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先從識人開始
人人都有可取之處
戰國武將中最善於養人用人的,首推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所管轄的國家稱為「甲斐」(Kai)。日本自古就有法律規定,領地名稱應以兩個字表示,而甲斐的語源據說是來自「山峽」(Yama-Kai)一詞。由此可看出這是個山多、可耕地少的地方。當時一個地方的財富完全來自一級產業,可耕地少,就意味著生產力低落,所以甲斐並不是富饒的國家。
但是身為管理者的武田信玄責任感相當強,他希望能進一步擴大事業,讓住在這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於是,他開始積極展開對其他國家的侵略,套句現在的話,就是嘗試擴張市場版圖。
對此,越後(新潟縣)的上杉謙信等人相當生氣,大罵武田信玄是侵略者。所以後來才爆發了有名的川中島合戰。
經營山峽之國的武田信玄認為,「嚴酷的環境中,最具有潛力的現成資源,就是人才。」因此他對人才的「創造、培養、善用」,其實都是基於迫切,並且實際的需要。
不過武田信玄因為自己孩提時曾吃過苦,所以培育部下時不只注重一個人的機能,也帶著深厚的感情。
他曾經說過,「要培養一個人,必須先了解這個人的個性如何、具有什麼潛力。」
簡單來說,意思就是「培育人才必須先從識人開始」。
關於信玄「了解人才性格的方法」,流傳著這麼一段小故事。
信玄經常聚集孩子或年輕人,講述戰爭的故事。他希望年輕人從故事中傾聞學習,將來有一天真正上戰場時能派上用場。
說穿了,其實就類似實戰前的理論授課。
信玄曾說過:「當我在講述戰場上的故事時,假設有四個年輕人在聽,他們每個人傾聽的方式都不一樣。第一個人只是張著嘴,盯著在說話的我。第二個人跟我完全沒有視線接觸,略低著頭,豎耳傾聽。第三個人不但看著我的臉,還會偶爾點點頭,微微笑。第四個人在我還說到一半的時候,就起身離席了。」
信玄對這些不同的傾聽方式,個別分析如下:
1. 張開嘴巴、盯著我的臉看的人,這種人完全不了解我說話的內容,注意力散漫,這樣的人往往不能獨立成事。
2. 低頭安靜傾聽的人,象徵著他們正努力集中精神了解說話內容,無暇和說話者做視線接觸。現在在武田家擔任輔佐工作的幾位重要人物,年輕時聽人說話多半都是這種姿態。
3. 看著說話者的臉,時而點頭、時而微笑,其實就是在回應對方「我很了解你的意思」或「你說得一點都沒錯」。不過,這種反應往往表示他們將精力放在誇示自己的社交能力,而不是去了解說話的內容。因此,他們並無法真正掌握談話的本質。
4. 話聽到一半就離席的人,可能是過於膽小、好猜疑的人,或者他們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況,剛好被一語命中,所以才跼促不安,待不下去。
敏銳的識人之能,一點也不輸給佛洛依德。
不過,信玄又說:「但這並不表示好猜疑的人或注意力散漫的人就一無可取、不值一用。每一種人都有缺點,相對的也會有優點。只要善用他的優點朝正確的方向努力,一定可以找到善用此人的方法。妄下斷言判斷一個人『無用』,才是最不可取的想法。」。
或許就是因為信玄這種「每個人都一定有其長處」的態度,才讓部下對他忠誠無比。每個人都認為,「為了這位將軍,就算在川中島戰死也毫不足惜。」。
絕對不用一百分的人
至於該如何活用這些傾聽時呈現四種不同反應的年輕人,信玄有這樣的闡述:
1. 聽人說話時心不在焉的人,繼續這樣下去不會有好的部下願意跟隨,也不會有人對他表示意見。因為部下會認為,即使自己竭盡忠義,他也不會有回應,就算說出自己的意見,對方也不會認真感受傾聽。所以,這種人身邊就需要敢犯上直言的人。如此一來,他才會注意到自己的缺點,自發性的改過,終能成為出色的武士。
2. 第二種低頭專注傾聽的人,不須多費工夫就會成為了不起的武士。讓第一種不認真聽人說話的人注意到有這樣的人的存在,也是相當重要的。
3. 第三種,不斷回應表示「我了解你的意思,你說得一點都沒錯」,這種人將來適合從事與外交相關的工作。賦予他謀略的任務,一定會順利成功。不過這種人的缺點在於,雖擅長處理小範圍的事情,卻缺乏綜觀大局的判斷力,所以只要稍有成功就容易志得意滿。結果很可能過度張揚權威性,遭人憎恨,這點一定特別注意。
4. 第四種中途離席的人,可能因為容易猜疑,或心裡藏有不可告人的祕密,所以培養這種人才時,必須設法讓本人坦白說出自己的缺點,卸下心中的包袱。此後,這個人將可揮別以往自己在意的缺點,改頭換面,重新奮發。對於這種人應該以溫暖的包容,代替責備。
深信「每個人都一定有其長處」的信玄,在招募新人時,總是會命令主事者,「不要雇用一百分的完美人才,人要多少有些缺點才好。」。
他也曾肯定的說:「一名武士如果受到百人裡九十九人的稱讚,那絕不是什麼好事。這個不是太過輕佻,就是格局過小,再不然就是城府太深。」
武田信玄小時後不受父親喜愛,父親比較疼愛他的弟弟,計畫將來要讓信玄的弟弟繼承自己的地位。
信玄小時候經常裝瘋賣傻,雖然年紀小,卻也深知這是保護自己的唯一處世方法。
正因為如此,當他回顧幼年時期,總會感嘆,「為什麼我那時候這麼卑鄙呢。當時自己為了討父親歡心,故意做些違反自己意思的事,那種心態真是醜陋啊。」回憶起來,他就覺得百般苦悶。
有了這些反省和自我厭惡的經驗,武田信玄識人的眼光更加銳利。
因為自己曾有過這些不愉快的經驗,他更加認為,「不想讓現在的年輕人有同樣經驗,也要必避免教導年輕人變得世故。」
為了這樣的目標,「一個人不管有多少缺點,一定會有至少一個優點,讓他本人和周圍的人知道這些優點是相當重要的,而這正是身為指導者的工作。」
信玄在培育人才方面主張:
.絕不因為一個人有缺點,就斷定他一無是處。
.覺不因為一個小過失,就覺得這個人沒希望。
這的確相當難得。
日本首先採用彈性上班時間制度的,也是武田信玄。信玄常說:
「一個人早上上班時,如果家裡還有什麼糾紛沒解決就出城,想必一整天都無法專心工作。一邊煩心其他的事情,工作一定不能專心。這個人要是操作機器,還可能因此受傷,這樣太危險了。既然如此,不如先解決那些煩惱。如果因為這樣而導致上班遲到,那就從中午再開始工作,或從晚上開始也可以。不要把問題帶進城裡的工作場所,要優先解決個人的煩惱。」
換作現在的領導者,就算有這種念頭往往也很難實現。當公司裡忙得昏天暗地不可開交的時候,如果有員工要求:「我家裡有些問題,我想要先解決掉,請讓我中午再上班吧。」
有的上司可能會破口大罵:「公司這麼忙的時候,你還敢做這些奢侈的要求?工作和家庭到底哪一個重要!」
如果要用狀況不同、時代不同來解釋,當然沒有爭辯的必要,但戰國時代其實也沒有各位想像的悠閒。特別是武田信玄,如前所述,他所經營的國家地少山多,我想艱困的程度和現在的企業環境並沒有兩樣。
正因為身處於這種狀況,信玄才說,「人就是城、人就是石牆、人就是護城河。」
他認為,「在這個貧瘠的國家裡,我們手中的資源,最具可能性的就是人了。」
岩間大藏左衛門的故事,就是信玄活用膽小鬼的一個例子。根據信玄的比喻,岩間就是屬於「因為太過膽小,戰爭故事聽到一半就起身離席」的人。
岩間不喜歡打仗,他說,「上戰場很可能會死掉,我不想去。」
周圍的人聽了很生氣,大罵他,「你這個膽小鬼!」
大家逼他騎馬,他就故意從馬上摔下來,在地面上揮動著腳哀叫,簡直像個任性吵鬧的小孩。這種事三番兩次的發生,家中重臣對信玄說:「岩間這個人派不上用場,他會帶給其他人麻煩的。請將他開除吧。」
但信玄搖搖頭。
鼓舞膽小鬼的方法
「不要這麼簡單就決定。岩間這個人,自然有他的用法。」
信玄把岩間叫來。岩間心裡想,一定是因為自己太過膽小,所以要被開除了。他戰戰兢兢的前來。
「您有事找我嗎?」
「我們又要出門征戰了,我有一份特別的工作要交代你做。」
「特別的工作?」
岩間心懷警戒,注視著信玄。他心想,信玄一定是要告訴自己,「像你這種膽小鬼根本派不上用場,今天就收拾收拾東西走人吧。」
信玄低聲對他說:
「嗯,我們出門的時候,我要讓你留守在城館裡。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所謂特別的工作,是希望你趁我們出外作戰的期間,巡迴館內外,仔細傾聽留下來的武士和農民、町人等對武田家的風評。我長時間在外作戰,顧不到這些細微的聲音,你的個性比較會注意這些小細節,很適合做這份工作。到我回來之前,我命令你擔任監察官。」
岩間一聽大喜,心裡非常感動,心想,「這位將軍非常了解我的個性啊。」
岩間知道武田信玄常說,「只要看一個人聽話的方法,就可以分辨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個有用的武士。」根據武田信玄的分類,人聽話的方法有四種,他也知道武田認為,「話聽到一半就離席的人,可能是過於膽小、好猜疑的人,或者他們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況,剛好被一語命中,所以才跼促不安,待不下去。」
根據這種分類法,岩間大藏左衛門完完全全就是個膽小鬼。自從聽過武田信玄這些話,岩間每天都坐立難安,不知道將軍什麼時候會點出自己過於膽小,要將自己掃地出門。
而周圍的人也都說,「岩間啊,在信玄公的標準裡你是個膽小鬼,一定會被開除的。」
聽了之後岩間越發不安,連晚上都睡不好。
就在這時候信玄突然找上他。
「終於要開除我了嗎?」岩間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沒想到完全和自己想像的不同,將軍信玄竟然告訴自己,「為了發揮你細心的個性,我任命你擔任館的留守官和監察官。」
岩間馬上湧起了希望,「像我這樣的膽小鬼,也能替將軍出力啊!」他內心充滿自信。
武田信玄率領軍團出兵那天,岩間站在門前,目光炯炯的目送軍團離去,胸中湧現了新的勇氣。
「好,看我的!」以往從未感受過的幹勁,宛如火焰一般,熊熊燃起。
**********
被信長交付難題的秀吉
豐臣秀吉原本名叫木下藤吉郎,他成為織田信長部下後不久,當地遭遇颱風來襲,使得信長的據點清洲城城牆嚴重損壞。當時織田信長剛從父親信秀手中繼承這座城,處境可謂四面楚歌。
父親信秀從國主家老的家老這樣低的身分,爬到掌管尾張一國的位置,可謂政治上的暴發戶。信秀很有經營管理的天分,拿下了附近的津島這個商業都市。
津島是尾張和伊勢之間重要的貿易港,即使在當時也住了兩萬多人,是個相當熱鬧的港口。信秀充分活用了海洋的經濟能力,他可以說是一個靠著金錢力量慢慢往上爬的戰國武將。信長繼承了信秀的地位,但是對於信秀強勢的作風,周圍的戰國大名們卻不是很欣賞,甚至有不少大名虎視眈眈的盤算著,「只要打敗繼承信秀的信長,尾張國就是我們的了。」
就在這時候,重要據點的城牆竟然崩塌。深感危機的信長馬上叫來工務官,命令他:「馬上把城牆修好。」
工務官謹遵命令,開始動工。可是過了好幾天,城牆都還沒有修好。
信長開始焦急,又叫來工務官怒斥:「你到底在做什麼?城牆一點都沒有修好啊!」
工務官回答:「工人都不聽我的話。因為颱風剛過,所以他們打算趁亂要求調漲薪水。」
信長對他說:「這你不需要一一跟我解釋。處理這種事情不就是你的工作嗎!」
但是工務官卻滿臉不高興的別過頭去。信長大怒,馬上就開除了這名工務官,任命木下藤吉郎擔任工務官。
藤吉郎也恭敬的接下這份工作。被開除的工務官挖苦著藤吉郎:「你一個新人怎麼可能辦得好。」
「或許吧。」藤吉郎並沒有反駁他,只是笑了笑。
藤吉郎到了現場後,首先親自觀察城牆損壞的地方。後來他叫來進行工程的工人,大約有百人。
藤吉郎這麼對他們說:「我是新派來負責修理城牆的工務官,敝姓木下。但是我對工程完全是外行人,對這種工作並不清楚,所以想全部交給各位。不過,雖然說完全交給各位,我想先決定出工作的步驟。我剛剛看過城牆毀壞的狀況,大致上每個部分的損壞程度都差不多,並沒有哪些地方特別嚴重、哪些地方特別輕微。所以我想把損壞的地方分成十處。再將各位分成十組,每一組負責修理一處。
「至於哪些人應該編在同一組,這我並不清楚。我想你們之中也有比較合得來或合不來、喜歡和討厭的夥伴吧。要和誰同一組,你們就自己商量後決定吧。
「現在要是不趕緊把城牆修好,敵人很可能會趁機攻進來。我們是男人,還可以拿起武器作戰,但是女人和小孩就沒辦法了。如果我們戰敗了,在城中一起生活的婦孺,將會成為敵人的奴隸,或被殺掉。尤其是女人,一定全部都會成為敵人的玩物。你們難道願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有這種遭遇嗎?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奴隸也無所謂嗎?一想到這裡,我就更覺得城牆的修理一天也不能浪費。各位聽懂了嗎?我再重複一次。請和自己合得來的夥伴編成一組,每一組選擇一個地方,負責該處的修理工程。
「你們或許覺得修理城牆的目的只是為了信長大人,但是事實上決非如此。這和你們的家人也有關係。這些事希望你們都要牢記在心。懂了嗎?」
話說完後,藤吉郎最後再對大家說,「我要是干涉太多,你們一定會很難辦事吧。等你們決定要跟誰一組、要負責修理哪一個破壞的部分,再來跟我報告吧。」
說完他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剩下這一百多個工人,大家互相看著彼此。這種做法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其中也有人開始抱怨:「這個新的工務官真沒有責任感。把所有工作都丟給我們,自己卻走了。」
煽動部下心意的技巧
但是,所有人心中也都出現了共通的新想法。那就是:「修理城牆不僅是為了城主信長大人,也是為了一起住在城中的家人。」
想想也對。工人們的家人也都這在這座城裡,要是有敵人來襲,敵人怎麼分得清楚誰是武士誰是工人呢。工人們到時候也得拿起武器作戰。這麼一來,自己也成了敵人殺害的對象。聽到藤吉郎的話之後,工人們才開始想到這一點。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著時,有人拿了酒桶進來,說是奉了藤吉郎之命。
拿來酒桶的人說:「請各位一邊喝酒一邊聊吧,這是木下大人的賞賜。」
大家高興地齊聲歡呼。這就是藤吉郎巧妙的用人手腕。藤吉郎這一輩子被人形容為「懷柔和讚美的名人。四處拍著別人肩膀,對人微笑,收買人心」。
他並不像信長一樣,生來就是城主的兒子,出生在身分相當低賤人家的藤吉郎,為了要往上爬,他必須要利用這些來掌握人心。
工人們終於開始討論。工人裡也有比較具領導氣質的人,大家以這些領導人物為中心,開始討論,「哪些人要編在同一組?」「哪一組要負責哪一個修理區塊?」
但討論了半天,始終都沒有結論。因為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喜歡或討厭,畢竟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說得清楚的。最後大家決定,「那就抽籤吧。」
抽籤之後分成大約十人一組。其中也有不是那麼合得來的人編在同一組,但是抽籤是最公平的方法,沒有人能抱怨。結果大家反而轉換了心情,「我雖然看你不怎麼順眼,不過算了,我們就一起好好工作吧。」
這就是藤吉郎理想中的團隊合作。施工區塊也以抽籤決定。當藤吉郎接獲報告時,他說:「我知道了,你們做得很好,我很高興。最先將自己負責的施工區塊修理好的那一組,我會請信長大人給予獎賞的。」
對藤吉郎來說,接下來的工程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之前的公務官說,工人們要求加薪,因為處理不好加薪的要求才會失敗。但是藤吉郎一點都沒有提到加薪的事,他自己也暗自心想:「要是工人們要求加薪就糟了。」
於是他先提出「修理城牆和你們的家人也有關係」,不過光是這樣還不足以提高工人們的幹勁。於是他又撒了誘餌,「最先修理好的那一組,信長大人會給予獎賞。」
這個故事是相當有名的事件。因為後來僅僅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城牆的修理。
能夠有這樣的表現,都是因為藤吉郎明確的告訴工人:「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所做的工作具有什麼意義,以及對此將會獲得什麼樣的評價。」
「飯團」和「稀飯」理論
為了修理清洲城毀壞的城牆,木下藤吉郎將部下百人分成十組。並且告訴他們:「你們自己決定要跟誰編在同一組。」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這就是告訴習慣等候指示的人「不要光是等候指示,自己也要學會思考」。
以往部下們並沒有自己思考的習慣。任何事情都是聽命於上面給的指示,但是木下藤吉郎卻沒有讓大家這麼做。
藤吉郎告訴大家:「要和誰同一組,你們就自己商量後決定吧。」這是因為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人首先會有「我喜歡這個人」或者「我討厭那個人」的情感。這是無可避免的。
藤吉郎並沒有告訴大家,「你們應該要拋棄喜歡或討厭對方的情感。」他認為,「人總是有好惡的情感,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你們自己去想想要跟誰同一組。」
但是以這種「喜歡、討厭」的情感為前提要將百人分成十組,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意氣投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想必會超過十個人的範圍,把受人討厭的人聚集起來,這一組又可能不到十個人。那到底要怎麼求得平衡呢?部下們自己討論的結果,決定要抽籤。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現在的組織上,能夠看出領導者怎麼看待組織成員。藤吉郎認為,「組織成員必須像飯團的米粒一樣才行。」
如果相反,組織成員就會像稀飯一樣。
飯團的米粒和稀飯有什麼不同呢?藤吉郎認為:
「稀飯會受到組織的惡習所影響,喪失自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會聽從別人的意見。所以自己珍貴的地方會被湯汁給吸收殆盡。而這些米粒就算想要聚集也無從聚集起,就算用飯杓也沒有用。但是飯團裡的米粒則不一樣,就算屬於飯團這個組織,被捏在其中的米粒還是保持一粒一粒的,堅持自己的米粒形狀。也就是說,確實保有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自我意識。組織的成員都應該是飯團的米粒。可是,米粒也不能事事隨意任性。被捏成飯團,就表示必須屬於某一個組織,必須遵守組織的規則及其秩序。這才是真正的團隊,所有米粒成就的事,就是團隊合作的結果。」
引導習慣等待指示的人自行思考
百人部下抽籤之後共分為十組。這時候大家派出代表向藤吉郎報告:「我們分好組了。」
藤吉郎很高興的點點頭:「接下來該決定施工的部分了,這個也讓你們自己決定,我不再多做指示。」
代表們互相看了看彼此。不過將百位工人分成十組的過程中,大家已經了解到藤吉郎的想法。代表們再次回到現場跟大家商量。「哪一組要負責那一區的工程,這也用抽籤決定吧。」
大家都表示贊成。十組各自確認了自己的施工地區,當然,其中有損壞嚴重的地方,也有比較輕微的地方。不過要是非得分得公平,那不管多久都不會有結果的。大家覺得,還是抽籤的方法最公平。
「十組的施工地點已經決定了。」
聽到這樣的報告,藤吉郎很開心地笑著說:「你們做得真不錯。我看今天就到這裡結束,我準備了好酒,大家一起去喝吧,工程從明天開始做就行了,最早完成的那一組,我會請信長大人賞賜的。」
代表們收下藤吉郎準備的酒回到現場,跟大家轉述了之後,大家互看了一會兒。
工人的領頭裡有人很在意藤吉郎所說的:「最早完成的那一組,信長大人會有所賞賜。」
所以就算喝酒也不敢喝醉。因為他們心裡有了這種疑心暗鬼的念頭:「木下大人雖然說從明天早上再開始工作,但是說不定有些組會想偷跑,趁夜裡開始工作也不一定?」
這麼一來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大家都偷瞄著其他組的動作。那眼神就彷彿在說:
「你們該不會想從今天?上就開始動工吧?」
而對方也用一樣的眼神回望著。代表們發現了這樣的氣氛,抱著這種心情喝到早上也不是辦法。於是某一組的代表站了起來,「我們決定現在開始工作!」
這一組的工人同時倏的應聲站了起來,繼此之後,也陸陸續續響起了應和的聲音,「我們也要開始工作!」
「我們也要!」工人們馬上就出發到施工現場。
「酒就等到工作完再喝吧!」
「對!到時候一定更好喝!」
這樣的聲音四起。就這樣,十組工人飛奔到十個施工現場,同時展開了修復工程。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城牆的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