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照護父母親十年的經驗,提出個人實際臨床及觀察所見,作者對父母親的孝行、貼心、用心細微之處於書中處處可見。可謂實踐孝行之楷模。編者並在每篇文章後增加醫師小叮嚀,提供基礎醫療資訊供讀者參考,使本書具備了多元化的功能。
作者簡介:
陳麗蘭小姐本為公務員,因父母親年老體衰而辭職,做全職看護,侍母至孝。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長期照護的典範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 張峰義
我在三總服務期間,目睹作者一家人照顧母親的無微不至,令我非常感佩。
中風後的病患,留下肢體行動不便的後遺症,諸如日常生活無法自理,使得吃飯、洗澡、如廁、床上翻身等皆需要協助,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前的每一個環節,照顧者都要細心照護,甚至半夜還要幫忙翻身好幾次;加以行動不便及各類老化疾病,常常需要往返醫院。
作者不但不以為苦,在生理、精神層面都能體貼母親的需要,為了能給母親最好的照顧,不斷向臨床的醫師、護士學習照護病患的專業知識,詳加記錄,還發揮創意製作符合母親個別需要的日常用品。
而作者之所以能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乃因為背後有家庭成員的支持,全家兄弟姐妹就能分工合作。在醫學院的教科書裡、課堂上,經常教導學生有關慢性病患長期照護的專業,以及照顧者的家庭支持系統如何有效運作,才能讓病患雖然在生理方面失能,卻能繼續有尊嚴的生活,這些書本與課堂上的知識,在作者一家人身上得到了實踐。
也許大多數的照顧者在親人往生之後,不會再去回想一路走來的艱辛過程,但作者卻將這十年來的點點滴滴付梓出版,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對母親的懷念,也感受到作者希望將此寶貴經驗與天下間為人子女者分享的愛心。
閱讀此書,除了能學習照護慢性病患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同時能體悟到作者常存感恩之心,不管你是為人子女,或作為一位醫師、作為一位慢性病患照顧者,或是任何有心人,應該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最後,我要感謝作者在慢性病患長期照護的領域,提供大眾這本親身經歷的參考書
籍,並期盼讀者能從中獲得領悟。
「三明治」族群的福音 三軍總醫院院長 孫光煥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堂堂邁入百分之十四,已經屬於老年化社會,四十/七十的醫療照護問題因而浮上檯面。
所謂「四十/七十」泛指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族群,照顧七十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而這些又稱為「三明治」的中年族群,除了要養育兒女,面對工作的壓力,還需要相當的時間、精力去照顧年邁的父母,尤其面臨長輩生病時,陌生的醫療照護工作,常常使得照顧者無法喘息。
根據調查,每個家庭平均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照顧生病的長輩,隨著醫療的進步,國人平均餘命的增加,有些家庭陪伴及照顧父母的時間甚至長達十五至二十年。
老人的健康問題包括兩大方面,首先是生理上的老化,包括關節退化、跌倒意外、中風或其他疾病,都可能使老人產生失能狀態,因而需要照顧,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老年憂鬱症、老年失智症,也使得老人在生活行動上,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協助。
另外台灣目前小家庭化的情況,照顧一位長年末期病患,長期下來幾乎都會讓照顧者財窮力竭。而對瀕臨生命終點的年老末期病患而言,適時介入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必將可以增加老人末期病患臨終前的生活品質。
在醫院執刀數十年,深深地體悟到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復元,最重要的不是醫師手上那把刀,而是陪伴家屬的悉心照護。手術的好壞固然重要,但病人的預後則需要配合好的照護才能達到。
作者十年陪伴生活功能逐日下降、退化,走路常跌倒,甚至開始無法走路、失眠、躁動,甚至連吃飯與個人清潔都有問題之父母,在其長期以耐心、細心及愛心之照護下,助其控制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能安心並有尊嚴的生活。
同時作者藉由照護父母親的經驗,對於長年患有糖尿病、輕微失智,甚至中風的母
親,從乳癌、肺炎、肺栓塞到仰賴呼吸器治療,以及最後的安寧療護,字字都值得「三明治」族群學習備用,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孝心感人 國防醫學院院長 于大雄
何謂孝?《說文解字》解釋: 「孝,善事父母也。從老者;從子,子承老也。」
「孝」字,古作,上面為一老人,下面為一小孩。象「子」用頭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清朝文人王永彬更在「圍爐夜話」中談到「百善孝為先」,「孝」是為人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孝心」是每個兒女對自己的長輩的愛與尊重,也包含著應盡的義務。
陳麗蘭女士面對母親突如其來的中風時不覺累贅,辭去原本的工作,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的守在身邊,陳女士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一份孝老愛親的愛,知孝、行孝、弘孝,讓母親在天倫之愛中走完人生的旅程。
此書記載期間點點滴滴,足見其用心與付出之心力,可為他人之榜樣與典範,且有病床邊照顧之各種經驗與心得和大家分享,謹為此文,並表個人祝賀及感佩之意。
令人感佩且溫馨的真實故事 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所長 陳宏一
這是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這是有關說故事的人如何長期照顧,犧牲青春,報答雙親的現代孝親的故事。
作者陳麗蘭,家中女生排行老四,醫院護理同仁尊稱四姐,母親於民國八十九年腦中風出血,經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後住進汀州院區加護病房,即隨時可見四姐隨侍在側的身影。
當時正值三總搬遷大事,即自汀州院區搬遷至內湖院區的專案,時任執行官的我在
「不擾民」、「不停診」及「維護民眾就醫權益」的原則下,對一千多病床進行「忙而不亂」、「井然有序」的搬遷行動。
所有病患包括其住在加護病房的母親皆順利移轉至內湖總院。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
事,讓我深切體驗到以前軍中老長官的明訓:「有計畫、有準備、有步驟、有標準」的道理。
作者母親除了腦中風外,期間又先後罹患膽結石、乳房腫瘤,父親亦因高血壓、多血症、肺炎、腎臟腫瘤住院,作者自己也罹患結腸腫瘤,術後仍繼續照顧臥床家人,長達十年光景。
一般腦出血手術後病人,神智大部分是不容易恢復正常,需長期臥床,痰多、肺炎、
氣切、尿失禁、尿道發炎、血尿、不能吞嚥需靠鼻胃管灌食、時常瀉吐、口腔出血等都是常見的併發症,這些在其母親身上都可見到,作者每日翔實記錄母親體溫、脈搏、血壓、血糖、排便次數、靜脈輸入及尿液排出量可說巨細靡遺,使每日醫護人員巡房皆能方便的了解病況。
更難得可貴的是,醫護人員教導她如何做照護的工作,如四肢按摩、翻身擦澡、換插鼻胃管、換蛇形管止漏、導尿管、引流管、口腔的清洗及傷口的照顧等等,沒幾天她就學會而且做得甚至比醫護人員還專業,假如一個醫學系實習生能好好待在他身邊一個月,一定可學到一般醫師的基本功。
作者犧牲了寶貴的青春,辭掉工作,專心照顧病榻上的雙親。十年,不是一個短時
間,人生有幾個十年?我已自執行官、院長、局長到離開軍職,真是有幸見證到近代社會中仍有此孝女事親至孝,令人感佩且溫馨的真實故事。
看在眼裡,感動在心 國防部軍醫局局長暨國防醫學院教授 張德明
多年來,陳小姐經常生活在病房中,倚窗看日落月昇,看起風飄雨,無怨無悔且充滿喜樂的照顧她年邁多病的父母,難能可貴的是,陳小姐在侷促的空間中,卻持續帶給周邊醫護人員不斷的驚喜。
多次巡房時看到許多彷彿異想天開的創作,充滿愛心,充滿巧思,最重要的是提供並改良慢性臥床病人真正需要的物品,有三號電池塑膠外殼做的眼罩,有填充茶葉的靠枕,她更在細心觀察中學習,且不斷和醫護人員切磋改進,如何減少病人痛苦的抽痰,如何微調呼吸機讓血氧濃度更佳,如何預防並處理褥瘡。也許欠缺了厚實的專業知識,卻全是貨真價實的長年臨床實務中用心觀察的結晶。
經常由衷讚歎,駐足欣賞,知道是醫療欠缺的,臨床需要的,許多素人束手無策的,乃鼓勵她記錄下來,集結成冊。最重要的是以此無可取代的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們面對且協助複雜而不熟悉的床邊護理。
即使生命走入盡頭,他依然莊嚴神聖的不可侵犯,沒有人甘願在無法表達意志的狀況下,忍受抽痰、褥瘡、失禁等的折磨,如何提供更細膩的照顧,當然是整體醫療中重要的一環。這本書提供我們許多小技巧,也記錄了一位孝女的愛心,一切看在眼裏,感動在心,樂為之序,且深表推崇。
一位令人感佩的照護者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健群
因醫療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型態改變、人口老化及全民健保的實施,臺灣今日的醫療生態已和二、三十年前大不相同。
就做為醫療提供者的醫院、醫護人員而言,由於民眾權利意識提高、資訊流通、健保給付不合理及醫療糾紛未能除罪化,年輕醫師紛紛出走至醫美相關科系,「內、外、婦、兒、急診科」五大皆空,招考新進住院醫師之缺額乏人問津,早已不是新聞。
而對醫療使用者的病人、家屬而言,由於人口老化、疾病型態改變、出生率減少導致家庭支持人口降低、連續金融危機、產業升級調整不順、失業人口居高不下、薪資所得多年未增加、房價高漲之居住問題,導致病人在院時的治療及出院後的後續照護與支持亦皆受影響。
二、三十年前,很少聽說有病人帶胃管、導尿管回家,在家使用呼吸器更是鮮有聽聞,現在由於醫療科技進步,居家照護失能病人長期在家使用鼻胃管、氣管切管及尿管已是常見的健保居家給付項目。
由於年長失能的病人不斷增加,如何照護此類病人的技巧與知識,已不僅是外傭看護、醫師或護理師才須具備,病人家屬更需要積極共同參與才能提供病人最適合的醫療照護。
作者為了照護年長有糖尿病、腦中風、輕微失智的母親,毅然辭去工作成為一位全心全職的照護者。隨著姆媽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在其後十年中姆媽又陸續發生乳癌、急性膽囊炎、肺炎、肋膜積水、心律不整、肺栓塞、呼吸器依賴等多種狀況,在作者及家族成員齊心、全力照護下皆能化險為夷,安度難關。
最後,再因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導致腎、心、肺功能異常,作者及家族成員陷入是否洗腎、電擊急救等難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心裏縱然再不捨仍須一別,經作者及家族成員充分討論後,接受緩和支持治療方法,病人最後在家人之衷心祝福下,有尊嚴、安然的走完人生之旅程,如書中所述作者及家族成員如何對病人「身、心、靈」多方面做了最佳照護,令人敬佩。
在十年照護母親的過程中,作者一直是病人和醫護人員間最佳的溝通橋樑。從一開始的醫療門外漢,邊作邊學,對病人身體、病人心情各方面皆能細心觀察,詳細記載,及時與醫療人員溝通討論治療計畫,最後作者已是對呼吸器各項性能一清二楚的長期照護專業人士。
本書中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照護母親十年的經驗,提出個人實際臨床及觀察所見,作者對姆媽的孝行、貼心、用心細微之處於書中處處可見。
以前常聽前輩說病人是學醫者的老師,如今我認為病人家屬對病人「身、心、靈」各方面的觀察與體驗,更是我們行醫者學習、再成長之資源寶庫,病人家屬也是學醫者需要了解及學習的老師。
本書除了是慢性病人照護者的良好讀物,也是一般為人子女、新進醫護人員可以慢讀、細思的一本好書。
更希望讀者看後,對久病在床的父母,能更加孝順疼惜。
名人推薦:長期照護的典範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 張峰義
我在三總服務期間,目睹作者一家人照顧母親的無微不至,令我非常感佩。
中風後的病患,留下肢體行動不便的後遺症,諸如日常生活無法自理,使得吃飯、洗澡、如廁、床上翻身等皆需要協助,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前的每一個環節,照顧者都要細心照護,甚至半夜還要幫忙翻身好幾次;加以行動不便及各類老化疾病,常常需要往返醫院。
作者不但不以為苦,在生理、精神層面都能體貼母親的需要,為了能給母親最好的照顧,不斷向臨床的醫師、護士學習照護病患的...
章節試閱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唐‧孟郊
小時候常聽長輩提起: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不能等,二為教育不能等,三則行善不能等。
當時年紀尚輕,總是一知半解,「不識愁滋味」。直到年紀漸長,看見人間生、老、
病、死,才恍然驚覺人生的無常。
特別是父親溘然離世,讓我終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與遺憾。因此,我發誓要好好照顧姆媽,陪伴她老人家終老天年。只是老天似乎故意要考驗我們母女,檢驗我們一家人的親情。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姆媽突然「腦中風」倒地,雖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急救,及時在鬼門關前挽回寶貴生命,但從此也就成為長期臥病在床的慢性病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人也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這道理,確實一點也不假。
面對姆媽中風需住院長期治療與復健的殘酷事實,難免會攪亂我們一家兄弟姐妹的正常生活,但是想到姆媽辛苦照顧我們八個奶娃,再怎樣不便,遇到問題總是要找出路,而不是找退路,姆媽我們不照顧,怎能奢望寄託於他人呢!
一向思慮縝密,行事果決的大哥,即召集家庭會議,告訴兄弟姐妹說:「大家應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建設,除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外,還要有心和用心,充分發揮功能,讓姆媽能夠早日康復。」於是,一場漫長的療護馬拉松正式開跑,而這一跑就是十年時光。
為讓姆媽的治療與復健工作能夠日起有功,並對人生充滿希望,我們全家人全力配
合醫師指示,護理人員的叮嚀外,並開始勤做醫療功課,了解醫學常識與學習一些救護技巧,期能隨時能夠派得上用場,成為醫護人員的有力助手。
由於兄弟姐妹各有工作忙碌,大家一致同意要請外傭看護。花錢固然能請到外傭看
護,但未必有真心關懷的品質。
為使姆媽活得有尊嚴、有希望,我下定決心提早退休,專心照顧姆媽,以報三春暉
外,並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真誠對待每位醫護人員,更將外傭看護視為自己親人,不僅日後都成為好朋友,也因感動融為一體,化為同心協力的好夥伴。
姆媽臥病住院期間,兄弟姐妹輪流探視,激勵姆媽生存意志與感受親情溫暖。尤其,
大哥每日在百忙之中,仍抽空打電話請安;下班回家前必先到醫院姆媽病床前承歡膝下,孝行風範令我這屘女既感佩,又引以為傲。
儘管母親腦中風後,各種病變又相繼報到,行動更加不便,語言表達更為吃力,但是意識還是很清楚,心緒還是很敏感。
幸好有三總醫療團隊無微不至的關心照護,外傭的耐心看護,以及全家人無怨無悔、至情至性的細心守護,陪伴姆媽,讓她感到窩心,並含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里程。
姆媽中風,的確是晴天霹靂的惡耗。但與其驚慌失措,不如想方設法,冷靜以對,與醫護人員和外傭看護人員找出對的方法,做出正確的處置;在病人前不卑不亢,不慍不火,抱著感恩的心情,心甘情願的去承受,病人也會因而燃起與病魔拼鬥的意念。
誠如大哥所言:「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心還要用心……」,相信「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還是有扭轉改寫的時候。
(註解:湖南人稱母親的鄉音是「姆媽」,小女兒叫「屘女」。)
醫師小叮嚀 ------腦中風
◎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較易罹患。
◎常見症狀有意識不清、視力模糊、口歪眼斜、說話困難、肢體無力與感覺異常。
◎腦中風需緊急就醫,以免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防範腦中風,最好能定期身體健康檢查、時常量血壓、保持生活作息規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及心情保持愉快,遠離菸酒,身體不適時應儘速求醫診治。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健群
別疏忽任何細節
「凡為人子女之道: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 ---禮記
姆媽中風第三年,父親也因骨質疏鬆、腎臟等疾病纏身,同樣住進三總,接受治療。
由於父母年歲已大,記憶不復從前,有時對醫護人員的叮囑,總是忘東忘西,甚至心情不佳時,還會固執不從,對病情肯定是無益的。為使兩位老人家安心接受治療,早日康復,我決心在生活上抱著「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信念,在醫院照顧陪伴著爸爸和姆媽,同時學會照護病人需注意的一些小細節,幫助醫護人員了解病情,並作為醫病之間的溝通橋樑。
這些小細節,包括翔實記錄病況、銘記藥物顆粒數、餵食時間、喝水溫度、數量與時間、按摩、翻身、清洗身體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大意外,更要隨時查看身體皮膚是否有紅腫異樣?尿布是否有排泄物?必須勤換或清洗乾淨,才能避免病菌入侵,防範惡疾發生。
畢竟,醫護人員每天要看的病人太多,時間有限,因此,唯有主動做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且向醫護人員回報病情,讓醫師能夠精確掌握病況,迅速對症下藥,才能夠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與服務品質。
當然,沒有一個人生病住院的心情會愉快。為讓病人消除鬱悶不快的心情,即使自己有壓力或困難,也要強掩情緒,和顏悅色與病患談天說地,甚至有時要學老萊子逗父母開心,使其忘卻身體的不適,保持樂觀心情,聽從醫師指示,全力對抗病魔。
這些細節雖然瑣碎而微不足道,但若疏忽必然影響病情,甚至引發難以逆料的危險後果。媒體經常刊播拿錯藥、吃錯藥、打錯針或是照顧不慎,造成更大傷害的醫療糾紛,不就是疏忽細節所致嗎?
鴻海總裁郭台銘常以「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勉勵員工千萬不要大意。我認為不只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金玉良言,在慢性老人病患的照護上一樣可以適用。只要別疏忽任何細節,多一分小心注意,就可少一分危害降臨,並對健康維護多一分保障。
也許這些細節,初期會讓人手忙腳亂而影響心緒,但所謂「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只要有心,絕對不會被難倒的。
醫師小叮嚀-----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最怕摔跤,容易造成髖骨骨折或脊椎骨折。
◎接受現代正統治療,勿迷信偏方。
◎保持良好運動習慣,均衡飲食(尤要吃含鈣豐富的營養食物),不要抽菸喝酒,避免攝取大量的茶、咖啡或可樂,主動檢查骨質密度,以防範骨質流失。
新光骨外科醫院院長 鮑明義
遠離「褥瘡」殺手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聖嚴法師
長期臥病在床的病人,絕大多數患者都飽受「褥瘡」之苦。若沒有趕緊治療,病人皮膚潰爛必然日益擴大,一旦傷口感染,極可能引發敗血病,導致意外不測。尤其是具有糖尿病病史的病人,危險性更高。
姆媽臥病在床長達十年,而且又有糖尿病,卻從未發生有「褥瘡」的現象,皮膚始終保持彈性光滑,令許多親朋好友們感到神奇而不可思議外,就連醫護人員對我們家人的照顧方式都讚譽有加,讓我備感欣慰。
事實上,為防止「褥瘡」殺手對姆媽的入侵,除了熟讀有關「褥瘡」的醫護資料,建立防治的正確觀念外,還要將它落實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照顧生活中,才會防患於未然。
通常造成病人「褥瘡」的原因,不外是營養不良、個人衛生差、癱在病床沒有活動等因素所引發的。
因此,為讓姆媽遠離「褥瘡」的危害,對於姆媽的飲食,完全遵照醫師指示,不但適合糖尿病患者,並且可獲得營養均衡,增進免疫力的效果,避免褥瘡危險因子的產生。
其次,每天勤為她老人家翻身拍背,使其有活動的空間,避免身上肌肉萎縮僵化。
再者,隨時保持身體的潔淨,查看老人家穿戴的尿布是否透氣?是不是已有尿液或排泄物,以便隨時更換,確保乾爽,避免尿液或穢物的細菌病毒,滲透進入人體肌膚,以防堵褥瘡上身的機會。
由於老人家的器官與皮膚組織功能已呈現老化現象,為防止其皮膚粗糙乾裂,每天姆媽盥洗後,馬上就為其擦上乳液,以保養她的肌膚,使病菌無機可乘。
姆媽皮膚只要發現有紅腫,或是膚色出現不對勁的現象,馬上延請醫師診斷,並趕緊對症下藥,化解危機。
正因十年來如一日的均衡飲食,以及注重衛生保健的實際作為,姆媽才未遭受「褥
瘡」之苦。
醫師小叮嚀------褥瘡
◎又稱「壓瘡」,長期臥病、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或脊髓損傷的病人較易得到褥瘡。
◎程度可分四級:
第一級是皮膚發紅,尚未出現傷口。
第二級為皮膚真皮已有傷口或起水泡。
第三級是傷口已達皮膚下組織筋脈層。
第四級則已侵犯至肌肉或骨頭。
◎治療方式依傷口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主要以減少局部壓力為根基。
◎勤翻身,隨時保持皮膚健康,定期自我檢查等預防措施,是防範褥瘡上身的好方法。
三軍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江建平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唐‧孟郊
小時候常聽長輩提起: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不能等,二為教育不能等,三則行善不能等。
當時年紀尚輕,總是一知半解,「不識愁滋味」。直到年紀漸長,看見人間生、老、
病、死,才恍然驚覺人生的無常。
特別是父親溘然離世,讓我終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與遺憾。因此,我發誓要好好照顧姆媽,陪伴她老人家終老天年。只是老天似乎故意...
目錄
第一篇 十年照護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別疏忽任何細節
做個盡職好「顧問」
遠離「褥瘡」殺手
如何翻身拍背
按摩功效大
注意頭部照護
臉部保養
保護靈魂之窗
鼻子維護不能忘
戴口罩好處多
餵食須當心
「耳」根清靜
實在「喉」險
手腳歸定位
穿的要領
插導尿管的學問大
發燒是生病的前兆
「食」在重要
老人照護心得
第二篇 侍親手札
轉念
公私兼顧
好棒、加油
共識
差點亂了套
迴光返照
捨得
驚奇
自責
絕不能倒下
愛無止盡
欲速則不達
別怕!姆媽有我在
去掉半條命
不是白老鼠
絕不放棄
唱首兒歌給姆媽聽
靈異
忽略不得
牙疼真要命
手足情深
度日如年
心電感應
喜酒
安心
滅菌
回報
警報響起
責任
奮戰到底
雪上加霜
要活得有尊嚴
解脫
姆媽好走
守靈
心意
時光若能倒流
備極哀榮
態度
回首來時路
第三篇 歲月憶往
掌上明珠
陰影
難忘的滋味
溫暖
三姐出馬
避風港
手足情深
脫離
婉謝
將心比心
姪女的好軍師
潛能
珍惜
相見不如懷念
無緣
復元的日子
懷念慈恩
第四篇 思親憶澤
永懷母愛慈恩..
醫師小叮嚀
腦中風
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糖尿病
褥瘡
肺炎
按摩會骨折嗎?
落枕
脂漏性皮膚炎
睡眠功能障礙
胃潰瘍
口腔保健
胃穿孔
常見老人耳疾
敗血症
濕疹
流感
尿道炎
發燒
心血管疾病
老人「身、心、靈」
腦出血
健康檢查
高血壓
正確用藥觀念
多血症
血液透析
心室肥大症
阿茲海默症
乳癌
婦科疾病
自閉症
氣管插管
直線加速照射
膽結石
缺氧
營養針
新陳代謝
年長者護眼常識
保護關節
牙周病
乙狀結腸癌
通氣(排氣)
心電感應
免疫力失調
尿道出血
感染
腹瀉
心律不整
尿失禁
白內障
尿毒
氣喘
坦然以對
第一篇 十年照護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別疏忽任何細節
做個盡職好「顧問」
遠離「褥瘡」殺手
如何翻身拍背
按摩功效大
注意頭部照護
臉部保養
保護靈魂之窗
鼻子維護不能忘
戴口罩好處多
餵食須當心
「耳」根清靜
實在「喉」險
手腳歸定位
穿的要領
插導尿管的學問大
發燒是生病的前兆
「食」在重要
老人照護心得
第二篇 侍親手札
轉念
公私兼顧
好棒、加油
共識
差點亂了套
迴光返照
捨得
驚奇
自責
絕不能倒下
愛無止盡
欲速則不達
別怕!姆媽有我在
去掉半條命
不是白老鼠
絕不放棄
唱首兒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