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分學生到校園閱讀推手,「閱讀」改變了江福祐老師的人生。
現在,江老師要將這套魔法帶給這世界上最珍貴的孩子們。
熱愛閱讀的國小老師傳授56招,
讓孩子從被動到主動積極愛看書的秘訣!
【精彩內容】
◎他把班級打造成「圖書館教室」,又仿照書店規劃「暢銷書&新書平台」,營造閱讀環境,讓學生自然愛看書!
◎他所經營的班級圖書館不需借書期限、沒有本數限制,只有便利貼的『借書證』,讓學生爭相借書閱讀!
◎他要求同學所寫的閱讀報告單,允許讀後沒心得感言、不指定讀同一本書,而是一筆筆條列書名、日期、喜愛程度、簡單短評的『閱讀存摺』,讓學生閱讀無壓力!
『閱讀』是幸福記憶的提款機!
從小開始,學習成效低落的江福祐,在校成績往往與一般同學相距甚遠。就讀大學後經過師長的引導,開啟了閱讀與教育的大門。江福祐老師於2008年榮獲得台北縣師鐸獎,在推動閱讀的這個冷灶裡走了十多年,有許多的想法想與更多的人分享。每個人都必須透過一些關鍵的能力來統合感官系統,使人類的大腦獲得開發,進行生存與文化的各項活動,而這個最具關鍵性的能力就是──『閱讀』。
透過『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力以及表達力。──「把閱讀、分享加以緊密結合,在閱讀過後,可以實行親子問與答的過程進行與孩子溝通和理解。開放性的問題可以促進孩子的思考及分析能力,大人也無須過度干涉或介入答案。」「全班性的閱讀活動,可以將書中的情節改編成戲劇表演或作家的對談。透過戲劇表演或座談規劃,無疑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表達力,更提升學生們對事情的認真程度。」
透過『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品格力及分享力。──「班級圖書館透過募集圖書的方式成立,孩子可以無限次借閱,但在給予孩子特權與自由前,必須告訴孩子尊重他人閱讀的重要性,對於學生而言,不外乎是一種品格與分享力的教育。」
透過『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資訊力及文化力。──「隨時配合學校的活動或者社會時事來要求學生做背景知識的蒐集與整理。例如:節慶的故事,或者查詢SARS、H1N1的相關知識,更藉此提升孩子對資訊整理以及文化素養的能力。」
「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江老師在閱讀中找尋到解決問題的力量與方法,也期望透過自己本身的經驗告訴孩子、家長、老師,付出一些心力在閱讀上,孩子便能夠開始從閱讀中建構自己的夢想,並逐步去實現他,即使遇到困難與挫折,也能夠很快的從閱讀中找到解決之道與支持的力量。
作者簡介:
2008年台北縣師鐸獎得主 江福佑老師‧「台北縣中小學閱讀滿天星計畫」推動小組成員江老師小時候成績奇差無比,校內各項表現無法達到老師要求。聯考考過三次;數學曾考過○分;大學曾留級一年。所幸遇到生命中的好老師,養成閱讀好習慣,從此改變他的命運……江老師告訴自己,這些學生像我一樣,只要有人提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適切的引導,他們的閱讀習慣就會建立起來。於是他在班級努力提倡各種美德:榮譽、專心、負責、禮節、紀律、秩序、整潔、思考、閱讀。他的班級閱讀理念是希望將教室打造成「圖書館教室」,並仿照書店設立「暢銷書平台」以吸引學生注目;篩選適合的書單;努力想辦法擴充書籍;還獨創沒有日期與本數限制的「借書證」及「閱讀存摺」,就是要大家能愛上閱讀。如今,許多畢業多年的學生對於江老師的教學,記憶最深刻的竟都是教室的那一堆書(約2000多本藏書)。江老師在閱讀中找尋到解決問題的力量與方法,也期望透過自己本身的經驗告訴孩子、家長、老師,付出一些心力在閱讀上,孩子便能夠開始從閱讀中建構自己的夢想,並逐步去實現,即使遇到困難與挫折,也能夠很快的從閱讀中找到解決之道與支持的力量。‧2008年台北縣師鐸獎得主(1.班級經營2.語文閱讀的提倡)‧2007年台北縣各級學校優良學生事務與輔導刊物評選優等獎‧曾獲板橋國語文競賽國小教師組作文第四名&國語演說第三名‧學歷: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
章節試閱
創造閱讀的文化
閱讀是本能,是遊戲,所以只要可以舞動、品嚐、觸摸、傾聽、觀察,並且感覺周遭的各種訊息,孩子幾乎沒有學不會的事情。是以所謂的閱讀,在於閱讀環境的營造,而閱讀的經營原則和方法,則是建立在愛、尊重與肯定。換句話說就要是「以身作則」,身為大人的家長和老師們,不可以只是消費兒童,自己不讀書卻要求孩子讀書。
全面遊戲化的社會,兒童文學的閱讀最重要的就是在於遊戲情趣的追求。閱讀不是只為了升學考試,而是要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孩子的童年不應該被我們所安排的滿滿的才藝課程給淹沒,我們應該以兒童讀物做為閱讀的基礎,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重建孩子的童年。
讓孩子自由閱讀,孩子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把閱讀變成是孩子的壓力與功課,要重視閱讀的指導,以兒童文學的作品為出發點,最重要的是珍視親子共讀的經驗與記憶。
學校在閱讀推動時的原則,也應該以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為優先,快樂與知性都必須要兼顧。讓閱讀的文化在校園中自然的形成,學生浸淫其中,學校才有可能把學生教育成有品格、有氣度、有文化的公民。江福祐老師在這十多年來推動閱讀與教學上的一些經驗分享,對於有心想要把閱讀當做是班級經營重點的老師,或是想和孩子一同享受閱讀樂趣的父母,都可以從這一本書中得到一些觀念與作法,與學生、孩子一同閱讀、一同享受書籍中浩翰的學問與閱讀過程中的樂趣。--------------------國立台東大學榮譽教授/林文寶
培養閱讀的興趣,豐富精神的生活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擁有好的閱讀能力,就能夠有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果再加上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習就更無往不利。
本書是江福祐老師多年來推動閱讀的經驗分享,書中陳述了一些他對於閱讀的觀念,也分享許多他推動閱讀的作法,包括強調親子共讀在親職教育中的重要性。江福祐老師是我們「閱讀滿天星計畫」推動小組的成員,也是「滿天星閱讀電子報」的編輯,為北縣的閱讀推動盡心盡力,97學年度還因此獲得台北縣「師鐸獎」的表揚,讓他的專業與努力得到肯定。希望透過江老師這一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人投入閱讀的行列,形成良好的風氣,讓整個社會充滿閱讀的氣氛,我們將得到的絕對不只是提高閱讀評比的分數而已,而是更高層次的文化涵養與豐富的精神生活。----------------------台北縣教育局局長 劉和然
「喜歡閱讀」是行動力不是口號
喜歡閱讀的孩子!會知識豐富!會情緒穩定!會深思熟慮!會有責任感!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親子教育專家/盧蘇偉
讓閱讀成為孩子最珍貴的終身資產
孩子的閱讀啟蒙,需要師長在一旁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鼓勵,這本書詳細記載了江老師用心帶領孩子邁向閱讀世界的良方,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活中最珍貴的終身資產。-------親子教育作家/陳之華
「閱讀是目前教育的核心重點,也是家庭教育需要重視的一環,若是孩子缺乏閱讀的習慣,高層思考也將隨之缺乏,透過江老師的閱讀魔法書的許多方法,不但能夠學會閱讀這件事,更可以從閱讀中學習。」
────────────────────《愛,上學》作者/阿倫老師
人類具有感官,代表著人類能夠透過這些感官接收來自外界的各種資訊,雖然人類的感官在動物界中並非處在最高度的進化狀態,但是人類的大腦透過感官處理並儲存資訊,以應付未來相關情況發生時能夠有足夠的經驗來反應,這方面的能力人類在動物界中算得上是佼佼者。
但是這樣的能力並非每個人都能夠發揮到淋漓盡致,還是需要透過一些關鍵的能力來統合這些感官,來使人類的大腦獲得開發,進行生存與文化的各項活動,這個最具關鍵性的能力就是──閱讀。
從嬰幼兒就讓孩子玩書,例如洗澡書
嬰兒透過視覺感官辨識親人的臉,基本上與閱讀的機制是相同的。因為透過視覺的接收刺激,嬰兒對於親人或陌生人的臉就會有意義上的建構與解讀,並且能夠利用這樣的機制做出回應或是反應。圖像的閱讀或是文字的閱讀也是如此,透過視覺接收圖像或文字的符號,然後在大腦的運作過程中找到儲存該符號所代表意義的資訊,就這樣我們就理解了圖像或是文字的意義。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楊茂秀教授曾說:「讀書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有良好閱讀習慣的人,就是一個會向不同社群、不同的時代去學習的人。」從小讓孩子接觸書,讓孩子對於書籍不會感覺到陌生與排斥,到了求學階段自然而然對於書本不會感覺到陌生,但是我們的教育很不幸的並沒有讓我們的孩子喜歡上讀書,反而讓他們對書敬而遠之,人一但在學習的黃金時期放棄了閱讀的學習本能,等到長大要再重拾書本學習,就不太容易了,所以才會有人說:「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6?以前:為親子共同閱讀,閱讀的形式以圖畫書為主。
◎6∼8歲:為自我閱讀習慣養成期,閱讀的形式以圖畫書、橋梁書為主。
◎8歲以上:則是兒童自己獨立閱讀,以文字為主的少年小說或故事為主。
「橋樑書」除了在閱讀理解上的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功能還是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的養成。從這個角度出發,「橋樑書」的閱讀應該是以「趣味性」為重的,是要讓孩子從閱讀中不斷的延續他的閱讀行為,最後變成習慣。
具有閱讀能力的魔法
無論如何,從小讓孩子「接觸」書,即使它的功能僅是提供給孩子遊戲,並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開始給他圖畫與文字的書籍,讓他們從小就與書籍「結緣」。
哪些書是可以讓孩子「接觸」讀呢?例如洗澡書、玩具書、立體電子書、立體書等等,都是可以讓孩子「玩」的書,因為孩子是透過遊戲的方式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與發展各項能力,所以這些遊戲書不但可以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機會,還可以讓孩子從小習慣與「書」為伍。
善用「橋樑書」的功用,讓孩子喜歡閱讀。許多國內的出版社都開始出版許多類型的「橋樑書」,家長或是老師只要按照孩子的年齡,選擇坊間出版的「橋樑書」給孩子閱讀,自然可以得到閱讀「橋樑書」所預期的效果。
閱讀的多感官體驗,例如看電影、聽音樂等
閱讀的歷程原本就是從閱讀圖像開始,然後才慢慢的進入文字浮號的閱讀方式,許多文明開端的時候所運用的文字都是「圖畫」,然後才開始以「文字」取代「圖畫」來表達意思,沒有人天生就認識字的,凡事都是要慢慢的循序漸進,對於孩子的學習才是最好的方式,過度與大量的給孩子,對孩子的發展來說不過是揠苗助長而已。「圖像閱讀」唯一令許多人感到憂心的應該是「漫畫書」的部份。多感官的閱讀不僅僅是在區分、強調「視覺」或是「文字」上的閱讀經驗而已,它還包括其他我們的覺知感官「聽覺」、「觸覺」、「嗅覺」,總的來說就是「體驗」,我這裡想要談的「體驗」並不是身體力行的意思,而是將這些元素溶入到閱讀的過程與經驗中。另外一種結合多感官的閱讀方式就是「戲劇」,國內的表演團體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除了少數比較有名氣的表演劇團之外,其餘的就比較沒有受到應該要有的關注。其實國內的戲劇表演除了傳統的國劇和歌仔戲之外,現代的劇團和兒童劇團其實也都有相當不錯的水準。
讓看書、看電影、聽音樂一起來的魔法
運用多感官閱讀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可以讓聽音樂、看畫展、看電影和閱讀做結合。聽音樂後,找一些音樂家的故事來深入瞭解音樂的創作背景;看完畫展後,找一些畫家的故事來瞭解畫家的創作歷程或是藝術史的演變;看完電影後,找一些與電影內容相關的書或是劇本,相信會對電影的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反過來,閱讀一本書後,我們更可以到書中所提到的景點去實際體驗一下,也可以去聽一聽書裡面提到的音樂、畫作,或者是去看一下根據書籍改編的電影,這都可以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有意義,「達文西密碼」一書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一種方式就是「兒童劇」,國內有許多知名的兒童劇團,定期都會有表演的場次,每年如果能夠帶孩子看二到三場的兒童劇團表演,對於孩子的藝術氣質絕對有加分的效果。
事前詳細的閱讀,讓旅遊更有深度
古時候的人雖然告訴我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但是現代的人常常講究「效率」,很少人能夠對於周遭的環境和氣氛「細細品味」。際的旅行與體驗雖然最具有真實感,但是人的感覺經驗不見得能夠鉅細靡遺,珍貴的旅遊時間也不好就這樣走馬看花的浪費掉,閱讀一些主題性的旅遊書籍,不論是當地的人文、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生態等等,都會為我們的旅行增加深度,許多所謂的「深度旅遊」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思考上。際的旅行與體驗雖然最具有真實感,但是人的感覺經驗不見得能夠鉅細靡遺,珍貴的旅遊時間也不好就這樣走馬看花的浪費掉,閱讀一些主題性的旅遊書籍,不論是當地的人文、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生態等等,都會為我們的旅行增加深度,許多所謂的「深度旅遊」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思考上。
讓旅遊變得又好玩又有意義的魔法
單純的遊山玩水有時候真的是有些浪費時間,在旅遊中安排一點知性的行程,也是不錯的選擇,更何況有一些具有歷史、人文、地理意義的景點,如果只把它們當成一般景點去玩,那就真的辜負了。舉個例子來說,近幾年來非常熱門的舊山線旅遊線,如果不能在旅遊前或是旅遊過程中,瞭解台灣的鐵道文化與舊山線的歷史,那麼那些鐵軌擺在眼前真的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九二一大地震對台灣而言是一場令人難以抹滅的傷痛,政府在南投設立了九二一地震園區來紀錄這一場災難,同時也讓我們認識與防範地震帶給我們的危害,那裡雖然算不上是風景名勝,但是絕對是一個值得去看一看的地方,不論九二一地震當年我們自己身在何處,這個歷史記憶都不應該被遺忘。
親職教育不能缺席
家庭中要有優質的生活品質,並不是單靠金錢去達成的,物質帶來的滿足是短暫的,精神的滿足才是優質的生活的必要條件。在家庭中要為家庭成員帶來精神的滿足,除了前面所說的「營造幸福的共同記憶」之外,「閱讀」也是其中一項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父母親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感染這種學習的氣氛養成閱讀的習慣。
我們要求孩子瞭解我們、聽我們的話、達到我們的要求之前,是不是也先停止一下我們自己主觀的想法,先聽一聽孩子的需求與心裡的想法,畢竟我們是成熟的大人,孩子畢竟在思維上和我們有很大的落差。
透過「閱讀」開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親不要在這個時候還把自己當成是「大人」,要求孩子看自己所指定的書,這樣子仍然沒辦法讓孩子對父母親產生信任,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閱讀的書籍,並且陪伴著孩子一同閱讀,即使孩子所選擇的書的內容有些令人憂心忡忡,但是這正是可以利用的機會,和孩子一同討論為什麼這本書的內容不適合他閱讀。
有溫度的親子關係
根據許多專家的研究顯示,最快速學習語言的方法,是與真人的互動對話,而不是透過CD這一類的人造刺激。
孩子睡前需要安定的環境與情緒,聽故事CD在功能上只不過是幫助父母「催眠」孩子,孩子是因為接受一連串訊號而疲累睡著,而不是因為父母在身邊陪伴而產生安定情緒而睡著。曾經有人把泰迪熊與多媒體影音播放平台作結合,讓孩子隨時隨地可以下載、播放影音資料,包括睡前的故事,希望能夠獲得廠商的青睞與投資,但是負責審核投資案的人卻說:「在孩子上床的時候講故事給他聽,是爸爸、媽媽應該做的事,我可不想被一隻泰迪熊給取代了。」孩子需要的是有溫度的親子關係,而不是靠一台冷冰冰的機器來陪伴他的童年,無論它的外表是泰迪熊還是芭比娃娃,都無法取代父母真實的體溫。
為孩子朗讀可增進專注力
外國對於在孩子上床前為孩子說故事是非常的重視,每一個父母在孩子睡覺前都會為孩子說上一段故事。故事不是一天可以講完的,它可能是像愛麗絲夢遊仙境那一類的故事,一天講個幾頁,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才可能說的完,孩子不會希望在一天就說完故事,他會期待明天也能夠再繼續把故事聽下去,也因為這樣的期待,所以就學會了等待。而一個人的氣度與一個國家的文化素養往往就是從這一個地方開始累積與萌芽。
念故事給孩子聽,除了讓孩子睡前情緒穩定、讓孩子學會等待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它是一種有溫度的親子關係,透過這種關係,孩子可以從聽故事的過程中知道父母親對於自己的重視,我們的很多價值觀和待人處事也都會利用這種互動的關係與方式傳遞給孩子,所以念故事本身的價值不是只有「念」的過程而已,父母親也必須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面對孩子,應該不會有父母親希望教養出貪婪、計較、自我、道德感低落的孩子吧!
建立級任導師的班級經營風格
分科的教育能夠讓任教的老師以更專業的知識來進行教學,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但是若是以分科專業來當做班級經營的方式或內容,那就容易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偏食,也容易忽略了學生的各種發展的可能。
我認為現代的導師要能夠有新的觀念,那就是避免學科本位主義的班級經營方式,以培養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為主的班級經營風格,這些基本能力包括閱讀、思考與品格,其中閱讀能力是最為關鍵、核心的學習能力。
不要處處強調「資優」,要多鼓勵孩子做課外的閱讀,累積大量的背景知識,畢竟將來孩子真正要面對的是一輩子的生活與挑戰,而不是一、兩次的考試,終生學習的觀念一定要苦口婆心的告訴家長。
要具有班級經營風格所需要的魔法
首先老師自己一定要先養成閱讀的興趣,身教重於言教。利用親師懇談會的機會與家長溝通,把閱讀當成自己班級經營的重點。切記一定要持續的在班級中推動與鼓勵閱讀,不要點綴式的辦理而已。信念堅定,孩子從老師身上就會學到更多的東西。
規劃與經營閱讀場域
班級閱讀場域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談,那就是規劃與經營。
班級閱讀場域的規劃
可以用「角落」的觀念來進行規劃。在班級人數較少的班級中,圖書擺放的空間可以有比較大的彈性,設置的地點可以是在班級的「角落」,也可以是在教室後方的位置,在圖書區當中可以鋪設軟的地墊,讓學生可以在圖書閱讀區中或坐或臥,也可擺放一張小桌子,讓學生喝飲料或是吃早餐。其實在給學生這些「特權」和「自由」之前,就必須要告訴他們尊重別人閱讀權利的重要性,要享受自由就得先尊重他人。
要讓學生有「從心所欲,不踰矩」的責任感。如此一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去注意是否會干擾到別人,或是避免把書弄髒。所以學生從「閱讀」的過程中要學習的,除了書中的情節、文字所帶來的知識與學問之外,就是過程中尊重他人的權利、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建議老師採取像書店一樣的擺放方式,書店為了讓書籍能夠「暢銷」,通常會把書擺在讀者最常接近與看到的位置。
另外一種吸引讀者看書與購書的方法就是把書籍依照「暢銷」的程度排列或是把新書集中在一區,而且這些「暢銷書」和「新書」擺放的位置通常都是在書店裡最顯眼或是一進書店門口的地方。
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商業經營」的精神與原則來規劃與經營教室內的圖書角落與書籍。可以在每個月的月底統計最多人借閱的書籍,做一個「借閱排行榜」,也可以把當月購置的新書集中在一個區域做公開的展示。另外,也可以配合教學的內容,找尋相關的書籍做小型的書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多元與完整。
閱讀場域的「經營」
閱讀場域經營,除了書籍的擺放必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自由與尊重」。我不限制學生借閱書籍的冊數,讓他們想姐借幾本就借幾本,但是我也會請他們自己要能夠評估,自己在回到家中之後有多少的時間可以閱讀,然後再借適當數量的書籍。
印發每位同學一張「借書證」,然後準備了一些便利貼,讓同學自己把要借閱的書名寫在便利貼上,然後貼在借書證後面,放在老師準備的小盒子中,書籍全部歸還的時候,只要把便利貼撕下,放在學習檔案夾中做為閱讀記錄,借書證就自己保管;如果只是歸還其中的幾本書,就用紅筆把便利貼中欲歸還的書畫掉就可以了。以上這樣的作法,並不會為老師帶來額外的工作與負擔,同時也讓學生都能夠因為受到老師信任而表現出優質公民應該要有的表現,這種表現不是因為「規範」、「規定」,而是因為「信任」與懂得「尊重」。我們希望學生在學校學的不就是這個嗎?
全班性的閱讀活動
全班性的閱讀活動有讀書的討論與報告、把書中的情節改編成劇本做戲劇的表演,也可以安排手工書的製作、和作家的座談,在都會區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利用考完試後沒有進度壓力的時間安排帶學生逛書店,在圖書資源較不豐富地區的老師則可以利用鄉鎮圖書館來進行班級的閱讀活動。
老師在每一個學期中至少安排一次話劇的表演,低年級可以用歌舞表演劇的方式來呈現閱讀的成果,中、高年級可以自行選定要表演的劇本,安排所有的演出與道具的製作。戲劇表演除了讓閱讀的成效加深之外,更可以訓練學生的專注力、說演能力,提升學生做事情的認真程度。
個人化閱讀活動
個人化的閱讀活動規劃,說穿了就是要協助有閱讀障礙的學生或是閱讀習慣不佳的學生,希望透過個人化的閱讀活動規劃,解決閱讀障礙的關鍵問題,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那麼老師該如何去驗證與檢視學生的閱讀呢?我建議的作法是利用「閱讀存褶」來記錄學生的閱讀歷程,在「閱讀存褶」中,學生只要記錄「書名」、「閱讀時間」、「喜好程度」、「短評」等簡單的資料即可,「閱讀的圖書類型」可以瞭解學生閱讀那些書籍,「閱讀的喜好」可以知道學生有沒有偏好哪些書。老師根據這些資料就可以為學生量身訂做個人化的閱讀指導策略。
【觀念】
一般對於「閱讀」的理解,都會認為那是國語科老師應該要負責的部份,但是他其實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能力,要學習就要會閱讀,不論科目、領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閱讀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班級中,老師必須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興趣,老師也要協助學生克服閱讀上的障礙,讓學生都具備有效與成熟的閱讀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具備終身的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在各個學習階段中運用潛能做好學習。這才是對於「閱讀」的正確觀念,沒有學科、領域的限制與藩籬,而是以「關鍵能力」的觀點來定位「閱讀」。
老師經營閱讀活動的小撇步
配合學校的活動或是時事來要求學生做背景知識的蒐集與整理,例如節慶的故事(很多學生都不曉得一些民俗節慶的由來),查詢SARS、H1N1的相關知識,這些都是屬於功能性閱讀的範圍,也不容易引起家長的反彈。
強化學校的閱讀力量
學校應該要兼顧學生的課業學習與興趣、能力的培養,即使對於讀書考試有恐懼感的學生,我們至少也要讓他們擁有他應該具備的一些能力。這些能力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閱讀」,「閱讀」本來就應該是教育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閱讀是人類終生的本能行為」,在學校中雖然必須以活動的方式來進行閱讀的推動,但是我們希望這只是學校在型式上必須如此而已,真正重要的是觀念的部份,必須以「永續經營」的方式,不斷的在閱讀推動上「推陳出新」。學校中要教育學生培養終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學校裡的老師和制度本身也要能夠適應幾年就更新的觀念與世代,才不會造成認知與觀念的落差,也才能符合社會對於教育的期待。
共讀的真正意義
「共讀」這件事,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都以「共同做閱讀這一件事」來理解,重視「共讀」過程中氣氛的營造,而非以累積成果為前提,將閱讀提高到更高的層次,閱讀才可能真正的影響我們的孩子。
善用學校圖書室,推動相關閱讀活動
◎主題書展
在幾個大的節慶時,可以辦理主題書展,例如中秋節辦理與「月亮」、「月亮傳說」有關的書展;在聖誕節辦理與「聖誕老人」、「聖誕樹」有關的書展;最近幾年西洋的「萬聖節」也開始熱鬧了起來,許多與萬聖節有關的書籍也多有出版。除了節慶的主題之外,有些學校也開始辦理一些本土文學、文學作家的主題書展,例如鍾肇政的作品「魯冰花」拍成電影深植人心,可辦理鍾肇政相關創作的書展,讓學生更加認識台灣文學作家的作品。
說故事活動──從聽故事到閱讀的養成
說故事和聽故事都是一個多感官的經驗活動,故事如果單純只是「說」的話,那學生就只有用到「聽覺」,如果再加上「表情」、「動作」就會增加「視覺」的效妥,如果再加上「書本」就會變成是「閱讀」,那故事就會開始對聽故事的人產生意義。「說故事」就是在建立孩子與閱讀關係的橋樑,「說故事」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調和豐富的肢體動作,把書中的故事呈現出來,讓孩子對於故事產生興趣。
以閱讀能力爭取未來競爭優勢
科技雖然有其方便之處,但是對於文字的書寫,無論是教國語文的老師或是家長,都應該儘量的鼓勵孩子多利用自己的手來書寫文字。要求學生要把這些利用網路或是從書籍中找到的資料在彙整之後,用六百字的稿紙重新編輯寫一遍,一來學生就不會再以「家中印表機故障」來逃避作業,二來也不會收到學生透過網路搜尋引擎找到的一大堆未經消化整理的資料,最後透過手寫報告以加深學習的印象,可以說是一舉數得,學習才會產生作用與意義。
透過書籍閱讀我們可以反覆的來思考與探索其間的問題與內涵,而透過網路閱讀,我們會受限於時間、地點而影響了閱讀的效果,網路雖然提供大量的資料與訊息,但是卻無法讓我們更清楚的聚焦於問題,有時甚至於要比閱讀書籍花更多的時間來整理資料。
為自己儲備能量與對抗未來的武器
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能力累積背景知識,對於孩子的未來就是一種投資,我們的孩子要面對的未來與我們的是不同的,他們的未來要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以現在的趨勢來預測,我們的孩子要面臨的可能不是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這一類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因為資源耗盡所產生的問題。
國內的環境教育剛剛起步,最近才興起的「低碳教育」、「碳足跡」等未來關鍵的知識,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準備好了要教給他們了嗎?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知識、能量,對抗未來他們要面對的生存問題。
透過閱讀訓練思考與認知能力
我們常常發現我們的孩子年齡越大,卻越來越不敢講話,那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總是希望孩子回答「標準答案」而不是他們的想法,所以孩子在回答時就會有年齡上的差別。年齡漸長之後,孩子被要求要「更懂事」、「更用功」才行,所以答案最好能夠符合大人的想望,以免答得不好或是答錯了而遭受到責難,換句話說,孩子已經漸漸的「社會化」了。
閱讀除了可以加強我們對於問題的思考之外,閱讀同時也是我們人類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人類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可以分為:擷取資訊能力、情緒理解能力、邏輯思考能力。
◎擷取資訊能力
可以幫助我們從文字、聲音、語言中得到訊息,以面對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以電腦時代而言,蒐尋資料的能力亦包括在內,但是現在的學生雖然有蒐尋的能力,但是卻對資料的整理與統整缺乏能力,雖然可以找到大量的原始資料,但是無法進一步利用。
◎情緒理解能力
可以讓我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有情感上的作用,透過瞭解別人的情緒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所以如果一個人因為生理上或是因為沉溺於網路,以至於無法充分利用情緒理解能力來與人溝通的話,人際關係自然就不會太好了。
◎邏輯思考能力
可以讓我們對於一件事情有深入的瞭解,甚至於能夠依照經驗來預測結果,這個邏輯思考能力可以說是人之所以比較「聰明」最重要的原因。
閱讀的經驗越多,所累積的詞彙與背景知識就愈多,自然能夠從許多雜亂與複雜的資料中歸納整理出重點,找到對於我們有用的資訊,閱讀的能力越強,也就越能夠解讀更高深的知識與學問。
閱讀的經驗越多,越能夠從書籍中得到別人難以得到的經驗,尤其是閱讀一些文學的經典作品,更加的能夠累積我們對於人性的理解與豐富的人生經驗,有了豐富的閱讀經驗,就能夠以同理心去看待我們身邊的人、事、物,包容心就愈大。
閱讀的經驗越多,對於自己的自信就越強,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就能夠與人「理直」的討論問題而非靠「氣壯」來壓制別人,閱讀的經驗越多,也就等於自己比別人更可能「博學多聞」,可以與別人分享的經驗也就越多,說起話來自然就信心十足,而且言之有物。
創造閱讀的文化閱讀是本能,是遊戲,所以只要可以舞動、品嚐、觸摸、傾聽、觀察,並且感覺周遭的各種訊息,孩子幾乎沒有學不會的事情。是以所謂的閱讀,在於閱讀環境的營造,而閱讀的經營原則和方法,則是建立在愛、尊重與肯定。換句話說就要是「以身作則」,身為大人的家長和老師們,不可以只是消費兒童,自己不讀書卻要求孩子讀書。全面遊戲化的社會,兒童文學的閱讀最重要的就是在於遊戲情趣的追求。閱讀不是只為了升學考試,而是要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孩子的童年不應該被我們所安排的滿滿的才藝課程給淹沒,我們應該以兒童讀物做為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