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10分鐘 讓你元氣滿分,學習加分!
一日之計在於晨、高效閱讀十分鐘,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
從美國、日本到韓國,「晨讀10分鐘」運動已經被證明是養成中小學生主動閱讀習慣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學生的成績迅速提高、寫作力、認識社會的能力,邏輯思考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增強。
本系列希望透過兒童文學學者和知名作者擔任選文編者,為孩子把關挑選各類兼具質感與閱讀樂趣的文章,讓孩子每天利用10分鐘時間,在包羅萬象又逗趣的文字天地中,潛移默化,提升閱讀與文字能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最終愛上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優良習慣。
【專家推薦】
國立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從實驗得知,晨間閱讀是最有效的;而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從每天晨讀十分鐘,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將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隨著認知發展,青少年已具備分析與批判能力,本系列包含多元的內容、結構與觀點,兼顧讀者的能力與興趣,能引起共鳴。」
【系列特色】
1.台灣第一套針對「晨讀10分鐘」運動策劃編選之讀物。
2.邀請文學大師為高年級以上孩子挑選各類兼具質感與閱讀樂趣之文章。
3.入選名家不限撰寫兒童文學的作家;選文包羅各種文體、文類,創作背景橫跨經典及現代。
4.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5.文末附「元氣早報」:以幽默輕鬆的文字,提供創作者簡介、文章背後的奇聞軼事、趣味小測驗等,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引導孩子探究字裡行間的祕密。
【內容簡介】
張子樟 精心挑選世界文學名家經典作品
陪你迎著晨曦展翅,飛過人性的水湄山巔
這些名家作品散發濃烈的故事滋味,十分講究文學藝術性,有著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的內涵,更蘊藏著人生旅程中寶貴的多元經驗,將引領年輕讀者運用想像力和推理力,再三咀嚼回味。——張子樟
經典是值得你一再重讀的作品,每一次重讀,都讓人有如初識般的喜悅。經典是具有特殊影響力的作品,它們會在我們的想像中留下痕跡,潛藏在令人無法忘懷的潛意識裡。——〔義大利〕伊塔羅.卡爾維諾
每一天,與一個充滿生命靈光的世界相逢
昨天大清早,教室外颳起陣陣奇風幻雨,翻開書,
我讀波赫士,那本無窮無盡的沙之書……
今天清晨,藍空中萬里無雲,我努力思索著托爾斯泰故事中,皇帝問到的三個問題……
明天呢?明天早上是誰的生命被加了香料,造就出令人驚奇的一生?
值得你一再重讀的二十四篇故事,閃現著一道道不朽的生命靈光,文學大師的墨水將化為你的翅膀,每天翻開書,迎著晨曦展翅,為愛啟程,陪你一字一句探索這奇妙的世界,導引你超越人性,飛越生命之巔。
本書精選世界各國文壇大師二十四篇不朽短篇名作,作者分別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從寫實到魔幻,說故事的姿態各有巧妙。大師作品的表面文字容易了解,卻只表達八分之一的「外延」意涵,其餘八分之七在文字底層的「內涵」意義,等待讀者去深掘和領會,享受閱讀文學經典的非凡樂趣。
全書包含童詩、童話、寓言、民間故事、講稿、小說等各種文類,各篇文章內容除了針對人類的恐懼、悲傷、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也蘊含了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反映現代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省思。
世界文學名家作者群:毛姆、卡爾維諾、托爾斯泰、西雅圖酋長、沙奇、狄更斯、奇努阿‧阿切貝、彼德.哈密爾、波赫士、阿爾圖羅.維萬特、契訶夫、威廉.薩洛揚、威廉‧馬區、海明威、納拉揚、馬丁路德.金 、屠格涅夫、莫泊桑、普希金、奧亨利、詹姆斯.塞伯、赫曼.赫塞。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張子樟
澎湖人,喜歡讀雜書,先後讀過師大、政大、文化、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曾任花蓮師院訓導長、英語教學系系主任、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碩士班、台東大學兒文所、台中教大語教系博士班兼任教授。
被學生暱稱「大俠」,多年來潛心於青少年文學研究、教學、評論、翻譯、編選等工作。作品曾獲國家文藝獎文藝批評獎、《聯合報》小說獎、教育部文藝獎等,著有《人性與「抗議文學」》、《走出傷痕》、《少年小說大家讀》、《寫實與幻想》、《回顧中的省思》、《閱讀與觀察》、《說書人的異想世界》、《細讀的滋味》、《細說紐伯瑞》等;譯有《天堂之星》、《高飛》、《閃亮閃亮》、《夏天的故事》、《瑪蒂達》、《鬆動的磚頭》、《月夜仙蹤》等書。編有《俄羅斯鼠尾草》、《彈子王VS. 沖天砲》、《如何問問題─兒童閱讀Q&A》。
【繪者簡介】
潘昀珈(Inca Pan)
小時候在鄉下沒有玩具繪本,常在田野間玩樂捏泥巴,想像和塗鴉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高中開始接觸插畫,大學期間入圍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夢想能有自己的一本書,目前還在努力中。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書籍插畫:《花開了》、《明智的孩子》、《馬戲團之夜》、《新夏娃的激情》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系列推薦文一】
晨讀10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國立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古人從經驗中得知「一日之計在於晨」,今人從實驗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人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會分泌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當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時,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已經補充足了,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也就是說,早晨起來讀書是最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只推「十分鐘」呢?因為閱讀是個習慣,不是本能,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沒人教他識字,他是文盲。對一個還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不能一次讀很多,會產生反效果。十分鐘很短,只有一個小時的六分之一而已,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可以忍受的長度。所以趁孩子剛起床精神好時,讓他讀些有益身心的好書,開啟一天的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愉悅的晨間閱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到了晚上在床上親子閱讀,終止這個歷程,如此持之以恆,一定能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之門。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看到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新加坡推O歲閱讀,孩子一生下來,政府就送兩本布做的書,從小養成他愛讀的習慣。凡是習慣都必須被「養成」,需要持久的重複,晨讀雖然才短短十分鐘,卻可以透過重複做,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一生受用不盡,因為閱讀是個工具,打開人類知識的門,當孩子從書中尋得他的典範之後,父母就不必擔心了,典範使讓自動去模仿,就像拿到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說:「我以世界冠軍為目標,所以現在做事就以世界冠軍為標準。冠軍現在應該在看書,不是看電視;冠軍現在應該在練習,不是睡覺……」,當孩子這樣立志時,他的人生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晨讀十分鐘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推廣。
【系列推薦文二】
隨著認知能力發展,青少年需要不一樣的讀物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
青少年要讀什麼?根據閱讀發展,一般青少年可以透過閱讀學習,讀兒童的圖畫書,讀成人的科普、言情小說,或是其他以他們為對象所寫的作品,他們什麼都可以讀。
從成長與需求來說,青少年生理上會轉變為大人,認知上同樣會轉變。明顯的行為表現在他們回嘴、不在乎和不屑的表情上。一些特徵如:為辯論而抬槓、驟下結論、堅持自己的權利、故意找麻煩以及誇張的言行。青少年行為與思考上的改變是因為認知上他們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務,形成假設思考,以符號進行抽象思考並隱藏情緒。這樣的發展使他們不再滿足於單一的答案。青少年自然會質疑成人提出的是非標準與價值觀。同時,他們也看不起類似兒童的思考與行為,取笑他人幼稚就是一例。
因此,青少年的讀物在內容、結構上需要複雜些,才能引起他們認知上的共鳴。他們可以閱讀一篇呈現不同觀點的文章,或是針對同一議題以不同觀點寫的多篇文章。青少年不但可以讀不同論點的文章,還可以分析、綜合及批判所讀到的文章。
如前面所述,青少年什麼都可以讀,因為他們的認知發展能力,已經足以批判讀物。不過,為了吸引許多有能力卻沒興趣閱讀的青少年,天下邀請張曼娟、王文華、廖玉蕙三位關心閱讀的超人氣作家,為青少年學子編選了三本文集,包括成長故事、人物故事和幽默散文。書中所選作家都是最重要的作家,不讀他們的著作便顯得無知。所選人物則是一等一人物,不知道他們的事蹟,更是無知。至於幽默,非思考複雜的人,不容易掌握其中訣竅。幽默是透過轉注、假借甚至跨領域做暗喻。兒童知道什麼好笑,但不容易理解幽默。青少年的認知能力提升,當可體會文中的趣味。而成長故事和人物故事都涉及由不同角度來讀一個人或是一段事蹟,此時青少年的分析與批判能力就派上用場了。
這三本文集名為 【中學生晨讀10分鐘】,還加入了編輯群所設計的「元氣早報」,更能吸引中學生閱讀。這些文章不長,文字不深奧,但請讀者不要三兩下翻完,就覺得自己讀過了。建議大家養成一個習慣,慢慢讀,或許只需要三、五分鐘,然後,闔上書,安靜一下(心中默數1至30),接著問自己:讀到什麼、作者想說什麼以及自己對作者有什麼想法。若是在班級進行晨讀,請老師也放下手邊工作和學生一同閱讀。讀完後,同樣先保持沉默,這十分鐘請盡量留給學生閱讀與交流。謝謝老師。
名人推薦:【系列推薦文一】
晨讀10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國立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古人從經驗中得知「一日之計在於晨」,今人從實驗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人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會分泌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當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時,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已經補充足了,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也就是說,早晨起來讀書是最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只推「十分鐘」呢?因為閱讀是個習慣,不是本能,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
章節試閱
害群之馬
作者◎卡爾維諾 翻譯◎倪安宇
有一個村落,全村都是小偷。
每天晚上家家戶戶出動,帶著撬鎖工具和遮光燈去鄰居家偷竊。清晨滿載而歸的同時,總會發現自己家也被偷了。
就這樣大家各自心裏有數,沒人吃虧。因為你偷我,我偷他,以此類推下去,最後一家就偷第一家。村落裏的每一筆交易都是欺騙,對買賣雙方而言都一樣。所謂政府不過是一個專門訛詐老百姓的犯罪組織,而老百姓呢,滿腦子只會盤算如何欺瞞政府。一切運作無礙,村內無富人也無窮人。
有一天,不知怎麼的,突然冒出了一個老實人。到了晚上,不但不帶著遮光燈和布袋出門行竊,居然還留在家裏抽煙看小說。
小偷到了他家門口,看見燈亮著只好過其門不入。
不過這個情況維持不了太久﹕得讓他知道,他不想偷,也不能阻礙別人那麼做呀。只要他晚上待在家裏,隔天就有一戶人家要挨餓。
面對如此充分的理由,老實人也無話可說。他只得夜出晝歸,但不是去偷。無事可做的他,到橋上望一夜流水,然後回到那被小偷光顧過的家。
不到一個星期,老實人落得一貧如洗,四壁蕭然,連吃飯都成問題。這就算了,因為是他自己的錯;問題是他這麼做,引起了一連串的混亂。他被大家偷個精光,而他又不去偷別人,永遠有人清晨回家時發現家中完好如初,也就是輪到老實人下手的那戶人家。一段時間以後,沒被他偷的那些人家變得比他人富裕,就不願再偷了。至於那些輪到要偷老實人的人家卻找不到東西偷,便越來越窮。
家境富裕的人,漸漸也養成了晚上到橋上看流水的習慣。這一來,情況更加混亂。又有其他人因此致富,而另外一些人變窮。
有錢人發現夜晚走避到橋上這種作法,日子一久會導致自己變窮,他們想:「我們可以付錢給窮人,讓他們代我們去偷。」於是大家訂下合約,談好薪水,還有抽成。不忘盜賊習性,這中間爾虞我詐,好不熱鬧。不過,一如往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後來,某些有錢人已經有錢到不需要再行竊,或讓別人為他行竊以維持自己的財富,可是如果他收手,又會被窮人偷窮。於是他們雇用窮人中的赤貧階級來看守自己的財產,免受窮人威脅,所以有了警察制度,還蓋起一座座監獄。
如此一來,老實人事件之後沒幾年,大家的話題不再是偷與被偷,而是富與貧。即便大家都是竊賊出身。
至於老實人,已成為絕響。他沒撐多久就死了,餓死的。
——原載《在你說「喂」之前》,二○○一年八月時報文化出版
譯文修訂於二○一○年十一月
■元氣早報:經典特刊4——替生命加料
【焦點報導】人生無處不驚奇
短篇小說有一種「意料之外的結局」(surprise ending) 的寫法,作品行文簡潔流暢,語言幽默風趣,內容蘊涵諷刺意味,結尾往往出人意料。奧·亨利作品的結尾常常是這這樣的。他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故事的情節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意料之外的結論或高潮的小說,且往往含有諷刺或使聽眾重新評估敍述或角色。他的〈十月與六月〉便是最好的說明。
讀者隨著他的妙筆讀下去,一直錯認男主角上尉是個在戰場上進進出出、擁有汗馬功勞的英雄,也始終不解女主角為什麼不接受他的愛。到了最後一般,作者輕輕一轉,點出女大於男,終於了解她在前面所說的一切。
毛姆的極短篇〈死神說話〉同樣點出僕人無法既定的命運。他在市集遇見死神,既使快馬加鞭前往「避難城」撒馬利亞,仍然難逃一死,呈現市井小民面對死亡的無奈與無力感;而商人卻以局外人的姿態前往市集與死神交談,不懼死神,死神會因階級貧富而決定誰該先死?化作婦人的死神並沒有減輕其冷酷無情的刻板印象。
沙奇〈敞開的落地窗〉中的少女維拉只有十五歲,但冷靜沉著,又會演戲,以非成人世界的旁觀立場編織了一個謊言故事,嚇壞了登門拜訪的神經質客人,而她的親人全被蒙在鼓裡。恐怖又懸疑處處的故事到了最後一句話,才點出所謂的「命案」全是維拉一個人自導自演的。
誠實的人要如何在人人都是賊的空間裡存活?卡爾維諾的〈黑羊〉讓我們不禁要質疑「誠實是上策」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長者不時教誨後輩的名言。故事中誠實的人委曲自己,配合眾賊,最後還是難逃餓死。
年輕的律師以自己最佳的十五年壯年歲月與人打賭,使得讀者手不釋卷,急著想知道故事的結局。變得不成人形的律師最後卻選擇提前一天離開「囚牢」,提昇了作品的意涵。如果律師力撐到底,拿了可讓銀行家破產的賞金才肯離去,故事的懸疑氛圍便全失去。
人如何克服身體的殘障?〈光與影的遊戲〉中的盲人雖在外觀的刻畫與扶牆摸索的動作顯示出他的缺憾及無力感,但登塔動作鋪陳的神秘感和懸疑的氛圍,展現他的心並不盲。他對塔內建構如數家珍,光影的對比成為他獨一無二的「雙眼」;而他在塔樓間穿梭時反襯出飛揚的神釆與生命力,在遊戲中自得其樂的赤子神態也映照出知足和平凡中的智慧。
閱讀這些大師名作,欣賞情節巧妙安排、性格輕易勾勒之餘,彷彿進入異想世界,與這些角色共舞人生。這是閱讀的幻想快樂之一,驚奇與意料之外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香料。
害群之馬
作者◎卡爾維諾 翻譯◎倪安宇
有一個村落,全村都是小偷。
每天晚上家家戶戶出動,帶著撬鎖工具和遮光燈去鄰居家偷竊。清晨滿載而歸的同時,總會發現自己家也被偷了。
就這樣大家各自心裏有數,沒人吃虧。因為你偷我,我偷他,以此類推下去,最後一家就偷第一家。村落裏的每一筆交易都是欺騙,對買賣雙方而言都一樣。所謂政府不過是一個專門訛詐老百姓的犯罪組織,而老百姓呢,滿腦子只會盤算如何欺瞞政府。一切運作無礙,村內無富人也無窮人。
有一天,不知怎麼的,突然冒出了一個老實人。到了晚上,不但不帶著遮光燈和布袋...
作者序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
/青少年文學評論家、教授 張子樟
一
近十年來,除了教書、寫書、譯書、編書外,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推廣閱讀上。在不同的場合裡,許多故事媽媽、老師與家長常常跟我拋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哪些書適合給孩子閱讀?我往往得依據他們的需求,從記憶中勉強擠出一份自己認為不是十分理想的書單來。事後又有些懊惱,這樣的書單妥當嗎?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嗎?
非常巧合的,這十多年剛好是繪本風行全國的黃金歲月,國內帶領兒童閱讀的重心幾乎全以繪本為主。專家學者也認為繪本同樣具有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功能,但與文字的功能層次不同,特別是在邏輯分析思考能力方面。就因為這種原因,繪本教學在學習過程中似乎有其侷限性。我應邀演講或寫稿,總是倡導要回到閱讀抽象文字的世界。雖然偶爾會有孤軍奮鬥的悲涼感覺,但總覺得我的堅持終究會有回響的。
我們當然都知道,一下子要孩子完全抽離具象的圖像世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如何在具象的圖像與抽象的文字之間架橋就變成一件重大工程。我們不需要完全捨棄繪本。架橋方法不少,例如我們可以先選取文字較多、內容較深的繪本來輔助教學;可以精簡的文字撰寫趣味性較高的故事,來吸引孩子回到文字的世界。當然,我們還可以採用溯源方式來提昇學子的文學程度。先找出這些名著名作的原典,如果是短篇作品,當然應該逐字閱讀,對照繪本的改寫文字,再細看圖像,領略圖文之美。中長篇的作品則選擇章節或段落,同樣可以增強對文字的敏感度與了解其言外之意。這些並不難,但似乎只是起步,比較適合小三、小四,而且國內相關的以國小生為主要訴求的課外閱讀書籍幾乎滿坑滿谷、唾手可得,反而比較欠缺的是介乎適合十二至十五歲青少年閱讀的好作品。
內容豐富又不說教的少年小說當然是給這個年齡層的理想讀物,但一般的少年小說不是中篇便是長篇,每本至少四萬字以上,絕對不適合當晨讀的教材,反而是那些短小精悍的極短篇或短篇才是上上選。但那些作品才是能感動未來的主人翁?要不要學生開始學讀經典作品?
二
以美國為例。在文學教育方面,一般美國中學要求學生必須閱讀「經典」作品,例如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哈姆雷特》(Hamlet)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珍‧奧斯丁(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勃朗蒂(Emily Bronte)的《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高丁(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等。這些成人經典作品都是中長篇,其背景與展現的內涵又和當代青少年的情境和期許出入頗多,並不適合我們青少年閱讀。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為什麼要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一書中說:「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例。」看了這段話,我們心中或許會有個譜:選擇名家的作品,最好內容與青少年成長有關,或者以婉轉的方式呈現世界的某些真實面,以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的內涵蘊藏人生旅程中的寶貴與豐富的經驗。
三
為了與其他晨讀選集有所區隔,本書略過華文作家作品。為了突顯現代社會多元文化主流,編譯者挑選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名家名作,並略分為四個部分:「奇幻傳說」、「成長故事」、「人生風景」及「意料之外的結局」。作者包括奧亨利、海明威(美國)、狄更斯、薩吉、毛姆(英國)、莫泊桑(法國)、卡爾維諾、阿爾圖羅.維萬特(義大利)、納拉揚(印度)、普希金、契訶夫(俄國)、奇努阿‧阿切貝(奈及利亞)、赫塞(德國)、威廉.薩洛揚(亞美尼亞裔美人)、波赫士(阿根廷)等舉世聞名的大作家。文類則有童詩、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小說、講稿等。內容除了針對人類的恐懼、悲傷、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也蘊含了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反映現代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省思。
名作除了濃烈的故事滋味外,還十分講究文學藝術性,作品的表面文字往往只表達了八分之一的意涵,其餘的八分之七完全在文字底層,等待讀者去領會。這就是海明威「冰山理論」的精神,這也就是說,作品的「外延」意義容易瞭解,「內涵」意義還有待挖掘。
每篇作品長短不一,有四百字左右的極短篇(如毛姆的〈死神說話〉)、也有長達四千多字的短篇(如契訶夫的〈打賭〉),但一半以上的作品均在兩千字上下。篇篇精彩,讀者在閱讀之後,會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推理力,一再回味,甚至想把作品重讀一遍,這讓我們想起接受美學學者伊瑟爾(Wolfgang Iser)的說法。他指出:「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僅要調動自己從生活世界中獲得的經驗,還要動員他的想像力。由於一部文學作品所描寫的世界與讀者的經驗世界絕不會相同,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的想像也不會完全吻合。」
我們也可以「提供樂趣」、「增進了解」與「獲得資訊」三種似乎完全以讀者為出發點的功能來檢視這些作品。這三種功能可以單獨存在,但也互相影響。熟悉文學作品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何種年齡層的讀者,「樂趣」往往是他們閱讀作品首先考慮的目標。拋開「樂趣」,閱讀就會變成一件乏味的事。即使讀者閱讀的重心在於尋找「資訊」,他們尋找的也絕不是說教或教訓,而是學習的樂趣。換言之,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尋找的是閱讀的樂趣,甚至尋找藉閱讀逃入另一種生活或地方的樂趣。
對美國少年小說頗有研究的多納森(Kenneth L. Donelson)曾指出,優秀的少年小說有四個基本主題:人類基本的和永恆的孤獨;愛與伴侶的需求;希望和尋找真理的需求以及歡樂的需求。相信讀者在細讀本選集的每篇作品後,會十分高興的發現,這四個基本主題都隱隱約約的藏在這些作品中。
【系列企劃緣起】
晨讀10分鐘,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早點
/天下雜誌童書出版總編輯 何琦瑜
二十年前,大塚笑子是個普通的日本高職體育老師。她看著一群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失去學習動機的高職生,每天在學校散漫恍神勉強度日,直到快畢業時,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大塚老師認為,有閱讀習慣的人,就代表有終生學習的能力。她於是決定在高職班上推動晨間閱讀,概念和做法都很簡單:每天早上十分鐘,持續一週不間斷,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她會找劇團朋友朗讀名家作品,每週一次介紹好的文學作家故事,引領學生逐漸進入閱讀的桃花源。
沒想到不間斷的晨讀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散漫喧鬧的學生靜了下來,上課比以前更容易專心,成績也大幅提升了。這樣的晨讀運動透過大塚老師的熱情,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全日本有兩萬五千所學校全面推行。正式統計發現,近十年來日本中小學生平均閱讀的課外書本數逐年增加,各方一致歸功於大塚老師和「晨讀十分鐘」運動。二○○七年,天下雜誌出版了《晨讀十分鐘》一書,書中分享了韓國推動晨讀運動的高效果,以及七十八種晨讀推動策略。同一時間,天下雜誌國際閱讀論壇也邀請了大塚老師來台分享經驗,獲得極大的迴響。
受到晨讀運動感染的我,一廂情願的想到兒子的學校帶晨讀。選擇素材的過程中,卻發現適合十分鐘閱讀的文本並不好找。面對年紀愈大的少年讀者,好文本的找尋愈加困難。對於剛開始進入晨讀,沒有長篇閱讀習慣的學生,我們的確需要一些短篇的散文或故事,讓少年讀者每一天閱讀都有盡興的成就感。這些短篇文字絕不能像教科書般無聊,也別總是停留在淺薄的報紙新聞,這樣才能讓新手讀者像上癮般養成習慣。遇到熱愛閱讀的老師和家長時,若這些短篇文本有足夠深度,還能引起師生、親子之間,餘韻猶存的討論。
我的晨讀媽媽計畫並沒有成功,但這樣的經驗激發出【晨讀十分鐘】系列的企劃。在升學壓力下,許多中學生每天一到校,迎接他的是考不完的測驗卷。我們希望用晨讀打破中學早晨窒悶的考試氛圍。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日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十分鐘】系列,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少年兒童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二○一○年,我們邀請了學養豐富的「作家老師」張曼娟、廖玉蕙、王文華,推出三個類型的選文主題:成長故事、幽默散文、人物故事集。在成長故事裡,張曼娟老師大膽挑出教科書不會出現,卻縈繞著少年時期的主題:關於失落的童年、萌芽的愛情、無人了解的寂寞與恐懼……。好笑的東西,只能有一種「綜藝節目」式的語言嗎?廖玉蕙老師蒐羅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散文,讓少年讀者開懷閱讀,又能體驗高段幽默的雋永。人物故事,是探索自我的成長關鍵期必備的案頭書。喜愛歷史的王文華老師,又編又寫的打破過去「偉人傳記」的沉重,找出「勇於追求不一樣」的人物典範,他們或是當代的麵包師傅吳寶春、揚名海外的服裝設計家吳季剛、風靡世界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柏斯;或是千百年前的怪咖鄭板橋、地理學家徐霞客………。
我們的想像是,如果中學生每天早上都能讀一段某個人的生命故事,或真實或虛構,或成功或低潮,一年之後,他們能得到的養分與智慧,應該遠遠超過寫測驗卷的收穫吧!【晨讀十分鐘】系列,帶著這樣的心願,從最「艱困」的中學階段開始,未來也會持續擴張年段和題材的多元性,陸續出版,包括:少年小說專家張子樟教授選編「世界經典作家寓言短篇」、給小學生晨讀的科學故事集、童詩、童話、寓言故事等。
在日本掀起晨讀奇蹟的大塚老師,在台灣演講時分享:「對我來說,不管學生在哪個人生階段……,我都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閱讀,讓心靈得到成長,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勇往直前,這就是我的晨讀運動,我的最終理想。」
這也是【晨讀十分鐘】這個系列叢書出版的最終心願。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
/青少年文學評論家、教授 張子樟
一
近十年來,除了教書、寫書、譯書、編書外,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推廣閱讀上。在不同的場合裡,許多故事媽媽、老師與家長常常跟我拋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哪些書適合給孩子閱讀?我往往得依據他們的需求,從記憶中勉強擠出一份自己認為不是十分理想的書單來。事後又有些懊惱,這樣的書單妥當嗎?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嗎?
非常巧合的,這十多年剛好是繪本風行全國的黃金歲月,國內帶領兒童閱讀的重心幾乎全以繪本為主。專家學者也認為繪本同樣具有激發想像...
目錄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張子樟
I. 奇風幻語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普希金/俄羅斯
造獅者 印度寓言
惹禍的兔子 詹姆斯.塞伯/美國
烏龜的殼為什麼不是平的 奇努阿‧阿切貝/奈及利亞
最初的晚霞 威廉.馬區/美國
沙之書 波赫士/阿根廷
元氣早報——敲開奇幻之門
II. 為愛啟程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美國
純情少年的愛情 赫曼.赫塞/德國
小鵪鶉 屠格涅夫/俄羅斯
三個問題 托爾斯泰/俄羅斯
西雅圖酋長的演說 西雅圖酋長/美國
我有一個夢 馬丁.路德.金恩/美國
元氣早報——從小愛出發
III. 人生風景
一根繩子 莫泊桑/法國
孩子的故事 狄更斯/英國
兩兄弟 托爾斯泰/俄羅斯
榕樹下 納拉揚/印度
葉子與麵包 威廉.薩洛揚/亞美尼亞
歸來 彼德.哈密爾/美國
元氣早報——生命的旅行
IV. 意料之外
死神說話 毛姆/英國
敞開的落地窗 沙奇/英國
十月與六月 奧亨利/美國
光與影的遊戲 阿爾圖羅.維萬特/義大利
打賭 契訶夫/俄羅斯
害群之馬 卡爾維諾/義大利
元氣早報——替生命加料
企劃緣起 晨讀10分鐘,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早點 何琦瑜
系列推薦 晨讀10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洪蘭
隨著認知能力發展,青少年需要不一樣的讀物 柯華葳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張子樟
I. 奇風幻語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普希金/俄羅斯
造獅者 印度寓言
惹禍的兔子 詹姆斯.塞伯/美國
烏龜的殼為什麼不是平的 奇努阿‧阿切貝/奈及利亞
最初的晚霞 威廉.馬區/美國
沙之書 波赫士/阿根廷
元氣早報——敲開奇幻之門
II. 為愛啟程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美國
純情少年的愛情 赫曼.赫塞/德國
小鵪鶉 屠格涅夫/俄羅斯
三個問題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