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附贈親子生活聯絡簿
完整規劃您與孩子的成長範本
教養也可以這麼輕鬆!
歷經12年,累計5萬個案例,
歸納出最有效的父母必修「黃金教養術」。
透過簡易、實用的「生活作息陪伴法」,
快樂教出熱情主動、富專注力的優秀孩子。
我自己學歷不好,孩子也能念好書嗎?
我平常要上班,沒有時間陪孩子,怎麼辦?
我不想對孩子太嚴厲,但這樣要怎麼幫他培養主動的習慣呢?
要教出孩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你只需要掌握兩大原則:
★ 建立孩子規律的作息
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吃飯、睡覺,
這些枝微末節的生活細節,不但能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還是養成孩子主動習慣的最好訓練。
★ 陪伴孩子每天不間斷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養,你要做的,只有「陪伴」。
暫時放下手邊所有工作,用心、專心陪伴孩子,
即使每天只有短短五分鐘,你也能「陪」出優秀的孩子。
經過兩千多個家庭、五萬多名優秀孩童的個案研究證實,孩子從小的生活習慣對其學習力的影響,遠勝過父母優秀的基因。換言之,父母必須重視每天的親子時間,透過陪伴的方式,以身教培養孩子正確的習慣,進而養成孩子讀書的自發力和自信心。
透過書中簡單的問答測驗,你也可以檢驗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父母,包括「超級媽媽、電視媽媽、溫和媽媽、隨和媽媽」四大類,進而調整自己的態度,和孩子一同創造專屬的「黃金學習時間分配法」。
作者簡介:
中畑千弘 Nakahata Chihiro
Media Marketing Network(MMN)董事代表研究員。曾任富士銀行、富士綜合研究所的市場調查人員與顧問,並從事廣播電台的節目製作創意企畫,參與建構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之後參與MMN的設立,曾有超過三千件市場調查的經驗。曾透過大型通訊教育機構的委託,進行關於兒童學習行為、生活行為及媒體接觸等調查研究。目前從事電視收視率分析及顧客滿意度分析等,另一方面也參與支援商品開發的資料分析工作。著有《用G感性瞭解「流行的法則」》(PHP研究所共著)等。
Mail:info@mmnnet.co.jp
URL:http://www.mmnnet.co.jp/mmn/
譯者簡介:
王俞惠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編輯。譯作有《一個人的老後》(合譯)、《5分鐘無毒掃除法》、《瞬間美人養成術》。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番紅花 《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暢銷親子作家 真誠推薦
名人推薦:黃瑽寧 兒科醫師/親子作家
番紅花 《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暢銷親子作家 真誠推薦
章節試閱
Chapter 1>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
各位已經在前言中比較過「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法。
只要仔細觀察這些圖表,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多相異之處。例如,透過這些圖表我們可以發現,被動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總是拖拖拉拉的;另一方面,主動的孩子則是不管吃飯或念書,時間分配都非常井然有序、清清楚楚。
其中,我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雖然看似沒在注意,但其實他們都很認真地在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並牢牢記在腦海裡。甚至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就連父母自己也沒注意到的地方,孩子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如果將人類視為一種動物來思考,就能理解這種狀況:對孩子來說,父母與自己的關係就是一個極小型的社會,而父母就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君主。畢竟父母是自己生存唯一依賴,因此這種想法是再當然不過了。
所以,孩子為了要獲得賦予自己食糧的絕對君主的注意,便會緊盯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並發揮本能,從中去尋找能輕鬆獲得君主青睞的方法。而所謂「輕鬆的方法」,就是模仿父母,且孩子一心認定,只要和父母做同樣的行為,應該就不會被討厭了。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最困擾的就是父母的行為和說法互相矛盾。
例如,很多媽媽會對孩子說:「不要看電視,趕快去念書!」自己卻在看電視,因為小孩念書的時間,正是是媽媽自己可以放鬆一下的時刻。
不過對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媽媽自己都在看電視了,那我也可以!」所以他們多半會順著本能,選擇輕鬆的作法。
因此,媽媽一旦開始看電視,孩子即使人坐在書桌前,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專心念書,整顆心都在電視上。
觀察「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就可以知道,這些孩子多半和他們的媽媽一樣整天盯著電視看,非得拖到三更半夜才肯上床睡覺。
【當孩子身旁的好教練】
運動選手越接近出賽期間,會和教練住在一起進行集訓。集訓的重要之處在於透過共同生活來調整選手的生活步調,管理身體狀態,以發揮選手的能力。因為除了跑步和體能訓練之外,透過一起生活、調整生活習慣,也能培育出更強的選手。
在這裡,請大家稍微試著想像一下跑馬拉松的情況。據說在長達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的長距離馬拉松比賽中,如果無法在一開始跑在前面,最後要奪冠簡直是不可能。也許有人會認為可以在之後全力挽回頹勢,但在實際的馬拉松比賽中,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此,培養在最初十公里就能拚進前幾名的「基本體力」,便顯得格外重要。
因為若能在前十公里就進入前幾名,在之後比賽過程中就能被團體壓力所激勵,讓自己緊緊處於領先名單中。
如果將這種情況用在培養「主動的孩子」的教育觀點上,在孩子約十歲前,擔任教練的父母若能能培養孩子學習的基本能力,日後就極有可能會受到學業優秀的同儕所激勵、影響。
那麼,是不是在一開始就用打罵的方式,督促孩子往前跑就可以了呢?這樣反而會造成令人擔心的後果。
沒有基本體力的孩子,如果一開始跑得太快,躍居第一名,後續也許會出現無法持續跑到最後、半途棄權的情況。因此,養成孩子進入領先團體的基本能力,以及在之後的比賽中和領先的對手們一起奔馳的「耐力」,便是身為教練的重要任務。
同樣地,在學習上,讓孩子從小養成和「主動的孩子」們一起持續學習的耐力,就成了父母的任務了。
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進入領先團體中,日後要讓孩子有優秀的學業表現,就會很辛苦。如果處於落後團體中,就有可能會養成壞習慣,認為「今天就稍微偷懶一下吧」,或是「今天稍微破例一次應該沒關係吧」。此外,身旁沒有任何人、完全孤單一人埋頭苦讀也是不智的作法,最後一定會落得安逸的處境中,因為人類不是可以一個人孤單努力的動物,這也是為什麼團體的影響力可以提升自我能力的原因。
先設法擠進領先團體,接著再緊跟隨著領先團體的節奏,就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習耐力」。
【培養孩子「念書」的自覺】
除了以上兩點,一旦孩子在十歲之前就會「主動念書」,以後倘若成績退步,自己就會感到不安而變得更努力。
這是過去接受某大型出版社委託調查「學業表現優秀孩子」時,所得到的明確結論。該調查主要針對小學、國中及高中生,研究他們是在哪個階段開始有了優秀的學業表現,結果發現,會念書的孩子,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會開始有「念書」的自覺了。
既然如此,會主動念書的孩子,就真的喜歡讀書嗎?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學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該都熱愛讀書吧!然而事實上,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會念書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愛念書。
那麼,為什麼這些孩子明明不喜歡讀書,卻又能擁有優秀的學業成績呢?那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學業表現優秀的「地位」已經根深柢固了。
會念書的孩子當然知道自己在課業上擁有好成績,此外,母親和其他家人、朋友、老師等生活周遭的人們,也都知道他是一個會讀書的好學生。
這時候,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孩子最困擾的狀況:就是過去一直以來所建立的「優秀」的標籤被撕下。包括自己的自尊在內,他們對於「學業表現優秀」的高地位崩潰一事,會感到非常恐懼。
所以,儘管讀書不是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卻「想讓人一直認為自己很會念書」,因而一直用這樣的心態持續鼓舞自己繼續讀書。
那麼,何以不愛讀書、卻又能保持優秀的學業成績呢?應該一定有某個人,在課業上給予孩子某種程度的強制性。
沒錯,這個人就是身為孩子教練的「媽媽」。
照理說,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優秀的學業表現,但為什麼還是有「會念書的孩子」和「不會念書的孩子」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媽媽是否對「希望孩子擁有優秀的學業表現」一事有殷切的執著來獲得明確的答案。
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讀書,所以他們多半會提出各式各樣不讀書的理由:「等一下再念」、「我還有其他事要做」、「我想看一下電視」、「我想跟朋友出去玩」。
這時候,要逼心愛的孩子去做他討厭的事──讀書,相信對許多媽媽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吧!所以這時候有的媽媽就會認為「我想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成長」、「我想讓孩子成為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想讓孩子擁有充分的自主性」。
你是否也曾為自己辯解,自己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很多人都是像這樣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找各種藉口。而這些老是把「明天再說」掛在嘴邊的媽媽和小孩,就這麼讓自己脫離了「主動的孩子」的行列。
想要成為一名好教練,就不能給自己找任何藉口。為了要讓孩子有會讀書的自覺,在孩子小學低年級之前,當媽媽的就應該把所有藉口全面封鎖!
當一個好教練,利用黃金有效時間分配法,改正孩子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早日進入領先團體中!
下一章將會有幾項問題,檢測你的教練值,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也無須心情低落,只要看完本書後再成為一名稱職的教練也來得及。
Chapter 3>教出主動的孩子:目標管理篇
成功案例01:按時吃飯、洗澡和睡覺
【分享人】A媽媽,家裡有個準備報考私立小學的女兒
從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會她分配規劃每天的時間,不管是我或孩子,都會照這個時間表生活,即使外出旅行也會盡量遵守。
孩子上小學之後,我就改變作法,問孩子:「什麼時候要洗澡?」、「多出來的這三十分鐘我們要做什麼呀?」等,讓孩子自行做時間管理,分配一天的生活時間。
【成功關鍵】:習慣是緩解痛苦的良方
在孩子上小學前,多半無法自行做時間管理,因此這時候的重點在於要像A媽媽這樣,先由媽媽分配時間,再和孩子一起實行。
這個階段的執行重點是:盡可能不要有例外情況產生。若是經常破例,哪天不想早點就寢的孩子就會認為:「只有今天又沒關係!以前都可以……」吵著要媽媽繼續破例。
但是,只要讓孩子在上幼稚園之前養成習慣,每天規律地生活,不但一點都不覺得痛苦,反而會覺得很愉快,因為習慣是緩解痛苦的最好方法。這麼一來,就算成功培養孩子基本的目標管理能力了。
接著,孩子上小學之後,就要開始培養他們應用的能力。這時媽媽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分配時間的運用。讓他們在媽媽已經規劃好的時間分配中,自己規劃剩餘的空閒時間,一旦學會這種能力,孩子就能在面對事情時反過來推算所需的時間。也就是當他們進行一件事時,會懂得思考每天必須花多少時間來執行。
若能以基本的時間分配為基礎,讓孩子自行管理空閒的時間,孩子就能在賦予任務時反過來推算出所需時間。
只要能養成這種能力,就不會出現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完一下子就全忘光光等浪費時間的情況,相對的,孩子會懂得用勤奮不懈的態度去面對讀書這件事。
Chapter 1>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
各位已經在前言中比較過「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法。
只要仔細觀察這些圖表,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多相異之處。例如,透過這些圖表我們可以發現,被動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總是拖拖拉拉的;另一方面,主動的孩子則是不管吃飯或念書,時間分配都非常井然有序、清清楚楚。
其中,我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雖然看似沒在注意,但其實他們都很認真地在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並牢牢記在腦海裡。甚至令人意外的是,...
作者序
前言>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我自己不太會念書,所以孩子成績不好,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自己也不是什麼好大學畢業的,當然也沒辦法對孩子抱多大的期望。」
我曾經在跟幾位媽媽聊天時,聽到這樣的說法。
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身邊也有父母的學歷不高,孩子卻是東京大學高材生的例子。
難道這就是所謂「青出於藍」的奇蹟嗎?
其實不然。
若是觀察這些學業表現優秀的孩子們,會發現他們的父母多半在孩子十歲以前,就讓他們養成了目標管理及專注力等兩項能力。
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點改變,也能輕鬆教會孩子這些能力。
我是Media Marketing Network(MMN)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代表研究員,我們公司專門透過一種獨創的行銷手法,藉由分析人類本能的行無為特性,以進行市場調查、資料分析與諮詢工作。
過去,我們曾接受某大型教育機構的委託,針對學業優秀孩子的學習行為模式等進行市場調查。透過這項調查,我在長達十二年間,一共研究了五萬名以上學業表現優秀孩子的學習行為模式,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父母學習能力不好,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不會念書。
因此,這次我重新針對日本首都圈中(譯註:以日本首都東京都為中心的都市圈,包括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又稱為一都三縣。),兩千五百三十四個家有幼稚園到國中三年級孩童的家庭為對象,進行了有關日常學習態度與生活習慣的問卷調查,並進一步做了面對面的訪談。
最後得到的結果,也和我長久以來的看法不謀而合。
亦即學業優秀或順利通過考試的孩子,其表現並不是受到雙親的學習能力所影響,而是來自於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
舉例來說,從小就養成在固定時間起床、吃飯、就寢等規律的生活,這些枝微末節的生活細節,就是孩子之所以能養成主動習慣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必須在孩子十歲之前就養成這些習慣,趁早讓孩子有「念書」的自覺。一旦孩子擠進「好學生」的團體中,日後即使沒有父母的一旁督促,也比較容易受到「好學生朋友」的影響而有好的表現。
所謂「念書」的自覺,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培養孩子強而有力的自信心。而這份自信將能幫助孩子渡過今後的人生,成為克服困難的最大力量。
就如同一開始所說的,我從問卷調查和訪談中,聽到許多媽媽表示「自己學歷不好,孩子一定也是如此」的說法。
然而,這樣的說法每每都讓我心生感嘆:「好可惜!其實不管任何孩子,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會念書的好學生的。」
或許是我的想法太過嚴苛吧,但我認為「自己學歷不好,孩子一定也是如此」的說法,只是父母沒能好好引導、教育孩子的推託之詞。也因為這樣的推託之詞,反而讓原本能有好表現的孩子受到了限制也說不定。
任何孩子身上,都藏著無限的可能。
有的孩子擅長運動、有的孩子擅長音樂或繪畫。所謂「擅長」,就是在該領域有才能,而引導孩子發展這份才能的,正是父母的責任。
但是,讀書不需要任何才能。就像前述調查結果一樣,透過生活習慣的養成,任何孩子都能成為學習表現優秀的好學生。事實上,比起賽跑第一名或唱歌第一名,要在學業成績上獲得第一名更簡單。
然而,為什麼一直以來還是有「父母的學習能力與孩子的學習能力呈正比」的說法呢?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多數高學歷的父母自幼就受到規律的教育,因此即便長大成人,多數也都還維持著規律的生活,更進一步讓孩子也同樣過著相同的生活。換言之,父母「遺傳」給下一代的,不是學習能力,而是生活習慣,也就是時間的分配法。
那麼,「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在時間分配上有什麼不同呢?從第十頁開始,分別是這兩種小孩最典型的時間分配表,其中又分為幼稚園的孩子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各位可以對照自己孩子的年齡來進行比對。
透過「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表,你發現其中的哪裡不同了嗎?
我將在本書後續的內容中進行詳細的分析,但在這裡,我希望各位能注意到的重點是「親子的共同時間」。而且如果可以,我希望各位媽媽可以像運動選手的教練般,在孩子身邊不斷鼓勵、給予正確的指導。
「你不夠用心!」
「一直看電視,成績會退步喔!」
斥責並無法幫助孩子成長,被責罵的孩子也會感到難過,而且我相信,不得不責罵寶貝孩子的母親,一定也覺得很痛苦。
那麼何不試著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孩子一起用「主動孩子」的必勝時間分配法來過生活呢?
習慣的養成隨時都可以開始,各位也趕緊來嘗試看看吧!
前言>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我自己不太會念書,所以孩子成績不好,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自己也不是什麼好大學畢業的,當然也沒辦法對孩子抱多大的期望。」
我曾經在跟幾位媽媽聊天時,聽到這樣的說法。
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身邊也有父母的學歷不高,孩子卻是東京大學高材生的例子。
難道這就是所謂「青出於藍」的奇蹟嗎?
其實不然。
若是觀察這些學業表現優秀的孩子們,會發現他們的父母多半在孩子十歲以前,就讓他們養成了目標管理及專注力等兩項能力。
父...
目錄
【前言】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親子時間分配表
Chapter 1 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
◎成為孩子身旁的好教練
◎培養孩子「念書」的自覺
【親子現場大調查1】 與孩子培養更密切的關係!
Chapter 2 你是哪一類型的教練?
◎教練檢測表
◎判斷你是哪種類型的教練
超級媽媽/電視媽媽/溫和媽媽/隨性媽媽
【親子現場大調查2】 說故事給孩子聽吧!
Chapter 3 教出主動的孩子:目標管理篇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示範
◎培養孩子的目標管理能力
成功案例01 按時吃飯、洗澡和睡覺
成功案例02 善用早上出門前的時間
成功案例03 週末假日也要生活有規律
成功案例04 製作每日執行表
成功案例05 限制孩子玩電動的時間
成功案例06 全家一起訂下計畫
【親子現場大調查3】 點心時間一定要固定
Chapter 4 教出主動的孩子:專注力篇
◎讓孩子在興趣中培養專注力
成功案例07 別讓學習受到挫折
成功案例08 利用計時器訓練專注力
成功案例09 反覆練習同一本教科書
成功案例10 念不下去就看個電視吧!
成功案例11 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來提升注意力
【親子現場大調查4】 週末假日看電視的時間也要固定!
Chapter 5 給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出人見人愛的孩子
成功案例12 等爸爸一起吃飯
成功案例13 為孩子製造動力
成功案例14 替忙碌的爸爸製造寵愛的機會
成功案例15 確實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親子現場大調查5】 讓自己成為擅於安排時間的媽媽吧!
Chapter 6 成功育兒的黃金十大守則
◎與其改變孩子,不如先改變自己
◎成為好教練的十種方法
【後記】替勇於為孩子改變的媽媽們加油!
【前言】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親子時間分配表
Chapter 1 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
◎成為孩子身旁的好教練
◎培養孩子「念書」的自覺
【親子現場大調查1】 與孩子培養更密切的關係!
Chapter 2 你是哪一類型的教練?
◎教練檢測表
◎判斷你是哪種類型的教練
超級媽媽/電視媽媽/溫和媽媽/隨性媽媽
【親子現場大調查2】 說故事給孩子聽吧!
Chapter 3 教出主動的孩子:目標管理篇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示範
◎培養孩子的目標管理能力
成功案例01 按時吃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