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錢的態度,反映了人的心靈狀態,也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品質。
金錢的多或少,當然會引起煩惱。
然而對金錢的憂慮,卻是來自更深層的恐懼:
我們害怕,自己的努力本身不帶有足夠的價值。
正視金錢,將帶你找到人生的秩序與方向!
★「人生學校」話題新書系!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領銜主編
詹偉雄、蔡詩萍、褚士瑩、瞿欣怡 強力推薦!
雖然我們與金錢的關係持續終身,但傳統上,我們要不是關心「如何賺更多錢?」,就是擔憂「錢不夠多的時候,怎麼生活?」。
本書試圖探討我們與金錢的「關係」,以及我們對金錢賦予的意義。金錢是怎麼驅使我們過每一天的生活,又如何令我們感到擔憂害怕?我們是否知道自己這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本書提出許多出人意料又無比有用的洞見,鼓勵你重新定義自己對金錢的感受,促使你找出人生中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
【人生學校系列】
如果說人生是一所學校,
艾倫.狄波頓幫你找來了最好的老師,給你立即上手的建議!
褚士瑩.詹偉雄 倫敦親訪,驚艷推薦!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婚姻」「挑選職業」「養育子女」「財務焦慮」「死亡」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六本不同主題的勵志書,將為你帶來實用的建議,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情感,讓你在苦惱和困頓之時有所依憑。
書系主編艾倫.狄波頓這麼說:
在一個道德與實際生活都充滿了混亂的時代,勵志書迫切需要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人生學校」宣告了勵志書的重生,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包括金錢、理智、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週日獨立報》這麼說: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協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
如何不為錢煩惱
如何改變世界
如何維持情緒健康
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如何在數位時代活得自在
作者簡介:
英國作家與哲學家,現居澳洲。2003年起擔任墨爾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受邀出任墨爾本商學院的駐校哲學家,對學生、校友與企業倡導領導的藝術。現為墨爾本大學校長的高級顧問。
他擅長以哲學觀點探討藝術、美學與文明,文字以簡潔可讀的風格,以及清新活潑的概念廣獲讚譽。著作包括《如何不為錢煩惱》《愛情的條件:親密關係的哲學》《尋找文明》等。
譯者簡介: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哲學的慰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先覺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詹偉雄、蔡詩萍、褚士瑩、瞿欣怡 強力推薦!
書系主編艾倫.狄波頓這麼說:
在一個道德與實際生活都充滿了混亂的時代,勵志書迫切需要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人生學校」宣告了勵志書的重生,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包括金錢、理智、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週日獨立報》這麼說: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協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名人推薦:詹偉雄、蔡詩萍、褚士瑩、瞿欣怡 強力推薦!
書系主編艾倫.狄波頓這麼說:
在一個道德與實際生活都充滿了混亂的時代,勵志書迫切需要改頭換面重新出發。「人生學校」宣告了勵志書的重生,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包括金錢、理智、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週日獨立報》這麼說: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協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推薦序
【導讀】
「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褚士瑩
我相信「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比如說當我們自從學會九九乘法表之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回到不懂得乘法之前對於數字的想法。
已經「知道」的人,無法揣摩「不知道」者的內心世界,雖然自己也曾經是其中一名成員,但是「知道」會巧妙地徹底磨滅在這以前的所有記憶。
這是為什麼,每次我總是喜歡問那些嚮往環遊世界旅行的人,他們認為要去環遊世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每次,我總是會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大多數的人立刻就說是「金錢」,接著一定有人會說「時間」,在這之後,「健康」和「家庭」也都會被陸續提出來。
「如果錢是最大的問題,那麼一張可以環遊世界一圈的機票大概多少錢呢?」
每個人總是從五十萬、一百萬台幣開始猜,也有人認為需要兩百萬台幣。
但是當我證明,一張最便宜的環遊世界RTW機票,原來六、七萬元就可以買得到,大家總是非常驚訝。那些覺得自己不可能有錢去環遊世界的人,突然也鬆了一口氣。原來環遊世界的機票,用買一輛摩托車的錢就足夠了。
「詢問機票價錢,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為什麼摩托車價錢這種稱不上重要的資訊人人都了解,對於當做夢想的環球旅行,卻連到Google上去搜尋一下,或是打個電話到旅行社都不曾這麼做呢?」
「因為覺得根本不可能,所以就沒有勇氣去──」
──知道。
可是一旦知道以後,環遊世界就沒什麼了不起的了,幾萬塊錢的機票,只是自己去或不去的問題而已,已經不是能不能實現的問題。
同樣的,那些說沒有時間的人,一旦經過我的計算,發現一年五十二週,每個上班族本來就有週休二日,這樣一來就是一百零四日的週末,如果加上其他的各式各樣國定假日、颱風假、事假、病假、休假,任何一個社會人每年都有將近一百六十天以上的假日,也就是每年有將近一半的日子,本來就是假日,怎麼會說沒有時間呢?就算搭船環繞世界,也只要一百一十天啊!
至於認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無法環遊世界的,我告訴他們我的護士朋友法蘭克,在豪華遊輪上開設一間洗腎中心的故事,即使是一個星期要洗腎三次的糖尿病患,也因此可以像健康人一樣參加航海行程。我也不只一次在世界不同角落看到全盲的背包客在自助旅行,難道阻止我們去環遊世界的,是比洗腎或眼盲更加嚴重的健康問題嗎?
至於那些認為自己有家庭牽絆,以至於無法去旅行的,我也會告訴他們我的好朋友阿瑟,如何放下全職工作、還在唸書的丈夫及當時兩個還是國小年紀的子女,到土耳其去尋找自己的第二故鄉,買了一間在地中海旁的農莊,過著自己種有機無花果,自己萃取第一道橄欖油的田園生活。如今子女也都長大成家,並沒有因為母親沒有天天在旁邊陪讀而成為問題學生,反而因為從小就看到雙親雖然超過了做夢的年紀,但是一個插班考大學一路念到法律博士,另一個藉由旅行尋找自己,都是誠實追尋生命夢想的人,所以對於父母的愛與尊敬,沒有因此而稍減。
一一分析下來,似乎這些原先認為無法解決的難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了,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
知道與不知道,差別是很巨大的。
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是件比想像中更大的人生工程。
我有一個同事,來自緬甸某個少數民族,在自己的家鄉是個非常優秀的社區發展專家。有一天,長期贊助他工作的瑞典NGO組織,要送他到斯德哥爾摩去受訓,當我們認為他很優秀,英文也很流利,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的時候,另一個曾經去過瑞典受訓的緬甸同事,卻顯得憂心忡忡。
「他這輩子只用過鑰匙開門,但到了瑞典卻要用感應卡,萬一毫無重量的感應卡弄丟了,他進不了房子,又不知道該怎麼求助的話,在熱帶成長,從來沒有經歷過攝氏三十度以下氣溫的他,可能會在下雪的北歐冬天凍死吧?」
手機該如何儲值、銀行該如何開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在地底下移動(地下鐵)而不是在地面上,這些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回答的問題。
這是為什麼,我一次又一次發現自己在泰緬邊境的移工學校,向這些剛離開緬甸鄉間的年輕人,開課解釋什麼是銀行業務,什麼叫做貸款、保險、信用額度、信用評比、資產管理。信用卡以及現金卡的區別,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銀行,也不知道金融是怎麼回事的人來說,已經不可思議,我還沒開始說次級信貸、二胎、再保險呢。
知道如何使用世界都這麼困難,知道如何使用人生,比想像中更不容易。
兩年前,日本NHK出版了平安壽子的一本長篇小說,書名就叫做《人生的使用方法》,描述一對退休的夫婦,藉著找尋興趣,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無獨有偶,前一陣子網路上也流傳一篇短文,說是當電器用品壞掉的時候,平時喜歡看產品說明書的五歲兒子總會冷冷的在一旁說:「我們自己沒按規定操作使用,當然容易壞!」延伸到思考我們是不是讀清楚了「人生使用說明書」,否則過度使用了人生,因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環境的方式,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命運。
哲學訓練背景的作家艾倫.狄波頓在二○○八年夏天,於倫敦開設了一間「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專門解答人生與生活上會面對的大小疑難問題,如:錢不夠用、對工作沒有熱情、兩性關係失調、如何保持冷靜、如何在數位世界中生存、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等等。一般人隨時都能走進這間學校,並且在裡面得到想要的答案,我也認真的去上另類的「主日學」,我還記得那天的主題是「別過度看重幸福的重要性」。
當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倫敦去尋找昨天的歷史蹤影時,對於選擇在倫敦生活的人來說,倫敦卻是一個明天的城市,無論是最新的思潮、建築、發明、流行、藝術或是生活風格,對於未來的想像,才是讓倫敦一直走在世界前端、幾個世紀以來不斷向潮流的最前線滾動的真正原因。
這是為什麼,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總是為那些只去倫敦看旅遊書上景點的觀光客,覺得非常可惜。
對於想要在倫敦尋找私房景點的朋友,我常常會推薦他們去被譽為「英倫第一才子」的瑞士作家艾倫.狄波頓開設的「人生學校」,上一堂自己喜歡的課。
艾倫.狄波頓一九六九年生於瑞士蘇黎士,從八歲起在英國接受教育,曾求學於頂尖的哈羅學院與劍橋大學。他通曉法文、德文及英文,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書寫主題豐富多變。在二○○二年《旅行的藝術》風靡全球之後,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在台灣也擁有相當多的粉絲。二○○四年,在各界矚目之下,《我愛身分地位》於英國搭配由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一同推出,旋即登上英美暢銷書排行榜。全球死忠的書迷總是每年都翹首盼望狄波頓的新作問世,也總是意猶未盡。但並不是很多人知道,其實只要到倫敦,一年到頭都可以前往艾倫.狄波頓開設的「人生學校」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
狄波頓之所以會決定在二○○八年的夏天以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方式創辦這所人生學校,我覺得跟他創作生涯的起因其實是一樣的。
狄波頓曾經公開表示:「我在求學過程中感到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大學期間,因為學校所教的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我什麼科目都涉獵過,可是內心還是覺得空蕩蕩的……我要寫我自己想看的那種書籍!」而他所謂的那種書籍,就是利用廣義的文化來詮釋及定義人生。他認為寫一本能夠幫助人享受人生的書,是一件很美也很重要的事情。這是為什麼他從一九九三年開始以哲學論說文的形式,出版各式各樣的作品。
人生學校也就是這個理想另外一種形式的具體呈現,供人學習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的重要問題,像是給那些早上賴床不想去上班的人的生涯規畫、怎麼跟分手情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了解我們為什麼會說謊、如何在消費時代裡做有創意的旅行、如何自己一個人生活、如何變成一個別人眼中很酷的人等等。有些課是晚上開設的,地點又在商業街的精華區,所以適合白天逛街購物參觀累了以後來。如果意猶未盡的話,也有週末全天課程,甚至有在教堂裡進行的另類布道會,內容有趣而不可思議,像是強調悲觀比樂觀重要,或是作白日夢對人生的必要性等等。
除了上這些不可思議的課程,學員還可以一起吃大鍋飯、參加小旅行、接受非傳統式的心理諮商。就算不打算上課,也可以純參觀,在有趣的附設商店購買一些倫敦別處買不到的紀念品——比如專門談孫子如何教阿嬤用手機傳簡訊的書。
如果能夠到倫敦,從人生學校帶回一些人生的熱情,用新的態度面對日常生活,或許這將是倫敦最特別的紀念品也說不定。至於那些沒有機會到倫敦去上人生學校的,那就看書吧!
【導讀】
「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褚士瑩
我相信「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比如說當我們自從學會九九乘法表之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回到不懂得乘法之前對於數字的想法。
已經「知道」的人,無法揣摩「不知道」者的內心世界,雖然自己也曾經是其中一名成員,但是「知道」會巧妙地徹底磨滅在這以前的所有記憶。
這是為什麼,每次我總是喜歡問那些嚮往環遊世界旅行的人,他們認為要去環遊世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每次,我總是會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大多數的人立刻就說是「金錢」,接著一定有人會說「時間」,在這之後...
作者序
【編者序】
這是我想唸的「人生學校」
艾倫.狄波頓
1.
教育的目的在於為我們節省時間,讓我們省卻嘗試錯誤的經驗。不論世俗或宗教社會,都是藉由這樣的機制,將其最聰穎也最堅毅的祖先經過數百年來斷斷續續的痛苦摸索而得出的智慧成果,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裡灌輸給社會裡的成員。
社會在科學與技術知識方面,早已接納了這種教育方式的思考邏輯。今天,一名主修物理學的大學生只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即可吸收到法拉第畢生的學識,甚至在短短幾年內,即可嘗試突破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而社會絲毫不認為這樣的現象有任何可議之處。
這樣的教育原則在科學領域當中顯得平淡無奇又毫無爭議,但一旦套用在智慧、在有關自我與道德指引的洞見之上,卻不免引來強烈的反對。奇特的是,如果有人打算讓一班物理系的新生自行搞懂電磁輻射理論,捍衛教育的人士必然會對這樣的做法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同樣的這群人卻又堅稱沒有任何人能夠將智慧教導給別人。
我向來認為文化絕對有能力因應我們所遭遇的難題。自古以來,對我們的個人與政治生活造成混亂的各種錯誤,一再為文化作品提供了大量素材。不論哲學、心理學、藝術、詩歌還是文學,都不乏探討愚痴、貪婪、肉慾、嫉妒、驕傲、多愁善感或勢利眼的內容。問題是,極少有人能夠有效整理這座寶庫,以適切的方式將其內容呈現給我們,原因就是那種毫無基礎的偏見,認為文化不該用來協助我們解決煩惱。
當今主流的世俗教育機構,都無意教導我們生活的藝術。若以科學發展史的歷程比喻,我們可以說,道德領域還處於業餘人士在自家倉庫裡操弄各種化學物質的階段,而不是專業人員在實驗室裡從事條理井然的實驗。大學院校裡的學者無疑是靈魂教育工作的主要候選人,但他們卻假藉先驗知識的重要性而刻意拉開自己與實際需求的距離。他們逃避了引誘受眾的責任,對簡單明瞭的事物恐懼不已,並且假裝自己沒有注意到人有多麼脆弱,也無視於人有多麼容易忘卻一切,不論是多麼重要的事物。
2.
這就是為什麼我和幾個同事在二○○九年春季一起創立了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是個讓人上課學習、購買書籍與接受心理治療的地方——全都聚焦於以明智的方式引導個人的人生。這是一所我希望自己當初能有機會就讀的學校。
我在上大學之前,原本把大學想像成一個非凡的場所,能夠讓人擺脫商業壓力,在優美的環境中與令人著迷的人物一同好好檢視人生的重大課題,從而成為更好、更有智慧也更有趣的人。我至今仍然會遇到抱持著這種想法的人——但這些人都有一項共通之處:他們從來不曾上過現代大學。他們之所以能夠懷有這樣的夢想,原因是他們有幸不必見識到醜陋的教育現實。
嚴酷的事實是,你若是前往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聲稱你想要學習「如何生活」或「如何成為一個比較好也比較有智慧的人」,對方必定會客氣地請你離開——要是他們沒有把你送到瘋人院的話。當今的大學認為自己的工作是訓練學生精通一項特定職業(例如法律或醫學),或是讓人對文學或歷史等人文學科獲得基本認識——但沒有任何明確的理由,只是一種未經檢驗的模糊概念,認為花幾年的時間研讀文學可能對人有益。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死亡」「婚姻」「挑選職業」「志向」「養育子女」「財務焦慮」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當中,你會接觸到傳統大學所教導的許多書籍與觀念,但不太可能會感到無聊。在這裡,你不但可以交到朋友,也將從此能夠以不同觀點看待世界。人生學校裡設有一家書店,店裡的書籍不像一般書店那樣按照文學與歷史等傳統分類方式陳列,而是將探討同一種問題的書籍擺放在一起。因此,我們有一座書架的類別名稱是:「適合容易在夜裡憂慮的人士」,另一座書架的類別則是:「如何在婚後仍然保持快樂」。我們把這家書店叫做「靈魂的煉金術工作坊」。
藉著成立人生學校,我們希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促使學習的方式出現改變——並且藉此提醒所有人,只要運用得當,文化應該會讓人覺得完全切合需求,不但令人振奮,而且總是能夠促使人生變得更容易掌握,也更加有趣。
3.
現在,人生學校出版了第一套書,這是一套勵志書。「勵志書」是個非常危險的詞語,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在台灣也一樣!勵志書的讀者雖然為數眾多,卻總是傾向於認為閱讀這種書是一種令人難堪的行為。如果有人想要瞬間瓦解自己在智識上的可信度,只需坦承自己閱讀勵志書,就可立即達到目的。
在文學經典當中,勵志書是最受嘲諷的一個文類——而且原因顯而易見。大部分的勵志書都出自最多愁善感的美國作家,在三百頁樂觀至極、不停重複而且充滿教訓意味的文字當中,承諾讀者可以從此獲得永生與數不盡的財富,並且徹底擺脫人生中一切令人沮喪的面向。難怪文化菁英的心中總不免認為只有笨蛋才會閱讀勵志書。
那麼,除了文化菁英與笨蛋以外的其他人怎麼辦呢?一般的假設是,人生並不需要以各式各樣的教訓加以指引,只要依循直覺行事即可。畢竟,你只需要脫離父母自立、找到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與一個對象建立情感關係、也許生養幾名子女、目睹自己的父母輩逐漸凋零,接著再目睹自己這一輩迎接死亡的到來。直到有一天,一項致命疾病開始侵蝕你的內臟,於是你平靜地告別人世,闔上棺蓋,便可算是完成了顯而易見的人生任務。
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暗自承認,生活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而且若有個地方可以尋求答案,對人應該頗有幫助。過去兩千年來,東方與西方大部分的哲學思想都屬於勵志書類型。古代人在這方面最為擅長。伊比鳩魯寫了三百部左右的勵志書,幾乎涵蓋所有議題,包括《論愛》《論正義》與《論人生》。斯多噶派哲學家塞內加撰寫了許多著作,勸告他的羅馬同胞如何因應憤怒(這部《論憤怒》至今仍然非常值得一讀)。奧里略的《沉思錄》更堪稱是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勵志書,不論用來檢視一座帝國的崩解,還是用來協助面對財務困境的人士,都一樣切合實用。
不過,勵志書領域後來卻逐漸遭到摒棄,而成為當今種種古怪人物的專利:有些人為佛教或基督教的訊息披上新的外衣,宣稱我們只要相信自己、保持信心、認真努力、不要絕望,就能夠進入財富的天堂。有些人則是在著作中摻入一些淺薄的精神分析或道家思想。無論如何,現代勵志書作家共有的一項特色,就是他們都抱著強烈的樂觀態度。他們的一項重大假設,就是認為要鼓舞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對方一切都會順利成功。不過,勵志書領域裡那些遠比他們崇高許多的前輩,卻深知要讓人心情好轉,速度最快的方法是向對方指出世事其實和他們想像的一樣糟糕,甚至可能還更糟。或者,正如塞內加所貼切指出的:「何必為人生中的部分苦難啜泣?人生本身就不免令人流淚。」
為了嘗試稍微矯正這種狀況,我於是編輯了一套六冊的新式勵志書,全都帶有堅實的智識野心。這些著作都由個別領域的專家寫就,探討各項重大議題,包括工作、感情健康、科技、金錢、性與政治運動。書中的語調正向但務實,不會太過熱切,也不會擺出一副教訓人的姿態。
一個文化若是願意讓輔導指引的做法、「人生」的學校以及勵志書,扮演其應有的角色,便有機會至少比先前的世代少犯一兩項錯誤。
我深深感謝所有受到這套著作吸引的台灣讀者,也歡迎各位造訪我們的網站,網址為:www.theschooloflife.com。
【編者序】
這是我想唸的「人生學校」
艾倫.狄波頓
1.
教育的目的在於為我們節省時間,讓我們省卻嘗試錯誤的經驗。不論世俗或宗教社會,都是藉由這樣的機制,將其最聰穎也最堅毅的祖先經過數百年來斷斷續續的痛苦摸索而得出的智慧成果,在一段有限的時間裡灌輸給社會裡的成員。
社會在科學與技術知識方面,早已接納了這種教育方式的思考邏輯。今天,一名主修物理學的大學生只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即可吸收到法拉第畢生的學識,甚至在短短幾年內,即可嘗試突破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而社會絲毫不認為這樣的現象有任何可議之處。
...
目錄
導讀 「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褚士瑩
編者序 這是我想唸的「人生學校」 艾倫.狄波頓
每個人都有「金錢觀」
思考金錢
第1章 對於金錢,我們到底在擔憂什麼?
第2章 與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
金錢的神祕意義
第1章 錢其實不是錢
第2章 如何抽絲剝繭?
第3章 金錢到底是什麼?
金錢與美好人生
第1章 金錢是一種「成分」
第2章 從珍.奧斯汀的婚姻理論看金錢
第3章 從嫉妒中學到的事
建構內心的秩序
第1章 需要與想要
第2章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錢?
第3章 價格與價值
第4章 渴望與恐懼
如何追求財富又不失善性?
第1章 錢財與工作
第2章 從別人的錯誤中學教訓
與他人比較的好處
第1章 富人的問題
第2章 貧窮的好處
第3章 與金錢的親密關係
關於不為錢煩惱,你還可以做的功課
圖片致謝
導讀 「知道」本身,有著巨大的力量 褚士瑩
編者序 這是我想唸的「人生學校」 艾倫.狄波頓
每個人都有「金錢觀」
思考金錢
第1章 對於金錢,我們到底在擔憂什麼?
第2章 與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
金錢的神祕意義
第1章 錢其實不是錢
第2章 如何抽絲剝繭?
第3章 金錢到底是什麼?
金錢與美好人生
第1章 金錢是一種「成分」
第2章 從珍.奧斯汀的婚姻理論看金錢
第3章 從嫉妒中學到的事
建構內心的秩序
第1章 需要與想要
第2章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錢?
第3章 價格與價值
第4章 渴望與恐懼
如何追求財富又不失善性?
第1章 錢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