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想像的歷史懸疑冒險小說:解開鄭和下西洋之謎
◎東西交流史地大斷面探索:深入天方夜譚的世界與中世紀歐洲,橫跨15世紀初期亞歐文明大國
◎各界推薦:雷公電影公司負責人李崗導演、台灣微軟娛樂暨裝置事業處副總經理周文英、集邦科技執行長林啟東、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黃一農教授、DIGITIMES社長黃欽勇、歷史研究者科幻作家葉言都、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以及網路PTT歷史群組(LQY/ MRZ/ KPX、Tbilisi/ Vladimir、Lorenzia、Josephchen、ohmylife、Trunicht、sPz101、tingan、clementia) 聯名推薦
◎隨書珍藏明朝鄭和航海圖精美復刻版。
1402年,明燕王朱棣(後來的永樂帝)舉兵攻入南京篡位,建文帝失蹤,史稱靖難之變。永樂帝雖是建文帝的叔叔但得位不正,擔心建文帝流亡海外後坐大危及自己的王位,派鄭和下西洋明為宣揚國威暗地裡卻是搜尋建文帝下落。
宋參軍在南京城破時營救建文帝出海,自己逃往日本引開朝廷的搜查方向。多年後,宋參軍之子宋慕長大成人,習得一身日本武藝,奉父命去尋找保護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宋慕回中國乘機混入鄭和下西洋的寶船艦隊,正當他胸懷大志出海後,他才想起自己是個會暈船的人,命運果真捉弄人,數日後他暈船昏迷不醒被送往阿拉伯的阿丹國(今葉門的亞丁)上岸治療,自此他莫名奇妙地在異鄉流轉奇遇。
在宋慕進入下西洋艦隊的同時,鄭和身邊也新納入了一位親信──回回馬歡,他攔截到情報獲知宋慕上船的真正目的,鄭和令他緊盯著宋慕的一舉一動。鄭和深知為官之道,伴君如伴虎,更不用說他是回回宦官,在漢人的朝中可能隨時沒有好下場,因此他盤算著建文帝這著棋子與他掌權下西洋之間的關係,這可是一門複雜的政治操作。
懵懂天真的宋慕在這陰謀環伺的狀況下,遭遇許多出人意料的際遇,他在旅途上結識了亞、非、歐洲諸國各色人物,以及兩位一路上打情罵俏的紅顏知己──英格蘭女孩葉華和庫德族女孩法蒂瑪,他的行跡由阿拉伯南方的葉門到聖地麥加,以至中東的耶路撒冷,再轉往歐洲的威尼斯共和國、法蘭西王國,捲入英法之間的紛爭,參與了英法百年戰爭中關鍵性的阿金谷之役……
宋慕漸漸思索著自己到底在尋找什麼?他這一路闖盪西方與永樂帝篡位的擔憂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陰謀,究竟有何關聯?
作者簡介:
藍弋丰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事創作。多次倪匡科幻獎及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入圍,長篇小說《可摩佩旅人傳》及短篇小說《現代乞丐傳奇》、《刺客》發表於皇冠雜誌。譯作方面,任《國家地理雜誌》譯者、台灣微軟特約作者暨譯者、集邦科技特約譯者。並有動畫、漫畫、插畫、書籍插圖等作品。PTT帳號為plamc,擔任歷史群組「架空歷史板」(DummyHistory)板主,並連載多篇架空歷史小說。2008年12月,擔任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電影劇本改編小說《海角七號電影小說》(大塊文化出版)的作者。
章節試閱
楔子
南京。
城外包圍著一圈圈暗影,如同烏雲層層疊疊,把月光掩成了一片朦朧。
晦暗的夜空中沒有星光,城內火光也疏疏落落,點點火星之中,宮城、皇城、京城、外廓,有如四道漆黑的巨龍,盤亙在山川湖泊之間。
宋參軍正貼著皇城城牆,手撫著牆面走著。城牆以花崗岩為基礎,巨型城磚築成,由石灰桐油和糯米汁夾漿,高厚,堅不可摧,但……
城外隱隱約約傳來喊殺聲,燕兵要發動攻勢了。宋參軍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了數月前的濟南。
一切都是從太祖將諸子分封為王開始,諸王握有重兵、屯居要地,讓建文皇帝倍感威脅,下令削藩,於是兵力最強的燕王起兵反抗。
燕兵攻陷德州,直撲濟南。宋參軍隨著山東參政鐵鉉以及盛庸等人勉力死守。宋參軍獻計,趁燕兵不備,澆下燃油,燒了他們的攻城器具,還派人詐降,差點成功誘殺燕王。憤怒的燕王進攻了三個月,濟南還是固若金湯,只好解圍。
宋參軍向鐵鉉建議乘機直搗北平。但是鐵鉉認為士兵已經很疲憊,無力出征,爭執了幾次都沒有結果,他只能嘆口氣,悄悄離開。
之後,戰局日漸不利,平安、鐵鉉的部隊都潰不成軍,盛庸連戰連敗,部下紛紛背叛,燕兵直逼南京,左都督徐增壽成了內應。大勢已去,叛變層出不窮。宋參軍嘆了口氣:南京縱然龍蟠虎踞、有四道堅不可摧的高牆,卻比濟南來得脆弱許多。
如果當初鐵鉉大人聽他的建議就好了。
城外喊聲突然逼近。該來的總還是來了,宋參軍攀上矮牆,躍上民宅屋頂遠眺,只見亮黃熾紅夾雜的火把光點密密麻麻有如一股紅熱激流,從幾處城門奔流而入,那些是谷王橞及李景隆負責防守的城門!沒想到,竟然是他們背叛了皇上,把燕兵放進城來。
都城要陷落了。
宋參軍此刻最擔心的是皇上的安危,他急忙往宮城的方向奔去,卻看見宮城裡頭似乎漸漸映出了紅光,心中暗叫不妙,果然,到了宮城門前,只見禁門大開,裡頭燃起熊熊烈焰。他左顧右盼,找到一口井,把全身打溼,接著不顧三七二十一就衝入火場之中。
「皇上!」他大叫,「微臣,宋參軍前來救駕!」
喊聲迴盪在原本富麗堂皇的大殿中,回應他的卻只有纏繞在柱上梁間,凶猛火舌的劈啪聲,彷彿在嘲笑著他,他又繼續往內跑去,「轟!」的一聲,一大片帶著一片紅的斗拱頂落在他身旁。他穿過一個又一個的迴廊,大部分都已經空無一人,只有幾處還有人正在逃命,或是已喪命於火焰之中。他翻過一道燃燒中的欄杆,冷不防有道人影從一扇門後竄出,撞個滿懷。
「救命啊!快逃啊!」那個人驚魂未定。宋參軍捉住他的臂膀看了看,問:「你是御醫吧?」
「是?」那人滿臉蒼白、大汗淋漓的答道。
「皇上會需要你,跟我走!」
「啊?」御醫還來不及抗議,就被宋參軍拉著往前走。正拉扯間,彷彿聽到有人大喊:
「來人啊!快來人啊!」
宋參軍拖著御醫往聲音來處奔去,只見大殿被倒下的火柱劃成了兩半,後半是一片火海,前半之中,有個太監正跪在地上高聲呼喊,他跟前的,赫然就是皇上!
「微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宋參軍往地上一拜,接著質問道,「這位公公怎麼稱呼,發生了什麼事?」
「我叫馬喜,」年輕的太監說,「皇上一知道城破了,就引火焚燒宮殿,想要殉國,皇后娘娘……」他指了指火柱之下,有著一塊難以辨認的人形焦塊。
「還傻在那做什麼,還不快看看皇上怎麼了!」宋參軍斥喝御醫,他才連忙給皇上把了脈,說:「皇上沒大礙,只是嗆著煙,一時昏了過去。」
「我們得把皇上救出城去。」宋參軍說。
「怎麼救?」御醫搖著頭說,「要扛人翻過城牆?那比登天還難啊。」
「跟我來!」馬喜說,「快,有條祕道可通往城外。」
他背起建文帝,和御醫一起跟在馬喜身後,繞到一個偏殿。馬喜面露難色,原來祕道的入口也陷入一片火海。
宋參軍把建文先交給馬喜和御醫扶著,「我來!」他左右看了看,找來一塊大木頭,往地道口直撞過去,開出一條道路,然後把木頭一丟,接過建文帝,「快!」
他們奔入地道,才走了不到兩百尺,後頭「夸拉」一聲,偏殿倒塌,把地道口整個掩埋起來。
四個人再度回到地面時,南京城已經在身後遠處。宋參軍往下望了望,尋找長江,以及他備下了船的小渡頭。宋參軍早年經商,結識許多海外商人,在他心知南京終將不保之時,他就請一位熟識的滿剌加(1)華商在這渡口等著,備下兩艘船,其中一艘就暫時充當屋子,讓妻兒住在裡頭。
他小心的帶著一行人,摸著黑,終於找到了渡頭。他上船把華商敲醒。
「宋兄。」
「黃兄。」他指了指身後,「這位是當今聖上。後頭的是馬公公,和……」
「趙御醫。」御醫答道。
「就照我先前告訴過你的,事不宜遲。」
「嗯。」商人點了點頭,他領著三人到一間祕密艙間安頓妥當,之後,叫醒所有的水手,「宋兄放心,」臨走之前他說,「我在滿剌加會好好照應他們的。」
「萬事仰仗。」宋參軍接著跳下船,往來時的路走了一段,看看是否有追兵。若有的話,他要在此決一死戰斷後。
然而,燕兵似乎忙著在南京城內掠奪,城外沒見到有半個人在搜索。商人的船已悄然啟航,沿著東流的大江向大海飄去,漸漸遠離。
宋參軍這才鬆了口氣,徒步回到妻小在等待著的船。身為燕王除之而後快的人,自然也不能再久留於這塊土地上,他已經計畫好,他的船將在皇上的船出發後一陣子才出發,前往日本國,如此一來,即使有燕王的鷹犬跟蹤,也只會跟著他到日本國去,不會追到皇上將前往的滿剌加。
天邊微微露出曙光,第二艘船緩緩出航,跟著前一艘的航線,靜靜劃過朝霧,走入一片迷濛之中。
------------------------------------
註1:滿剌加,今麻六甲。
第一章 出太倉江波萬丈
「總旗,總旗!」
邊叫著邊跑過來的,是個小旗。大明兵制,每十人有一小旗,每五小旗設一總旗。總旗兩個字聽起來似乎挺威風的,但是也不過是軍官中最小的一個。
「弟兄們都照您的吩咐,把行頭都搬到定位了。」小旗跑到總旗面前,欠身說道。
「很好,」宋總旗點點頭,「都辛苦了,休息去吧。」
宋總旗揩了揩汗。他還是不習慣南方的天氣,仰頭往上看,整個天空讓豔麗的陽光給照得透亮,亮到那天藍色的部分幾乎和一絲絲的雲片一樣的白,他覺得腦袋給照得有點發暈,思緒似乎旋轉著直往上飄啊飄的,直飄上那整片蛋殼似的、發著亮的、霧白色天球之上。
一陣爆炸聲響打斷他的神遊,也讓碼頭上每個人都嚇了一跳,接著刺耳「咻」的一聲,一道刺鼻硝煙直上青天,最後「砰」一聲化為無數發亮火星緩緩飄下。碼頭另一頭響起了震動整個小碼頭的斥責聲,連珠砲似的,都聽不出到底在罵些什麼了,宋參軍不禁笑了出來,那肯定是要為寶船送行用的煙火,給拉來的民伕鼓搗燃著了。幸好沒有射向碼頭上。
這是永樂十一年的十月(2)。再不久,三寶太監鄭和就會從南京啟程來此,然後率領寶船船隊出航,這是第四次下西洋了,和前幾次一樣,兵士、船伕和奴僕總共約有兩萬七千人上下,供應這麼多人所需的補給、糧草、用品,大部分都從這個太倉瀏家港裝載上船,這次聽說要繞行天方(3),因此備下的量就更多了。宋總旗左手邊,就堆滿了一袋袋的米糧,後頭還有人正運來一匹匹的布,其他碼頭上也充斥著色色樣樣的物資。要是煙火點著了碼頭,那可會是一場大災難。
還是過去看看好了。正當他這麼想的時候,有人拍了拍他的肩頭。
「宋兄弟。」
「汪總旗?」他看了看四周,「黃總旗,趙總旗,還有……」
說到一半,汪總旗就一把把他拉到一旁,「這邊說話。」幾個人走到一間小庫房之中。
「怎麼著?」宋總旗滿臉疑惑。
「宋兄弟,你是新來,或許不曉得。永樂皇帝要下西洋,明著說是為了宣揚國威,其實是打算捉回逃往海外的建文皇帝。前幾次下西洋,船上都跟著一大票錦衣衛,但屢次下西洋,這次還要再去,想必是前幾次都一無所獲。聽說,這回要繞行天方,下一次,大概就要到木骨都束(4)去了,這樣讓我們老是待在海上,誰受得了?」
「就是說。」另幾個總旗也鼓譟起來,「誰受得了。」
「那各位總旗們有什麼打算呢?」
「南洋的幾個靠岸處,諸如占城(5)、滿剌加,都有許多漢人商旅聚居,不如我們就『消失』在其中一地,在那邊做個生意也好,天高皇帝遠,不用納賦,也不用再服役,豈不美哉?宋兄弟,我們聽說你是從日本國歸國的商旅之後,不知你對南洋各地熟不熟,有沒有門路可依靠啊?」
「南洋的氣候風俗,恐怕不容易習慣吧?」宋總旗搖搖頭,這點他可是感同身受,從日本國回到大明之後,他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適應。
「哈哈哈。」幾個總旗笑出聲來,「宋總旗,你是第一次要下西洋,所以才會這麼說。咱們都下了三次了,算算這幾年,在西洋的時間,比在大明的時間還多得多呢!」
「原來如此,」他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搔著頭想了想,「我爹在滿剌加有些朋友。」
「那好,」汪總旗說,「你也算是我們一夥的了,咱們就在滿剌加下船,然後就不回來啦!去投靠你爹的朋友也好,萬一沒找著,憑我們幾個,總也找得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好過在大海中飄蕩。」
「是啊!」其他幾個總旗附議道。
宋總旗看了看所有人,說:「就這麼辦吧!」
「爽快!」汪總旗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胸膛,「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宋總旗回道。接著汪總旗示意大夥兒解散,眾人有默契的分別從庫房不同的出口離開。
庫房內只剩下宋總旗,他沈思良久,才緩緩朝來時的那扇門走去,不經意撞上庫房門邊的一包麻布袋,裡頭的生薑撒了出來——那些生薑是要給船員們在海上治暈船的——打翻布袋揚起一大蓬灰塵,在門邊陽光照射下,飄成了一片三角形的光柱,宋總旗拍拍衣服,走了出去。
他怎麼會不知道下西洋是要找建文帝呢?
原本,他並不屬於要下西洋的單位,是特別賄賂軍吏,找了一位不願下西洋的總旗交換單位,才列入其中。他並不願意從軍,也不喜歡當水軍,更別說是下西洋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奉了父命。
他和父親的關係,其實頗為疏離。兒時,父親身為參軍,公務繁忙,鮮少有時間陪妻兒,都是他的母親教養他長大,母親依著父親,從小灌輸他那套忠孝節義的大道理。之後,靖難之變起,父親曾在濟南城守城三個月,音訊全無,好不容易盼到他回家,父親卻像瘋了似的,要家人馬上收拾細軟,動身前往南京附近,住進一艘船上,母親無怨無悔,順從的照做了。
他一邊想著,把玩著手上的那塊生薑,一邊走回碼頭上,接著奮力把薑往江中一拋,「咕咚」一聲,起了點漣漪,漣漪隨江水流去,那塊薑則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薑,當年他自己是用了不少,但是沒什麼作用。
* * *
南京城陷之後,父親帶著一家人前往日本,據母親說,他當時暈船到不省人事,他自己倒是沒有記憶。
當年,他們就是先沿著長江往下,再到這個太倉港換乘海船。他試著想像:在破曉前的時分,一艘載著一家子的中型木船,停泊在這個碼頭前的景象——當年他只有九歲,實在是記不清楚了。父親說,燕王攻陷了南京,篡位稱帝,他們一家將成為通緝犯,必須流亡海外,他們將前往日本國。
到日本國之後,他們一家住在一個叫「博多」的港口城市,屬於一個叫作「筑前」的國,「博多」是日本國的「漢字」寫法,倭話念起來是「哈喀它」,至於「筑前」則是念作「吉哭見」。他不大能了解這是怎麼回事,日本國不就是一個國嗎?怎麼國中還有國呢?總之,那是一個極為繁榮的城市,日本國全國、朝鮮、琉球、南洋,還有中國的商旅都在此交會,漢人也很多,還有好幾個漢人聚居的地區,父親有許多熟識的朋友在此,有的是漢人,有的是倭人,一家子很快就找到了棲身之處,但是,母親卻因為水土不服而病逝了。之後,他與父親在日本相依為命,先是在幾個經商的朋友那裡幫忙,偶爾父親也會出海,父親倭話講得很流利,或許因為血脈相傳,他學習語言也很快,才一年,就能跟倭人大致上溝通無礙。
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父親自己頂下一家布行,布行的後頭有個院子,父親會嚴格督促他在此練武,不過父親不在的時候,他卻是和鄰居的少年們玩耍。這些少年有不少是「唐人」——包括和他一樣從大明來的漢人,或是從宋朝或韃子統治的時候就來此定居的漢人後代——也有不少是倭人。一群年輕人血氣方剛,偶爾也有衝突,但通常只是拿著木棍互相打鬧,他憑著父親教的武功底子,總是占上風,其他少年則不免胳膊或身上帶一塊烏青回家。
一天,他父親回來,撞見他們正打鬧玩樂,神色一變,大喝一聲,把他的朋友們全都趕走。接著父親猛扯著他的耳朵拉進家中。
「游於藝,荒於嬉!」父親大罵:「我要你修文練武,你修練到哪去了!」
當時也不知是如何,突然間,他脫口而出平生第一句反抗父親的話,這讓他自己都嚇了一跳:「我修日本國之文!練日本國之武!與近鄰們教學相長,有什麼不對?」
他生平僅見的反駁,讓父親愣住了,父親的臉色先是整個沈下來,正當他以為要挨上一頓板子,父親的臉色卻緩和了,還微微露出一抹似乎帶著得意的微笑,開口問道:「你要練日本國之武,是真的嗎?」
「是的!」他趕緊點頭。
「那怎麼不拜明師求教?」
「因為……」他被問急了,隨口答道:「我不知找誰拜師,只好找左鄰右舍,打打交情……」
父親破口大罵:「胡說八道!」正當他嚇得肝膽俱裂,父親卻變回了和藹的模樣,說:「放心,我會幫你找的。」
許久之後,當他已經快遺忘這件事時,父親帶來一位倭人。
這個倭人和平常看到的倭人沒什麼不一樣,但衣著體面了些,剃了個奇怪的髮型,最大的不同,就是腰上別了一長一短兩把倭刀。父親很慎重的要他向這位倭人行禮,告訴他,這位「飯篠」先生名叫「家直」,是「下總」國「千葉」氏的家臣,雖然只是一名「鄉士」,年紀也很輕,但是劍術高超。「下總」國遠在日本的另外一邊,這次是因「千葉」氏派他的領主前來「博多」採買一些商品,他跟隨領主前來。父親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要宋慕向他好好學習。
他狐疑的打量了一下,這個「飯篠」先生也不過約莫十八歲,會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
「飯篠家直」講了一句倭話——應該是倭話,但他卻聽不懂。於是父親說:「這位先生講的是關東話,跟我們九州的腔調很是不同,他是說:『別浪費時間,出招吧!』」
他點了點頭,用倭話說了聲:「有勞了!」便拿起木劍往前一刺,然而,「飯篠家直」的身體彷彿是微風吹動的紙片,又好似在流水中飄動的布帛,應著他木劍的來勢微微往旁一偏,讓他一劍落空的同時,只聽到一聲悅耳響亮的金屬鳴聲,面前感覺彷彿有一道凜冽拂過,他瞪大了雙眼,下意識的僵住了,心跳猛然加速——木劍莫名的斷成了兩截,斷掉的那截木劍好像很緩慢、很緩慢的落到地上,發出「叩」的一聲。他這才回過神來,飯篠家直仍是手按刀柄,彷彿從未出過鞘似的。
他詫異的望著斷劍:「這……這是妖法嗎?」
「這叫做『居合』。」父親說道。
「居合」是利用倭刀細直微曲的形狀,在臨敵之時先收刀入鞘,再神速的拔刀斬殺對手。中原從來沒見過這種使刀的方法,他心想:要是來上這麼一招,肯定會讓對方猝不及防。
父親告訴他:「我教你的『巴子拳』拳路中,也有將拳勢隱藏袖中,然後突襲的招式,這招也可改使短刀或飛鏢。但拳頭、短刀和飛鏢,終究是短兵器。日本國人卻能用這麼一把長刀為之,中原武術之中,沒有可以比擬的。」
他點了點頭。
「很好,那麼你還不趕快拜師?」
他正要匍伏下跪,「飯篠家直」一把拉住,說:「我只想跟人切磋武藝,可不想收徒。一來我在此時間短暫,教不了什麼。二來我的劍法也還不到能開宗立派的程度。」
「家直」總共在「博多」待了一個月左右,這段期間,父親很殷勤的款待他,他則和他學習「居合」,也跟他交換一些從父親那邊習得的棒術、槍術和擒拿搏擊的心得。
原本,他以為會這樣在「博多」一直待下去。但是才不到兩年,有一天,他聽到街坊鄰居們大呼小叫,往海邊的方向指著、跑著,他跟出去一瞧,只見博多海濱出現密密麻麻的船影。那些船,比尋常的兩百料船大了足足有一倍左右,有些還要更大,帆頭和船頭掛著黃旗,旗上繡有一條白龍。
他興奮的回家告訴父親,父親卻面色凝重。
「那不是『龍』,龍五爪,那卻只有三爪。雲從龍,龍伴有祥雲,那卻是水紋。」父親說:「那是條『銀蟒』。」
「銀蟒?」他糊塗了。
「那是奸賊佞宦馬三寶(6)的旗幟,化成灰我都認得,」父親咬牙切齒。
於是,父親喚他到內室,和他長談,這是父親第一次這麼詳細的把靖難之變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告訴他,一直以來,父親都只是訓令他要忠君愛國,沒有提起太多往事。
「當年,勤王之師在江淮抵抗燕王,這個馬三寶,領著水軍為燕軍送糧,又登陸突襲王師之背後,若非如此,南京也不會那麼快就陷落了!」
他聽完,對建文帝並沒有增一分同情,倒是擔憂了起來:「原來是燕王的人馬,莫非是來捉拿我們的嗎?」
父親什麼都不說,只是把他送走,要他到南方的「薩摩」去避一避,但才到半路,父親就又遣人把他召了回來。原來,三寶太監,也就是後來的鄭和,已經離開了。
父親很快得知,那是燕王派遣鄭和出使日本的艦隊,燕王以大明天子的身分,封賞日本國的統治者「將軍」「源義滿」為「日本國王」。
「這不是很蠢嗎?」宋慕嘲笑道,「現在的這位『將軍』姓『足利』,不是姓『源』,而且,日本國的『幕府』上頭還有一位『天皇』。這燕王完全搞錯了嘛!」
「燕王不曉得日本國情並不代表什麼。」父親說。隨即臉色變得凝重,並陷入了沈思。他常看到父親有這種習慣,正打算告退,父親突然開口說:「取文房四寶來!」
父親忙碌了起來,接下來數日,他寫了很多書信,並且不時有唐人、日本浪人,或南洋諸國的人等來訪。有些是他常見的父親友人,有些他卻從來沒有見過,而這些人見到父親之後,往往入室密談,有時候還談到深夜。父親的書信,一半是請這些人來訪,一半則託人送往南洋。就這樣忙了半個多月,父親突然告訴他:必須回大明。
他有如青天霹靂:「回大明?」
父親向他說了建文帝逃出南京的往事,告訴他:燕王組織了這麼大規模的水軍,先來到日本,之後或許就會下西洋,目的就是要捉拿建文帝。
「鄭和帶著一萬多水軍前來日本,是示威,宣稱要來買日本的珍珠,出三倍的價錢,是賄賂。他說大明今天已有新皇帝,一切要變新,帶兵威嚇,又加以封賞,這是恩威並施,暗示『足利義滿』,要他交出建文皇帝,至少給個下落。但是……」他很仔細的探查了四周,確定隔牆無耳,才壓低聲音說,「此事你必須誓死緊守祕密。」
他點了點頭。
「建文皇帝在滿剌加,」父親說,「在你黃伯父那。為了安全起見,我已經送信給他,請他把建文帝送往錫蘭山(7)躲避。燕王應該不會想到他會躲在那麼遙遠之處。」
「爹,西洋萬里迢迢,人海茫茫,鄭和應該找不著的。」他安慰父親。
「他找不著?但銀子找得著,」父親嘆了口氣,「現在到處用的是永樂錢,『永樂』就是那燕王僭稱皇帝以後的年號。他現在用錢買通了日本,當然也能用錢買通整個西洋,買到告密者,買到消息。」
「所以,吾兒,你必須回到大明,從軍,並想辦法進入鄭和下西洋的部隊之中,伺機保護建文帝。燕王的鷹犬並不認得你,你必須單獨行動。」
* * *
他撫摸著腰間繫著的刀柄。這把倭刀,是離開日本國前,父親為他購置的,如今,這是他與父親之間唯一的聯繫。倭刀雖然鋒利,卻也需要時常保養,他日日為它上油,並不間斷的練習「家直」教導他的劍術。
離開「博多」之後,他先從對馬島搭船前往朝鮮,混進一群朝鮮商人之中,打了好幾個轉才進入大明地界。燕王將南軍北調,擴軍重編,整編期間兵籍混亂,他想辦法在北邊頂了個小旗的空缺,由於體格和武藝都不差,加上賄賂的幫助下,一路升上總旗。到終於進入下西洋的部隊時,離從日本國出發之日,已經過了九年,與父親之間音訊全無。
不久後,寶船就會從這天下第一大港出發,出太倉之後,一路向南駛往福建長樂太平港,那是最後的國內補給港,然後等待西北季風前來,就順風出洋。
一切會如何呢?他要為了快要記不清楚長相的父親,還有從未謀面過的皇帝,飄蕩海上,追尋至天方海角嗎?還是跟夥伴們一起,依汪總旗的計畫,到滿剌加去安身立命,遠離這一切?他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宋總旗轉過身。他是有個名字,宋慕,但是他不喜歡提起這個名字,一方面,這是父親起的名字,另一方面,使用本名會有被錦衣衛找上的風險,然而他卻沒有改變他的姓,因為可能的敵人或許會認為他一定會更姓,而沒料到他竟然使用本姓,在行伍之中,他自稱是宋鐵頭,一個俗氣的名字,也是安全的名字,當上了總旗之後,弟兄們都稱呼他宋總旗,他覺得這很親切,也更安全。宋總旗很喜歡他的手下,但是他們都在原本的單位,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他走向他的新部下,朗聲說道:
「集合!休息夠了,該幹活兒了!」
* * *
太倉這段江面上豎著幾百根桅桿,就好像是水面上長出了一座光禿禿的森林似的。整支寶船艦隊都在此暫泊、裝載,等待出航。
寶船正如其名,外型像是一個個巨大無比的元寶,最大的幾艘,每艘都有如一座海上城池,用厚實的紅漆漆得光亮,每艘有八到十二支的粗大桅桿高聳直刺天際。寶船總共有六十二艘,占據了江面的中心部分,周圍則泊著百來艘較小的輔助船,總計有兩百多艘船艦。碼頭上仍然是一片狼藉,民伕們、軍人們,忙得像一團團螞蟻似的,碼頭和船上堆積散落的物資,也引來了一群群的鳥兒,有鵲鳥、有海鳥,在桅桿間穿梭、繞著船隻飛舞著。
往上游去,江面卻是靜得超乎尋常,原本在大江東西奔波的商船,都為了寶船出航而暫停了,再說,他們也無貨可載,整個大明的物資,都集中到了太倉港的倉庫中,準備運上寶船,得一直到南京龍江港,才會看到些許船隻。龍江港的這些船,將會搭載三寶太監鄭和和他的從屬,從南京前往太倉。
南京四道蟠龍般的堅固城牆仍舊屹立在山河湖泊之間,也依舊是大明的首都。不過,遷都到北京只是遲早的事,永樂皇帝一即位,就將北平更名北京,設行在六部,調度大量軍隊,遷徙富戶,整個南京城越來越空蕩蕩了,原本燒燬了的宮殿,也只是簡樸的修復,所有人都看得出永樂帝不打算久留於此。
略顯寂寥的宮殿群中,有一偏殿,由錦衣衛嚴密的把守著,四周空無一人。一隊錦衣衛簇擁著面容輪廓較一般漢人深些的兩人走近,走在前方者正是三寶太監鄭和,他一身顯貴華服,正午的日光讓他蹙著的眉頭在眼窩上投下陰影,顯得有些深沈,跟在他身後的則是通譯,馬歡。當兩人接近偏殿,圍繞他們身邊的錦衣衛緩下腳步,成了雁行般的序列,然後往兩旁退開,加入把守的錦衣衛之中,只有鄭和與馬歡繼續往前,走向偏殿大門。
鄭和先是輕叩了兩下,然後推門而入,馬歡則隨後把門帶上。殿內瀰漫著一股沈悶死寂,整個偏殿的門窗都封得密不透風,只有一道道細如髮絲的陽光從氣窗縫隙中微微透入,馬歡點起燭台,舉燭照明,但是殿內除了他們兩人以外,別無他人。
鄭和領著馬歡往前,在偏殿的中央跪了下去。這是馬歡第一次陪同鄭和前來,他照著鄭和事前的囑咐,低頭看著地面,雖然不至於不知所措,但總覺得有些心慌。
偏殿有處發出了聲響,然後是緩步而行的腳步聲,馬歡聽到那人拉開椅子坐定,然後輕拍了一下手,那相當於是說:「平身。」
鄭和起身後,就自顧自的大步向前。馬歡一時躊躇了,不曉得是否該跟上,他知道前頭坐著的人,就是大明當今皇帝,而永樂帝素以急躁暴戾、天威難測著稱。
不過他也有不拘小節的一面。鄭和在永樂帝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已經是他的心腹,和永樂帝情感上很親密,對永樂帝的習性更知之甚詳,馬歡心想,或許這就是鄭和之所以在闢室密談時,用一種似乎與皇帝平起平坐的態度來面對他,因為這樣顯得兩人的親近,反而可以在多疑猜忌的皇帝面前保持自己的地位。
但是馬歡可不是永樂帝的舊識。
他遲疑了半晌,還是跟了上去,胸口怦然作響,生怕踏錯一步就惹來殺身之禍。鄭和招了招手,示意他把蠟燭舉高些,燭火搖曳,皇帝的身影也忽明忽暗,他坐在一張不甚起眼的普通椅子上,面前有一張大桌,鄭和正把海圖攤開在他面前,蠟燭只微微照明了桌面,三個人的臉都是暗著的,而偏殿四處則是漆黑一片。永樂帝漫不經心的看著海圖,接著開口:
「此次下西洋,你有多少打算?」
鄭和正撫著海圖的雙手停了下來,低著頭道:「奴才這次已經掌握到十成的把握,」微微停頓了一下,「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永樂帝急性子的說,「前三次,你也說有把握,結果呢?就說第一次吧!你說得到了確實的情報,說朱允炆在滿剌加,怎麼連條衣帶子也沒帶回來見朕?」
這聲責難聽在馬歡耳中,那原本就悶不透風的空氣,帶著燃燭的氣味,讓人似乎喘不過氣來,他額頭沁滿了汗。
但是鄭和卻彷彿輕描淡寫似的接口道:「皇上恕罪,稟皇上,第一次下西洋,奴才給您帶回了叛賊陳祖義的首級。那是朱允炆在滿剌加招兵買馬,想用來對抗皇上的海軍,奴才用誘敵之計,將五千賊兵全數殲滅……」
「夠了,」永樂帝打斷他,「八年前朕就聽得夠多了,」他急躁的語氣突然一緩,「好好,算你有功,雖然沒捉拿到朱允炆,至少斷了他起兵復國的念頭,大功一件,」不過接著永樂帝坐直身子,語氣又帶了點嚴厲:「那第二次呢?」
「奴才探得朱允炆逃往錫蘭山,並接受錫蘭山國王的招待,」鄭和仍然是不慌不忙的說,「因此誘出錫蘭山的艦隊,攻占了錫蘭山國,捉拿了錫蘭山國王……」
「但是朱允炆卻給逃啦!你說你留了最優秀的錦衣衛持續調查,之後又讓你去了一次,大搜特搜,可也沒找著。」
「這正是奴才方才要說的事。」
「要說什麼?」
鄭和卻沒有如先前馬上答覆,而是微微皺起了眉,似乎輕輕搖了頭,然後才緩緩的說:「奴才前幾次行動,都功虧一簣,這寶船艦隊中有兩萬七千餘人……內賊難防啊!必定是有內賊洩密,才導致朱允炆逃脫。」
永樂帝叉起手:「我給你那麼多錦衣衛,連個內賊都抓不了嗎?」
「稟皇上,」鄭和答應道,然後傾身往永樂帝靠近了些,彷彿要跟他說悄悄話似的,輕聲說:「探到了。」
「哦?」
「皇上還記得鐵鉉嗎?」
「怎麼不記得,」永樂帝鎖起了眉頭,「朕攻打濟南時,差點死在他手上。」
「鐵鉉已經伏誅。不過,出奸計害皇上的,卻是那宋參軍,他流亡海外,杳無音訊。據報,宋參軍派他的兒子混入軍中。我們先前只截到他要送給他兒子的信息,並不曉得混跡何處,如今,我們調查發現,他兒子用偷天換日的手法混入寶船成員之中。當然,我們也已經鎖定其他內賊,只不過為免打草驚蛇,暫時只是監視著他們。」
馬歡手上的燭火微微晃了一下,但是鄭和和皇帝似乎都沒有注意到。
「很好。」
鄭和語氣一沈,「啟稟皇上,奴才以為,如果在出發之前,把這些內賊一次全……」鄭和語氣加重了些,拉長著,但永樂帝卻舉起了手,示意他閉口,似乎嘆了口氣,接著緩緩說道:「殺了他們,你就找不到朱允炆了,這個道理,你也不是不明白。」
「皇上聖明,奴才愚鈍,忘了這層道理。」
「朱允炆終究是皇親國戚,我要親眼看見他活著出現在我面前,明白嗎?」
鄭和停了半晌,接著以困惑的語氣說,「奴才這就不明白了,不知道皇上的意思是?」
「你知道也罷,不知道也罷,知道你就想著,不知道你就記著。」
「奴才遵旨。」
永樂帝看著他,凝視了一會兒,然後以稀鬆平常的語氣說:「這次下了西洋,你走得那麼遠,到了天方,有人說,你是要圖自己的方便,順道去朝聖了。朱允炆確定是在天方嗎?」
「絕無此事,皇上。奴才……」鄭和急切的說。
「若是你到了天方,真要去朝聖,也無妨,朕恩准你。」
「謝主隆恩。」鄭和道,「稟皇上,那朱允炆,確實是在天方,奴才歷次下西洋,在占城、舊港、蘇門答剌、爪哇和滿剌加都建立了基地,更留了不少幹探,遍布南洋,追查那朱允炆和其同黨的行蹤,雖說南洋之大,但行商所到之處,均是固定,天網恢恢,終究是疏而不漏的啊!」
「很好,那把他活著帶回來。」
「所以決計不能在找到他之前,殺了內賊,」鄭和彷彿自言自語的重複著先前的話,「否則朱允炆知道了,奴才就找不到了,奴才明白了。」
「你明白了就好,那,退下吧,這事,就託付給你了。」
鄭和向馬歡比了個手勢,馬歡點點頭,將桌上的文件收拾起來。兩人向永樂帝再拜,向後退到偏殿門邊,敲了敲門,門外的錦衣衛恭敬的分成兩列,拉開殿門,而殿上的永樂帝早已消失無蹤。錦衣衛們聚了過來,緊跟著兩人,浩浩蕩蕩,直往城外而去。
------------------------------------
註2:永樂十一年的十月,西元一四一三年十一月。
註3:天方,指聖地麥加,即「天房」,又泛指阿拉伯半島,此處指阿拉伯半島。
註4:木骨都束,今索馬利亞之摩加迪休。
註5:占城又稱占婆,是越南的占族古國,在今越南中部。
註6:鄭和原名馬三寶,三十三歲時蒙賜姓鄭,才改名為和。
註7:錫蘭山,今斯里蘭卡。
楔子 南京。 城外包圍著一圈圈暗影,如同烏雲層層疊疊,把月光掩成了一片朦朧。 晦暗的夜空中沒有星光,城內火光也疏疏落落,點點火星之中,宮城、皇城、京城、外廓,有如四道漆黑的巨龍,盤亙在山川湖泊之間。 宋參軍正貼著皇城城牆,手撫著牆面走著。城牆以花崗岩為基礎,巨型城磚築成,由石灰桐油和糯米汁夾漿,高厚,堅不可摧,但…… 城外隱隱約約傳來喊殺聲,燕兵要發動攻勢了。宋參軍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了數月前的濟南。 一切都是從太祖將諸子分封為王開始,諸王握有重兵、屯居要地,讓建文皇帝倍感威脅,下令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