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是一個單親爸爸帶著兩個女兒成長的在家教育家庭。歐洲音樂家追尋之旅是他們在家教育的一部分,三人的歐洲旅遊感想與過程可以被視為父女的深度對談。由書中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來在家教育的成果,兩個女兒對於音樂的深度素養,尤其是對音樂的熱情,讓這趟音樂家追尋之旅不僅僅是親子旅遊,也可以算是之前數年間在家教育成果的具體呈現。
思特和斯坦熱愛音樂,非常嚮往到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探訪音樂家故居,可能的話,還聽上幾場歌劇。
但旅行一開始就出現意外,計劃縝密的汽車之旅成了事事難以預料的火車之旅……
也因此,爸爸更瞭解兩個女兒的自主能力和善體人意,兩個女兒則明白了父親的思考邏輯和處世態度。
本書是一個在家教育家庭的親子自助旅行的紀錄,但不僅於此,這趟旅程也是爸爸計畫中的教育之旅(如同莫札特的父親帶他和他姐姐一起進行的歐洲旅行),希望兩個女兒能從旅行中認識更多樣的文化與社會,也為了滿足女兒現場觀看歌劇的想望。文中所流露出的父女親情、姐妹倆對音樂(尤其是歌劇)的熱愛與天真無邪,讓為人父母者也不免希望自己有這樣對學習充滿熱情的兒女。
作者簡介:
李宗隆
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95年返臺定居。在新竹工作五年後,回故鄉的嘉義大學任教至今。有超過九年在家教育兩個女兒──思特與斯坦──的經驗。
李斯坦
我是李斯坦,是家中老二。是中、西音樂的愛好者。也很喜歡旅行,希望以後各國各地都能去逛一遭。另外還喜歡文學、歷史、語言……等,可是就是最喜歡——玩。
李思特
從小在家教育,未去過學校,我現年十四春秋。音樂是我的上等喜好,遊山玩水亦是我的嗜好。開玩笑、毫無拘束地唱歌是我的本性。最愛的,乃是看歌仔戲也。吾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名為李思特。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專文〉禮失求諸野
石佳音、簡皓瑜
宗隆和倩碧是我們在西雅圖唸書時的老朋友。我們還在國外時,台灣開始推動教改。等我們回台,教改已經如火如荼。特子、坦子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就是在教改的大潮中出生、成長的。
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二十幾年來的各種改革,在五顏六色的政客、名嘴、「大師」操弄之下,無一不淪為機關算盡的障眼法。其登峰造極之作,就是陳水扁打著「正義」與「改革」旗號上台,在長達八年的「賄」聲「穢」影之下,政壇與社會風氣不斷向下沈淪。大環境如此,即使「教改」有良好的初衷,也很難見效,何況其中還暗藏著「去中國化」和各種政商利益的盤算。
就在教改啟動十年之際,倩碧病逝了。但是,幼年失恃的特子、坦子,此前即須經常隨同母親出入醫院,父母為她們選擇了一條在家教育之路,從而免於其同齡學子成為「教改白老鼠」的命運。宗隆感覺這條路可能是教改狂潮中最好的自力救濟方案,於是擇善固執,堅持下來。就這樣,嘉義縣的一個鄉下小院落,成為全台萬千學子和家長、教師為「教改」而折騰之中的一片罕見淨土。
宗隆不是教育系科班出身,甚至也沒有修過所謂的「教育學分」。但是他好學深思。他的「在家教育」之道非常簡單,就是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然而,這種作法,卻最符合教育原理。
被稱為「最後的儒家」的梁漱溟,曾以高中畢業的學歷任教北大。他在〈我的自學小史〉中總結其學思歷程,認為他的一生「正是一個自學的極好實例」,因為「學問必經自己求得來者,方才切實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實,就不會受用」。他並且相信「任何一個人的學問成就,都是出於自學。學校教育不過給學生開一個端,使他更容易自學而已」。至於如何自學,他還指出自己「不著重在書冊上,而寧在我所處時代環境一切見聞」。梁漱溟所說的這些道理之真切,讀者都可從手頭這本書中體會到。
然而,梁漱溟的「自學」經驗和宗隆一家的「在家教育」還有更緊要的相近之處。宗隆常常強調兩個女兒絕非「資賦優異」,反而極為平常;梁漱溟則自稱小時候是「一個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只是平常資質,沒有過人之才」。梁之所以能自學成材,只是因他父母以其身教給他「種下了自學的根本:一片向上心」。反之,我們固然不需要用世俗的「成材」標準加諸特子、坦子,但是無可否認:她倆的學習熱情、求知欲望,以及純樸而誠摯的個性,都是受其父母身教使然。「身教重於言教」這句老生常談,不但是理解梁漱溟和特子、坦子自學成長之關鍵,也是導致當今政壇及社會風氣敗壞的要害。不改變台灣社會每日耳聞目睹的「身教」,所有的改革──包括教改──都難有所成。
關於這一點,特子、坦子的成長經驗還有一個重大啟示,其意義目前尚未充分展現。她們在歐遊之前,已將某些中國經典(如《四書》、《老子》)的許多章節熟讀成誦,還讀了不少傳統的章回小說,眼界先已因透過文字「上友古人」、吸收文化精粹而有所提升。因此,歐遊之後,她們在驚嘆外國文化的高明之餘,自然而然想要反觀能夠產生這些古聖先賢、英雄好漢的中國文化又是如何。古人的身教,可以透過經典(甚至小說)的研讀,影響到特子、坦子對本身文化傳統的認同、甚至見賢思齊,這使我們一方面體會到自幼熟讀經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驚覺「教改」在教材中減少古文(尤其是中國經典)份量之「用心」所在。然而,一旦除去了中國古聖先賢、歷代的英雄好漢,學生連透過文字從自身文化傳統中獲得良好身教的一線生機,就都沒有了。難道我們真要效法秦始皇「以吏為師」政策,讓學生們永遠受制於政客的「身教」?以祖先為恥,哪有可能以自己為榮?這樣的教改,究竟是台灣的出路還是死路?
原來,特子、坦子的「在家教育」,還能對我們這些大人「再加(以)教育」!
(本文作者為思特和斯坦的文史及社會科教師)
〈推薦專文〉一對普通孩子的發現之旅
李偉文
翻開著這本《愛的協奏曲》,看著李宗隆與李思特、李斯坦的父女之旅,彷彿像紀錄片一般,腦海中不知不覺浮現出清晰的畫面,更特別的是,這還是一部多重視角多重觀點的影片呢!
隨著他們這一個月在歐洲四個國家旅行,他們三個人分別記下他們的所見所聞與感言,我一邊窺視小學生、中學生年齡的孩子與父親之間的互動,同時也邊回想自己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
當然,我認為很多家長一定會非常羨慕思特與斯坦的聰慧與早熟,至少看她們對音樂典故,對於歌劇及樂曲欣賞的深入,還有對於樂音的音感與精準,應該會令許多大人自歎不如,不過,我卻相信她們父親說的,她們是非常普通的孩子,正如同絕大多數如你我的孩子一樣,不是資優生,也不是發展遲緩,就是非常正常與普通,唯一的差別是她們始終保有非常高的學習動機,以及主動求知的精神,讀書在她們而言不但快樂而且有成就感,這也是孩子進步成長的來源。
我們可以從他們父女的旅行中,看到身為家長的用心,這種用心並不是「虎媽」般高壓的指導與要求,甚至是相反的,宗隆兄唯一做的事就是「等待」,等待生活的機緣觸動她們產生動機,一發現孩子眼中的光芒與熱情時,再給予適時適度的引導,在整個過程中,家長的角色只是陪伴,或者跟在孩子身後,一起興致盎然的探索與學習。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可惜的是在學生時代,大多數沒有被發現,被引導,甚至在枯燥乏味又充滿壓力的考試評比之下,窒礙了求知的熱情。當然,絕大多數的家長或許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或者沒有那種勇氣讓孩子脫離體制的學校課程,實施「在家教育」,不過,孩子總有寒暑假,大人總可以請一段較長的年休假,與孩子一起脫離慣常的生活,邁向世界,一場有計劃的旅行,是引起孩子生活熱情與求知動機最有效的方法。
不要擔心沒有錢,因為旅行有要花不少錢的,也可以是不花多少錢的,而且往往愈是克難節儉的旅行,愈是難忘,收獲愈大。
旅行對孩子的影響,或許短時間之內看不出來,但是就像是我們在他們生命中埋下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一樣,在未來的某個關鍵時刻,一定會發芽長大,開出精采燦爛的花朵。
(本文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推薦專文〉音樂的熱情發散在筆尖
周郁芝
奇妙的緣分讓我有機會和思特、斯坦兩姊妹一起玩音樂,就這樣從2008年玩到現在還樂此不疲。在那之前從未遇過在家自學的孩子,因此當知道兩姊妹沒有去一般的學校上學感到很新鮮又好奇。和姊妹倆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她們比一般的孩子還要主動學習各種知識,常看她們捧著大本的原文書或是中國古典文學啃讀,鋼琴上不時還擺著根據某歌劇場景製成的舞台模型。雖然她們演奏小提琴的技術或許還不是很頂尖,但是對音樂的喜好和熱情可以輕易的從她們的演奏中流露出來。
當她們一家人遊歐歸來後不久,我收到了《愛的協奏曲》的稿子,閱讀的過程中隨著他們一路逛遍德、奧、義等國的音樂都市,其中一些都市和我學生時代的遊歐旅程重疊,本來已經快要忘掉的回憶藉由她們筆下又再度浮現在我腦海中。讀這本書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又特別的部分是,父女三人在旅程中各自的心路歷程以平行的方式呈現出來,大人小孩分別以不同的角度看旅行之中發生的點點滴滴。我邊看邊想:原來平時安靜不太多話的兩姊妹,其實不但觀察力很強,也非常有見解呢。尤其看到當她們遇到計畫之外的狀況時那種鎮定和隨遇而安的態度,更讓我非常佩服!
她們的旅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和音樂相關的主題,尤其是歌劇。為了喜愛的歌劇,兩姊妹在出發前就蒐集了許多相關的資訊,雖然我是音樂專業,但是看到他們對歌劇的知識那麼豐富還是自嘆弗如!不巧的是,她們旅遊期間正值暑假,大部分歌劇院都在暑休,但因著對歌劇的熱愛和堅持,也使她們如願進到歌劇院欣賞名劇(陪著去的爸爸很辛苦也很偉大)。我在學生時代也曾跟著老師去維洛那的露天劇院欣賞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但可惜當時並沒有非常珍惜那樣的機會,既沒有準備望遠鏡,也沒有在事後留下心得記錄,現在只能回想起一點點浮光掠影罷了!看思特、斯坦形容在米蘭史卡拉劇院觀賞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尼金》是如何的精彩之後,為了止渴,我不禁找來這部歌劇的DVD觀賞一番,這也是一種「教學相長」呢!兩姊妹為了喜愛的歌劇譜不惜找遍米蘭,找到稀有曲譜時的喜悅和熱情也讓我非常感動,真希望所有正在學習音樂的學生們都有這種單純對音樂的熱愛啊!
很高興他們一家的遊歐日記有機會出版成書,看來經過這次的「壯遊」之後,應該已經開始對旅行上癮了吧?我非常期待未來還有更多的遊記可看!
(本文作者為思特和斯坦的小提琴老師)
〈推薦專文〉平凡與不凡
馬卓群
思特和斯坦這兩個孩子都非常「平凡」。
從她們還是小小孩,我就與這個家庭熟識,知道她們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資優生,既非過目不忘,也無絕對音感,更沒有顯出什麼出眾的語言天份。
事實上,單從出身背景來看,她們更應該被歸入弱勢一族才對。從她們出生,媽媽便罹患罕見的癌症;在她們分別是八歲與六歲時,媽媽去世了;住在嘉義偏僻的鄉下,四周都是田,跟鄰居沒有什麼來往;沒有上過學,沒有同學,沒有「正常的社交經驗」;成長過程中只有爸爸教學科,小提琴和鋼琴老師教樂器,連跟其他接受在家教育的孩子比起來,都顯得學習資源不足;不在家時,多半就是跟著爸爸去大學,當爸爸教課時,自己坐在研究室裡寫功課;在寫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出過國(甚至也很少離開嘉義)……
然而這個家庭絕對是「不凡」的。
雖然媽媽早逝,但一家三口彼此相愛,心中充滿對媽媽美好的回憶,比這世代絕大多數其他家庭都更幸福;雖然他們住在荒郊野外,有時跟爸爸從大學回到家時,都已經很晚了,但兩小不但不抱怨,反而得以盡情在夜深人靜時大聲以鋼琴及小提琴彼此唱和;雖然他們家中沒有電視與電動,但兩小因此以反覆觀賞原文歌劇為樂,甚至角色扮演,輪番上陣,用義大利文自己背誦演出全齣歌劇;雖然小時耗了許多時間在研究室裡,等候爸爸下課,但是稍稍長大以後,便得以旁聽爸爸的《普通物理》課程,還樂在其中;兩小都能獨立思考,並以文章清楚闡述自己的論點;但最難能可貴的,是兩小不但都能操持家務,還連續多年在慕真在家教育協會主辦的尖石鄉課輔營中擔任小助教,任勞任怨,表現可圈可點……
使這個家庭從不被人看好,到讓人眼睛一亮,其實只有一個簡單到沒有人會相信的祕訣,那就是--
這個家庭不跟潮流,不趕時髦,一旦發現孩子興趣所在,決定把它加入在家教育的課表後,就窩在鄉下的老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恆心執行。這其間不看短期成果,不怕異樣眼光,也不計較學習是否能被評量。所以學習小提琴與鋼琴,至少七年以上;背誦中國經典,至少數萬言以上;學習外國語文,已經嫻熟英文,並在德文、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上都有根基。
憑著我們台灣人追星逐月的激情與本領,我非常相信這本書出版之後,會再次引起一陣在家教育的熱潮。
這讓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我憂慮的是,媒體會開始到嘉義的鄉下去追逐這個家庭,學術界會開始想從她們身上抄襲製作天才的公式,廣大的群眾會一窩蜂開始搬到鄉下,學習外文,去大學旁聽,去國外遊學……那就真是沒抓到重點了。
然而若有一些父母,因為看到這平凡家庭所顯出的不凡,願意回過頭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看出來他喜歡分類垃圾是值得鼓勵的,看出來他鎮日玩蟲抓魚是有前途的,看出來他憐惜弱勢孩子的心有朝一日是可以祝福千萬人的……並且願意陪著他們無怨無悔地踏上那條世人所不明白的路,那麼這一家三口就必定會拍手叫好,覺得出這本書真是不枉費了!
(本文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創辦人之一、在家教育媽媽)
名人推薦:〈推薦專文〉禮失求諸野
石佳音、簡皓瑜
宗隆和倩碧是我們在西雅圖唸書時的老朋友。我們還在國外時,台灣開始推動教改。等我們回台,教改已經如火如荼。特子、坦子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就是在教改的大潮中出生、成長的。
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二十幾年來的各種改革,在五顏六色的政客、名嘴、「大師」操弄之下,無一不淪為機關算盡的障眼法。其登峰造極之作,就是陳水扁打著「正義」與「改革」旗號上台,在長達八年的「賄」聲「穢」影之下,政壇與社會風氣不斷向下沈淪。大環境如此,...
章節試閱
在維也納遇到扒手
By 李宗隆
看完莫札特在維也納的故居後,已經約下午五點,準備看過在我們旅館附近的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故居之後,提早回旅館休息。
我們在史蒂芬廣場(Stephanplatz)地鐵站被一群扒手圍攻。事後我和孩子們把各自看到、經歷到的部分組合起來,整個過程大概是如此。
傍晚在地鐵站候車的人有點多。地鐵進站時,在我們附近候車的所有乘客都準備上我們想上的車廂,不知什麼原因,沒人想上下一個車廂。因為實在有點擠,我告訴孩子改變方向,上那個沒人想上的車廂,並且讓她們先上,我跟在她們後面。所有候車乘客中,我們成了唯一上那個車廂的三個人。
上車時,我們一過車門,突然有一群至少五個的人快速地陸續擠到我們前面。他們各個都人高馬大,每個都高我兩個頭。在擁擠的地鐵站,我不以為意,那一刻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同一夥的,以為他們是各自上車的乘客。
幾秒鐘後,我注意到擠上來的那群人中,有一人在我的左邊,行為有一些奇怪。他一直要擋在我前面,我向左移想避開他、他就向左移;我再向右移、他也向右移。就這樣來回兩三次,完全違反一般人在擁擠車廂內的行為。在我的右側更是險惡,有一個同樣高我兩個頭、身體寬度是我兩倍的「大塊頭」,也是那群擠上來的人中的一個。抬頭看到他正在對我「友善地」微笑,低頭看到他左手手肘上橫披著一件夾克,就貼在我身體右側腰包和放皮夾口袋的位置。那天,因為投宿的青年旅館沒有保險箱,我把護照和所有現金全都放在身上,就帶在被他的夾克蓋著的位置。那兩個巨漢左右夾攻,目的就是不讓我脫離靠他們過近的劣勢。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們有麻煩了,這群人不懷好意。
我判斷我右邊的那個「大塊頭」將利用他的夾克的掩護,扒我腰包和口袋裡的東西。雖然被他的夾克遮著了,我立刻用我的右手壓著,保護我的腰包和口袋,但完全忘了我斜背著的相機袋。這時,我注意到思特和斯坦前面還有空間,用中文輕聲地告訴她們向前走,這樣我才有機會甩開那兩個人。但是思特和斯坦就是不動。後來孩子們告訴我,擠上來的那群人中,至少有另外兩個人比圍攻我的那兩個人先擠上來,那兩人擠到她們前面,思特看到其中有一個故意把手中的寶特瓶掉在地板上,再彎腰假裝去撿,但「撿」了半天就是撿不起來。那兩個人用這個方法把思特和斯坦擋下來,當然我也沒有辦法前進。
就這樣,我一再地被圍攻,一再地想脫離,但沒有成功。直到抵達地鐵的下個停靠站,那群人突然全都下車了。整個過程我非常緊張,以致那些扒匪下車後,我還全身麻木、在車上呆立了幾十秒,直到地鐵火車再度開動後才較恢復鎮靜。再到下個停靠站才下車。
下車後,立刻檢查我們隨身攜帶的東西,看我們被扒走了什麼。這時孩子們才知道剛才遇到的是一群扒手。我們發現,我的腰包拉鍊已被完全拉開,我的相機袋拉鍊也完全被拉開,而斯坦的背包拉鍊也被拉開了部分,但思特的背包拉鍊完全沒有被拉開,大概是因為思特的長髮把她的背包拉鍊蓋著了,讓那些扒手無從下手。檢查完,我發現我們的護照和所有現金都還在,看不出有什麼被扒。我的相機有點兒大,放在相機袋裡正好塞得緊緊的,且我是斜背著相機袋,如果要取走相機,一定得連著相機袋一起拿,但袋子是斜背著的,所以扒手沒機會扒它。斯坦的背包拉鍊雖然被拉開了一部分,但也沒被扒走任何東西。
我們被至少五個體形龐然的扒手圍攻,而沒有被扒走何東西?我實在不敢相信。
出國前,一對曾在西班牙留學的朋友跟我們講過他們的朋友在西班牙被扒的各種情形。剛才在地鐵車廂裡發生的事情,整個過程簡直就是那對朋友跟我們說的各種情形其中一種的翻版。當初聽他們敘述那些情形時,不覺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且心想那只會發生在治安較差的西班牙或義大利,沒想到我們竟在奧地利遇上了。非常感謝那對朋友,由於聽過別人的經驗,讓我在剛才的困境中提早好幾秒鐘意識到那群扒匪的惡意,因此也提早好幾秒鐘開始防禦他們的意圖和行動。如果沒有那對朋友的叮嚀,或地鐵站之間的距離再長一點,以致那些扒手有再多一、二十秒鐘的機會,我想我們一定會被扒走一些東西,不論是護照或旅行的所有現金,都會是很大的麻煩。
遇到扒手之後,驚魂略定才發現,下車檢查隨身物品的地鐵站正好是到小約翰‧史特勞斯故居的那站,我們步行去參觀。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小約翰‧史特勞斯故居附近的街道灑滿了金黃色。他的故居現在也成了一個小博物館,但時間已經太晚,關門了。我們只能參觀他的故居外面。小約翰‧史特勞斯故居的外牆被漆成粉紅色的,滿配他音樂的風格。
搭地鐵回旅館途中,孩子和我沿路一直討論剛才我們被扒的過程,我也一再告訴孩子,我不敢相信我們沒有被扒走任何東西。途中思特告訴我,她一進地鐵站時就看到那個動手要扒我的「大塊頭」,還注意到他飄忽不定的視線。那群扒匪本來是要跟其他乘客上前面那個車廂的,因為看到只有我們三人上後面那個車廂才臨時改變,以我們為他下手的目標。
回到旅館附近,大家都餓了。想到今天出發之前在旅館附近的超級市場看到的美味沙拉和乳酪,想去買一些回青年旅館吃。到了超市才知道今天是星期六,大部分商店,不只超市、連餐廳都早就關了,最後在旅館附近看到一家中國餐館。我們在那裡吃晚餐,米飯的美味讓我想起,我們已經有一個禮拜沒吃中國食物了。
晚餐時,孩子們繼續問我許多有關剛才被扒的問題。我向她們解釋,如果我們丟了護照或所有現金的嚴重性,以及如果真的發生的話,我可能採取的解決辦法。也和她們檢討我們剛才處理方式的缺失,並且討論如果再發生一次像剛才的情形,要怎麼處理較好。我覺得如果發現情況有異時,必須大聲說:「Pickpocket!
或 「Get out of my way!
即使緊張得說不出話,也要大叫一聲,引起旁人的注意。思特和斯坦問我,如果弄錯了,會不會被當成瘋子。我反問她們,當出錯的可能性並不大時,要選擇不小心被當成瘋子,還是被扒手扒走重要的旅行文件和現金?孩子們似乎可以接受我的想法。
今天在地鐵發生的一切,也算是上了一課。我進一步提醒她們,明天就要到義大利的威尼斯,很多人相信義大利的治安沒有奧地利好,在奧地利都已經會遇上這樣成群的扒匪了,明天到義大利要特別小心。
回到旅館後,還是難以相信我們沒有被扒走任何東西。於是把當天所有隨身攜帶的東西,全部攤出來再檢查一遍,才說服自己,今天沒有被扒走任何東西,是有驚無險的一天。
從這一次以後,我不再隨身攜帶護照,也把全部現金分為兩部分,隨身攜帶當天可能用的數目,如不夠再以信用卡支付。把護照和其他現金全放在旅館裡。既使旅館房間裡沒有保險箱,我也必定要在房間裡找到一個安全而隱密的角落藏起來。要離開一個城市到另一個時,這些東西不得不放在腰包,於是我拿綁麵包塑膠袋口用的細鐵絲,緊緊地把腰包拉鍊頭綁起來。出門時也儘可能穿我那件有最深口袋、最強韌材質的牛仔褲。思特和斯坦也把所有背包上的拉鍊頭全部擠到背包內側、不露在外面。斯坦進一步把背包的拉鍊頭也用細鐵絲綁起來。思特則隨身多帶了一樣「武器」:一枝有尖尖筆頭的原子筆,準備在危險時修理「盜匪」用的。
後來採用的這些防護措施,多少在旅行書籍裡都有讀過。旅行書籍還建議,出國前,要影印一份護照,隨身攜帶護照影本,把正本放在旅館安全的地方。只是我不覺得人會那麼壞,不把它當一回事,才會有今天的險象。雖然今天很幸運地有驚無險,表面上我們沒有丟掉任何東西,但從我和孩子的改變,我很確定我們還是丟了一樣東西,而且是很重要的東西——「安全感」。
在維也納遇到扒手
By 李宗隆
看完莫札特在維也納的故居後,已經約下午五點,準備看過在我們旅館附近的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故居之後,提早回旅館休息。
我們在史蒂芬廣場(Stephanplatz)地鐵站被一群扒手圍攻。事後我和孩子們把各自看到、經歷到的部分組合起來,整個過程大概是如此。
傍晚在地鐵站候車的人有點多。地鐵進站時,在我們附近候車的所有乘客都準備上我們想上的車廂,不知什麼原因,沒人想上下一個車廂。因為實在有點擠,我告訴孩子改變方向,上那個沒人想上的車廂,並且讓她們先上,我跟在她們後面。所有候車乘...
目錄
*特色
思特和斯坦熱愛音樂,非常嚮往到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探訪音樂家故居,可能的話,還聽上幾場歌劇。
但旅行一開始就出現意外,計劃縝密的汽車之旅成了事事難以預料的火車之旅……
也因此,爸爸更瞭解兩個女兒的自主能力和善體人意,兩個女兒則明白了父親的思考邏輯和處世態度。
本書是一個在家教育家庭的親子自助旅行的紀錄,但不僅於此,這趟旅程也是爸爸計畫中的教育之旅(如同莫札特的父親帶他和他姐姐一起進行的歐洲旅行),希望兩個女兒能從旅行中認識更多樣的文化與社會,也為了滿足女兒現場觀看歌劇的想望。文中所流露出的父女親情、姐妹倆對音樂(尤其是歌劇)的熱愛與天真無邪,讓為人父母者也不免希望自己有這樣對學習充滿熱情的兒女。
目錄
〈專文推薦〉
1. 禮失求諸野 社會科教師 石佳音、簡皓瑜
2.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李偉文
3. 音樂的熱情發散在筆尖 小提琴教師 周郁芝
4. 平凡與不凡 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創辦人之一、在家教育媽媽 馬卓群
5. 荒野中的秘密花園 旅人 德國老爺貓頭鷹海明、村姑美素
6. 陪孩子走人煙稀少的路 自主學習促進會的常務理事暨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陳怡光
7. 和諧動聽的協奏曲 鋼琴教師 張宮瑜
8. 愛的能量 小提琴教師 鄧雪娟
9. 學習的熱誠 二胡教師 萬國廷
10. 聆賞一首愛的變奏樂章 樂理教師 蕭啟專
〈自序〉一樣的旅程,不一樣的感受
〈前言〉我們的「在家教育」──以歐洲音樂之旅為例
序曲:歐洲音樂追尋之旅
第1章 歐陸第一天
第2章 莫札特的故鄉──薩爾斯堡
第3章 音樂之都──維也納
第4章 水都──威尼斯
第5章 羅西尼之家──佩沙羅
第6章 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
第7章 歐洲古城──波隆那
第8章 義大利製琴重鎮──克雷莫納
第9章 史卡拉歌劇院所在地──米蘭
第10章 潔淨美麗的城市──蘇黎士
第11章 莫札特父親的故鄉──奧古斯堡
第12章 理查‧史特勞斯的出生地──慕尼黑
結語:旅行是會上癮的
後記:返台之後
附錄
*特色
思特和斯坦熱愛音樂,非常嚮往到古典音樂的發源地──歐洲,探訪音樂家故居,可能的話,還聽上幾場歌劇。
但旅行一開始就出現意外,計劃縝密的汽車之旅成了事事難以預料的火車之旅……
也因此,爸爸更瞭解兩個女兒的自主能力和善體人意,兩個女兒則明白了父親的思考邏輯和處世態度。
本書是一個在家教育家庭的親子自助旅行的紀錄,但不僅於此,這趟旅程也是爸爸計畫中的教育之旅(如同莫札特的父親帶他和他姐姐一起進行的歐洲旅行),希望兩個女兒能從旅行中認識更多樣的文化與社會,也為了滿足女兒現場觀看歌劇的想望。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