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另一種霸凌是大家沒注意到的,那就是女生之間的霸凌。
這些看似溫和無傷大雅的「手段」,其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直接的肢體暴力,使得有些女孩失去防衛能力,並成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你或許可以在這些故事當中,看見你以前的身影,或是你孩子的身影。
如果你正處於這個階段,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到解決的方式以及如何去尋找正確的發洩管道;為人父母老師者,可以透過這本書幫助孩子以正確概念與同儕互動。
作者簡介:
瑞秋‧西蒙是專門研究女性霸凌的教育專家,現為女性領導力培養機構(Girls Leadership Institut)主席。與全球各地的學校與組織都有密切合作。《她們都不跟我玩 — 第一本探討女性霸凌的專書》常踞紐約時報暢銷榜上,自2003年出版至今,仍然是亞馬遜網路書店長銷書。本書亦被美國最暢銷的女性節目 Lifetime television 改編為電影,是當今研究青少年現象的藍本。
作者瑞秋也常受邀上「歐普拉脫口秀」、「Today Show」,並經常出現在全國性媒體談論青少年關注的話題。目前與她的狗蘿絲住在麻州西部的工作室,正在教導蘿絲不去霸凌別的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
★曾經推薦過原書名《怪女孩出列》的人
蔡康永+陶晶瑩在『今天不讀書』推薦
吳淡如「讀書36計」推薦,與金石堂創意總監盧郁佳及讀書會長陳玉美談此書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大安高工推薦書單
清大性別研究書單
台灣碩博士研究書單
★眾多網友感動推薦:
Mortality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它不僅討論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故事,也把家長與校方對於這個現象的無力
或昏庸拿出來討論。
貝 兒 但願這些不愉快,能在你我的心中消失。更重的是,以後的女孩都能別再受傷害。
小 恩 本書呈現了一種長久以來(台灣亦是如此)存在女孩間的互動。
Kiki 書裡作者披露了很多個案,描寫在女孩團體中鮮為人知的隱性文化,是很新穎的一個體裁。
名人推薦:【各界好評】
★曾經推薦過原書名《怪女孩出列》的人
蔡康永+陶晶瑩在『今天不讀書』推薦
吳淡如「讀書36計」推薦,與金石堂創意總監盧郁佳及讀書會長陳玉美談此書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大安高工推薦書單
清大性別研究書單
台灣碩博士研究書單
★眾多網友感動推薦:
Mortality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它不僅討論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故事,也把家長與校方對於這個現象的無力
或昏庸拿出來討論。
貝 兒 但願這些不愉快,能在你我的心中消失。更重的是,以後的女孩都能別再受傷害。
小 恩 本書呈現了一種長久以...
章節試閱
像外星人的轉學生
第六節課快下課了,珍妮的胃隨著牆上時鐘的滴答聲而緊縮。不是因為她要快點衝出教室,其實她還挺以自己的成績為傲。在這堂課結束前五分鐘她就分心了,愈接近下課,她的呼吸就愈急促。她從棕色的直髮底下偷偷看著其他七年級生,珍妮慢慢收拾書包假裝很忙碌的樣子,再過一會兒她就自由了。
兩個月前,梅森高中的某些人決定了兩件事:第一、珍妮威脅到她們的地位,第二、她們要使她的生活過得很慘。珍妮在結束六年級課程後不久,就不情願地跟著家人搬到懷俄明州的一個小農村社區。之前在聖地牙哥時,珍妮就讀在大城市裡的學校,大部分好友是墨西哥人。她會說流利的西班牙語,非常喜愛溫暖的墨西哥友誼和文化,從不介意自己是少數在那邊唸書的白人。沒想到進入梅森高中後什麼都改變了,當地只有八百個白人,每個人都互相認識,在這裡,外來者並不受歡迎。即便珍妮的家人都在梅森長大,即便她以前常在暑假時和在鎮上當議員的祖父駕著拖引機逛農地,但對當地人來說,她就是個外星人。
尤其是對布雅娜和麥肯琪,她們可以控制整個七年級。布雅娜是學校最漂亮的女生,而麥肯琪則對運動非常在行,她們最大的嗜好是交男朋友。珍妮雖然對交男朋友不太有興趣,但是喜歡和男生混在一起,通常是在下課後和他們踢踢足球或打籃球,比起化妝和迷你裙她比較喜歡牛仔褲和T恤。在她們罵珍妮是「妓女」之前,她們三人幾乎不認識。她們告訴每個人,珍妮和男生在足球場後的樹林亂搞。珍妮知道,一旦被稱為「妓女」就永無翻身之日,但她連初吻都還沒獻出去,這真是低級的行為。
她們甚至組了個「反妓女有限公司」(Hate Harriet the Hore Incorporated Whore),除了兩個不感興趣的人之外,幾乎每個女生都加入了。所有加入的女生必須在經過珍妮身旁時對她大叫:
Hhhiiiiiiiiii.」(反妓女有限公司」的縮寫)通常這些女生會在這麼做後相視而笑,有時甚至還沒說完就狂笑起來。
布雅娜還想出在走廊上推擠珍妮的主意,女生會在休息時間用身體撞她或碰掉她的書,甚至把她推倒在地。如果有人在旁,她們會表現得像是意外。珍妮如果反擊,只會導致一堆瘀青、作業不見,或是只能在鐘響時趕快走避。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老師看見過。
剛開始幾天,她想置之不理,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滿是難堪和恐懼。她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什麼?珍妮從未遇過這種事,在聖地牙哥時她有三個好友,她總能將每件事處理好,她相信父親的教導:「只要妳夠努力,就可以完成任何事。」這次是她第一次失敗,她覺得是自己的錯。
七年級有另外兩個和她同時轉進這所學校的女生,她們都適應得很好。她們和其他人穿同樣的衣服,聽同樣的音樂。但是珍妮喜歡她的加州式服裝和墨西哥刺繡上衣,她不想改變自己。她心想:也許父親說得對,自己不像其他人一樣努力。
珍妮逐漸了解這種折磨不會有結束的一天,她開始在房裡偷偷哭泣。每天寫完作業後,她就用枕頭蒙住頭哭泣,她沒法告訴母親她被排斥,更別說是父親。
每天都是無止境的戰爭,她在走廊被攻擊時努力站穩腳步,孤獨地吃完午餐,同年級中沒人願意和她做朋友,每個人都在討厭她,這讓她精疲力盡。她的表姊相當同情珍妮的處境,有時她會讓珍妮和一群最受歡迎的八年級生在一起玩,但是這麼做讓布雅娜和麥肯琪更加憤怒。
終於有一晚,珍妮的悲傷超越了恐懼,她拿起電話打給布雅娜、麥肯琪和其他女生,「為何妳們那麼恨我?」她問道。但是那些女生否認一切。「那妳們為何加入反妓女有限公司?」珍妮不放棄「」。
在電話中,她們的聲音響亮又甜美,每個人都說根本沒有「反妓女有限公司」這回事,她們對珍妮的態度之好,幾乎讓珍妮相信一切都已雨過天晴。隔天早晨,她滿心期待地去上學,結果,珍妮的咬緊牙關,忍住眼淚,她居然相信了!她早該知道的!她的心碎了。布雅娜和麥肯琪在電話中聽起來是如此真誠。笨珍妮、笨珍妮,她開始喃喃自語,還幻想過跟她們一起在學校餐廳吃午餐哩!她咬著牙不斷重複,用書遮著臉跑進指導室
。
幾個月後的某一天,她在指導室的桌上找到女生們在傳的東西。她發現一張請願書上面寫著:「我,麥肯琪,發誓要永遠恨那個妓女。」每個女生都簽了名,後面則附上一堆恨她的理由,珍妮厭惡地盯著那些文字,直到覺得有點暈眩。她實在是太生氣了,不想再忍下去,她走向校長室。
校長威廉斯先生約談了布雅娜、麥肯琪和其他女生。之後的幾個禮拜,她們總是瞪著珍妮,但沒說什麼。「反妓女有限公司」正式解散。
珍妮獨自熬完國一。同學可惡的行為很難被察覺,老師並不知道這個轉學生之前的個性,也沒察覺異樣。她的父母問珍妮在學校有沒有問題,但珍妮告所我:「我會告訴他們,「沒事!」。」
「反妓女有限公司」沒有再度復活,珍妮在接下來的幾年適應得很好,她是壘球隊的靈魂人物,也是啦啦隊隊長。但她所受的創傷並沒有消逝,並耐心等待復仇的機會。
布雅娜後來和夏安高中最受歡迎的男生約會。「事情就是這樣,」珍妮說,「如果妳國中長得很漂亮,那麼妳在離開懷俄明州之前,就會和某個特定對象約會。」「艾瑞克是籃球隊長,這是夏安高中最重要的位子。布雅娜把第一次給了他,還認為一定會跟他結婚。」
珍妮高中三年級那個秋天,機會來了。她奉命接洽男子高中籃球隊,很快地和艾瑞克成為朋友。「我一定要把艾瑞克搶過來,而我也做到了。」珍妮說,「我知道這與艾瑞克無關,但對布雅娜就不一樣了,這等於是奪走她最重要的東西。」在逼艾瑞克從珍妮的臥房打給布雅娜說要分手前,珍妮已經和他約會一個月了。
我問珍妮:「妳當時感覺如何?」
「我覺得我贏了。我真想把這種感覺砸在她臉上。我很高興自己終於反擊了,狠狠地傷害她。」她說,「這是復仇,雖然很悲哀,但到今天我還是很恨那個女生,我還是會那麼做。」今年三十二歲的珍妮說。她一點都不覺得丟臉或後悔,二十年後,憤怒還在心中悶燒。
乍看之下,女生的問題從不一起吃午餐到不被邀請參加聚會,這些看似只是幼稚的行為。但吉莉根的研究指出,女生認為生活中的危機是被孤立,特別是因太突出而被孤立;男生則是恐懼被壓迫和窒息。這種差異,吉莉根認為可以證明「女性的依附關係、壓力來源和男性不同,女生願意改變自己,不願被取代或翻臉。感情、依附以及失落感在女性生活中也指向不同的經驗和意義。」
情感是女生生活的重心,也是侵略性和霸凌中的重要角色,值得另闢專區
研究。
要了解女生的衝突,就要先了解女生間的親密關係,親密和憤怒經常是一體的;女生之間的緊密程度與侵略多寡有關。在愛上男生之前,女生都很喜歡彼此。
但我們的文化長期忽視女性情誼,認為女生只應該對男生有情感,女生應該將照顧他人的能力投注在丈夫和小孩身上,超出這個範圍的情感都是不重要的 。
女生間彼此的關係,以及她們投入同性的情誼和侵略性相關的程度,是門深奧的學問。最難承受的就是至交好友用妳所分享的祕密及弱點來攻擊妳。
尤有甚者,交情的好壞是女生用來威脅對方的武器。社會慣於避而不談侵略性,只認為女生都應該溫柔可人,造成女生無法處理衝突,一點小爭議就會懷疑這段友誼。
這意味著什麼?在正常的衝突之中,雙方會用言語、聲調甚至拳頭來捍衛自己的立場,再來才是怎樣修復感情。但如果其中一人不知衝突的來源,就無法說出憤怒,當然也找不到處理衝突的方法。如果每個女生都想當好人,這樣的關係就會成為問題;當無法處理衝突時,交情自然會成為一種武器。
跟男生不同,女生喜歡不受限制的親密感,社會期望女兒能學習母親的形象,卻鼓勵兒子儘早脫離母親,發展成為不情緒化的男性。女生的整個童年都在練習照顧彼此,她們從最好的朋友身上尋找親密感和依附感的喜悅。
既然人緣的好壞可以定義一個女生,所以「孤立」似乎是個隱藏的利器。在訪談成人時,安.坎培爾( 壞人際關係 。在和女生的訪談中,我也發現相同的情形,女生甚至會因為害怕失去自己在意Anne Campbell)發現男性視侵略性為控制環境的手段,然而女性卻認為這會破的人而處處小心翼翼,別說顯現出主見,連稍微會引起衝突的話題都不敢提。這個等式很簡單:衝突=失去。
週而復始,女生們接二連三告訴我:「如果我說出我真正的感受,她們就不會再和我做朋友了。」結論就是:「我不想傷害任何人,我想當每個人的朋友。」
害怕被孤立的恐懼實在太強大了,大多數遭到霸凌的女性大部分的回憶都是寂寞。雖然各種低俗的電子郵件和匿名紙條、謠言、在桌上牆上亂寫都很殘酷,但最大傷害其實是在背後被說壞話的那種孤寂,這種悲痛和恐懼幾乎會毀了一個女生。
為了避免被孤立,女生寧可繼續被詆毀也要維繫彼此的關係。我曾問過一個六年級女生為何還要維持壞朋友的友誼,她這麼回答:「誰會想要休息時間孤單一人?有秘密也沒人可說?」一個高二生哀怨地說:「沒有同伴的母獅會很快死掉,他們必須過群體生活。」
當女生長大後,孤獨更是令人沮喪。她們認為所謂的好女生就應該人緣好。「走在走廊上,感覺每個人都瞪著妳,那很慘的。」一個林登高三年學生說,「孤單超慘的,沒人想那樣長大,友誼就像空氣般重要。「我很沮喪,」莎菈說,「我孤單地坐在教室,覺得世界崩潰了。」另一位五年級生形容孤獨的感覺,「心都碎了。」
真的只是過程而已嘛?
雪莉十三歲時,她的朋友突然都不跟她說話。她的爸爸因為擔心女兒被欺負,轉而詢問女兒朋友的媽媽,那個媽媽冷漠的說:「女生就是這樣嘛!你小題大做了,你在擔心什麼?」
這位媽媽的對女生霸凌的說詞很具代表性:這是一種必經的過程,會讓她們成長。有位學校輔導員對我說:「我們沒法做什麼,以前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多數人相信隱性霸凌就像暴風的形成,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就是這樣的想法造成女生現今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種想法阻礙發展對女生霸凌的處理對策。
這種理論有幾個假設:第一,對於這種情形我們無能為力,因為這是蛻變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因為許多女生都有這類經驗,所以她們知道如何處理。這個理論甚至認為隱性霸凌是必要且正面的,會讓女生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第二,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生命中,女生也該學得如何維持關係。成熟女人都做得很好,因此這個過程可以被接受。(在訪談中,許多絕望的母親和一些不太在意隱性霸凌的女性認為,她們的女兒只是在經歷人生必經的歷程。)
大家會認為她一定有什麼問題才沒人理,孤單是我們最大的恐懼。」因為害怕被孤立,所以求學時期,友誼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救生艇,每個女生都想要爬上去。
第三,認為隱性霸凌是舉世皆然的現象,所以女生間的可惡行為不過是社會結構的一環,是可以忍受的。結論就是:女生之間以這種方式互動,所以根本不算是霸凌。
然而學校以不干涉女生的人際關係為由,對女生的人緣做出下列兩種價值判斷:不像那些訴諸法律或出現在晚間新聞的暴力行為,發生在女生間的霸凌並不重要,只要開始對男生有興趣,這些問題就會消失了。
第二,有些學校將童年視為一種生命課題,而非生命本身,這種不干涉政策拒絕正視女生問題的情感,無法直指問題核心。
學校也會因為必須維持課堂秩序而忽視女生的隱性攻擊。老師總在和時間賽跑,他們要完成授課進度、做好行政工作、常態的考試,還要找時間辦生日宴會。較能感受大人壓力的女生知道傳紙條或用眼神傷人,比較不會引起精疲力盡的老師注意。即便老師看見了,也不見得會花時間處理。比起斥責不聽話的男生,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會花更多的精力。
學校對於隱性霸凌缺乏應對之道。在缺少對隱性霸凌的定義下,政策多只針對看得見的肢體暴力,即使展現出來,對公眾而言也稱不上是社會問題。
多數學校認為,「如果你不這樣做,就不是我的朋友」這類威脅被稱為同儕壓力,而非人際上的侵略。學術研究則視女生對人際關係的操縱為早熟或「為了在團體中建立領導地位,以界定團體的領域」。也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捉弄和齷齰的玩笑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經驗,他們視散撥謠言和八卦是為了鞏固團體 。
除此之外,校方也很容易認為那些小孩有問題,否則不會被欺負。學校將責任往受害者身上推,認為她應該學習正確的社交技巧,包括聽懂別人的意思、更注意穿著,或是她因為太渴求友誼而笨拙的說:「我們當朋友好嗎?」而不是更有技巧地說:「這週末一起去逛街吧!」。
被排擠很容易被誤認為缺乏社交技巧。如果一個形象良好的女生突然變得殘酷、佔有慾強或反應過度,這些行為會被解釋成還沒穩定。這問題很弔詭,大家反而是勸受害者要有同情心,或是多給對方一些尊重;加害者被認為是一時迷失,被害者感受卻被忽略。
在大部分的情形中,大人們不認為受害者受到的折磨是傷害,這是因為加害者通常是受害者的朋友。在本書第二章就有一例,珊曼莎曾是安妮的朋友,也曾讓安妮整晚哭泣,「現在珊曼莎有許多朋友,她的人緣也更好了。」安妮解釋道,「但那時 ..作為她的朋友只要講錯一點話,她就會認為那是很大侮辱。我不敢跟珊曼莎講那樣想是不對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去交朋友。」為了當珊曼莎的好朋友,安妮表現出同情,卻隱藏起自己的痛苦。
把霸凌和社交技巧畫上等號,使女生不計代價要有好人緣。人緣好就意味著良好的互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被認為是有教養的女生。大多數的女性霸凌都會有個主導者,她會維持表面不著痕跡,但是暗地裡進行欺負,還能製造團體共識。
學校重視學生的人際關係,等於是幫了女性霸凌的忙。為了維持或得到好人緣,女生被迫和內心的侵略性拔河;當人緣好的女生無法控制憤怒時,一下是天使一下又是魔鬼時,這很容易讓同儕感到困惑,朋友間常要猜測彼此真正的心意,長久下來,她們就不再相信朋友說的表面話。
隱藏的憤怒不僅形式各異,被認知的方式也不同。一閃而過的憤怒,常讓受害者疑惑這會不會是自己的錯覺?當我那麼說時她在看她嗎?她在開玩笑嗎?她是否在使眼色?故意佔著那個位子?故意騙我?說她有邀請我,其實並沒有?
當我們描繪出隱性霸凌各種公開或隱藏的方法時,女生會產生對抗的力量。我們必須在當下馬上指出,讓事情發生的當時,女生不再認為那是她們的錯。
像外星人的轉學生
第六節課快下課了,珍妮的胃隨著牆上時鐘的滴答聲而緊縮。不是因為她要快點衝出教室,其實她還挺以自己的成績為傲。在這堂課結束前五分鐘她就分心了,愈接近下課,她的呼吸就愈急促。她從棕色的直髮底下偷偷看著其他七年級生,珍妮慢慢收拾書包假裝很忙碌的樣子,再過一會兒她就自由了。
兩個月前,梅森高中的某些人決定了兩件事:第一、珍妮威脅到她們的地位,第二、她們要使她的生活過得很慘。珍妮在結束六年級課程後不久,就不情願地跟著家人搬到懷俄明州的一個小農村社區。之前在聖地牙哥時,珍妮就讀在大城市...
目錄
【目錄】
序──這是第一本全面討論女性霸凌的書
第一章 隱藏在女生之間的文化
女生以操縱親密感來獲得權力,認為女生都很假,會彼此利用以提昇自己的社交地位。女生沒辦法原諒他人,所以會假裝沒事卻等待機會報復。
第二章 親密的敵人
女性霸凌是社交技巧中最複雜的一環,加害者通常成熟又世故,甚至極具魅力,受害者通常很崇拜她們。受害者難以放棄這段友誼,總是抱持著能再度獲得加害者重視的幻想。
第三章 真相會傷人
女生害怕將衝突檯面化,她們不想因此失去自己重視的人,也認為將困擾說出來的人應該受到懲罰。
第四章 她很完美
大多數女生都知道,被認為「自以為是」是非常糟糕的,那是自負、愛現、令人討厭的同義詞。妳如何分辨一個自認完美的女生?嗯,那要看情形。
第五章 鏡中的惡霸
如果要我說出加害者和被害者的共同點,我會說這他們都仰賴友誼,害怕孤立無援。每天都有不穩定的烏雲籠罩著女生的人際關係,被孤立的威脅感就如影隨形。
第六章 受歡迎
女生藉著聯合他人來提昇自己的社交地位,而終極目標就是受歡迎,為此她們會陷入一種卑鄙、殘忍的友誼競爭中。
第七章 反抗
不論種族或階級,處於邊陲的女生對於說出真相毫不畏懼,願意了解或說出自己的負面情緒,為了要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活下來,她們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感覺。
第八章 父母和老師
想為孩子討回公道的家長都會遇到阻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社會不認為隱性霸凌是問題,而且大多數的學校都會掩蓋問題,或歸罪於受害者。
第九章 前方的路
我漸漸相信,因為沒有宣洩憤怒的正常管道,就以隱性霸凌來表示不滿。但是,女生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宣洩憤怒,女生必須學會和憤怒和平相處,她們需要我們的協助。
【目錄】
序──這是第一本全面討論女性霸凌的書
第一章 隱藏在女生之間的文化
女生以操縱親密感來獲得權力,認為女生都很假,會彼此利用以提昇自己的社交地位。女生沒辦法原諒他人,所以會假裝沒事卻等待機會報復。
第二章 親密的敵人
女性霸凌是社交技巧中最複雜的一環,加害者通常成熟又世故,甚至極具魅力,受害者通常很崇拜她們。受害者難以放棄這段友誼,總是抱持著能再度獲得加害者重視的幻想。
第三章 真相會傷人
女生害怕將衝突檯面化,她們不想因此失去自己重視的人,也認為將困擾說出來的人應該受到懲罰。
第四章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