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願面對的真相》後,高爾深入二十一世紀民主的
問題本質,是台灣民主進程必讀的教訓。
總統的權力是不是太大了?
為了國家安全而犧牲個人利益?
為什麼當官的總是在說謊?
政策不周全就草率推出?
我們的政府到底怎麼了?
──你以為這是在說台灣嗎?不,這裡說的是美國!
當恐懼變成政府威嚇人民的工具,當謊言遮掩了人民的雙眼,當少數人的利益被說成是大眾的福祉,民主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險之中。繼《不願面的真相》後,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深入探討目前民主問題的本質,並以布希政府為例,透過許多的第一手資料揭露了政府如何忽略個人自由、國家安全、甚至罔顧民主的種種行徑和錯誤政策。同樣的作為,可能在全世界所有號稱民主的國家上演,政府不斷利用恐懼、操控媒體,讓選民逐漸失去理性及判斷能力,這也是正高爾在本書中試圖提醒和挽救的。民主的根基即是理性的溝通和討論,然而電視發明後,它成了現代政府向人民單向灌輸概念的有利工具。若我們失去了監督政府的工具,也就等於失去民主最重要的精神:制衡權力和貪腐。於是在民主時代,我們反而像在觀看歷史劇般,貪婪、恐嚇、集權、謊言……為何政府可以如此大膽公然說謊呢?卻還有信心能在下次大選贏回選票呢?為何選前承諾的環保政策,選後即跳票呢?到底,二十一世紀的民主出現了什麼漏洞?我們還有機會挽救民主嗎?全球網際網路的互動和資訊交流,是否能如高爾所說的,成為民主新的強大監督力量呢?對於應用網際網路極發達的台灣社會而言,是否也是一個新的啟示呢?
作者簡介:
高爾/美國前副總統。他在一九七六年被選為美國眾議院的議員,一九八四和一九九○年被選為參議院的議員。高爾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日就任為美國第四十五任副總統,在位八年的時間。他還寫過《瀕危的地球》和《不願面對的真相》兩本暢銷書,並因關懷全球氣候而於二○○七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這本是高爾續《不願面對的真相》後,第二度榮獲「鵝毛筆獎」的重要著作。此外,高爾現任潮流電視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係為獨資的有線暨衛星電視網路,主要針對年輕人,以觀眾產生的內容和公民提供的新聞為主。高爾也兼任世代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該公司主要聚焦於永續投資的新作法。此外,高爾還擔任頻果電腦的董事和網路搜尋引擎Google的資深顧問。由於經常接觸第一手資料,使高爾在環保議題以及政治制度有更敏銳的洞察力。
章節試閱
第四章 容易面對的謊言 (摘錄)
想像一下你是位高權重的美國總統,根據憲法規定須對國會和人民發表「國情咨文」,而此刻你正對國會聯合會議發表演說,電視同步進行實況轉播,你的主旨主要是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議題。演說結束後,聯合國核武擴散專家卻公開宣布你所收到的文件是偽造的。
當然,這件事確確實實發生過。布希總統告知美國人民,他手上握有文件證明海珊正在非洲國家尼日尋找鈾黃餅,目標為濃縮鈾以製造核子彈。然後,他要求人民想像一下由這塊鈾黃餅所做的炸彈摧毀美國某個城市,在天空產生蕈狀雲。但兩個星期後,聯合國監控核武擴散的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爾巴拉迪發表聲明對全世界宣布說,布希總統所根據的文件實際上是偽造的。
如果你是全世界權力最強大的美國總統,現在正對國會聯合會議發表演說,而全世界有一億人正收看這場電視實況轉播,你對著這一大群觀眾提出至關重大的宣戰證據,但這項證據後來被證實不但是錯誤的,還是經過偽造的,難道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羞愧,感到無地自容嗎?你會堅持提供偽造文件給你的人才須負責?難道你不想弄清楚究竟是哪個傢伙偽造這份文件,理由為何?以及追查出為何這份文件會落到你的手上?為什麼你會在國情咨文演說中如此依賴這份文件?對於在全國人民面前出了這麼大的糗,難道你一點都不會感到不好意思?
道爾在他最有名的偵探故事《福爾摩斯》中寫道,主要的線索是「狗沒有叫」。針對偽造文件一事,白宮對於為何這份文件會出現在美國總統手上和全國電視演說中甚至沒有任何說明,令人驚訝的是,白宮至今似乎仍不在乎是誰偽造那份文件。四年後,還是沒有釐清責任歸屬問題。
在同一篇國情咨文演說中,布希並宣稱聯合國武器檢查員發現海珊已取得專門用來濃縮鈾以製造原子彈的特製鋁管。但能源部及情報機關的許多專家都證實,美國總統所提出的資訊完全錯誤。美國真正的鈾濃縮專家在橡樹嶺,就在本人住的田納西州,因為大多數濃縮製程都是在那裡進行。他們曾告訴我說,他們認為那些鋁管用於濃縮鈾的可能性是零,而且由於公開發表與布希總統相左的言論,不時感覺受到威脅。
幾乎在每個情況中,白宮用來宣戰的情報不但無法辨識,還受到扭曲和錯誤解讀。在每種情況中,當證據受到質疑時,他們就決心不去探求真相。相反的,不論證據為何,他們總是堅持執行事先擬定的政策。這種作法無異於先判後審。
根據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我們現在知道在二○○一年恐怖攻擊行動後數小時內,國防部長倫斯斐即忙著試圖找出海珊與該行動的關係。依據白宮反恐負責人克拉克的證詞,在攻擊次日,也就是九月十二日,總統企圖將該行動與海珊掛鉤。此外,克拉克還轉述《六十分鐘》新聞節目:
總統將我及幾個人拉到一間辦公室內,關上門,然後說:「我要你們查一下這是不是伊拉克幹的。」我回答說:「總統先生,我們以前就調查過,行動一直從未間斷,秉持的是客觀態度來進行。報告總統,伊拉克和這個攻擊行動沒有關係。」但他還是說:「伊拉克、海珊,把關係通通給我找出來!」……於是我們召集所有聯邦調查局專家和中央情報局專家,經過他們的審查後,我們將報告呈給總統,但遭到國家安全顧問或代理人退回,批道:「答案錯誤,請重新呈報。」……我認為總統可能不想看到意見和他不同的報告。
這番話是在攻擊次日說出,總統並未問克拉克(擔任過民主與共和兩黨總統的資深反恐負責人)賓拉登或蓋達組織是否有關聯。除了伊拉克外,他也沒有詢問有關沙烏地阿拉伯或其他國家。
當克拉克回覆第一個問題說,伊拉克不是攻擊行動的主謀者,而是蓋達組織時,布希堅持將焦點聚擺在伊拉克。因此,白宮反恐負責人克拉克在美國歷史上發生於境內最嚴重的攻擊事件次日,竟然花一整天的時間試圖找出該攻擊行動和完全無關者之間的關係。這不是事後諸葛,而是布希當時的想法,籌劃美國對恐怖攻擊所要做出的反應。這不是對現有證據的錯誤解讀,產生蓋達組織和伊拉克之間的錯誤關聯,而是:隨意選擇做出某種特定關聯,不論有無證據支持。
當布希總統正準備入侵伊拉克時,他不時強調:伊拉克是攻擊美國的恐怖組織蓋達的盟友。實際上,在九一一攻擊後不久,布希決定開始將賓拉登和海珊兩人相提並論,目的在讓人民以為他們是同一陣線。他不斷利用這個詭計,以極為訓練有素的方式,在美國人民心中產生一種錯誤印象,以為海珊是九一一攻擊事件的主謀。
在一段評論中,被某些人指為出自標示為「揭露更深意涵的笑話」的檔案,布希總統說:「瞧,在我的工作份內,你得一而再、再而三不斷重覆一些事情,以便讓大家相信這是真的,迅速達到宣傳效果。」
布希用字遣詞小心,相當狡猾。的確,他一貫的謹慎作法,證明他完全清楚自己正在說一個大謊,明顯偏離事實,不斷如此重覆著,彷彿他已練習好如何避免正視事實。
約在兩千五百年前,對煽動人心有真知灼見的蘇格拉底說道:「只要人類受到欺騙並形成偏離事實的意見時,錯誤顯然已經透過某些與事實相仿的事物滲入他們心裡。」布希總統和錢尼副總統有時也偏離他們的一般狡猾言語,在無意間說出某些不實的話,這在他們的臉上寫得一清二楚。
二○○二年秋,布希總統對全國人民說:「我們無法將蓋達組織和海珊分辨清楚。」還說:「美國所面臨的真正威脅是蓋達網絡,這個網絡是由海珊訓練並提供武器。」在此同時,副總統錢尼不斷表示:「有明確證據顯示蓋達組織和伊拉克政府之間有關聯。」在隔年春,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宣稱(他現在說非常後悔出席該次會議):「伊拉克和蓋達恐怖網絡之間有邪惡的關係。」
布希對有關其言論的所有質疑依然不予理會,說:「我不斷堅持伊拉克總統海珊和蓋達組織之間有關係,是因為他們之間確實有關係。」不過他還是沒有提出任何證據。
當內閣成員完成任務後,民意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民已經獲知布希總統所要傳達的訊息,相信海珊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主謀。
伊拉克和蓋達組織聯手合作的迷思,並不是因為白宮天真、無知的錯誤。早在戰爭前,五角大廈國防情報局和中央情報局即以機密報告直接上呈到白宮,明確警告說該說法不正確,但受總統和副總統忽視。早在戰爭前,歐洲的情報官員也明確指出沒有關聯。二○○二年歐洲一位高階反恐調查員說:「如果確有其事,我們肯定會發現,但至今仍查無明顯關聯。」
白宮宣傳這個迷思並不是因為疏忽。布希政府不斷收到最具權威來源確切的報告說沒有關聯後,依然不改作風,繼續向美國人大吹大擂,使全國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民相信海珊與蓋達組織有關聯並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主使者,這種作法無異是欺騙人民。
至少在布希的共和黨內有些人也認為如此。參議員哈格爾在外交關係協會上直接了當地說:「海珊和蓋達組織沒有聯盟關係,我沒有看見過任何情報顯示兩者之間有關聯。」不過,即使有這些人及其他許多人發聲,仍無法阻止誤導美國的陰謀。在數年之間,總統和副總統利用精心策劃的言語,先是宣稱伊拉克即將供應武器給蓋達組織,以製造恐怖氣氛,繼而不斷予以強化,來達到其目的。
入侵伊拉克後,美軍立即展開一項徹底的搜索行動以找出相關證據,但卻一無所獲。二○○三年八月,布希政府的前國防安全與情報官員在受到逼問下終於坦承,將伊拉克與蓋達組織掛鉤的說法與主要情報機關的判定不符。西爾曼當時為國務院情報研究局的武器分析專家,他說:「我們的結論是,海珊當然不會將大規模毀滅武器或相關知識技術提供給蓋達組織,因為他們視彼此為不共戴天的敵人:海珊認為蓋達組織是威脅,而蓋達組織厭惡海珊的世俗化政府。」
因此,當跨黨派的九一一調查委員會在一年後公佈結果,沒有發現伊拉克與蓋達組織掛鉤的可信證據時,應該沒有讓白宮感到措手不及。即便如此,白宮不但沒有表現出美國人要求領導人的坦誠,反而繼續硬拗說確實有關。舉例來說,副總統錢尼宣稱他可能握有比該委員會更多的資訊,說「充分證據」顯示「確實是有關係」,還提出以下疑問:「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中,伊拉克有參與蓋達組織的行動嗎?我們不知道。」
作家品瓊曾說:「如果他們能讓你問錯誤的問題,他們就不必擔心答案為何。」
但布希政府現在終於開始擔心起答案了。副總統錢尼就抨擊紐約時報竟敢在頭條上宣稱「委員會沒有找到蓋達組織和伊拉克之間的關係」,但即使在當時這也只不過是說出明眼人都知道的事。說一個謊之後,又用另一個謊來圓。錢尼說:「總統的說法和該委員會的結論基本上沒有差異」。他甚至企圖否認他曾協助想出蓋達組織和伊拉克之間有掛鉤的說法。
不過在史都華《每日脫口秀》的訪談中,他的作法已足以成為討論的話題。錢尼完全否認他曾說過蓋達組織和伊拉克的情報代表在布拉格會面過,史都華在這個議題上大做文章,將錢尼的畫面停格,然後播放錢尼剛才說那些話的畫面。錢尼公然說謊被當場逮個正著。接著,史都華對著錢尼的靜止電視畫面說:「我必須告訴你,你的褲底著火了!」
國防部長倫斯斐閱覽過所有呈給布希總統有關蓋達組織和海珊之間可能有關聯的情報資料,在記者契而不捨不斷的追問下,終於坦承:「據我所知,我沒有看過任何有關兩者之間掛鉤的強烈、明確證據。」
現在,我們知道倫斯斐的助手國防次長費斯在五角大廈內成立一個獨立、平行的「情報」小組,該小組的目的係在將缺漏的資訊直接上呈給總統,而無須知會中情局及美國政府其他情報蒐集與分析的專業機構。
白宮繼續隻手遮天的作法有其充分政治利益的考量,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承認事實後,就會被視為大白痴,對一個沒有立即威脅的國家發動戰爭。依然相信有關聯的美國人(令人驚訝的是,還為數不少呢)仍強烈支持總統出兵伊拉克的決定,但接受沒有關聯事實的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的支持則迅速蒸發。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如果伊拉克和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沒有關聯,也和發動攻擊的組織沒有掛鉤,此即表示布希啟動了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超過三千個美軍的犧牲和數千個受傷及幾千個伊拉克人遭到殺害和受傷,完全不值得!
這個謊言對布希的憲法擴權也非常重要。對布希政府來說,一切終究是為了權力。只要他們的瞞天大謊在人民心中是一個既定事實,布希就會被大多數人視為其可將隨意宣戰的權力據為己有,並有理由自行斟酌停止許多人民的自由權利。因此,他可能繼續扭曲美國的政治現實。
布希和錢尼真的相信他們對美國人民與友邦所誆騙的說法嗎?達芬奇曾寫道:「人類所受最大的欺騙是來自自己的意見。」記者史東在《苦痛時代》一書中寫道:「所有政府都會說謊,但當官員自食惡果時,災難就會降臨該國。」如果布希和錢尼真的相信其所堅稱的掛鉤關係,無視於他們所收到的證據都指往另一個方向,那就足以表示他們不適合領導美國。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他們知道事實還故意隱瞞,一而再、再而三將所有世人矇在鼓裡,那豈不更糟?究竟是他們太容易受騙或太不誠實?
二○○四年,故明尼蘇達州長安德森在明尼阿波利斯宣布,他生平第一次決定反對同黨的現任總統,因為布希和錢尼「只相信他們自編的故事,以傳教士的熱情,來宣揚完全不實的情事。」他將這個轉變歸因於布希「在大規模毀滅武器威脅上受到誤導、明顯不實的陳述。恐怖主義的大本營是阿富汗。伊拉克和恐怖行動毫無關聯,對美國也沒有如總統所稱是嚴重威脅,而且現在很明顯的是,它也未擁有任何毀滅性武器」。
在越戰悲劇之後,美軍在東南亞學到不少教訓,令人印象深刻。軍事領導人利用邏輯和理性剖析以往各種錯誤,為全軍規劃出歷史性的改造工程。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和波士尼亞軍事行動就是成功案例,顯示美軍已將越戰教訓融入新式的有效軍事策略。
不幸的是,五角大廈在準備入侵伊拉克期間,被迫將這些教訓拋諸腦後。舉例來說,我們現在知道,美軍的入侵兵力規模遠小於軍事專家所建議的規模。二○○三年二月,在戰爭開始前,陸軍參謀長新關將軍向國會說,佔領行動可能需要數十萬兵力,但白宮已經決定派遣一支小規模的軍隊。在沒有針對此問題進行一場理性辯論的情況下,他們沒有採納新關將軍的意見,認為不符他們先前的看法,無視於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其他眾將官獲悉這個訊息後,也紛紛停止表達和白宮不同的意見。當然,結果證明新關將軍是對的,五角大廈大多數高階官員也都知道他是對的。但由於決策過程中容不下異議,所採行的政策又未能受惠於集體智慧,因而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
當布希總統試圖說服國會為他準備出兵伊拉克的決定背書時,他承諾說,如果美國發動戰爭,那一定是根據經最慬慎策劃過的計畫來進行。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和他當時的承諾截然不同。他未經審慎思考即發動戰爭,當然更沒有料到結果會有超過三千名美軍和上萬個伊拉克人民犧牲性命。
在布希政府中,有一小撮人(其中有許多人在年輕時逃避過兵役)固執己見,不理會美軍領導人的看法,以致使國家犯下悲劇性的錯誤。他們推判美國僅需派遣一小支軍隊即可成功入侵伊拉克,還根據錯誤假設,以致未能擬定入侵後的佔領計畫。他們天真地以為美軍會受到伊拉克人民的熱烈歡迎並獻上花圈,然後伊拉克人會迅速建立自由市場和運作良好的民主體制。
不幸的是,連這個假設也錯得離譜。根據中情局的情資顯示,早在事前有一項針對入侵可能結果詳盡且具權威的分析,已精確預測到混亂、人民怨恨及內戰的可能性,這份報告並已上呈給總統。
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失算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可以防止這個錯誤的資訊受到抑制。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前兩個月,布希總統收到詳細、全面的機密報告,警告說,由美國主導的伊拉克入侵行動,結果可能會助長對回教基本教派的支持、加深伊拉克社會的分化、升高內部暴力衝突及對付美軍的游擊戰。
儘管這些分析言之鑿鑿,布希總統卻選擇壓下這些警告並隱瞞這些資訊,直接向美國人傳達盲目樂觀的觀點;那些觀點的資訊來源不但極為可疑,而且明顯有偏差,例如查拉比是個曾因盜用公款遭到判刑的伊拉克流亡人士和惡名昭彰的大騙子。
布希政府不但提供經費給查拉比,還在國情咨文演說中特別為他安排鄰近第一夫人蘿拉的座位。後來,他們以一部軍用噴射機將他及私人安全人員搭載到巴格達。然而,隔年布希政府判定他實際上是為伊朗工作的間諜,一直以捏造的事實和錯誤的預測矇騙總統。現在查拉比在巴格達新政府中擔任高官要職。(查拉比在二○○五年五月至二○○六年五月擔任伊拉克副總理,在二○○五年底國會選舉中,由其所領導之伊拉克國會連線未贏得任何席次%)
布希總統經常仰賴特殊利益團體,由查拉比所代表的組織即為一例,以獲取有關政策的基本資訊。又譬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明顯是他在全球氣候危機方面最信賴的資訊來源,化學公司則是他有關特定化學物質是否對環境有害的最可靠來源,主要製藥廠商是他有關新藥對健康風險方面最信賴的顧問,保險公司則被他視為任何相關政策的最可靠資料來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令人驚訝的是,總統對這些利益團體所提資訊的信賴程度,似乎勝過負責維護公共利益的獨立分析專家所呈的報告。由於他的意識形態讓他未將「公共利益」這個概念放在眼裡,所以他寧願依賴由可疑來源所提出的偏頗資訊,查拉比就是個例子,而且這些來源的利益涉及特定政策的結果。布希總統在某些議題上就是向他們諮詢。
奈特瑞德報刊出一項廣泛的調查,揭發一個驚人的事實:入侵伊拉克行動開始時,對戰後時期實際上根本沒有計畫。的確,在戰爭前夕,當計劃正式向軍事領導人和情報官員提出,接近結論時,說明布希針對戰後階段計畫的投影片竟然顯示「稍後提供」,因為根本就不存在。
出兵伊拉克三個月後,美國第五軍團司令、也是伊拉克第二重要的美軍官員華勒中將,被一位記者問及有關入侵後時期的計畫時,竟然回答道:「喔,我們在這裡視情況發展擬定。」
布雷默被布希總統任命負責美國入侵後的伊拉克政策,我們現在知道,他不斷向白宮報告由於地面部隊不足,無法順利推動政策。然而,在此同時,布希向美國人民聲稱,根據在巴格達的美國領導人,美軍在地面已有足夠的兵力。
即便當伊拉克的混亂和衝突愈演愈烈,電視新聞畫面令人慘不忍睹,對一份正式的全國性情報預估警告美國的伊拉克政策搖搖欲墬而且情況逐漸失控,布希總統依然故我,不理會其重要性,稱這份嚴謹、正式的分析為「瞎猜」。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顯示,在此同時,總統向美國人誆稱,他正在確認美國是否提供美軍所需的設備和補給物資。就在當時,伊拉克的軍事司令官桑切斯中將不斷請求提供更多設備及防彈背心等,以保護美軍。他寫道,在此情況下,他所帶領的陸軍單位正在「拼命撐住相當低的戰備率」。
此外,布希還向人民說盟國會加入大規模的聯軍,所以美國不會獨當重責大任。當然,我們現在知道美國正這麼做。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非伊拉克軍人為美國人,美國的納稅人為這場戰爭已經付出七千億美元,而且時間超過美國打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從珍珠港事變到德國投降。
布希還宣稱,他壓根兒沒想過取得伊拉克油田的支配權然後交給美國石油廠商,他堅稱參戰是為了對付對美國的迫切威脅。但是,證據清楚顯示根本沒有所謂迫切威脅存在,布希當時就知道,或至少在那個位置理應知道。
此外,比較出兵伊拉克時期,現在有更多證據顯示伊拉克石油在布希政府整體決策中所佔地位可能超過任何人的了解。舉例而言,根據布希就任兩星期後的一份文件顯示,國家安全會議接到命令須將針對「流氓國家」(包括伊拉克在內)的行動政策審查,與錢尼的祕密能源任務小組「關於新發現和現有的油田與天然氣田的奪取」相結合。
根據針對該任務小組的發現程序(係由保守團體「司法觀察」和「山巒協會」的奇怪組合所進行)所獲得的文件,其中有一份在當時受到該任務小組的仔細檢查,那是一份極為詳細的伊拉克地圖,顯示的不是城市和人民居住的地方,而是已知存在該國每個石油礦藏的位置,並繪製虛線劃定可能開採的區域。借用一位加拿大記者的話來說,這份地圖與屠夫的牛隻屠宰圖類似,主要部位並以虛線標示出來。
布希政府在法庭上已經打了一場超過六年的官司,還是不讓美國人民知道是哪些特殊利益團體和說客在新能源政策的設計上建議副總統錢尼。我們知道前安隆董事長雷涉及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委員人選的審查作業,我們也已看見安隆公司避開檢查人員的一些證據,但我們還不知道究竟是誰和錢尼商討如何取得伊拉克的石油礦藏。
我們知道錢尼在領導哈利博頓公司期間,曾與伊拉克做了不少生意,儘管伊拉克當時正受到聯合國制裁。我們還知道,他於一九九九年對倫敦的石油學院發表公開演說,時間就在他當選副總統前一年。錢尼說,他認為未來十年全世界每天將需要比現在多出五千萬桶石油。
錢尼問道:「那些石油要從哪裡來呢?」接著自己答道:「中東,因為那裡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蘊藏量,而且成本最低,所以最終獎賞就在那裡!」
接著,二○○一年春,副總統錢尼發佈內閣的全國能源計畫,這個計畫係由若干企業和說客祕密擬定,但他至今仍不願透露他們的名稱。這份報告含有以下聲明:「波斯灣將成為美國國際能源政策的主要焦點。」
同年,布希將這個全國能源政策與對付伊拉克等流氓國家的政策相結合。後來在那年夏天,布希政策形成過程中發生諸多怪異之事。珀爾由於利益衝突遭到起訴而被迫辭去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前,向該委員會請求讓蘭德公司的一位分析師報告,該分析師建議美國應考慮以軍事行動佔領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
該委員會並未採行那個建議,但石油在布希的伊拉克政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後來有更多人也如此認為,因為在美軍出兵伊拉克後,伊拉克石油部成為其首先佔領的少數設施之一。而伊拉克國立博物館(可追溯至人類文明誕生的無價考古寶藏)、電力設施(在隨後佔領期間對維持伊拉克人民生活水準甚為重要)、學校、醫院及各種部會等等,全都成為掠奪者劫掠的對象。
第四章 容易面對的謊言 (摘錄)想像一下你是位高權重的美國總統,根據憲法規定須對國會和人民發表「國情咨文」,而此刻你正對國會聯合會議發表演說,電視同步進行實況轉播,你的主旨主要是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議題。演說結束後,聯合國核武擴散專家卻公開宣布你所收到的文件是偽造的。 當然,這件事確確實實發生過。布希總統告知美國人民,他手上握有文件證明海珊正在非洲國家尼日尋找鈾黃餅,目標為濃縮鈾以製造核子彈。然後,他要求人民想像一下由這塊鈾黃餅所做的炸彈摧毀美國某個城市,在天空產生蕈狀雲。但兩個星期後,聯合國監控核武...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