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要用對方法,
鼓勵孩子問問題,而非找標準答案;
帶著孩子動手做,而不是動嘴說;
給孩子機會學習,勝過處處保護。
看以色列教育,如何教孩子開創A+的未來!
人口800萬,國土面積不到台灣2/3的以色列,資源缺乏、強敵環伺,為什麼能在過去20年,產生10位諾貝爾獎得主?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答案是:教育
華人與猶太人是世界上兩大最重視教育的民族,然而,由於理念和出發點相異,造就出截然不同的學習氛圍。華人父母通常會以「愛」之名,要孩子多聽少說,較少跟他們講道理、傾聽兒女內心想法。
然而,以色列父母從小鼓勵孩子問問題,而不是找答案;鼓勵孩子動手做,而不是動嘴說;他們也鼓勵孩子犯錯,會稱讚失敗的孩子「太棒了」。
從家庭教育啟蒙,到學校教育的培養、國家社會的栽培,都願意在孩子成長階段,給與時間、空間,耐心等待。讓孩子從摸索中,找到自發性的學習熱情,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終身受用的人生財富,更是別人搶不走的競爭優勢!
作者簡介:
張德齡
目前為《遠見雜誌》資深撰述,曾經擔任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駐美特派員10年。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應用經濟碩士,曾任職花旗銀行。2001年移居美國矽谷,從銀行轉戰科技與媒體領域,曾在矽谷高科技初創公司工作多年,2002年兼任主持FM96.1「矽谷夜未眠」廣播節目,採訪舊金山灣區不同領域的華人精英。
林琮盛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畢業。現為《遠見》雜誌資深記者。曾在立法院擔任過兩年助理。爾後,轉任媒體圈,曾任職《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和《旺報》;2013年前往以色列旅行4個月。
章節試閱
【摘自第一章】
從家庭到學校 都教孩子要有好奇心
不給標準答案,引導發問培養自己的想法
文/張德齡
2014年5月6日,以色列剛剛慶祝建國66週年,遍地傳唱著國歌《希望》:「只要心靈深處,尚存猶太人的渴望,眺望東方的眼睛,注視著錫安山崗。我們還沒有失去,兩千年的希望:做一個自由的民族,屹立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就是這分希望,不管經歷多少挑戰,讓猶太民族堅持下去。
該用什麼簡單的方式來認識以色列?「如果你只能從兩個地方來了解以色列,你會如何推薦?」《遠見》記者詢問以色列資深導遊朱摩。
「好問題!」他想了一想回答:「第一,要去耶路撒冷的大屠殺紀念館,你就會了解,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強悍?為什麼我們要奮力保家衛國?為什麼我們這麼不信任人?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努力……。」
「第二,要去海法大學塔,從最高學府至高處往下看,瞭望以色列的土地,你會看到一大片光禿禿沙漠,沒有任何資源的以色列,如何將沙漠變良田?如何變成一座座高科技研發中心?你站在海法大學塔上,那裡也代表了一切,就是教育。」
24年前,《遠見》團隊曾經跨國採訪以色列,以立國、軍事、社會、政經四個面向報導這個國家。當時《遠見》也成為以色列建國42年來,前去採訪的第一家華文媒體。
當時的以色列只有400多萬人口,經濟連續幾年負成長,龐大軍事支出讓財政吃不消,失業率也逼近10%,整個社會充滿不確定性。
研發能力世界第一 國際大廠爭相投資
20多年過去了,今年4月底,《遠見》再訪以色列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以色列的人口超過了800萬人,經濟規模是建國時期的50倍。
這些年,以色列更陸續創下許多世界第一。全國人均研發支出世界第一(國民研發支出占GDP達到4.5%,高於日本的3.2%、美國的2.7%)、人均工程師數量世界第一、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
小國以色列更盛產諾貝爾獎,過去20年,又多了10位得主。從建國迄今共有12位獲此殊榮。「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 Nation)也是以色列的代名詞。調查顯示,以色列是除了美國矽谷之外,創業氛圍最佳的地方。
20年前,以色列高科技創業之父瓦狄(Yossi Vardi)投資全球第一家網路即時聊天軟體ICQ,19個月後就被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併購,自此,以色列發展出「矽谷新創模式」,每年新創公司數量甚至曾經比矽谷還多。目前800萬人口中,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總數更超過歐洲。
愈來愈多國際企業在以色列設廠或設立研發部門。英特爾已是以色列最大的私人企業,員工將近1萬人。而微軟、Google、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也都設有研發中心,光蘋果在以色列就在三個城市設立實驗室。韓國三星也大動作,除了研發,還將其三大創新育成中心之一,開在以色列。
根據Dealogic報告,光2013年,外國公司共花費8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公司,比2012年增加48%。
許多外商看上的就是以色列的人才與技術。這使得以色列人才水漲船高。20多年前,一個有經驗的工程師薪資僅1000多美元(約台幣3萬元),現在已直逼矽谷,一個5年經驗的軟體工程師,每個月薪資加福利可達7000美元(約台幣21萬元)。
學習環境自由 功課不多也不補習
有個以色列笑話指出,一位猶太媽媽帶著兩個年紀還小的兒子,她向別人介紹時總會說,未來不是工程師,就是個創業家。
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或環境,可以讓以色列培養出這麼多諾貝爾獎得主與創新企業家?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以色列的義務教育從5歲~18歲。18歲以後男男女女都當兵,當兵比起上大學更重要。在18歲以前,學習環境是非常自由與開放的。
幼稚園的小朋友,不是遊戲就是玩耍,小學生沒有太多功課,每天下午1點半就放學回家。中學生也是3、4點放學,沒有補習班可去。
或許18歲以前的教育太過自由了,導致以色列的孩子在各種台灣人重視的國際競賽中,通常沒有拿下好成績。例如以色列在OECD評鑑學童學習能力的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遠遠落後台灣,最新調查數學只排41名(台灣第4名)、科學只排41名(台灣第13名)、閱讀排34名(台灣第7名)。
教養智慧 從小教導要不畏強權 勇於挑戰真理
但明明以色列的科技成就、新創公司與諾貝爾獎這麼多,怎麼中小學生的表現一點也不出色?難道他們長大後,「突然」變聰明?想要了解以色列如何培養出「人才與腦袋」?必須先了解它的文化。
以色列除了75%猶太人外,其餘還有阿拉伯人和少數民族。至於猶太人也是來自70多國的移民,因此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也像個「大熔爐」,多元與開放是以色列一大特色。
希伯來文中Chutzpah,其他語言裡沒有,意思是「斗膽,不畏強權」,正代表猶太人的性格。
知名哈佛大學快樂學教授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2012年製作「Israel Inside」中特別提到這個字,是「不接受別人給你的答案、挑戰真理、直接、當別人都反對,你還是執意去做」,事實上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希望教出追求真理的孩子。這與環境、文化有關。
以色列社會,不太有階級或權威。2個月前,希伯來大學福納曼博士(Eli Fienerman)拜訪台灣,他說:「在台灣,你們一直叫我教授、教授的,好不習慣,在以色列,學生們都直呼我Eli。」
在以色列建國前,第一批猶太軍人是沒有軍階的,直到現在,士兵看見長官也不用敬禮,下屬甚至可以否決上司的命令。
瓦狄分享,英特爾的研發中心負責人剛來以色列時很不習慣,他說:「我在美國如果下個命令,工程師就會照辦,可是來到以色列,前20分鐘,都是以色列的工程師告訴我該怎麼做。到底誰才是老闆?」瓦狄笑笑地告訴記者,以色列的工程師認為自己比較了解當地的狀況,為了把事情做好,不會只是唯命是從,而是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會直接表達。
教養智慧 提倡即知即行 動手做比說更重要
第二個教育重點是培養動手做的孩子,即知即行,比只說不做更重要。希伯來文中,學習(Learn)和教導(Teach)是同一個字,引申的含義是,得到知識後,要分享出去,或是有了點子,就要做出來。
班夏哈認為,以色列學生是全球出名的有創意,他在跨領域學院(IDC)教導「正向心理學」,第一堂課後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認為能夠啟發小朋友,立刻就將這堂課改編為「兒童版」,放在YouTube上教導更多年紀小的孩子。
位於首都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是以色列最早創建的大學之一,包括創校的董事愛因斯坦,就有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來自希伯來大學。2013年曾訪問台灣的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博士與尤娜特博士就是其中代表。該校還特別修建一座「諾貝爾牆」,陳列這些校友的照片。
鼓勵學生創新 將點子付諸實現
很多人都曾請教過希伯來大學校長班薩森(Menahem Ben-Sassen),為什麼以色列建國60多年,就拿了12座諾貝爾獎,其中10位是過去20年內誕生的,而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每五位就有一位是猶太人?他總喜歡這樣回答:「教育觀點不同,猶太人喜歡創新,並將點子付諸實行,從家庭到學校皆如此。」
猶太小孩放學回到家,猶太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可不是,「你今天學到什麼」「考了幾分?」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麼問題?」
不斷地問問題,挑戰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色列不是重視「科學教育」,而是教育的本身富有科學精神,例如鼓勵學生問問題,保持好奇心,富有懷疑的精神,不給標準答案。
曾經有個笑話:一個猶太人在某地開了家「加油站」,因為生意很好,客人愈來愈多,另一個猶太人就想,既然人多,我就在旁邊開個「餐廳」; 結果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猶太人想,既然人愈來愈多,我就來開個「旅館」。
如果換成是中國人情況可能會改變。一個中國人開了家「加油站」,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中國人就在他對面也開了家「加油站」,然後價錢比第一個便宜,後來另一個中國人也在附近開了「加油站」,價錢比前兩個還便宜,削價競爭的結果是,大家關門大吉。這雖然只是笑話,卻表現出不同的思惟方式。
教養智慧
媽媽的天職 盡力幫兒女發揮潛力
中國和猶太人都注重家庭,也重視教育,但為什麼教出不同的孩子?以色列駐台代表何璽夢認為,「很多華人重視學習紀律、排名和考試成績,而猶太媽媽也傾向如此,但是會更看重小孩的興趣與天賦,媽媽的天職是將孩子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虎媽戰歌》作者、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蔡美兒,她本人是華人,在書中分享成長背景與母親對她嚴厲的教導方式。而她的丈夫是猶太裔的傑德,同樣也是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她當年在哈佛成績優異,是因為「近乎發狂的努力」,但她並不明白真正喜愛是什麼。而傑德卻熱愛法律,常廢寢忘食鑽研,令蔡美兒感到慚愧。
蔡美兒和傑德的差別是,一個將學習看做使命,另一個將學習當成興趣。
以色列中小學的特色,看似自由、開放,國際競賽成績不佳,但卻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與閱讀興趣。
若說台灣教育贏在起跑點,卻可能輸在終點,那麼以色列教育正好相反,雖起步晚,但後續爆發力十足,在起跑點看似輸,卻可能贏在終點!
【摘自第一章】
從家庭到學校 都教孩子要有好奇心
不給標準答案,引導發問培養自己的想法
文/張德齡
2014年5月6日,以色列剛剛慶祝建國66週年,遍地傳唱著國歌《希望》:「只要心靈深處,尚存猶太人的渴望,眺望東方的眼睛,注視著錫安山崗。我們還沒有失去,兩千年的希望:做一個自由的民族,屹立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就是這分希望,不管經歷多少挑戰,讓猶太民族堅持下去。
該用什麼簡單的方式來認識以色列?「如果你只能從兩個地方來了解以色列,你會如何推薦?」《遠見》記者詢問以色列資深導遊朱...
作者序
【序】教育孩子,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張德齡
6月號遠見《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引起很大迴響,也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為了「以色列專題」,我們從2014年初就開始策劃,大約經歷3、4個月,中間一度還遇到以色列外交部罷工,約訪過程幾經波折。
大約4年前出版的《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Nation),讓以色列的經濟奇蹟成為話題。以色列早已成為美國矽谷以外,最適合新創事業發展的國家。過去幾年,有相當多的中外媒體相繼報導與專注在以色列的創新與創業領域,然而,引發我們興趣的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或環境,能夠培育出年輕的創業家,以及讓全球高科技企業爭相搶奪的人才。
為了尋找答案,在規劃之初,我們就鎖定談當兵前的以色列教育制度。我們不去參觀谷歌的研發中心或高科技初創公司,而是去探訪托兒所、幼兒園、以及幾個中小學,聽娃娃們哭哭鬧鬧,看孩子們上課、種菜、做實驗、玩機器人,並且拜訪很多以色列家庭。
我曾長期居駐矽谷10年,高科技創新創業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這個題目讓我愈做愈有「感覺」。
為什麼呢?套句我兒子的話,「真是太不公平了!」以色列幼稚園小朋友都在玩耍,小學生沒有什麼功課,中學生很自由,也沒有補習班可去。他們在國際評比PISA中的成績也不太理想,但他們長大後的表現卻一點也不差,甚至相當亮眼。過去20年,以色列出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以色列本土工程師的薪水,已經和矽谷相去不遠。
但是反觀台灣,從小學開始就不簡單,很多小朋友從小開始就補英文,數學,種種才藝、甚至作文。到了中學就更不用說了,補習是家常便飯,準備考試早已是最高指導原則。
在矽谷10年,我見過很多在台灣所謂「不會念書,成績不好」的學生,出國後卻如魚得水,變得很自信,在職場上也有不錯的位置。當時就在想,為什麼換個環境會有這麼大的不同?
當然,我們報導以色列的教育,並不是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或是一昧的仿效他們的教育方式,而是希望對台灣的教育有些啓發,不同的思惟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以色列的教育不是特別注重科學教育,而是教育本身就具備科學精神,例如隨時抱持懷疑的態度,挑戰真理與沒有標準答案。
最後,這次以色列的採訪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感謝駐特拉維夫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季韻聲代表與楊芷宜女士,還有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何璽夢(Simona Halperin)代表的協助。
【序】教育、研發、國防,才是以色列的「奶與蜜」/林琮盛
對許多台灣人而言,以色列似乎和戰亂、紛爭、動盪劃上等號。2002年夏天,我第一次計畫前往以色列擔任志工時,當時許多人勸阻我,不要去如此動盪不安的國度。
但許多人不知的是,2002年的以色列人均GDP,早已比當時國民所得1萬4000美元的台灣還高1000美元。12年後,台灣人均GDP2.2萬美元,以色列早已跨過3萬門檻。
和平的環境才能創造繁榮的經濟,似乎成為大家認知的「鐵律」。但以色列卻完全顛覆你我的想像。過去14年,以色列和黎巴嫩打了一場大戰;和敘利亞的邊界衝突不斷;內部又有巴勒斯坦大起義,憑什麼以色列經濟能維持不墜?
經濟學理論中,有一理論稱為「內生成長理論」。該理論指稱,一個國家可利用人力資本的累積、大量投入研發和資本累積機制,避開資本邊際生產力遞減的性質。
用白話文說,一個國家的成長,不單靠投資、土地、人口、出口等傳統經濟力量推動,還需依侍品質精悍的人才和研發,讓經濟發展提升到新的層次。這正是以色列自1948年來積極實踐的方向。
66年前建國時,以色列沒有橫流著奶與蜜,只有2.2萬平方公里貧瘠土地和一望無際的沙漠。但以色列的「國父」,首任總理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並未被擊倒。開國之初,他深刻了解,以色列要生存,除了靠強悍的國防,尚須有另外兩大支柱:教育、研發。
時至今日,教育支出占以色列GDP的6%以上;研發支出約占GDP的4.8%;國防支出占GDP的5.64%。這三大支柱才是以色列人自己創造出的「奶與蜜」。
自古以來,猶太人對教育的重視不亞於中國人。即便在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仍孜孜不倦地教育孩子。但和中國教育文化不同地,以色列教育文化卻不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猶太人認為,不怕挫折、勇於作自己、積極探索新知、不畏權威、追求真理、務實實踐是比讀書之外,更重要的人生智慧。
在自由開放的教育理念下,造就出以色列人創意思考的巨大研發能量;以色列新創企業的活力和蓬勃,和美國的矽谷齊名;由軍隊擴溢到民間的技術能量,更是連美國科技大廠都垂涎渴望的果實。
以色列國土小,人口只有800萬。但在教育、研發和國防這三大支柱下,躍升成當今中東地區難以匹敵「最小的大國」。
【序】教育孩子,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張德齡
6月號遠見《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引起很大迴響,也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為了「以色列專題」,我們從2014年初就開始策劃,大約經歷3、4個月,中間一度還遇到以色列外交部罷工,約訪過程幾經波折。
大約4年前出版的《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Nation),讓以色列的經濟奇蹟成為話題。以色列早已成為美國矽谷以外,最適合新創事業發展的國家。過去幾年,有相當多的中外媒體相繼報導與專注在以色列的創新與創業領域,然而,引發我們興趣的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或環境,能夠培育出年輕...
目錄
推薦序
編者序
第1章 家庭X 生活
1-1
從家庭到學校 都教孩子要有好奇心
不給標準答案,引導發問培養自己的想法
教養智慧 從小教導不畏強權 勇於挑戰真理
教養智慧 即知即行 動手做比說更重要
教養智慧 媽媽的天職 盡力幫兒女發揮潛力
1-2
聖經沾蜜 讓孩子「舔甜書」
從小愛書、愛閱讀,智慧才是一生的財富
教養智慧 每週讀聖經 慢慢培養讀書興趣
教養智慧 節慶意義融入生活 提醒不要忘本
1-3
哈佛最受歡迎教授 班夏哈談猶太教育
家庭是快樂基礎,幫小孩找到興趣和熱情
教養智慧 重視家庭和樂、要尊敬長輩
1-4
專訪以色列高科技創業之父 瓦狄
猶太媽媽是成功推手,教孩子獨立、不怕失敗教養智慧 樂觀面對挫折 多嘗試才會成功
1-5
從虎媽式管教到懂得放手
信任孩子的選擇,就算危險也讓他去闖
教養智慧 讓孩子決定自己的路 為自己負責
1-6
國家有育兒津貼 一週兩天可提早下班
全民體貼媽媽的共識,讓每位婦女都敢生
教養智慧 孩子是上天的禮物 多生多福氣
1-7
多子家庭1〉以色列駐台代表 何璽夢
生孩子是成就感,更是猶太人的使命
教養智慧 每週五全家聚餐、帶孩子接觸大自然
1-8
多子家庭2〉雙薪家庭育兒告白
彈性工時配合夫妻分工,4個孩子也養得起
教養智慧 參與兒女日常生活 也是爸爸的責任
第2章 學校X 文化
2-1
教育基石1〉引導思考提問訓練思辨、不怕衝突,只有笨蛋才會沒有意見
教養智慧 每天問小孩:今天在學校問了什麼?
教養智慧 從購物遊戲中 了解金錢的價值
教養智慧 不怕弄一團亂 讓娃兒自己學吃飯
2-2
教育基石2〉從小培養探索力幼稚園就開始做實驗,自己動手找解答
教養智慧 把數學設計成遊戲 吸引孩子嘗試
2-3
教育基石3〉把呆板課程變有趣種菜、下廚、組機械人,親身摸索比考試更有效教養智慧 小組報告取代筆試 發揮想像力創作
2-4
教育基石4〉彈性的資優教育
讓孩子適性發展,比當天才兒童還重要
教養智慧 不要怕不懂、問錯問題也沒關係
2-5
教育基石5〉開放多元的選擇高中生就要選主修,鼓勵跨界學習打開視野
教養智慧 容許孩子探索興趣 不用急著決定志向
2-6
以色列教育部長皮隆 談盛產諾貝爾獎祕訣從問題中學習,重視思考勝過找到答案
教養智慧 從生活小事 訓練找出問題的能力
第3章 傳統X 未來
3-1
年年追思傷痛 認識自己與祖國
血淚砌成的苦難史,凝聚全民愛國情操
教養智慧 以寬恕面對傷害 用理解化解仇恨
3-2
教育終極試煉場 當兵絕不是浪費生命可以不念大學,但一定要當兵
教養智慧 教孩子愛國 維繫猶太民族永續生存
教養智慧 艱難環境中成長 訓練同理心與危機感
3-3
獨家直擊國防軍訓練基地不甩階級、充分授權,以軍戰無不勝的祕密武器
教養智慧 勇於面對錯誤 才不會重蹈覆轍
3-4
在戰火洗禮下學習成長穿越槍林彈雨,阿兵哥通過生死試煉
3-5
全球唯一 18歲女性需服役
精銳女兵上前線,扛下保家衛國重責
3-6
會打仗又能育成新創公司軍隊=企業家大學,擅長進行高風險決策3-7林
凝聚全球1400萬同胞向心力 鼓勵海外猶太青年尋根,免費遊以國10天
第4章 以色列X台灣
4-1
定居以國10個月 培養強烈好奇心
玩耍中學新知,9歲男孩每天興奮上學
教養智慧 先給40分知識 剩下60分讓孩子挖掘
教養智慧 不必默守成規 主動自己爭取權益
4-2
一趟以色列行 啟發他高中休學旅行
隻身闖蕩紐、菲,15歲男孩帶回滿滿自信
教養智慧 退伍先出國旅行 從中了解自己
4-3
旅居以國10年作家 育兒實戰經驗
不讓孩子變「媽寶」,父母要適時學放手
教養智慧 給孩子時間摸索 發展自己的個性
【跋】
教育孩子,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張德齡
教育、研發、國防,才是以色列的「奶與蜜」 林琮盛
推薦序
編者序
第1章 家庭X 生活
1-1
從家庭到學校 都教孩子要有好奇心
不給標準答案,引導發問培養自己的想法
教養智慧 從小教導不畏強權 勇於挑戰真理
教養智慧 即知即行 動手做比說更重要
教養智慧 媽媽的天職 盡力幫兒女發揮潛力
1-2
聖經沾蜜 讓孩子「舔甜書」
從小愛書、愛閱讀,智慧才是一生的財富
教養智慧 每週讀聖經 慢慢培養讀書興趣
教養智慧 節慶意義融入生活 提醒不要忘本
1-3
哈佛最受歡迎教授 班夏哈談猶太教育
家庭是快樂基礎,幫小孩找到興趣和熱情
教養智慧 重視家庭和樂、要尊敬長輩
1-4
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