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新講《三字經》
無分年齡大小、學歷高低,都能從中啟發智慧,感受趣味。
年僅七歲的孩子為何有資格當孔子的老師?為何能掌管國家典籍、校正藏書?
四時、五行、七情、八音、十義……數字中究竟藏著多少攸關實際生活的密碼?
三傳、四書、六經、二十二史……古籍裡到底留下多少不可不知的智識遺產?
精讀《三字經》,觸類旁通有大用
有故事可講:孔融讓梨時,如果梨子大小差不多,或是數量不夠,該怎麼分配?
有道理可論:五常仁、義、禮、智、信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相關?
有文墨可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是留?還是不留?中文斷句多奧妙。
有歷史可評:王莽謙恭未篡時,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今人是否懂得以史為鑑?
有愛情可談:漢武帝金屋藏嬌,華屋裡住的是元配皇后,外遇別曲解典故啊!
《三字經》只有千餘字,一字一句盡是寶藏,囊括了教育、道德、文學、數學、歷史和哲學,同時觸及人文社會、天文地理、人物典範等領域,可說是最實用的智慧經典。
《劉炯朗讀三字經》以更廣義、更實際的方式,從歷史、文學、科學及藝術等不同角度解讀,具體呼應了臺灣教育制度下活潑多元的學習,可作為親子教育與人格奠基的重要讀物。
作者簡介:
劉炯朗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1998年回臺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2011年榮獲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該獎項被認為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獎。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
▲《國文課沒教的事》(2011)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2011)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2010)
2010年開開卷年度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馬英九總統推薦2011年暑期青年閱讀好書
2011年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科學類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10)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2010)
2010年度臺北縣國中小優良圖書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得獎紀錄:▲《學校沒教的邏輯課》
▲《國文課沒教的事》(2011)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2011)
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馬英九總統購書書單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2010)
2010年開開卷年度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馬英九總統推薦2011年暑期青年閱讀好書
2011年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科學類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2010)
2011年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
章節試閱
第四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那麼教是誰的責任呢?《三字經》裡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親對兒女有養和育的責任,養就是幫助他們生理上的成長,育就是幫助他們心智上的成長;如果只供給營養可口的食物、溫暖漂亮的衣服,而不好好地教育他們,那是父母親的過失。
父母親對兒女的教育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家庭教育,包括言教和身教;一個是為他們安排家庭以外,即在學校裡、社會上教育的機會。
英國的一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針對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代的英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家人一起吃晚飯這樣簡單的事,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機會,晚餐桌上是歡聚感恩的時刻、學習禮貌和社交禮儀的時刻、交換訊息的時刻、彼此關懷和相互學習的時刻。但是現今社會裡,不少父母親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得在公司加班、在外面應酬,而小朋友放學後上補習班,往往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在家裡一個人吃便當,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影片,坐在電腦前玩電動遊戲。這樣的生活模式的確會錯失了親子教育的機會。
更何況父母不良的行為示範,往往會成為負面的教育。曾看過一則笑話:老師給家長寫了一張紙條告知他的兒子在學校裡偷了同學的一枝鉛筆;爸爸看完狠狠打了兒子一耳光說:「我從公司給你帶回來那麼多鉛筆,為什麼還要偷同學的鉛筆呢?」
父母親對兒女教育的第二個層次,就是為他們提供在家庭以外的教育機會。今天我們看到許多父母即使縮衣節食,也要送兒女進雙語幼稚園、名師如雲的補習班、包羅萬象的才藝班,以至暑期出國遊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孩子們的背後都能看到用心良苦的父母身影。然而看到補習班上課第一天,父母親清晨六點去排隊幫兒女占課堂上的位置,是不是關愛太過頭了?看到醫院招募志工,父母親熬夜幫兒女排隊爭取當志工的機會,以提升推甄升學的機會,更是錯誤的教育示範。
「教不嚴,師之惰」是說老師要嚴格、不可以偷懶。嚴是「嚴格」,老師對學生要有嚴格的要求,嚴格是高度的期許和精準細密的訓練。嚴是「嚴肅」,讀書必須有嚴肅的態度,讀書不一定要正襟危坐,但必須心虔意誠。嚴是「尊嚴」,老師有無上的尊嚴,《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過世,弟子子夏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留在孔子的墓旁守孝三年才離開,這就是對老師的尊敬。同時,老師受了父母的委託,教導學生也必須盡心盡力,嚴謹地把關不可馬虎怠慢。
第十八堂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講完了數學,《三字經》接著講文字。
我們先從「句讀」講起。句讀的「讀」字是讀書時停頓的地方,念「ㄉㄡˋ」,與讀書的「讀」字是同字異音的例子。
中國古代的文字,沒有現代的標點符號,和其他語言比較,中文沒有大寫,也沒有母音和子音的分別,往往也沒有用空白來斷句和另起一段的做法,因此讀古文時,主要是靠文章內容來斷句。
有個故事說一個人到朋友家拜訪,正好碰上傾盆大雨,主人很怕客人留下來過夜,就寫了字條下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的朋友看了,明白主人的用心,但主人沒有用標點符號把這十個字斷成兩句,於是他自己加上標點符號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自作主張留下來了。
其實這十個字可以有七、八種不同的斷句方法,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那是禮貌地詢問主人留不留;也可以斷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確地告訴主人我才不要留下來呢!
《大學》裡有幾句耳熟能詳的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能夠以止於至善為目的,然後意志才會堅定,然後情緒才會平靜,然後內心才會安定,然後才會對事情做周詳的思慮,然後才會有所收穫。但有個秀才書沒讀通,把這幾句念成:「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他說:「不好了,少了一個『得』字了。」另一個秀才把這幾句念成:「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他說:「不好了,多了一個『得』字了。」
杜牧有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人把這首詩斷句成一首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同樣的美妙!
我也在英文裡找兩個有趣的例子。同樣一個句子,有兩個不同的標點方法:
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第一句的意思是「一個失去了她的男人的女人是不值一哂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女人:沒有了她,男人就不值一哂了」。
另一個例子是一隻貓熊去到一家小餐館,點了一份三明治,吃完了,拿出手槍,朝空發射了兩槍,就要起身離開,店主人說:「您還沒有付錢啊?而且為什麼要拿出手槍來胡亂發射呢?」貓熊拿出一本《野生動物大全》給店主人看,其中有一個項目“Panda eats shoots and leaves.”,翻成「貓熊吃嫩芽和樹葉」(eats作動詞解釋,shoots和leaves作名詞解釋);但可以斷句成“Panda: eats, shoots and leaves.”,翻成「貓熊:吃,開槍和離開」(eats, shoots和leaves都作動詞解釋)。
第四十九堂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火四起,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歷任刺史、太守等官職,公元六一八年起兵稱帝,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傳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唐太宗傳位給唐高宗李治,接下來的人際關係就比較複雜了,武曌(武照)就是武則天(則天是諡號),她在唐太宗時入宮為妃嬪,唐高宗時成為皇后,唐高宗死了,她被尊為皇太后,她和唐高宗生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先後登位為唐中宗和唐睿宗,但也先後被她所廢。
武則天登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承認的女皇帝,在位十五年。她的兒子唐中宗在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發動神龍革命下復辟;後來唐睿宗則是在其三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的唐隆之變中復辟,總算給他們兩兄弟補回做皇帝的癮。
武則天為政期間,政策穩重,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唐朝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和唐高宗的永徽之治都有「貞觀遺風」之稱。
有關武則天的傳說故事:一年冬天,武則天在上苑飲酒賞雪,上苑是帝王賞花打獵的地方,看到只有梅花獨開,就寫了一首詩,下令第二天百花必須一齊開放,「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仙子不敢不從,唯有牡丹仙子抗命,武則天就把牡丹花貶到洛陽去,因此洛陽就成為今之牡丹花都。
駱賓王寫的一篇聲討武則天的有名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劈頭就說:「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性情並不溫和柔順,出身實在是貧寒低賤。)接下去就狠狠地羅列武則天的罪行。
第五十五堂
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
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
元朝維持了不到一百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義,推翻了元朝。朱元璋帶兵起義,但是因為元軍控制嚴密,無法傳遞消息,恰巧臨近中秋節,軍師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夾著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人)的簡訊,約定八月十五起義。
朱元璋把帝位傳給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可是在位僅短短四年,就被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朱棣(即建文帝的叔叔)奪取了帝位,就是明成祖永樂帝,朱棣下令推動修纂的《永樂大典》,有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七億字,被視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有個傳說故事,有一年元宵節晚上,朱棣微服出巡,遇到一個秀才,朱棣給他出了個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這位秀才應聲而對「君樂臣樂永樂萬年」,朱棣聽了龍心大悅。
國祚盡無力回天
明朝第十六位(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據說崇禎皇帝面對李自成等流寇四處奔竄,而國家搖搖欲墜的情況,感到憂心如焚,有天微服出巡遇到一位測字先生,崇禎皇帝要他用一個字測國家的命運,測字先生請他選一個字,崇禎皇帝說了個「友」字,測字先生說朋友的「友」字不好,「友」字就是「反」字出頭,反賊已經出頭了;崇禎皇帝馬上改口說:「不是,是有無的『有』字。」測字先生又說不好,「有」字就是大明江山已經少了左邊一半,因為「有」字還是半個大字、半個明字合起來;崇禎皇帝馬上又改口說:「不是『有』字,是『酉』字。」測字先生還是說不好,「酉」字是「尊」字去了頭、去了尾,至尊已經身首不全了。果然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兵攻占北京紫禁城,崇禎皇帝先逼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盡,隨後在煤山自縊身亡。
民間傳說裡,當十五歲的長平公主牽著崇禎皇帝的衣服嚎哭時,他說:「汝何故生我家?」(妳為什麼要出生在我家呢?)便揮劍向長平公主砍去,把她的左臂砍斷了;過了五天她甦醒活過來,並剃度出家,學得一身武藝,金庸《碧血劍》的獨臂神尼阿九、《鹿鼎記》的九難師太和梁羽生《江湖三女俠》的獨臂神尼,都是長平公主的影射。膾炙人口的粵劇《帝女花》,講的就是長平公主和她的駙馬周世顯同飲砒霜自盡的故事。
名關內外兩世界
明末清初歷史裡,一段有名的故事是吳三桂在投李和降清的兩條路中間,為了種種因素做出引清兵入山海關的選擇,就是吳偉業〈圓圓曲〉開頭四句:「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第一句指崇禎皇帝已身亡,第二句即指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攻入北京打敗李自成。
中國地理上,長城八大關是指山海關、居庸關、紫荊關、雁門關、娘子關、偏頭關、嘉峪關和玉門關,山海關和嘉峪關位於明代,長城的東南兩端,山海關依山臨海,緊鎖著從中國東北到華北的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千字文》也提到長城上的雁門關。雁門關在山西省雁門山上,漢元帝時,肩負著漢匈和親責任的王昭君,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去到塞外,她在匈奴那邊度過了十幾年歲月,生了一子二女,三十三歲逝世,她的墓在今內蒙古首都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大青山,後人稱為青冢。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就是杜甫〈詠懷古蹟〉詩中,紀念王昭君的名句「獨留青塚向黃昏」的出處。
《千字文》也提到長城上的雁門關。雁門關在山西省雁門山上,漢元帝時,肩負著漢匈和親責任的王昭君,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去到塞外,她在匈奴那邊度過了十幾年歲月,生了一子二女,三十三歲逝世,她的墓在今內蒙古首都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大青山,後人稱為青冢。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就是杜甫〈詠懷古蹟〉詩中,紀念王昭君的名句「獨留青塚向黃昏」的出處。
第五十七堂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講完歷史之後,《三字經》接著講古人典範榜樣,訓勉小朋友努力讀書。
項橐七歲為孔子師
第一個例子是大家最尊敬的孔子。項橐七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這句話出自《戰國策‧卷七‧秦策五》,也來自《史記》的記載。
甘羅是秦始皇丞相呂不韋的幕僚,當時秦國企圖聯合燕國攻打趙國,因此想派大臣張唐出使燕國,可是張唐借故推辭,連呂不韋也沒辦法,甘羅自告奮勇願意嘗試去說服張唐。
呂不韋責備他說:「算了吧!連我都請不動他,你怎麼行呢?」
甘羅回答:「項橐七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已經十二歲了,為什麼您不讓我試一試呢?」
至於項橐如何在七歲就成了孔子的老師呢?民間流傳「項橐三難孔夫子」的故事:孔子帶著弟子們駕車出遊,正好有幾個孩子在路上玩,別的孩子看到孔子的車子來了都趕快避開,只有項橐站在路中間,一動也不動,子路將車停了下來,罵道:「趕快讓開!」
項橐回應說:「城池在此,車馬怎能通過?」
孔子問:「城池在哪兒?」
項橐叉開雙腿,指著路中間堆著的幾塊石子說:「這就是城池。」
孔子說:「城池又怎麼樣?」
項橐說:「是城池讓車馬?還是車馬讓城池?」
孔子無言以對,只好繞「城池」而過。
他們彼此還對答了好幾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
天有多少星辰?天有一夜的星辰。
地有多少五穀?地有一季節的五穀。
人有多少眉毛?人有黑白兩根眉毛。
什麼水沒有魚?井水。
什麼火沒有煙?螢火蟲的火。
什麼車沒有輪?風車。
孔子鬥不過項橐,只好拜他為師。不幸的是天資聰穎的項橐十歲就去世了。
雖然這些都是傳說,不過,孔子的確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第九〉)也有句成語說:「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熟讀《論語》治天下
《三字經》裡講的另一個例子是宋朝的趙普,他在宋太祖和宋太宗兩朝官拜宰相。趙普原是個私塾老師,後來當上了軍事判官,雖然對衙門的法令很熟悉,但是學問不好;宋太祖出身卑微,他幫助宋太祖打天下,當上了宰相後,常在宋太祖面前講一些微不足道的當年往事,宋太祖起先不以為意,只是勸他多讀書,也跟他說過:「當宰相的應該是個讀書人。」趙普後來丟掉了宰相的官位,到了宋太宗時才又再出任宰相一職。
宋太宗曾跟他說:「許多人說你讀書不多,讀的只是《論語》這本書而已。」
趙普回答:「我生平所知道的東西的確不多,但是過去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天下,我打算用另外半部《論語》幫您治理天下!」
趙普到了晚年,讀書手不釋卷,每次回到家就關起門,開箱取書,埋首苦讀到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得心應手、流利順暢,他過世後,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裡面只放了《論語》這一本書。
《三字經》用孔子的例子說明即使學問再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用趙普的例子說明即使地位再高、權力再大的人,還是要努力讀書。
第四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那麼教是誰的責任呢?《三字經》裡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親對兒女有養和育的責任,養就是幫助他們生理上的成長,育就是幫助他們心智上的成長;如果只供給營養可口的食物、溫暖漂亮的衣服,而不好好地教育他們,那是父母親的過失。
父母親對兒女的教育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家庭教育,包括言教和身教;一個是為他們安排家庭以外,即在學校裡、社會上教育的機會。
英國的一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針對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代的英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家人一起吃...
目錄
作者序
引言
第一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第二堂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第三堂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第四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第五堂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第六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第七堂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第八堂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第九堂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第十堂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第十一堂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第十二堂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第十三堂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第十四堂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第十五堂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第十六堂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第十七堂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第十八堂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第十九堂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第二十堂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第二十一堂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第二十二堂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第二十三堂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第二十四堂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第二十五堂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第二十六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第二十七堂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第二十八堂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註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第二十九堂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第三十堂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第三十一堂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第三十二堂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第三十三堂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第三十四堂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第三十五堂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第三十六堂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第三十七堂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第三十八堂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第三十九堂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第四十堂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第四十一堂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第四十二堂
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第四十三堂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第四十四堂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第四十五堂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第四十六堂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第四十七堂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第四十八堂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第四十九堂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第五十堂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第五十一堂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第五十二堂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第五十三堂
遼與金,帝號紛,迨滅遼,宋猶存。
第五十四堂
至元興,金緒歇,有宋世,一同滅,併中國,兼戎翟。
第五十五堂
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
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
第五十六堂
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第五十七堂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第五十八堂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第五十九堂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第六十堂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第六十一堂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第六十二堂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第六十三堂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第六十四堂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第六十五堂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第六十六堂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第六十七堂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結語
作者序
引言
第一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第二堂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第三堂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第四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第五堂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第六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第七堂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第八堂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第九堂
三才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