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酥雞股、早餐店股、火鍋股,11家公司、27個品牌來了
史上最大
餐飲上市潮
缺工潮竟使台灣餐廳「日本化」、「M型化」
對1千萬外食族是好是壞?
建商、科技業為何搶投資餐飲?
FRIDAYS金主、一張表解密「雙高」誘因
台北一○一的八十六樓「饗A Joy」餐廳,一客要價四千元,堪稱台灣最貴的自助餐廳。
打開該餐廳的訂位系統,若想訂兩個人的位子,到十二月底前,午餐時段已全數客滿,座無虛席。
它的母公司是「饗賓餐飲集團」,「他們很低調,從不向同業透露營業狀況,但我估計,以他們的規模,年營收絕對在百億元以上!」一名餐飲業人士評價。
但,你不僅可以在他們的餐廳大啖美食,還有機會成為他們的股東。因為,他們計畫於明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正式進軍資本市場。台灣正掀起史上最大一波餐飲上市櫃潮!
比如,台灣連鎖牛肉麵店龍頭:擁有三商巧福牛肉麵的三商餐飲,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證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鑼鼓。
同一時間, 美式料理連鎖餐廳TGIFRIDAYS,在台灣的代理商「開展餐飲集團」,也在十一月二十日登錄興櫃。
缺工逼台灣餐飲集體進入2.0時代
不只「大象」,螞蟻雄兵也搶轉型
二○二二年底疫情解封至今,已有多達七家餐飲集團完成IPO。
明年,至少還有四家業者要向資本市場叩門,除了饗賓,尚有連鎖早餐店Q Burger等。然而,當年王品與瓦城上市時,兩者營收規模已相當可觀,像王品上市時營收已逾百億元,可說是「大象」。
反觀這次掛牌的新兵們,許多營收規模僅十億元、二十億元,猶如螞蟻雄兵。
是什麼,讓他們幾乎是焦慮到要趕快衝刺上市?這又對我們的日常帶來什麼影響?
推力一》薪水再高,沒人就是沒人
士林攤商月薪八萬,徵兩年找不到人
先看原因。
缺工潮,已經逼得餐飲業必須集體進入二.○時代,也讓他們加速朝資本市場挺進。
缺工「壓力山大」,不僅餐飲集團招架不住,連小攤販也深受其害。如士林一家賣大腸包小腸的攤位,月薪開到八萬元,徵才兩年,還是沒有求職者上門⋯⋯。
成立四十一年、非常低調的三商餐飲,其董事長陳翔玢表示,這次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籌資八億元興建中央廚房,廠內設置一台要價一千四百萬元的自動切肉機,「可以大幅節省人力。」
他嘆氣,台灣餐飲業最大問題,不是時薪連漲八年,造成人事成本攀升,而是「就算薪水開再高,沒有人就是沒有人!」
所以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火鍋與燒烤這類不需要廚師的餐廳會更多,但,這還不夠,大家想要上市籌資蓋產能更大的中央廚房,徹底解決人力問題。
根據《就業服務法》規定,餐飲服務業不得聘雇外籍勞工,但中央廚房屬食品工廠的範疇,得以引入,這使有資源的大型集團紛紛擴建中央廚房,將更多生產流程轉移至此;沒有資源的小餐廳,
只能接受找不到人而歇業的命運。
此外,餐飲業瘋狂搶人,如果公司有上市櫃、有個股票代號的光環,甚至配股的誘因,就會有更多的籌碼。
知名餐飲顧問林剛羽透露,很多餐飲公司老闆以前根本不想上市,想說有錢自己默默賺就好,而且上市後,門市都要符合建築法和消防法的規定,工程浩大,很麻煩,但現在為了搶才,想法都變了。
上市新兵全家餐飲,就是冀望透過配股來留才。
全家餐飲董事長吳勝福表示,多數的上市餐飲集團是將股票配給高階主管,但他們是配給最基層的人力,即使是外場櫃台人員,上市後也可以獲配股票,「我們第一線的弟弟妹妹,就算只來上班三個月,就給他很便宜的認股!」
「我五年前就說過,大家再不上市,資源、人才你就搶不贏別人了!」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表示。
賽道已經改變。以前,大家競爭的是料理美味程度;未來,大家比的是誰能用最少人力,有效率的完成服務。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優惠價: 9 折, NT$ 108 NT$ 120
本商品已絕版
鹹酥雞股、早餐店股、火鍋股,11家公司、27個品牌來了
史上最大
餐飲上市潮
缺工潮竟使台灣餐廳「日本化」、「M型化」
對1千萬外食族是好是壞?
建商、科技業為何搶投資餐飲?
FRIDAYS金主、一張表解密「雙高」誘因
台北一○一的八十六樓「饗A Joy」餐廳,一客要價四千元,堪稱台灣最貴的自助餐廳。
打開該餐廳的訂位系統,若想訂兩個人的位子,到十二月底前,午餐時段已全數客滿,座無虛席。
它的母公司是「饗賓餐飲集團」,「他們很低調,從不向同業透露營業狀況,但我估計,以他們的規模,年營收絕對在百億元以上!」一名餐飲業人士評價。
但,你不僅可以在他們的餐廳大啖美食,還有機會成為他們的股東。因為,他們計畫於明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正式進軍資本市場。台灣正掀起史上最大一波餐飲上市櫃潮!
比如,台灣連鎖牛肉麵店龍頭:擁有三商巧福牛肉麵的三商餐飲,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證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鑼鼓。
同一時間, 美式料理連鎖餐廳TGIFRIDAYS,在台灣的代理商「開展餐飲集團」,也在十一月二十日登錄興櫃。
缺工逼台灣餐飲集體進入2.0時代
不只「大象」,螞蟻雄兵也搶轉型
二○二二年底疫情解封至今,已有多達七家餐飲集團完成IPO。
明年,至少還有四家業者要向資本市場叩門,除了饗賓,尚有連鎖早餐店Q Burger等。然而,當年王品與瓦城上市時,兩者營收規模已相當可觀,像王品上市時營收已逾百億元,可說是「大象」。
反觀這次掛牌的新兵們,許多營收規模僅十億元、二十億元,猶如螞蟻雄兵。
是什麼,讓他們幾乎是焦慮到要趕快衝刺上市?這又對我們的日常帶來什麼影響?
推力一》薪水再高,沒人就是沒人
士林攤商月薪八萬,徵兩年找不到人
先看原因。
缺工潮,已經逼得餐飲業必須集體進入二.○時代,也讓他們加速朝資本市場挺進。
缺工「壓力山大」,不僅餐飲集團招架不住,連小攤販也深受其害。如士林一家賣大腸包小腸的攤位,月薪開到八萬元,徵才兩年,還是沒有求職者上門⋯⋯。
成立四十一年、非常低調的三商餐飲,其董事長陳翔玢表示,這次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籌資八億元興建中央廚房,廠內設置一台要價一千四百萬元的自動切肉機,「可以大幅節省人力。」
他嘆氣,台灣餐飲業最大問題,不是時薪連漲八年,造成人事成本攀升,而是「就算薪水開再高,沒有人就是沒有人!」
所以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火鍋與燒烤這類不需要廚師的餐廳會更多,但,這還不夠,大家想要上市籌資蓋產能更大的中央廚房,徹底解決人力問題。
根據《就業服務法》規定,餐飲服務業不得聘雇外籍勞工,但中央廚房屬食品工廠的範疇,得以引入,這使有資源的大型集團紛紛擴建中央廚房,將更多生產流程轉移至此;沒有資源的小餐廳,
只能接受找不到人而歇業的命運。
此外,餐飲業瘋狂搶人,如果公司有上市櫃、有個股票代號的光環,甚至配股的誘因,就會有更多的籌碼。
知名餐飲顧問林剛羽透露,很多餐飲公司老闆以前根本不想上市,想說有錢自己默默賺就好,而且上市後,門市都要符合建築法和消防法的規定,工程浩大,很麻煩,但現在為了搶才,想法都變了。
上市新兵全家餐飲,就是冀望透過配股來留才。
全家餐飲董事長吳勝福表示,多數的上市餐飲集團是將股票配給高階主管,但他們是配給最基層的人力,即使是外場櫃台人員,上市後也可以獲配股票,「我們第一線的弟弟妹妹,就算只來上班三個月,就給他很便宜的認股!」
「我五年前就說過,大家再不上市,資源、人才你就搶不贏別人了!」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表示。
賽道已經改變。以前,大家競爭的是料理美味程度;未來,大家比的是誰能用最少人力,有效率的完成服務。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