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點: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的前清大校長劉炯朗第一本談大學教育、談親子、談人生、談科學的教育類的書。
對讀者的幫助:大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大學?會得到什麼教育?我對自己又認識多少?我的自我價值又是什麼?少年十五二十時對於事事充滿了疑問,這些問題和你我都有關係,學生家長會問,還沒上大學的人會問,上了大學的人也會問,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的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帶你思考問題。
教育並非一張大學畢業文憑就可以代表,教養也不是良好的家世和家庭環境就能表示。教育和教養到底有什麼不同?劉炯朗有精闢的解說。
關於孩子的語文教育,雖然劉校長也很擔心,但是他不說教,他直接說起字的故事,引經據典,以幽默風趣的手法讓你知道用字正確、準確與表達的重要。
不只是知識的學習,人生課題也要練習,劉校長以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向家長、老師及學子提出了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看法,面對挫折、面對生老病死、面對自我價值,他以其人生智慧提出令人驚嘆的觀點。
閱讀此書,猶如一位智慧長者,與你溫暖地說話。
閱讀此書,猶如一位光明的長者,用他過去歲月淬練的人生精華,為你提醐灌頂,
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感動。
作者簡介:
中研院院士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1934年出生於廣東,在澳門完成中學教育,1956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1962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曾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等,1998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章節試閱
第1堂課 學校就像保溫瓶
在一個電視節目上,主持人問三位觀眾:「你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什麼?」
第一個觀眾說:「我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電視。因為電視可以讓我們看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
第二個觀眾說:「我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飛機。因為飛機可以迅速的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第三個觀眾說:「我認為是保溫瓶。」
主持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保溫瓶是那麼了不起的發明呢?第三個觀眾解釋說:「你把熱的東西放進去,保溫瓶知道替你保熱,你把冷的東西放進去,保溫瓶知道替你保冷,你從來不要告訴它保熱還是保冷,它都自動會知道,那實在是了不起。」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當我們把熱的東西放在保溫瓶裡,保溫瓶不必、也不會生一把火來保熱;把冷的東西放在保溫瓶裡,保溫瓶不必、也不會啟動冷凍的裝置來保冷。其實,保溫瓶提供的只是一個隔離外界溫度影響的環境,讓熱的東西保持熱,冷的東西保持冷。
曾有人問一位大學校長:「進了你們大學的學生,對科學有興趣和才華的,培養他們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對商業有興趣和才華的,培養他們成為大企業家;對文學有興趣和才華的,培養他們成為名作家。你們怎樣知道他們的興趣和才華在哪裡?怎樣按照他們的興趣和才華去培養他們?你們真是一所偉大的學校。」大學校長笑笑回答說:「學校不過是一個保溫瓶而已。」
教育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依照他的興趣,盡量發揮才華。所以,教育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為每個學生提供適當的環境,讓他自由成長,不受到干擾、壓抑和阻礙。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該、也只需要扮演功能良好的保溫瓶角色。
(更多內容,請見《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一書)
第7堂課 你是聰明人,還是糊塗人?
媽媽到學校去看老師,如果老師說你的兒子真聰明,媽媽聽了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兒子月考不及格,爸爸又生氣又擔心,一直罵「怎麼這麼笨?」似乎大家都愛聰明,不喜歡愚笨。
宋朝蘇東坡,他小兒子出生滿月時,按照習俗為嬰兒洗澡叫做「洗兒」,他寫了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這首詩,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他說出他心中的牢騷和不平,雖然他有蓋世才華,可是他做官生涯相當不順利。宋神宗王安石變法革新時,蘇東坡被認為是反對派司馬光的人,幾次被貶到偏僻的外地,一生鬱鬱不得志。所以他在詩裡,諷刺大官們都是笨蛋,只要聽話、懂得逢迎拍馬屁,不需要什麼才華,「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另外一個層次,也可說是呼應了一句老話:「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人往往因為自己聰明,沒有成功,反而招致失敗。
聰明的人往往因為自己聰明,而變得過分自信,不好好努力,或不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別人的幫忙,更不會主動徵求別人的意見、找別人幫忙,甚至變得驕傲狂妄,對別人不客氣不禮貌。聰明的人野往往以為自己聰明,而低估了競爭對手的聰明和能力,最嚴重的是做出違法、不道德的事情,以為即使蒙蔽真相、欺騙眾人,也不會被發現,但是到了最後反而吃虧、受到懲罰。
大老闆發現手下的小職員犯了錯,會大發雷霆,開口痛罵:「你實在太糊塗,你看我們的競爭對手,是何等精明!」似乎大家都愛精明、不喜歡糊塗。
相信大家都聽過鄭板橋很有名的四字箴言:「難得糊塗。」鄭板橋是清代有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他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得很不錯,二十歲左右在康熙年代就考中秀才,四十歲中舉人,四十三歲在乾隆元年中進士,所以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之稱,但他在官場裡,並不得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自稱「糊塗老人」的老先生,鄭板橋為他題了「難得糊塗」四個字,又加上三句話:「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
我覺得,「精明」和「糊塗」是相對的,精明,就是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計算得很周到;糊塗,就是沒有把事情看清楚、計算得很周到。
世界上有許多事,聰明人會去爭取、去計較;糊塗的人不知道去爭取、不曉得怎樣計較;由聰明轉成糊塗的人,知道怎樣爭取,曉得怎樣計較,卻選擇不去爭取、不去計較。在上司面前,聰明的人懂得怎樣去表現自己、討好上司,糊塗的人不懂得怎樣做,而由聰明轉成糊塗的人,卻選擇不這樣做。聰明的人會看到占便宜、抄捷徑、走後門的機會,糊塗的人看不到這些機會,由聰明轉成糊塗的人卻選擇放棄這些機會。
(更多內容,請見《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一書)
第19堂課 救救語言教育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思想和意念的工具,而文字是記錄思想和意念的工具,同時,也成為超越時間和空間,作為古人與今人、或者是相隔遙遠的人,彼此間溝通的工具。
語言文字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工具,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場,如何培養下一代的語文能力,是教育最重的責任。近年來,大家都在說,現在學生語文能力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我也要跟著語文教育的老師們大聲疾呼,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我們要救救語文教育,救救孩子。
既然語文是一個工具,其最基本的訓練,是如何正確使用這個工具。如果一個字發音錯了,別人自然無法聽得懂你在說什麼?舉幾個例子來說,把「病入膏肓」唸成「病入膏盲」,「如火如荼」唸成「如火如茶」,「鬼鬼祟祟」唸成「鬼鬼崇崇」(ㄔㄨㄥˊ),都是發音的錯誤。在英文裡,也許受了火星文的影響,如果真在老美面前把「Thank you」唸成「3Q」,老美自然也聽不懂。
比較複雜的是中文裡有很多破音字,同一個字有不同的發音,例如,美妙的音「樂」(ㄩㄝˋ),給我帶來很多的快「樂」(ㄌㄜˋ),欺善怕「惡」(ㄜˋ)的人,令人厭「惡」(ㄨˋ),虛與委「蛇」( ㄧˊ),不是虛與委「蛇」(ㄕㄜˊ)等等。
出一個題目考考各位,有一個英文字,如果把第一個字母從小寫改成大寫,發音不同意義也不同了,知道這個字是什麼嗎?那是「polish」,p 字小寫時是「擦亮」的意思,P字大寫時,Polish是「屬於Poland波蘭這個國家的」意思。
在台語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有一位小姐叫阿「香」,她到「香」港買了拜神用的「香」和「香」蕉,它們都很「香」,這句話裡的五個「香」字,在台語發音都不一樣,真是難倒了我這個廣東人。
以上是讀的部分,再來談談寫的部分。寫錯了字,別人更是看不懂,有一個小學生到外地讀書,寫了一封信給爸爸:「爸爸,現在天天下雨,我沒有『命』,同學們都有『命』,請您趕快寄錢來,讓我買『命』。」這個小學生並不是被綁票了,而是把「傘」字,寫成「命」字了。事實上,他要說的是:「爸爸,現在天天下雨,我沒有傘,同學們都有傘,請您趕快寄錢來,讓我買傘。」
至於英文拼字,也得小心,到底是live to love呢?還是love to live?為愛而活,還是愛惜生命。
現在受到電腦拼音輸入的影響,大家常常寫出錯誤的同音字,有一位小朋友在日記裡寫:「我的祖父去『勢』了,大家都很悲傷。」,可是他把去「世」,寫成「勢」字,這樣一來,不但大家都很悲傷,祖父更是最悲傷的了。
(更多內容,請見《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一書)
第20堂課 問與答的奧妙
當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見一個蘋果掉下來時,他問:「蘋果為什麼會向下掉,而不向左右橫飛?」前美國總統甘迺迪說過:「不要問你的國家能夠為你做些什麼;要問你能夠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一個叫做林放的人詢問孔子,禮儀的準則為何?孔子說:「大哉問。」那就是說「問得很好」。論語裡說,一個聰敏的人,往往不用功讀書;一個地位高的人,往往不好意思請教別人,所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才是一個讀書人應有的態度。
有一首老歌「問」,歌詞是這樣寫的:
你知道你是誰,
你知道年華如水,
你知道秋聲添得幾分憔悴。
其實,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每個層面,不論與人互動或獨處,我們都會碰到一連串問題,有些問題可以提供很詳細、清晰的回答,有些則不知道怎麼回答,也有些問題是不想回答。而且有時候,問題和答案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不容易也沒有必要很清楚的分開來。
我當了一輩子老師,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回答學生的問題。孟子說老師有五個教育的任務,其中一個就是回答問題;孔子也說老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和解惑。其實,不管是當老師、家長或主管,我們都得常常回答問題,更會努力、盡力、正確、圓滿的回答問題。朱熹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問得很好,「為有源頭活水來」也答得很好。不過,這首詩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我覺得一個很有深意的詮釋是,「問渠那得清如許」是問題也是答案;「為有源頭活水來」是答案也是問題;「問和答」就是我們在學術上、生活中一片清靜的源頭活水。
另外,有一首英文老歌︽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歌詞是這樣寫的: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us to see.
Que Sera Sera.
在這首歌裡,小女孩問了媽媽兩個很純真的問題:「我會美麗嗎?我會富有嗎?她的媽媽給了她一個充滿智慧的回答:「我們不可以預見未來,未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了。真的,未來不可以強求,也不必強求。」
以上兩個例子,都說明在「問與答」之間,充滿了使用語言的智慧。
(更多內容,請見《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一書)
第1堂課 學校就像保溫瓶在一個電視節目上,主持人問三位觀眾:「你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什麼?」 第一個觀眾說:「我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電視。因為電視可以讓我們看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 第二個觀眾說:「我認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是飛機。因為飛機可以迅速的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第三個觀眾說:「我認為是保溫瓶。」 主持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保溫瓶是那麼了不起的發明呢?第三個觀眾解釋說:「你把熱的東西放進去,保溫瓶知道替你保熱,你把冷的東西放進去,保溫瓶知道替你保冷,你從來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