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拼貼大自然
A.拾荒、整理大學問
用自然物來寫日記,說起來詩情畫意,其實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個大自然「拾荒者」的生活記憶!對於常跑野外的人來說,撿拾自然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要讓這些東西有好的意境呈現,卻需要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
第一步:收集
要做拼貼的自然創作紀錄之前,第一步就是收集自然物。看似單純的撿拾動作,還藏著一些你必須知道的秘訣,沒錯,「撿破爛」也是需要下工夫的喔!喜愛大自然的我們只是要運用自然物之美,加上一些巧思做成美麗的紀錄作品,並不是要送到博物館裡典藏的「模式標本」,因此在收集自然物之前,請大家在心中放上一把尺,以下是自然創作的「五不」政策:
1.不抓活的生物
愛護生命的人,絕對不認同為了創作或紀錄將生物灌上塑膠、插上釘子,或是將其弄死放在框框裡;我們都不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實在沒必要如此。因此我一直強調生命不該因為私心而犧牲,不抓活的生物是我的原則。若要尋找昆蟲,野地裡的路燈下、樓梯間常能找到因為趨光而來的昆蟲遺體,這些昆蟲也許身體殘缺,卻是我最好的素材。因為自然淘汰的個體,本身就比較瘦弱,體內所殘存的肉與脂肪很少,自然腐化的問題便減少很多。
2.不摘樹上的花果樹葉枝條
摘了樹上新鮮的花果與樹葉枝條,後續的乾燥、防腐問題非常的惱人。我提倡的創作方式與壓花、花藝設計不同,建議大家撿拾樹下已經由老天爺幫忙做了最佳乾燥的枯枝落葉與種子,省去加工的麻煩,也能保留最佳的自然原味。
3.不添加化學藥劑
自然物都有一定的壽命,想要長久保存,就要注意保存方式與溼度、溫度的控制。當然,有人覺得反正放上防腐劑、上亮光漆不就能將這些東西永久保存?但我認為這樣就失去自然原味了。因此建議大家用最普通的方法,多一些耐心,不要用化學藥劑來保存這些自然物,這樣收集的過程不但安全,也能欣賞這些自然物最美麗的風貌。
4.不到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採集
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為維護生物的多樣性,保留自然原貌,是禁止任何方式的採集與撿拾,愛護自然的你不要以身試法喔。
5.不強取豪奪
「適量收集」是撿拾自然物最基本的準則,建議你先想好如何運用再做收集,漫無目的搜刮,不但浪費自然資源,太多自然物的堆積也容易潮溼發霉,甚至加速腐敗。
自然創作有趣的地方就是兼具美感與紀錄功能性,我所堅持的五不政策都是留住自然原貌的最佳方式,親身體驗,拿捏箇中的奧妙,一定可以自得其樂。
第二步:整理
許多人在野地裡收集很多的自然物,但回到家之後便將這些東西擱置一旁,這是不對的作法。撿回來後的「整理」工作是必須做的功課,自然物是需要照顧與清理的,撿回來的東西若沒花時間擦拭、清除霉菌,很快的,這些東西都會自然的發霉與腐化。因此,我會在撿拾自然物回家之後,用油漆刷將種子、落葉表面的灰塵刷除,細微部份若還殘留灰塵,我會用牙刷稍微刮除,之後再將這些自然物置於通風處保存即可。很多人以為要將自然物經過陽光曝曬才會乾燥不生黴菌,雖然陽光看似是最佳的防腐劑,但大家卻有所不知,太陽曬過頭,會造成自然物「質變」,很多東西一曬之後變硬、變脆,相對的也容易毀損,所以在通風處將自然物「陰乾」是最佳的策略。
B.撿撿貼貼留住自然美
自然物經過收集與清理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做拼貼與呈現了。拼貼的呈現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抽象的表現,抽象的表現是指運用這些枯枝落葉,在你所要拼貼的畫面上,透過構圖呈現出你心中想表達的意境和思想,例如運用樹葉的形態變化做不規則排列,來展現生命無常的意境等等。第二個是具象的表現,具象的表現是指在畫面上用這些自然物去拼貼或模擬出一個具體的形相,例如用種子拼貼出一隻動物、一隻小鳥。
撿到的自然素材所呈現的美常讓我感到驚嘆不已,也讓我思考另一層面的問題:葉子落地之後,生命是否就此驟然而逝呢?種子若沒發芽,生命是不是也就此停頓?我一直想重現這些自然物的生命力,因此我所做的自然物拼貼紀錄都是半立體的呈現,有別於坊間的壓花平面式的創作,在有限的空間裡,將自然觀察的經驗,運用設計與美來完整呈現這些枯枝落葉與種子看似逝去的生命力,極力展現出這些自然物在大自然裡迸裂、飄落、彈跳的姿態,然而要呈現完美的畫面,也必須再下一番工夫來製作,才不會辜負這些自然素材原有的美。
選擇拼貼的底板材料
其實自然物的拼貼創作真的很自然、很隨性,不需拘泥形式,沒有所謂風格,一切都是隨心所欲。不過在拼貼之前,還是要考慮一下你所要黏貼的底板材料,由於自然物大多是褐色系,我建議大家不要用色彩太亮的底色作為黏貼自然物的底板,淺色麻布的色調中性又具有自然風格,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各式的紙類甚至木板,只要色彩不要強過你所要拼貼的自然物,都可以拿來當作黏貼底板的材料。
拼貼方式與構圖
選擇好底板之後,再來就是要先試著擺放自然物,也就是所謂的構圖。先把要黏貼的自然物先在畫面上預先做排列組合,做好黏貼的準備。先前提過,我們的自然物拼貼與壓花不同,壓花是將花卉、葉片壓扁成平面式再作黏貼,而我的自然物拼貼是半立體式的。所謂半立體式是指不改變自然物的形態來作拼貼,也就是拼貼後的成品還可以看到它原有的樣貌,因此在構圖時要注意它的美感和排列組合的方式。很多朋友會在同一個畫面內塞入各式各樣甚至大小相距甚遠的種子,若是具象的呈現(例如要排出一個圖案)倒是問題不大,如果是要呈現一個抽象的意境,我個人是很少這樣做,因為這樣不但讓畫面構圖混亂,也不容易表現你想要呈現的想法。我通常會運用同樣的種子或葉子來拼貼,在較單純的素材中,運用富變化的排列組合構圖,並藉此將想法傳達給欣賞者。
牢牢黏住自然物
在底板上隨意排列組合到自己感到滿意,下一步就是黏貼了。由於自然物都是半立體不規則狀,甚至有些表面是光滑的,常常會出現黏貼不久之後便掉落的狀況,因此黏貼時就必須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球狀的青剛櫟種子,與底板黏貼的接觸面太小,若可以用刀片或銼刀稍微在球狀種子表面切割或摩擦一下,讓表面出現一個平口,那黏貼的緊密度就會大為增加,也減少日後脫落的困擾。
說到黏貼,最重要的就是黏膠的選擇,我曾經試過許多不同的黏膠,舉凡熱熔膠、強力膠、保麗龍膠、三秒快乾膠、白膠等等都拿來做過測試,由於多數自然物都具有木料特性,因此連木工師父都愛用的白膠(樹脂)是最佳選擇,而又屬南寶樹脂這個品牌的白膠黏性最佳,成為我選用的重要材料,不過雖然它的黏性強,但白膠在黏貼後必須有充分時間等待其乾燥,因此黏貼之後要有耐心等上半天的時間讓它凝固接合。很多朋友問說為何不用三秒快乾膠,乾燥快又黏?雖然三秒膠黏合時間超短,但它會讓木質化的自然物質變,本來有些彈性的樹枝落葉,一碰到三秒膠,馬上變得硬邦邦,更容易一碰就碎,完全不利保存,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少量使用,將它作為暫時性固定的黏膠。另外也不建議孩童使用三秒膠,因為它不易掌控,在黏貼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沾黏皮膚的危險。其他像熱熔膠、保麗龍膠、強力膠都因為材質不適合黏貼自然物,僅能做暫時的黏貼,因此不建議使用。
簽名寫字行不行
完成黏貼之後的作品,再來就是在作品留白處寫上收集日期、地點,甚至簽上製作者的大名。這些留白的位置都必須在構圖時事先設想好,不要等到最後一時興起,隨意選擇一個角落提筆落款,這樣會破壞你精心設計排列的畫面。建議大家在構圖時,想好要寫入畫面的文字,是紀錄也好,是心情抒發也罷,或只是簽名落款,只要考慮構圖的美感,預先留下適當的位置,都可以盡情發揮。
為你的作品裝個框
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後,為了讓你的作品更完整,我建議大家把作品送到裱框店裝框,這樣不但可以放在家裡做裝飾,更可以延長你所收集的自然物之保存期限。不過,因為我們做的是半立體的拼貼創作,在製作前選材必須考慮後續的裝框問題,製作的自然素材料若太厚,畫框就必須特製,裱框成本也會大幅增加。依我個人經驗,拼貼作品的厚度(含底板)盡量不要超過七公分,因為過厚的作品不好裝裱,合適的框也不多,而且過厚的畫掛在牆面上,會彷彿牆壁上多了一個箱子,這樣就少了些美感。由於自然物沒有另外做任何防腐處理,因此時過境遷都會落下一些碎屑灰塵,建議裝裱的立體框不要釘死,背板最好有活動扣,若看到髒污可以從背板拆開清理。
富含原味「音容宛在」
朋友看過我那些富含自然原味的拼貼作品,笑稱我的作品應該叫作「音容宛在」,可不是嗎?生命之美無時無刻都在展現,在欣賞生命的同時,生命之華也在心中油然而生。別說做不出有生命力的紀錄,思考一下你有沒有放心思去觀察這些自然物。只要用心,你將會發現古人所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絕妙境界。
C.自然風的小禮物
我喜歡運用自然物為朋友製作小禮物,因為自然物除了形態優美,富含親切感,名字還可以引發許多的聯想,例如我曾用相思豆(小實孔雀豆)、銀合歡豆莢和無患子三種植物的種子拼貼出一幅作品,送給即將結婚的朋友,取這些種子名字意味著「相思、合歡、無患子」的愛情三部曲,這樣特殊的禮物也讓收到禮物的朋友回味再三,附帶一提的是,一個好的自然禮物還能省下不少紅包。
其實,這一切一點都不難,只要有心,利用簡單的拼貼,也可以在卡片上創造自然風味。有一段時間我在旅行的時候,身上都會帶著空白紙板,裁成明信片大小,沿途收集落葉,貼在紙板片,把它當成一張明信片,寫上我在野地的祝福寄給朋友,我想這是最「自然」不過的問候了。
我也經常思考自然物除了紀錄、裝飾以外,還能拿它們來作什麼呢?因此我做過許多特別的嘗試。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在許多年前,為荒野保護協會設計一份要贈送給加拿大環保歌手的荒野大使證書,我試著把幾個自然物巧妙的拼貼在證書上頭,讓一張平淡無奇的證書,彷彿有了新的生命;而拿到證書的那位加拿大朋友對這份禮物愛不釋手,直說她要好好珍藏!這個禮物也讓她的台灣環保之行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沒想到小小的種子也能做國民外交,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魔力吧!
D.巧思的立體組合
『森之標本箱』的作者矢野正先生運用了在森林裡撿拾的枯枝落葉,切割、組合成一隻隻的昆蟲,也有一些本土創作者將這樣的創作稱為「樹枝蟲」;我也曾嘗試做這樣的切割拼貼組合,但是面對許多漂亮的自然素材,我都捨不得直接將它鋸開或修剪,於是我開始轉而尋找不需裁切就能使用的「擬真」素材。
何謂擬真素材?比如我要拼貼一隻天牛,我就會到公園樹下尋寶,找尋與天牛的最大特徵「節狀觸角」相似的樹枝,後來我發現樟樹的嫩枝與這個特徵最為相似。當然要做出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種物種的立體作品,我建議大家在尋找素材之前,要多做自然觀察。一個好的作品除了展現自然物天然的趣味性以外,也希望讓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生物,甚至還能憑著特徵說出物種的名稱,這樣寓教於樂的作品不但富有意義,還能讓更多人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真是一舉數得。
不過這樣的尋找方式,不見得每次都能找到特徵相似、讓人滿意的素材,記得有一回,我在河邊撿到一段漂流木片,像似一種水鳥頭部,長長脖子、長而反翹的嘴喙模樣,像極了反嘴鴴的頭部,然而想要為這隻水鳥尋找合適的軀體,卻一直沒有著落,每次到郊外,我都惦記著這個作品,直到有一次,我在台東海邊撿到另一塊漂流木,大小、形態剛好與頭部比例相符,費了一番工夫,才終於將這隻反嘴鴴組合起來,不過從撿到頭部到完成,已經過了三年。自然物本來就變化多端,可遇不可求,要做出一個特殊的作品,不但要有創意,還要有耐心,當然更要有好的機緣。
E.拼貼一張自然的臉
這幾年間我也將這些撿撿貼貼的創作,在各地開課與學生分享,在教大家實作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馬來西亞的朋友,大家撿到自然物時,都會將這些東西聯想到身體特徵,例如圓形球狀的種子,大家都將它視為眼睛,看到細長微彎的樹葉、豆莢,就聯想到嘴巴。
有一次出作業給大家練習時,我就突發奇想,發給大家一個明信片大小的底板,要大家回家做一個拼貼練習,主題是「臉」,不限素材,無論種子、落葉、石頭,只要是自然物拼貼就可以。沒想到一週後,同學們一個個拿著自己的作品上台分享,卻讓在台下的我和其他同學笑到肚子痛!因為每一張拼貼出來的臉,都跟作者十分相像,而且還能從畫面中解讀出製作者的個性和內心的感受,這有趣的發現讓我十分吃驚,還不斷問學生,我上周出的題目究竟是「自畫像」還是做一張「臉」?
這個有趣的發現讓我聯想到高中時上素描課畫石膏像,有一次老師要全班同學放下畫筆,擦掉作品上的姓名,退到教室後面,他要做「讀心術」,光看圖就可以叫出畫的同學名字,老師指著畫一個一個無誤的點名,讓我們驚訝不已。後來,指著其中一張畫說:「黃一峰這張是你畫的,對吧!我看畫中石膏像那個長下巴就知道是你!」全班同學爆出如雷的笑聲,這才恍然大悟,老師的神力只是看畫裡的特徵來做聯想。老師解釋說,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行為,人在畫東西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一些特徵與心境投射在作品裡,因此除非是畫壇老手,不然石膏畫像多少都會畫出一些自己的影子。這個心理投射真的十分很有趣, 而且也提供一些方向給想創作卻找不到主題的朋友,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樣的作品嗎?拼貼一張最「自然」的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