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八十高齡的潘松帶先生,有兩位藝文媒體圈的名人兒子潘罡與潘勖,都是台大外文系畢業的高材生,而學歷雖不高仍擔任小學教員直至退休,才在二十多年前提筆創作;追憶半生歷經內戰與白色恐怖的年代,以及從廣東漁村輾轉香港與台灣的顛沛流離生活,乃至來台成家立業後,發現基礎教育之於國家民族的重要,埋頭鋪陳似水年華的斑斑血淚,長篇著作將近百萬字,長達二十年的筆耕,濃縮成四十萬字,在六年前出版;近年來,學會電腦打字,又重新整理補綴成五十餘萬字,終於,讓心神皆安寧下來。
這本書的出版目的,除了一吐為快,更重要地,借由個人切膚之痛,將國仇家恨昇華為知識份子的責任與勇氣,具體明確地陳述人民百姓活在政治擺盪中的撕裂與折磨,幾乎等同於抽取畢生精髓的血書。
作者簡介:
潘松帶,1934年出生於廣東省沿海一個小漁港馬鬃鎮,自幼失孤失怙,歷經國共內戰、共產黨土地改革與階級鬥爭,三度搭漁船偷渡逃生,輾轉從香港到台灣,任教於國民小學,見證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文章散見於《師友月刊》、《國文天地》、《中華日報》等報刊雜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有產官學界名人蕭萬長、申學庸、陳勝福、林澄枝、楊渡、楊澤、平路、朱宗慶、林谷芳、李永萍、駱以軍、姚瑞中、宇文正等百人聯名推薦。
名人推薦:本書有產官學界名人蕭萬長、申學庸、陳勝福、林澄枝、楊渡、楊澤、平路、朱宗慶、林谷芳、李永萍、駱以軍、姚瑞中、宇文正等百人聯名推薦。
作者序
代序
小時候常聽家父講述他少年時在廣東海豐縣故鄉打鳥放牛、上樹掏巴哥窩、操船在大海捕魚等往事,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我們考上大學後,家父才真正透露他一生最心酸的往事,原來他隨先祖母嫁到繼祖父家中,自認是「拖油瓶」,心中有難以掙脫的傷心。
我與家兄才瞭解,家父是「有故事的人」。我們另認為,拖油瓶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錯誤觀念,於是希望家父把他的一生寫下來,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瞭解我家台灣「初祖」奮鬥不懈的事蹟。
家父動筆了,歷時廿餘載,寫出一部橫亙半世紀,刻寫華人兩岸三地四個社會的厚厚作品,令我們大吃一驚。
家父一筆一劃寫作初稿,前前後後稿紙積累「等身」。民國七十九年我退伍後,家父花了五萬多元,要我購買IBM 286電腦,把草稿鍵成電子檔案,歷時三年有餘,電腦也升級到486,終於完工,總字數竟超過九十萬。我終於瞭解在那個中國悲劇不斷的時代,家父是如何一步一血淚地走過來。往後近廿年,家父不斷刪修潤飾作品,精簡為五十多萬字,有感於那個時代無數生命黯然瘖啞,於是把刻寫同輩人傷痕的作品,定名為《熙攘之間》。
美國名人畢爾斯曾戲謔定義說:「歷史,屬名詞。敘述(大致虛假的)許多事件(大多不重要);事件係由統治者(大多是無賴)及軍人(大多是傻瓜)所挑起的。」
現代英國歷史學者莫里斯則說,「長久以來,人(依英國史學家所指,是上流階級男人)占據歷史故事的程度,讓歷史與貴族傳記簡直難以區分。到二十世紀,狀況有所改變,歷史學家把女人、較低階級男人及兒童,都納入『人』的範疇,他們的聲音也加入歷史故事。」
時光進步到二十一世紀,撰寫歷史的權力不再由御用文人專擅,而且大家經常發現「尋常人」寫下的故事,往往更貼近芸芸眾生,反映名利場外,還有更遒勁的生命。《熙攘之間》有形形色色的人群、廣闊的海洋與絕不蒼白的事跡。「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亙古景色,總要有白髮漁樵來慣看秋月春風,才顯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曠達從容。《熙攘之間》不歌頌將相王侯等浪花淘盡的英雄,而是另一種往事絕不如煙,真相也不朦朧。
潘勛 2011年5月30日於台北
潘勛為作者次子,1966年生,台灣大學外國語言暨文學系畢業,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為台灣知名翻譯家,譯作包括《鋼琴教師》(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教養大震撼》、《世界是平的》、《活出歷史-希拉蕊回憶錄》、《我的人生-柯林頓回憶錄》等,獨合譯書籍二十餘本。
代序二
《熙攘之間》是關於大時代的故事,是關於微弱渺小的生靈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努力掙扎卻仍被吞沒的沉痛吶喊。
每種文學都有它的功用和價值。言情小說讓孤單的都會男女找到慰藉的途徑;武俠神怪小說讓上班族在疲累之後得以躲入奇幻的異想世界,暫時忘卻生活的苦悶。
然而,如果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值得嚴肅正視,我們需要誠懇而有勇氣的書寫,因為唯有如此,微渺的個體才可望多爭取一絲生存的尊嚴。
《熙攘之間》從一九四九年中國改朝換代寫起,歷史背景橫跨兩岸三地,透過主人翁半世紀的見聞遭遇,描述時代的巨輪如何無情地輾軋過普羅大眾。作者潘松帶並非專職作家,書寫這樣一本長達50萬言的大河小說,其實遠遠超過他的能力所及,箇中辛苦,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近30年案牘勞形的考驗,讓作者曾多次萌生放棄的念頭。然而,每當他一想及周遭有這麼多人無辜成為政客爭奪權力的犧牲品時,就會再度激發強韌的鬥志,終於支撐著他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他在書中曾藉主人翁抒發心聲:只要他完成這部書,讓那些死不瞑目的受害者留下歷史紀錄,他日倘若九泉有知,便可帶著笑容面對已逝者,拍著胸脯說:「我總算沒有辜負上天給我的歲月,幫你們伸張了一點正義。」
潘罡 2010年5月30日於台北
(潘罡為作者長子,1964年生,台灣大學外國語言暨文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候選人,曾任國家文化總會副秘書長、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大台北銀行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著有《追尋光彩的音符》等書,譯作包括《歌劇的饗宴》、《巴哈傳》等書)
代序
小時候常聽家父講述他少年時在廣東海豐縣故鄉打鳥放牛、上樹掏巴哥窩、操船在大海捕魚等往事,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我們考上大學後,家父才真正透露他一生最心酸的往事,原來他隨先祖母嫁到繼祖父家中,自認是「拖油瓶」,心中有難以掙脫的傷心。
我與家兄才瞭解,家父是「有故事的人」。我們另認為,拖油瓶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錯誤觀念,於是希望家父把他的一生寫下來,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瞭解我家台灣「初祖」奮鬥不懈的事蹟。
家父動筆了,歷時廿餘載,寫出一部橫亙半世紀,刻寫華人兩岸三地四個社會的厚厚作品,令我們大吃一...
目錄
熙攘之間目錄
熙攘之間(一)嗚咽的神州
潘罡代序
潘勖代序
第一章:風雲變色繼往開來
第二章:不順命的少年
第三章:一九五○年的冬天
第四章:神州風暴裡
第五章:避風港裡港外
熙攘之間(二)浪盪風雲路
第六章:大海與流浪者
第七章:長鞭外
熙攘之間(三)寒雁的悲歌
第八章:自由祖國
第九章:省主席的同鄉
第十章:誰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第十一章:安魂曲──達觀之旅
熙攘之間目錄
熙攘之間(一)嗚咽的神州
潘罡代序
潘勖代序
第一章:風雲變色繼往開來
第二章:不順命的少年
第三章:一九五○年的冬天
第四章:神州風暴裡
第五章:避風港裡港外
熙攘之間(二)浪盪風雲路
第六章:大海與流浪者
第七章:長鞭外
熙攘之間(三)寒雁的悲歌
第八章:自由祖國
第九章:省主席的同鄉
第十章:誰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第十一章:安魂曲──達觀之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