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不朽魅力+清晰鮮活的解說=吸收古聖先賢的智慧精華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作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四書」——國學經典入門書
每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不管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是不是喜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中,並以自己的言談舉止顯示著這個傳統的或優或劣的特色。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遺產,值得學習和繼承,使之轉化為當代的資源。例如關於天人合一的觀念,關於憂國憂民的情操,關於尚善的態度和透過修身養性以達至高尚人格的追求,關於敬業樂群的意識,關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準則,以及關於整體思維的思想方法等等,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此外,還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還有眾多美不勝收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淨化我們的心靈。
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有人會問:「傳統文化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其精華部分能開啟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指導我們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促使我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道路上,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無用之大用。
試想,如果我們的心靈少了詩意、記憶缺席了歷史、思考沒有了哲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若能將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知識、古人應對各式各樣問題的辦法延續下來,就一定會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走得更順暢,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上講,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那麼,青少年該如何做才能使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呢?我們都知道,書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青少年要想涉獵傳統文化,就要從學習國學經典開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總是讓青少年學生圍著考試和教材轉,卻很少接觸國學原著。殊不知,優秀的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要提高人文精神的素養,必須直接閱讀國學原著。
我們所推出的《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我的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系列叢書,閱讀對象就是以青少年為主,引導他們國學入門。為了青少年更好的認知,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將原文、注釋、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青少年不僅可以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用這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瞭解儒家經典,並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穫,這也正是編者的目的。
孔子說過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進而道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之者」,是獲得知識的層次;「好之者」,是從學習中引發了興趣,激發出研究的動力:「樂之者」則更進一步從學習和探討中實現思想的昇華,產生高度愉悅的心情,或對研究「欲罷不能」的迷戀狀態。希望讀者在閱讀本系列叢書時,可以達到「樂之者」這一境界。
青少年不能不讀《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這部書剛開始問世時,《漢書.文藝志》僅把它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
做為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做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如果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看做是一個敦厚睿智的長者,那麼做為學說繼承人的孟子則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青年。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的暴政和百姓的哀號,激起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將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以解民倒懸為己任,抱著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入世精神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孟子》一書中,展現了孟子治國安邦的策略和人格修養的原則。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化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理念。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論」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啟迪人們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們向上的努力。
此外,孟子還具有較強的民本主義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然,這並不是說百姓的地位比國君高,而是說國君在治國時,如果不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在客觀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底層民眾的利益。更難能可貴的是,孟子具有很強的戰鬥性。他認為如果君王違背人民意願,危害人民利益,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就要革他的命。雖然誅殺「獨夫」多了點殺伐之氣,卻表現出其朗朗正氣。
孟子的戰鬥性來源於浩然正氣。他認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意思是說,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需要用正直的品格來培養它,這樣才能充盈天地之間。這種氣,要跟義與道相配合。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缺乏力量。
看來,孟子養的氣,就是正氣。有了正氣,還需要在逆境中奮鬥,以此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僅從人格的塑造上來看,孟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了孔子,他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無數文人墨客奉為經典,同時也滋養和潤育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精英。
孟子有很高的辯才。他的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語言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他的辯論很有文采,審事精微,闡發透徹,洞見深邃,並善用比喻,令對手不得不服。這些特點貫穿於《孟子》全書的始終,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我斗膽說一句話,就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而言,可以不讀《論語》,卻不能不讀《孟子》。書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讀之可以使我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走近《孟子》,了解更多儒家文化
凡是一種文化,必然會有一種思想做為它的核心。其核心思想,又必然會有一到兩個人物做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繼承並且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夠很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為什麼又被稱為「孔孟之道」了。
孟子(西元前三七二年~西元前二八九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孟子生活的年代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所處的戰國時代中期比孔子的時代更為混亂險惡,但是他熱愛儒家文化,了解孔子的思想,進而深刻的闡述,並且廣為傳揚,最終使儒家學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它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比如仁政、民本、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屬於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的學說出發點是性善論,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共有七篇十四卷傳世,它們分別是:《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的朱熹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它們為「四書」。《孟子》有三萬五千多字,是「四書」中篇幅最大、部頭最重的一本。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四書》盛行起來。元、明、清幾個朝代,「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雖然孟子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但是閱讀《孟子》可以了解孟子在人性論、修養論、教育觀、人生境界說等方面的觀點、思想。這些思想組合為一個結晶體,每一個側面都映現出核心理念的精彩。《孟子》能夠讓我們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堅持進行成就自我的修練。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作者簡介:
張子維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十餘年,學養俱豐,曾協同中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編撰工作。
認為古典文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寶藏,我們有義務傳給後世子孫,工作之餘致力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的注釋。
著有《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莊子─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讀懂道德經的第一本書》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張子維
優惠價: 88 折, NT$ 351 NT$ 399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經典的不朽魅力+清晰鮮活的解說=吸收古聖先賢的智慧精華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作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四書」——國學經典入門書
每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不管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是不是喜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中,並以自己的言談舉止顯示著這個傳統的或優或劣的特色。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遺產,值得學習和繼承,使之轉化為當代的資源。例如關於天人合一的觀念,關於憂國憂民的情操,關於尚善的態度和透過修身養性以達至高尚人格的追求,關於敬業樂群的意識,關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準則,以及關於整體思維的思想方法等等,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此外,還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還有眾多美不勝收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淨化我們的心靈。
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有人會問:「傳統文化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其精華部分能開啟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指導我們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促使我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道路上,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無用之大用。
試想,如果我們的心靈少了詩意、記憶缺席了歷史、思考沒有了哲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若能將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知識、古人應對各式各樣問題的辦法延續下來,就一定會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走得更順暢,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上講,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那麼,青少年該如何做才能使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呢?我們都知道,書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青少年要想涉獵傳統文化,就要從學習國學經典開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總是讓青少年學生圍著考試和教材轉,卻很少接觸國學原著。殊不知,優秀的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要提高人文精神的素養,必須直接閱讀國學原著。
我們所推出的《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我的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系列叢書,閱讀對象就是以青少年為主,引導他們國學入門。為了青少年更好的認知,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將原文、注釋、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青少年不僅可以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用這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瞭解儒家經典,並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穫,這也正是編者的目的。
孔子說過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進而道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之者」,是獲得知識的層次;「好之者」,是從學習中引發了興趣,激發出研究的動力:「樂之者」則更進一步從學習和探討中實現思想的昇華,產生高度愉悅的心情,或對研究「欲罷不能」的迷戀狀態。希望讀者在閱讀本系列叢書時,可以達到「樂之者」這一境界。
青少年不能不讀《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這部書剛開始問世時,《漢書.文藝志》僅把它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
做為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做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如果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看做是一個敦厚睿智的長者,那麼做為學說繼承人的孟子則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青年。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的暴政和百姓的哀號,激起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將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以解民倒懸為己任,抱著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入世精神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孟子》一書中,展現了孟子治國安邦的策略和人格修養的原則。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化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理念。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論」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啟迪人們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們向上的努力。
此外,孟子還具有較強的民本主義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然,這並不是說百姓的地位比國君高,而是說國君在治國時,如果不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在客觀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底層民眾的利益。更難能可貴的是,孟子具有很強的戰鬥性。他認為如果君王違背人民意願,危害人民利益,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就要革他的命。雖然誅殺「獨夫」多了點殺伐之氣,卻表現出其朗朗正氣。
孟子的戰鬥性來源於浩然正氣。他認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意思是說,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需要用正直的品格來培養它,這樣才能充盈天地之間。這種氣,要跟義與道相配合。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缺乏力量。
看來,孟子養的氣,就是正氣。有了正氣,還需要在逆境中奮鬥,以此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僅從人格的塑造上來看,孟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了孔子,他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無數文人墨客奉為經典,同時也滋養和潤育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精英。
孟子有很高的辯才。他的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語言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他的辯論很有文采,審事精微,闡發透徹,洞見深邃,並善用比喻,令對手不得不服。這些特點貫穿於《孟子》全書的始終,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我斗膽說一句話,就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而言,可以不讀《論語》,卻不能不讀《孟子》。書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讀之可以使我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走近《孟子》,了解更多儒家文化
凡是一種文化,必然會有一種思想做為它的核心。其核心思想,又必然會有一到兩個人物做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繼承並且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夠很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為什麼又被稱為「孔孟之道」了。
孟子(西元前三七二年~西元前二八九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孟子生活的年代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所處的戰國時代中期比孔子的時代更為混亂險惡,但是他熱愛儒家文化,了解孔子的思想,進而深刻的闡述,並且廣為傳揚,最終使儒家學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它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比如仁政、民本、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屬於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的學說出發點是性善論,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共有七篇十四卷傳世,它們分別是:《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的朱熹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它們為「四書」。《孟子》有三萬五千多字,是「四書」中篇幅最大、部頭最重的一本。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四書》盛行起來。元、明、清幾個朝代,「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雖然孟子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但是閱讀《孟子》可以了解孟子在人性論、修養論、教育觀、人生境界說等方面的觀點、思想。這些思想組合為一個結晶體,每一個側面都映現出核心理念的精彩。《孟子》能夠讓我們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堅持進行成就自我的修練。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作者簡介:
張子維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十餘年,學養俱豐,曾協同中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編撰工作。
認為古典文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寶藏,我們有義務傳給後世子孫,工作之餘致力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的注釋。
著有《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莊子─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讀懂道德經的第一本書》等。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