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房,迎接幸福人生
當我買了房子、背了房貸,就會更努力去賺錢、想辦法提高收入,等於是激勵我賺錢的最大動力。
我在二○○○年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這是一間神奇魔法屋,我用這間房子拐到老婆、還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收穫不只如此,我還因為買「對」房子,嘗到房地產快速增值的美妙滋味,也讓我因此培養出看房子的興趣。如今,我已經在台北市大安區買了三間房子,第一間出租,第二間自住,第三間給外婆住。
既沒有富爸爸,也沒有富媽媽的加持,為何能在十二年間陸續買進三間房子呢?或許大家會認為,因為我是主播、收入比一般人高,所以可以輕鬆成家,但這並非關鍵因素。回首當年我買第一間房子時,二十八歲的我還是個光棍兒,在TVBS電視台工作,當時是跑社會線的電視台記者,月薪不過四萬二千元,當年我買在台北市新生南路、台大校園對面巷子裡的老公寓,總價七百五十萬元。薪水不過四萬元出頭,我怎麼敢買?
因為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能耐,我這個人很愛錢,還沒開始賺錢領薪水,我就已經在想該怎麼生財了。像我從高中就開始打工賺錢,也認真每天記帳,不敢亂花錢,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就是看到存款簿上的數字愈來愈多,這樣就更有動力去賺錢。
當初買這間房子,我拿出一百五十萬元的存款,再跟媽媽借了二百萬元,外加貸款四百萬元,順利買到手。當時的房貸利率還很高,第一年是五.五四%,房貸連本帶利,一個月要四萬多元,等於是薪水都拿去繳了。所以我就決定使出絕招,就是趕緊把珮珊娶進門,討個老婆一起繳房貸,這樣應該還得比較快。果然,夫妻同心、齊力斷金,我就用四年多的時間還清四百萬元的貸款,無債一身輕。
我要說的重點是:不管是哪一個階段買房子,都不是在經濟寬裕的情況下做出的財務決策。那為什麼我還敢買?因為我知道,當我買了房子、背了房貸,我們夫妻就會更努力去賺錢、想辦法提高收入,換句話說,還房貸等於是激勵我賺錢的最大動力。
不愛股票、基金的高波動,獨鍾房產的穩定增值
攤開我家的財務報表,除了存款、保單、紐幣定存、房地產外,幾乎沒有其他金融商品,我很少買股票、幾乎不買基金,理專口中的連動債、外幣保單也不曾考慮,因為我的個性極其保守,我連打麻將輸錢都會心痛了,更何況是投資虧損?
房地產算是我最大比率的資產。為何獨鍾房地產呢?這是受到我跟珮珊家裡長輩買房子的經驗影響,我覺得投資這種事情要看得見、摸得著,我才能安心。再來就是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我並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金融商品,波動性大的理財工具對我來說風險過高,相對來看,房價雖然會有波動,但起碼選對地點就能立於不敗,波動有限。
所有的投資行為都要回歸人的原始本質,適合自己最重要,聽別人投資什麼、賺多少,這種錢都不見得是你賺得到的。像我不求大賺,只求穩穩當當,有賺就好。雖然房地產的資金門檻比較高,但是很適合我的個性。
再加上第一次買房子剛好是買在房價相對低點,這幾年來增值超過一倍,讓我們的帳面資產增加近千萬,當年我咬牙快速還清房貸,等於是一年多省了三十萬元的利息,一邊賺增值,一邊省利息,等於是兩頭賺。這個正面經驗也讓我更加認同房地產這個理財工具。
還有一點是,「買房子」這件事會給我跟珮珊一種安全跟幸福感,房子不只是提供安身立命、擋風遮雨的地方,還可以帶來賺錢的動力,就好像人生有個目標可以追尋,達標後又能帶來很大的快樂。像我最近這四年陸續又買進第二間、第三間房子,每間房子愈買愈賺,不只房子增值,連夫妻的本業年收入都往上成長。為什麼收入也增加?是因為背了太多房貸,這個壓力促使我跟珮珊要不斷地去想辦法賺錢,結果真的因為轉職、工作調動,我們的收入真的年年成長。
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買不起房子,即使不吃不喝十幾年,也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但是我以過來人經驗分享給大家:你的賺錢能力真的遠大於你的想像。尤其要提醒的是:人的職場黃金期是二十.四十歲,壯年期是體力最好的時候,最能操、最能壓縮學習速度,也最具有升官、加薪的本錢。
趁年輕快進場,讓房貸壓力成為賺錢動力
中年以後如果沒能在職場站上一定的中階位置,賺錢能力有可能就會走下坡了,尤其是勞動階級更是這種趨勢,年紀愈大愈容易被職場淘汰,到時候如果想要再進場買房子,難度又更高,因為薪水漲不動,但是又要養小孩,可能還要養父母,開銷很大。
所以要奉勸年輕人,在二十、三十幾歲能衝刺的時候就應該勇敢買房子,趁年輕、有賺錢能力、有體力背房貸的時候趕緊買屋,因為房價不會等你賺到錢再漲,千萬不要等,也不用冀望房價下來再買,因為精華地段的房價根本不容易跌,如果會跌,也跌不多。像我當初買的是二十八坪的老公寓,房貸幾乎跟薪水相當,但我還是咬著牙就買下去。反正當你有了還款壓力,就會想辦法多賺錢,不管是努力表現求加薪機會,或是找兼差賺外快,不要小覷自己的潛力,我跟珮珊就是最佳的例子。
萬一真的撐不下去,或發生意外狀況,繳不出房貸,還可以賣掉求現,以過去十年的台灣房地產走勢來看,除非房地產大崩盤,否則賣屋也不一定會賠錢。否則一直等到四十歲,手邊真的存了一筆錢,再去買房子,到時候有可能房子依然買不起。另外,還要提醒的是,年輕人買房子不要妄想一次到位,先買小的再換大的。
因為喜歡房子,「看房子」成為我跟珮珊最大的共同嗜好,即使手邊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購屋,還是會維持蒐集售屋DM、逛售屋網站的習慣,如果看到中意或是開價合理的房子,就會打電話去進一步詢問,找時間去看屋。一來可以掌握房價的變化,順便知道我家的房子現在的行情價大概是多少,二則可以兼做「白日夢」,想一想:「哇!如果可以買下來的話,那這邊會怎麼做?那邊要怎麼擺設?」
像我跟珮珊最喜歡去看房子的時候,站在客廳,想像一下未來電視放哪、沙發擺哪;站在房間,討論一下床頭要擺哪個方向,會不會對到廁所門等。透過雙方的討論過程,重溫當年結婚時,一起挑家具、搭配家飾的幸福感。
所以我也強烈建議,所有的夫妻、情侶如果可以培養「看房子」這個共同嗜好的話,一定可以找到讓你們幸福感油然而生的房子,帶來為未來共同奮鬥的賺錢動力。現在就請你跟著我一起去看房子,學會各種看房子的眉眉角角,一起邁向幸福人生吧!
蒐集售屋 ,勾勒心中夢想家
我強烈地建議要養成瀏覽 D M的習慣,這是為了培養看房子的 ,常常去看房子,
愈看才會愈有感覺,愈看才能sense愈清楚自己喜歡的房子長什麼樣子。
各種房屋的 DM都是我用來了解周邊開價行情的參考資訊,不管是各大房仲公司印製的 DM,或是丟到郵筒內的黃單廣告(俗稱小蜜蜂),甚至貼在路燈杆上或是外牆上的小張 DM,我都會撕來看。
蒐集各式房屋 DM可說是我的習慣與嗜好,不管有沒有購屋需求,基本上我只要拿到 DM都會大致瀏覽一下,然後把我喜歡的物件圈起來,放在餐桌上,等永康下班回家後,
他有空就會拿去看,甚至連蹲廁所的時候也看,順便打發時間。他的習慣跟我一樣,也會
把他看上的物件圈起來,只要我跟他一起看上、圈起來的房子,我就會進一步打電話過去
問:這間房子在哪裡、室內實際使用坪數多少、屋齡多久、是一手屋,還是投資客的房子?
如果覺得開價還算合理,我就會約時間去看房子。
注意總價與坪數,以計算合理價格
不管當下有沒有買房子需求,或是想買房子、但是自備款還沒存夠的人,只要未來有可能需要買房子,我強烈地建議要養成瀏覽 DM的習慣,只要有看到喜歡的房子,就算沒有立即要買,都可以約時間去看看,為什麼呢?這是為了維持、培養看房子的,常常去看房子,愈看才會愈有感覺,愈看才能愈清楚自己喜歡的房子是長什麼樣子,sense就好像玩股票的人即使遇到空頭市場、市況不佳的時候,依然會小試身手,維持「盤感」。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買第二間房子的時候,早上看、中午斡旋、傍晚就成交的主因。因為當初為了換屋,我跟永康已經看了上百間房子,才能在看到現在自住這間房子時,就馬上知道:這就是我們要的房子。
看 DM時,要看哪些資訊呢?第一、看總價;第二、看坪數。先以總價除以坪數,看看屋主一坪開價多少?如果開價還算合理,就可以過第一關。但是除了每坪單價合理外,也要看大約的總價,如果明明只買得起一千五百萬元的房子,卻看到總價四千萬元的房子,每坪單價再怎麼便宜也沒用。
像我家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附近的行情,中古大廈約是每坪七十萬元成交,但屋主若開到九十幾萬元或一百萬元,未免也太唬人了,獅子大開口,像這種心理預期價格很高的物件,我也不會浪費時間去跟他慢慢耗,因為再怎麼降價,他也不可能降那麼大的空間。
另外,如果看到每坪單價特別便宜的,也要小心。像我前不久才在師大路上看到一個每坪單價只要五十九萬元的公寓,使用空間、坪數都滿大的。我就很好奇打電話去問,才發現這是一間把四樓的公寓跟地下一樓的權狀綁在一起銷售的房子,因為地下室很便宜,所以算起來平均單價五十九萬元,讓買方覺得買到賺到。這種罕見的物件,我也不會去貪小便宜,因為地下室根本就等於閒置空間,就算要租也可能租不掉。
利用DM照片,推測格局與地點
再來,我會看 DM上面的照片,看能不能推測一下格局,有些照片可以看出採光很不錯、有大面積的窗戶,這就符合第二關。如果照片不是室內照,而是大樓外觀,我也會去推測一下大概位置是在哪裡、是哪一棟?
或許你會問:真的可以看出哪一棟嗎?這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但的確是可以辦到的。因為我都是看我家周遭的房子,例如現在住在羅斯福路上,我就看羅斯福路、師大路、和平東路上的房子,看久了就會有感覺,也會有印象。再加上我不只看 DM,還會常常上網瀏覽賣屋訊息,久而久之,就可以訓練出基本的判斷力。
除了前面的每坪開價與採光外,接下來我就會看底下的房仲是哪一個分店。比如說,如果是羅斯福路三段的房子,但是底下卻是 × ×房仲景美萬隆店在賣,那我就不會考慮。因為我認為房仲業是個很區域化經營的產業,就好像便利商店一樣,撇開價格因素考量,你會習慣在離你家最近的那家便利商店消費,因為最近、最方便,久而久之,這家便利商店也會很清楚你的消費習性。
房仲業也一樣,要找房子還是要找在當地有開店的房仲比較好,比較能清楚掌握區域行
情。另外,多數的 DM也會幫房子取一個代號,例如「師大生活圈美寓」、「大安森林美景華廈」等,這時候我也會查看這間房子是哪一個分店在賣,如果是師大店,或是大安和平店的話,就沒問題。如果是仁愛帝寶店,或是忠孝新生店,未免就離太遠了,我也不會考慮。
先做初步篩選,避免浪費看屋時間
還有一種,我也不碰。就是圖片只有登窗外景色那種物件,不給看房子內部、也不給看大樓外部,徒有美麗的景觀,那我就會合理懷疑:是不是整間房子的優點只有 view還不錯?那也不必看了。
像我朋友在中正紀念堂對面買了一間套房,裡面只有十五坪,扣掉床、衣櫃等家具,空間真的很小。整間屋子最美的就是客廳那一面落地窗可以遠眺台北一 ○一,夜景真的很棒。如果只看照片的話,真的是美到不行,不到現場也不會知道裡面又擠、又小。
一張小小的 DM可以透露很多訊息,讓你可以坐在家裡「看」房子,先做初步篩選,也比較不擔心會散彈打鳥,浪費許多時間去看根本不值得一看的房子。
買屋不可不懂-DM照裝潢太美,恐是投資屋
如果 D M圖片上是裝潢很漂亮的內部照片,八九不離十是投資客丟出來賣的房子,再加上這兩年有奢侈稅的問題,價格不可能開高走低,因此建議不用看。
因為這種裝潢屋的空間設計不見得適合你的需求,到時候沒買到便宜貨,還要花一筆錢改裝、變更設計,反而花更多錢。
八大地雷房,少碰為妙
這純粹是我個人喜好的問題,畢竟,買房子就跟買衣服一樣,有人喜歡龐克搖滾風,有人特愛文藝學院風,沒有對錯,只有合不合胃口的問題而已。
看過那麼多房子,當然有很喜歡、但是卻議價不成的房子,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但不至於抱憾,畢竟買房子是看緣分,如果屋主不讓價,那就代表我跟這間房子無緣。而且我是買方,錢在我手上,只要看得認真勤快,哪有買不到理想屋的道理?
綜合過去的看屋經驗,可能是我太過龜毛,老實說,看到讓我「驚嚇」的房子
比率高過讓我「驚豔」的房子。接下來,就來分享一下有哪些「嚇」很大的恐怖經驗。不過我先強調:這純粹是我個人喜好的問題,並不代表絕對的是與非,畢竟,買房子就跟買衣服一樣,有人喜歡龐克搖滾風,有人特愛文藝學院風,沒有對錯,只有合不合胃口的問題而已。
網路照片會騙人,現場車位比房大
嚇很大一:一層二十戶,長長的走廊不知會有什麼東西走出來。
我在內湖看過好幾間房子,那社區就像新加坡的「組屋」一樣,就是一層有好多戶,電梯一打開就是一個長長的走廊,走廊兩側分別是各住戶的大門,一層大概有十幾、二十間房子。大家有看過《貞子》這部日本電影嗎?這種房子就讓我聯想到這部電影,當電梯門一打開,長長走廊的那一頭,感覺會有一個小孩走出來,很恐怖的感覺。
嚇很大二:網路圖片超美、現場坪數超小,最大的竟然是車位。
這間房子是在捷運萬隆站附近,網路上還標明是台大生活圈,生活機能方便,網路照片也超美的,還可以遠眺台北一○一,感覺上 view很讚。結果我到現場一看,是啦 !是離捷運出口五分鐘路程沒錯,附近也有超市和學校,但是這房子的房間超小、超窄,才知道原來房仲是用超廣角鏡頭來拍。很諷刺的是,這房子唯一比較大的竟是「車位」。
我是開車去看屋的,馬路是單行道,房仲一直指揮叫我再開進去一點、再進去一點,但我坐在車裡就好像一直再開往下坡,感覺實在很怪。到了房子前面,又發現馬路太窄,車子根本無法迴轉。這時候,我就會想:萬一救護車、消防車要開進來呢?這麼狹窄的巷道很不利通行。再來還有一點就是,萬一下大雨呢?那車位不就變成戲水池?
嚇很大三:買一樓送地下室,地下室的對外窗只有 A4面積大。內湖也有不少是一樓含著地下室賣的房子,以前我也會去看,因為覺得住一樓有庭院或是後院很好啊,多一個使用空間,門口還可以停車,但是這種房子的地下室就千奇百怪了。我曾看過一間房子是地下室隔了五間雅房出租,每間房間的對外窗只有最上方、不到 A4面積大的排風扇通風口,雖然可以賺房租,但是這種黑心錢我不想要賺,一想到住在裡面不見天日,空氣不流通、又沒有陽光照得進來,心情不鬱悶才怪。
我也看過那種地下室是屋主自己使用的,但是每個隔間都放了一台除濕機,那代表濕氣真的很重,不僅空氣品質不佳,未來電費也是一大負擔。有些房子更奇怪,蓋在山邊,明明地址是一樓,但是到了現場一看,房子有一半在地上、一半就陷在地層裡,看起來不上不下,感覺好像房子下陷一樣,這種房子我也不敢要,感覺上住進去,運勢也會跟著淪落,那就慘了。
捷運共構宅雖夯,出入份子成隱憂
除了驚嚇經驗外,我也想再分享一些我絕對不會碰的房子。
絕不碰一:捷運共構宅。
這是近幾年很夯的一種住宅產品,但是我不喜歡它的原因除了公設比太高外,出入份子複雜也是一個主因。舉個例子,我家隔壁就是一間共構宅,因為它的一樓旁邊就是捷運出口,附近就是師範大學,如果有學生相約在這裡,就會去坐在這個社區大樓門口的台階上,導致管理員每天都要出來趕人。如果態度太兇容易有紛爭,但是不趕人,又會影響住戶進出的權益,真是兩難。
絕不碰二:總價太高的房子。
我曾經看過一間位在大安區溫州街附近的三樓半透天厝,地坪大約是二十坪出頭,建坪大約快八十坪吧,開價四千萬元,珮珊很心動,她甚至已經開始想像未來一樓當客廳、飯廳,我們住二樓,兩個小孩住三樓等,房子還沒買,就開始做春秋大夢。
但是我到現場一看,馬上就知道不可能買。為什麼呢?因為這批透天厝大概有五、六間連在一起,但是它的兩邊已經都改建成大樓了,這幾棟透天厝的基地面積了不起一百坪出頭,在建商眼裡,賺頭不大,可能沒興趣一談。
更妙的是,當我們在看屋的時候,還有隔壁鄰居跑來跟我說:如果以後你們買下來要改建的話,記得通知一下,大家一起改建。後來我向房仲打聽才知道,這一批透天厝的老屋主當年就是不同意改建,後來建商也放棄了,獨漏這幾戶,結果現在後悔的應該是這些當初不簽改建或合建同意書的屋主吧?
我也跟珮珊說:如果我有四千萬元,那我還寧願買兩千萬元的房子兩間,也不要買這一間,除了上述的改建不易因素外,我也考量到這樣的總價並非一般受薪階級可以負擔得起,未來想要轉賣,接手的人不多,還不如買總價較低的房子,轉手機會比較強。
絕不碰三:淹水屋。
這個一定要問當地的老住戶、里長,因為房仲不會跟你說實話。尤其是現在氣候變遷劇烈,很多以前不會淹水、山崩的地方,未來說不定會變地雷區,因為未來會有愈來愈強的降雨量,住在靠山邊,或是地勢太低漥的地區都有安全上的疑慮。
絕不碰四:法拍屋。
因為我覺得這間房子的風水不好、氣場不佳,讓屋主財務出問題,房子只好被拍賣掉。雖然有人專門靠買低價法拍屋來賺錢,但那絕不是適合我的賺錢方式。
絕不碰五:分租套房。
我以前在師大附近看過好幾間頂樓加蓋的房子,樓下權狀三十幾坪、頂樓加蓋二十幾坪,樓上、樓下總共隔了九間套房,每間月租金大概有九千到一萬元,每一間都有帶租約,總價大概是開兩千三百萬元左右。
我按了一按計算機,假設可以兩千兩百萬元成交,拿出四百萬元頭期款,貸款一千八百萬元的話,一個月的房貸還款大約是十萬元,租金可以拿到七萬至八萬元,算起來真的很划算。
但是後來我又去請教專業人士幫忙分析,既然這麼好賺,為什麼前一手屋主要賣掉?因為管理很麻煩。而且學生又比上班族租客更難管理,一下子要你修網路線、一下子要你修馬桶漏水、一下子又說忘了帶鑰匙,房東要疲於奔命,很麻煩。而且如果你去打聽一下,搞不好這個頂樓加蓋已經被鄰居檢舉過,或是樓下鄰居很不爽樓上的學生半夜打麻將,或是開轟趴,不知道已經打過幾次一九九九市民專線檢舉了。
所以說,即使算起來很有賺頭,但是後來我依然作罷,像我這樣守法的人,又算是公眾人物,萬一買了這樣的投資屋,很有可能變成箭靶,不斷被檢舉吧?還是算了,認真一點接活動主持,多賺點外快比較實在。
買屋不可不懂-捷運共購宅禁瓦斯,房價恐低一成
捷運宅可分為「捷運共構」與「捷運分構」兩種。「捷運共構宅」大多屬於捷運局和建商一起興建的聯合開發案,建物位在捷運站體上方,利用車站出入口、通風口、大廳層、捷運轉乘系統及機廠用地,與捷運設施的結構相連接,大部分以小坪數產品為主要訴求。
「捷運分構宅」是指與捷運設施結構分別獨立興建的大樓,彼此不相互影響,由於建物與捷運設施分開興建,基地規模通常比較大,可以規畫成二至三房的中小坪數房型。
一般來說,捷運共構宅因為先天上的條件不足,導致房價會比周遭相同屋齡的社區大樓還要低一成左右。例如:不能架設天然瓦斯管線,也不能使用桶裝瓦斯,住戶只能用電熱水器與電磁爐,因此用電量通常較大,公設比也較高。捷運分構宅則無天然瓦斯或桶裝瓦斯的使用限制。
善用六項工具,讓小毛病現形
買房子可是關乎好幾百萬資產的大事,千萬不要帶著兩串蕉、「兩手空空」去看屋喔。
看房子一定要帶些小道具隨行,才能增加判斷的依據。可不要一看到道具,就以為要帶很多「ㄍㄟ西」,先不必緊張,其實都是很小的東西,可以輕鬆帶著走,卻能達到意外的效果喔。
以下是我們在看房子時,必備的六個小道具,既實用又輕便。
衛生紙:多拿一些衛生紙,揉一揉,沖入馬桶,看看是不是很順利能被沖走,如果感覺「卡卡」的,衛生紙也沖不乾淨,會殘留在馬桶裡,這不是馬桶沖力不夠強,最可能的因素是因為使用多年,裡面的糞管已經卡著陳年汙垢,導致排不乾淨。
乒乓球或彈珠:這可以用來測試水平,看看地板是不是平的。有些房子因為整修多次,這一次敲地磚、下一次舖木板,經過一次次的施工,有可能中間過程已出現表現不平整,再加上施工師傅沒有重新拉水平,將錯就錯,草率施工,就有可能會出現地面不平的狀況。如果情況不嚴重,有可能人站在上面感覺不出來,但是在地上放顆乒乓球或是彈珠,地板平不平,馬上現形。
工具尺:用來丈量每個空間的寬度與深度,這樣一來就可以知道房間擺入雙人床與櫃子後,走道還剩多寬?小孩房擺入單人床與書桌後,還有沒有空間作收納運用?廚房的寬度適合買多大尺寸的冰箱?
雨傘:這是用來戳天花板用的,可以戳看看天花板是實心還是空心的,空心的代表未來如果拆掉,挑高還會更高一些。也可以用來戳廁所的天花板,最好能拿椅子墊高,站上去把天花板拆一片下來,看看廁所的抽風管是不是真的有拉到外面,有些房子只是做做樣子,管子根本沒有通到室外。
照相機或手機:用來拍照,因為房子看了太多間,有時候會印象混淆,最好的方法就是拍照存證,未來夫妻在討論哪一間房子的優缺點時,如果出現兩個人的印象不同調,就可以拿出圖片檔來看。當然,這也代表著,看完房子回家後,要記得把喜歡的房子的圖檔存到電腦裡一一歸檔,才不會出現牛頭對不上馬嘴的窘境喔。
小型計算機:這是用來計算房仲所提供的售屋資料上的總價除以坪數後的單價是不是正確的小工具,當然也可以利用手機裡的計算機功能來取代。反覆驗算的好處是,如果屋主把車位算入權狀裡面,讓每坪單價看起來比較低,就可以自己算出來。因為車位是以「單位」做計算,例如大安區的平面停車位大約是二百五十萬元上下、機械式車位約是一百五十萬元上下,把總價扣除車位合理價後,再除以坪數,才能還原真實的開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買房子可是關乎好幾百萬資產的大事,千萬不要帶著兩串蕉、「兩手空空」去看屋喔。
專業代書與履約保證,千萬別省
履約專戶的費用由買賣雙方各分擔一半,既然你都買了一千多萬元的房子,真的不要省這幾千元,花錢買保障,是很划算的。
雖然我跟永康都是超級「省」長,但是在房屋買賣過程中,有些必要的花費,可是千萬省不得的。其中一筆就是:代書費。
前後買了三間房子,除了第二間透過房仲公司成交外,其他兩間都是直接跟屋主交易。透過房仲公司交易,因為上繳了一筆服務費,所以交易的流程全部會有人代勞,幫忙處理到好,相對也比較省事。直接跟屋主買賣的話,有些程序就要自己跑,不過也別擔心,只要找對專業的代書(地政士),一定可以輕鬆成家。
買第一間房子時,永康詢問屋主有沒有習慣合作的代書,後來屋主阿姨就找了她熟識的代書代為處理。第二間的簽約事宜則是找幫我們買到房子的房仲公司長期合作的一位藍代書幫忙。第三間屋主連阿姨則主隨客便,全權交給我去找熟識的代書代辦,我就回頭去找藍代書幫忙簽約。
地價稅非自用房屋稅率,比自用高四倍
我覺得找到專業的代書真的幫助很大,像藍代書除了幫忙買賣雙方處理交易細節外,也會教我如何節稅。我說的不是交易期間買方要負擔的費用、稅負喔,而是在買了房子之後,每年都要繳的地價稅該怎麼省,這可是有學問的喔。
地價稅是屋主每年都要繳的稅負,但是如果是自用的話,就可以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以千分之二計算稅負,如果非自用的話,就要用一般用的地稅率千分之十來課稅,等於是差了四倍,同一間房子,自用住宅的地價稅是一般用途使用地價稅的五分之一。雖然很便宜,但是限制是:自用住宅稅率優惠只能給一間惠。當然就趕緊請婆婆再把戶籍遷到我家囉。
這個插曲也讓我見識到國稅局神通廣大的能力,所以奉勸各位朋友,想要節稅的話,還是要奉公守法,才能住得安心、省得放心喔。
房子使用,不是說你有好幾間房子,都能適用。
第一間房子是買在永康名下,第二間與第三間是買在我的名下,但是為了兩個小孩的學區考量,我跟兩個小孩都設籍在第一間新生南路的老公寓,才能讓兩個小孩念龍安國小,未來順利升上龍門國中。
第一間房子我住了八年,當然符合自用住宅稅率計算地價稅,但是第二間房子在藍代書的專業建議下,也能符合這個優惠稅率。我是這樣辦的,藍代書建議只要有直系親屬設籍,這樣就可以符合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了喔。當時我便請我婆婆,也就是岑媽媽把戶籍遷入,以符合這資格條件。
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未來就年年適用了。隔年我婆婆把戶籍遷出,我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年收到的地價稅單真是讓我嚇到了,從幾千元暴增為一萬多元,後來才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婆婆的戶籍不能遷出,我才能繼續享有這個優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就是我原先以為只要我婆婆遷入戶籍,讓我可以去申請設履約保證專戶,防屋主捲款潛逃。
再來就是房屋稅,這也是屋主年年要繳的稅。我的第二間跟第三間房子都是住商混合的大樓,但第二間房子前一手屋主也是自用,原本就是以住家使用的稅率來計算房屋稅(一.二%),所以問題不大。
但接手第三間前,屋主是租給某家公司當辦公室,屬於商業用途,所以適用的房屋稅率是課徵百分之三的營業用稅率。藍代書就幫忙我改為自住用途,讓房屋稅可以節省一.八個百分點的稅率,一年也省下好幾千元。
找專業代書處理的好處除了上述會提醒我該準備什麼文件來申請優惠稅率、幫忙到各相關單位去交涉、申辦外,代書還會幫我訂好時辰,例如幾月幾號要撥入第一期款、再來何時要撥入第二期款與第三期款,讓我心裡很清楚在哪一天前要湊到多少錢才夠。這樣的服務代價大約是一萬元出頭,但是卻可以讓我不必像無頭蒼蠅一樣。
除了代書費不能省外,有一個費用也是千萬省不得,那就是「履約保證專戶」手續費。之前曾有新聞報導過類似的事件,張小姐跟李先生買了一間房子,也付了一百萬元的訂金,在辦理過戶、申請房貸的過程中,銀行告知張小姐因為這間房子除了銀行貸款外,屋主李先生還有設定其他的債權人,但是其他債權人不同意賣屋,所以無法塗銷抵押設定,導致張小姐也無法申請貸款。這時候,李先生又避不見面,張小姐付出去的一百萬元恐怕就拿不回來了。
有一種設計,可以讓買方避免遇到這樣的事件,就是履約保證專戶。這個專戶的概念就是在房屋產權尚未完全過戶前,買方該付的屋款是撥入一個履約專門帳戶,要等到產權過戶到買方名下,屋主才能拿到所有的屋款,也不會發生捲款潛逃的憾事。
這個履約保證專戶的費用由買賣雙方各分擔一半,很公平也很合理。既然你都買了一千多萬元的房子,真的就不要去省這幾千元的錢,花錢買保障,是很划算的,千萬不要省過頭喔。
買屋不可不懂-申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每人以一戶為限
只要無「營業使用」或「出租」的住宅用地,均能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這個稅率以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的受扶養親屬為申請人,每個申請人只能以一處(一戶)為限。因為此優惠稅率夫妻兩人只能同時適用一間,所以如果第二間以上的房子也是買在夫妻名下,夫妻已經用掉第一間房子的自用住宅身分的話,就可以請其他親屬來設籍,一樣適用優惠稅率。可用來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依序人選為:直系血親尊親屬(如父母) 直系血親卑親屬(如成年子女)直系姻親(如岳父母)。並須申請檢附文件:
填具申請書。全戶戶口名簿影本。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影本或使用執照影本。無前項資料者,檢附地政機關核發之建築物勘測成果圖(表)或房屋基地座落申明書。
買屋不可不懂-履約保證服務費,買賣方各付一半要保障買屋賣屋交易安全,最好要加入履約保證。
為了避免買方付錢後賣方不交屋,或是賣了房子後,屋主卻拿不到錢的情況,房屋履約保證機制應運而生。這是為了保障買賣雙方的財產安全,建立一個付款中間人,由無利害關係的公正第三者(通常是建經公司)託管買方價金與產權文件,待房屋產權正式過戶時,才交付屋款予賣方。收費方式是交易總價的萬分之六,買賣方各半,一千萬元的房子的履約保證服務費即是六千元,買賣雙方各付三千元,就能享有財產安全保障。
換句話說,在交易過程中,房屋的所有交易金額都會分批匯入指定專戶,若是因故無法完成交易,買方不用擔心付錢後賣方不交屋;賣方也不需擔心房子賣了拿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