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
對現代醫學過度迷信,已經成了人類健康的障礙。
現代醫學對許多疾病仍然無能為力,甚至連病因都沒有找到。
現代醫學是否存在很多問題?
現行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到底是否正確呢?
現代醫學值得我們更深入思考的問題有哪些呢?
內容簡介
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藥物濫用時代,請謹記:你是唯一能夠保護自己免受藥物侵害的人!
本書作者張克鎮醫師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他從哲學的高度出發,經中西醫兩個維度來審視現代醫學的現狀,明確指出現代醫學在對人體的認識、疾病診斷的手段和治療的方式,乃至現存的醫學模式方面,存在著諸多盲點和誤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人體認知理論,即生命空間論和「生命─社會─自然」新的醫學模式,指明了人類健康的未來之路。
張醫師長年在第一線工作,也有中西醫的背景,並是位善於總結、思考、勇於探索並對患者充滿悲憫之心的臨床醫師。書中的很多案例讓人感動,許多想法使人共鳴,更多觀念讓人震撼。
本書特色
現代人的病是越看越病,現代醫學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張克鎮院長是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長年在第一線工作,本書從其診療案例出發,探討現代醫學的問題,呼籲病患不要讓自己的病越看越生病,離健康越來越遠。
作者簡介:
張克鎮,現任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首創「生命空間學說」,從人體空間的視角認識生命客觀運行規律、人體結構及生理病理規律,並將傳統中醫理論用現代科學方式進行發展與創新。
臨床上,將生命空間學說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建立起更為安全效捷、便於操作的全新針灸模式──「元通針法」,拓展了針灸治療的理論與臨床範圍。在中醫診斷方面,創新並完善了「尺膚診斷法」,即利用前臂部位的各種變化判斷全身疾病,避免了病人因受藥物等因素干擾造成脈象診斷的誤差,提高了診斷準確率。
著有《生命空間論》、《我們為什麼離健康越來越遠》、《生病的真相》等。
章節試閱
1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們身邊的健康人越來越少
常見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困擾醫生和病人的誤診率居高不下
由醫療行為導致的醫源性疾病在不斷增加
在美國的成年患者當中,有45%的醫療行為是存在差錯的
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仍然無能為力……
目前,在醫院,無論醫生還是病人,都能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藥物越來越昂貴。換句話說,醫療在手段和藥物方面的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彷彿醫藥行業真的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只要稍微冷靜地思考分析一下現狀,就不難發現另一個讓我們感到意外的事實:一方面,一些常見疾病的發病率仍在直線上升;另一方面,醫院的誤診率仍然居高不下。最令人擔憂的是,貌似發達的現代醫學對很多疑難病症依然無能為力,很多疾病甚至連最基本的病因都無法找到。不斷更新的醫療設備與醫療手段只能在對症治療的層面上徘徊,而藥物的毒副作用卻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更多的危害,由此導致的醫源性疾病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不能不讓我們對醫學的現狀進行反思。
1
首先我們要關注的是:我們身邊到底還有多少健康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健康人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軀體的健康;第二,心靈的健康;第三,適應能力的健康;第四,道德的健康。這四個方面大致又可以分成兩大類,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內容?大致來說,有三個方面。首先,待人接物從容自在、輕鬆自如;其次,處事態度積極、平和;第三,善於適應環境。生理健康呢?首先,是能夠抵禦普通的感冒和傳染病;其次,體型比較勻稱,身體各部位比較協調;第三,反應比較敏銳,眼睛比較有神。另外,還有諸如口腔清潔,牙齒沒有問題;頭髮有光澤,沒有頭皮屑;肌肉比較結實,彈性很好。只要達到這些要求,基本上就算是個健康人了。當然,如果把這些指標細化,諸如睡眠、大小便、飲食、走路、說話、思維的敏捷程度等,都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
如果對照這些指標,我們的周圍到底有多少人是健康的呢?
2009年12月,中國衛生部做過一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的調查,所謂「健康素養」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人們對健康的基本知識和理念的認知。這一項調查結果的合格率僅僅只有14.9%。第二是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方面的健康,合格率僅為6.93%。第三是對健康素養的要求,其中包括健康的基本技能和養生方式。這一項相對高一點,達到了20.39%。在之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首次公佈了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的總體水準,結果是6.48%,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
關於中國居民健康現狀,調查顯示:亞健康的人群占了75%,疾病的人群占了20%,健康人群僅有5%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特定的人群裏,健康者可能連5%都達不到。記得2009年的時候,曾有一本《中國城市健康狀況白皮書》,其中的300多萬份問卷調查是關於體檢資料的。從那些資料來看,白領人群的亞健康比例比一般的人群要高得多,達到了76%,說明大部分白領都處於過度疲勞狀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在白領階層還達不到3%。這是個非常嚴峻的現實。
另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35~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大部分人的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了10歲左右。也就是說,他們比自己的實際年齡提前衰老了10年。這就意味著,生活水準提高了,工作變輕鬆了,結果導致的卻是人們身體的提前老化和健康狀況的日益惡化。
這些資料提醒我們,一個人的健康素養主要跟生活方式、生活狀態有關。
2
還有一個同時困擾醫生與病人的問題就是誤診的問題。據調查,中國現在醫院的平均誤診率是30%,實際上一些複雜的疾病已經超過了40%。前不久,某省衛生廳的一個領導曾經說,在中國門診看病的誤診率已經達到50%。當然,我們對這個資料姑且存疑,但是30%這個資料應該是比較真實的。
根據屍檢來分析誤診率應該是比較可靠的,這裏有一個屍檢報告,從這個報告中,可以顯示出在一個時間段裏誤診率上升的情況。1965年,疾病的誤診率是21%,1978年達到了20.7%,1986年是25.3%,到了1989年竟高達31.3%。
有一個現象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並值得深思,從1978~1989年這段時間,醫院在臨床上投入的現代化科技設備明顯是逐年上升的,在1989年的時候,大多數比較先進的機器設備,像彩超、CT、核磁之類,很多大醫院都配備了。大家肯定會問,為什麼儀器設備越來越先進,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誤診率反而升高了呢?這個問題我們將在後面詳細探討。
還有一個嚴重困擾我們的問題是醫源性疾病。通俗地講,醫源性疾病就是由醫療或者藥物導致的疾病。2009年,《生命時報》的健康論壇上有一篇文章介紹說,在2009年召開的「首屆醫療安全與醫院管理」的高層論壇上,美國的一位資深醫學專家,同時也是一家醫院的管理人員,他提出了一個讓大家都非常吃驚的資料:在美國的成年患者當中,有45%的醫療行為是存在差錯的。也就是說,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將近一半的醫療行為存在差錯,而一旦某些醫療行為有差錯,就意味著不但治不了病,反而會導致其他問題產生。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對紐約各醫院的病例進行過詳細、嚴格的分析,結果發現,一年當中因醫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數達13000例。另外,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蘭德公司曾組織了一個專家組,專門評估醫院的醫源性死亡問題。大量的調查顯示,約有27%的死亡和不當的醫療服務有關係。這兩個資料都表明醫源性疾病的問題是比較嚴峻的。
藥物的致病也隨著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而導致的醫源性疾病越來越突出。最典型的藥物致病案例是1959年的「反應停」事件,這一事件曾被列入「20世紀十大科學錯誤之一」。「反應停」是一種用於鎮靜、催眠的藥物,也可以用來止吐。當時製藥廠為了使藥品的銷售增多在宣傳時曾說:「反應停」是治療孕婦妊娠反應最理想的藥物,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結果很多孕婦都吃這個藥,沒想到五年之後,非常恐怖的結果出現了,在當時的西德、美國、荷蘭和日本等國,誕生了12000多名形如海豹、胳膊和腿缺損不全的可憐的嬰兒。調查原因的時候才發現,生下「海豹兒」的產婦都吃過「反應停」。
這類事件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來。從一些治療複雜疾病的藥物,到一些治療普通疾病的藥物,都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其毒副作用。2008年,美國FDA公佈20種危險藥物名單,即20多種藥品被視為危險性的製劑:
1.鹽酸精氨酸注射液
2.地氟烷(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3. Duloxetine(抗抑鬱劑,會引起尿道痙攣)
4. Etravirine(抗愛滋病新藥,此藥會導致關節瘀血)
5. 5-氟脲嘧啶霜劑(Carac)與酮康唑霜劑(Kuric)
6.肝素鈉注射劑(過敏反應和死亡)
7. Icodextrin(夜間低血糖症狀)
8.依維菌素與華法林(藥物不良反應)
9. Humulin R(引起糖尿病人夜間低血糖症狀)
10.Lapatinib(拉帕替尼,嚴重肝毒性)
11.Lenalidomide(美國已引起多人致命藥物反應)
12.Natalizumab(惡性皮膚癌黑色素瘤)
13.硝酸甘油
14.醋酸奧曲肽(有引起腸梗阻的危險)
15.鹽酸羥氫可待因緩釋片(成癮)
16. Perflutren(微乳化劑)
17.苯妥因注射液(導致手壞死)
18.喹的平
19.特比夫定
20. TNF(腫瘤壞死因數阻滯劑)
從上面這20種危險藥品中,我們還會看到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列在最後的一種藥叫「腫瘤壞死因數阻滯劑」,它本來是用來治療腫瘤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後來才發現這種藥極易引發青少年的腫瘤疾病。一種本來是治療腫瘤的藥物,反而成為引發腫瘤疾病的原因。可見在服藥的時候保持高度警惕有多重要。
在臨床治療中,越來越多的藥物並非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以為知道了它的所謂「有效成分」,並且反覆做過多種「動物實驗」、「臨床實驗」及其他「科學實驗」就被認為是很安全的,甚至是一些治療最常見疾病的普通藥物,也可能會存在致命的風險與隱患。比如「PPA事件」,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吃過感冒藥,而PPA(苯丙醇胺)曾經是很多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後來經研究發現,PPA可以導致某些人的心臟出現問題,甚至導致猝死。誰也不會想到一場小小的感冒,一個簡單的用藥,會產生這麼嚴重的後果。
醫源性疾病或藥源性疾病的後果有時候甚至會超過戰爭帶來的致命危險,2008年10月20日的《醫藥經濟報》中有文章稱,在過去8年裏,美國發生的處方藥不良反應平均每年導致10.6萬人死亡。這一數字相當於在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與6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陣亡美軍士兵的總和。
而在中國,每年因為藥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人數達到了250萬,死亡人數是19萬人。這還只是直接由藥物導致的。實際上在臨床中還有很多藥物雖然沒有直接導致人的死亡,但由於用藥的不慎重,或者忽略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導致患者身體機能的下降、生命指症的衰退或者抵抗力的下降,而造成間接死亡的資料恐怕還要高很多。所以,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在用藥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4
一些常見病在越來越發達的現代醫學控制下是不是得到遏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個或許讓我們都不願意相信的事實擺在面前:一些常見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比如糖尿病,1980年的時候有關部門曾做過一個普查,糖尿病的發病率是0.67%,1996年的時候統計是3.2%,而2008年的時候,高達9.7%了,30年裏上升了10多倍。再比如高血壓,1950~1970年,每年以100萬人的速度在增加;1980~1990年,每年增加的人數達到300萬人;1991~2002年,已經以每年700萬的速度在增長了。現在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了1億,高血壓病患者超過2個,超重和肥胖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億。
這些疾病意味著什麼?目前來說,導致人口死亡率最關鍵的疾病是心腦血管病,而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和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高血脂這些疾病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高血脂人群患心腦血管病的比例遠遠高於普通人。資料統計顯示,30~40歲的成年人,他的正常血壓應該是70~115 mmHg,那麼如果在185~115 mmHg的範圍內,收縮壓每增長20 mmHg,舒張壓每增加10 mmHg,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一倍,超重和肥胖的人就更明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個50歲的人得了高血壓或者糖尿病,就意味著,在10~20年以後,他得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併發症的幾率要比正常人高得多。如果現在不採取有效措施來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發病率,那麼在未來的15~20年以後,心腦血管病的後遺症和糖尿病的併發症,將會以井噴式的速度爆發。因為65歲左右老年人的發病率大概是年輕人的數倍,那他所耗費的醫療資源、醫療費用將是年輕人的3.9倍。現在超過65歲的人,多數都會有兩種以上的基礎疾病,併發症的危險係數自然會大大增加。
5
這些最常見的疾病氾濫意味著什麼呢?現代醫學認為,這些疾病往往需要終生服藥。這就意味著醫療費用的增長成為必然。1978年,中國的醫療費用僅110多億人民幣,1993年是1377億,到2009年,已高達17200多億。從這些直線上升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醫療費用過快過猛的增長,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醫療問題,也是影響國民經濟最大的因素之一。可見,心腦血管病的後遺症、糖尿病的併發症,不僅影響我們國民的生活品質,而且因為這些病都需要終生服藥,意味著它要不停地燒錢,這將極大影響國民經濟的整體水準。
更值得我們擔憂的是,現代醫學在臨床上對很多疾病既找不到明確的、具體的原因,也找不到特效的治療方法。這些疾病除了剛才講的高血壓病、糖尿病,還有動脈血管硬化、消化性潰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骨質疏鬆,以及神經血管性的頭疼、哮喘、痛風、腰背疼痛、風濕病、腫瘤等等。這些病我們都無法找出一個具體的病因,只能針對疾病的症狀進行治療,或者說,只是針對一些指標進行治療。嚴格地講,這只能對疾病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甚至最終的作用還不一定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治療疾病的關鍵是要找對病因,否則,任何治療都是盲目的。如果僅僅是「對症治療」,就意味著你只是針對症狀、針對結果或針對現象進行治療。目前我們針對一些檢查結果、檢查資料和指標所進行的治療,就是這樣的治療。因為我們身體的某些症狀和各種指標,都是疾病產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針對它們所進行的治療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臨床上我們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一吃藥就好,不吃藥就又復發了。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一個人在發病以後,從治療、吃藥開始,症狀會減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用這個月和下個月作對照,或者用上半年和下半年作對照,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人的症狀逐漸加重,身體素質逐漸下降,最終導致的是整個身體的衰弱,甚至死亡。很多慢性病,像最常見的風濕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都需要長期服藥,而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
6
那麼,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些更好的辦法呢?其實,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疾病。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醫學對這個方面的瞭解還是很有限的。美國的科學院院士、醫學專家托瑪斯‧路易斯曾經說過一些值得我們警醒的話:「能夠成功地做出診斷和說明被看作是醫學的勝利,我們對真正有用的東西瞭解甚少。我們曾經繁忙地對疾病進行分析,但是卻無法改變它們大多數進程。」他還說:「表面看來很有學問的醫療專業,實際上卻是個十分無知的行當。」這話說得可能有點兒尖刻,但反思一下我們的行為及我們對生命的認識程度,我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也有道理,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必須面對的現實。雖然我們的醫學貌似發展得很快,已經從大體層面的研究,發展到了器官、細胞,甚至是亞細胞層面的研究;醫學上的干預也一樣,有化學的、物理的、心理的,以及社會的,還有細胞複製等;另外,現代科技在臨床上的投入,從X光、CT、核磁、PECT等,方法也越來越多,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但結果是什麼?我們雖然控制住了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像營養不良性和傳染性的疾病,卻又有一些新的疾病在產生,並且產生的速度在逐年遞增。例如上面談到的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還有愛滋病等等,它們比原來的疾病還要可怕,但現代醫學對這些疾病仍然無能為力,甚至連有些疾病的發病原因都沒有找到。這就不得不逼著我們去思考,現代醫學本身是否存在很多問題?那麼我們對醫學的認識,以及現行的醫學理論,和我們所採取的一些治療方法,到底是否正確呢?現代醫學值得我們更深入思考的問題有哪些呢?
1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我們身邊的健康人越來越少
常見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困擾醫生和病人的誤診率居高不下
由醫療行為導致的醫源性疾病在不斷增加
在美國的成年患者當中,有45%的醫療行為是存在差錯的
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仍然無能為力……
目前,在醫院,無論醫生還是病人,都能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藥物越來越昂貴。換句話說,醫療在手段和藥物方面的更新換代令人目不暇接,彷彿醫藥行業真的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只要稍微冷靜地思考分析一下現狀,就不難發現另一個讓我們感到意外的事實...
作者序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世界在不斷變化,人類從沒有停止對生命健康的追求。但是其道路艱難曲折,充滿挑戰與風險。特別是在近年,越來越多的醫療健康問題被暴露出來。醫療資源浪費、健康代價提高、醫患關係緊張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醫學和醫療缺乏創新有關,與轉型經濟中的各方利益博弈有關,也與人們健康知識的匱乏與管理制度的缺失有關。如果我們認真反思,會發現歸根到底是人們的生命價值觀影響了社會的醫療健康行為。
生命價值觀是人們對生命的基本認識,我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生命,決定了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影響著別人的生命。生命價值觀迷失的人,很難珍惜自己的生命,難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生命,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與生命換取金錢;生命價值觀迷失的人,很難尊重他人的生命,難懂得如何去幫助別人的生命,甚至犧牲他人的健康與生命換取利益。如果不能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我們的醫療與健康問題會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生命與健康的問題的研究與探索。無論東西文化都將對生命意義和本質的研究作為基礎的學問訴求。張克鎮院長的《醫之正道》不但創新了醫學與診療的知識,而且幫助人們以科學的態度與實踐的標準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這在當代社會具有無可替代的重大意義。這本書以「生命空間論」為理論基礎,闡釋了「生命―社會―自然」醫學模式。他從哲學的角度去思考,運用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透過大量親身治療的病例,系統分析了現有醫學理論與診療方式的問題,提出了創新的思想與方法,啟發醫療工作者和公眾從新的角度去思考中西醫學與健康的創新問題。
張克鎮院長是我最敬重的醫生和學者之一,也是我的如師摯友。他在醫學與健康領域中長期致力於艱苦的研究與服務,幫助和服務了很多人。他的醫道、醫德、醫術都堪稱楷模。近年來我在研究醫療改革與醫藥產業創新中發現諸多困惑與問題,常常跟他請教。很多時候大有「撥雲見霧,茅塞頓開」的感受。因為醫學我是外行,原本不敢寫序。但是因為對生命價值觀這一問題一直在思考,讀到這本書感覺醫學與創新道理相通,於是有感而發。在學問當中,問題和困難是創新的動因。我們認為中國的醫學與健康事業問題不可謂不多,改革的困難不可謂不大。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必是艱苦的歷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這也是一個幸福的歷程,追求真理與服務公眾是美好的事業。我們相信醫學理論與管理理論從哲學層面和實踐層面全面貫通,將會帶來新的智慧,以影響我們所想,改造我們所做,讓世界有更好的改觀。
孟子說過:「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生命規律是普遍的,順應生命規律就承受正常的命運。具有健康生命價值觀的人,所承受的是正常的命運;而忘記生命價值觀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運。把握自己的命運,需要科學與信念。相信讀者能夠從這本書中,領悟到生命健康的正道。
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創始執行院長
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導師 蔡劍
2012年3月27日於北大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世界在不斷變化,人類從沒有停止對生命健康的追求。但是其道路艱難曲折,充滿挑戰與風險。特別是在近年,越來越多的醫療健康問題被暴露出來。醫療資源浪費、健康代價提高、醫患關係緊張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醫學和醫療缺乏創新有關,與轉型經濟中的各方利益博弈有關,也與人們健康知識的匱乏與管理制度的缺失有關。如果我們認真反思,會發現歸根到底是人們的生命價值觀影響了社會的醫療健康行為。
生命價值觀是人們對生命的基本認識,我們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生命,決定了我們自己的生...
目錄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上篇 醫學誤區
第一章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二章 診斷疾病≠儀器檢查
第三章 正確的檢查結果≠診斷的依據
第四章 分科過細≠診斷與治療更精確
第五章 治病≠吃藥
中篇 疾病根源
第六章 疾病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章 追根求源找病因
第八章 風寒乃百病之首
第九章 現代醫學模式的缺陷與醫學理論的不足
下篇 醫之正道
第十章 認識人體的空間
第十一章 空間和疾病的診治、預防
第十二章 細菌是我們的敵人嗎
第十三章 治病要治根
第十四章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學
附錄 醫者慈悲心─張克鎮專訪
序 樹立健康的生命價值觀
上篇 醫學誤區
第一章 現代醫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二章 診斷疾病≠儀器檢查
第三章 正確的檢查結果≠診斷的依據
第四章 分科過細≠診斷與治療更精確
第五章 治病≠吃藥
中篇 疾病根源
第六章 疾病是如何形成的
第七章 追根求源找病因
第八章 風寒乃百病之首
第九章 現代醫學模式的缺陷與醫學理論的不足
下篇 醫之正道
第十章 認識人體的空間
第十一章 空間和疾病的診治、預防
第十二章 細菌是我們的敵人嗎
第十三章 治病要治根
第十四章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學
附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