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京(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原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
許清雲(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原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
盛情推薦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豪俠,最重大的刺殺行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在中國,讀書人都知道這首《易水歌》。而且一讀到它,眼前就會浮現出兩千多年前荊軻風雪之中於易水之畔揮別燕太子丹,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的悲壯一幕。
荊軻刺秦王,結果眾所周知,非但沒有成功,自己命喪秦王劍下,而且還加速了燕國滅亡的歷史進程。雖然如此,但是荊軻刺秦之舉本身卻富有一種象徵意義,這便是弱者對強者欺壓奮起抗爭,因此,荊軻刺殺秦王雖然失敗,但卻博得了歷代文人的同情。如晉代大文豪陶淵明專門寫下《詠荊軻》、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也有《於易水送人一絕》。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對荊軻寄予同情並熱情謳歌其行為呢?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兩個字:「俠」與「義」。
自從太史公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以來,中國文學中俠客的形象在各體文學作品中層出不窮,尤其在小說中。武俠小說自古及今,都是中國民眾的最愛,最能反映中國民眾熱愛俠客、推崇俠義的心理。
荊軻是俠客,荊軻刺殺秦王是拚卻一命酬知己,是義舉。為義而行俠,豈能不深受中國人的推崇?所以,荊軻刺殺秦王雖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那種不畏強暴的英勇之舉,那種為知己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俠義風骨,一直激勵著中國古代無數的俠義之士為正義而前赴後繼。
荊軻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是遠去的歷史影像。再加上對於荊軻的歷史記載,也僅止於《史記‧遊俠列傳》中有關荊軻的一段文字,以及《戰國策》中的相關記載。因此,荊軻的形象究竟是什麼樣子,自然是見仁見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說《燕丹子》作為描寫荊軻形象的唯一小說作品,只是提供了荊軻形象的一種模式。但因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現的荊軻形象與《史記》、《戰國策》所記載的荊軻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因此,如何以長篇小說的規模呈現一個血肉豐富的刺客荊軻形象,就成為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易水悲風:刺客荊軻》的使命了。
作者簡介:
吳禮權
字中庸,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生。文學博士(中國修辭學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曾任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
學術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語言哲學史》、《修辭心理學》、《現代漢語修辭學》等16部。另有《闡釋修辭論》、《中國修辭學通史》、《中國修辭史》等合著8種。學術論著曾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7項,專業類全國最高獎1項,國家教育部科學研究一等獎1項。
三十多歲即成為復旦大學百年史上最年輕的文科教授,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大學講學或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並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等許多國際知名學府作學術演講。
文學創作方面,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遠水孤雲:說客蘇秦》、《冷月飄風:策士張儀》,2011年11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雲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簡體兩種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峽兩岸讀書界與學術界產生了強烈反響。
另有歷史類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評點項羽》(2005年遠流出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金文京(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原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
許清雲(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原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
盛情推薦
名人推薦:金文京(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原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
許清雲(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原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
盛情推薦
章節試閱
第四章 荊軻受命
1. 召荊軻
接受了太子丹召請荊軻的託付之後,田光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門往燕都薊的市井酒肆。可是,出了太子府不久,田光就改變主意了。
「不要往東城了,往西城太傅府。」
車夫一聽,愣了一下,但又不敢多問田光。於是,立即勒轉馬頭,往西城方向而去。
不到烙十張大餅的工夫,田光的馬車便停在了太傅府前。
「田大俠,怎麼一大早就光臨寒舍,是什麼風把您這樣的貴客吹來的啊?」太傅鞫武聽說田光來訪,忙不迭地從府中奔出,而且遠離田光幾十步之遙時就這樣欣喜地高聲說道。
田光見此,也非常高興,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地迎了上去。
二人攜手入府,到了廳堂坐定後,鞫武又問道:
「大俠,今天一大早就光臨寒舍,一定是有什麼重大事情吧。」
田光抬頭看了看堂上,見有兩個小廝在旁侍候,於是便看了看鞫武,沒有張嘴。
鞫武一見,立即明白其意,遂連忙對那兩個小廝揮了揮手,讓他們下去了。
見兩個小廝下去,堂上只有自己與鞫武二人,田光便開口說道:
「不瞞太傅說,今天冒昧來訪,確實是有重大事情要請教相商。」
「什麼事?但說無妨。」鞫武急切地催促道。
「承蒙太傅高看,薦田光於太子殿下。殿下親之尊之,讓田光感激莫名。然田光非昔日之田光,氣力與反應能力都不及從前。太子殿下所托,乃軍國大事,攸關燕國百萬人民的命運。田光自入太子府以來,夙夜思慮,終不得一策。又觀太子殿下所養之死士夏扶、宋意與秦舞陽之輩,皆不可用。田光獨力一人,不可能赴秦完成太子託付之大任。所以,思前想後,田光向太子殿下推薦了衛人荊軻。」
「大俠說的是那個天天與狗屠之輩在燕市縱酒放歌的荊軻嗎?」鞫武急切地問道。
「正是。太傅以為如何?」
「鞫武以為不可。」
「為什麼?」田光急切地追問道。
「此人嗜酒如命,如何擔得起太子所託付的大任?那可是天大干係的事啊!」
「太傅擔心他喝酒誤事嗎?」
「正是。我雖知道他的武功可能不在大俠之下,但是當初我之所以不向太子殿下推薦此人,而要遠赴趙國苦苦尋覓大俠,一是因為我瞭解您的武功,二是你我有多年的交情,還有您過人的謀略,足以擔當大任。我推薦您,我心定。反觀荊軻,從他所結交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格調不高,如何能擔當大任?」
田光覺得鞫武可能誤解了荊軻,覺得應該替他解釋幾句。他怕太子丹受鞫武影響,請來了荊軻而太子不用,那就對不起朋友了。也因為考慮到鞫武對太子丹的影響,他今天早上才突然改道先訪鞫武,徵求他的意見。於是,立即接口說道:「感謝太傅對田光的信用。不過……」
「大俠請讓我把話說完。」
「好,太傅您先說。」田光見鞫武情緒有些激動,遂笑著說道。
「荊軻每日與狗屠之輩為伍,縱酒放歌於燕市,旁若無人。這種放浪形骸的人,即使他的武功天下無敵,恐怕也很難接近秦王吧。」
「太傅為什麼這樣說?」田光有些不解了。
「大俠,您想想看,要想接近秦王,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以燕王之使的身份。」
「太傅的意思是說,荊軻不適合擔任燕王之使,所以就不可能接近到秦王,是吧?」田光問道。
「也可以這樣認為。」
「為什麼?只要太子殿下向燕王建議,讓荊軻擔任燕王之使,秦王難道還會有什麼異議嗎?」田光不以為然地說道。
鞫武見田光這樣說,嘿嘿一笑道:
「大俠,荊軻那麼有名,難道秦國就沒人知道他的身份來歷?如果秦王知道荊軻是一個整日與狗屠之流為伍的人,他一定認為燕王派這樣的人出使秦國,是有意侮辱秦國。以秦國之強,秦王之尊,他能欣然接受荊軻做為燕王之使而召見他嗎?」
田光一聽,覺得鞫武分析的也有道理,雖然沒有點頭認同,但也沒有立即反駁。
鞫武見此,遂又繼續說道:
「如果荊軻是個無名之輩,燕王派他做燕使,也許秦王還不會注意,當然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可是,事實上,荊軻在江湖上是有些名聲的。這樣,秦國人就容易調查出他的身份。如果真的調查身份,燕王不用燕國大臣為使節,而委派一個浪跡天下的衛國武士為燕使,那燕王派出使臣的動機就要被懷疑。如果這樣,荊軻能見得到秦王嗎?見不到秦王,如何能完成太子殿下託付的大任呢?」
田光聽到此,呵呵一笑,說道:
「我知道,太傅一直主張『合縱』以抗秦,不贊成太子殿下行刺秦王的極端行為,所以就難免從心底排斥行刺秦王的任何計畫。當初,太傅推薦田光給太子殿下,大概認為田光也會贊同您的主張。即使不贊成,田光迫不得已實施太子殿下行刺秦王的計畫,也會考慮得更周全。這是太傅出於對田光的信任,也是對田光的瞭解。今日太傅聽說田光要推薦荊軻給太子殿下執行這個計畫,所以就更加不放心了,是吧。」
「大俠既然知道,為何還要向太子殿下推薦荊軻呢?」鞫武望著田光,不解地問道。
「剛才已跟太傅說過,今日之田光,非昔日之田光。田光怕完成不了太子殿下託付的大任,既有負於太子殿下重托,又有負於太傅的信用。昔魯人孔丘有言:『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這是孔丘教導其得意弟子仲弓的話。意思是說,舉薦你所瞭解的人。你不瞭解的人,由他人舉薦。我覺得孔丘之言是符合舉賢用能之道的,所以就依據這個原則,向太子殿下舉薦了荊軻。」
「大俠的意思是說,荊軻並非是最合適的人選,但目前在您視野中只有他一人最合適,是嗎?」鞫武問道。
田光略略點了點頭,說道:
「也可以這樣說。」
「對荊軻其人,鞫武也並不真正瞭解,只是就我所看到的縱酒放浪的荊軻而提出疑問,表示我的擔心罷了。」鞫武語調低緩地說道。
見鞫武這樣說,田光覺得有必要再就荊軻的為人向他申述一下,以打消他的憂慮,進而影響到太子丹。於是,又接著說道:
「太傅看到的荊軻,只是裝出來的荊軻,並非真面目的荊軻。他之所以縱酒放歌於燕市,與狗屠之輩混跡,無非是以放浪形骸的形式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鬱之情罷了。就田光所知,荊軻其人,好讀書深思,並非一般遊手好閒的武士。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荊軻為人義薄雲天,守誠信,重然諾,在衛國時曾脫賢大夫之急十餘人。」
「大俠所說的這些,鞫武以前倒是不知道。」
「太傅還有一樣可能更不知道。」
「荊軻還有什麼過人之處,大俠請賜教。」
「田光之所以要向太子推薦荊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喜怒不形於色,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心理素質。而這一點,正是刺客特別是要入秦的刺客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太子殿下雖養了幾個武士,但依田光看都不堪大用。夏扶乃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乃脈勇之人,怒而面青;秦舞陽則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這些人如若入秦執行任務,恐怕還沒見到秦王就控制不住情緒了。太傅,您想想看,這樣的人能成大事嗎?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也許天下武功超過荊軻的人有很多,但田光相信,心理素質能及於荊軻的恐怕不多吧。這樣的人才,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田光這才向太子殿下鄭重舉薦。」
聽到這裡,鞫武突然有了興趣,遂連忙追問道:
「荊軻真的有這麼好的心理素質嗎?」
田光見鞫武似乎仍有不信,於是莞爾一笑道:
「太傅,田光給您說一件小事吧。」
「好。」鞫武點點頭,望著田光,頗是期待。
「荊軻曾到趙都邯鄲遊歷,一次與趙國人魯句踐博戲,因博戲之局而發生了爭執。」
「結果怎麼樣?」鞫武頗是急切地問道。
「魯句踐是個性情暴躁的人,儘管與荊軻已經結為好友,但為了一點小事,仍然控制不了情緒,對荊軻大聲呵斥。」
「那荊軻怎麼樣?」鞫武又問道。
「旁觀者都覺得魯句踐太過份,認為荊軻一定忍不住這口氣,會揮拳或揮劍相向。可是,荊軻沒有。他只是看了魯句踐一眼,然後嘿然離去,從此不再與他見面。」
「荊軻選擇嘿然離開,是不是因為武功不及魯句踐,而只得忍氣吞聲呢?」鞫武又問道。
「當然不是。荊軻到趙都邯鄲後,是魯句踐慕其俠義與武功主動交結於他,武功遠在魯句踐之上,不然他也不敢到遊俠遍地的趙都邯鄲。荊軻之所以選擇忍讓,一是基於朋友道義,二是基於自己的理想。」
「與朋友相處選擇忍讓,這是對的。如果朋友之間都不能彼此相讓,而是斤斤計較,那麼就無法與別人相處了,更難以人格的魅力而讓江湖上的朋友所敬佩。這一點,我覺得荊軻做得很好,有容乃大。」
聽到鞫武終於對荊軻有了正面評價,田光立即趁熱打鐵地說道:
「魯人孔丘有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荊軻與魯句踐相爭,之所以選擇忍讓,除了基於朋友之道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他心中裝著遠大理想,他想留得有用之身,尋覓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與理想。這一點,才是做大事的人才具備的素質。田光相信,如果太子殿下委荊軻以大任,他一定會在執行刺秦任務的過程中從容面對,處理好各種突發狀況,最終達成目標的。」
「聽大俠這樣一說,鞫武也確認荊軻的心理素質非常好,有做大事必備的資質。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大俠是否也已經確認過。」
「什麼方面?」田光不解地問道。
「武功到底怎麼樣?大俠您有沒有與之交過手,或是看他與別人交過手?鞫武不是不相信大俠,只是曾經聽人說過關於荊軻的一件事,讓我心存疑慮。」
「什麼事?」田光也急了。
「聽說有一次,荊軻慕劍術家蓋聶之名,前往榆次拜訪蓋聶,想與之切磋劍術。但是,沒談幾句,蓋聶就覺得荊軻不行,遂用眼瞪了他一下。結果,荊軻就離開了。」
「這說明荊軻能忍啊!這不又一次印證了我剛才所說的那句話嗎?他這也是『忍小忿而成大謀』啊!」田光興奮地說道。
鞫武搖搖頭,說道:
「他這不是『忍小忿而成大謀』,而是能力不及,知道不是蓋聶的對手而知難而退罷了。這雖是一件小事,但卻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荊軻劍術不精,二是荊軻膽量不足。而這兩點,正是執行刺秦大任的最大障礙!」
田光見鞫武這樣說,立即反問道:
「何以見得荊軻就是因為膽怯或劍術不精而退,而不是別的原因呢?」
鞫武見田光較起真來,遂也較起真來,說道:
「荊軻離開後,有人勸說蓋聶,將荊軻再請回來。蓋聶說:『剛才我與他談論劍術時,他所論甚是不妥,所以我用眼瞪了他一下。如果你們願意,就去找找看,讓他再回來。不過,我估計他已經離開了,不敢再留在此地了。』」
「結果怎麼樣?」這一下輪到田光著急了。
「蓋聶派出的人找到荊軻平日所居之所,房東告知,荊軻已付清房租離開榆次了。蓋聶獲報,得意地說道:『他本來就應該走了,我剛才瞪了他一眼,他已經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害怕地逃走了。』」
「即使這個傳說是事實,但田光仍然不相信荊軻是因為害怕而離開榆次,而是別有用意。因為我瞭解他,他雖然很冷靜,但絕不是一個沒膽量的人。至於武功方面,如果太傅能看得上田光,那麼應該對荊軻有信心。」
「大俠,此話怎麼講?」鞫武連忙問道。
「大約在五年前,田光在邯鄲結識了荊軻。當時,邯鄲有一個天下劍客大會,幾乎所有的劍客都到了。」
「是不是要比武論英雄?」鞫武興奮地問道。
「正有此意,但不是這麼說,而是以切磋劍術為名。所有劍客都可以上場一試,大家點到為止,沒有一個人因此而受傷。」
「這很好。那麼,大俠是不是跟荊軻比試了呢?」鞫武又問道。
「田光與荊軻的比試雖然只有幾招,但從他的劍法起勢與收勢中,都能領略到一種少有的淩厲。如果是劍術不甚精湛的人,恐怕在與荊軻交手時幾個回合就要敗下陣來。」
「果然有哪麼厲害?」
田光點點頭,繼續說道:
「田光在與荊軻交手之前,因為認真觀察了他與許多人交手的套路,暗記下要領。所以,在與他交手時心中有數,這才沒有敗在他手下。」
「大俠的意思是說,如果您不事先觀察熟悉他的劍術套路,您是打不過他的,是吧?」
田光點點頭。
「江湖上人人皆知大俠是以輕功著稱,那麼荊軻又是以什麼功夫最為出眾呢?」
「他以進劍速度見長,短時間內的爆發力強。如果劍術不精,氣力不足,而又無輕功消耗他的氣力,恐怕很多人在上場的幾招中就要成了他的劍下鬼。」
「大俠的意思是說,您能與他打成平手,是因為用輕功消耗了他的體力,使他的爆發力使不上勁,是吧。」鞫武興趣更大了。
田光看了看鞫武,莞爾一笑道:
「想不到太傅也懂武功了。」
「見笑了!是大俠講得好,鞫武才略有所悟。」鞫武不好意思地笑道。
看鞫武對荊軻的抵觸情緒大大減少,神情也輕鬆了不少,田光也高興了。於是,用輕鬆地口吻說道:
「太傅,您還記得藺家花園漫天飛花的情景嗎?」
「當然記得。當時,正當夕陽西下,滿天紅霞,落花飄飄,恰似五月飛雪。」鞫武一邊這樣說著,一邊似乎已經沉醉於其時的情境之中。
「其實,『五月飛雪』就是田光從荊軻那裡學來的功夫。當時,荊軻被我的輕功弄得精疲力竭,招架無力,眼看我的劍鋒就要逼到他的鼻梁時,他突然神力爆發,飛起一腳,踢得滿樹花兒如飛雪一樣飄落,一下子模糊了我的視線。就在我一愣神的時候,他已經轉到了我的身後,把劍架到了我的脖子上。」
「哦?原來還真有『五月飛雪』之功,只不過不是大俠的發明,而是荊軻的絕招。」
田光微笑地點點頭。
過了一會,鞫武突然又問道:
「大俠剛才替荊軻說了那麼多好話,難道他就沒有弱點嗎?」
「當然有弱點。剛才不是說了嗎,他最大的弱點就是輕功差了點。如果有輕功,那就如虎添翼了。另外,他的近身搏擊能力不足,能使長劍,但不能徒手相搏。這一點,是田光最為擔心的。」
「為什麼?」鞫武又好奇地追問道。
「行刺秦王,不可能手持長劍進入秦王宮。以歷史的經驗來看,無論是曹沫劫持齊桓公,還是專諸行刺吳王僚,都是持匕首而成事的。荊軻近身搏擊能力不足,若持匕首刺秦王,恐非他的強項。」
「既然如此,大俠為什麼還要向太子舉薦荊軻呢?」鞫武不解地問道。
「太子殿下索之甚急,田光一時到哪裡去找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呢?況且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權衡之下,目前也只有荊軻可擔此大任。」
「大俠說的是。」
見鞫武這樣說,田光便起身與鞫武告辭:
「既然太傅也這樣認為,那麼田光這就去燕市召荊軻了。」
「這樣,你就好脫身了,是吧?不過,鞫武倒是要提醒大俠一句,您生平素有大志,這次您把機會讓給荊軻,那從此青史垂名的事就與您無關了。大俠,您看您這是不是辜負我當初對您的信任與一片心意呢?哈哈!」
田光聽得出來,鞫武這是在開玩笑,於是也大笑了一聲,說道:
「田光這不是逃脫責任,也不是有意要辜負太傅您的厚意,而是田光有自知之明,為了太子的大事而勇於讓賢而已。如果朋友能成大事,不是也一樣嗎?」
「是!」
第四章 荊軻受命
1. 召荊軻
接受了太子丹召請荊軻的託付之後,田光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門往燕都薊的市井酒肆。可是,出了太子府不久,田光就改變主意了。
「不要往東城了,往西城太傅府。」
車夫一聽,愣了一下,但又不敢多問田光。於是,立即勒轉馬頭,往西城方向而去。
不到烙十張大餅的工夫,田光的馬車便停在了太傅府前。
「田大俠,怎麼一大早就光臨寒舍,是什麼風把您這樣的貴客吹來的啊?」太傅鞫武聽說田光來訪,忙不迭地從府中奔出,而且遠離田光幾十步之遙時就這樣欣喜地高聲說道。
田光見此,也非常高興,連忙三步並作兩步地迎了...
推薦序
羅貫中妙筆,復見於今士
太史公書立<刺客列傳>,後史無有仿效者。非世無刺客也,史家為當權者忌之耳。於是刺客之傳委於稗官之筆,唐有虯髯客、聶隱娘之傳,事則奇矣,奈向壁虛構之說,雖一時能快讀者之意,終非信史之列。吳禮權教授據《史記》、《通鑒》之信史,旁采《戰國策》、《說苑》等相關資料,以當代通俗之語言,譜出荊軻可歌可泣之生涯,將<刺客列傳>簡要之短章,展為洋洋十數萬字之長篇小說。記事確鑿有據,描寫會話則合情合理。使易水發立之淒景,圖窮提囊之情狀,皆歷歷在目。謂羅貫中《演義》之妙筆,復見於今世,當不為過也。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原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 金文京
逼真地塑造出一代刺客荊軻的鮮活形象
荊軻刺秦的事蹟雖令人感歎感慨,但畢竟有關荊軻其人的史料不多,……吳教授潛心戰國史研究十餘年,又有豐富的歷史小說創作經驗,因此他以戰國末期的歷史風雲為背景,「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氣之前」,思接千古,奮飛想像的翅膀,展開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畫卷,自然就有了與眾不同的刺客荊軻形象呈現於我們眼前。
小說以洋洋近十二萬言的篇幅,將現代小說的「對話敘事」手法與傳統中國小說技巧有機融合,既生動地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戰國歷史,又逼真地塑造出一代刺客荊軻的鮮活形象,從而給現代讀者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感受,讀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刺客也是人,荊軻成為刺客也有自己的心路歷程。
——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原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 許清雲
羅貫中妙筆,復見於今士
太史公書立,後史無有仿效者。非世無刺客也,史家為當權者忌之耳。於是刺客之傳委於稗官之筆,唐有虯髯客、聶隱娘之傳,事則奇矣,奈向壁虛構之說,雖一時能快讀者之意,終非信史之列。吳禮權教授據《史記》、《通鑒》之信史,旁采《戰國策》、《說苑》等相關資料,以當代通俗之語言,譜出荊軻可歌可泣之生涯,將簡要之短章,展為洋洋十數萬字之長篇小說。記事確鑿有據,描寫會話則合情合理。使易水發立之淒景,圖窮提囊之情狀,皆歷歷在目。謂羅貫中《演義》之妙筆,復見於今世,當不為過也。
——日本京都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