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謊言開始的旅程》作者、日本百萬國民作家 喜多川泰
日本廣大讀者最想送給年少時自己的一本書
~獻給曾經懷抱夢想,而又失去的你,一份希望與實踐的禮物~
知名作家/李偉文、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知名作家/褚士瑩、退休校長/陳木城、知名作家/陳安儀,以及眾多高中職師長一致推薦
「長森,妳喜歡怎麼樣的男生?」
「我喔!希望是個想做大事,會思考如何改變這個國家的人。」
愛情的力量真恐怖!
自從上次偷聽到她的對話以後,我開始想要變成更好的人……。
日復一日的高三生活,就像沙漠一樣乾枯啊!喜歡聽搞笑相聲的無聊少年伊福大祐,雖然處於升學班,但對於念書卻非.常.無.感。他搞不懂為何要唸書,也搞不懂明明讀書這麼痛苦,大人們為何總是要逼孩子用功呢?
長森真苗,一個從東京轉學過來的酒窩女孩。第一次見到她,大祐的內心突然一陣亂跳。
只是,真苗有個聽起來奇怪的嗜好。
那就是,她是個喜歡在假日四處去聽演講的「演講女孩」。
為了愛相隨。喔!不,促進彼此關係,這名相聲男孩就開始了他的尋愛追隨之旅!!!
他們一起聽了海洋探險家的故事、前法國飯店主廚的經歷、打造火箭升空的計畫,遇到了各式各樣了不起的人物。
當真苗問大祐未來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時,
只見大祐面不改色地撒了一個小謊,說出了一個爆炸性的答案……。
「每當我陶醉在美好的景色時,我總是會想,真希望能讓妳看看。但是,同樣的景色是不可能看到第二次的。」
本書特色
1. 暢銷長銷小說《從謊言開始的旅程》作者喜多川泰,又一好評力作。
2. 眾多重量級教育界名家、知名作家一致好評推薦
3. 故事內容呼應時下青少年心態,適合學校輔導教育,值得老師、家長一同閱讀。
作者簡介:
喜多川泰
1970年生於東京,在愛媛縣西條市長大,東京學藝大學畢業。小說家、詩人、演說家。1998年於橫濱創立「聰明舍」補習班,專門從事青少年輔導、勵志工作,致力開發新式教學法。2005年開始從事寫作,以溫暖動人,且具啟發性的故事引起極大的迴響,在日本為暢銷、長銷皆備的作家。目前仍然致力筆耕,持續在全日本巡迴演講,並出席各大電視、廣播節目訪談。作品有《從謊言開始的旅程》、《賢者之書》、《圓夢的手紙屋》、《築夢的手紙屋》等書,其中《從謊言開始的旅程》已改拍為電影,2013年9月於日本上映。
譯者簡介:
陳嫺若
東吳日文系畢,從事編輯及翻譯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編,現為自由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李偉文、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知名作家/褚士瑩、退休校長/陳木城、知名作家/陳安儀
讓孩子笑著迎向未來 知名作家/李偉文
才剛看完喜多川泰的《從謊言開始的夢想》,立刻又翻到最前面重新讀一遍,一方面是因為我想再次比較他是如何詮釋夢想與目標,或職業選擇彼此之間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作者對青少年那種溫暖與體貼,令為人父親的我很感動,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讓我的思緒回到自己年少時光,那種對感情與未來,有點迷惘的期待。
這些年我常到中學與大學演講,不管是直接跟學生,或者是與老師或家長,我都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徬徨與焦慮。當然,這多少是來自於全球環境快速變遷之下,世界愈來愈不確定,因此社會近些年普遍瀰漫的不安,也影響到每個孩子。我的擔心正如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如何讓孩子滿懷信心與希望的迎向未來?
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說的:﹁未來已經準備好一部超出我們想像,高潮起伏、感動至深的奇蹟劇本在等著我們。﹂只要我們懷抱著憧憬與熱情,回應生命當下每個與你相遇的人。這些機緣,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奇蹟,正是作者所說人與人之間再自然不過的邂逅,就能引領我們活出精彩的人生。
總是盼望老師家長不要太過於﹁鼓勵﹂孩子,因為很多不夠﹁體貼﹂的鼓勵,不只沒有效果,甚至還變成了﹁恐嚇﹂,形成了孩子對未來恐懼與壓力的來源。若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與年輕人談生涯規劃,那麼就讀這本書吧!我相信不管大人與孩子,看了之後都會笑著迎向未來吧!
推薦序2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
「這輩子,你想做什麼?」是喜多川泰多本已在台灣翻譯出版書籍的主題,包括《從謊言開始的旅程》、《第九位賢者》、《築夢的手紙屋》、《圓夢的手紙屋》、《因為遇見你》等等。每一本書名不同,看似有不同的主題,但是喜多川泰有一個信念、一個方向,那就是目前社會舊體制遭到破壞,新體制尚未建立,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可以作為目標的模範。在這樣的思考中,喜多川泰寫書,希望透過故事建構一些範例、介紹一些可以具體逐夢、圓夢的方法。
立志以勵志、激勵青少年為寫作志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勵志與激勵的議題不好寫,一不小心會像喊口號,就如本書中的宮下老師常常會說一些「名言」,如印度勝雄甘地說的「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other people」或 「人生在世界上是有使命的」等等。吸引人的是,喜多川泰把愛情、親情、教室裡的常態、沒有壞人等元素混搭,融入勵志勸誡中。這沒有幾把刷子,不下一點工夫,是做不來的,特別是故事中沒有壞人,就少了轉折與懸疑。但許多網路留言的讀者說,喜多川泰的書讓人一讀就放不下來,想知道故事如何發展,這就是叫我佩服的地方。在平凡的學校或生活中,以輕薄短小的故事,點出許多發展個人潛力的方法,卻不叫讀者覺得囉嗦、老套。
讀本書後記,可以看到喜多川泰是一位喜歡閱讀、聽演講的人。他強調本書中所提到的演講,都是他親自去聽、當面請教講者經歷,被演講者所感動,而後放入書中做為參考模範。而他也相信一本書的價值在於讀完那本書後它對讀者所成就的事。喜多川泰被許多書感動過,他希望自己寫的書不要只落得讀者說是「好書」就打住,他希望當讀者受到激勵,會覺得未來是光明的、是可以掌握的,而方法就在書中。
故事不長,我不多說,免得剝奪讀者閱讀的樂趣。但如喜多川泰對讀者的期許:若有感動,務必行動。未來的你是你自己定義並去執行出來的。
推薦序3
愛上未來 知名作家/褚士瑩
「很冒昧地請問,你是怎麼樣決定成為現在的你呢?」仰光背包旅館的早餐桌上,一個一九四六年出生,年紀肯定可以當我的父親足足有餘的日本伯伯,知道我在緬甸的工作內容後,真誠地問。
於是我簡單地說了一遍我離開美國企業,一腳踏入NGO的專業領域,選擇緬甸作為我的場域。休假的時候則回到台灣,到鄉下學校,或是到一般人心目中二、三流的技職學校去對年輕人演講,希望他們不要太早失去夢想的能力。
「未來的我,只要可以的話,十年、二十年後,我還想繼續做著現在所做的事情,因為我真心喜歡。」
聽完以後,已經退休四處旅行的奈良的伯伯,語重心長地嘆了一口氣:
「好讓人懷念的話啊!」
「咦?」我聽不懂他的意思。
「你剛才說的話,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聽到了。好讓人懷念啊!」他微笑著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日本,但你反倒像是戰前的人。戰後出生的,已經沒有像你這樣的人了。沒想到卻會在緬甸遇到你,真是不可思議啊!」
雖然我們之前彼此不認識,但是我想我能夠理解他說的意思。
他的朋友玉田先生比他年輕一截,聽了我們的對話後,忍不住也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我他娶了一個上海姑娘,但中國妻子無論經過多少年,也無法喜歡在東京的生活,所以一直盤算著要回上海去。他雖然非常非常喜歡在艾默生(Emerson) 的工程師工作,但是萬一一家人分隔兩地,肯定就會家庭破碎了,所以只好辭掉工作,陪妻子搬到並不喜歡的上海。如今孩子一個十六歲,另一個十二歲,都在上海的國際學校唸書,精通中英日三國語言,大學打算到美國繼續升學,感覺差不多是可以回到東京為自己而活的時候了。他現在的旅行,就是離開上海慢慢回到東京的路上。
「如果可以的話,從現在開始十年之後,如果你還一直做著這樣的事情的話,我是不是可以請你到東京跟我的兩個孩子見面?我非常希望他們能夠在生命關鍵的時候,跟像你這樣的人當面說話。」
玉田先生說完,握着我的手深深鞠躬。「請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只要健康,我相信你剛才所說的一切,通通可以做到。但是請好好照顧自己抱持健康,否則說什麼都沒有用……。」
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在奈良老先生心目中,我竟然像是讓他懷念的戰前時代的古人。也沒有想到,我自己只不過是順著性情做著喜歡的工作,竟然會感動一個為家人犧牲自己的夢想,終於成功教育出兩個國際人的東京父親。
這種意外地感動,就像讀到喜多川泰這本書,描述一位喜歡相聲的少年與一位聽演講長大的少女成長、尋夢的故事,他們如何在一場又一場過來人逐夢的演講中愛上自己的未來。彷彿看到自己的過去與現在,重疊在這位作者筆下塑造出來的善良人物中,就連對學生充滿啓發的宮下老師,所引用印度聖雄甘地的名言,都正巧是我多年的座右銘。
我在這本書中一再看到自己,我相信每一個走在夢想路上的讀者,也都會在這個故事當中看到值得期待的未來。
推薦序4
艱苦時代的人生課程 知名作家、退休校長/陳木城
拜讀喜多川泰的作品,讚嘆作者不愧是一個心靈導師。作者透過小說中的宮下老師、伊福大祐,體現了所要表現的思想:心靈建設,人生起跑。
我特別讚嘆作者向年輕人指出的方向和道路,特別是現在的日本年輕人,處在一個悶經濟的年代,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內心充滿對於生命的徬徨不安。
台灣的處境也一樣,我們前一個世代的人,歷經戰亂、農業時代的貧乏;而我們四年級生以後的世代,很幸運的生逢其時,遇到了台灣經濟起飛、政治解放、社會改造的時代;可是,我們七○年代以後出生的新世代,可沒有這麼幸運,經濟停止成長,工作機會難求,必須面對二十二K艱苦的現實。
喜多川泰透過歷史老師宮下先生,告訴讀者:很多人都看不見未來,尋求安定,動輒怪罪別人和社會。其實應該要選擇挑戰和面對,因為未來是光明的,也要對未來懷抱著希望。他也透過大學畢業生大祐的選擇,告訴年輕人:不安和恐懼症才是驅使生命的動力,選擇安定,會使人軟弱無力,失去幹勁。所以,當同學都忙著準備教職和公職考試之時,他購買攝影器材,準備從事電影拍片工作。
台灣的青少年應該讀這本書,找到自己的勇氣和力量;為人父母應該讀這本書,認識你孩子的處境,並給予正確的支持;作家朋友應該讀這本書,學習怎麼關心新世代的成長和困境;有影響力的人更要讀這本書,如何激勵我們的社會人心,讓我們每一個國民感受什麼是勇氣和志氣。
困境,可以激發心志;艱苦的時代,正是創造英雄志士的時代,可是多少青年男女都在頹頭喪氣中錯失良機啊!
推薦序5 知名作家/陳安儀
「夢想」……。
年過四十,凝視這個詞彙,我想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是搖頭苦笑居多吧!年少的時候,有多少人夢想當棒球明星?籃球職業選手?當總統?當醫生?當科學家?當太空人?
然而夢想成真的,又有幾人?
於是,曾幾何時,「夢想」這個詞彙便與「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夢話」、「空話」……等等負面形容連結在一起。「追求夢想」彷彿成了遙不可及的事。一旦發現自己無法從事心目中夢想的職業、或是沒有進入那種行業的天份,我們好像就與夢想絕緣了。
然而在這本書中,中學時期渾渾噩噩的大祐,卻在與真苗相識相戀的過程中,真正的領悟到:職業,充其量只是一種用來實現夢想的「方法」罷了──「職業」並不等同於「夢想」。
當不成職業球星,並不能阻礙我們在人生的其他場子上接受歡呼與喝采;當不成醫生,並不表示我們不能在其他行業完成救人的夢想;當不成老師,當個營養師依然可以教育眾人學習正確的生活方式……當不成總統,當個搞笑藝人依然可以讓民眾活得開心……職業不是阻礙夢想的絆腳石,達成夢想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重點是要把「想做的事」變成「要做的事」。
我喜歡這個故事裡,青少年淡淡的愛與哀愁;也贊同作者給予「夢想」與「實踐」的定義。對於女主角真苗的理髮設計師父親的一席話,我更是心有戚戚焉:
「不要讓『我做不到』變成一道心中的牆。讓我們一起翻牆過去吧!」
名人推薦:知名作家/李偉文、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知名作家/褚士瑩、退休校長/陳木城、知名作家/陳安儀
讓孩子笑著迎向未來 知名作家/李偉文
才剛看完喜多川泰的《從謊言開始的夢想》,立刻又翻到最前面重新讀一遍,一方面是因為我想再次比較他是如何詮釋夢想與目標,或職業選擇彼此之間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作者對青少年那種溫暖與體貼,令為人父親的我很感動,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讓我的思緒回到自己年少時光,那種對感情與未來,有點迷惘的期待。
這些年我常到中學與大學演講,不管是直接跟學生,或者是...
章節試閱
我曾經非常熱愛打棒球。只要一有空閒,就算只有一個人,我也會拿著球和球棒,到校園裡對著牆壁練習投球,一直到太陽下山。如果能再找到一個朋友,就會兩人一起玩。就算爸媽叮嚀我早點回家,我也總是拖到很晚才回去。
就是因為太喜歡棒球了,每天練習下來身手自然不錯。因此我未來的夢想理所當然就是當一名「職業棒球選手」。
當時,我們鄉下有位當地出身的前職棒選手,開設了一間棒球教室。
課程結訓的時候,那位前選手站在我們小學生面前說:
「各位小朋友,要懷抱著夢想哦!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
我便精神奕奕地大聲回答:「好!」
然後,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加入了地區棒球隊。
星期六和星期日一整天都在練習。
一轉眼地,星期六又到了。
一想到「今天也得去參加練習啊!」心裡便會覺得痛苦。
每次大家開心提到假日要去游泳池,或是全家要到海邊遊玩時,我卻必須要去練習棒球。
暑假和寒假也要每天訓練,連旅行都不能去。
平常沒有訓練的時候,回到家也必須做揮棒練習。
從想玩、愛玩開始的棒球,曾幾何時變成了非做不可的操練。
好幾次想逃離這種痛苦,實際上也確實曾逃避過。
如果我的天分比別人更優秀、卓越,或許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
但是,無論我再怎麼努力練習,也換不到上場比賽的機會。對我而言,辛苦的練習可以說幾乎完全沒有得到回報。
在班上屬於「優等」評價的我,在聚集了高水準選手的隊伍當中,我卻是個連比賽都無法上場的板凳球員。
「算了,跟高年級在同一隊,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剛開始的兩年,我這麼對自己說的。我一直堅信人家所說:「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五年級、六年級也還一直參加球隊。
到了最高學年的六年級,我自以為是的想像著,終於也該輪到我上場比賽了吧!
但是鄰市轉來了一個五年級的學生,雖然是小學生,身高卻有一百七十公分,體格十分的健壯。以前跟他對戰過好幾次,所以我們隊上每個人都明白他是個多麼厲害的選手。當教練介紹他加入球隊時,不僅僅是總教練、教練,連我們都感到喜出望外,預感我們隊伍將會變得更為強大。
但是,當問他:你在以前的隊裡守備什麼位置?那位轉校生回答的卻是跟我一樣的位置……最後,我就算升上了六年級,還是沒有機會出賽。直到離開棒球隊以前都是一樣。
「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
話是這麼說沒錯,實現夢想的人當然都會這麼說吧!他們並不是放棄過夢想的那種人,反而是天分過人,從來沒有被迫放棄夢想的那種人吧……
當我還是小學生就已經會這麼想了。
我放棄了成為一名棒球選手的夢想。
自從那次之後,我也一直在擁有夢想又放棄、升起別的想法又放棄……在這中間起起伏伏。漸漸的,在開始在做某件事以前便有了「反正這次也不行吧」的念頭,於是又放棄了,就這樣不再懷抱夢想。
不,其實就只是害怕懷抱夢想罷了。
一旦想到「如果又得放棄的話……」
因為,我對自己沒有自信。
不管是誰,都不願意一再面對那個放棄夢想的軟弱自我。
我從以前就討厭認輸這件事,卻沒有想到認輸到了極致,就是不想再拚輸贏。
逃避了輸贏這件事,就不會有勝利,當然也就不會有失敗。
如果不懷抱夢想,就不用面對那個放棄夢想的自我。
如果當時的我能夠明白「職棒選手」只不過是實現夢想的一種方法,沒有必要因為此路不通就放棄,或許我就會再想想自己真正的夢想是什麼!
然後,試著改變實現夢想的方法,也許就不會再那麼鬱悶地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直到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終於體會到,假如心中存在著夢想,當眼前出現必須攀越的高牆時,也就不會放在心上。
夢想具有將「想做的事」轉變為「要做的事」的效果。
然而我卻對它太沒有警覺了。
我想,一定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個樣子。
在擁有夢想之前,只是因為喜歡的緣故,每天就會樂此不疲的投入。沒料到一旦擁有了夢想以後,它就變成了每天非做不可的事情,因而漸漸對它由愛生恨。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正因為夢想有將「想做的事」通通轉換為「要做的事」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在到達夢想之前,成為一個即使擁有夢想,還是能保持「想做的事」的那種人。
那麼,讓「想做的事」演變為「要做的事」的那種人,與保持「想做的事」熱誠的那種人,兩者有何不同呢?
我想,關鍵就在於他們如何應對眼前的現實!
是無條件地全盤接受,還是視當時自己的情況來作取捨選擇。
眼前面臨一件事,如果因為怕麻煩而逃避的話,不久之後,連自己本來想做的事,都會在無意之中逃避掉。
去過教育實習的朋友曾說,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對於眼前發生的事,都會用認真的態度去面對,因為他們不懂得投機取巧。
小學生在上國語課讀小說的時候,老師分配每個人角色,讓他們扮演讀書劇。大家會很認真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然而,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中學生身上,他們的反應會是──
「這個,有什麼意義嗎?」
「我又不是小孩子……」
「我做了之後,可以加分嗎?」
事情還沒有做,就開始考慮不做的理由了。
這樣也許是出於害羞,然而每個動作裡卻又夾帶著計算。
可是呢,唯有在專心投入的事情裡頭,我們才能找到夢想。
也因此,每天面對眼前所發生的事物,都能認真以對的小朋友擁有許多的夢想。
但是,到了國中,孩子們自行決定課業的應對方式。
困難的科目就馬虎應付、提不起興致的科目,就當耳邊風。他們沒辦法再像小學時那樣,對眼前所發生的事情全力以赴。
到了高中,他們把跟考試無關的科目判斷為「不需要」,連課都不去上了。
但是這「需要」與「不需要」,是根據當下自己的利害來判斷的,所以只不過因為那一個科目很麻煩,便會被認為「不需要」而被輕易地放棄。
於是,他們把眼前所面臨的事情,只留下自己覺得需要的部分,只對那些科目竭盡心力。但曾幾何時,判斷的標準不再是需要不需要,而是麻煩不麻煩。最後,對於眼前所面對的事情,全都一一找了理由,真的無法認真面對了。
自己設定的「最後防線」,自己卻輕易撤守了。
這種年輕人會說這樣的話:
「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啊……」
小孩子每天快快樂樂,並不是因為做了好玩的事。而是因為
認真投入的話,任何事都好玩。
而且夢想只會從認真投入的事物中湧現出來。
夢想不是隨便掉在地上的東西。
有人會用「尋夢」這個詞,但怎麼找也找不到夢想。
他們找到的,充其量只是看起來會賺錢的職業,或是勉強可以湊和的工作。其實
夢想,只存在於自己心中。
我曾經非常熱愛打棒球。只要一有空閒,就算只有一個人,我也會拿著球和球棒,到校園裡對著牆壁練習投球,一直到太陽下山。如果能再找到一個朋友,就會兩人一起玩。就算爸媽叮嚀我早點回家,我也總是拖到很晚才回去。
就是因為太喜歡棒球了,每天練習下來身手自然不錯。因此我未來的夢想理所當然就是當一名「職業棒球選手」。
當時,我們鄉下有位當地出身的前職棒選手,開設了一間棒球教室。
課程結訓的時候,那位前選手站在我們小學生面前說:
「各位小朋友,要懷抱著夢想哦!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
我便精神奕奕地大聲回答:...
目錄
・序章
・大祐:十八歲的我
・真苗:十八歲的我
・大祐:二十二歲的我
・真苗:二十二歲的我
・再次重逢
・起跑線
・尾聲
・後記
・序章
・大祐:十八歲的我
・真苗:十八歲的我
・大祐:二十二歲的我
・真苗:二十二歲的我
・再次重逢
・起跑線
・尾聲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