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點】
「閱讀」不能只是單純看懂字,
而是要了解字詞音譯背後傳達的意思,
在網絡時代,如何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加強理解能力,更顯重要。
科技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的可能性,
是否會使閱讀的方式及形式經歷一場變革?
而面對未來,人才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從教育上來看,教學與課程和閱讀的相關性究竟為何?
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素養呢?
台灣的語言教育普遍呈現這樣的狀況——對於課堂上所閱讀的文章,從白話到文言,老師們都盡心盡力的為同學做詳細的解說,我們的學習除了抄寫筆記畫下重點外,就是熟記這些在考試中需要回答出的正確答案,以獲得的高分證明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但捫心自問,除了記得答案之外,學習過程中,少有深刻思考作者生活與創作的機會、同理篇章中的心情、斟酌字詞間的差異,與反思文章中探討的問題與自身生活的關係。作為一位讀者最重要的思考養成,並沒有在學習中逐步被啟發,以至於無力閱讀更為廣泛及多樣的內容,養成依賴他人的觀點、取得便捷答案的習慣。此外,受語文課選文的限制,文學與文化的內容,成為閱讀的主要光譜和學習的主體。這讓閱讀本身,包括閱讀自身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反倒成為次要、被忽略的學習。
過往對於有識字能力等同於有閱讀與理解能力的觀念,是建立在教學者解說下的誤解,把別人給予的答案,視為自己在閱讀文章後理解的結果。識字能力的確是閱讀的基礎,但識字能力如果等同於理解文本的能力,在今天幾乎不存在文盲的時代中,我們不必為新世代的閱讀素養與理解能力如此憂心。當前真實又令人困惑的情境,是在所有的人都有識字能力的今天,生活中卻充斥著因為各自理解不同所造成的衝突。正因為這情況,才讓世界重新思考閱讀的本質,並以全球性的尺度,開展閱讀素養教育。
對於閱讀內容各有各的解讀是常見的情況,每個人因為先天與後天的差異,基於先備知識與經驗的差異,個人具備的認知條件自然有所不同。這想法也符合過往我們對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概念,知識與經驗能有效幫助理解閱讀的內容。不過這卻不等同於當前閱讀素養關注的閱讀行為。閱讀素養不是被動的接收訊息與知識,進一步來說,這態度也包含閱讀行為,不受讀者的知識與經驗限制。反而面對沒有知識與經驗的閱讀內容,能主動地尋找可以幫助理解的知識與他人經驗,做為持續閱讀與理解的支持條件。這是當前教育現場關注的閱讀素養表現。
在這個閱讀素養的觀念下,個人的知識與經驗固然重要,但若遇到過往的經驗不足以辨識與理解眼前的內容時,也無需陷入無能為力的困境。因為具備閱讀素養的人,會從眼前的事實訊息,進行內容的廣泛理解,觀察訊息間的關聯和脈絡,進行合理的推論,最後統整出可以表達內容核心的觀點或情感,以之作為理解作者的起點,積極尋找佐證的資訊,展開對內容、作者與自己的評鑑或反思。讀者在具備這樣的閱讀素養中,閱讀透過承載訊息的符號與圖像,進入生活與生命的真實場景,其結果不再是知識的擁有、經驗的複製、觀點的重述,轉而成為生命的開展、未知的探索、問題的深究,以具體的事證,建立面對世界屬於自己的理解,參與其中並分享他人。自此,閱讀成為一個人在這世界前進與學習的關鍵素養。在國際上,擁有這項能力的重要性,被視同如擁有基本的人權!因為當一個人對外所理解的一切,不是來自於自己的能力與決定,就像失去人權一樣,無法為自己做屬於自己的判斷與選擇。不過,在今天這個時代要落實這個理念,從環境來看,更加具有挑戰性,若從需要來看,更是必須而且迫切。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清濁自適,航向未來】
原本信誓旦旦,對這次悖於事實,有損文訊名譽的事不再容忍,一定要有所回應。幾個假日後,文章寫好了,卻轉念不想公開發表。眼前還有好多事,若陷入怨懟的漩渦,就成了自我桎梏的受害者;也不想隨人起舞,在唇來舌往上耗時傷神。甚麼是公理正義?渾噩亂世,清自清,濁自濁,就求個心安吧。於是回信給總編輯張誦聖教授,和三位訪談執筆者,並把寫好的更正文章給他們看,還原歷史現場,表達心意後,就此束之高閣。
但因上期的發抒心情,引起一些朋友關注。一位久已淡出文壇、學界的朋友,寫了六頁的長信,抒發己懷,也給我打氣。他大學時代就是批判黨國體制的「老覺青」,堅決不加入國民黨,一直站在「黨外」,立志要成為自主的知識分子。
他說:「我這位躲在六朝文學的『隱士』,其實一直以史家的眼神在觀察這近五十年的歷史波濤、黑白起伏。」他感謝我們對文學的堅持。信末:「我只是不改我青年時期喜歡『仗義直言』『濟弱扶傾』的初衷。知識份子是永遠的在野黨,……我已七十歲,若有羞愧,那就是應該像白髮漁樵慣看秋月春風一般地從容,若仍有『激憤』痕跡,那是修養尚不到家……」至此,我原本平靜的心,再也難忍感動的淚水。
摧殘全世界近兩年的疫情,到了一個可能更好或可能更壞的分際。「期待開放,又怕受傷害」,是目前多數人的心情吧。面對上半年因疫情耽擱的進度,必須設法在今年年底前補上。我們是行動者,沒有「悲觀的權利」,而長時間缺乏資源、奧援,也不免興「心餘力絀」之嘆。
讀了郭強生在聯文新書《作家命》和本期為這本書做的專訪,我覺得郭強生的創作,不僅是才華使然,更是經由長期的、有計畫的努力,不斷地邁進有以致之。從閱讀、評論到創作,他認為先是好讀者,培養鑒察文學的品味,才會是好作者。關於寫作,郭強生的關鍵字是「醞釀」。寫作的時間並不是指實際「下筆」的三到五年,而是從意念到構思的過程,以及起心動念之前,整個人生的醞釀。因此,下筆時姿態篤定,節奏完好。難怪他的作品耐人咀嚼尋味,值得典藏。
本期專題「下個世代的閱讀:從現在到未來」,客座主編是黃國珍。國珍在四十歲以後,立志投入心力關心社會議題,以創新思維,希望創造具社會永續影響力的社會企業。2012年創立「品學堂」,關注台灣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希望為台灣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品質扎根。
專題重點放在:「閱讀」不能只是單純看字,而是要了解字詞背後傳達的意思;網路時代,如何在碎片化的閱讀中加強理解力;未來的閱讀方式,是否可能因科技的發展而產生一場變革?是否會影響未來的教學方式?課程和閱讀的關聯性為何?該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素養?
專題邀請雜誌創辦人、研究閱讀趨勢的學者、親子閱讀專家、作家、編輯、演員、醫生、導演、廣告人,一起思考現在與未來面臨的考驗,閱讀的多樣性,並對未來閱讀教育作一些建議與提醒。
《Verse》創辦人張鐵志在專題中受訪時說,用「分裂」來形容這個世代的讀者與前世代讀者的差異,品味分裂、閱讀習慣分裂。網路工具使用便捷,人人自主意識強烈,所以「去中心化」也出現在文化圈中。每個人的閱讀總量增加,但卻雜亂、零碎,片段的呈現方式成為目前主流,沒有整本書的系統化、脈絡化。為了抵抗這種零碎,所以鐵志還是選擇了做雜誌。
不僅黃國珍和張鐵志,我們都在翻滾的時代浪潮中航向未來,一起加油吧!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清濁自適,航向未來】
原本信誓旦旦,對這次悖於事實,有損文訊名譽的事不再容忍,一定要有所回應。幾個假日後,文章寫好了,卻轉念不想公開發表。眼前還有好多事,若陷入怨懟的漩渦,就成了自我桎梏的受害者;也不想隨人起舞,在唇來舌往上耗時傷神。甚麼是公理正義?渾噩亂世,清自清,濁自濁,就求個心安吧。於是回信給總編輯張誦聖教授,和三位訪談執筆者,並把寫好的更正文章給他們看,還原歷史現場,表達心意後,就此束之高閣。
但因上期的發抒心情,引起一些朋友關注。一位久已淡出文壇、學界的朋友,寫...
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四百擊〉
重要的不是這個地方給了你什麼 ◆毛尖
〈浮光流影〉
不一樣的東奧,新一代的選手 ◆吳鳴
〈台灣設計田野〉
台灣民俗的現代啟蒙──感性過剩的消費系統、普普、龐克與殖民瘀青 ◆黃子欽
〈行旅者的世界史〉
近來台灣的世界史出版漫談(一) ◆蔣竹山
【本期專題】下個世代的閱讀——從現在到未來
閱讀還重要嗎?——另一種生存的演化 ◆黃國珍
網路如何改變閱讀的未來?——《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現在就是未來! ◆黎詩彥
若閱讀是未來孩子應具備的重要素養——閱讀教育應該要怎麼走? ◆陳明蕾
關於未來閱讀的想像:敬覆黃國珍編輯的一封信 ◆向鴻全
讀人的能力,超譯的幸福人生 ◆羅怡君
如果聆聽可以成為一種閱讀 ◆鄭宜農
閱讀啟蒙,來自與孩子的共讀時光 ◆黃瑽寧
如繁星般自由的時代,更需要從自己的視角來閱讀——一個專欄作家如何想像未來.閱讀 ◆丘美珍
當下的閱讀,讓我們能面對未來 ◆楊斯棓
廣告世界的閱讀力 ◆盧建彰
「從現在到未來,閱讀有何不一樣?」線上座談側記——黃國珍✕廖冠智✕蔡淇華✕胡金倫 ◆林宇軒
【特稿】為台灣歷史和土地書寫——我的後殖民創作心路 ◆向陽
【聚光燈】
如果不當人類,我隨時可以成為沙︰訪馬欣談《邊緣人手記》 ◆許閔淳
馬欣《邊緣人手記》書評 ◆張瑞芬
【特輯】
〈台北詩歌節〉
堅持以日語創作的台灣作家:黃靈芝 ◆阮文雅
「台」風消息,請注意!──近年來台語詩獎的觀察筆記 ◆黃明峯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老派作家的青春暗房──訪郭強生談《作家命》 ◆鄭博元
〈文壇新秀〉
寫作是純粹之事,儘管深淵之底全然漆黑──書寫異國經驗的白樵,與新作《末日儲藏室》 ◆沐羽
〈懷念作家〉
都是楊平惹的禍──管管二三事 ◆文林
【談文論藝】
〈百草言〉
留學傷痕 ◆黃英哲
【書的世界】
生活文化中的關鍵詞──我讀奧爾嘉.麥金的《無所事事之必要──荷蘭Niksen幸福生活學》 ◆高大威
將黑夜撕下,以烈日蒙面──評瓦歷斯⋅諾幹散文詩集 ◆廖偉棠
打開記憶的多寶格──讀沈信宏《成為一個男人》 ◆蔣亞妮
真情的代價?──讀張祖詒《嶗山悲歌》 ◆黃錦珠
水火相遇時刻──評鄭如晴《沸點》 ◆吳鈞堯
抒情傳統論,集體文化鄉愁──評介陳國球《抒情傳統論與中國文學史》 ◆顏崑陽
佮唸謠相閃身 ◆路寒袖
【我們的文學夢】
筆花盛開的青春年華——侯吉諒的文學夢 ◆張嘉珊
【島嶼串流】苗栗、屏東、花蓮、臺東 ◆陳冠文、薛羽彤、陳昱文、李家棟
【草原副刊】
離開帶著我們──後也斯(註一) ◆游靜
棄屍的四種可能──獻給我深愛的上海,我深愛的香港,我深愛的台灣 ◆潘之韻
【銀光副刊】
茶,激活人的靈魂 ◆蕭蕭
體,己話 ◆王文興
貼身的歷史:銀飾 ◆奚密
《《臺北人》總也不老》中的八頁 ◆隱地
好穿就好 ◆劉靜娟
我是澎湖人 ◆陳蒼多
蠢子了一生 (上)我木訥的唯一工夫 ◆書戈
從青衫少年到滄桑銀髪記五十年黃埔鐵桿兄弟 ◆履彊
舊時月 ◆段昌國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四百擊〉
重要的不是這個地方給了你什麼 ◆毛尖
〈浮光流影〉
不一樣的東奧,新一代的選手 ◆吳鳴
〈台灣設計田野〉
台灣民俗的現代啟蒙──感性過剩的消費系統、普普、龐克與殖民瘀青 ◆黃子欽
〈行旅者的世界史〉
近來台灣的世界史出版漫談(一) ◆蔣竹山
【本期專題】下個世代的閱讀——從現在到未來
閱讀還重要嗎?——另一種生存的演化 ◆黃國珍
網路如何改變閱讀的未來?——《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現在就是未來! ◆黎詩彥
若閱讀是未來孩子應具備的重要素養——閱讀教...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