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合法化運動及廢除死刑運動在二十世紀末成為世界各國引人注目的焦點。這兩個議題同樣涉及生命權的討論,是當代社會最引人爭議、最敏感的話題。雖然安樂死合法化及廢除死刑的訴求剛好相反,主張安樂死合法化者希望政府允許人提前結束生命,而主張廢除死刑者則希望保存犯人的生命,但是對安樂死及死刑的辯論,都涉及人們對生命的看法,國家、法律與人的關係,更直接挑戰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宗教觀。
另外,社會對於安樂死及死刑的意見分歧且兩極化,而支持和反對安樂死合法化者,與支持和反對廢除死刑者,兩派人馬不僅涇渭分明,更大張旗鼓,向政府進行遊說,並且大力抨擊對方立場。美國各界人士對二問題之辯論不止多元、豐富且具啟發性,世界上大部分事情並非對錯分明、非白即黑,法律所要解決的事務通常屬於灰色地帶,因此政府在制定法律及推動政策時,應更謹慎小心;法律對人的宰制是全面性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該提供人民完整資訊,人民為保護自身權益,亦應勇於表達意見﹔法律應發揮生活法功能,隨時反應變化多端的社會生態,並兼顧理想與現實;政治人物及法律人責任重大,在立法及執法時,不能隨個人主觀意志而行,而應認真聽取民意。
台灣社會環境演變快速,死刑制度雖已有所改革,但改革幅度顯然不夠,不少國人表示我國應制定安樂死法律,以解決絕症末期病人或植物人,及照顧者的痛苦,但政府因顧慮後遺症太大,始終不願立法。民間對這些議題雖有討論,或因缺乏完整資訊,始終不夠廣泛深入。
作者不以為美國安樂死及死刑制度完美無缺,可作為我國立法或修法時之藍本,但我國在安樂死及死刑議題上,與美國有不少相似之處:兩國均保留死刑且持續處決人犯,兩國民意均高度支持死刑,亦均面臨改革死刑制度的壓力;兩國均有進一步制定安樂死法律之社會條件,但均擔心安樂死逐步合法將帶來各種後遺症,因此,美國在該二議題上的法律演變,及民間對二議題的蓬勃辯論,值得國人參考。
在死刑部分,美國法院及各界人士對於何種罪行方應求處死刑、死刑是否太過殘忍及不人道、民意為何支持死刑、死刑是否有嚇阻犯罪之功能、死刑判決如何能符合程序正義、及死刑是否可由其他方法取代等議題的討論,顯然可供我國在考量死刑存廢問題,或進一步改革死刑政策時參考。在安樂死部分,美國對於安樂死是否合乎道德倫理、醫界如何看待安樂死、法律應如何規範安樂死、究竟何種形式之安樂死應被允許、何種形式安樂死應嚴加禁止、及如何避免安樂死合法化後產生弊端等議題的討論,應有助於國人對安樂死議題的認識
作者簡介:
紀欣,美國法學博士,美國加州執業律師,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現職:論衡國際法律事務所涉外組負責人。著作:「女人與政治」、「美國家事法」、「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