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師在聽完我的願望後,關心地問我如何在沒有家人支持的情況下撐過來?看到我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她覺得我有很好的觀察力和勇氣。我這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些很棒的能力,這是大人從來不曾告訴我的事情,我對此感到驚訝不已。她不但讓我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讓我知道,我只是需要調整行為,我並不是壞到無可救藥。
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邀請中心的督導、專任人員、心輔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細膩敘說42則故事主人翁的小小心靈,是如何接受諮商心理師誠摯的邀請,勇敢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透過遊戲和對話,學習處理那難以碰觸的創傷、失落、恐懼和憤怒。全書分為行為、性別、家庭、師生和情緒等五大篇,不僅能了解行為偏差、情緒困擾的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更可以增進對於兒童諮商歷程的學習。
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往往和原生家庭和學校教師有密切的關係,本書42則故事再次證明,結合兒童、青少年的個別諮商、家長與教師的諮詢,以及家庭與學校生態環境的調整,是輔導成功的最佳策略。每一則主文後更輔以「輔導心語」及「愛的註解」的諮商理論與技巧,說明輔導老師與諮商心理師橫跨不同諮商理論,運用不同技巧與媒材來協助孩子,非常適合學校老師、家長,以及學校輔導工作的實務工作者參考。
作者簡介:
現代社會的家庭崩解,並不罕見,因而成為青少年問題的根源,許多孩子或是默默承受壓力,或是透過偏差行為以因應適應不良的困境,這些現象都讓周遭大人深感責無旁貸,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因此在眾多期待之下於民國94年成立了,希望透過真誠溫暖的心、接納關懷的態度、積極同理的作法,陪伴孩子們探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朝向希望的願景築夢踏實。主要服務項目有:提升學校心理諮商專業知能、輔導學校轉介之適應困難個案、提供家長和學校諮詢服務、協助學校辦理個案研討會議、協助學校處理危機事件之心理諮商工作、協助學校整合社會輔導資源、進行成效評估和個案追蹤管理等。期能發揮心理諮商之功能,預防兒童青少年問題之衍生,以建構健康城市。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菊(高雄市長)、蔡清華(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黃正鵠(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林家興(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張德聰(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王文秀(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文榮光(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愛醫院院長)、王浩威(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真心推薦
以愛為名,種下心中綠意大樹
書序作者:陳菊(高雄市市長)
現代社會日益複雜,家庭結構不似往常緊密,父母離異家庭破碎成了社會現象。對青少年來說,缺乏父母的愛,永遠是他們世界天崩地裂的開端,更嚴重扭曲影響青少年的個性,從此他們失去純真、流失更多的愛,他們開始衍生許多不良行為,讓校園忐忑不安,成了社會隱憂。我們看見一張張失去愛的青少年容顏,我們內心遺憾,我們全力挽救。
所幸,我們以愛為名,以關懷為出發,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所成立的學生心理諮商中心,設有專業的諮商師及心理輔導人員,遇到青少年行為偏差、師生衝突、家庭關係、情緒困擾、性別議題等,都給予最真誠、最專業的輔導。這本書所蒐集的四十二篇故事,就是四十二名諮商師及心理輔導人員,在校園裡為青少年們打開心之鑰匙的真實歷程,譜成一篇篇充滿愛的
生命樂章。
在這些感人的故事裡,我們發現青少年的異樣行為,大部分出自他們缺乏父母豐沛的愛,有時更誤會師長的管教方法,因而產生不良行為。如果仔細檢視青少年的這些行為,未嘗不是他們對外求援的方式,他們內心沒有愛的澆灌,只好以不正常的言行,要求外界注意他們的靈魂早已受傷,需要眾人的救援。
本書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外表溫文清秀的青少年,卻是個性暴戾的「暴龍」,或是在學校表現很大尾的暴力份子;女生的話可能是口氣很衝的帶刺玫瑰,也或者是桀驁不馴、和老師對嗆的新世代少女,但他們內心真正需要的是各界愛的關懷,《我不壞 我只想要愛》裡各篇章的故事,在在都說明,這些青少年不是無藥可救,只要學校、老師、同學,還有家長各方面施予愛的良藥,諮商師及心理輔導人員予以專業遊戲治療等方式,他們早晚會敞開心之門扉,文裡的暴龍最後被自己馴服,很大尾的那位同學,最後展現溫柔的一面,大家共同迎接生命燦亮的陽光。
此外,在性別議題、家庭關係、情緒困擾上,青少年都面臨身心種種煎熬,亟待各方面伸出援手。在性別議題上,有不少青少年誤解愛情意義,只為尋找失去的家庭溫暖,提早尋求情愛的慰藉,像〈追愛小如〉、〈渴望愛情的少女〉等故事,都說明了青少年對愛之需求何等渴望,對性別的認同何嘗不是如此,這些方面都有待社會各界付出更多的關懷,讓青少年們了解各種層次的愛之真諦。
青少年時期情緒的困擾,往往會造成青春生命的遺憾,像〈小米的天空〉等篇章,探討青少年如何尋求情緒正常管道的抒發,千萬不要以傷害自己為手段,應替自己的命運開啟更寬廣的天地,其實只要和師長、同學、家人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情緒困擾將如同昨日黃花,化身為向前衝刺的動力。
在家庭關係部分,現代社會的家庭崩解,成為青少年問題的根源,如何維繫家庭核心的緊密情誼,強化家庭情感的動能,是各界努力的當務之急,如同〈純純心中的綠意大樹〉一文,文中的小女孩因父母離異,接受諮商治療時,起先她很悲觀地畫出一棵褐色大樹及灰色女孩,隨著小女孩接受諮商師的開導以及父母適時的關愛,小女孩的心情逐漸開朗,最後小女孩的圖畫,將原本凋零的枯樹畫成長滿綠葉的大樹,小女孩高興地在大樹下玩遊戲。
如此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這世上沒有壞小孩,只有需要愛的孩子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以愛為名,在每個人心中種下綠意盎然的大樹,將愛的根莖,向心靈深處紮得更深、更有力,讓愛的種苗遍灑天地之間。
------------------------------------------------------------------
校園諮商是愛與專業的創新作為
書序作者:蔡清華(高雄市教育局局長)
在這不斷滾動的多元社會和多樣的家庭結構中,學生所受到的影響既鉅且大。許多孩子或是默默承受壓力,感到焦慮憂鬱,抑或是透過偏差行為以因應適應不良的困境,這些現象都讓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深感責無旁貸,希望透過真誠溫暖的心、接納關懷的態度、積極同理的做法,打開學生緊閉的心房,陪著孩子探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拼貼成獨特的生命地圖,並朝向希望的願景築夢踏實。因此,高雄市乃倡議成立學生心理諮商中心,在校園裡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找回學生內心源源不絕的寶藏,這是彰顯愛與專業的創新教育作為。
諮商工作對台灣社會而言,是一項既新興又陌生的行業,說它新興是因為心理師法甫於民國九十年通過,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則於九十四年成立,距今都是不到十年的光景;說它陌生是因為這份工作是需要遵守專業倫理的,多數時間是在會談室關起門進行,出了會談室,很多內容都不能說。猶如埋管線工程,只看到工程人員在施工,不知道地底下是如何佈線的,可是這項奠基的工作卻是不可或缺。高雄市在這幾年的耕耘努力下,工作團隊的諮商心理師和心理輔導人員不斷地累積接案經驗,融合不同個案生命故事的精華,透過文字娓娓道來,希冀幫助讀者理解諮商輔導人員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以及諮商輔導的心理歷程與專業技術的運用。
本書收錄四十二個諮商故事,故事依照類型分為行為篇、性別篇、家庭篇、師生篇和情緒篇等共五篇。行為篇中無論是不為人知的〈隱形蟲〉、可怕大尾的〈暴龍〉、好動的〈跳跳糖男孩〉等,我們透過諮商服務,協助其發掘自我優勢與發展能力。性別篇的〈渴望愛情的少女〉、充滿情傷〈追愛小如〉、〈剪掉長髮的抉擇〉等,在少年維特的煩惱階段中,逐漸找回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展現青春力量。家庭篇的〈自由飛鳥〉、〈拒絕上學的薛西佛斯〉、〈純純心中的綠意大樹〉等,能夠跨越原生家庭的障礙,爆發生命的堅強與韌性。師生篇的〈阿痞變英雄〉、〈帶刺小玫瑰重生記〉、〈小安的祕密基地〉等,瀕臨危機的狀態終化解成轉機,老師和學生重拾舊日的愛與關懷。情緒篇〈小米的天空〉、〈摘下假面的小狼〉、〈讓希望的種子發芽〉等,不管是低落憂鬱或是高張乖戾的情緒,經過宣洩與增能賦權後,學生再度將笑容掛在臉龐如向日葵般燦爛。
綜觀全書,高雄市學生心理諮商中心憑藉著對教育的愛與熱忱,結合各領域的專業人員,達成專業教育的目標。本書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們用四十二把鑰匙開啟四十二名學生的人生關卡。如此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校園裡其實沒有所謂的壞小孩,只有需要愛的學生。我們以愛為名,為學生播下一顆量身訂做的心靈種子,種苗逐漸成長茁壯,成為綠意盎然的大樹,樹枝茂密開花結果,愛的花粉飛舞在無盡的大地,從此生生不息。
名人推薦:陳菊(高雄市長)、蔡清華(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黃正鵠(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林家興(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張德聰(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王文秀(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文榮光(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愛醫院院長)、王浩威(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真心推薦
以愛為名,種下心中綠意大樹
書序作者:陳菊(高雄市市長)
現代社會日益複雜,家庭結構不似往常緊密,父母離異家庭破碎成了社會現象。對青少年來說,缺乏父母的愛,永遠是他們世界天崩地裂的開端,更嚴重扭曲影響青少...
章節試閱
不能說的祕密
小學一年級是個極需母親呵護的年紀,小志卻因父母的離異,失去了母愛的滋潤。一年多前媽媽搬離家後,雖然也曾多次回家探望小志與姐姐,但每次總是遭到爸爸的阻止。
爸爸三令五申地告誡小志與姐姐,不能和媽媽聯絡。但是小志想念媽媽的心情,並沒有因為爸爸的阻擋而減少,他總是和姐姐偷偷地打電話給媽媽。
每次只要被爸爸發現,小志和姐姐總免不了遭到一頓責打。
從此,每當小志想起媽媽,他總會偷偷地躲在棉被裡哭泣,想念媽媽的心情成了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小志自從進入小學,每天總會為了一點小事與同學發生衝突,小則口角,大則動手打人。最嚴重的一次,他憤怒地拿石頭砸傷同學頭部,同學血流如注,小志卻仍堅持自己沒有錯。
小志與同學相處,總堅持己見、不知體諒別人,言談中充滿暴力,更會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就情緒高漲,和別人爭執打架。
此外,小志上課很容易分心,常會不顧旁人唸起不相關的課文內容;遇到不感興趣的活動,對老師的教導不理
不睬,甚至會自行離開座位,干擾其他學生上課。
對於小志的不當行為,導師軟硬兼施用盡了所有辦法,也曾尋求小志爸爸的協助,但換來的卻只有小志爸爸一次又一次的打罵,以及小志變本加厲的不良行為,而他脫序的情況,絲毫沒有任何改善。
久而久之,在老師及同學們的眼裡,小志儼然是班上的「小霸王」,人際關係也一天比一天差。最後,在苦無對策的情形下,導師只好前來尋求輔導專業人員的協助。
第一眼看到小志,那聰明活潑的外表,讓人很難想像他會是導師口中的小霸王。雖然與小志是第一次見面,他的態度卻很自然大方,絲毫不怕生。不過,一進遊戲室,小志充滿戰鬥力的一面完全表露無遺。雖然遊戲室裡的遊戲媒材很多,但他只偏好刀、槍、恐龍、猛獸、鱷魚……這類的玩具;遊戲的主題,也總脫離不了血腥暴力的內容。
有時,小志會使用攻擊及恐怖類的玩具相互打鬥、廝殺,然後將敵方殺得片甲不留;有時會用恐龍將自己辛苦建造出來的積木城堡摧毀殆盡,為的只是不讓城堡感到孤單;有時則會演出布偶劇,將自己討厭的對象處決,然後斷手斷腳、挖出內臟。
一幕幕怵目驚心的景像,讓人不禁聯想到,在小志小小的心靈裡,到底承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心情,讓他必須 透過不斷不斷地發洩,才能稍稍撫平心中的不順遂。
這樣的打鬥遊戲,終於在某次打電話的遊戲後,悄悄有了改變。記得那天,小志總是有意無意地接近玩具電話,並且試探性地拿起話筒又迅速放下,如此重複了幾次後,小志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他想打電話給媽媽的渴望。
在不斷地鼓勵下,小志象徵性地撥出了一通給媽媽的電話。電話中,小志透露對媽媽的離去感到生氣,更表現出想搬去跟媽媽同住的渴望。對於爸爸的管教方式,小志顯得又愛又恨。小志指導扮演媽媽的我,如何表達心中對小志的不捨及疼惜。
自從小志打完這通電話,得到情緒上的抒發與宣洩,遊戲主題便不再只侷限在打鬥遊戲,反而開始玩起扮家家酒的遊戲。一開始,小志不僅為我及自己戴上了皇冠,還會拿起梳子幫我整理頭髮。
當我為他戴上項鍊後,小志也會很開心地拿起鏡子仔細瞧瞧自己的扮相。
之後的遊戲時間,小志搬出一大堆的鍋具及食材,細心地詢問我要吃些什麼,認真地扮起大廚師,烹飪出一道又一道的美食,最後再與我開心地把食物吃光光。
看著小志臉上那稚氣的笑容,讓人可以感覺到那份屬於孩子的純真,又開始慢慢地回到了小志的身上。
在此同時,導師也觀察到小志在課堂上,已漸漸能配合大家的作息,不再會任意起來走動,言語的暴力也減少了許多。
不過,小志凡事愛計較的個性,仍然在人際之間引起不少糾紛。於是,在進行打鬥遊戲時,我開始邀請小志進行相互說故事的遊戲。在故事裡,我利用相同的角色及情境示範了另一種較為正向的人際互動。
幾次之後,我發現在小志的遊戲裡,壞人的角色漸漸變少,甚至開始改過自新。在現實生活裡,小志與同學之間的摩擦也逐漸減少,也變得更懂得如何去體諒別人。
結案後,輾轉從小志導師那裡得知,小志爸爸現已再婚,繼母對於小志極為呵護。從繼母身上,小志又重新得到他所渴望的母愛,個性也因此變得較為柔軟,不會再為了一點小事就情緒高漲,在班上也結交許多好朋友。
此時,我彷彿又看見小志在遊戲室玩著扮家家酒時,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
愛上女生秀髮的小毛
小毛,十歲,一個迷上恐龍卡和女生秀髮的小男生。他痛恨營養午餐,但為了恐龍卡,可以把自己的委屈和著青菜蘿蔔一起吞下去。
他覺得擦屁股很髒,但為了恐龍卡,總是憋著不上廁所的他,可以強迫自己每天如廁。
不過,要比較小毛在恐龍卡和觸摸女生秀髮上所付出的代價,我想觸摸女生輕柔秀髮,絕對是他生命中所不可承受之重……。
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小毛的身材算是瘦小,總是被獨自安排坐在教室座位的第一排,恰巧就在講桌的正前方。
倒不是因為小毛特別好學,而是因為老師被同學和家長的投訴搞得七葷八素,不得不採用的「特別處理」。
小毛喜歡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很在乎自己想要的一切有沒有獲得滿足,有時甚至會讓不知情的人,覺得他實在很難相處。
他不喜歡與人有眼神上的接觸,也不喜歡回答不想回答的問題,更不喜歡生活中已經安排好的事情被改變。
最好的例子就是我第一次到學校找他,他說什麼也不肯離開教室,在自然教室不停地跑,嘴上喃喃自語咒罵,雙手還不停地在胸前揮舞。
那時我感受到他因生活作息被破壞而產生的憤怒,也感受到他面對陌生情境的焦慮。
我苦苦無法走近他半步,向他表達我的感受,就在那僵持不下的尷尬時刻,我想到過去的訓練曾提到:「同理心不該只有在諮商室裡用語言表達,面對孩子,尤其是越不安的孩子,越需要切身的體會,才能幫他們放下心裡的重擔。」
我心想,「既然你不肯走出教室,那就由我主動走進教室吧!」
於是,我進入教室跟所有的孩子們玩在一起,我相信當所有的孩子都信任我時,小毛也會很自然地與我靠近。
很快地,我就與小毛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第二次見面,他已能很自在地跟我到遊戲室。
過沒多久,他變得很期待我們每個禮拜見面的時間,甚至會要求我多去幾次。
剛開始小毛的遊戲內容多半與電影情節有關,不外乎「變形金剛」和「恐龍」間的戰鬥。
隨著關係的進展,他的遊戲內容,慢慢從電影裡的東西回到了真實世界。
在現實生活裡,為小毛帶來最多麻煩,莫過於他對女生秀髮的喜愛。
小毛喜歡女生柔軟的長髮,也喜歡女生燙捲後QQ的觸感。小毛總會控制不住雙手去碰觸女生的頭髮,大家可以想像,小女生被男生摸頭髮後的反應,不外乎是「大聲尖叫」,以及氣急敗壞地說:「我一定要跟老師報告。」
小毛有時也會不甘示弱反擊,這時「輕輕摸頭髮」就會變成「重重拉頭髮」。
因此小毛很快就被女生們列為拒絕往來的色狼,也成為同學間茶餘飯後的笑柄。
小毛的媽媽認為他會這樣做,主要是腦部發展的障礙。
導師則沉重地向我表達,她對小毛經常性騷擾班上女同學的不滿,以及她想要糾正小毛行為的堅持。
可以確定的是,小毛喜歡摸女生頭髮的喜好,在他生活中是被強烈禁止的,甚至被大家認為是病態的,從此在他的心中,根深柢固地形成自己是一個問題兒童的想法。
在遊戲治療中,他曾在扮家家酒遊戲裡,演出同學們向老師抗議,要求座位與他保持距離;也曾演出同學家長以轉學向學校施壓的訴求。
我雖然不確定小毛從何得知這些資訊,但小毛似乎將所有的紛擾,統統攬到自己身上。
我觀察到小毛每次碰觸遊戲室裡娃娃的頭髮時,都會抬起頭來確定我是否接納。
我雖不知道他這樣的興趣是怎麼產生,但我確定他有觸摸柔軟物品的需求,強烈的禁止和懲罰,加深了他對自身狀況的恐懼。
他很重要的一個難關,就是學習延宕,或者在合理的情況下滿足自己的需求,很可惜,就是沒有人想到可以怎麼幫助小毛。
遊戲治療室是一個諮商師與兒童一起創造出來的安全空間,當小毛享受著撫摸娃娃頭髮的美好感受時,他不用在意同儕的嘲笑、不用擔心老師生氣的臉孔以及爸爸對他的失望與憤怒。在遊戲室裡,他可以做自己,學習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部分。
兒童天生就會遊戲,就像魚會游,鳥會飛。在遊戲中他們發揮創意,實驗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也為他們面對的困境,理出一個頭緒。當然這個道理對小毛也適用。
有一次,我們用顛覆的角度,詮釋別人眼中的病態行為,讓這件事在安全的氣氛中,變得理直氣壯且天經地義。
愛摸女生頭髮的他,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搖身一變成為一位超級髮型設計師,有數不完的女生,拜託他摸一下她們的頭髮,設計完美的髮型。
這是小毛第一次用自己的行為不「變態」或「腦袋有問題」的角度,看待事情。剛開始他有點懷疑,不過,他卻越來越融入遊戲的詮釋當中。
又一次,他在遊戲中扮演學校的校長,這次編班的權力來到他的手裡,他很努力地讓彼此間有衝突的同學,分在不同班,盡他所能滿足大家的需要。
他也沒有虧待自己,幫自己創造了一個一樣都熱愛恐龍卡的男生班,一個接納自己的環境。
小毛愛秀髮的行為到目前為止,不曾在遊戲室裡消失。
但是,隨著心理需求的滿足,這類遊戲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也逐漸減少。
我不確定何時他才能從這樣的行為中「復原」,或者他根本就不曾病過,他只是還在成長的路途上學習。
可以肯定的,現在的他,學到了新的方法照顧自己,相信這樣的學習,會在他成長的路途上成為他的保護因子,一路護送他平安前進。
我相信迷戀女生秀髮的小毛,將成為他人生階段的一個身影而已。
------------------------------------------------------------------
不再孤單
廷廷出生不久後,被母親遺棄在褓姆家,褓姆持續聯絡不上廷廷的生母,也無力照顧,因此將廷廷交給社會
局。
從此廷廷在自己口中所稱的「孤兒院」裡長大,後來從周遭的大人口中,得知自己的母親在遺棄她後的幾年裡過世了,父親更是早就下落不明。廷廷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孤兒」,在這個世界上,連一個親人也沒有。
廷廷先前接受社福機構裡的短期安置,直到上了小學後,在社工員的安排下,送到寄養家庭。
這個轉換並不順利,廷廷在前幾次的安置中,都與寄養父母產生了衝突,寄養父母認為廷廷太難管教,幾次的寄養都提前結束。
社工員仍努力為廷廷找個好家庭,最後找到了目前的寄養父母,溝通許久後,他們很願意接納一般人認為難以相處的廷廷。
社工員擔心廷廷面對再度進入陌生寄養家庭的適應情況,便安排諮商師介入輔導,我們的關係就這樣開始。
社工員將廷廷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廷廷在生活中與人衝突不斷,不但態度不友善,更經常抱怨周遭人對她不公平,常與寄養家庭裡的小孩子吵架,或和學校的同學頻起爭執。
第一次見到廷廷時,她的外表與我想像中頗有差距,秀氣的面貌、清瘦的身材、有禮貌的應答,很難聯想她有一副壞脾氣,但是在我詢問她的生活概況時,抱怨他人的言語紛紛出現。
廷廷不停說著以前的寄養父母有多壞,孤兒院裡的小孩和學校裡的同學總是以大欺小,最後更堅定下了結論:「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到處都充滿著危險,想要保護自己,就要夠兇!因為這樣,別人才不敢欺負你。」
廷廷談論到母親時,以生氣的口吻告訴我:「我恨她,因為她把我丟在路上,差點被野狗咬走,還好警察發現救了我。」
我邀請這位憤怒的小女孩,在遊戲室裡進行任何她想玩的玩具或活動,她四處看了看,拿起一個玩具寶寶抱著,卻罵起玩具寶寶說著:「你不乖,你敢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當廷廷試著幫玩具寶寶穿衣服,遇到困難時,生氣地將寶寶重重摔下:「你不乖!我不要你了!」
連著好幾次,廷廷進入遊戲室後,都會先尋找玩具寶寶,但是當她抱起寶寶時,態度卻變得很嚴厲,以各種理由責打寶寶。
像是玩著餵寶寶喝奶的遊戲時,廷廷會突然說:「唉!你怎麼都不喝,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接著她將寶寶摔在地上,有時甚至動手打寶寶。
我持續向廷廷反映她的想法與感覺,每次她都會說:「那是寶寶自己不乖。」
直到有一次的諮商中,廷廷在聽到我的反映時,突然停了下來,若有所思地回答:「其實也不一定,有些寶寶被遺棄,是他的媽媽很窮,有的是因為他的媽媽情緒不好,有的才是因為寶寶不乖。」
廷廷還向我表達對於擁有一個家庭的渴望,她說:「我好希望像別人一樣,有爸爸和媽媽,我一直覺得很孤單。在這個世界上,我沒有任何的親人,總覺得自己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除了成長背景所帶來的失落與憤怒之外,廷廷在生活適應上還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其中,令寄養父母親最感到困擾的,是廷廷與他們的子女經常爭吵不休。因此,我邀請了兩個處境困難的兄妹,共同討論這段生活帶給他們的困擾,肯定他們的努力,也討論之後與廷廷的相處方式。
我定期與寄養父母討論,希望能給他們一些支持。
但是我驚訝地發現,雖然廷廷為這個寄養家庭帶來許多困擾,從寄養父母的口中,仍舊聽到許多對廷廷的讚美、對維持寄養關係的堅持,並持續設法找到更適合與廷廷相處的方式。
在諮商接近尾聲時,廷廷的生活適應已有很大改善,與寄養家庭的兄妹不再出現爭吵,一家人還經常開心地玩在一起。
在遊戲室中,廷廷對玩具寶寶的態度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她會試著去哄寶寶,以耐心的態度、關愛的口氣告訴寶寶要乖乖喝奶。
愉快的生活經驗雖然帶給廷廷滿足,但是身世之謎仍是她心中很大的一個遺憾。在幾經考量之下,我與社工員討論,要協助廷廷完成「尋根之旅」。
社工員認同這個想法,更是積極展開調查,當相關資料蒐集得較為完整時,我對廷廷說明了在她出生前後,她母親的生活概況,也同時傳達目前仍有其他親人,很願意與廷廷相認的訊息。
廷廷很認真地聽著我說,問了許多問題,她告訴我說:「我第一次覺得在人世間,我並不孤單。」
社工員的努力之下,廷廷終於在諮商室中與舅舅見面了。
舅舅說了許多有關於母親的事情,廷廷好奇地問個不停。舅舅還說廷廷長得和媽媽很像,她聽了很開心,說自己終於可以想像媽媽的長相了。
舅舅也表示之後會定期與廷廷見面。會面結束時,廷廷抱著舅舅所送的小娃娃,滿足地與寄養爸媽回家了。
在我們最後一次的諮商中,我與廷廷討論寄養關係無法一直延續的問題。
廷廷告訴我:「這個我知道,要分開的時候我會難過。不過我不會覺得孤單了,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關心我的親人了,雖然我們並不住在一起。」
------------------------------------------------------------------
我,值得被愛
原來,我不是壞到無可救藥,我有這麼多優點,我真的值得被愛……
在還沒有肯定我自己值得被愛之前,我是班上導師王媽的眼中釘,我時常頂撞她、和她大聲爭吵,害她經常氣到快要中風。有一天,王媽終於受不了,決定要找別人治理我。
我人還沒走進輔導室,遠遠地就聽到王媽扯開嗓子,跟一個陌生人說話,內容當然繞著我所做的壞事打轉。
奇怪的是,那個陌生人竟然笑著說:「這的確是青少年會有的表現方式。」
這句話引起我對她的好奇,我心想:「這人真的會了解我嗎?」
我充滿疑惑走進輔導室,聽王媽說這陌生人是個「諮商師」,是專門輔導我的老師。雖然她對我露出友善的微笑,但在搞不清楚到底是敵是友的情況下,我照慣例地對她回報挑眉和冷酷的表情。
這就是我和蔡老師的第一次見面,也開啟了我了解自己值得被愛的心路歷程。
我是個十四歲的國二女生,大我四歲的哥哥相當優秀,中學時常包辦全校前三名,現在是國立大學的醫學院學生。而我的爸媽都在知名的大公司上班,爸爸在前兩年升上經理,媽媽則是外商銀行的員工。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外表光鮮亮麗的家庭,卻是讓我痛苦的最大來源。
哥哥的傑出表現,讓我在剛進到這個學校時就「備受期待」,甚至有老師曾直言告訴我:「要像妳哥一樣,別讓他丟臉喔!」
管我管很多的爸爸,更是常常拿哥哥的成績來壓我,動不動就跟我說:「考不好就是沒用的人。」至於我媽呢?她從起先的碎碎唸,到最後變成完全不搭理我,現在跟她講什麼,都好像我自個兒在喃喃自語。
待在這個只看得到成績的家,我真的如身在地獄般痛苦。我也很想像哥哥一樣厲害,有好成績就不用一直被「釘」了。
但是這個夢想任憑我再努力也做不到,考了幾次試後,我認清這個事實,我不是讀書的料,只有我身邊的大人們一直不肯接受這個事實,每天只會要求我唸書和考試,根本不在乎我到底做不做得到。
我受夠老師們對我的「另眼相待」,決定不再為了學校的成績煩惱。
我開始和同學上課聊天打屁,對無聊的課大聲說出不滿,還故意戲弄師長,看到他們傻眼的表情,還有被嗆聲而無言以對的臉,讓我覺得學校生活變得有趣許多。
上王媽的課時,我會為了報復她管我,故意講些五四三的話氣她,不想理她時,我就睡覺打發時間。王媽被我氣到沒辦法,先把我找去訓導處,讓我被訓導主任臭罵一頓,害我被記過。罰完後,我依然故我,王媽只好到輔導室去求援。
輔導老師約我去聊了四、五次後,就突然出現一名諮商師說要幫忙我。
在我眼裡,大人只會管我到底有沒有唸書、有沒有考好,這些人來幾個還不是一樣。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這個要我稱呼她為「蔡老師」或「任何我喜歡的名字」的人,竟然沒有被我的酷樣嚇到,在我冷漠回她的時候,她還能自己講一堆話。
尤其是她曾提到如果她是我,她一定也覺得王媽很不讓人喜歡。我原本想跟討厭其他大人一樣討厭她的,但是她的不逼迫和尊重,讓我討厭不起來。
她跟我約每星期見一次面,在第一次談完發現她很奇特之後,每次與她見面都充滿了驚喜。
諮商師不在乎我考試成績如何,也不會管我到底想不想要唸書。而且在第二次談話時還問我,如果有奇蹟發生的話,我會希望有什麼不一樣的生活?我會希望生活有什麼改變?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所以我想了很久才回答出來。
我告訴她說:「我希望大人們不要一直管我的功課,我希望爸媽多花點時間陪我而不是賺錢,我希望老師不要只把我當成『某某的妹妹』,我希望大人們接受我的好朋友、我希望大人注意除了唸書之外,我應該也有做得很好的地方,我希望我在畫畫方面多加發揮……」
諮商師在聽完我的願望後,關心地問我怎麼在沒有家人支持的情況下,努力地撐過來?她說她很欣賞我對自己能力的了解,看到我正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她覺得我有很好的觀察力和勇氣。
與諮商師的談話,我才知道自己原來有這些很棒的能力,這是大人從來不曾告訴我的事情,我對此感到驚訝不已。她還發現我並不是每天都跟王媽吵架,我們找到好多和王媽和平相處的例子。
這不但能讓我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讓我知道,我只是行為需要調整,我並不是壞到無可救藥。
我們在見面四次後,她說要找爸媽和老師來談,我起先很緊張地想拒絕,但我也想聽聽他們對我這陣子努力的看法,後來還是鼓起勇氣答應了。
諮商師依照約定沒有隨便把我說的祕密說出來,還在我和爸媽一起出席晤談時,把談話的重點放在大家的努力上。
這不但沒有造成我和爸媽的戰爭,讓他們開始思考除了考試之外,還應該對我哪些好表現提出肯定。
至於王媽的部分,諮商師讓我了解自己有控制情緒、脾氣的能力,我並不是只會一味頂撞王媽。諮商師也要王媽鼓勵我的繪畫能力,我和王媽在找到適合的相處方式後,我也不需要故意找她或其他老師麻煩。
在十五次的晤談中,我開始瞭解自己有很多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當我開始學會肯定自己,別人也會開始看到這些很讚的部分!雖然我偶爾還是會跟老師吵架、會氣家人管太多,但我已經能了解他們的用心,我也對未來的改變之路更有信心。
原來,我不是壞到無可救藥,我有這麼多優點,我真的值得被愛。
不能說的祕密
小學一年級是個極需母親呵護的年紀,小志卻因父母的離異,失去了母愛的滋潤。一年多前媽媽搬離家後,雖然也曾多次回家探望小志與姐姐,但每次總是遭到爸爸的阻止。
爸爸三令五申地告誡小志與姐姐,不能和媽媽聯絡。但是小志想念媽媽的心情,並沒有因為爸爸的阻擋而減少,他總是和姐姐偷偷地打電話給媽媽。
每次只要被爸爸發現,小志和姐姐總免不了遭到一頓責打。
從此,每當小志想起媽媽,他總會偷偷地躲在棉被裡哭泣,想念媽媽的心情成了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小志自從進入小學,每天總會為了一點小事與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