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 Manby
亞倫.曼比|第一艘鐵製海船
十九世紀初,造船業界逐漸瞭解到船體不一定非得木製,鐵同樣可以作為建材。儘管從過去到現在鐵仍舊比木材昂貴了許多,但是比較堅固、容易保養。鐵船必要的防鏽工作,比起傳統因木頭腐朽而得定期進行的船體維修,實在是簡單容易許多。亞倫.曼比先生是建造鐵船的先鋒之一,他在法國與英國都有大型鑄鐵廠,他也是塞納河船運公司的最大股東,一切關於建造金屬船舶的必要資金與知識,他都具備了。他曾經進行過試驗,為內河拖船裝配鐵製的船體。
一八二一年,曼比著手建造適合航海的合金鐵船。他先在英國伯明罕附近的迪普敦(Tripton)澆鑄出含有特殊鐵成分的材料,然後送往倫敦進行組裝。一八二二年,以他的姓氏為命名的鐵船亞倫.曼比號在倫敦正式下水。這艘長三十五公尺、寬五公尺半的舷側明輪載重量約一百二十噸。遇到緊急狀況時,它高十四公尺的煙囪可充當帆船桅杆使用。
一八二二年六月十日,世界上第一艘鐵船亞倫.曼比號寫下航海史上新的一頁,它英姿煥發的迎向波濤,從倫敦啟航駛往法國諾曼第塞納河口的勒阿弗爾港(Le Havre)1。亞倫.曼比號開啟了造船的新世紀。後來到一八五○年代為止,亞倫.曼比號都一直航行於塞納河及羅亞爾(Loire)河上,執行郵輪暨客輪的任務。
222︱Ernest Henriot, Kurzgefa含e illustrierte Geschichte des Schiffbaus(簡明圖解造船史), Bielefeld, Berlin 1971; Bernard Crochet, Die Geschichte der Schiffahrt(船舶航行的歷史), Bielefeld 1995.
Achille Lauro
阿奇利.羅拉號|藍色大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移民自南義大利湧向澳洲,那不勒斯船主阿奇利.羅拉因這些遠渡重洋的乘客而致富。他將一九六○年代所繼承的小型船舶事業,發展成相當壯觀的船隊,旗下擁有九十艘客輪與貨輪。「羅拉船隊」中的旗艦是一艘長一百四十四公尺、寬二十一點二公尺的阿奇利.羅拉號,它因深藍色的船體與煙囪而被稱作「藍色大船」,不過,「藍色災難大船」這個外號似乎更為貼切。這艘客輪於一九三八年在鹿特丹開始建造,後來移至德國北部的基爾(Kiel),可以說是從一開始便霉運連連。原本計畫於一九四二年竣工,但因爆發戰爭與遭到占領而延宕至一九四七年。剛開始營運時,船上兩根煙囪上懸掛的是荷蘭的旗幟,它以威廉.羅伊斯號(William Ruys)之名在固定的航線上進行平淡無奇的旅程。一九六四年,它被羅拉船隊所收購並改名為阿奇利.羅拉號。在西西里島的巴勒摩(Palermo)進行改裝時,三名工人因船上失火而喪命。之後禍不單行的阿奇利.羅拉號撞上一艘義大利籍的漁船,並將漁船底鑿出一個大洞(一人死亡),除此之外它還有撞傷一艘黎巴嫩貨船(四人喪命)的紀錄。然而,就在它前往西班牙位於非洲西北岸外大西洋上的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2 的途中,又因修繕不慎慘遭祝融肆虐,有兩名工人不幸死於火災。
一九八五年,命運多舛的阿奇利.羅拉號再次遭逢災難,而且是最嚴重的一次。十月七日,它正航行於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與塞得港(Port Said)之間,四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以武力控制了整艘船,船上乘客與船員被挾持為人質,恐怖分子以此脅迫釋放五十名被囚禁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船上一名人質—來自紐約、坐著輪椅的七十九歲猶太老翁克林霍夫(Leon Klinghoffer)—遭劫持者殺害,遺體被丟棄於大海中。兩天之後,劫船者與埃及政府經過一番談判並同意放棄挾持,條件是提供他們空中運輸,前往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Tunis)的巴游解放組織總部。這在美國境內掀起軒然大波,輿論堅決反對寬容恐怖分子免於刑罰。態度強硬的美國總統雷根,派遣軍機攔截那架載著巴勒斯坦人飛往突尼斯的埃及飛機,迫使他們在西西里島降落,這個舉動導致美國與埃及之間的嫌隙日深。而負責追究阿奇利.羅拉號損失的義大利官方,對於美國主導整件事的後續處理,也沒有半點感激之意。國際司法與政治上的衝突,讓當時的義大利總理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飽受來自美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而他釋放巴勒斯坦人的決定,導致一九八七年義大利聯合政府瓦解,克拉克西也因此黯然下台。
然而,阿奇利.羅拉號的噩運卻仍未終止,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在索馬利亞外海—再次—遭到回祿之災,這次的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整艘船最後化為灰燼,十二月二日沉入印度洋。船上一千七十名人員中,有兩人不幸喪生,其餘均獲救。
222︱Lincoln Paine, Ships of the World(世界船舶), London 1997; Kurt Ulrich, Luxusliner(豪華客輪),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