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結了婚、生了子、發了財或升了官……日思夜盼的人生大夢終於成真了,但是為什麼你竟沒有興奮的感覺?人生究竟要追求什麼,才能讓自己覺得快樂?
在深刻的追尋、思索中,本書作者安吉麗思領悟到,只要我們全神貫注,用心體會眼前的每一個經歷,品嚐當下的每一分喜怒哀樂,生命的意義就在其中。
安吉麗思從剖析現代人飢渴的心靈著手,以自己及周遭無數人的實際經驗為例,佐以許多智者箴言,並提出獨處、儀典、感恩與慈悲等具體方法,協助讀者在每一個當下找回自我,享有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真正擁有一個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簡介:
芭芭拉.安吉麗思 著
安吉麗思博士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導師之一。過去二十五年來,她散播愛、快樂與追尋人生意義的訊息,影響了全球各地的數千萬人。她寫了十四本書,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出版,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 《活在當下》(Real Moments)、《女人都該知道的男人秘密》(Secrets About Men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及深受歡迎的《男人都該知道的女人秘密》(What Women Want Men to Know)與《愛是一切的答案》(Secrets About Life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芭芭拉曾在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美國公共廣播網(PBS)主持自己的節目。她的得獎節目「讓愛行得通」(Making Love Work)專門探討人際關係,擁有極佳的收視率。 作者個人網站:www.BarbaraDeAngelis.com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你快樂嗎?
這本書探討的是使生命富有意義的「真實剎那」,以及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真實的剎那」。它要你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刻的完滿與奧妙,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而不是非要等到賺了更多的錢、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或減肥成功以後才能獲致。它探討如何重新看待你與伴侶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真實剎那,工作和遊戲時的真實剎那,最重要的是,面對你自己的真實剎那。
誠實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每夜所做的事都很有意義,且能使你心中微笑嗎?你是否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幾乎毫無樂趣的事情上?當你生命終了,你會不會希望自己曾經以另一種方式過活?如果你只剩下一個月的壽命,你會做什麼改變?
檢視你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快樂嗎?有什麼東西是你覺得必須擁有才會快樂?你確定擁有那樣東西之後,你一定會快樂嗎?那樣你就滿足了嗎?
真切正視你自己心靈的價值。假設明天你突然死了,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哪些時光會是你最珍視的?你會最想念活著時候的哪一部分?
■「用心」
藉著這本書,你可以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去尋找自己的答案,就像我也一直在找尋屬於我自己的答案一樣。我相信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它會迫使我們不再麻木地、機械式地過日子,而必須用心去活。
有一個禪的故事很有名--一個弟子來到師父跟前,請求師父開示生命的智慧。師父對這焦急的弟子注視了一會兒,然後拿起毛筆寫下「用心」二字。弟子不解,著急地請師父解釋,師父又寫了一次「用心」。這時,年輕的弟子又頹喪、又生氣,完全無法理解師父要教給他的道理。於是,師父再次耐心地寫著︰用心……,用心……,用心。
生活的片段,有時是無盡的喜悅,有時是深沈的傷慟。然而不變的是,當你全心全意於你所處的那一時、那一事、那個當下,你所經驗的便是一個深具意義、絕不枉費的剎那。這就是我所說的「真實的剎那」。
電影「銀河飛龍」裡有一句台詞是︰
我發現「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是人類常問的典型問題,然而,我倒覺得,不如問問︰「我們真的在這裡嗎?」這似乎更值得深思……。
此刻,你正心無旁騖讀著這個句子嗎?抑或分了神想著其他該做的事,或盤算著晚餐要吃什麼?你是不是好像在讀著,心裡卻仍掛念昨晚和女朋友吵了架,或在猜想剛才碰到的那位男士,會不會打電話來約妳出去?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全然專注於自己正在做的事,無法心無雜念地感受眼前時刻。我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心不在焉上,以至於很難擁有真實的剎那,因為只有在你百分之百地經歷當下的那一瞬間,真實的剎那才能富含力量,才能完滿。
真實剎那的另一個說法是「全神貫注」。全神貫注是許多東方傳統思想,特別是佛教的核心概念。簡言之,就是將全副心神貫注在眼前手邊的事物上,讓心靈毫無雜念地去體驗當下。
■投入每一瞬間
全神貫注使你完全投入那一瞬間,它能把每一個尋常的經驗--如散步、哄孩子入睡、擁抱伴侶、甚至單純的開車,轉變成一個個真實的剎那。當你全神貫注,就能毫無遺漏地去感受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和正在做的事,而不是麻木地讓眼前這介於過去和未來的瞬間,成為又一個即將逝去、將會遺忘的時刻。稍後,我會在書裡提供一些能幫助我們活得更全神貫注的方法。
全神貫注的相反是麻木,沒有思考、沒有感覺、機械化、無意識地活著。我相信,我們自己和周遭親友的許多痛苦,其實是肇因於我們的麻木︰
‧因為麻木,你才可能維持著一段對你毫無益處、甚至可能有害的關係,而且全然無視於自己的悲慘不幸。
‧因為麻木,你才會長年累月忽略身體對你發出的警訊,忽視它的慢性消化不良或胃潰瘍,只曉得猛吞胃乳片,直到多年後醫生對你說你已病入膏肓,才懊悔不已。
‧因為麻木,你才會抽菸、喝酒或吸毒,無視於自己的日夜咳嗽、情緒不穩、精神時好時壞,不知道自己是在慢性自殺和傷害所有愛你的人。
‧因為麻木,你才可能明知身處於不公平的境遇中,卻仍默默承受,毫不反抗。
太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受困於這個不健康的習慣;而一旦麻木地過日子,我們便錯過了所有真實的剎那。心理學教授藍爵(EllenLanger)寫過關於麻木的書,他說麻木生活和行動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墮入行屍走肉的泥沼裡。我們順著時間走下去,眼光卻不看著當下,只著意於未來,之後則懷疑,為什麼不曾走到任何能給自己有持久成就感的標的。
若想擁有每一個真實的剎那,
就要用心迎接生命為你展現的每一刻,
全心全意活在當下,
放開心胸去充分感受,盡情展現生機。
■為未來而活
在美國要過得麻木很容易,因為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為更美好的明天而活、而夢想」。美國向來是逐夢者聚集的地方,他們從世界各地移民來這裡,被鼓舞著去懷抱更大的夢想。問題是,整個二十世紀的後半段,我們都在為明天而活,對當下所付出的時間則少之又少。我們為未來計畫、為未來擔憂,然後不知不覺中,當生命走到了盡頭才醒悟︰我們一心一意計較已發生或希望到來的事,卻忘了享受當下的每一個片刻;我們都變成「為生活做準備」的專家,同時也變成「現在就充分享受活著」的低能兒;我們為事業做準備、為休假做準備、為週末做準備、為退休做準備──總括起來,我們其實是在為生命終了做準備。
如此擅長於為未來而活,問題就出在我們已養成了不活在當下的習慣,於是當那些期待已久的美好事物真正來臨--假期、升遷、狂歡會……,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去享受了。面對這些引頸企盼了好久的美事,我們依舊匆忙走過,彷彿只是又一樁麻煩事,我們迫不及待要把它解決掉,但事過境遷,又想不透自己為什麼還覺得失落、覺得不滿足。
最近有一位好友結婚。她花了一整年時間來籌備她的婚禮--那的確是一場別致、出色的婚禮。第二天早上,出發去蜜月旅行之前,她從機場打電話來。我問她是否滿意這場婚禮,她竟表示她感到異常空虛。「我幾乎想不起來婚禮的樣子,」她的聲音裡透露著失望,「好像迷迷糊糊地就過去了。」
我這位好友的經驗並不特別︰當我們將生命耗費在為未來做準備,而非享受眼前時光,我們便把快樂也給延誤了。我們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一旦真有機會體會真實剎那,就只能和它們擦身而過了。
在美國,我們活在一個只重行動、不重實質的文化裡,這也就難怪我們如此拙於創造真實剎那,更遑論能在每一個當下怡然自得。我們一向重量不重質,只在乎不斷的活動所帶來的刺激,對實質問題則不聞不問。我們常以外在的成就來論斷別人或自己,卻忘記自己在本質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是一群興風作浪的行動者、成就狂,一如塔希(NinaTassi)在《嗜快成癮》(UrgencyAddiction)書中所描寫的「一群速度崇拜者」︰「愈大愈好……」「任你吃到飽……」「買一送一……」「一樣價錢買得更多……」「史無前例的速度感……」「最新、最先進的……」--這就是美國精神。
■錯用「消費意識」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消費主義時代。我們要儘可能地多,且儘可能地快速,消費和業績成為我們的快樂之鑰。我們對自己說︰只要有汽車、房子、彩色電視和一個好工作,我們就算過關了;如果我的這些東西能比隔壁那傢伙的更新、更好,或能謀到一個名號更響的差事,可就成就傲人了。我們的英雄是那些擁有最多的人,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事物上,人生的目標不再是生活,而是「擁有」和「完成」。
無可避免地,「消費意識」把我們通通變成了延誤快樂的高手。延誤快樂的意思就是︰相信「為了要快樂,必得要有某些先決條件才行」;你想像自己︰「等到……之後,我一定會很快樂。」
我們相信在擁有某種經驗、或某種財富、或某種地位之後,我們就會快樂,而在這之前,快樂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努力工作,或任時間流逝,然後終有一天,我們所期待的快樂源頭就會降臨。我們完成學業、減肥、創業或買房子,然後欣喜地等待快樂的到來--同時大失所望;我們或許會覺得滿足,卻不快樂。
這樣的過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沒錯,我知道我曾說只要當上經理,我一定會很快樂;可是我現在才發現,真正能讓我快樂的,是當老闆。」於是我們再一次把快樂順延到下個目標上。
■時不我予
就像吸毒一樣,總是需要愈來愈重的劑量,才能達到興奮效果,最後終有一天,你再也離不開它。我們之中,一定有很多人已經步上了這條路。我們買了車子和房子,我們投身工作,並且正一步步爬上了成功的階梯,我們努力供給小孩那些我們不曾有過的一切享受。我們得到很多想要的東西,也當上了我們從前所欣羡的成功人物;但是漸漸地,我們開始懷疑,好像有什麼地方出了差錯。不停追求的那些夢想,已經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心靈和情感的死胡同︰這一路上,我們拿出所有真實的剎那來換得財富、換取目標的達成,但是,我們換不到快樂。 而更可怕的是,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生命已悄然飛逝了。每個週末,我們奇怪一個星期又跑哪兒去了;每個除夕夜,我們感歎怎麼一年又不見了;早上醒來,赫然發現自己已經三十歲、四十歲或更老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時間是怎麼流逝的!我們看著孩子畢業、有了自己的家,但總覺得搖他們入睡、教他們綁鞋帶,都彷彿是昨天的事。
我們不能教時間慢下來,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向死亡的那一端邁進、一點一點地在變老;但是我相信,一旦我們能更全心全意地體驗生命的每一刻,就會覺得時間過得更有意義。
當我們將生命耗費在為未來做準備,
而非享受眼前時光,
我們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
與每一個真實剎那擦身而過。
■最長的四十秒
你的一生中,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是稍縱即逝的剎那,卻覺得有好幾個鐘頭那麼長;明明才幾個星期,卻像是過了幾個月;才幾個月,卻好像已經過了一輩子。通常在這種時候,你完全專注於當時的情境︰分娩的時候、自己或家人在病床上等檢驗報告出來的時候、和心上人第一次親吻擁抱的時候、整晚盯著電話等男朋友為昨天的爭吵道歉的時候;在這樣的情形下,時間的腳步似乎慢了下來,儘管你的理智告訴你,這一天、這個夜晚絕對跟其他任何時候一樣,你還是會發誓︰感覺起來起碼有兩倍那麼長。那是因為當時你的人、你的心、你的感情已經完完全全地投注在每一個瞬間了。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七日凌晨四點三十一分,我和上百萬的南加州人,一起經歷史了一場美國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地震。我永遠不會忘記那種恐怖的感覺︰我們夫妻倆只能死命地攀在床邊,在寒冷的黑夜裡,周遭的一切給震得地動山搖、隆隆作響,而聽起來就像是世界末日到了!我們死定了!
謝天謝地,我們沒死。之後的幾個小時,我們縮在衣帽間的地板上,等著餘震過去。我們簡直不能相信收音機裡傳來的消息︰所有報導都說主震大約持續了四十秒。「不可能!」我和丈夫相互叫著︰「至少有三分鐘!」我們覺得新聞報導都錯了;可是他們沒錯!後來的幾天,我和很多朋友鄰居談起那次地震,也聽了許多收音機和電視裡的報導評論,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個地震只有四十秒。他們都和我們一樣,一囗咬定地震持續了好幾分鐘。當然,我們都錯了。我們經驗到的是,我們一生中最長的四十秒。
毌庸置疑,那次地震是我有生以來最恐怖的經驗。它絕對夠資格成為一個真實的剎那,儘管我絕不希望常常遇上!然而,和所有真實的剎那一樣,它賜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禮物──知道了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使夫妻間變得更親密,家人關係更接近,朋友和陌生人之間也增添了真誠的關懷和親切感。經歷過這樣震撼的時刻,我們的心被震開了,我們的靈魂被震醒了。因為我們被迫放慢了腳步,在地震當天的每一分鐘和往後的幾天裡,一心一意面對遭遇到的一切,結果,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愛。
■我的尋樂之路
打我有記憶以來,我就是一個探索者。凡認識我的人從不會形容我是個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小女孩。我父母的婚姻並不愉快,從孩提時代,我就想為母親眼中的憂鬱、父親心中的迷惑和我自己的痛苦找尋答案。最教我小學老師訝異的,是我三年級時第一次寫詩時,問道︰世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快樂?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人生的意義,找不到答案讓我異常失落。
十八歲離家後,我認真地踏上了尋找真理之路。我找到了一個心靈上的導師,跟著他開始學習靜坐,經常閉關靜修好幾個月,希望能從方寸之地,找到我所企求的寧靜和智慧。我一直專注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數年後,我知道是時候了--我該回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尋我生而為人的目的。然後我回到學校去修完學位,開始致力研究我最關心的--愛、關係、生活的過程。
我為十八位最要好的朋友在家裡的客廳開了第一次的工作坊。我並不打算出名,也沒打算主持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甚或出書,我只是將我的所學和我摰愛的友人分享。所以當第二次工作坊來了三十五個人、第三次來的人更多時,我真是嚇了一大跳。不過很快地,我該走的路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眼前,我也迎了上去。我很慶幸上天賜給我與人溝通的能力,使我能提醒他們和我自己,愛是多麼的重要。
決定當老師之後,我就立誓要竭盡所能,影響更多的人。我並沒有在一夜之間成功,我也不曾這樣奢望。在我的一生中,所有的事都得來不易,我總是必須先有所栽,才會有所穫,我的事業也不例外。
回顧過去,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凡事都必定全力以赴。其一,小時候,我多數朋友的家裡都比我家有錢。我家的房子是我所有死黨裡最小的;穿的衣服都是從折扣店買來、標籤被剪掉的瑕疵品。真正需要的用品,我不曾缺少,但也從未嘗過「擁有好多、好多我想要的東西」的滋味。也就是說,如果我得到了什麼東西,那一定是因為我努力付出過;其二,我決定更努力的原因可能是,我覺得自己的長相不太有魅力。你想像一個乾乾瘦瘦又嚴肅兮兮的小女孩,膚色蒼白、綁著髮帶、臉上架著一副醜醜的眼鏡,那就是我的樣子了。我知道我不太可能憑外貌讓任何人對我留下好印象,所以我只能以才智取勝。即使多年以後,我換上了隱形眼鏡、學會了打理頭髮,也注意到有男孩子覺得我還有點吸引力,我仍然不認為自己長得好看。
所以在我的事業剛起步時,我不停地工作、不停地打拚,忙得根本沒注意到自己已頗有名氣了。直到幾年前的一次因緣,才使我開始重新規畫自己的生命方向。當時我在電視台主持一個每天播出的節目,那天我和一個外地來的朋友一起開車去電視台,才一開進影棚停車場,她就看到有一堆「影迷」在等著我簽名,她忽然咧嘴大笑︰「芭芭拉,妳真的夢想成真了。」之後,她語帶關愛和讚歎地說︰「妳一定很快樂!」
■願望多,快樂少
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裡好像有一道窗簾忽地被掀開了。剎時,我看到自己的的確確完成了許多長久以來的夢想︰我現在住的房子,比任何一個小時候玩伴住的房子都來得好;我有能力為自己買所有小時候買不起的東西;我可以送我媽媽到任何地方去旅遊,那是從前她拉拔我的時候不可能負擔得起的;我終於找到一個不論我多醜(即使是戴著眼鏡、紮著馬尾)都會愛我的男人。然後看看現在,我正開著車子去錄我的電視節目呢!可是檢視內心深處,我看到一件可怕的事實--我不快樂。我很得意,我很滿足,可是我不快樂。
聽了朋友說了那句話,那天我滿腦子想的只有這件事︰我想不通「怎麼會這樣?」我深信自己工作的價值,我也知道很多人的生活因此改觀,我絕對以自己的工作成就為榮;我的婚姻美好而甜蜜,我的健康狀況良好,這一切為什麼還不能使我快樂?為什麼還不夠?到底還漏掉了什麼?
隨著時間流逝,我漸漸看到了真相。我不快樂是因為,我不曾讓自己體驗許多多真實的片刻,那些無所為而為的片刻,那些不為工作目標忙碌的片刻,那些我簡簡單單就是待在個什麼地方的片刻。我擅長行動,卻對如何單純地活著極不在行。這麼多年來,我滿心相信︰只要能達成願望,我一定會很快樂。如今,我擁有了從前想望的東西,但也明白︰就算獲得更多,我也不會快樂;如果我現在覺得不夠,那麼永遠也不會夠。
我決定牢牢記住這個領悟,我把它寫在一張小卡片上,擺在我的鏡子前,每天早上讀它一遍︰
什麼時侯我才會覺得夠了?
夠了之後要做什麼?
拿這幾個大問題問問自己--如果你此刻覺得不夠,什麼時候才會夠?在那之前,你得再賺多少錢、再累積多少成就?然後你要做什麼?你的生命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面貌?有人告訴我,他們僅僅對自己提了這幾個問題,就開始了一段長達數星期之久的自我探索歷程。
■滿意不等於快樂
因為我回答過這些問題,所以現在我知道︰我可以再出一打更暢銷的書,再上千百次電視節目;或者,如果我有小孩,我當個全職媽媽,會教養出完美無缺的孩子;如果我從商,我會有本事買下任何我要的公司。但是,沒有一件事能教我快樂;這些最多能讓我滿足、令我得意,卻不能帶給我快樂。
快樂與滿意的差別在哪裡?滿意基本上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它代表完成了某件你有所為而為的事--一項計畫、一次交談、一頓美食。比如,新書的進度又完成了一章,我會覺得很滿意;發表了一場演說而且頗獲好評,我會覺得很滿意;把櫃子清理乾淨,我也會覺得很滿意;總之就是有某件事情完成了。快樂則是比較傾向情緒方面的滿足。當我在某本書的某一章裡,寫出了自己都歎為觀止的字句,我會覺得很快樂;演講後,有人前來和我分享感觸,我感同身受,會覺得很快樂;我望著衣櫥裡的某件衣服,回想起曾經穿著它度過的一個有趣的夜晚,我會覺得很快樂。
我記得我的第三本書剛剛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那天,我的經紀人一早就打電話來告訴我這個好消息,我當然很興奮。那本書我寫得很認真,它能有好成績,我當然覺得滿足又得意。那天晚上傑佛瑞下班回來,我們一起躺在床上,他把我攬入懷中,撫摸著我的頭髮,告訴我他多麼以我為榮,因為我為這本書付出了這麼多,因為我這麼辛苦到各地去促銷,因為我這麼聰明慧黠……,我熱淚盈眶地接受他的愛。那一刻,並非之前,我好快樂。那相愛的一刻正是真實的剎那。
我們都做過讓自己很滿意的事情。然而不論我們再做多少,再體驗多少的心滿意足,我們都需要學會創造真實的剎那,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快樂的唯一源頭,是擁有許多生命中真實的剎那。
■快樂的源頭
快樂只存在每一個剎那的當下,也只在當下可得。快樂降臨的那一剎那,絕不會是我們存心去尋找快樂的時候,因為一旦存心追索,我們的心就已不在「此時此地」,而是到「別處」去了。如果我們能讓自己回到現在,全神貫注於手邊的事物,快樂便會不求自來。
「快樂」(happiness)這個字源自古英語裡的「hap」,意指機會或運氣(不論好壞)--意思就是人的遭遇(happens)。換句話說,照字源上的解釋,「快樂」應該是「所有當下遭遇的經驗」。所以儘管我們會說︰「我要快樂起來」,基本上我們已經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去了;而快樂,依定義,是只存於當下的這一刻。
世界聞名的越南禪學大師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寫過一本深具啟發的書《一步一蓮花》(Peace Is Every Step),他在書中寫道︰
生命的意義只能從當下去尋找。逝者已矣,來者不可追,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
如果你不知道珍視現有的一切和現在的自己,無法從中得到快樂,那麼即便將來擁有了更多,你也不會快樂;要是你不懂得怎樣充分享受手上的五百元,就算有了五千、甚至五百萬,你也還是無法享受;和你的另一半在家附近散散步,要是你不能從中得到樂趣,就算去夏威夷、去巴黎也沒用。我並不是說多點錢、多點休閒活動,不能教生活更舒適;事實上,生活是會因此舒適些,但你卻不會因此而快樂,因為錢和休閒活動本來就沒這功效。只有你自己,藉著學習活在當下,與時偕行,才能讓自己快樂。
想像一下,你的心願是要成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有人給了你一把老舊的破琴練習。你當然想有一把「史特德瓦瑞斯」(Stradivarius)提琴,那可是全世界公認的頂尖好琴,可惜你沒有,只好夜以繼日不停地練習,傾注全副精神和心力在那把劣等的琴上,演奏出最美妙的樂聲。有一天,來了位慈善家,送了一把你夢寐以求的「史特德瓦瑞斯」小提琴;你以顫抖的手接過了琴,然後開始演奏,你奏得是優美動聽極了。動聽的原因可不是那把價值二十五萬美元的名琴,而在於你已練就了小提琴家所須具備的精湛技巧。
要是你沒有學會駕馭那把二手的舊琴,你就不會有能力去拉「史特德瓦瑞斯」提琴。假如你不學著享受你已擁有的一切,那麼擁有再多,也不能帶給你快樂。
■「孩子們將為你帶路……」
別害怕這些道理聽起來太深奧、太抽象,似乎連聽都聽不懂,更遑論照著去做,我可要提醒你︰你也曾是個快樂的高手--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兒童是創造真實剎那的專家,他們還沒有學會按捺住心中的歡欣,所以可以盡情盡興!這也是使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如此不可思議的原因。他們完全投入「此時此刻」,完完整整地活在當下,不論白天或晚上都充滿了歡樂和笑聲。這並不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工作要做,沒有帳單要付,沒有責任要扛--或許他們的優先順序是不太一樣,可是他們遊戲時的專注和全力以赴,比起我們大人工作時的幹勁,可一點都不遜色。他們有本事從每一囗食物、每一朵花、每一片雲、每一個經驗裡,探索、品嘗純然的驚喜,有這分能耐就能教他們的心滿意足。
抉擇學院(Option Institute)的創辦人之一柯福曼(Barry Neil Kaufman)有一句精采的名言︰「我們的憂患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學而時習之。」意思是我們還保有「放心於當下」的本能,我們可以戒掉麻木的習慣,開始全神貫注去品嘗每一分活著的滋味。我相信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導師,看到他們那麼傾全力去感覺、去經歷,我們應該記住︰他們正為我們示範心靈上的奧妙巧思!是孩子們!是他們為我們指引出一條能尋回喜悅、找到自己真實剎那的必經之路。如同聖經上所說︰「除非你能像孩子們那樣,否則你不能進天國。」
生命的意義只能從當下去尋找。
逝者已矣,來者不可追,
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
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
■不要不停地找事做
剛開始學著在生活裡創造真實的剎那並不容易,最大的障礙是我習慣了不停地找事做,這一點到現在還常困擾著我。幾年前,我先生傑佛瑞和我去了一趟紐約,除了辦些公事,也順便去玩,那大約是我剛剛發現自己很難去經驗真實剎那的時候。星期五早上,我們倆紅著雙眼抵達紐約。一到旅館,我立刻開始向幾家餐館預訂週末的位子,然後趕快翻開報紙。找各式各樣我們喜歡的活動。傑佛瑞好像被我弄得有點煩,但我想他只是累了。我們到街上去逛了一會兒,就回旅館準備吃晚餐。我才拿出我的計畫表,準備和他一起敲定行程,他竟然事不關己似地冷冷看著我,我嚇了一跳。
「怎麼了,親愛的?」我問。
「沒什麼,我只是有點氣你。」
「為什麼,我做錯了什麼?」我立刻自我防衛起來。
「我也不知道,妳好像神經病一樣不停地計畫、不停地列表。妳就不能輕鬆一下,不要老想去控制每一件事嗎?」
一聽到「控制」這個最教我敏感的字眼,我的火氣立刻衝了上來。
「我沒有要控制每一件事,我只是想確定我們會玩得很高興!」我大聲嚷著。
「唉!妳只要別這想這麼多,芭芭拉,說不定妳就會有個愉快的假期。」
我開始從心底深處哽咽了起來。他是對的,我一直很努力,努力玩得開心,努力把每件事都安排到最完美,努力要讓他快樂……。我這一生都在努力掌控身邊每一件事情的結果,盡全力去完成每一個目標,我打心眼裡相信,努力得愈多,快樂就會愈多。現在我卻要面對一項事實︰我的努力其實正是我享受喜悅的最重要阻力,荒謬的是,喜悅卻是多年來我拚了命想得到的東西。我哭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我不知道如何去不努力。
傑佛瑞過來摟著我,我嗚咽著道︰「我好害怕我一不努力,就會失掉什麼東西。」
我永遠不會忘記他接著說的話︰
「如果一直這麼努力,你就會失去所有的東西了……。」
傑佛瑞話中的道理直指我心。當他抱著我,替我擦掉臉上的淚水,我知道我該從頭去學怎樣去過日子了。這一生引領我走到這裡,讓我擁有眼前成就的,是行動的力量︰去鞭策、去奮鬥、去開創。這不是一種壞的力量--我能擁有現在的一切,這股力量功不可沒;但我需要另一種全新的力量,帶領我去圓成人生的另一個層次,那是一種我不擅長、所知也不多的技巧,那是單純地活著的力量。
那晚在紐約,我那練達心細的丈夫所一眼看穿的,就是我活到現在最慣常用的方式,此刻那竟成了我的絆腳石--我愈是努力去做些什麼來求得快樂,結果是愈不快樂,他當然也就跟著不快樂!
傑佛瑞的一席話醍醐灌頂,那晚我寫下了這個故事︰
■「攀湖」的女人
從前有個女子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開始爬的時候,她只是個小女孩,對爬山之前的一切都已不復記憶。年復一年,她在嚴峻的峭壁上愈攀愈高,漸漸地,她的攀爬動作十分精熟,她鍛鍊出強壯的腿肌和腰力。不久之後,爬山對她來說,簡直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她也一點點向上移動,後來甚至不必再費勁,她的身體自然而然就會往上爬。
終於有一天,這個女子登上了最高峰,她為自己的成就高興極了,她迫不及待地要開始下一段人生的旅程,去征服另一座高峰。當她往地平線上極目望去,她看見一個藍得好美的湖,湖面延伸到視線的盡頭。她爬了一輩子的山,從不曾離開過山,所以也不曾見過湖,事實上,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湖。她看著眼前這片陌生的、一望無際的水,得到一個結論,這一定是一種很特別的藍色的山。看來要繼續往後的旅程,唯有先跨過這個外形奇怪的藍山,她決定勇往直前。
於是山上的女子來到了水邊,開始用她最熟練的動作,嘗試要「攀過這個湖」。一開始,她弄不懂為什麼會毫無進展,而且還把自己累得半死,只好再次集中全身的力量,更用力地「爬」,前腳接後腳,一步又一步,兩手還拚命想去抓住那些「藍色的岩石」,但終究是白費力氣。她不停地往下沈,卻一寸也前進不了。
山裡來的女子幾乎想放棄了,就在這個時候,她看到有個男子浮在湖面上,雙手和雙腳輕柔地動著,整個人便能在水上優雅地向前滑行。
「妳在做什麼啊,朋友?」他向她喊道。
「你看我像在做什麼?」她滿臉尷尬地回答︰「我想攀過這個湖。」
「我的小姐呀!」湖裡的男人答道,「妳難道不知道湖是不可能攀過去的嗎?在水裡移動的唯一辦法是游泳。」
「可是我是最棒的登山好手啊!」這位爬山女高手堅持說︰「我一輩子都在學爬山,我可以登上任何一座山,可以征服任何一個高峰。我一定也有辦法攀過這個湖。」
「我很肯定妳是個優秀的登山好手,」湖裡的男子很禮貌地對她說︰「可惜爬山的技巧在水裡完全用不上。妳必須比山更強韌,你才能征服山--這是妳豋上峰頂所需要的智慧。如今妳想越過這個湖,妳需要的卻是一套截然不同的技巧,妳得重新學起--完全向水的力量投降,讓它強過妳,妳不必再去用力。事實上,妳愈不刻意用力,妳會游得愈好。」
就這樣,湖裡的男子開始教山裡的女子游泳。最初,她在水裡又踢又打,弄得水花四起,因為她太習慣登山時的使力動作了。不過她的老師很有耐性,她慢慢地學會浮在水上了,讓微風和波浪輕輕地帶她向前,直到她終於徹底放鬆,不再使勁。
山裡的女子由此領會︰全然放鬆竟和奮力向前一樣有力。
在我們學習去體驗更多真實剎那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去熟悉另一些與已往慣用的「列表」、「設定目標」等生活方式大不相同的技巧;湖是不能用「攀」的。接下來,我要提供一些隨時隨地創造真實剎那的方法。
■什麼是真實的剎那?
什麼是真實的剎那?你如何知道你已經擁有它?要出現真實剎那必須具備三個經驗要素︰
‧意識
真實剎那只出現在你有意識地全神貫注於身所處、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時候。因為你用心,所以能看見許多平常不用心時所看不見的事物。用心時,意識裡除了此刻的體會,一無長物。
‧聯繫
真實剎那只出現在你與某人或與某物靈犀相通的時候。這份聯繫可能發生在你和所愛的人、和某個陌生人、和你正靠著的那棵樹或和上帝之間。有了這分聯繫,真實的剎那出現時,平日區隔我們的界線會泯除,神奇的事物會發生。
我們稱這疆界線消融的經驗為「愛」。因為愛,你泥中會有我,我泥中會有你。
‧徹底交出自己
真實剎那只出現在你把自己徹底投入正在經驗的事物,並且完全放棄掌控的時刻。你百分之百專注於正在做的事,不論是散步、做愛、烤麵包或是看著孩子們遊戲。你全心擁抱此刻的經驗,而不是抗拒。
當你想控制或抗拒某個情況或某種情緒,便不可能擁有真實的剎那。
如果我能為你列出一個擁有真實剎那的公式,這公式大概會像這樣︰
全神貫注在當下的經驗或感覺;
打破個別分開的幻象,和你面對的人、事、物充分聯繫交流;
然後,將自己全然投注於心靈的交流中。
現在,你應該正在享受真實的剎那了;
真實剎那在你日常生活裡俯拾皆是……。
我弟弟是個風帆好手,他感受過許多挺立風帆板上破浪而去的真實剎那。那些片刻中,他覺得自己和手上的帆、腳下的浪板、甚至四周的海水已融為一體。他把自己完全交付給風的吹拂和迎面的浪花,與海為伍,他覺得充滿了生機,無限地滿足……。
我母親則是在花園裡享受到她的真實剎那。她對每一株新栽的花、每一寸待整的地、每一片摘下的枯葉都傾注全部的心意,她和一株株賴她以得營養、賴她以綻放的七彩小生命相契、相通。她渾然忘我於指間的泥沙、溼土的香氣,和感覺大地藉由她的手帶來新生的甜蜜歡欣。
我帶我的小狗,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碧珠一起散步的時光,是我擁有真實剎那的時候。跟在牠毛絨絨的小身體後面,我會變得對路邊的花草樹木或任何一點小聲響都非常敏銳;我會與牠輕鬆的節奏氣息相通,感受到牠的律動,牠的需求於是變成我的需求;我的心神完全投注在散步之中,不去哪裡也不做什麼。碧珠提醒了我︰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兒,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最近我收到一張問候卡,我願意和一起你們分享裡頭的話︰
昨日已成歷史;
明日還未可知。
此刻是上天的賜與(gift),
所以我們稱它做「現在」(the present)。
(編按︰英文present具雙重意義,可指此時此刻的現在,亦指禮物或贈與物。)
真實剎那只出現在你有意識地
全神貫注於身所處、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時候。
而唯有全神貫注於那一時刻,
你方能得到那一時刻所帶來的賜與、啟示或喜悅。
第一章 你快樂嗎?
這本書探討的是使生命富有意義的「真實剎那」,以及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真實的剎那」。它要你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刻的完滿與奧妙,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而不是非要等到賺了更多的錢、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或減肥成功以後才能獲致。它探討如何重新看待你與伴侶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真實剎那,工作和遊戲時的真實剎那,最重要的是,面對你自己的真實剎那。
誠實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每夜所做的事都很有意義,且能使你心中微笑嗎?你是否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幾乎毫無樂趣的事情上?當你生命終了,你會不會希望...
目錄
序 當下 曉風
作者序 豐富生命之旅
第 一 篇 當下省思
第 一 章 你快樂嗎?
第 二 章 世紀末的不安
第 三 章 迷途
第 二 篇 生活憬悟
第 四 章 自我重生
第 五 章 工作與差事
第 六 章 挑戰逆境
第 三 篇 人際體驗
第 七 章 開懷去愛
第 八 章 讓靈魂自由奔放--給女性
第 九 章 何不放下武士精神?--給男性
第 十 章 與子女一同成長
第 四 篇 用心實踐
第十一章 追求性靈生活
第十二章 傾聽靜寂
第十三章 儀典的啟示
第十四章 慈悲與感恩
第十五章 回歸心靈的原鄉
序 當下 曉風
作者序 豐富生命之旅
第 一 篇 當下省思
第 一 章 你快樂嗎?
第 二 章 世紀末的不安
第 三 章 迷途
第 二 篇 生活憬悟
第 四 章 自我重生
第 五 章 工作與差事
第 六 章 挑戰逆境
第 三 篇 人際體驗
第 七 章 開懷去愛
第 八 章 讓靈魂自由奔放--給女性
第 九 章 何不放下武士精神?--給男性
第 十 章 與子女一同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