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影響了曼德拉、翁山蘇姬、屠圖大主教、馬丁‧路德‧金恩、達賴十四世等眾多後世寫下歷史的重要民權運動人士
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恩、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一致推崇
美國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評選,20世紀激勵人心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紐約時報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書店人物傳記類第一名
★英國亞馬遜書店政治人物傳記類第二名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南方朔 知名社會評論家
馬家輝 作家
張鐵志 《號外》雜誌主編兼聯合出版人
劉維公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一致推薦閱讀
My Life Is My Message.
我的生命無他,唯真理實驗而已。
不管這條道路有多難行,我憑藉著手上的亮光一路前行,
路途上我經常瞥見微弱的亮光,指引著絕對真理。
世人稱為「聖雄」的甘地,自1925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自己的自傳,於1929年正式出版。他在自傳中以平實的文字,敘述自己傳奇的人生歷程,談論自己的挫折和信念,詮釋了自己「非暴力」的思想,為他的非凡人生留下擲地有聲而不斷流傳的見證。
甘地從自己的出生、成長開始寫起,詳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求學生涯,一直記錄到他後來參與的政治活動,完整闡述了他的人格特質與其堅守的理念,尤其是他對「真理」此一信念的追求及實踐。他在書中誠實寫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深感懺悔,包括說謊、貪圖情慾、違背誓約、眷戀物質等等。
這本樸實謙和的自傳能讓讀者深入了解甘地的信念是如何形塑而來,並震懾於如此瘦弱的身軀,如此安靜謙卑的人,竟飽含如此強大的力量,得使印度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並用他的道德力量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他的價值觀只有簡單的兩個詞:真理,非暴力。
甘地把人間物慾降低到極限,一生奉行著極簡生活,將最羸弱的精神力量推廣至無窮,篤定虔信愛的力量可以化解仇恨與對立。為了表達政治反抗,甘地一生共絕食18次,坐牢15次,身體力行倡導非暴力主義,完全印證他自己的名言:My Life Is My Message.
本書影響了後世眾多民權運動人士,如曼德拉、翁山蘇姬、屠圖大主教、馬丁‧路德‧金恩、達賴十四世,這些人依照甘地的理想,學習他的人生哲學,跟著他的故事實踐理想,帶領自己的國家和追隨者,希望脫離強權的壓迫和歧視,獲得更自由獨立的生活。
作者簡介:
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甘地出生於印度西部,父親是當地的官員,19歲時遠赴英國留學,進入倫敦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回國後曾在孟買執業,但表現並不特別突出。1893年,他被公司外派至南非工作,目睹當地的印度移民權利遭到剝奪,因此開始進行抗議和遊說,反對種族歧視,這是他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開端,也逐漸形成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抵抗的意識。
一戰爆發後,甘地回到印度,號召印度人民加入英軍,希望藉由表現忠誠,換取英國信任,同意印度獨立,可惜此舉並未成功。戰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但是服刑時間都不長。這段期間,甘地發起的抗議活動包括抵制英國貨、抵制英國學校、抵制法律機構、辭退英國政府工作、拒絕繳稅、拋棄英國授與的稱號及榮譽等等。
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總計遊行了400公里,上千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希望印度人民從軍,但甘地希望英國政府答應在戰後讓印度獨立,作為交換,而英國政府拒絕了,甚至試圖製造印度內的宗教紛爭。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可惜這樣的獨立並不完美,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水火不容,最後甘地只能接受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的方案。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印度獨立,而是獨自為了分治而傷心。有人不滿分治方案,認為是甘地的錯,雙方宗教的衝突暴動不斷,甘地繼續選擇絕食抗議,雖然局勢一度因此穩定,但是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甘地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加以祝福,完全貫徹自己的信念。
譯者簡介:
王敏雯,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筆譯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
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恩、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一致推崇
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評選,20世紀激勵人心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基督給了我們目標,而甘地提供了方法。──馬丁‧路德‧金恩
我很清楚,如果不是甘地以及他向美國與世界分享的訊息,或許今天,我就無法以美國總統的身分站在這裡。──歐巴馬,2010演講
後代的人一定很難相信,世界上竟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血肉之軀。他沒有任何政治頭銜,卻飽含偉大的精神。──愛因斯坦
全人類良知的代言人。是他,使謙遜與真理的力量超過了強權的力量。──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
他說自己追求的真理是根植於對神的奉獻;因為他希望能夠更接近這股神聖的力量,於是他選擇用簡單的生活尋求純淨,選擇沒有暴力的人生。所以他將這本書命名為《我對真理的實驗》,也讓追隨他腳步的人能夠有所依循、參考。──亞馬遜網路書店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南方朔 知名社會評論家
馬家輝 作家
張鐵志 《號外》雜誌主編兼聯合出版人
劉維公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一致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
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恩、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一致推崇
哈潑柯林斯出版社評選,20世紀激勵人心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基督給了我們目標,而甘地提供了方法。──馬丁‧路德‧金恩
我很清楚,如果不是甘地以及他向美國與世界分享的訊息,或許今天,我就無法以美國總統的身分站在這裡。──歐巴馬,2010演講
後代的人一定很難相信,世界上竟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血肉之軀。他沒有任何政治頭銜,卻飽含偉大的精神。──愛因斯坦
全人類良知的代言人。是他,使謙遜與真理的力量超過了強權的力量。──美國前...
章節試閱
追求真理的人應將自己看得比塵埃更不如;
世界將塵埃踩在腳下,而追尋真理的人,
應當謙卑到為塵土所踐踏。
唯有如此,也只有做到這一點,人才得以瞥見真理。
「非暴力」是生命中惟一真實的力量
人只能透過非暴力來擺脫暴力,透過愛來克服恨
追求真理的人應將自己看得比塵埃更不如;
世界將塵埃踩在腳下,而追尋真理的人,
應當謙卑到為塵土所踐踏。
唯有如此,也只有做到這一點,人才得以瞥見真理。
「非暴力」是生命中惟一真實的力量
人只能透過非暴力來擺脫暴力,透過愛來克服恨
作者序
序言
早在四、五年前,幾名同事便督促我寫自傳。我同意了也開始動筆,豈料寫不滿一頁,便發生了孟買的暴亂,這工作便暫告停頓。然後又發生一連串事件,結果便是我被關入耶瑞夫達監牢。我的獄友傑拉達斯,當時便勸我把雜事放在一旁,專心寫作自傳。但我回答他,我已為自己擬定了一套讀書計畫,除非通通讀完,否則我不考慮做別的事。假如我服滿全部的刑期,我的自傳應該早已完成,因為我在獲釋後,只又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這本自傳 。如今阿納德 重提自傳的事,而《南非非暴力抵抗運動史》這本書也已寫完,於是我開始準備替《新生活報》寫自傳。本來阿納德希望我單獨寫一本書出版,但我時間不夠,每星期只能寫一章,加上我每星期也得交稿給《新生活報》,於是我想為什麼不乾脆就拿自傳來交稿呢?阿納德同意這提議,我就開始撰寫自傳。
不過有位敬畏神明的朋友不無疑慮,在我沉潛工作的期間,向我提出他的看法。他說:「你怎麼會想做這件事呢?寫自傳是西方傳統,就我所知,在東方,除了少數受過西方影響的人,沒人寫過自傳。何況你要寫什麼?假如你明天拋棄了今天奉為圭臬的事物,又或者想修正今天的計畫,那麼把你的話奉為權威、拿你的話當作立身準則的人,難道不會無所適從?你不覺得現在還是別寫什麼自傳比較好嗎?」
我仔細思考過這番話,但我要寫的並不是真的自傳。我只是想把自己體驗真理的小故事寫出來,因我的生命無他,唯真理體驗而已,要陳述這些事情,勢必就會以自傳的形式呈現。而我只要能如實敘述這些人生體驗就滿足了,並不介意形式。我深信 (也以此信念自豪) 這些人生體驗對讀者絕非毫無裨益。我從政的經驗不單印度人知道,就連「文明」世界也有耳聞。但對我而言,這種名聲毫不足惜,甚至因此贏得聖雄稱號,在我看來也是沒有價值、不值得高興的事。這稱謂只讓我深感苦痛而已。但我非常想將只有自己知道的精神層面實驗公諸於世,讓大家知道我在政治界的力量均源於此。假如這些實驗真的都屬於精神層面,其中便容不下對自己的吹捧,這些實驗帶來的只有謙卑。我越是反省過去,就越深刻察覺到一己的不足。
我想做到的──或者說過去三十年來我孜矻以求的──是自我實現,親身與神會面,達到救贖(Moksha) 。我的一切作為均是為了追尋此一目標,不論是演說、寫作、在政治界的努力,都指向同一目標。但正如我向來相信的:一個人做得到的事,其他人也能做到;我的人生實驗並非閉門造車,而是公開透明,但公開並不會減損其精神價值。的確,有些事只有自己與造物主知道,那是無從傳達的,我在這本書中寫到的實驗並不屬於這一類,它們是精神上的,甚或可以說是道德層面的,因宗教本質便是道德。
書中只描述具有宗教意涵、各個年齡層都能理解的內容。倘我能以平靜、謙遜的精神敘述這些事,其他也想進行人生實驗的人們,便能從中找到所需的精神食糧。此外,我絕不敢說這些人生實驗已臻完美;我唯一能保證的是,自己是以科學家的態度,儘管盡可能做到準確、周延、細緻,但卻不會為自己的實驗結果下定論,而是盡可能保持開放態度。我對自己的內心進行深刻的省視、反覆探求、細究每一種心理狀態。但即便如此,要說我已經達成一個無懈可擊的結論仍言之過早,我唯一能夠斷言的就只有這一點。對我來說,這些實驗是絕對正確的,就目前來看也是final;倘若不是如此,我就不會以此做為依據採取任何作為。我在實驗過程中所走的每一步,均是依據這原則決定該接受或拒絕。只要我的行為是出於理性與自我的認可,我就會堅持最初的結論。
又假如我只想討論學院派原則,我也不必寫這本自傳。正因我想寫的是應用的方法,所以我給這本書另外取了一個書名「我體驗真理的故事」。書中當然包括了非暴力、禁慾,還有一般人以為與真理無關的行為守則。但對我而言,真理是最高原則,囊括了無以數計的其他原則。真理不僅僅是說真話,也包括思想上的真;不僅僅是觀念上相對的真,而是絕對真理、永恆原則、也就是神。世間對神的定義不下千萬種,因為祂有無窮無盡的展現方式。種種定義讓我備感神奇、崇敬,但也不免驚異。但我敬拜神,只將其看作真理。我尚未找到神,但我持續在尋找,而且準備在尋覓神的過程中,隨時犧牲一切於我而言最寶貴的物事;即便需要獻上我的生命,我也希望自己能坦然給予。但我一天未找到絕對真理,我就必須堅守自己思考出來的相對真理,而相對真理就是我的火把、盾牌與防護。不管這條尋覓的路途有多窄迫、崎嶇,於我來說都是最快捷、易行的路。正因我選擇了這條路,即便在路途上曾犯下喜馬拉雅山般的瀰天大錯,也變得微不足道,因為這條路讓我免於悲傷,我憑藉手上的亮光一路前行。前行過程中我經常瞥見微弱的亮光,指引著絕對真理,也就是神,日復一日我的信念持續增長,唯有神是真實,其他一切均非真實。我想做的是也讓其他人理解這份信念,與他們分享我的人生體驗,使其盡可能探得我的信念。我的信念越增長,就越相信這一切也能為孩童所瞭解,而我這麼說是其來有自。尋求真理的工具有時簡單、有時甚難,或許對一名自高自大的成人來說難如登天,但對孩童卻是易如反掌。追求真理的人應將自己看作比塵埃更不如;世界將塵埃踩在腳下,而追尋真理的人,應當謙卑到為塵土所踐踏。唯有如此,也只有做到這一點後,人才得以瞥見真理。印度史詩中的極裕仙人與眾友仙人的對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更是有力的佐證。
若有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察覺到一絲驕傲,那他有充分理由說我的追求出了什麼錯,我所瞥見的真理不過是海市蜃樓。若真如此,就讓像我這樣的人消滅,讓真理盛行吧。請勿因看到像我這般犯錯的凡人,就降低真理的標準,那怕只是一分一毫。
我誠摯盼願沒人會把以下各章中的勸誡之言當作權威,當中提到的人生體驗應當視為解說,提供給不同秉性、能力的個人當作參考。我相信將其視為解說非常有用,因即便是難堪的事,我不會輕描淡寫帶過,也毫無隱瞞。我希望讓讀者看到我的偏差與錯誤。本書的目的在於寫出針對非暴力抵抗進行的實驗,而不是誇耀我為人多好。我在批判自己時,只以真理的原則嚴格審視,並且希望其他人也能這麼做。依據這樣的標準衡量自己,我必須與十五世紀時的盲詩人桑特一齊高喊:
哪裡有像我這樣
壞心又令人作嘔的人?
我已背棄造物主,
是個沒有信仰的人。
正因我還離祂那麼遠,我感到煎熬痛苦,而我毫無懷疑,祂主宰我每一次呼吸,我是神的後代。我也知道神明之所以難以追攀,是因為我內心還有不正當的情感,無法捨棄。
但我得停筆了。下一章我的故事才真正開始。
甘地寫於薩柏默諦學院
1925年11月26日
序言
早在四、五年前,幾名同事便督促我寫自傳。我同意了也開始動筆,豈料寫不滿一頁,便發生了孟買的暴亂,這工作便暫告停頓。然後又發生一連串事件,結果便是我被關入耶瑞夫達監牢。我的獄友傑拉達斯,當時便勸我把雜事放在一旁,專心寫作自傳。但我回答他,我已為自己擬定了一套讀書計畫,除非通通讀完,否則我不考慮做別的事。假如我服滿全部的刑期,我的自傳應該早已完成,因為我在獲釋後,只又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這本自傳 。如今阿納德 重提自傳的事,而《南非非暴力抵抗運動史》這本書也已寫完,於是我開始準備替《新生活報》寫...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家庭背景
第二章 童年時代的事
第三章 兩個小孩的婚禮
第四章 為人丈夫
第五章 高中生活
第六章 友誼的悲劇
第七章 友誼的悲劇(續)
第八章 偷竊及贖罪
第九章 父親過世及雙重恥辱
第十章 一瞥宗教的靈光
第十一章 準備前往英國
第十二章 賤民
第十三章 總算抵達倫敦
第十四章 我的選擇
第十五章 學習做一名英國紳士
第十六章 改變
第十七章 飲食新實驗
第十八章 羞怯是最佳防衛
第十九章 說謊的痛苦
第二十章 宗教啟蒙
第二十一章 祂給無助者希望,賜予弱者力量
第二十二章 那羅揚‧赫姆昌德拉
第二十三章 前往巴黎
第二十四章 召喚
第二十五章 我深感無助
第二部
第一章 如兄長般的瑞昌德
第二章 我如何開始生活
第三章 開始接案
第四章 第一次嚴重打擊
第五章 準備前往南非
第六章 抵達納塔爾
第七章 數則經歷
第八章 前往比勒陀利亞途中
第九章 前途多艱
第十章 抵達比勒陀利亞首日
第十一章 與基督徒為友
第十二章 設法和印度人來往
第十三章 當「苦力」的滋味
第十四章 準備打官司
第十五章 宗教熱情
第十六章 事與願違
第十七章 在納塔爾定居
第十八章 有色人種律師
第十九章 納塔爾印度代表大會
第二十章 巴勒桑德潤
第二十一章 三英鎊重稅
第二十二章 比較研究不同的宗教
第二十三章 安排家務
第二十四章 打道回府
第二十五章 回到印度
第二十六章 兩樣熱情
第二十七章 在孟買召開的集會
第二十八章 普納及馬德拉斯
第二十九章 「速歸」
第三部
第一章 不平靜的旅程
第二章 政治風暴來襲
第三章 一大考驗
第四章 風暴過後的平靜
第五章 下一代的教育
第六章 服務的精神
第七章 克制性慾(一)
第八章 克制性慾(二)
第九章 簡樸生活
第十章 波爾戰爭
第十一章 衛生改善 飢荒救援
第十二章 返回印度
第十三章 又回到了印度
第十四章 文書職員與佣人
第十五章 國大黨集會
第十六章 朝見科隆勛爵
第十七章 與戈克立同住一月(一)
第十八章 與戈克立同住一月(二)
第十九章 與戈克立同住一月(三)
第二十章 抵達貝拿勒斯
第二十一章 該在孟買定居嗎?
第二十二章 信仰通過了考驗
第二十三章 重回南非
第四部
第一章 愛的勞動哪去了?
第二章 來自亞洲的獨夫
第三章 忍受屈辱
第四章 犧牲精神
第五章 內省的結果
第六章 為素食所做的犧牲
第七章 嘗試水療與土療
第八章 一個警告
第九章 與當權者齟齬
第十章 神聖的回憶與悔罪
第十一章 與歐洲人密切往來
第十二章 與歐洲人密切往來(續)
第十三章 《印度輿論》
第十四章 苦力區還是貧民窟?
第十五章 黑死病 (一)
第十六章 黑死病 (二)
第十七章 火燒「苦力區」
第十八章 一本書的魔力
第十九章 鳳凰村
第二十章 第一晚
第二十一章 波拉克毅然加入
第二十二章 受到神的保護
第二十三章 家務二三事
第二十四章 祖魯人「叛亂」
第二十五章 追尋內心的理想
第二十六章 非暴力抵抗運動的誕生
第二十七章 繼續飲食的實驗
第二十八章 卡絲特貝的勇氣
第二十九章 在家實行非暴力抵抗
第三十章 朝自制方向邁進
第三十一章 斷食
第三十二章 當上校長
第三十三章 書本教育
第三十四章 精神的鍛鍊
第三十五章 麥穗中的稗子
第三十六章 斷食是懺悔的手段
第三十七章 再度與戈克立碰面
第三十八章 我也加入了大戰
第三十九章 兩難
第四十章 小型的非暴力抵抗運動
第四十一章 戈特立的關懷
第四十二章 治療胸膜炎
第四十三章 啟程回家
第四十四章 當律師的一些瑣憶
第四十五章 不擇手段只求勝利?
第四十六章 客戶變成了夥伴
第四十七章 拯救一名當事人
第五部
第一章 初次體驗
第二章 與戈克立在普納
第三章 這是威脅嗎?
第四章 和平鄉
第五章 三等車廂乘客的悲哀
第六章 嘗試入會的努力
第七章 大壺節
第八章 拉克希曼橋
第九章 興建學校
第十章 討論是否該納賤民為學生
第十一章 廢除契約移民工人制度
第十二章 靛青的污名
第十三章 溫和的比哈爾人
第十四章 面對「不使用暴力」
第十五章 控告撤銷了
第十六章 做事的方法
第十七章 同伴們
第十八章 深入農村
第十九章 好的省督會做的事
第二十章 跟勞工接觸
第二十一章 和平鄉學院二三事
第二十二章 絕食
第二十三章 凱達的非暴力抵抗
第二十四章 洋蔥賊
第二十五章 凱達非暴力抵抗結束了
第二十六章 團結的熱情
第二十七章 募兵運動
第二十八章 死神來敲門
第二十九章 羅拉特法案與一件進退兩難的事
第三十章 好一場壯觀場面!
第三十一章 值得紀念的一周(一)
第三十二章 值得紀念的一周(二)
第三十三章 誤判情勢,鑄下喜馬拉雅山一 般的大錯
第三十四章 《新生活報》與《新印度》
第三十五章 在旁遮普
第三十六章 基拉法特反對保護牛隻?
第三十七章 國大黨大會在安姆薩舉行
第三十八章 正式加入國大黨
第三十九章 開始自製棉布
第四十章 終於找到了!
第四十一章 啟迪心智的對話
第四十二章 風起雲湧
第四十三章 那格普爾大會
告別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家庭背景
第二章 童年時代的事
第三章 兩個小孩的婚禮
第四章 為人丈夫
第五章 高中生活
第六章 友誼的悲劇
第七章 友誼的悲劇(續)
第八章 偷竊及贖罪
第九章 父親過世及雙重恥辱
第十章 一瞥宗教的靈光
第十一章 準備前往英國
第十二章 賤民
第十三章 總算抵達倫敦
第十四章 我的選擇
第十五章 學習做一名英國紳士
第十六章 改變
第十七章 飲食新實驗
第十八章 羞怯是最佳防衛
第十九章 說謊的痛苦
第二十章 宗教啟蒙
第二十一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