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縱英才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圓明園 夜
這一日白天,儘管身體已經疲憊,儘管病魔已經侵襲,雍正同志依舊勤勤懇懇地辦公。
十三年來,雍正總是事必躬親,只要自己能解決的,就靠自己解決。雍正喜歡手握權力的滋味,喜歡被人尊重的感覺,由於年少的自卑經歷,由於中年很多同志的背叛,他選擇了孤獨地獨自承擔,他不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他辛苦地勞累,沒有怨言,一切是自找的。
而且,雍正偏偏又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他不僅需要自己親自去辦事,而且總是想辦得更好,想以一個好皇帝的身分去進入歷史,為了完成這個心願,他就成了一頭老黃牛。
古往今來,在外人看來,皇帝都是一個令人羡慕的職業。坐上這個位置就意味著滿漢全席,就意味著三宮六院,就意味著只要自己高興,即便只是看你不爽,也能把你一刀幹掉。
很闊氣,也很拉風,電視劇也這樣演,大家也這樣以為,而且歷史上的確也有些皇帝是這樣的。然而跟任何職業一樣,要在這個位置上幹出點成績,那就只能依靠勤奮與汗水。
所以,為了名垂千古,或者為了權力牢固。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不要命的工作狂,首位工作狂據說是秦始皇嬴政,他要怪就怪他自己,幹嘛沒事找抽統一全國,地盤大事情多。
後來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個沒事找抽型號的,按照古代的慣例,因為皇帝管理的事情實在太多,光靠一個人打理顯然是不夠的,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就安排個宰相。
在明朝以前,宰相也是很拉風,很有權力的。他們見皇帝的時候可以擺擺譜,不光不用下跪,而且可以坐著跟皇帝嘮嗑,不過到了宋朝,皇帝把宰相的座位撤了,你兄弟站著吧。
當宰相興沖沖趕到皇帝面前的時候,尋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椅子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不過相對於朱元璋來說,宋朝的皇帝已經夠仁慈了,朱元璋同志給了宰相另一條路—死!
朱元璋先後任命了兩任宰相,首任是李善長,次任為胡惟庸。
然而,雖然宰相有兩個,但是結局只有一個,這二位都先後完蛋了,要麼被撤職,要麼被幹掉。之後,朱元璋創造性地宣布,治理國家我一人就夠了,找個擺設是多此一舉的。
宰相至此終結了其歷史使命,但是朱元璋馬上就發現,自己這個創造性的決定對自己是特別狠的,如山丘般的奏摺擺在了他的面前,如麻繩般的事件等著他一件件地去處理。
朱元璋坐在皇帝的案前,輕輕歎了一口氣,默默地埋首工作,一工作就是二十年。
雖然朱元璋是一個貧苦的農民出生,歷經戰場的艱辛,是很能吃苦的,但是日復一日的這樣個整法,即便是台機器也是完全受不了的。朱元璋想到了另一種減輕負擔的辦法—秘書!
廢除宰相,是因為宰相的權力太大。
一七七六年,一個叫亞當‧斯密的人寫了一本偉大的著作《國富論》,在這部著作中,斯密提出了一個經典的觀點—人都是自私的!換言之,我的就是我的,你的我也要將其變為我的。
斯密先生顯然已經抓住了人最為本質的東西,人一生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把不屬於自己的變成自己的,另一件事是讓屬於自己的永遠屬於自己,朱元璋他是人,他也不例外的。
當宰相已經對他擁有的東西構成一種威脅的時候,兄弟、哥們、休戚與共與患難真情全部就扯淡了,徹查李善長,幹掉胡惟庸,如果我不對你們狠,有一天你們會對我更狠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朱元璋並沒有充當勞模的人生理想,他的勤勞是迫不得已的。如果能有一個辦法,既能夠讓他減輕負擔,又能夠讓他的權力不構成威脅,他還是願意去試一試的。
於是,一種叫內閣學士的秘書應運而生了。
秘書看起來是很小的,說是官卻不是官,說有權卻又沒有權。
但是,秘書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甚至在將來,都是一個並不寒磣的職業。因為秘書可以影響老闆,老闆可以影響大局,總而言之,秘書可以繞個彎,然後就有了權力。
至少在朱元璋時代,秘書的權力是有限的。因為朱元璋同志歷經了人世的磨難,歷經了陰謀與算計,那一個個稚嫩而又文弱的書生自然不是他的對手,但到了後代,就完全變了。
明朝的皇帝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關於其中的原因我在另外的書中講過,為了不耽誤諸位時間,就不再講了。反正大家只需記住,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跑步走向滅亡。
當一個個慵懶的皇帝,帶著睡眼出現在金鑾殿的時候,他面前站著的卻是一個個混得猴精,炸成老油條的頭髮花白的老頭,他們面帶著和藹的笑容,卻一次次讓皇帝覺得十分搞人。
皇帝想玩,老同志說:要刻苦學習;皇帝想做事,老同志說,要腳踏實地;皇帝想旅遊,老同志就很火了,帶著諸位同僚,跪倒在了皇帝馬前,有種你就踩過去;經過老同志們如此的死纏爛打,皇帝早已經被整得七葷八素了,最後只能撂挑子,你們愛咋地就咋地去吧!
於是,明朝皇帝就有了不上班的習慣,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班已經夠絕了,到了他的孫子萬曆皇帝,輕而易舉地就打破了他的紀錄,三十八年在家裏,不知道他在搗鼓些啥。
皇帝既然已經撂挑子了,那麼各立山頭,大家去搶奪更大的權力。於是乎,黨派之爭開始了,有時是閹黨搞定了東林黨,有時候是東林黨搞定了閹黨,直到最後一齊將朝廷搞定。
明朝亡了,在無奈中亡了,在痛苦中亡了!
在明朝滅亡之後,清順治入關了,康熙繼位了,雍正登極了。
但是,三個皇帝始終都在考慮著同一個問題:兩百萬軍隊的明朝,七千萬人的明朝,地大物博的明朝,為何僅僅在十幾年時間內就變得風雨飄搖,不堪一擊,我們又該怎麼辦?
在經過痛定思痛之後,康熙漸漸認識到,黨爭是一件十分搞人的事情。那些被明朝奉為偶像的東林黨人,被康熙認為完全是胡鬧,他一針見血地悲憤地指出—都是黨爭惹的禍!
經過明朝的教訓,清朝皇帝顯然已經變得聰明;清朝皇帝不再相信那些被閹割的溫順的奴僕,清朝皇帝相信,既然肯被閹而進入皇宮的,就絕不是一隻溫順的羊,太監在清朝被嚴格控制起來;清朝皇帝也不再相信讀書人就一定懂得禮義廉恥,清朝人漸漸認為,知識雖然是個好東西,但是壞人掌握知識,卻能幹出更為巨大的壞事,無人可信,皇帝只相信自己。
為了對付太監,清朝設立了內侍不得干政的規則,但凡敢於挑戰這個規則的,死亡是唯一的下場;為了對付讀書人,除了一件件可怕的文字獄之外,皇帝已經不再相信秘書了。
也就是說,皇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雍正在康熙的基礎之上,乾脆廢除了內閣,廢除了秘書班子,設立了軍機處,天下大事,我一人處理已經足矣,爾等跪著下去辦就成了。
也許,雍正會因為自己這個創造性的發明而感覺到相當拉風,但是任何創造性的發明都是會帶來艱辛的,福禍相依的法則根本無法違拗,雍正立即成為了皇帝中的超級大勞模。
可以這麼說,古往今來,很少人能夠像雍正這樣,一個人十三年如一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埋首於自己的工作。他沒有娛樂,沒有歡笑,更沒有閒暇,唯有日復一日地工作。
曾經,雍正也許想到過休息,然而當他聽到呂留良的罵聲之後,他相信只有成績才能為自己擺脫嫌疑;曾幾何時,雍正想到過玩樂,然而歷史的使命卻讓他不得不選擇了放棄。
所以,從敬業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在雍正卷中說過,我敬佩雍正!
你可以罵他獨裁,也可以罵他殘忍,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敬業而勤奮的人。
因為勤勞與心智不健全,使得雍正的健康每況日下,在幾年前,雍正就因為病痛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當著諸位大臣的面,立下了遺囑,他不想讓自己遭遇過的悲劇重演。
而走到今天,雍正已經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他有疑惑,也許沒有遺憾;十三年,他完成了康乾盛世的偉大傳承,國庫開始充盈,官吏開始清廉,打掃乾淨了,自己也該走了。
史學家關於雍正的死亡問題討論了很多年,也許將來還是要討論的。
傳的比較邪乎的觀點似乎只有一種,據說雍正是被呂留良的孫女或者女兒幹掉的,而且是割掉腦袋而死的,沒有腦袋雍正在下葬時太沒有顏面了,故而只能給他安裝上個金頭。
當然,這個傳說歷史學家已經論證了它的不合理性,而且拍著胸脯,指著上帝保證這完全是胡扯,他們的論點對我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我也就不奉陪各位大師在這裏搞辯論了。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雍正是因為勞累過度,加上他又喜歡亂嗑藥(吃丹藥),在經過勞累與心理的創傷之後,再加上胡亂嗑藥的創傷,終於在五十八歲之時離開人世,安靜地走了。
雍正的死至少向我們昭示,亂嗑藥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相比於雍正他爹來說,雍正雖然辛勞,但是日子過得並不糾結。
康熙的糾結來源於他太優秀,不僅自己優秀,兒子也教得太優秀。以至於康熙無法做出抉擇,好像哪個都有繼承皇位的條件,又好像哪個都沒有繼承皇位的條件,搞得十分糾結。
因為康熙自己的糾結,導致了康熙的各位兒子更加的糾結。既然咱老頭還沒有琢磨清楚該讓哪個繼承家產,那麼我們何必不幫著他老人家去琢磨呢,於是十多年的皇位之爭開幕了。
在這場皇位之爭中,老老實實,誠實敦厚的雍正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顯然,他勝利之後把他那些優秀的兄弟們一個個全部幹掉了,然後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家產問題了。
康熙是十分仁慈的,儘管他對各位兒子爭奪帝位的搞法十分惱火,但是他始終只是敦敦教誨,希望諸位兒子能夠良心發現,最嚴厲的方式,就是把他們圈禁起來,使其不再鬧騰。
雍正顯然不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心腸很硬的人。雍正知道,對於皇帝來說,他首先是一個皇帝,其次才是一個父親,但凡威脅到國家政權穩固的事情,自己需要使其消滅之。
雍正是如是想的,也是如是做的。
由於雍正四十五歲才幹上皇帝這份差事,所以當他開始正式接替他爹的家當的時候,他的兒子們已經長大成人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有資格競爭皇位的,大抵上有三個人。
雍正一生有九個兒子,有些出生不多久就去地下見了祖宗,基本就與帝位無緣了。剩下來的三個,分別是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七子弘晝,而且他們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生(一七○四年),母李氏。
據現有資料來看,弘時的母親家族不是達官顯貴,是個小小的知府;然而雍正對李氏也是相當好的,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李氏就為雍正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弘昀與弘時。
弘時比較幸運,他的哥哥弘昀福分顯然不夠,在出生不久之後就病逝了。因此,在弘曆出生之前,弘時成了雍正的獨生兒子,雍正對他傾注了所有的愛,他也寄託了雍正所有的希望。
正因為如此,弘時的幸運又立即演化為了不幸。
在弘時成長的歲月裏,他的父親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攫取皇位,而且時常要忍受痛苦與折磨,雍正需要發洩,而弘時自然成了雍正的發洩對象,恨鐵不成鋼的他變得十分嚴厲。
於是,在小小的弘時心中,沒有了父親和藹而慈祥的面容,沒有了父親的溫暖與關懷,他雖然出生於天潢貴胄,但是他卻在心目中暗暗期盼著普通孩子的生活,他孤獨,他壓抑。
在父親那張嚴厲的面孔中,弘時沒有尋找到對父親的愛,他悔恨,他厭煩。然而,弘時的悔恨與厭煩更加導致了他在雍正面前表現得太糟糕,直到弘曆的出生,他才鬆了口氣。
對弘曆的出生,弘時起初覺得很溫暖,不僅僅因為多了一個弟弟,更重要的是父親的目光不必總是放在自己身上了,然而不久之後,弘時才漸漸發現,天平顯然已經發生傾斜了。
弘時抬頭看看天空,既然已經有了弘時,何必再來一個弘曆呢?
在雍正最為困難的時候,在雍正最為沮喪的時刻,他的四兒子來到了這個世界。
那一年,太子允礽已經二次被廢,對皇位的爭奪已經進入了關鍵的白熱化階段。雍正雖然表面上顯得十分大度,拍著胸脯保證,對於皇位的事情,我是在夢中也不敢去奢求的。
然而,在允禔大張旗鼓地爭奪皇位的時候,在允祉讀著之乎者也,心繫皇位的時候,在允禩帶著慈祥的面容虛情假意的時候,胤禛也選擇了不露聲色,仔細地準備著爭奪帝位。
但是,由於胤禛本身學習成績不好,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想攫取皇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光是在胤禛門下拜了碼頭的兄弟們已經感到絕望,就是胤禛自己也不懷希望了。
多少個日夜,胤禛都想選擇放棄,進入真正的佛陀世界,與世無爭。然而長久以來的遭人眼色,地位卑下讓他又再次握緊拳頭,咬緊牙根,準備來一場皇位爭奪賽的死磕了。
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那些歲月裏,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面對著弘時的無能,他幾乎對後代都喪失了信心,多少次雍正仰天長歎,上天為何對待他如此的不公平,他不能認命。
一切,在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在那個普通的子夜,一聲啼哭劃破了整個蒼穹。
雍正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曆,一個很不平凡的人,在此刻出生了。
按照弘曆日後的回憶,我們有理由相信,弘曆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平凡。然而,根據我的推理,至少在弘曆剛剛出生的那一刻,他並無不凡之處,他是一個普通的孩童。
雍正已經有過三個兒子了,一個兒子的出生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歡樂,他還是必須面對皇位爭奪的爾虞我詐,心力俱疲,他還要面對自己飄忽不定的前途,生死未卜的命運。
當然,做出這種推斷並不是我的瞎掰,而是可以經過邏輯推理的。
就現有史料來看,弘曆的出生至少存在著兩大疑團,疑團之一便是他的生母是誰是個問題;疑團之二便是他出生於何地是另外一個問題。有了這兩個問題,弘曆本身就有了問題。
按照中國歷史記錄的原則,像我們這種凡夫俗子,或者阿貓阿狗之流顯然是無法進入歷史的,古往今來,風流倜儻的人物燦若星漢,真正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痕跡的少之又少。
按照重要性的原則,既然弘曆出生地與生母都存在疑問,那就意味著當時他並不重要。
據一種相當搞人的說法,弘曆他爹並不是雍正,弘曆他媽也並不是鈕祜祿氏,更有甚者,弘曆其實並不是滿人。據稱弘曆是漢族人的後代,他的父親是陳閣老,母親是個漢人。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雍正與陳閣老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一對孩子。雍正生的是個女兒,陳閣老生的是個兒子,雍正乘機將陳閣老的孩子借來看看,換回去的便成為了一個女兒。
看著兒子變成了姑娘,陳閣老選擇了沉默。
陳閣老是浙江海寧人,等到弘曆長大之後,思念自己的家鄉與真正的母親,他多次以下江南的名義來到了海寧,在海寧城度過了一個個糾結的夜晚,然而他卻始終無法認祖歸宗。
當然,還有一種更加遭雷劈的說法。這種說法承認弘曆是雍正的兒子,但是並不是鈕祜祿氏的兒子,據說是雍正在避暑山莊狩獵之時喝了鹿血,就著欲望與漢族宮女生下了弘曆。
事實證明,這兩種很搞人的說法, 都只是一個動人的謊言。
雍正沒有機會與陳閣老打個照面,更沒有必要去拿女兒換個兒子,因為雍正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將來還有很多個兒子,拿女兒去換兒子再傳皇位這種高尚行為,雍正是不會幹的。
至於雍正喝了鹿血與漢族宮女發生了關係,造出了弘曆的這種更加遭雷劈的說法,那也是十分荒誕的,因為雍正此時正與諸位阿哥爭奪帝位,這種花邊新聞抖出他怎能扛得住?
然而,既然有種種離奇的傳說出來,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問題有很大的模糊的空間。而這種模糊的空間,又是後來洋洋得意的弘曆在不經意間造成的。
弘曆老年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居然忘記了他出生的地方!
按照做人的常識,一個人只要不患健忘症或者精神不正常,自己在哪裏出生大抵也是能夠整明白的,按照弘曆後來的智商來看,他顯然不屬於健忘症患者或者精神不正常者。
然而他在詩詞中說,他是出生於雍和宮的;但是,當編撰乾隆實錄的那位仁兄畢恭畢敬地查考乾隆族譜的時候,他驚奇的發現,族譜上明白無誤,清楚地寫成弘曆生於避暑山莊。
當這種實錄編撰者感覺到五雷轟頂的時候,他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把這個秘密的發現告訴了乾隆的兒子嘉慶,嘉慶自然無法知曉他爹的出生地,那麼就糊弄著將就編吧。
這種很不負責任的編撰方法給後世議論乾隆的人留下了攻擊的空間。既然乾隆無法弄清楚他的出生,很自然地告訴我們,乾隆是在說謊,他之所以說謊,是因為他其實是個漢人。
其實,這種很搞人的解釋方法我是不同意的。滿族在當時並沒有到沒有人的地步,再加上滿族人是一個很排外的民族,他們是不會弄一個漢人來做皇帝,登上那座金鑾殿的。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康熙有九十六個孫子,能夠認認真真進行族譜記載的,必定是那些很聰明,很能幹的人,然而在乾隆出生的那一刻,他並沒有特長,所以就糊弄地記下了。
然而,出生的平凡,並不意味著一輩子的平庸。
在弘曆出生之後,天資聰穎,而且他的父親給他請了當時很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下。弘曆系統的學習古代先賢的治國理論,為其執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了優秀的皇帝。
就後來弘曆的表現來看,弘曆在讀書方面顯然有著很高的水準。弘曆一生寫了幾萬首詩,他曾經很自豪地表示,全唐詩中兩千多位詩人,蹉跎了一輩子,也才寫出了幾萬首詩。
雖然弘曆寫詩水準確實並不怎麼樣,但是他畢竟是玩票性質,能寫出來已經難能可貴了。
我仔細閱讀了很多弘曆後來頒行的聖旨,因為清朝跟明朝是不一樣的,明朝的奏摺基本上市大學士代寫,掌印太監蓋章簽發的,而清朝的聖旨基本是皇帝親自操刀的。就弘曆後來頒發的聖旨來看,其水準也是十分高的,其中歷史典故,邏輯推理,都有很高的水準。
在書聲琅琅中,弘曆度過了他的童年。在子曰詩云之中,年輕的弘曆已經開始思考了自己的責任,他希冀著能夠執掌國家的政權,能夠治國平天下,能夠為天下蒼生與鼓與呼。
弘曆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他與他的哥哥弘時是不一樣的,弘時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知道父親登上皇位都還不靠譜,自己的前途基本是霧裏看花,而弘曆相信,希望永遠存在。
在總結了很多卓越人物的人生歷程之後,我曾經很想找到某些成功的必備人格。不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還是平坦,是晦暗還是燦爛,遠大理想與良心始終是不可拋卻的人生行囊。
在弘曆稚嫩的臉龐上,已經面帶了堅毅;在弘曆幼小的心靈中,已經攜帶了理想;那一刻,他握緊了拳頭,那一刻,他昂起了胸膛,他已經準備好與人生來一場激烈的搏鬥了。
弘曆,我們一起上路吧!
有人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我要說,機會總是給能抓住它的人準備的。
人生要走的路也許會有很多,但是關鍵的卻就那麼幾步;人生沒有命運的必然,更沒有上天的注定,人生要做的事情只是默默的耕耘,靜靜地等待,敏捷的抓住屬於自己的時刻。
聖人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在弘曆的幼小的心靈之中,已經在思考當時的時局。二叔允礽已經二次被廢,完全喪失了決賽的資格;三叔允祉是個書呆子,取勝的機會不大;八叔允禩太陰暗,爺爺洞若觀火。
弘曆有理由相信,即便他爹沒有博取帝位百分百的把握,機會也是很大的。
況且,弘曆已經揣度出了爺爺一個致命的弱點。在經過兒子的背叛,髮妻的離去的打擊之後,康熙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他雖然是一個皇帝,但他還是一個人,普通的人。
康熙需要親人的慰藉,需要人性的溫暖。然而爾虞我詐,你爭我鬥的現實卻讓康熙心灰意冷,一個六十開外的老人,每天對著夕陽,對著山河,只能哀歎,人生苦悶向誰訴說?
那一次,在廢棄允礽之後,這位老人中風了,他多麼希望允礽能夠悔悟。然而留給他的是再次的傷心,那一次,他憤怒地抽出了佩刀,對準了允礽,但是他始終無法下手。
畢竟,康熙是一個父親,古來父親總是對兒子最大的關懷,然而兒子未必給很多回報。
弘曆相信,既然兒子因為特定的利益關係,不管怎麼做都會讓康熙感覺到虛假。那麼自己是一個沒有任何企圖的人,是這位老人的孫子,他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給他帶來歡樂。
一個行動已經悄然展開了!
儘管沒有史料的證明,我仍然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策劃好的預謀。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雍正居住的圓明園牡丹花開,為了實施那個早已安排好的預謀,雍正恭敬地請求康熙能夠到自己的花園裏賞花觀月,康熙爽快地接受了雍正的邀請。
在那個如花似玉的日子裏,弘曆出現在了康熙的面前,弘曆以他富貴的面容,淵博的知識,靈敏的思維,徹底征服了康熙的心,這一次偶然的邂逅,康熙便把他帶到了宮中養育。
儘管康熙已經將幾個皇孫帶到宮中,進行了養育。但是對弘曆則更為親切,那一次,弘曆矯捷的奔跑,康熙揪心的提醒他小心跌倒;那一次,弘曆與爺爺一起打獵,康熙打了一隻熊,並未打死,想讓弘曆上去將其打死,然而當弘曆靠近時,熊再次躍起,弘曆臨危不亂。
所有這一切,都給年老的康熙帶來了心靈的慰藉。康熙在見到弘曆的母親的時候,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啊!的確,康熙已經決定,要讓這個人,成為大清的掌舵者。
就後來弘曆自己說,正是因為爺爺想讓自己成為大清的掌舵者,才把皇位傳給了父親。但據我研究了很多的史料來看,康熙選擇雍正作為繼承人,顯然是深思熟慮的,嚴格思考的。
然而,即便如此,弘曆與康熙的親熱,已經為他在皇位角逐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康熙六十一(一七二二)年,康熙傳位於雍正,據稱傳位給雍正同時,康熙牽著雍正的手,滿懷希望的對雍正說,你的四兒子弘曆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你百年之後,要將皇位傳位於他。
雍正含著熱淚,默默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