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密碼8050
兩個數字,80和50,今年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1945年創刊的《ELLE》雜誌迎來80週年,同時全球發行國家也邁入50個版本,這是一個歷久又發亮的里程碑。我認為,80指的不是歲月年紀,80應該是生活視野的厚度,世面閱歷夠多了,理解夠全面了,自己喜歡的、追求的、擁有的,一切了然於心,80是自信自在的厚度,換句話說,80是「懂自己」的見識深度。
《ELLE》台灣基於上述詮釋,決定以「ELLE 80,經典新譯」主題,定調2025年編輯台主軸。從現代服裝史角度來說,時間是最嚴苛的檢驗條件,一件Chanel斜紋軟呢外套,一雙Gucci馬銜扣樂福鞋,沒有人質疑其永不凋零的時尚靈魂,她們所能製造的時髦強度,在1970年代跟2025年當下是毫無偏差的。台灣版本月起陸續推出「ELLE 80」特輯,聚焦時尚經典關鍵字,首發單元〈當我們談論極簡 Speaking of Minimalism〉,時尚編輯Jhe-Syue從Calvin Klein於2月回歸紐約時裝週的一場秀,做為文章切入點:「……高齡82歲的創始人Klein先生也現身支持。時尚的極簡主義未曾凋零,只是這場象徵重啟的招魂儀式難稱成功,模稜兩可的評價反讓人思索,『極簡』一詞既鮮明又曖昧……。」另外,主稿開端寫道:「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詞的起源,來自60年代初興起的藝術運動,藝術家使用中性色彩、簡單線條和非傳統的工業原料來創作,抵抗當時主流裡繽紛而張揚的抽象表現主義。其中代表性的藝術家Donald Judd形容這種新風格為『複雜思想的簡單表達』,可以說給了極簡主義一個官方定義。光是這樣一句扼要的詮釋,就能交代當今一些設計師的極簡風為何顯得疲軟,不外是做到了句子的後半段,卻忽略極簡風的迷人,源於其匿與留白背後的觀點。」如果剛好你也是極簡迷,相信這篇稿子讀起來會讓人很有共鳴。
我個人對於紙本固定單元〈ELLE VIEW〉有私心偏好,每1頁探討的熱門話題與觀點,皆來自各線編輯的獨到觀察,文字並不多,但能精準地接收到編輯群濃縮的趣味新知。內心悄悄話是,打從Threads以王者之姿崛起,經常盯著手機不斷自問:「我到底看了什麼?」像這種時候,一本可以安心細嚼的雜誌或書籍,就是挺好的排毒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