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讀書專家博士生取經,從排斥念書到金榜題名,不論程度,全方位的秘技傳授!
國中基測、考大學學測、公職考試、檢定考試──全科目、各類考試皆適用!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 曾妍潔
英國德倫大學英語研究所 林宜莊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 洪敘峰
政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博士班 翁胤哲
交大學機械系博士班 蔡宇中
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 林宛嫺
清大生命科學院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 羅羽華
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 許立群
……等15位博士生親身實戰的應考寶典!
◎ 看博士生的學習特色:不過分依賴老師、用不斷法對付不擅長科目、英文從讀小說開始……
◎ 看博士生的讀書密法:運用90:15原則、文具創意用法、參考書該怎麼用……
◎ 看博士生怎麼記憶:筆記後立刻錄音、容易忘的用唸的、最有效的抽屜記憶法……
◎ 看博士生怎麼做筆記:選對螢光筆事半功倍、要鉛筆做重點、準備大張隨身貼……
◎ 看博士生怎麼提升效率:念書時間三分法、早起不熬夜、考前一周不要念書……
◎ 看博士生怎麼突破瓶頸:交換筆記發現盲點、轉換心情看課外書、量化目標……
◎看博士生怎麼考前搶分:多做題目=達陣策略、考前半年,中等弱科先複習……
作者簡介:
讀考密技情資小組
總召集人 廖翊君
作家&資深文字工作者
擅長採訪、書籍企劃、資料蒐集、文字整理,曾參與書籍近一百五十本。
王靜
曾任教育出版社編輯,行銷企劃人員。
專長:快速彙整資料及市場趨勢分析。
邱海蒂
曾任老師,剛考上錄取率極低的高考。
專長:整理考試情報、擅於時間規劃,對於讀書學習頗有研究及心得。
章節試閱
以90:15的方式唸書
讀書究竟是讀累的時候休息一下比較好?還是繼續讀下去比較對呢?
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過大腦的習性,發現大腦對有新鮮感的東西才會有較高的興趣,如果讓大腦持續念同一種書籍而不休息,不久之後,就會因為疲勞而失去專注力,看了半天反而一個字也沒看進去。
因此,適當的休息一下或者變換所念的書籍,讓大腦感覺新鮮,才能將開始感到疲累的大腦搖醒,重新活化神經細胞。
至於要念多久的時間休息一下,因人而異,剛開始可以從唸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慢慢開始加長,並且用碼表記錄時間。
有博士生的方式是:專心唸一個半小時,外出散步十五分鐘。
散步時,就在腦海中將剛才所唸的,特別重要的部分,再記錄於筆記中。等於是變換不同的方式來複習,讓大腦去記憶。
散步不僅可以舒緩一下筋骨,讓精神變好,這位博士生連散步的時間也不放過,反而不斷在腦海中繼續複習,真是把零碎時間善用得淋漓盡致了。
回到書桌前,因為已經呼吸過新鮮空氣,又能繼續唸新的內容。
所以,只要養成好習慣,讓自己坐在書桌前,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累的時候就去休息一下,讀書效率才會高。
博士生這樣做∼把自己當成出題老師
每當唸完一個重要的段落時,要如何確認自己真的懂了呢?
不少博士生們會採用「把自己當成出題老師」的方式,針對方才唸過的部分,用各種角度來出題目。
這個方式,不但可以避免「單一直線的學習」,還可以在讀書時增加一些樂趣,更能徹底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學懂,值得大家參考喔!
點線面法,讓有關係的都跑不掉
請問,在唸書的時候,你是一章一章唸,還是「有系統」的唸。
許多博士生都說:唸書,一定要有系統。
也就是將教科書中的各個主題,從點、線、面三方去串聯成一套自己理解的觀念。
了解定義可以說是掌握了「點」;將各章節的主題串聯成有前後次序的「線」;各個觀念、主題環環相扣,就能組織成一張很有系統的網絡面。
數學和物理科目,在各章的設計上,都有一定的關連性,尤其是物理科目, 最佳的讀書方式就是將新的一章與前面的章節串聯起來一起念,相當於串成連絡網,將有助於整體觀念的融會貫通。
在學習化學科目時,也是相通的,譬如說:學化學公式的時候就要先認識原子、分子,還要先背誦元素週期表,打好基礎之後,才能應要在實驗上。又如學數學,必定是先從簡單的加法、減法學起,再進階到乘法和除法。
基礎若沒打穩,會深深影響後來的學習,所以修習數理時,串聯的功夫尤為重要。教學時總是先從基礎的東西教起,再慢慢加深、加廣,就像螺旋狀一樣,越學越多、越學越難,同時也是學習最巧妙的地方。
你的腦海中有一套聯貫的學習網絡嗎?運用關聯法和點線面法,就好像在地基穩固的土地上蓋房子一樣,能迅速的蓋好一棟又一棟既高又穩的知識大樓。
博士生這樣做∼想想比老師更快的方法
很多數學的解法不只一種,老師在上課時,因為時間及其他原因,可能會採用某一種解題法,不妨趁下課時或放學回家時,思考有沒有比老師更快的方法,就算想不出來,也可以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絕對有幫助。
五次印記法,讓複習效果更好
重覆學習是保障學習效果的好方法,經由不斷的覆誦過程,訊息才能經由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儲存。
複習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人以為只有坐在書桌前讀書才叫複習,其實不然。你可以大聲朗讀課文內容、配合肢體動作,甚至可以用演的。越誇張、違反常理的動作其實越有助於大腦記憶。
當學習的內容十分龐雜時,一定要先將重點濃縮成筆記,之後再複習。複習的方式則是大聲朗讀,並且一邊錄音。睡眠時再把錄音內容調成像講悄悄話一般的音量,一邊聽一邊睡,使筆記內容進入深層記憶之中。
經過了看書→做重點筆記→看重點筆記→將筆記錄音→睡眠時聽錄音,如此五次印記法,絕對有一定的效果。
有專家指出,用聽講的方式只能記住所聽到的20%;若輔以文字解說,則能記下所看到的75%,而動手寫筆記,則能達到90%。
採用「五次印記法」,相當於運用了全身感官的學習(朗讀、錄音),能夠使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乏味。再配合最夯的「睡眠記憶法」,開發潛意識學習。如此一來,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能產生學習的效果呢!
使用記憶抽屜,縮短記憶時間
人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每次最多能記住7組訊息。
也就是說,當你需要記住多而且雜亂的訊息時,不妨把訊息依照邏輯整理分類,放進不同的知識抽屜中,抽屜中每一組知識的數量,最好能保持在7個以下。
以下面這段文字,如果要記憶起來,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吧!
常見的環境污染可以區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的來源通常來自於車輛、冷媒及工廠排放,車輛排放的CO2及甲烷會造成溫室效應,車輛排放的SO2會形成酸雨。而冷媒排放的氟氯碳化物則會造成臭氧層破洞。
但是如果依照以下過程來回想,並且找出每個群組下的關鍵字,當成打開記憶抽屜的鑰匙,就能繪製成結構圖,方便記憶的搜尋取用:
1.主題是什麼?環境汙染。
2.可以分成哪幾個群組?分類、來源、種類、結果。
3.每個群組下可以分類幾個項目?在分類可以列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音污染」。…
由於短期記憶並無法維持很長的時間,容易因為外在的干擾、其他信息的持續進入,讓記憶變得模糊,最後甚至根本想不起來,必須經由其他感官的重複刺激,重複的背誦、書寫,才能轉化成長期記憶,變成像是1+1=2的直覺反應,因此,在以各種記憶法記憶時,也別忘了要常常拿出來"回憶"、"使用"喔!
作筆記,要有一定的規則
學生每天要吸收的知識十分多,很難將所有想到的東西都記在腦海裡,這時筆記本就會是最好的幫手。
除了先前提到的各種輔助工具和方法,我們還可以在筆記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記錄別人提供的想法,例如:不同的解法、不同的推演方法、不同的解釋等等,這都是充實筆記內容的重要方法,套句資訊的說法,這算是某種「資料的更新與維護」吧!
此外,作筆記的規則也應該一致。
什麼是作筆記的規則呢?
像是各種螢光筆代表的意義、各種詞性所使用的顏色(如人名用紅色;時間用綠色)、筆記內容書寫的方式等,都要維持相同,才不會在往後複習時發現一本筆記本中風格多變,閱讀起來難以適應,打消了學習的興趣。
既然筆記本是我們學習的重要依據,內容的正確性也是相當重要,在課後整理複習的時候,我們就要習慣檢查自己有沒有筆誤、或聽不清楚而記錄了不正確的資訊,有時,我們也會發現老師的答案有問題,也可以和同學討論,或是主動跟老師反應,將錯誤的內容更正,以免影響了學習的品質。
博士生這樣做∼以「分塊」方式讓筆記更清楚
有時候,在一頁之中,會寫入較多的重點。
此時,該如何一目暸然呢?
此時,只要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將「區塊」分隔出來,即可讓密密麻麻的筆記看起來清楚,又不會破壞筆記的整體美觀和邏輯。
這個方法同時也適合修正筆記時使用喔!
給只想在課本上畫線的人-先藍後紅畫線法
很多老師都會在課堂上,一頁頁帶大家將課本裡的重點劃起來,藉由這樣的動作,把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提供給學生,方便學生們課後溫習。
請問,在回家後,你是否就一股腦兒地將老師畫的重點全部背起來?
學習首重理解,囫圇吞棗的背誦只能應付一般的填鴨式考試,就算考得高分也不等於你就真的會了,只能說你把答案背出來了,這種短期記憶的學習其實很快就會歸零。
很多學生為了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會一次又一次地將重點謄寫、濃縮數遍,直到記住了為止。
但如果你是屬於「只願意做一次重點筆記的人」,不妨採用博士生提供的「先藍後紅畫線法」──在畫課本裡的重點時,先使用藍色原子筆,把老師說的重點都畫起來。
回家後,再將重點重新謄寫進自己的筆記本中,進行重複「輸入」、「輸出」的理解消化動作,把老師抓取的重點再做一次加工,找到自己的重點。
最後一個步驟是,在考試之後,務必要針對不熟的、錯誤的部分,以紅色原子筆,在課本上畫上註記,往後要考相同範圍時,就直接看紅色畫線的地方,減少失分的可能。
如果你是屬於希望讓課本保持乾淨的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時,不妨先用鉛筆把不確定的地方畫線,當完全清楚之後,擦去鉛筆註記,用藍筆畫線保留需要加強注意的地方,之後再針對常考的地方或易錯的地方加畫紅線,提醒自己要注意。
博士生這樣做∼使用標籤紙
即使再怎麼不喜歡做重點筆記,也要有讓自己可以"看到重點"的方法;再怎麼不喜歡動手寫,也會有自己最需要記住的部分。
除了先藍後紅畫線法外,也可以使用有色彩的標籤紙,標出最重要的地方。
每天90分鐘的段落式學習法
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回家後又要複習大考,而不知道該從何著手時,該怎麼辦?
有博士生說:那就採取段落式複習法吧!
段落式學習法的重點在於「先學習、再複習」-每天都少量學習新的內容,然後再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內容。
回到家之後,先洗個熱水澡,讓身體放鬆,讓心情在歸零之後,調整到讀書的最佳狀態。
開始讀書之後,先用30分鐘複習今天上課學習的內容,根據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的原理,越新學習的內容,在越短的時間內複習,就越能保持記憶力,所以盡可能快速的將重點快速瀏覽過一遍,加深記憶力。
至於複習的時間分配上,可以利用回家的路上,在心裡就開始安排優先次序,例如,今天上了什麼課,重點複習什麼,要做幾題練習,把這些想法用鉛筆寫進讀書行程表中,完成之後逐一刪掉,每天都能產生讀書的成就感。
剩下的60分鐘,則每天安排不同的科目來複習,確定所有的考試科目都能循環念過一遍,平均分配讀書進度。
複習時間在精不在多,訓練自己以90分鐘為目標,自然就能強迫自己專心學習,慢慢的提高讀書效率。
如果在假日,一整天需要複習許多科目時,最好能每小時間隔休息5∼10分鐘,每個科目最多不超過2個小時,才能集中注意力。在感覺浮躁焦慮的時候,也可以告訴自己「加油!再過OO分就能休息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排斥時,就看相關課外書
某些科目,上課聽不懂,回到家複習的時候,還是一頭霧水,考試成績一落千丈,眼看再這樣下去就快要失去信心,甚至完全棄守了,怎麼辦?
一位博士生回憶,當她國中唸化學時,看到課本上一堆「公式」、「元素」,覺得既無聊又枯燥,讀起來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惡性循環的結果,變成一想到化學二字,就覺得很難。就算想要藉由參考書來補救,也因為書上的重點針對考試而設計,片斷而零散的知識,讓人無法瞭解整體觀念脈絡,還是有看沒有懂。
有一次,她和導師聊起對化學的無奈時,導師建議她不妨先從相關的課外書看起,果真當她放鬆心情,用看閒書的心態重新閱讀化學相關書籍,一看就看出興趣,對於相關概念也能更全面性的了解。
同樣的道理,對物理摸不著頭緒的人,可以看看「蘇老師掰化學」(蘇瓦茲Dr. Joe Schwarcz);對物理排斥嗎?那麼「觀念物理」、「別鬧了,費曼先生」都是建議可看的相關課外讀物;對於文言文失去耐性的人,不妨從較有趣的小說文言文看起(如吳承恩的西遊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先拾回學習的興趣,再繼續往學習之路邁進。
你也可以這樣做∼網站資訊也很棒
「台灣師大物理系 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網站,有很多關於物理的有趣動畫、討論與研究,可以幫助你克服對於物理的障礙喔
交換筆記,發現盲點
考試時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遇到低潮可以彼此砥礪,讀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一起鑽研,就能夠利用團體的力量,讓大家都能榜上有名。
就以作筆記舉例,如果自己作筆記,有時候因為懶惰,難免有種「先簡單寫一下,反正看的懂就好了」的偷懶想法,但是如果是小團體一起讀書的情況下,就能定期交換筆記,讓每個人都有「一定要做好,不然會丟臉」的壓力,而且在觀看別人筆記的同時,也能發現自己讀書時疏忽的盲點。
如果參加的是研究所或公職人員考試,因為需要蒐集的資料更多,也可以組成讀書會的形式定期聚會,大家可以互相交換情報與讀書心得,有系統地閱讀要考試的書單,安排讀書的進度,輪流導讀並且進行討論,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程度差的人可以藉由提問找到解答,而程度好的人,也可以藉由解說的過程,重新複習一遍,甚至能發現之前沒注意到的盲點。
為了讓讀書會的運作更有效率,人數控制必須在精不在多,也可以在徵求大家同意後,訂立團體規章,並且嚴格要求成員遵守,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爭吵,專心於讀書內容的討論。
大項記好,小項就會寫
考試、答題時是有一些小撇步的,尤其是越高層級的考試,不再只有是非、選擇題這種純粹測驗記憶性的考題,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肚子裡有點墨水的申論題。
面對題目只有短短幾句話的申論題,要怎麼作答呢?尤其是考試時一緊張,腦筋一片空白,眼看就要開天窗了,怎麼辦呢?
多位博士生都採取了「記大項」的技巧。
首要步驟就是先把課本裡的標題記牢。有了標題,內容再自由發揮,至少不會偏離主題。
標題即是重點,答題時應盡量跟課本的標題一致,尤其是專有名詞,切勿用自己的話來寫標題,這樣顯得不夠專業。
有了大標題,內容就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並且發揮自己的獨到見解,考試能不能脫穎而出,就看答題是否了掌握主旨、又能創新。
在時間來不及複習的時候,至少一定要將標題記牢,閱卷老師一定是先看標題寫的對不對,內容再稍微看一下。因此,掌握標題也就等於掌握了答題的重點。
考前半年,中等弱科先複習
如果,你的弱勢科目真的弱到不行,而且再怎麼複習也救不起來時,該怎麼辦?
有博士生建議:「在考前半年,就從中等弱的科目先複習。」
從有點兒弱,又不會太弱的開始複習,如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分數增加最多。
不管科目強弱,如果抱著用強的科目來彌補中等弱及最弱科的想法,只攻強科,完全不顧其他科目,實在很可惜--再怎麼不想補弱,都請針對有點兒弱,又不會太弱的中等科目開始加強複習。
由於為距離考試時間已經不多,對於不拿手的科目,只要就之前作錯的題目開始訂正,找到錯誤的原因,並且輔助考古題進行考前猜題,能記多少算多少,不要再多花時間作整體性閱讀,既耗時又很難馬上看到成效。而拿手的科目要持續保持熟悉度,經常性練習,保持作答的手感,以細心來奪得高分。
而中等科目,才是往高分邁進的關鍵,因為對於該科目,已經有基本基礎概念,只需要針對不清楚的或者容易混淆的部分進行釐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分數有跳躍式的進步。
但是對於有加權比重的考試,即使是不拿手的、再怎麼不喜歡的科目,也不能放棄。此時搶分的秘訣就在於「把握重點」,只要是重點,就一定要記、要會。這麼一來,就不會因為加權的問題而錯失良機了。
給容易粗心的人-請在考卷上畫線
「怎麼會這樣?平常明明都會的東西,到了考試時,總是因為粗心而失分!」
如果,你也是「容易粗心者」,那麼平日考試時,就請養成在考卷上畫重點的習慣。
所謂的考卷重點,指的是類似「何者正確」、「何者為非」、「下列哪一個不是……」等容易讓人失去戒心的關鍵字,很多人在考試後都認為自己考得不錯,等到拿到考卷、看到分數時,才扼腕自己沒看清題目,實在很可惜!
為了不讓這樣遺憾的事情發生,在平日寫題目時(不論是小考或寫作業),就養成看到題目,就立刻提防戒備,在關鍵字處畫線以提醒自己,搶回更多原本就該屬於你的分數喔!
考場搶分秘訣就在於時間的掌握
如果你參加的是「題目不多」的考試,拿到考卷之後,別急著作答。
不妨先將題目快速瀏覽一遍,將題目區分為困難、中等、容易三種類型。先作容易題,這些是基本分數,一分也不能掉,所以務必穩紮穩打,細心作答。然後再作中等題,這些題目通常偏向應用方面居多,需要抽絲剝繭,思考出題老師要考的重點是什麼。通常考卷中這種題目會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考試時間不夠用。最後再作困難題,這些題目通常分數不多,有時間就盡量答,答的不好也不要氣餒。
如果遇到題數很多的狀況下,就用題數分配作答時間。遇到難題如果完全沒有作答的把握,或者解題出現困難時,就應該先跳過,等到最後有把握的題目都做完之後,再回頭去解之前未答的難題,避免因為難題影響考試情緒,並且延宕整體作答時間。
常常有人在考後才因為看錯題目丟分而扼腕,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當感覺自己注意力不佳時,可以拿著尺,強迫自己一行一行的把題目詳細審閱一遍,確定題目意思之後再作答,作答過程中,如果有不確定的題目,也可以在題目卷上作記號,如果最後還有剩餘時間,再回過頭,針對作記號的問題再檢查一次。
別急著看解答
在做題目時--尤其是需要理解的數、理科目,千萬不要急著立刻看答案,一定要自己先寫過;不會的部分才去看解答,這時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下次再作答時,也就不容易忘掉。
博士生們認為:如果一開始就先看解答是怎麼解的,就失去自己思考的機會,變成是死背答案了。
有些科目解題的過程也很重要,閱卷老師會斟酌你的思考過程來給分,這時,正確答案反而不是這麼重要,重點是你的想法合不合邏輯,越高等的考試越是如此。
平日在解題目時,也可以要求自己想不同解答的方法,參考書的答案未必正確,也許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也就是要抱持著「懷疑」的功夫,想一想解答完全正確嗎?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遇到不會的題目,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解,真的不懂,再請問人,如此才知道自己是錯在哪裡?
人往往有思考的盲點,也許只是卡在某一個觀念、一個細節,想過之後再去請教別人。茅塞頓開之後,就好像任督二脈被打通一般,功力馬上大增。
記住,不要急著去尋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答案不見得只有一種,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如果想要在考場上贏過別人,最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試想,閱卷老師要改那麼多跟解答一樣的考卷,如果能多幾分巧思,寫下跟別人不一樣的答案,不就讓自己更多了一分機會嗎?
博士生這樣做∼想不通,直接問更強的
對於自己真的不會的科目,有博士生會採取「直接問」的方式,因為知道自己即使想了半小時還是不會,倒不如先去問更強的人。
重點是,在問到解答後,必須要回來再自己想過,而不是得到答案就沒事了。
唯有自己想過,才會是你的──這一點,任何科目都適用。
以90:15的方式唸書讀書究竟是讀累的時候休息一下比較好?還是繼續讀下去比較對呢?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過大腦的習性,發現大腦對有新鮮感的東西才會有較高的興趣,如果讓大腦持續念同一種書籍而不休息,不久之後,就會因為疲勞而失去專注力,看了半天反而一個字也沒看進去。因此,適當的休息一下或者變換所念的書籍,讓大腦感覺新鮮,才能將開始感到疲累的大腦搖醒,重新活化神經細胞。至於要念多久的時間休息一下,因人而異,剛開始可以從唸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慢慢開始加長,並且用碼表記錄時間。有博士生的方式是:專心唸一個半小...
目錄
第一章 博士生的學習特寫
相信自己能,就做得到
英文,從看小說開始
愈不擅長的科目,就採用「不斷」法
最關鍵的學習技巧:打開課本的第一步
了解自己喜好,讓興趣造就好成績
謙虛,讓自己更開闊
從排斥唸書到交換學生之路
念書,從不過度依賴老師開始
第二章 博士生讀書秘法不藏私
歷史背不起來?從課外讀物開始看
以90:15的方式唸書
要真的了解定義
別急著看解答
用橡皮擦、尺營造「隨堂考」效果
點線面法,讓有關係的都跑不掉
大範圍掌握法,讓史地無所遁形
使用故事聯想法,次序細節不混亂
使用畫圖法,複雜難記的都不怕
使用字首字尾法,找出單字線索
做比較、表格化,刺激腦力和眼力
多看英文名著小說
學會使用參考書,讀書效果大提升
第三章 博士生牢抓記憶不藏私
整理筆記後,立刻使用錄音法
睡眠記憶真有效,你用了嗎?
使用宇宙漩渦冥想法,讓大腦自動加工
五次印記法,讓複習效果更好
睡前十分鐘,使用效率回想法
養成自己推演習慣,數理公式幫助大
用關聯法來學習,記得多又記得牢
容易忘的,更要大聲唸出來
關鍵字記憶法-專剋長的難的文字
使用記憶抽屜,縮短記憶時間
第四章 博士生精做筆記不藏私 1
第一件事:每一頁都蓋上自己的姓名章
課本畫線寫重點,使用三色原子筆
準備較大張的便利貼
選對螢光筆,可增長讀書時間
採用「點點標記法」,重點一目暸然
好的課堂筆記,出自於「認真聽課」
用鉛筆做重點筆記
寫筆記時要留白
作筆記,要有一定的規則
用A4紙做筆記
給只想在課本上畫線的人-先藍後紅畫線法
第五章 博士生提高效率不藏私
靜不下來時,先唸最拿手科目,增加效率
每天90分鐘的段落式學習法
充分使用「萬用手冊」做好時間規劃
讓時間規劃「使命必達」的方法
使用「雙向」超前進度唸書法
利用下課十分鐘寫作業
將唸書時間規劃成三分
活用零碎時間,把唸書時間變多了
三十分鐘英文教學,每天必聽
聽對英文廣播節目,學習更有效率
學英文不如用英文
讓自己習慣使用英英字典
讀書時,一定遠離電腦、電話
讓讀書效率提高的「書桌書架整理法」
評量,是確認的最佳方法
考古題,必做!
早起不熬夜,最有效率
睡前半小時看一節翻譯小說,放鬆心情
用音樂驅除雜音
用搖滾樂趕走睡蟲
考前三個月,筆記應全部完成
大考前一星期不要唸書
第六章 博士生突破瓶頸不藏私
排斥時,就看相關課外書
轉看另類讀物,吸收不同資訊
用箭頭圖來提高思考力
做自己看得懂的學習系統地圖
一時的失敗,可能是日後的好運
害怕英文閱讀,不妨翻譯和原著一起看
聯想法,使用比例高
用故事性的方式背史、地
用對心態來做題目,就不排斥
別當讀書狂
量化成功目標
交換筆記,發現盲點
找回讀書的熱情
兩個方法,增加你的成就感!
第七章 博士生搶分不藏私
運動,是大考體力的來源
大項記好,小項就會寫
從看漫畫來學習,想不到吧!
漫畫、武俠小說,也能訓練不同能力
讓正面思考的力量發光
給容易粗心的人-請在考卷上畫線
給不愛做規劃的人-再怎麼不想做規劃,也可以做到
給不愛寫重點的人-採用白紙、留錯策略
平日就養成「為什麼」的思考方式
用「未來的自己」來寫鼓勵語
讓情緒挫折成為搶分跳板
多做題目=達陣策略
考前半年,複習規劃重搶救
考前半年,中等弱科先複習
沒時間了~~拉分最重要
考場搶分秘訣就在於時間的掌握
第一章 博士生的學習特寫
相信自己能,就做得到
英文,從看小說開始
愈不擅長的科目,就採用「不斷」法
最關鍵的學習技巧:打開課本的第一步
了解自己喜好,讓興趣造就好成績
謙虛,讓自己更開闊
從排斥唸書到交換學生之路
念書,從不過度依賴老師開始
第二章 博士生讀書秘法不藏私
歷史背不起來?從課外讀物開始看
以90:15的方式唸書
要真的了解定義
別急著看解答
用橡皮擦、尺營造「隨堂考」效果
點線面法,讓有關係的都跑不掉
大範圍掌握法,讓史地無所遁形
使用故事聯想法,次序細節不混亂
使用畫圖法,複雜難記的都不怕
使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