫,兩個月就收到1.4萬件申請,足見香港仍魅力無窮。
《遠見雜誌》團隊再訪香港,從東方明珠的變與不變,直擊香港風雲再起。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當日本成為一種病
李建興
6月20日,IMD公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以第六名之姿,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佳成績,但更令人注目的是,多次排名世界第一的香港居然被台灣擠下。一時之間,「東方之珠從此失色」的悲歌,又重響於國際圈。但,香江傳奇真的就此成為絕唱嗎?
清代小說《儒林外史》記載,唐朝名將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後,晉為駙馬,受封富麗堂皇的「河東府」。但富不過三代,孫子輩門庭中落,淪為乞丐。一日,郭孫行乞到「河西庄」,遇見了30多年前在郭府當差的下人,對方卻已是糧囤座座、牛馬成群的富豪了,而下人念舊情收留了昔日的主人,旁人則不勝唏噓:「30年河東榮華富貴,30年河西寄人籬下!」
縱觀歷史的縱軸,國際間的樓起樓塌豈非如此現實殘酷?而同樣的歷史情節,何嘗不是一再重播放送?
美國一手打造日本奇蹟,也見證日本墜落
日本是世人眼中最具史詩情節的「沒落貴族」。二戰結束,美蘇對抗,美國趁韓戰把日本打造成亞洲軍工基地,還幫忙推動重要經濟改革,一系列的生長激素,催生出1950~80年代的日本經濟奇跡。80年代末期,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傅高義寫了一本書《日本第一》,1981年,美國《時代雜誌》以日本作為封面標,警惕美國人。
於是1985年,美國逼了日本簽署了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即為知名的廣場協議。一時間,全日本經濟氤氳迷茫、社會蕩氣迴腸,殊不知,豪賭的牌桌上,擺的是場經濟的絞殺,很快的,隨著1989年經濟泡沫,迎來的是蝴蝶效應下的滿目瘡痍。即便日本政府猛招出盡,就算日企放聲哭嚎,卻無法扭轉日本從財富大滿貫換成一手經濟大爛牌的事實。90年代後的日本經濟,就像是被下了詛咒、遺忘時間的漸凍人,躺在手術台上等著治療。
從1990年起到2017年,美國只換了四任總統,力挽狂瀾的日本,卻換了16個首相。然而歷史的錯誤最可怕的,往往不是政客的下台,而是社會的副作用。原本紙醉金迷的日本,變成了低欲的社會畫風,神戶牛排變成了關東煮和蕎麥麵,LV變成了AV,沒錢出門,待在家當御宅族,消費不起,就以斷捨離和極簡風來掩飾。
然而昨日種種,都有緣起和背景,不可思議下,等脈絡爬梳後,往往又是那麼理所當然,無語問蒼天。
很多經濟學者,將日本案例視為「日本病」,告誡世人切莫步入後塵,這包括錯誤的利率政策、不敢執行破壞式創新的保守心態,但換個角度想,日本又何嘗不是起於美國的送往迎來、滅於美國的拂袖而去?
而或許「30年河東30年河西」,風水國運也絕非沒有期限的沉淪,如今各種跡象都似乎透露出日本經濟可能會時來運轉。同樣的,在經歷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香港,究竟會萬劫不復?還是會涅槃重生?
為此,本期封面〈香港 風雲再起〉,《遠見》前往當地探詢現況,沒有政治的傲慢與偏見,只用最客觀、實際的角度,看看東方明珠的未來,究竟會是美麗還是哀愁?會在中國的介入後一夕崩塌?還是如虎添翼?
只能說,「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日本歷史發展,從扉頁到末頁,都值得寫進史冊,加註警語。一方面警醒台灣,別輕忽每個迎頭趕上、谷底翻身的鄰國,更得居安思危、擁抱創新,否則時代無情,當奼紫嫣紅開遍,一不小心,就可能付與斷井殘垣。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當日本成為一種病
李建興
6月20日,IMD公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以第六名之姿,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佳成績,但更令人注目的是,多次排名世界第一的香港居然被台灣擠下。一時之間,「東方之珠從此失色」的悲歌,又重響於國際圈。但,香江傳奇真的就此成為絕唱嗎?
清代小說《儒林外史》記載,唐朝名將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後,晉為駙馬,受封富麗堂皇的「河東府」。但富不過三代,孫子輩門庭中落,淪為乞丐。一日,郭孫行乞到「河西庄」,遇見了30多年前在郭府當差的下人,對方卻已是糧囤座座、牛馬成群的...
目錄
封面故事
108
東方之珠經濟大反彈,今年首季GDP成長率稱霸亞洲四小龍
香港風雲再起 ∕邱莉燕
118
港科大廣州校區點火 超級珠三角發展大熱
121
卸任特首梁振英:「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優勢
124
從自駕車到造火箭 粵港澳大灣區拚創新
127
大陸政策做多 投資香港仍有利可圖
前瞻科技業
166
規格創新、終端競爭,伺服器迎來換機潮 黃仁勳效應激勵
組裝廠重回一級戰區 ∕羅之盈
169
從硬體到解決方案 和碩「打群架」搶市 ∕陳品融
172
速推企業級語言模型 華碩站上AI浪尖
174
組裝廠「皮衣加身」 轉型競逐AI商機
176
雙鴻為AI電腦解熱 獲半導體巨頭熱愛 ∕白育綸
時事看時勢
78
疫後拚復甦,天后、天團齊聚港都 「演唱會經濟」吸金
高雄笑納11.6億產值 ∕陳思豪
82
世運主場館挾三優勢 成演唱會主戰場 ∕陳思豪
HBR精選
42
四大積極轉變 進化成更好的永續長
遠見看世界
48
影響力投資全球崛起 2025挑戰50兆美元 ∕何晨瑋
遠見會客室
52
接掌金研院 蘇建榮要幫金融業調體質 ∕黃健誠
時事看時勢
58
國寶級財經數據專家 葉萬安:台灣過度親美,經濟恐重傷 ∕葉萬安
66
4000億防疫保單之亂 後遺症來了! ∕彭杏珠
74
要翻轉「行人地獄」 思惟必須改變 ∕林仕祥
進擊的產業
180
亨泰光專攻近視防控 OK鏡大賺眼球商機 ∕郭逸
184
歐都納100%回收衣 串起紡織生態循環圈 ∕李加祈
特別企畫
132
2023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臺大、臺師大、中醫大分占各類榜首
愈特色愈出色 中正、實踐、北護競爭力升級 ∕李建興
144 六大面向、48項細指標〉
大學加速創新轉型 更多元更有未來 ∕李建興
152 特色大學1〉
中正雙迴路縮小學用落差 紫荊不分系培育領袖 ∕胡華勝
154 特色大學2〉
設計力連結數位創新 實踐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156 特色大學3〉
「五星級」國際認證 北護大擦亮老店招牌
158 特色大學4〉
高雄大客製化產業人才 建構體育生態鏈 ∕馮紹恩
160 特色大學5〉
弘光科大深化護理專業 彩妝更吸引LVMH合作
162 特色大學6〉
智慧應用╳時尚 高餐大首登亞洲TOP5餐旅大學
特別企畫
86
台股站穩萬七,挑戰再登萬八
升息暫停、復甦放緩 下半年投資怎麼賺? ∕廖君雅
94
掌握轉機股 「後萬七」再下一城
98
觀察獲利可持續性 成長、取息雙頭賺 ∕黃健誠
100
追求長期報酬 可布局市值型ETF
好享生活
191
闖入老城市的新靈魂,為理想「任性」創業 小店學問大 ∕胡華勝
194
山城隱藏系美食 「散散步.迷迷路」 重回舊時光 ∕胡華勝
196
書粥「顧店換宿」太迷人 報名後得等上一年
198
走進布農族高山森林基地 攀樹賞鷹學當獵人
熟齡不一young
188
理財作家十方
建立多元被動收入 挺過提早退休焦慮期 ∕50+
好享專欄
200
餐桌外的哲學
當結果論取代過程論,什麼是好的挑戰? ∕江振誠
名人專欄
20 高希均 ∕觀念衝擊
畢業典禮的講話
——台大、清大、興大
24 王力行 ∕字裡行間
向國際大師 千載難逢的學習
26 陳澍 ∕虛實之間
為什麼黃仁勳不會「選邊站」?
28 李德財 ∕數位面面觀
網路訊息提供者是誰?零信任如何做到可信任
30 洪蘭 ∕把脈社會
睡眠與健康
32 王儷玲 ∕金融最前線
台灣應加速培育ESG與綠色金融跨領域人才
34 邱冠明 ∕醫療新視野
看需要還是看喜好?
36 蘇宏達 ∕全球政經勢
正視台海航運 保費飆升的壓力
38 尤虹文 ∕弦外之音
流浪美國
18 李建興 ∕總編輯的話
當日本成為一種病
封面故事
108
東方之珠經濟大反彈,今年首季GDP成長率稱霸亞洲四小龍
香港風雲再起 ∕邱莉燕
118
港科大廣州校區點火 超級珠三角發展大熱
121
卸任特首梁振英:「超級聯繫人」是香港優勢
124
從自駕車到造火箭 粵港澳大灣區拚創新
127
大陸政策做多 投資香港仍有利可圖
前瞻科技業
166
規格創新、終端競爭,伺服器迎來換機潮 黃仁勳效應激勵
組裝廠重回一級戰區 ∕羅之盈
169
從硬體到解決方案 和碩「打群架」搶市 ∕陳品融
172
速推企業級語言模型 華碩站上AI浪尖
174
組裝廠「皮衣加身」 轉型競逐AI商機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