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已成為一個重要且普遍使用的理論與實質的項目,被用來表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係。「文化」的領域包含了人類形式和關係的多樣性:從微觀的人際互動,到團體規範過程和價值、溝通形式,以及各種隨處可見的文本和形象;範圍廣及制度形式和限制,包括社會再現和社會意象,同時也涵蓋經濟、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決定性。因此,「文化研究」可說是「打破學科界限的」學科。
作者為解決教授各種文化研究時所面對的困境,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力求廣度的延伸,蒐集了相關的理論和實證走向,呈現出整體的現代面向,並判斷其對於理解當代文化形式有無幫助。作者對於當代議題多所探討,包括「世界的失序」、「性別與主體性」、「空間」、「文化政策」,以及經常被討論的「認同」、「青少年文化」、「電視」、「族群和種族」等議題。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基礎和架構,幫助讀者了解當代文化變遷的重要性、完整性與多樣性。
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代表了西方孕育的理論落腳在東方文化中,正如同台灣本身融合了傳統中華文化實踐和西方資本主義與文化一樣。作者企盼這會是一個真正相互學習的時刻,尤其欣喜於本書能為全球脈絡下已然浮現的在地的、台灣的文化研究,提供某種激勵。
作者簡介:
Chris Barker
現職:澳洲臥龍岡大學傳播與文化研究副教授
主要著作:《全球電視》
《電視、全球化與文化認同》
《文化研究與論述分析》
譯者簡介:
羅世宏
現職: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媒體傳播博士
政治大學新聞學士、碩士
目錄
第一部分 文化研究的基礎
第一章 文化研究導論
第二章 文化與意識形態
第三章 文化、意義與知識:文化研究的語言學轉向
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的變動脈絡
第四章 新世界失序?
第五章 進入後現代主義
第三部分 文化研究的場域
第六章 主體性與身分/認同
第七章 族群、種族與國族
第八章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第九章 電視、文本與閱聽人
第十章 文化空間與城市地方
第十一章 青少年、風格與反抗
第十二章 文化政治與文化政策
第一部分 文化研究的基礎
第一章 文化研究導論
第二章 文化與意識形態
第三章 文化、意義與知識:文化研究的語言學轉向
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的變動脈絡
第四章 新世界失序?
第五章 進入後現代主義
第三部分 文化研究的場域
第六章 主體性與身分/認同
第七章 族群、種族與國族
第八章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第九章 電視、文本與閱聽人
第十章 文化空間與城市地方
第十一章 青少年、風格與反抗
第十二章 文化政治與文化政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