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探索複雜的群眾心理,正確解讀隱藏的他人心聲★
以心理理論剖析戀愛男女、社會大眾、犯罪者等的行為,
從表情、小動作、夢、口誤、喜愛顏色等精準觀己察人,
認識越多越能避免心理疾病,進而善用心理技巧,
無論自我洞察或人際相處都更臻圓滿!
本書內容融合佛洛伊德、榮格等心理學家主要理論,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闡釋大眾 心理學。
個人心理:防衛機制、周哈里窗戶、失誤行為、社交恐懼、情結、夢的解析……
戀愛心理:阿尼瑪/阿尼姆斯、相配假說、豪豬兩難論、先貶後褒……
群眾心理:同調行動、觀眾效應、愛聽八卦、歸屬需求、社會懈怠、PM理論……
犯罪心理:竊盜癖、虐童、性犯罪、電話詐騙、酒駕、殺人、街頭隨機殺人……
心理作用:光環效應、安慰劑效應、雞尾酒會現象、比馬龍效應、反彈效應……
心理技巧:首因效應、曝光效應、得寸進尺法、以退為進法、自我揭露……
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心身症、躁鬱症、強迫症、性倒錯、統合失調症……
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希望認清自我、情場和職場不順利、苦於心理疾病的人閱讀!
作者簡介:
深堀元文
醫學博士,具有日本臨床精神神經藥理學會資格認定的精神科專業醫師。出生於日本福岡市,鹿兒島大學醫學部畢業。曾任職於九州大學醫學部精神醫學研究室,目前擔任福岡市西區醫療法人益豊會今宿醫院理事長院長,兼任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精神科專門醫制度指導醫師。並以筆名「鯨洋一郎」加入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著作有:《Stormy Blue》(SCHOLAR)、《迷妄的蘇非亞》(鳥影社),另編著《不知不覺就這麼做的心理學》、《圖解心理學》(以上日本實業出版)等。
譯者簡介:
蔡姿淳
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為專職文字SOHO,從事翻譯 、採訪與企劃等文字相關工作。
章節試閱
◎保護自己的自我作用──防衛機制
酸葡萄心理的邏輯
一隻狐狸在森林中發現看起來美味可口的葡萄,於是牠不斷往上躍起好幾次,想要摘下葡萄,但卻始終無法成功地摘到果實。最後狐狸終於死心,並且說:「這些才不是甜的葡萄,一定是酸的葡萄!」之後就放棄離開了。
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故事,在心理學中也以「酸葡萄心理」而成為有名的逸話。
如同這隻狐狸一樣,人們一旦得不到自己非常渴望的東西,就會找出似乎合理的理由來使自己放棄(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例如追求某位心儀的異性好一陣子,對方卻始終不理不睬,到最後自己反而會說對方的壞話,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無意識中打算保護自己
人們面對由於欲望未獲滿足所產生的挫折感時,為了保護自己,自我會在無意識中啟動稱為防衛機制的心理防護作用。佛洛伊德認為,防衛機制有各式各樣的種類。
以下介紹四種具代表性的防衛機制。
※壓抑
雖然隱約察覺到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卻轉移目光假裝未發現,並設法加以抑制,這就是「壓抑」作用(Repression)。此類型的人即使在內心感覺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或失敗,也絕對不會承認事實,而總是歸咎於「自己運氣不好」或「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等。
※合理化
前文所提狐狸和葡萄的寓言就屬於此類型。即使失敗了,也會想出對自己有利的理由,藉以正當化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會說出「做到這程度就很棒了」或「真的很困難,所以沒辦法」等話,使自己釋懷。這種行為大多出現在優越感強烈的人身上。
※反向
例如當心儀的男性提出邀約時,女方雖然內心高興卻開口拒絕的情形。因為害怕輕易答應可能會被認為個性太隨便,而表現出與想法不同的行為,這就是「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孩子王型的小男生會欺負喜歡的女生,也是出於同樣的心理。
※投射
在無法認同自己心中的情緒或想法等的情況下,反而認為他人才有那種情緒或想法,這就是「投射」作用(Projection)。比方說當自己非常討厭公司主管時,就會認為「還不都是因為主管討厭我」,藉此將自己的想法正當化。
◎從說話方式了解對方的心理
在窺探對方的心理時,不可忽視的觀察重點就是他的說話方式。
說話快速的人、說話語調沉穩的人、說話比手畫腳的人……說話的方式是因人而異。從說話的方式中,一個人的心理或情緒會藉由各種形式表露出來。
此外,也要注意觀察說話聲音大小。
一般會認為大聲說話的人是好勝且擁有自信的人,但是在心理學上卻認為,會出現大聲說話的舉動,是因為內心抱有「自己說的話,不知對方是否確實聽進去了……」的不安感所致。
還有在想要隱藏缺乏自信的一面而虛張聲勢,或打算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等情況下,也會放大說話的聲音。
相反地,說話時輕聲細語的人可說是不想與他人對立、競爭心薄弱,屬於我行我素型的人。
☆說話快速的人
說話時急匆匆、話說得很快,屬於競爭心強烈的人。說話快是想要藉一句話就將腦中浮現的許多想法都傳達給對方的心理表現,這一行為也表示希望由自己決定對話的方向,以掌握整個場面的主導權。
在撒謊時話說得很快,這也是出自同樣的心理。為了不讓對方有機會插嘴,而且要將談話過程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就加快說話的速度。
☆說話時輕鬆自在的人
如果對方平靜沉穩慢慢地說話,那是因為他對你並沒有抱持競爭心。
這也表示說話的人對於自己的意見相當具有自信,並確信你一定會仔細地聆聽他的意見。
這種類型的人應該稱得上是自信者吧!
☆一邊說話一邊比手畫腳的人
說話時喜歡比劃動作的人,其實也是屬於競爭心強烈的人。
希望引起對方的注意、想要讓對方傾聽自己說的話等等內心情緒,透過說話時比手畫腳的行為表露出來。
◎從「愛情奴隸」看出情侶的心理--最小關心原理
情侶中「受寵的一方」占優勢?
如果是心愛的人說出的要求,即使上山下海、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不管是多無理的要求也全盤答應的這種心理,人們會稱為「愛情奴隸」或「為愛盲目」等。
一般來說,情侶中對於自己的感情關係不太關心的一方,大多處於主導掌控另一人的立場;至於對自己的感情關係抱有強烈關心(為愛迷戀)的一方,因為不想失去與對方之間的情感關係,就會變得對對方百依百順、唯命是從。在心理學中,這樣的現象就稱為最小關心原理。
不過,彼此抱持相同關心的情侶才能維持長久感情交往,而關心程度不平衡的情侶則無法長久持續關係,這一理論在各式各樣的調查中也已獲得確認與證實。
彼此相愛才是將男女雙方緊緊結合在一起的聯繫關鍵,否則即使單方以當愛情奴隸的方式來維持關係,未來遲早還是會面臨分手的結局。
單身貴族是準妻奴?
另外一種與此相似的戀愛心理,就是單身貴族會成為妻奴這一現象。
對於歌頌單身自由的男性來說,雖然不至於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墳墓」這種地步,但卻可以感受到結婚必須付出如同這句話所說的重大代價。
抱持這種想法的男性在結了婚後,通常就會固執地堅信「之所以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下定決心步入婚姻,就是因為自己非常愛她的緣故」,因此結婚後會相當疼愛與呵護另一半。
雖然這似乎可說是一種自我意識強烈的男性心理,但是對女性而言卻也是令人高興的現象。
近來,「單身黃金漢」或「單身女貴族」正在逐漸增加中,女士們不妨試著尋找一下自己周遭的「準妻奴」吧!
◎喜歡聽他人八卦傳聞的心理
能滿足好奇心的八卦傳聞
「因為與女明星A的外遇曝光所以離婚」、「原本號稱○○女王其實是自己申請破產」……
就如同「別人的不幸是我的快樂」這句話所言,在報紙影劇版或娛樂雜誌、電視的綜藝談話性節目中,名人的緋聞八卦報導總是能吸引許多人氣。不只是藝人,各界知名人士的自傳或評傳等成為暢銷書的現象,也是與以聽閒言閒語為樂的心理相通的吧!
人們所以喜歡聆聽他人的八卦傳聞,首先是因為好奇心作祟。偷偷地窺探自己不曾體驗過的未知世界,藉此就能讓自己的好奇心獲得滿足。
喜歡八卦的背後隱藏著嫉妒心
其次是隱藏著羨慕與嫉妒心的因素。
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對他人的事物感到羨慕。「在社會上有地位真好啊!」「那麼富有實在讓人羨慕啊!」「美女老婆陪在身邊還挺不錯的。」……諸如此類羨慕他人的心情,其實就是認為「相比之下,自己實在很差……」而感到不滿的證明,這種不滿的情緒會孕育出嫉妒心。
當談論到那些自己嫉妒的對象出現戲劇性的衰老落魄、外遇、犯罪等的八卦傳聞,能為並非成功者的普通大眾帶來痛快感及優越感。聽到這些傳聞,心情就與之前的不滿截然不同,一面評論著:「果然是這種人哪!」「真是活該!」「原來也沒有多了不起嘛!」一面沉浸在優越感中。
想感受到這種優越感以消除不滿(嫉妒心)的心理,使得八卦傳聞成為快樂根源。也就是說,非常愛聽八卦傳聞並樂此不疲的人,大多數應該都是會對周圍其他人感到嫉妒的人。
此外,光是聆聽他人的八卦傳聞尚無法滿足,一定要到處宣傳才會心滿意足的人,在他們的心中其實懷抱著極強烈的嫉妒心,絕對是那種在各方面都會事事羨慕他人、內心累積許多不滿的人。
◎性犯罪者的心理
近年來,利用拍照手機偷拍女性裙下風光等的色情狂行為正逐漸增加中。根據日本東京警視廳的統計,電車內的色情狂行為檢舉件數在近十年間已經急遽增加了三倍。
在性犯罪的類型中,分為並未與被害者直接接觸的偷窺、暴露性器官或裸體、偷竊內褲等案件,以及與被害者直接接觸進行強制性性行為的強姦或強制猥褻的案件。
屬於未直接接觸的性犯罪案例中,加害者具有社會性或情緒面未成熟的傾向。換句話說,由於他們無法將成熟的成年女性當成性對象,因此才會透過非直接性的補償行為來獲得性的滿足。
另一方面,強姦或強制猥褻的案件中,「女方的挑逗是引起性犯罪的原因」、「實際上女性也渴望暴力的性行為」等誤解,變成暴力性犯罪的溫床。而且不僅是性犯罪者會產生此類誤解,甚至連一般的成年男性至今也仍存有這些錯誤的觀念。
此外,性犯罪者的再犯率比其他類型的犯罪者還要高,其犯罪行為也難以導正。
在一項與一一四名強姦犯進行面談的研究中,將性犯罪的動機歸納出五種類型,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敵意與憤怒
由於遭到戀人拒絕或妻子侮辱,因此對女性抱持敵意,為了報復而襲擊女性的類型。只顧發洩敵意與憤怒,所以與其說是性犯罪,不如說更近乎暴力的行為。
※視情況臨時起意
一開始並無此打算,在進行其他犯罪行為時見有機可乘才又擴及性犯罪的類型。例如進入屋內行竊,看見熟睡的女性而臨時起意強姦的案例等。
※征服與支配
以支配女性、讓對方屈服為目的。壓制住展開抵抗的女性並使其屈服這件事,可以帶來快感,是具有施虐傾向的類型。
※遊戲與冒險
在不良少年團體裡,可見到以遊戲方式襲擊女性的情形。其目的不必然是為了性欲,反而多是為了追求刺激與冒險、得到同伴的讚賞等。
※性的欲望
因為性欲而強制進行性行為的類型,還可以再區分成兩類。一種是以性行為當作目的來接近女性,一看到有機會就性情驟變,剝奪女性的自由以進行性行為的案例;另一種是在與女性約會時,提出發生性關係的要求卻被拒絕,因而強制進行性行為的案例。
◎心與身體之間不可思議的關係--安慰劑效應
心理狀態也會影響身體狀況
有的孩子每天早上一到要上學的時刻,就會出現發燒、頭痛或肚子痛的情況。即使是大人也有類似情形,當出門前往公司途中,有的人在車內就常會出現肚子痛或腹瀉的症狀。
這些身體不舒服的情形並非當事人故意在裝病,雖然只是暫時出現的狀況,卻屬於一種心因性疾病。「不想去學校或公司」的這種情緒,會在無意識中轉變成「如果生病了就可以請假」的心理,於是就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開始覺得頭痛或肚子痛。
此外,也有因為心理上的因素而使病情惡化的情形。
例如有些人原本只是消化不良的小問題,卻因為不斷擔心「可能罹患嚴重的病」,最後反而真的惡化成神經性胃炎或胃潰瘍。
假藥可以有效治病?
在新藥的臨床實驗中,有一種稱為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的現象,從這種現象中也能清楚得知心理因素會對疾病的症狀造成影響。「安慰劑」是假的藥物,雖然外觀看起來和真藥相同,但完全不具藥效。儘管如此,它卻可以發揮治療效果,這種現象就稱為安慰劑效應。
事實上,一旦告訴受驗者所給的安慰劑是治病的藥,並且開立讓他服用,之後就會出現疼痛消失或血壓下降的情形。
安慰劑發揮作用的程度會依病症不同而相異,不過若是「疼痛」的情形,在三十%左右的人身上會出現效果。此外,其作用也因人而異,有些人容易出現安慰劑效應,但有些人則不容易達成效果。
愈容易相信的人獲得效果就愈大
雖然目前還無法明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安慰劑效應這種現象,不過有人主張可能是因為「暗示」產生了很大的效果。
「會開藥給你吃!」一旦聽到醫生這麼說,這句話就成為暗示並發揮作用,因而出現了安慰劑效應。
尤其是容易相信他人言語的人、容易相信醫師這種具有權威的人說的話或被暗示性高的人,他們出現安慰劑效應的可能性也會升高。
此外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吃了藥之後應該會有效」這種期待感產生的效果所致。事實上,相信藥物效用的人確實比懷疑藥效的人更容易出現安慰劑效應。
從上述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疾病是如何受到心理因素所左右;相對地,不安或壓力等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又會如何引起身體的各種不適狀況。
「病由心生」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們也可以說,心理健康就是身體健康的最大前提。
◎成功說服對方的技巧
第二次就會難以拒絕?
當你想請求朋友幫忙某件事時,通常會以什麼方式開口呢?
希望能順利獲得對方允諾時,可以先說一個小的要求,之後再提出更大的要求(本來的要求),這麼做會比直接說出要求更容易使對方答應。人只要答應了第一次的某項要求,對於第二次提出的要求就會難以拒絕,抓住這種心理來說服對方的方法稱為得寸進尺法(Foot-in-the-Door Technique)。
這是因為我們都抱持著希望行動具有一致性的這種需求。由於答應了最初的小要求,若是拒絕接續的大要求,就會成為行動不一致,因此遂無法拒絕第二次的要求。
使對方也讓步
另外一種方法和得寸進尺法相反,就是先故意提出大的要求,被對方拒絕後再提出較小的要求(本來的要求),這麼一來就容易得到對方允諾。
被對方拒絕後再接續提出小的要求,對方會認為請託者已經有所讓步。在「既然他已經讓步,自己也一定要讓步」的這種心理作用下,於是會答應這項小的要求。
這種說服技巧稱為以退為進法(又稱漫天要價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
接受他人的某項恩惠後,一定要以類似的形式回報,在我們的社會中具有如此的社會規範,這稱為「善意回報」(互惠性)。以退為進法可說就是利用這種心理來說服對方的方法。
依照不同對象改變提供的訊息
假設你現在正打算買一臺吸塵器。
在A店時,店員以「吸塵器容量很大,而且不會造成空氣汙染」的理由推薦X公司的產品。到了B店,店員則推薦Y公司的產品,理由是:「最大特色在於不會造成空氣汙染,但缺點是必須清理濾網,不過每個月清理一次就夠了。」
那麼,你會選擇購買哪一臺呢?
在上述情況中,A店店員只說明產品的優點,這種只提出對說服者有利訊息的方法,稱為一面提示。另一方面,B店店員則分別說明了產品的優點與缺點,而這種方法稱為兩面提示。
在一面提示和兩面提示二者當中,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的說服效果較高呢?
根據心理學家賀夫蘭(Hovland)的研究指出,如果打算說服的對象原本即表示贊成的態度,就用一面提示的方法;如果對方表現出反對的態度時,運用兩面提示的方法才會有效果。此外,依照說服對象的智力程度不同,其形成的效果也相異。對於教育水準高的人,要施用兩面提示的方法;至於水準相對不是那麼高的人,用一面提示的方法較有效。
◎成為「讚美高手」的技巧
在經營社會生活方面,必須懂得讚美,因為這是能和各式各樣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訣竅。
即使是自己與之前關係疏遠的人之間,也會由於讚美對方而讓彼此能展開煥然一新的互動關係。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同,而受人稱讚正好就能滿足內心裡這一項渴望。
而且給予讚美的人會讓對方產生好感,在「善意回報」的心理作用下,受到稱讚的對方也會因此而願意對你敞開心房。
相反地,如果遭人挖苦嘲諷,或是受到冷漠忽視的對待時,不僅會對對方抱持不良的印象,也可能會因而緊閉自己的心門,不願意與對方分享或互動。
此外,人在受到稱讚時會提高能力,或發揮出超乎意料之外的能力,這種現象就是「比馬龍效應」,此效應已經獲得實驗證實。
以下介紹關於讚美的高明技巧,一旦熟練這些技巧後,就能在公司或家庭中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1必須先了解要對哪些方面加以讚美
此人本身(人品、個性、外貌、態度、才能)、家庭、興趣、工作等,都是能稱讚的部分。必須先蒐集資料,才能了解要對哪些方面加以讚美。
2稱讚的內容要具體
如果用抽象的言詞,稱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別只是說「非常好看」,要仔細地觀察對方,以諸如「顏色搭配得很棒」等具體的言詞來讚美。
3言語和態度一致
即使說出讚美的話,但如果表情僵硬或嘻皮笑臉,對方也不會覺得受到稱讚。稱讚他人時要融入感情,以認真誠懇的語氣來說出讚美。
4稱讚其他會讓對方感到意外的部分
比起自己已有所認知的部分受稱讚,當自己未察覺到的部分得到讚美時,反而更能促進自我放大的效應。這是最具有效果的讚美方式。
5說出讚美的言詞後就別再說嘲諷的話
一旦在讚美的言詞後又說了嘲諷的話,對方的腦中只會記得最後說的嘲諷言語,反而會傷害到對方。
6千萬不要錯過稱讚的時機
如果稱讚的時機不對,反而會帶給對方不信任感。一旦出現可供稱讚的事時,就要立刻當場給予讚美。
7不只是稱讚成果,也要稱讚中途的過程
在運動比賽中,說出「雖然比賽輸了,但是在此之前一直努力的選手確實做得很棒」之類的話,如此稱讚中途過程也是重要的方式。
◎壓力或煩惱引起的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Neurose)是心理疾病的一種。這是因為工作、人際關係等的壓力或煩惱所引起,會出現頭昏目眩、失眠、不安、拉肚子、腹痛、食欲不振等各種身體上的不舒服症狀。
但是有許多患者本身卻都未察覺到自己正在承受著壓力等負面情緒。
容易罹患精神官能症的人,通常都屬於內向且敏感的人、過度嚴謹正經的人、頭腦不知變通的人、以自我為中心且情緒化的人、完美主義的人等類型。
具有此類性格的人在壓力不斷累積下,那些性格傾向就會愈來愈強烈,猶如氣球在逐漸膨脹中。
然而如果只是這樣,還不致引發成為精神官能症。一定是出現了某個事件成為導火線,才會讓氣球完全破裂。例如考試失敗、失戀、朋友的背叛行為等,都會導致發病。
精神官能症與統合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之處,在於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有自己生病了的自覺意識,並會為了症狀等問題而深深苦惱。
治療方法除了精神療法、藥物療法外,如心理諮商、森田療法、行為療法等的心理療法也適合治療此症。
精神官能症的類型
※恐慌性障礙(Panic Disorder)
簡稱恐慌症。現代人身上逐漸增加的壓力疾病之一。「心悸」、「頭暈目眩、身體搖晃不穩」、「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覺得喘不過氣」等恐慌症狀突然發作,因而引起強烈的不安或恐慌。雖然恐慌症狀發作約數十分鐘就會平靜,但是持續受到擔心再次發作的不安感壓迫而無法外出等,造成日常生活上的阻礙。
※強迫性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簡稱強迫症。本病的症狀是即使自己知道卻仍無法停止自己的行為。例如上完廁所後多次清洗把手,外出之際不斷地確認大門是否上鎖或是否已關閉瓦斯,如果沒有重複進行這樣的動作,就會感到坐立不安。
※恐懼症(Phobia)
對於某種事物對象產生極度的恐懼,包括懼空曠症(廣場恐懼症)、懼幽閉症、社交恐懼、懼高症、不潔恐懼症等各種類型。
※歇斯底里症(Hysteria)
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某些內心的糾葛或壓力而變得無法發出聲音、手腳無法活動的轉化型歇斯底里症(Conversion Hysteria)。另一種是因為在嚴重的心理壓力下,突然從家庭或職場中逃離、四處流浪,陷入無法想起以前事情的失憶狀態中的解離型歇斯底里症(Dissociative Hysteria)。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雖然接受身體檢查後並未發現有異常狀況,卻還是頑固地認為自己已經罹患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並且不斷地上各家醫院求診。
◎保護自己的自我作用──防衛機制酸葡萄心理的邏輯一隻狐狸在森林中發現看起來美味可口的葡萄,於是牠不斷往上躍起好幾次,想要摘下葡萄,但卻始終無法成功地摘到果實。最後狐狸終於死心,並且說:「這些才不是甜的葡萄,一定是酸的葡萄!」之後就放棄離開了。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故事,在心理學中也以「酸葡萄心理」而成為有名的逸話。如同這隻狐狸一樣,人們一旦得不到自己非常渴望的東西,就會找出似乎合理的理由來使自己放棄(將自己的行為正當化)。例如追求某位心儀的異性好一陣子,對方卻始終不理不睬,到最後自己反而會說對方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