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的發現與發掘,改變了世人對西元前五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科技、藝術的認識。它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境內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譚維四,曾侯乙墓發掘現場總指揮,前湖北省博物館館長。
一九七八年,武漢軍區空軍駐湖北省隨縣擂鼓墩雷達修理所,在劈鑿山崗建造廠房中,意外發現了白膏泥、排列有序的大石板和一個圓形盜洞,湮沒沉寂了兩千多年的擂鼓墩曾侯乙墓顯露人間。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盜洞的隱密、墓穴內巨大豪華的木槨與主人彩繪棺,連同二十一位陪葬女性屍骸盡顯人世。而墓內出土的一萬五千餘件隨葬品,和九件(套)國寶級珍貴文物,特別是六十五件總重量二.五噸,完好無損,音色純正優美,仍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的青銅編鐘,令人矚目,舉世震動,被譽?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本書以紀實手法和文學形式,詳盡描寫了曾侯乙墓發現、勘察、發掘的全過程,對古代的喪葬制度、盜洞形成的年代、盜墓賊進入洞後的奇特遭遇,歷史上的曾國與楚國的關係,以及曾國滅亡的大體時間和歷史事件作了盡可能的追尋探索。通篇文筆燦然,故事起伏跌蕩,波瀾壯闊,堪稱當代中國最為優秀的考古文學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岳南
一九六二年生,山東諸城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考古文學協會副會長,現為台灣國立清華大學駐校作家。自上世紀八○年代末開始關注中國自由知識分子,著重於中央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中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南聯大、同濟大學等著名學府自由知識分子人生歷程與學術造詣的研究。著有《南渡北歸》三部曲、《陳寅恪與傅斯年》、《從蔡元培到胡適》等紀實文學十部,並著有歷史、考古題材紀實文學作品《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日暮東陵》、《萬世法門》(合著)等十二部,作品多數被翻譯為英、法、德、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當代著名作家之一。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摘自本書推薦序〈往事如昨憶猶今〉
譚維四(現仍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我仔細閱讀著這部書稿,被文中那引入入勝的描述所吸引而不忍釋卷,幾個日夜過去,當我翻畢最後一頁,湧上心頭的第一個感覺是,這確實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通篇以曾侯乙墓的考古發現和發掘材料為依據,以墓主與大批珍寶的面世及有關事件為主軸,從中展開富有節奏起伏的?述,發掘中發生的故事,以文學敘事的形式和手法娓娓道來,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懸念迭出,奇思妙想頻生,既真實生動又親切感人,特別是對一些細節描述上,更是令人出乎意料,禁不住感歎擊節。書稿之所以達到這樣的一個文學和藝術高度,除了作者的功力與才華,我想大多與岳南先生採訪工作的扎實深入有極大的關係。就我所知,在來鄂採訪的日子裏,他往返於武漢、襄陽、隨縣之間找當事人瞭解情況,核對細節,並就某些歷史往事多次深入農村,克服困難,查找當年知情者的下落,尋其真情。一路風塵僕僕,費盡心力,可謂大不易矣!如果沒有這樣的辛勤勞動和為此流下的汗水,就無法捕捉到生活中的細節,而細節是文學藝術的靈魂,如果缺失這個靈魂,將不再是一部優秀的作品。當然,除了實地採訪調查,從這部書稿中,我還清晰地看到並感覺到,作者在文字材料的收集和歷史研究上也是頗下了一番苦功的。如對古代葬制的研究、古代盜墓史的研究、楚國歷史的研究、曾與楚歷史關係的研究,甚至在包括隨棗走廊歷年出土的與曾國有關的青銅器考古材料的搜集與研究上,都費了很多力氣與心血。而有了這番心血的滲入,才使整部作品在結構上達到了歷史與現實合理搭配,敘述手法上做到縱橫捭闔,遊刃有餘,才能向讀者展現出一幅卷帙浩繁、情節曲折、意境深邃、畫面優美的長軸畫卷,刻畫出一幅別開生面的具有歷史、科技、文化藝術的壯麗圖景。如果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具有科學依據、文學藝術價值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產品,我想是不為過的。
名人推薦:摘自本書推薦序〈往事如昨憶猶今〉
譚維四(現仍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我仔細閱讀著這部書稿,被文中那引入入勝的描述所吸引而不忍釋卷,幾個日夜過去,當我翻畢最後一頁,湧上心頭的第一個感覺是,這確實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通篇以曾侯乙墓的考古發現和發掘材料為依據,以墓主與大批珍寶的面世及有關事件為主軸,從中展開富有節奏起伏的?述,發掘中發生的故事,以文學敘事的形式和手法娓娓道來,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懸念迭出,奇思妙想頻生,既真實生動又親切感人,特別是...
章節試閱
摘自 第一章 〈發現與困惑〉東團坡風水之謎
歷史的契機於漫不經心中突然降臨。
如同世界上許多重大考古發現都肇始於野外修路造房、挖坑築壩一樣,曾侯乙墓的面世,正是源於當地駐軍的一次偶然性施工。
一九七七年春,隨縣城郊武漢空軍雷達修理所官兵,正在一個名叫東團坡的小山岡上擴建廠房。之所以選中東團坡施工,與擂鼓墩周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相關。擂鼓墩位於隨縣城西郊水河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杜越椒叛亂奔隨,楚莊王率師追擊,至此築百尺高臺擂鼓進軍,因此得名。
在部隊進駐擂鼓墩之前,此處是一片荒山野嶺、草樹叢生之地,方圓十幾裏沒有人煙。一代霸主楚莊王在此築台追敵,後來的歷史情形已不可考,據近代以來的當地老人回憶,自大清朝垮臺斷氣,民國建立之後,各路軍閥興起,此處便成為遊兵散勇、土匪、盜賊經常出沒的場所,許多綁票、撕票、砸孤丁等殺人越貨的血案多發生於此。一九三八年十月,侵華日軍陷華中重鎮武漢,兵鋒直指宜昌和國民政府陪都重慶,大隊人馬沿長江和漢水流域向西推進。一九三九年初,日軍佔領隨縣,兵營駐紮在地形高聳、易守難攻的擂鼓墩,並在這一地區挖戰壕,築碉堡,建造軍事設施,擂鼓墩一度成為戒備森嚴的軍事禁區。抗戰勝利後,日軍潰退,此處複為一片荒山野地,山崗上遍佈刺槐、松樹、野草和亂墳堆。遠遠望去,一片鬼氣迷蒙,驚悚蕭殺景象,每到夜裏,經常有鬼火飄蕩,冤魂出沒。若無喪葬遷墳等特殊事宜,當地百姓極少到擂鼓墩一帶來往走動。有放牛娃因打盹兒走神,一不小心讓牛溜上了山崗,便立即邀約幾個夥伴,手拿棍棒石頭等防身之物,面帶驚恐之色,一溜小跑躥上崗地,迅速把牛帶下,以免遭到傳說中鬼魂怪獸的暗害。到了一九六五年,由於一批軍人的到來,此處的面貌才有所改變。
這年秋,武漢軍區空軍司令部雷達兵部欲籌建一個軍械雷達修理所,此前曾在湖北境內的武昌、咸寧、孝感、應山等地選了幾處所址,均不甚滿意。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劉豐得知此情,便找到自己的老友、時任湖北省省長的張體學問計求援。張省長當時在隨縣大洪山蹲點搞「四清運動」,對隨縣的山山水水頗多瞭解,很乾脆地推薦了擂鼓墩這塊地盤兒。未久,負責營建工程選址、勘察設計的雷修所副所長王家貴奉命率領幾名助手先行來到隨縣勘察。當一行人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北出隨縣城,約行一公里抵達水河畔時,一股清新濕潤氣息迎面撲來,眾人頓感精神大振,煩勞祛失。過水繼續前行,但見前方山崗起伏,霧氣茫茫,以高大的擂鼓墩土台為座標,向東約一公里,有水自北向南流過;往南約二點五公里,有溳水自西往東而來,與水相匯。兩條大河交匯處,堤高床寬,地勢開闊,水卷浪急,頗具浩浩蕩蕩的威勢。與擂鼓墩相距約一公里處有東團坡、西團坡兩個突起的山崗,高出河床一百余米。山坡依山傍水,群松林立,草木茂盛。登之彌望,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滿眼叢綠。藍天碧野,雲卷雲舒,秋風徐來,郁香滿袖。此處確是一塊天造地設的風水寶地。
面對如此靜謐、空靈、優美的自然環境,曾在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過三年建築學的王家貴大喜過望,當即表達了不再他去,且留此地安營紮寨的願望。陪同的地方官員出於對解放軍的信任和尊敬,實話實說,概言此處乃一處平時沒人敢踏進的荒山野嶺和亂墳崗,當地百姓視為不吉之地,不祥之所,奉勸不明就裏的王副所長三思。深通建築之道兼懂幾分風水與喪葬之學的王家貴聽罷,微笑著搖頭道:「古書上曾有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我想就是指類似的山川景物,勘察地形地物不能只看表面,像這樣的山勢水流,正合古代風水寶地的標準,是建陵修墓的好地方,說不定這亂墳崗下就埋葬著帝王將相的陵墓和大批珍寶呢!」
此時的王家貴還沒有讀過晉代著名學者郭璞所著的不朽名著《葬書》,以及這部大著中所說的「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之不易,同樣不知「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等等古老神祕的點穴作法之道。他只是冥冥之中有一種奇妙感覺順便一說而已,這時的王家貴沒有意識到,十二年後,他的這幾句話竟驗證了一段歷史真相--一個神祕國家的王侯將相們延續長達二十幾個世紀的埋葬之所與無數奇珍異寶就埋藏在這片山崗之中。
王家貴回武昌將勘察情況向各級首長彙報後,又陪同雷修所所長、政委與空軍雷達兵部首長一起,再度來到隨縣擂鼓墩勘察。眾人看罷,眼前一亮,此處不僅環境優美,更為難得的是這一帶山崗連綿起伏,草木茂盛,便於隱蔽,比較符合軍事後勤基地和戰備的要求,一旦戰爭打響,可就地偽裝隱蔽,或在山崗中挖掘防空洞,轉移戰略物資。當然,除了顧及戰爭因素,也要考慮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雷修所既定為擔負整個武漢軍區空軍全部雷達修理重任的後勤保障基地,就要特別注意考慮道路暢通,假如路況太差,外面的雷達進不來,修理後的雷達不能及時運出,敵機與導彈呼嘯天空,而整個中南戰區的雷達卻窩在隨縣郊外的山坳裏趴著動彈不得,後果自是不堪設想。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此處距漢丹鐵路和三一六國道僅幾公里路程,而且隨縣城郊就有一個設備條件較好的火車站,雷達甚至火炮等重型器械皆可自此站轉運,真可謂天造地設,地利人和皆聚於擂鼓墩。於是,眾位軍官當場拍板,眼前的這片山崗,就是雷修所安營紮寨的地方。經報請上級批准和當地政府同意,雷達修理所有價徵地三百餘畝,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全體官兵攜帶帳篷鍋灶,正式遷入隨縣郊外擂鼓墩,開始在東、西兩個團坡四周圈牆建房。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雷修所房舍及配套廠房等設施全部完工,並開始執行兵器修理等任務,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四五六九部隊。
十年浩劫過後的一九七七年,「文革」風浪退去,為適應軍隊新的戰備需要,武漢空軍雷達兵部決定在雷修所擴建兩個兵器大修車間,除修理雷達等器械外,還要加修高射炮、榴彈炮等項目。根據上級指示,雷修所黨委決定由學過建築學,並一直負責營區基建工程的副所長王家貴主持這一工作。受命後的王副所長立即與所內工程師梁立信趕赴廣州、上海等地的兄弟單位做實際考察。二人回到駐地,根據擂鼓墩周邊自然條件,選定在東團坡一個最大的山堡興建廠房,經報請武漢軍區空軍司令部與後勤部批准,於一九七七年九月正式破土動工。……
摘自 第一章 〈發現與困惑〉東團坡風水之謎
歷史的契機於漫不經心中突然降臨。
如同世界上許多重大考古發現都肇始於野外修路造房、挖坑築壩一樣,曾侯乙墓的面世,正是源於當地駐軍的一次偶然性施工。
一九七七年春,隨縣城郊武漢空軍雷達修理所官兵,正在一個名叫東團坡的小山岡上擴建廠房。之所以選中東團坡施工,與擂鼓墩周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相關。擂鼓墩位於隨縣城西郊水河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杜越椒叛亂奔隨,楚莊王率師追擊,至此築百尺高臺擂鼓進軍,因此得名。
在部隊進駐擂鼓墩之前,此處是一片荒山野嶺、草...
目錄
序 往事如昨憶猶今(譚維四)
序 章
第一章 發現與困惑
東團坡風水之謎/山崗突現青銅器/荒唐的現場勘察
第二章 探鏟下的古墓
考古鑽探/盜墓賊的傳家寶/發現盜洞
第三章 從隨縣到北京
夢想與光榮/緊急上報發掘/雲集擂鼓墩
第四章 墓穴•水窟
槨蓋板初現人間/直升機飛臨墓坑上方/盜墓賊進入墓穴時間推斷
第五章 水中潛伏的隱祕
盜賊如狐/盜墓高手的五字秘訣/一條黑影突出水面/無頭小鴨浮水而來
第六章 珍寶初現
三具棺材飛身立起/編鐘橫空出世/擂鼓墩觀墓狂潮
第七章 去來兩無蹤
盜洞下發現人頭/盜墓現場復原/棺下珍寶下落不明/揭開狗頭之謎
第八章 墓室大清理
開棺驗屍/王冶秋:大家不要捅亂子/文物必須先運到省裏去/如何才能撞響古鐘/持棒鳥人的啟示
第九章 歷史的印痕
曾國之謎/弒殺周幽王的千古懸案/楚隨交鋒/楚隨博弈後的歷史格局/楚莊王稱霸
第十章 楚國沈浮
伍子胥的家世情仇/楚昭王奔隨/吳師在郢都的淫亂生活/昭王復國
第十一章 穿越歷史的迷霧
鎛鍾透露的歷史隱祕/墓主死亡密碼/曾侯乙歸葬/青銅禮器入葬之謎/郭沫若的失誤/千古之謎,今可解矣/青銅來源何處
第十二章 豪華的地下樂宮
琴聲飛揚的年代/絕響/臉上塗著血污的人/二十一位女人之死/曾侯乙的歸宿
後 記
主要參考文獻
注釋
序 往事如昨憶猶今(譚維四)
序 章
第一章 發現與困惑
東團坡風水之謎/山崗突現青銅器/荒唐的現場勘察
第二章 探鏟下的古墓
考古鑽探/盜墓賊的傳家寶/發現盜洞
第三章 從隨縣到北京
夢想與光榮/緊急上報發掘/雲集擂鼓墩
第四章 墓穴•水窟
槨蓋板初現人間/直升機飛臨墓坑上方/盜墓賊進入墓穴時間推斷
第五章 水中潛伏的隱祕
盜賊如狐/盜墓高手的五字秘訣/一條黑影突出水面/無頭小鴨浮水而來
第六章 珍寶初現
三具棺材飛身立起/編鐘橫空出世/擂鼓墩觀墓狂潮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