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從未想過,許多成人的脊骨痠痛和病變,
竟然是小時候的生產創傷、姿勢不良、體態欠佳造成的!
◎孕婦如果骨盆不正,懷孕時容易腰痠背痛,也是胎位不正的禍首。
◎脊椎錯位會造成孩子愛哭、不吃飯、睡不好、頭痛、精神低落、免疫力下降。
◎六歲之前,要多赤腳走路,避免長時間穿鞋,更不是矯正腿型的好時機。
◎寫功課姿勢不良容易出現彎腰駝背的體態,背錯書包更是健康的大敵。
◎運動舊傷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如果生長板破裂還會長不高。
◎輕忽孩子的扁平足問題,長大可能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作者黃如玉擁有美國及加拿大兩國脊骨神經醫師雙執照,將盛行歐美一百多年的脊骨神經醫學新觀念帶回台灣,就是希望傳播脊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糾正過去習以為常的錯誤迷思,從表象的疼痛症狀背後,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重新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不同的年齡族群,脊骨保健重點和痠痛現象會有個別差異,卻又環環相扣。本書是國內第一本0~18歲脊骨健康分齡照護手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分享脊骨對症自療法與居家生活保健之道,提供準孕婦、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的脊椎疼痛警訊對策、脊骨檢測DIY、運動保健處方,以及飲食和營養補充品建議,幫助孩子從0歲起打造脊骨健康!
本書特色
(一).不同的年齡族群,脊骨保健重點和疼痛警訊都會有各別差異,但卻又環環相扣,這本書是國內首見銜接準孕婦和胎兒、零歲到六歲嬰幼兒、六歲到十二歲兒童、十二歲到十八歲青少年的四大年齡族群,提供日常生活的飲食均衡、營養補充、運動處方等全方位的健康照護建議。
(二).對於許多深受過敏、氣喘、頭痛、常感冒、失眠、疲倦,以及精神欠佳、學習力低落困擾的大、小朋友,建議要即刻了解脊骨保健重要性,因為想要增強免疫力與提升自然治癒力,不僅要吃對好食物,還要懂得脊骨保養。
(三).重建很多不為人知的脊骨健康新知,像是人體站立重心是在骨盆,與其說「挺胸」倒不如「挺骨盆」;準孕婦在懷孕之前的骨盆健康,攸關孩子日後的成長發育;六歲之前是絕對不是穿矯正鞋的好時機;孩童上學之後,寫功課、背書包有許多細微處的大學問;升學壓力大所造成的頭痛、專注力低落等,都與脊骨神經失衡和錯位有關。
(四).破除許多似是而非的健康迷思,沒想到胎位不正竟然是孕婦的骨盆旋轉或前後傾造成的;寶寶哭鬧不停可能是頸椎錯位惹的禍;孩子長時間穿鞋、提供學步機學習走路,反而會揠苗助;過胖小孩長大之後不見得會變瘦,可能還會造成脊椎不平衡或側彎;頭痛或胸悶的孩子,多半從小就已經常時間脊椎失衡或錯位了。
作者簡介:
美國及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 黃如玉 Joyce Huang
現任:躍翰健康學苑體態美學總監、哈佛健診專業預防醫學中心脊骨神經醫學顧問
專長:體態平衡調整、步態平衡評估、足部工學、居家運動設計指導、兒童體態矯正
著作:《體態,決定你的健康》(新自然主義出版)
章節試閱
小孩脊椎失衡招百病
你是每到了吃飯時間就逼著小孩吃飯,而且發脾氣的媽媽?還是每天晚上需要花一個多小時唱歌、說故事哄孩子睡覺的爸爸?孩子老是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甚至走路的樣子很奇怪,講也講不聽?常常告誡孩子不要彎腰駝背寫功課,可是怎麼提醒都沒有用?擔心孩子比起同年齡的孩子矮一截,如果真的長不高怎麼辦?一年到頭感冒不斷,抵抗力怎麼會這麼差?聽老師說孩子上課很不專心、精神不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卻沒什麼耐心,就像過動兒一樣……。
你相信嗎?以上這些問題,竟然都可能和脊椎失衡或是錯位有關!像是嬰幼兒常見的愛哭鬧、不吃飯、氣喘、過動、發育遲緩等問題;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痛、脊椎側彎、扁平足、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胸悶、頭痛和頭暈、駝背等體態欠佳和疼痛的困擾,當排除先天性的病理因素之後,脊骨神經醫(Chiropractic)的保健觀念可以協助解除這些問題,因為脊骨神經醫學是以身體的自癒力為理論基礎,試圖解決身體病痛的根源。
如果要讓人體本能的自癒力完全發揮,就需依賴平衡的脊椎來傳遞神經訊息,所以當孩子的體態、姿勢和步態都很完整,脊柱裡的各個關節都處於平衡、協調的狀態,神經訊息的傳達通暢,體內的自癒力便可以發揮到極致,孩子自然會比較有抵抗力,就不容易生病,情緒也會比較正向。
你知道孩子生病的真正原因嗎?
相信父母對於孩子成長過程和身體病痛都是非常謹慎面對的,我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看到許多特別愛哭、有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的孩子,無論看了什麼科別,都找不出問題。有些孩子很容易過敏、常常感冒、出現過動症狀,大一點的青少年經常有運動傷害、扁平足、脊椎側彎、駝背,甚至胸悶、頭痛⋯⋯。
大多數的父母只能從現代醫療體系尋求幫助,不是吃藥就是打針,有些只能治標不治本,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可曾想過,孩子的這些問題可能是因為脊椎出了毛病所造成的。接下來,我將分享孩子愛哭、睡眠障礙、感冒不斷、扁平足困擾、運動傷害⋯⋯,為什麼會跟脊骨神經醫學息息相關。
愛哭竟然是頸椎錯位?
新生兒當中,很常見的問題就是愛哭。愛哭寶寶最令父母困擾之處,就是不知道寶寶到底在哭什麼。許多寶寶在傍晚之後特別愛哭,所以英文還有「日落憂鬱」(sunset blue)來形容愛哭寶寶的症狀。通常愛哭寶寶指的是剛出生前三個月的新生兒,會莫名的在傍晚以後發生尖銳性的哭聲,而且一天當中的大哭時間超過三個小時以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待愛哭寶寶的症狀,有部分學者認為是由於飲食引起腸胃脹氣,有些研究則認為是過敏現象或是腸胃道敏感造成的結果。
丹麥的脊骨神經醫學會,早在一九八五年針對一百三十二位愛哭寶寶做過研究,發現這些寶寶的上頸椎和胸椎都有一些錯位的情況。在經過脊骨神經醫師的調整之下,百分之九十一的寶寶都有顯著的改善。一九九四年之後的許多研究陸續顯示,愛哭寶寶在經過頸椎、胸椎和薦椎的調整之後,症狀改善很多。你可能很想知道,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會脊椎錯位呢?其實,大多數的原因都指向生產時所造成的傷害,以及新手父母抱寶寶的姿勢、換尿布等動作不小心所引起的。
睡不好是因為生產創傷?
孩子的睡眠狀況,不只會干擾到孩子的成長發育,還會影響需要早起工作的父母,難免會讓親子間的關係變得緊張。根據台灣兒童福利聯盟在二○○八年的調查發現,有將近六成的孩子有失眠或不易入睡的現象,有五成五的孩子晚上睡眠品質不好,更有五成六的孩子在白天需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提神。這樣的調查數據讓人感到心驚,睡眠障礙竟然已經從成人的專利,變成青少年、甚至是兒童的普遍問題,就連新生兒也出現相當高比例的睡眠障礙。
許多父母想不透,孩子為什麼會睡不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從脊骨神經醫學的角度來說,很多的睡眠障礙從出生時就開始了,因為有許多新生兒可能因為胎位不正,造成脊椎發育受限;或是在生產過程中受到過度擠壓或拉扯,導致頭顱和頸椎的位置改變。另外,有許多孩子雖然睡著了,但總是無法熟睡,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被驚醒,然後就不容易入睡;還有一些小孩喜歡側睡,而且只睡一邊,不論怎麼幫忙翻身、加枕頭、加墊子,只要睡著了,又會自動側向他習慣的那一邊⋯⋯,以上這些都是睡眠狀況欠佳的小孩。
醫學研究也發現,有非常高比例的嬰幼兒和青少年都有睡眠障礙,而其中有很多案例在經過脊骨神經醫師的處理之後,都有大幅度的進步。曾經有位媽媽帶著她一歲半的孩子來找我,經由脊骨神經的調整之後,淺眠的狀況改善很多,白天的精神和脾氣也變得比較好,甚至連語言的學習上也突然間進步很多。
脊椎錯位,當然特別容易感冒
相信許多為人父母,對於孩子三天兩頭感冒傷透了腦筋,不懂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抵抗力特別差,只要有流行性感冒的季節,絕對不會錯過。曾經有一位五歲大的小病人來找過我,據母親的說法是這個孩子每月都要去小兒科報到一次,不是感冒就是中耳炎,要不然就是鼻塞、鼻子過敏。小孩子本身對於這種一天到晚看醫生吃藥的日子,顯得很無助也很煩躁。我發現這個孩子的胸椎和頸椎有多處錯位,身體情況和其他人比起來是相對僵硬的。從脊骨神經醫學的觀點來看,如果脊椎出現錯位的情況,神經傳導自然會被阻礙,身體的自癒力會因此被抑制住,於是免疫力降低、身體虛弱,當然就容易感冒。經常感冒的孩子顯然也會比同年齡的孩子瘦小,脾氣也不太好。慶幸的是,這位五歲的小患者對於調整脊椎的接受度和配合度都很高,經過調整後,已經很少聽到他感冒、鼻塞了。
扁平足置之不理,會造成身體機能退化?
你家的小孩是否走路怪怪的、平衡感很不好,甚至跑不快?其實這些都是扁平足孩子常見的現象。很多父母不知道扁平足該怎麼處理,卻聽說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是「黃金矯正時期」,不過你知道這樣反而有可能揠苗助長嗎?
在此,必須向所有父母釐清的是,孩子的足弓在六歲以前,都處於慢慢發育的階段,而且因為脂肪比例的關係,所以看起來足弓比較塌陷。通常六歲之後,足弓會自然的成型,也就是在腳底會出現一個彎彎的弓型,就是所謂的正常足型。如果在六歲以後,足弓還是扁扁的,才可能是扁平足的問題。
扁平足雖然不痛不癢,可是對於全身上下的身體受力分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人體承受重量的機制,雙腳扮演著很重要的功能,如果雙腳的足弓不夠完整,就可能讓腳踝出現經常性的扭傷、膝蓋產生退化,甚至讓脊椎的弧度改變,進而導致脊椎退化、長骨刺等毛病發生。尤其身體的退化現象,很多都是從腳底出發,而且從小時候就開始,所以父母千萬不可以輕忽扁平足對身體傷害的嚴重性!
運動舊傷竟演變成永久性傷害?
運動傷害是青少年十分常見的問題,尤其很多男孩子喜歡打籃球,可是都沒有事先暖身,或是在打完球後沒有做緩和動作的習慣,於是很容易造成腳踝扭傷、膝蓋韌帶拉傷。我有好幾位朋友,就是在高中時打籃球受傷,一直到現在舊傷都無法完全康復,原因就是當初沒有正視這些傷害。因此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他們只要一去運動或是天氣變化,甚至是上班時坐久一點,舊傷就開始隱隱作痛,甚至膝蓋在走路時還會發出「喀喀的」聲響,而且費力彎腰之後就起不來,挺直身體之後又很難彎下去,不禁感嘆明明是三十幾歲的年紀,卻是五十幾歲的身體!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運動傷害,造成日後永久性傷害的比例很高,輕微的會造成步態不穩定、經常性的扭傷等,嚴重的則可能在青春期時就造成骨骼的生長板破裂而長不高,甚至年紀輕輕就出現關節磨損變形等長久性問題。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在運動時受了傷,一定要確定已經完全恢復了,才能讓孩子繼續運動,否則造成了永久性傷害,絕對是得不償失。
脊骨神經醫學幫助找回自癒力
想知道為什麼許多大大小小的病痛都和脊椎有關,就一定先要了解脊骨神經醫學的理論。脊骨神經醫學的理論基礎源自於西方社會,在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加拿大人帕爾曼(DD. Palmer)在美國所創立。
起先帕爾曼認為人類的身體功能與機器運作很類似,只要人體的每個器官,如同機器中的零件般在崗位上各司其職,機器就會穩定運轉,身體就不會生病。但是經過了十七年的執業經驗後,帕爾曼發現人類的身體非常奧妙,與一般機器最大的不同,就是身體擁有「被天生賦予的智慧」(innate intelligence),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自癒力」。而要讓自癒力能夠發揮到淋漓盡致,就需要身體「整體性」(holism)的「平衡與協調」(homeostasis)。
脊骨神經醫學重視整體性
整體性的健康觀念,和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供的健康定義是較為接近的,「健康是一種身體的、精神的、社會和諧融洽的完美狀態;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從整體性的角度來看待「健康」,脊骨神經醫學會很挑剔的注重身體細節,尤其許多人習以為常的「症狀」,都會以很嚴肅的態度看待。
以小孩子的標準來看,特別不愛睡覺或者每天都感到很疲倦、食慾不佳、過度肥胖、特別容易感冒、姿勢不良、容易摔跤等,這些都是脊骨神經醫學很重視的「症狀」。之所以很嚴肅看待這些問題的主要理由,在於整體健康中的某個環節如果受到了阻礙,就會造成上述所提到的「症狀」,甚至形成了真正的疾病。
脊骨神經醫學認為脊椎不但是人體的骨架,而且是維持整體性最重要的主軸。當一節節的神經,由脊椎孔延伸到身體每個角落所傳遞的訊息不夠流暢的時候,整體性的運作就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失衡」,進而產生「症狀」。所以身體出現「症狀」的時候,代表的意涵是一種「結果」,一定要知道發生的「原因」,才能夠從根本的問題點出發來治療身體的不適。
當然,這裡提到的整體性,也包括日常生活的飲食、營養、運動、睡眠、社交等其他的因素,所以執業的脊骨神經醫師,也會針對個人的生活狀態,提出營養建議或是運動處方等,而不單單只是針對疼痛的點來做處理。
脊骨神經醫學強調平衡與協調
身體平衡和協調的維持,主要仰賴人體的中樞神經來控制。中樞神經的工作,是傳達大腦所發出的指令到身體各部位,也是回覆各部位的訊息到大腦的唯一途徑。這個重要的管道,就存在於人體的脊椎當中。
簡單的說,脊椎就是中樞神經的房子,如果因為某些因素,例如錯誤的姿勢或是創傷,讓這個房子的空間不夠大,神經就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刺激。這裡所指的刺激不僅是疼痛的產生,有可能是特別亢奮、焦慮、疲憊等情緒上的表現,或是身體在受力上的失衡而造成的脊椎側彎、扁平足、O型腿等體態的變化,也或許是因為外力造成的傷害,讓脊椎結構產生了破壞。
當人體的神經受阻而導致訊息傳達不夠圓滿,身體的平衡和協調就會跟著受影響,自癒力也就無法完整發揮,身體自然會出現求救的警訊。對於脊骨神經醫師來說,除了看已經有症狀的病人之外,更重視的是脊椎的預防保健,尤其孩子更應該從小就培養正確的觀念,對日後的成長發育會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國外風行用最自然的方式改善健康
在歐美國家,帶孩子去看脊骨神經醫師十分普遍,因為脊骨神經醫師是法定上的第一醫療照護者(primary care),換句話說就是扮演著類似家庭醫師的角色,照護全家人的健康。根據統計,在美國光是一九九三年度,就有兩千萬名兒童在該年尋求脊骨神經醫師的幫助,主要病因除了神經、骨骼、肌肉方面等問題之外,還有氣喘、呼吸道疾病、耳鼻喉不適、愛哭、尿床、過敏等,以及一些預防性的治療。
一九九八年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三分之一的美國成人遇到背痛問題時,第一時間會尋求脊骨神經醫師診治,該年度有高達四十億美金的醫療開銷是花在脊骨神經門診的,另外還有高達十億美金的醫療費用是專門用在小兒脊骨神經醫學這個領域,而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美國人對於脊骨神經醫學所提供的醫學保健觀念,幾乎認為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也是相當普遍的一門醫學。在此要特別說明,脊骨神經醫學還可細分為專攻診治兒童的小兒脊骨神經醫學、運動員的運動脊骨神經醫學,以及專門處理車禍後或是手術後的復健脊骨神經醫學。
在國外,小兒脊骨神經醫師在看診之餘,也會很積極的在當地做非常多的衛教,進入校園中宣導兒童脊骨保健的重要觀念,包括了書包的選擇和重量的限制,還有坐姿、站姿,以及生活作息上的建議。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執業的經驗當中,發現北美人喜歡用自然的方法,或是利用身體天生賦予的自癒力,來解決身體的不適,無論在飲食上、骨架上,真的已經願意開始從生活中做改變了。
小孩脊椎失衡招百病 你是每到了吃飯時間就逼著小孩吃飯,而且發脾氣的媽媽?還是每天晚上需要花一個多小時唱歌、說故事哄孩子睡覺的爸爸?孩子老是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甚至走路的樣子很奇怪,講也講不聽?常常告誡孩子不要彎腰駝背寫功課,可是怎麼提醒都沒有用?擔心孩子比起同年齡的孩子矮一截,如果真的長不高怎麼辦?一年到頭感冒不斷,抵抗力怎麼會這麼差?聽老師說孩子上課很不專心、精神不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卻沒什麼耐心,就像過動兒一樣……。 你相信嗎?以上這些問題,竟然都可能和脊椎失衡或是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