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主任 蔡增家
news98電台「財經晚點名&世界一把抓」主持人阮慕驊
【摘錄‧專文推薦】當前的日本,明日的台灣(蔡增家)
日本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能夠在短時間躍升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在一八六七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不到四十年,日本接連打敗中國及俄羅斯,成為世界軍事大國;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可是在戰後不到三十年,日本卻能接連超英趕德,在一九七六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快速崛起,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而自從一九九○年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經濟也陷入所謂的「失落十年」,轉眼間,現在已經即將邁入失落的第三十年,可是別忘了,就在不久前的一九八○年代,美國學者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才出版《日本,世界第一》,稱日本在不久之後,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日本的快速殞落,也是讓人目不暇給。
從日本的快速崛起,再到日本的快速殞落,我們看到了日本文化的兩面性,難怪美國社會學家露絲‧潘乃德會在《菊花與劍》這本書中,以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自大又有禮,來描寫日本人的雙重性格,而這種人格及文化的雙重性,在日本,彷彿就像是柔美的花與剛烈的刀,是可以同時並存,也被人尊為至美,而且剛柔相濟。
從《菊花與劍》,讓我們了解到日本人的矛盾性,但是它卻並未進一步告訴我們,日本為何會總是如此的暴起與暴落,而《犬與鬼──現代日本的的墮落》這本書,卻替我們揭開日本華麗面紗背後的真實面貌。
它認為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成長,是建立在政府擴大公共建設的基礎上,這種由建設產業所堆積出來的GDP,並非是來自於真正的實質生產,而只是人為塑造出來的幻麗假象,因為在日本,公共建設可以滿足政治家在地方建設的選票需求,也可以為財閥製造無數的驚人財富,並提供派閥政治獻金的重要動機,同時它也可以滿足官僚擴充權力、實施行政主導的虛榮心,由此可見,公共建設不但是驅動戰後日本經濟成長的重要舵手,同時也是戰後日本派閥、官僚及大財閥鐵三角運作的幕後黑手。
而戰後的日本,就像是染上「建設中毒症」的毒癮患者,我們看到一九六○年代池田勇人所揭櫫的「所的倍增計畫」,也看到一九七○年代田中角榮所實施的「列島改造計畫」,就如同作者所形容,在建設族的主導下,整個日本就如同一個龐大工地,不斷地挖山造地,原始林成為整齊劃一的人造林,河流上蓋滿無數大小不一的水壩,天然海岸也被混凝土所覆蓋,昔日美麗的鄉村,早已沉沒在工業污染的汪洋當中。
而習於按表操課,死守著法條,而不知變通的官僚,在面對泡沫經濟破滅的自由化體系,卻是完全無法隨之調適,他們仍然以過去的藥方,來處理當今日本的經濟問題,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擴大地方公共建設,仍然是官僚面對長期經濟衰退的兩大處方,這是日本陷入平成不況泥沼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過去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時期,日本對於官僚體系的封閉及剛愎自用,官僚的「聖域」逐漸現出原形,一九九六年之後,大藏省及經產省官僚收取賄絡的醜聞,便如同泉水般不斷地湧出,官僚的沉淪及政客的無能,這讓日本彷彿得了慢性病症,但卻不知從何下手。
《犬與鬼——現代日本的的墮落》這本書,讓我們看到日本繁榮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同時也點出安於現狀的人民,以及不知變通的官僚,是日本陷入長期經濟衰退的主因。
而從過去的日本看看現今的台灣,當前台灣不但面臨低所得、低經濟成長的困境,而每當選舉到來,建設政見的支票便滿天飛舞,讓閒置無效率的蚊子館遍布全台;從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更讓我們看到千瘡百孔的台灣,而在日本至少出現一本反省他們錯誤體制的好書,那台灣呢?
1 國土——土建國家
現在談到日本,話題總是不離金融與貿易產業。不過若將眼光放遠一點,經濟成長率是否下降了兩、三個百分點,這幾年銀行是否低迷不振,這些對日本來說當真是最重要的課題嗎?唐朝詩人杜甫曾詠歎道:「國破山河在」。早在還沒有銀行出現的遠古之前,敷島之國(註)便存在有成千的島嶼,清泉自青苔覆蓋的岩石間流下,陣陣波浪沖刷著奇巖羅列的神祕海岸。俳句與盆栽,插花與屏風藝術,茶道與禪,構成傳統日本文化的這一切,大自然一向都是其中重要的主題。日本自古以來信仰的神道,便是以崇敬土地為信仰的根基,山川草木皆有眾神棲息,必須待之以敬意。在這層意義下,且讓我們暫時擱置經濟問題,轉頭來看看國土本身的現狀。
然後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搞不好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土地。對京都名勝和富士山美景懷有夢想的讀者,看到這句話恐怕會相當震驚吧。不過,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只要願意用心看,有些東西還是看得到的。山坡地的天然林遭砍伐殆盡,改植為建材用的杉木林;河川上蓋了水壩,丘陵被夷平,變成了填灣造港用的沙土,大片混凝土覆蓋了海岸。山村間縱橫交錯著無用的林道,偏遠孤島則成了工業廢棄物的墳場。
誠然,許多近代國家中都可看到類似的情景,但發生在日本的狀況,怎麼看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這裡出現了某種令人難以置信且遠異於其他國家的東西。國家繁榮了,但山河卻已瀕死。
□不寒而慄
恐怖小說作家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rcraft)曾寫過一本小說,背景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小村落。小說一開頭便寫道:「看到如此可怖的光景,任誰都會不寒而慄。」倘若有人想要體驗一下洛夫克拉夫特式的顫慄,不妨至日本的鄉間一遊。
過去五十年間的經濟成長期,讓日本徹底改變了它的自然環境。《麥尼爾與李爾新聞時間》(The MacNeil / Lehrer News Hour)的前主播羅勃‧麥尼爾(Robert MacNeil)曾在日本待了一個月,後來他在紐約日本協會的演講中,表示自己在日本所見所聞令他「不知該如何反應」。「從廣島到東京的八百多公里,沿途風景單調無趣……冰冷乏味且雜亂無章,只是一味強調效率的景觀,叫人光是看著也覺得難受,進入隧道時我還當真是鬆了一口氣。」
全國無論哪兒的土地都在進行改造當中。在寬僅一公尺的小溪流經之處,也要鋪上十幾公尺的混凝土,讓原本的小溪搖身一變成了人工U型溝。為了修築林道不惜炸掉整座山坡,河川不僅建了堤防,甚至整條河床都被鋪上了混凝土。國土交通省河川局在全日本一百一十三條主要河川中,除了三條之外,全都修築了水壩抑或更改了河道。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較,之間的差異叫人啞然無語。以美國為例,由於水壩對環境影響甚鉅,已決議原則上不再興建任何新的水壩。不僅如此,美國甚至也開始逐步撤除現有水壩。自一九九○年以降,全美共計已拆除七十座超大型水壩,還有數十座在預定拆除的計畫中;反觀日本,已經有兩千八百座水壩了,但還準備再蓋五百座。
這股建設熱潮,究竟為小型山村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不妨走訪日本一處尋常的深山聚落,實際體驗一下。在七○年代,這裡還是一個被蓊鬱的群山與峽谷環繞、幽美如畫般的世外桃源,除了林業以外,村民也以種植蕎麥與製炭維持生計。
三十年後,年輕人紛紛從山中出走、前往繁華的都會區,地方上的農業開始衰退。雖說如此,日本的山林還是擁有壯闊的自然景觀,各地也各有其浪漫的地方歷史。八○年代,這裡曾有絕佳的機會藉著觀光與休閒旅遊來振興地方經濟,但就像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這裡也毫無例外的錯失了它——原因是大把的鈔票突然源源湧入村裡,源頭就是水壩與道路建設。這是國家政策的一環,為刺激地方經濟,土木建設工程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助金。始自六○年代的建設金大浪吞沒了山村,其他產業也跟著被沖走,乾乾淨淨不留一點痕跡。到了如今,村民全都成了建築工人。
不只是外國人,其實有許多日本人也對日本的農村生活懷有浪漫的憧憬:車窗外古意盎然的農家、照片裡美麗的水稻田,叫人看了如何能不悠然神往閒適的農家生活。嚮往著體會四季脈動,從播種到收穫的喜悅等等。但等實際住過之後,恐怕都會大受打擊。農人的標準裝備,已不再是斗笠鋤頭,而成了安全帽和水泥鏟。村裡的婦女們,原本都是在採茶、種馬鈴薯、玉米、黃瓜,或是植桑養蠶,現在這些田卻都成了休耕地。她們每天戴上安全帽,駕著小型客貨車前往工地現場。問村民說他們從事哪一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全都靠營造業在吃飯。
目前流入這類村落的現金中,實際上超過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道路與水壩建設,主要資金來源則是國土交通與農林水產這兩個部會。這使得地方愈來愈不得不依賴水壩與道路工程,彷彿戒不掉的毒品一般,根本容不得有質疑環境問題的聲音出現。一旦停止建設,意味大部分的村民都得失業,倘若不日以繼夜將混凝土流向大地,村落就只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