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福臨,六歲登基,二十四歲病逝,在位十有八年。
是他,成為了清朝歷史上第一個生活在紫禁城裡的皇帝;是他,開始了清朝在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也是他,慢慢結束了明末六十餘年紛亂的局面。
然而,圍繞他,始終有數不清的疑問。
他的登基,是政治博弈的結果,還是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的母親莊妃,是始終守節,還是嫁給了他的叔叔多爾袞?他最心愛的妃子董鄂妃,是否真的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而他最後的歸宿,是病逝於養心殿,還是出家五臺山?
與此同時,圍繞他的王朝,也有數不清的疑問。
滿洲入關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僅僅是個偶然?吳三桂衝冠一怒,難道真的只為紅顏?大順王朝的滅亡,是時運不濟,還是咎由自取?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最終是怎樣在顛沛流離中終結了其歷史的使命,它又是以何種方式而最終收尾。
江山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段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風流人物。
末世英雄李自成,乘興登基,敗興而歸,他是死於九宮山,還是根本就沒有死,隱居於夾山寺?孤膽英雄多爾袞,臨危受命,他是挽狂瀾於既倒的忠臣,還是擅權謀私的奸臣?還有昏庸無道的朱由崧,忠心耿耿的史可法,以權謀私的馬士英,陰險毒辣的阮大鋮,無可奈何的朱由榔,視死如歸的瞿耜式……
本書作者鄧榮棟將用通俗而幽默的筆調,為你解開以上諸多的歷史謎團,以及糾結在歷史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權力博弈,爾虞我詐的政治糾葛。
作者簡介:
鄧榮棟,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法學會法經濟學研究會理事。著有《大明王朝的最後歲月》、《故宮故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少年天子
我們從一份求職表開始:
姓名:愛新覺羅·福臨
年齡:虛歲六歲,實歲五歲。
民族:滿族。
文化程度:基本上是文盲,有記載稱,直到十四歲時,識文斷句還有些困難。
所求職位:清朝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生於崇德三年(一六三八年)正月三十日,據多本權威歷史書籍記載,福臨兄出生的時候,似乎有點兒不尋常,簡直有點搞怪。
首先是福臨之母莊妃不尋常,莊妃懷孕後,紅光繞身,盤旋如龍形,不僅如此,在莊妃生福臨的前夜(誕之前夕),她還做了一個夢。
這個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有一點兒荒唐。
莊妃夢到,一個神仙,帶了一個孩子,來到自己身邊,然後把這個孩子放到了自己的肚子裏(夢神人抱子納後懷),放進去以後,說了一句話:此統一天下之主也!
不僅孝莊夢到了,而且,孝莊把這個奇怪的夢還告訴了自己的丈夫、年近五十歲的清朝皇帝皇太極,皇太極聽後,呵呵一笑,慢悠悠地說道:這是天大的祥瑞,生的如果是兒子,這小子一定能成就大業!(奇祥也,生子必建大業。)
做夢也許還不足為怪,最怪的是,福臨生的那一天,永福宮芳香撲鼻,一直到了晚上,這香氣也沒有散去(香氣經日不散)。
福臨的形象也甚是特別:頂髮聳起,龍章鳳姿,神智天授。
雖然這是權威史料的記述,但是,我敢負責任地說,這些都是在瞎掰。
如果生的是仲尼,那麼生的時候,史料上的記錄一定是祥瑞不斷;如果生的是蚩尤,那麼不消說,一出生,這傢伙就注定要成為烏龜王八蛋。
這是中國古代的天命邏輯,而這種邏輯,一多半是忽悠人的。
矇對了便說準,矇不對,全當沒說過。遍閱史料,韋編三絕,對於算命這玩意兒,史籍上的記錄,是有算必準,那是因為,沒有矇對的,史官壓根就沒有記。
如果福臨出生時果真是天降祥瑞,那麼他老爹皇太極,一定會把他當作活寶貝,即使福臨指著天上的星星說要,皇太極也會想辦法給他捅兩顆下來。
但是,福臨兄並不受皇太極待見,而不受待見之原因,倒不是福臨兄出了問題,而是福臨兄他媽出了問題。
福臨他媽莊妃,並不是皇太極的最愛!
我不是在胡說八道,也不是在信口開河,更不是在標新立異。
皇太極喜歡的,是莊妃的親姐姐──關睢宮宸妃。
史籍上載有明文:宸妃有寵於太宗!
對於莊妃來說,喜歡宸妃並不要緊,只要宸妃不生兒子便可。可要命的是,關睢宮宸妃生了一個兒子,所以,福臨兄出生的時候,他老爹皇太極便把他擺在了不起眼的犄角旮旯裏。
還好,宸妃的兒子只活了兩歲便夭折了,但是,在皇太極的眼中,宸妃還年輕,讓她生兒子,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皇太極可以等,他以為宸妃也可以等。
到了崇德六年(一六四一年)九月,皇太極還在前線和洪承疇打仗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突然接到來自瀋陽的書信,信上說:宸妃病重了!
皇太極是用木碗接著鼻血來到前線的,還沒有坐穩,又要用碗接著鼻血,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往回趕(聞妃病而還),軍隊不要了,仗也不打了,他的腦子裏,只有宸妃。
皇太極走到半路上,突然從瀋陽傳來消息,宸妃已經病故了(未至,妃已薨),皇太極沒有說話,呆呆地愣在了那裏,一愣,就是一整天。
愣完了,醒了,皇太極把自己罵了一通,上天讓我皇太極來到世間,是經世濟民,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女人不成(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
但是,罵歸罵,罵完後,皇太極依舊是瘋瘋癲癲,悲痛欲絕。
喪事辦完以後,底下的大臣們一看,皇帝得了精神病,這還了得,於是,紛紛要求皇太極出去打獵,放鬆放鬆,皇太極同意了,可是,打獵的路線不對,回來的路上,又經過了宸妃的墳墓。皇太極又是失聲痛哭,悲痛欲絕!
最後,皇太極勉強熬了近兩年,於崇德八年(一六四三年)八月初九夜,無疾而終。
無疾而終,不僅是《清史稿》的記錄,也是《清實錄》的記錄。
無疾而終,從字面上看是暗藏玄機,有人猜測,是不是莊妃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共同謀劃,毒害了皇太極?
而多爾袞之所以會幫莊妃,他們一定是有一腿的,更何況,在福臨當了皇帝以後,張煌言還搞了一個太后下嫁的無解難題。
我沒有足夠的史料,不能胡亂駁斥,貿然定論。
無疾而終,從字後面來看是隱晦糊塗,據我估計,不僅我們現在不能搞清楚皇太極為何而死,就是當時的人,記實錄的人,也搞不清楚皇太極是如何死的,那年代,沒有法醫,更不可能做一次屍檢,無疾而終,是最保險的記錄。
我雖然不能做出某種定論,但我能肯定,皇太極的死,與宸妃有關,不管如何,宸妃死後,皇太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真正的愛情,可以讓人由生到死。
明朝湯顯祖寫的《牡丹亭》,就是一個為愛而死,又為愛而生的感人故事。
要是孔丘活到明朝,非雷死湯顯祖不可,子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丘認為,對於一個真正的君子來說,高興與鬱悶,都有一個度量,就是再高興,也不能吃喝嫖賭;就是再鬱悶,也要珍惜身體健康。
吃喝嫖賭與過份鬱悶,在孔丘的邏輯體系中是等價的,吃喝嫖賭與過份鬱悶,都是在和自己的身體過不去,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自戕身體,大不孝也。
皇太極是一個出色的人:內修政事,外勤討伐,文武雙全,頗有建樹。
當我說出皇太極是出色之人的時候,肯定會挨罵,甚至挨揍,因為多數歷史學家均指出,皇太極犯過極大的錯誤:死後未給自己指定繼承人(儲位未定)!
有些人,一生糊塗不斷,安然無恙,此為小事糊塗,大事聰明;有些人,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偶爾失足,大廈即傾,人亡名毀。
智慧的最高境界,為知道何時當糊塗,何時不當糊塗,故而,該糊塗時糊塗,不該糊塗時不糊塗,明哲保身,濟世安民,其人如神!
所以,子曰:智可及也,愚不可及(智慧是可以達到的,糊塗是不可達到的)。
皇太極兢兢業業,突然失足,在多數歷史學家看來,他是在該糊塗的時候不糊塗,而在不該糊塗的時候,一塌糊塗,皇太極,是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沒有皇太極的遺囑,下一任皇帝該誰來做呢?
對於皇帝這行當,漢族人的繼承法,地球人都知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倘若沒有兒子,兄終弟及,或者過繼一個,這種情況,是立子還是立弟,多半是靠實力說話。
滿洲人的繼承法與漢族不同,努爾哈赤規定,對於皇帝這行當的繼承法為:貴族公推!
簡而言之,就是皇帝由八旗的旗主、貝勒共同投票,選出合適人選。
如果從繼承法的角度來考慮,滿、漢兩種繼承方法都不夠英明。
對於漢族,法定繼承是大於遺囑繼承的,換言之,皇帝這行當,只能如是傳,這是規矩,就是皇帝自己不願意,也是白搭,選出來的即使是煙鬼、色鬼、癡呆兒,一切皆由天命。
比如,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就不想立自己的大兒子做皇帝,他想立自己的三兒子,結果,大臣與他打擂臺,朱翊鈞鬱悶得不上朝,又搞了個明宮三案,明朝就此衰落。
但對於滿洲人的繼承法,壓根就不要遺囑,但是,法定繼承方式又太過搞笑。
法定繼承,為強制性規範,要麼規定哪些人該繼承,要麼規定哪些人不該繼承,倘若不做強制性規定,你爭我奪,扁擔鋤頭,頭破血流,徒耗財力。
比如,努爾哈赤死後,沒有立遺囑,使得大家為難,先逼死了多爾袞他媽阿巴亥,繼而四大貝勒當政,皇太極看阿敏不順眼,搞定了阿敏,至於莽古爾泰,死後也被搗騰。
但是,我要說,這些都是從繼承法來考慮的,現代繼承法的一般要求為:遺囑繼承在先,未有遺囑繼承,則搞法定繼承,但是,法定繼承必須為強制性規定。
如果把這套原則拿來搞皇帝這行當的繼承,也未必好,因為要先立遺囑,在皇帝死的時候,有的皇子還小,皇帝認知水準又有限,選出來的人,未必適合治國安黎庶。
先皇如果不立遺囑,按照強制性的法律繼承,強制傳位,那麼煙鬼、色鬼、癡呆兒,都可能當皇帝,皇帝品質不合格,則昏庸無道,萬民之災,國家之亂。
當然,也不是因為我聰明,才看到這一點,儒家早就看到了這一點,皇帝的產生方式太過特殊,所以其品質不敢保證,故而,儒家想出一個辦法:找個好丞相,輔佐皇帝。
明君賢相,是為最佳組合;明君庸相,還算湊合;昏君賢相,只要丞相不搞政變之類,也還過得去;昏君庸相,那就雪上加霜,這樣的國家,多半會混到亡國的邊緣。
只可惜,朱元璋先生到了洪武年間,罷黜丞相,永不再設,故而,明朝的君主都怪得很,眠花宿柳者有之,數年不朝者有之,信道士者有之,做木匠者亦有之。
至此,我們得出結論一:就國家安危來看,有沒有遺囑,其結果是一樣的。
據皇太極死時的政治形勢來看,接手皇太極家當之人,當肩負大任。
皇太極一生兩征朝鮮,三征蒙古,三征索倫,五入中原,控制了大約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他還想征服,而征服的對象,是南方的明朝。
但是,皇太極沒有立即去做,因為他老爹說過,明朝就像一根大木頭,伐大木,先要慢慢砍掉大木的枝椏,皇太極雖然搞得很熱鬧,其實所做都是砍枝椏的小事。
不是皇太極不想砍大木,而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伐大木的那塊料。
皇太極當大汗的第一年,以為是父親的無能,敗給了袁崇煥,所以,皇太極兄帶著幾乎所有的家當,和袁崇煥幹,結果,剛一抄傢伙,就被揍得鼻青臉腫。
遼東只有一個袁崇煥,而整個大明朝,也許有千萬個袁崇煥。
而要對付袁崇煥這樣的人,就一定要找一個比袁崇煥厲害的人,而這樣的人,如果去爭皇位,猶如探囊取物,手到擒來。
爭吧,搶吧,打吧,剁吧,只有在刀下活著的人,才配坐上自己的位置。
至此,我們得出結論二:就客觀形勢而言,沒有遺囑,能者居之,最為適合。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總結論了:皇太極不需要立遺囑,規定自己的這份家當應該由誰來接手。
當然,也有學者指出,是皇太極死的太過倉促,而沒有來得及立遺囑,但是,有資料顯示,在皇太極死年前兩三,就經常生病,如果他想立遺囑,應該就立了。
所有條件,指向一個結論,皇太極沒有立遺囑,是他有意的,而他有意這麼做,心中還有另一番難言之隱,此難言之隱為:皇太極的成年兒子,能堪當大任者,鮮矣。
《清史稿》對於皇太極未立遺囑之事,給了七字評語:蓋帝之詒謀遠矣!
《清史稿》說,皇太極未立遺囑,大概是皇太極深謀遠慮的,不是他忘記了,也不是他死得太倉促,來不及交代後事,而是他有意的,有意為之的原因,我上文已經交代了。
皇帝僅為一職位
皇帝這個詞在中國歷史上來源悠久,相傳為秦始皇嬴政創立。
嬴政創立這玩意兒,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顯擺。三皇五帝,有的稱皇,有的稱帝,嬴政認為自己比三皇五帝更厲害一點,所以,集合三皇五帝之稱呼,是為皇帝。
說到底,皇帝其實也僅為一職位,但它卻不是一般的職位,這職位,在一般人的眼裏,彈指之間便可生殺予奪,所以,它的光芒,令萬眾矚目。
每個人都想當皇帝,但是,皇帝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
其中緣由,機會是一個因素,人的品質更是一個重要因素。就像有人適合當花匠,有人適合畫畫,有人適合碼字,就像我,術業有專攻,皇帝這差事,即便有機會做,也要有做的必要條件。
這就猶如一個招聘會,找什麼樣的職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有的需要英文好一點,有的需要專業素質好一點,而招聘條件的由來,在於這崗位是幹嘛的。
一個機械設計的崗位,如果老闆精神正常,應該不會招聘一個中文系的學生;一個電腦的操作員,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應該不會招聘一個法律系的學生,如是而已。
皇帝這職位,到底是幹嘛的呢?用孔子的話說:修己以安百姓!
短短六個字,其實含義甚深,修己是手段,安百姓是目的,簡單一點說,為安百姓而修己。歸根結底,皇帝實際上僅做一件事──安百姓!
要安百姓,必須修己,用儒家思想來考察,又叫修身,身修方能齊家,家齊方能治國,國治方能天下平,大學之道,如是而已。
如何修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如是看來,在孔子的話語中,能為天下聖君者必須:心正,意誠,格物致知。
但是,據我們普通人看來,孔子完全是一個大忽悠,因為按照這個邏輯,孔老夫子說的這些玩意兒,對於應聘皇帝這職位來說,根本就行不通。
皇帝就應該是心狠手辣,皇帝就應該是朝雲暮雨,皇帝就應該是索居深宮。
格物致知,是當皇帝必備的第一個品質。能當好皇帝的人,不是一般聰明人,而應該是絕頂聰明人,因為普通人僅考慮自己的問題,而皇帝,必須考慮每一個人的問題。
皇帝的腦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他必須仔細分析事物(格物),然後弄明白他所要弄明白的道理(致知),窮通萬物之理,因時而變,皇帝者,格物致知者。
當皇帝的第二個品質,在於意誠。意誠,就是毫無妄念,真誠無邪的意思,當官應該精明,而當皇帝,應該更精明,而最高的精明,在孔子看來,是真誠而無邪。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其實,我也時常在考慮,為何誠實方為神,中國有古話:兵不厭詐!
《孫子兵法》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重在意誠,鳥獸有情,況於人乎?誠心動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軍事如此,現實更如此,誠實如水,正因為其清澈,故而能品鑒萬物,善,其能知之,惡,其亦能知之,最低謀略為謀,最高謀略為不謀。
當皇帝的第三個品質,在於心正。心正,就是不偏不倚,內心不受左右。
子曰: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心正者,可明賞罰,平眾寡,一視同仁,欲治國者,先正其心。
當然,具備了以上條件後,您還不能當皇帝,因為成功,一半靠的是能力,另一半,那還是機遇,話說回來,能力往往比機遇更重要。
事實告訴我們,應徵皇帝這職位,是難度係數極大而成功率極低的一件事,扳指頭都可以算出來,沒有先天的條件,硬上者能有幾人,而一旦應徵失敗,能活著的,又有幾人?
所以,應徵皇帝,一般人不敢玩,因為玩不起,輸了,就意味著可能沒命。
倘若你不怕死,又有條件,更有實力,當然也可以博一下,因為,應徵皇帝這職位,預期收益比較大,按照經濟學原則,理性的做法是估算一下預期成本與預期收益。
皇太極死後,最先做出應該應徵皇帝職位的,是豪格。
豪格,時年三十四歲,為皇太極長子,有繼承皇帝的資格。
豪格不僅有資格,而且,他也有繼承皇位的實力。他宦海沉浮,能征善戰,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掌握著三個旗的兵力,而三個旗中,正黃旗與鑲黃旗更是了得,為國家精銳部隊。
基於以上條件,豪格最先行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最先行動者,成功的機率總是更大。
皇太極剛剛死去,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鼇拜、譚泰、塔瞻等兩黃旗的八位大佬,齊刷刷地跑到豪格家中,商議新君的冊立問題。
看到八位大佬如此整齊來到自己家中,豪格當然唯有高興的份,心裏舒服,熱心招待,然後試探諸位大佬的想法,諸位大佬也不隱晦,果斷直言。
「我們想要立您豪格為皇帝,但是,您也要把福臨給立為皇太子。」(言欲立肅王為君,以上為太子)諸位大佬如是說。福臨為莊妃之子,母以子貴,立為皇太子,是合理的。
諸位大佬持如此態度,讓豪格一頭漿糊,立自己當皇帝當然是好事,而立福臨為皇太子,這事難辦,因為此舉意味著,自己死後,兒子不能接著當皇帝,得讓給福臨。
諸位大佬當然也知道其中蹊蹺,他們也不是說話不經過大腦的傻子,八人中,一人傻不足為奇,八人都傻,天下奇觀,故而,他們如是說,是因為他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豪格聽到這話後之感覺,史料上沒有正面記載,我們只知道,對於他們的說法,豪格同意了,但是,他內心是極其不願意的。
這個不願意,牽扯到豪格的一個巨大內心隱痛,因為,豪格不是嫡出,而是一個庶出,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皇太極小老婆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被人看不起。
諸位大佬如是選擇,就等於指著豪格的鼻子宣稱,你,是一個小老婆生的孩子,豪格心裏哪裏能舒服,但是,有怨氣,也得往肚子裏嚥,做人就是這樣,想當爺,先得學會當孫子。
八位大佬走後,豪格叫來了親信大臣何洛會與揚善,讓他們去找鄭親王濟而哈朗。
濟而哈朗,時年四十五歲,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赤之子,幼年父親不明不白死去,為叔叔努爾哈赤撫養,據有關資料顯示,努爾哈赤對濟而哈朗還不錯。
他掌管正藍旗,在實力均衡的條件下對皇位繼承問題有重大影響力,不僅如此,由於此人同皇太極關係甚遠,不能爭皇位,扳指頭排一下,從手指頭排到腳趾頭,才會排到他。
對於何洛會與揚善到來的目的,濟而哈朗心裏很清楚,因為,濟而哈朗是一位極不簡單的政治人物,至少在我看來,政治老油條這個稱呼,他是擔得起的。
何洛會與揚善把豪格的話轉告給濟而哈朗:「兩黃旗的大佬們已經一致同意,立我豪格為君了,就差叔叔你了。」(兩黃旗大臣已定立我為君,尚須爾議)
濟而哈朗微微一笑,豪格,你竟然忽悠我,兩黃旗的大佬,豈會輕易立你為君。
但是,豪格當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幾乎是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俗話說,「只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所以,濟而哈朗笑完便說:「豪格當皇帝也是我的意思,不過多爾袞還不知道,我要和他們商量一下!」(我意亦如此,但攝政王尚未知,待我與眾商之)
何洛會與揚善回去了,但豪格,也許遠遠沒有明白濟而哈朗的意思。
濟而哈朗對豪格當皇帝,是不同意的。我之所以如此推斷,是在於立豪格的問題上,他居然要求和多爾袞進行商量,而就此問題,即便打死多爾袞,他也不會同意。
多爾袞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多爾袞也有當皇帝的念頭,不僅有當皇帝的念頭,而且,他也有當皇帝的資格與當皇帝的實力和能力,多爾袞,似乎更強於豪格。
多爾袞,時年三十二歲,皇太極之弟,豪格之叔,多爾袞與他的兩位親兄弟,統領著兩紅旗,兩紅旗實際上是不簡單的,因為,這兩紅旗是努爾哈赤時代國家的嫡系部隊。
多爾袞多次對別人提起,皇太極的皇位,是從我多爾袞手中搶來的,的確有這種可能,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時間就應該退回到十七年以前。
十七年以前,努爾哈赤病逝靉雞堡,也有可能不是病逝,有材料稱,努爾哈赤是在寧遠受了袁崇煥的炮傷後,因為是醫盲,大熱天跑到靉雞堡泡溫泉,傷口發炎而死。
努爾哈赤生前未立遺囑,誰也不知道誰應該繼承皇位,但是,努爾哈赤在臨死前,召大妃阿巴亥到靉雞堡,阿巴亥未至,努爾哈赤已經先亡。
多爾袞即是阿巴亥之子,努爾哈赤的這個做法,是不是欲立多爾袞,誰都說不清楚,更為蹊蹺的是,在此之前,努爾哈赤就把當時的黃旗,交給了多爾袞。
最後,皇太極得到了三大貝勒的支持,讓阿巴亥殉葬,登上了皇位,不僅如此,還把多爾袞手下的兩黃旗,改成了兩白旗,事情就此結束。
依據以上材料,別說是多爾袞,就是我,也曾經懷疑過,皇太極這皇位的確是搶來的。
然而仔細分析,其中又有一個重大疑問,既然皇太極明明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從多爾袞手中搶來的,那麼為何,在自己當政的十六年時間內,處處都重用多爾袞呢?
按照常識,如果與某人爭奪皇位,爭奪失敗後,尚能活著的,已經是難得了,活著並且受到重用,這種好事,翻遍史書,亙古難覓。
這是因為: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賊心已動,終究難滅。
皇太極此人,對皇位的權威問題,也是時刻在意的。比如,他的弟弟阿敏,犯錯後被他囚禁,然後不明不白的死去;莽古爾泰,即便在死後,也被定罪削爵。
難道真的是阿巴亥臨死時候,逼著皇太極他們哥兒幾個發誓,善待其三個兒子有關?儘管滿洲人當時很迷信,但是這種哄小孩子玩的把戲,皇太極當然不會在意。
倘若我的所有推斷都成立,那麼結論只有一個,皇太極問心無愧;而多爾袞,他在忽悠,他忽悠的目的,在於加強攝政王的權力,加強權力的目的,在於他需要權力。
壞人,掌握權力是為了辦壞事;好人,掌握權力是為了辦實事。
努爾哈赤之所以不立多爾袞為皇帝,而且,四大貝勒都不同意多爾袞當皇帝,不是多爾袞他們哥兒幾個有問題,而是大妃阿巴亥自己有問題。
阿巴亥,這女人曾經與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私通過,儘管努爾哈赤沒有治她的罪,是因為戴綠帽子這事並不光彩,但立即與她分居,並宣布,敢與阿巴亥接觸者,殺無赦。
在我看來,阿巴亥與代善私通,似乎真有其事,而私通之目的,當然是為了阿巴亥自己的未來,因為在當時,傻子都知道,努爾哈赤死後,皇位非大阿哥代善莫屬。
努爾哈赤死的時候,留下遺囑:「大妃人品不好,留下來,恐怕只有禍亂國家的份,我死後,你們就讓她殉葬吧!」(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日後終必令殉之)
多爾袞如是吹捧自己,說皇位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這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還存在著一個至死未變的心思,他的確是想當皇帝的,做夢都想。
不過,多爾袞的行動比較遲,遲至崇德八年(一六四三年)八月十三日,之所以說他行動遲,是因為,至八月十四日,皇帝繼承這事,就得被辦完。
多爾袞一大早就來到了三官廟,這個地方是滿洲政府的辦公大樓,他找到索尼,問索尼對皇位繼承的看法,多爾袞當然知道,兩黃旗不可能立他。
不能立他,為何還要問,因為,他問的是索尼。
索尼不同於一般的八旗將領,從索尼以前與以後的經歷來看,他很厲害,而厲害之原因,在於他不僅忠心,而且,他是一個政治老油條。
我所謂的政治老油條,應該這樣理解:國亂,能自保;國興,有所為。
在這場皇位之爭中,多爾袞料定,即便索尼不同意自己當皇帝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作對,如果他能聰明地做個騎牆派,這樣就夠了,在多爾袞爭皇位的道路上,就會減少很大阻力。
但是,索尼冷冷一笑,斬釘截鐵地說:「皇太極有這麼多兒子在,必須在其中選一個來當皇帝,至於其他的問題,我就不知道了。」(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多爾袞懵了,因為他完全看錯了索尼。索尼是一個執著的人,執著這玩意兒,不是固執,不是一根筋,也不是認死理。固執的背後是顢頇,執著的背後是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我們所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所相信的。
索尼相信皇太極的子孫會獲勝,所以他信仰,而信仰的結果,是皇太極的子孫果然獲勝。
索尼已經撂下這話了,多爾袞還能怎麼辦呢,他只能歎息地回去了,而索尼也沒了選擇,因為,政治這玩意兒,玩贏了還好,玩輸了,就沒命了。
當天晚上,索尼家裏來了一人,為巴牙喇纛章京圖賴。
如果大家記性不差,應該知道,圖賴,在八月初九晚上,和索尼一同,還有兩黃旗另外六位大佬,到豪格家去過,他們一致認為,立豪格為皇帝,其附加條件為立福臨為皇太子。
圖賴來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說得好聽點是提醒,說得不好聽是威脅。反正,就是讓索尼明白,不管怎樣,即使上刀山,下火海,面前只有一條路,就是把皇太極的兒子扶上皇位。
因為兩黃旗大佬,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倘若多爾袞真當了皇帝,很有可能就要換旗,那就是兩白旗的天下了,兩黃旗大佬們,你們還是一邊兒涼快去吧!
順便交代一下,在滿洲,當兵不像明朝,他們當兵是沒有工資的,全部靠打仗搶點劫,分點戰利品,再後來,按照軍功,記丁授田,全部收入,都靠它了。
嫡系部隊當然分得多,搶得多,而且,田地也分的是好田,而雜牌部隊就不同了,打仗打最苦的仗,打勝了,全部是荒山野嶺,無處可搶,而最後分田,在亂石崗上隨便找一塊。
倘若多爾袞當了皇帝,兩白旗自然成了嫡系,以前稱為嫡系的兩黃旗的好日子也就至此過完,好好去挖點野菜,和點稀飯,就此糊糊肚子吧。
諸位讀者請注意,圖賴說把皇太極的兒子扶上去,並不是說把豪格扶上去,圖賴的這個變化,很值得玩味,因為,他似乎已經看到了結果,豪格當不了皇帝。
崇德八年(一六四三年)八月十四 瀋陽故宮崇政殿
這一天早晨,崇政殿的天空充斥著一股殺氣,天剛濛濛亮,八旗大佬們就在大清門集合盟誓,今天,就必須選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反正豁出去了,即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因為,他們盟誓完,已經給部下下達了死命令,令兩黃旗的親兵們,拿起殺人的傢伙,像一個鐵桶一下,把崇政殿圍得水泄不通,這顯然不是來開會的,倒像是來玩命的。
當然,能來崇政殿開會的人,哪一個都不是吃素的,他們都在戰場上饑則食人肉,渴則喝人血,砍人跟砍瓜一樣,什麼樣的陣式沒有見過,不就是死嗎?有何所懼!
索尼他們這些明刀晃晃的玩意兒,壓根就嚇唬不了人,諸王大臣分坐崇政殿東西兩廡,哆嗦都沒有打一個,索尼倒是把多爾袞看走了眼,他當即跳出來,斬釘截鐵地說,要立皇太極之子。
哪知道,多爾袞身子很弱,但是,膽子並不弱,你是什麼東西,還有資格在這裏指手畫腳,滾出去,這是我們愛新覺羅的家事,哪裏有你索尼說話的份。
索尼,你還是一邊兒涼快去吧(睿親王令暫退),多爾袞當即就把索尼給轟下去了。
索尼被轟走,唯有代善一人敢發話,代善之所以敢發話,是因為他年齡最長。
禮親王代善,時年六十一歲,努爾哈赤第三子,掌正紅旗,戰功赫赫,德高望重,長兄如父,國家將亂,他不站出來,誰敢站出來,他不行動,誰能行動。
其實,在努爾哈赤時代,禮親王代善當皇帝繼承人是大有希望的,可惜,當年他太過年輕,因為兩個女人而壞了事,不得已把皇位奉送給了皇太極。
因為他在男女問題上犯了大錯,與他爹的老婆私通,給他爹戴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差點兒被他爹努爾哈赤殺掉,別說繼承皇位,命能保住就算他爹開恩了。
從此以後,代善兄老老實實辦事,對皇帝這個位置,只敢遠遠地看著,根本就沒有爭的意圖,現在自己都六十一歲,過不了幾年,就該入土了,還攬這事幹嘛呢。
但是,他也是堅決不同意多爾袞當皇帝的,儘管他管的是紅旗,倘若換旗,也對他影響不大,但是,我們要明白,在十七年前,他做了一件對不起多爾袞的事。
十七年以前,代善為了爭皇位,夥同三貝勒、四貝勒一起,逼死了多爾袞的親媽阿巴亥,儘管阿巴亥與代善還曾經有過某種關係,但是,顧不了這麼多了,逼死完事。
儘管,據我來看,逼阿巴亥殉葬的的確是努爾哈赤,但是,在中國,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難道能讓尿憋死?規矩是人立的,難道就不能改嗎,可惜,四大貝勒沒有改,硬是逼死阿巴亥。
四大貝勒的其他三位,都已經死了,剩下一個代善,倘若阿巴亥的兒子當了皇帝,那還有代善的好果子吃,多爾袞說不定會把自己千刀萬剮了。
「豪格是先帝的長子,應該他來繼承皇位。」(虎口,帝之長子,當承大統云)禮親王代善未加思索,馬上如是提議。
一看禮親王代善都如此提議了,鄭親王濟而哈朗馬上隨聲附和立豪格。
禮親王與鄭親王都作如是選擇後,歷史突然變得搞笑起來,這種搞笑方式,簡直有點兒無厘頭。
在這種有利形勢下,豪格卻嘟嘟噥噥說了一句似乎是沒有經過大腦的話:「我豪格福分少,德行差,不能堪當如此重任。」(福少德薄,非所堪當)
豪格不僅如此說,而且,堅決要求退場(固辭退去),有的歷史學家說,豪格這是在裝,因為他老子皇太極在當皇帝的時候曾經裝過,所以,他也要裝裝樣子。
老實說,這種裝腔作勢的把戲,以退為進的手段,在歷史上搗騰過很多次,但是,如果在這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豪格繼續搗騰,那我只能說,豪格也真夠弱智的。
其實豪格不是在裝,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如果是裝,說幾句謙虛一點兒的話,咱沒有能力,不能堪當,也就罷了,為何堅決要求退場呢?退場,就意味著是退局。
豪格之所以退場,是有苦衷的,而他的苦衷,圖賴對索尼已經說了。
圖賴對索尼說,應該立皇子(告以定立皇子),圖賴如是說,其實,八旗大佬們早就從心中把豪格從皇位上轟下來了,因為,以前,八旗大佬們意見是一致的,立豪格為皇帝,加了一個附加條件,立福臨為皇太子,昨晚去除附加條件,因為,附加條件已經不必要了。
八位大佬已經有了新的選擇。
第一章 少年天子
我們從一份求職表開始:
姓名:愛新覺羅·福臨
年齡:虛歲六歲,實歲五歲。
民族:滿族。
文化程度:基本上是文盲,有記載稱,直到十四歲時,識文斷句還有些困難。
所求職位:清朝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生於崇德三年(一六三八年)正月三十日,據多本權威歷史書籍記載,福臨兄出生的時候,似乎有點兒不尋常,簡直有點搞怪。
首先是福臨之母莊妃不尋常,莊妃懷孕後,紅光繞身,盤旋如龍形,不僅如此,在莊妃生福臨的前夜(誕之前夕),她還做了一個夢。
這個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有一點兒荒唐。
莊...
目錄
清朝皇帝年表/004
《挑燈看清朝》序/005
自序/008
第一章 少年天子/013
第二章 「大順」不順/0 49
第三章 李自成的末日/092
第四章 江的那一邊/104
第五章 馬士英與阮大鋮/118
第六章 真正的英雄/143
第七章 攝政王多爾袞/166
第八章 西南的反抗者/210
第九章 雖遠必誅/247
第十章 江山美人/294
第十一章 人到傷心方信佛/306
後金與清朝皇帝年表1616年~1911年
後金皇帝年表1616年~1643年
廟號 姓 名 在位時間﹝西元﹞/(年數) 年號 皇陵
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1626 (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1643 (17年) 天驄 昭陵
清朝皇帝年表1644年~1911年
廟號 姓 名 在位時間﹝西元﹞/ (年數) 年號 皇陵
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1644~1661 (18年) 順治 孝陵
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1662~1722 (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愛新覺羅‧胤禎 1723~1735 (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 1736~1795 (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1796~1820 (25年) 嘉慶 昌陵
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1821~1850 (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 1851~1861 (11年) 咸豐 定陵
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 1862~1874 (13年) 祺祥1861
同治1862~1874 惠陵
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 1875~1908 (34年) 光緒 崇陵
*(1) 愛新覺羅‧溥儀 1908~1912 (3年) 宣統
*(1)通稱末代皇帝或遜帝
※清朝建國於西元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
清朝皇帝年表/004
《挑燈看清朝》序/005
自序/008
第一章 少年天子/013
第二章 「大順」不順/0 49
第三章 李自成的末日/092
第四章 江的那一邊/104
第五章 馬士英與阮大鋮/118
第六章 真正的英雄/143
第七章 攝政王多爾袞/166
第八章 西南的反抗者/210
第九章 雖遠必誅/247
第十章 江山美人/294
第十一章 人到傷心方信佛/306
後金與清朝皇帝年表1616年~1911年
後金皇帝年表1616年~1643年
廟號 姓 名 在位時間﹝西元﹞/(年數) 年號 皇陵
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1626 (11年...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