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臟外科先行者及權威洪啟仁醫師,是台大醫院心臟外科的奠基者,更是帶領台灣心臟外科走出摸索階段,進入穩定發展的第一人。在早年醫療環境資源嚴重不足的年代,他負笈美國,專攻當時最先進的心臟手術,回國後創下多項心臟手術台灣首例。
任職台大醫院外科主任期間,擔任忠仁、忠義連體嬰分割手術小組的召集人,帶領團隊創造歷史,更為社會帶來正面能量。並在台灣遭受美國斷交之痛不久,擔任中沙醫療團召集人,遠赴沙烏地阿拉伯營運醫院,完成一項成功的外交任務。多年來更培育了許多優秀醫師,如林芳郁、侯勝茂、張衍、張昭雄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本書將呈現洪醫師無數親身經歷、真實且動人的故事,一步步引領讀者認識洪醫師的養成、行醫研究、開創歷程,完整呈現洪醫師的理念與貢獻。洪啟仁醫師由內而外展現的仁心、專業、開創力,是每位醫者應該「心嚮往之」的境界,更是大眾對於現代醫師的深切期盼。
他勇於承擔第一人的重擔,帶領台灣心臟外科由荒蕪進入穩定發展
他更勇於拒絕第一人光環的誘惑,決定不做爭議性極高的心臟移植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醫生終生追求、實踐專業和道德信仰的故事
作者簡介:
洪啟仁 口述 李慧菊 採訪整理
洪啟仁,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曾任台大醫院外科主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洪啟仁是台灣心臟外科先行者及權威,創下多項心臟手術台灣首例,帶領台灣心臟外科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除奉獻精湛醫術之外,並擔任忠仁、忠義連體嬰分割手術小組召集人、中沙醫療團召集人,醫者本質與社會責任兩全其美,貢獻巨大。
李慧菊,資深記者、編輯,現為自由作家。
章節試閱
走向「開心」巨擘
自美返台,洪啟仁開始展露身手。時間證明,他不但是台大醫院心臟外科的奠基者,更是帶領台灣心臟外科走出摸索階段,進入穩定發展的第一人。但在步上康莊大道之前,依然要走過橫亙在眼前的崎嶇小徑。
其實洪振仁說得對,弟弟洪啟仁甫歸國時,真的「沒幾顆心臟」可以開刀。平均三個月左右,台大外科才有一個心臟病人,一年累積下來,不過四、 五例。
那個年代,病人罹患心臟病已經很害怕,更怕進手術房「開心」。理由第一是危險,心臟是生命的引擎,手術一旦失誤,很難再有第二次機會。理由第二是費用昂貴,醫藥費動輒十幾萬甚至更高,在沒有保險下,一般家庭難以承擔。只要能以藥物拖住病情,很少人願意開刀。
從最初求診者罕見,到後來病患排隊等開刀,洪啟仁執刀四十五年,既沒有統計開刀總數,也不記得八十歲的封刀之作。然而,第一台刀的經過,卻歷歷在目。
第一台刀的病患,是三十多歲、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的黃先生。他年幼時得過風濕熱,上呼吸道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來身體看似痊癒,唯獨受損的心臟瓣膜沒有恢復,並且隨著年齡增長,病情加劇,到了必須開刀換人工瓣膜的地步。
心臟瓣膜有前後兩葉,形狀類似嘴唇,能夠自動開合,功能是讓血液只能前進,不會逆流。黃先生的瓣膜損壞,已嚴重到完全無法開合,血流通過不易,出現心臟衰竭現象。洪啟仁先把受損的瓣膜切掉,把周邊組織縫一下,再把人工瓣膜縫上去。
這是一次成功的手術,洪啟仁在隔天晨會上接受同事鼓掌祝賀。林天祐交下心臟外科的棒子給他,從此台大開心手術,全由洪啟仁承擔。
戰戰兢兢打下基礎
既然病人害怕手術,台大幾位醫生也不願意坐在醫院乾等,決定從宣傳和教育方面主動出擊。洪啟仁與心臟內科的連文彬、內科的陳炯明,還有小兒心臟科的呂鴻基,組成宣導團,利用假日到全台醫衛單位演講,說明心臟病成因、醫療方式等,呼籲病人就醫,並讓各地醫師了解一些新的醫療技術,溝通觀念。
剛開始,案例增加的速度非常緩慢,病人往往拖到病情十分險峻的階段,才肯進醫院。當時台大加護病房還沒興建,每次動完手術,洪啟仁都親自看顧病患,推著監視儀器到病床邊,日夜密切觀察病人情況。
這段時間,洪啟仁遭遇一些失敗經驗,大多數情況是,手術本身雖然成功,但病人心臟已經太衰弱,禁不起術後恢復期的挑戰。有位女病患動完手術後,洪啟仁陪著她跟死神拔河超過一星期,眼看著她的身體日漸衰弱。臨終前,女病患的丈夫帶著幾個孩子,在床邊叫著「媽媽,媽媽」,洪啟仁的心也酸酸地絞起來。
台大醫院資深麻醉師李光宜教授,對心臟外科的表現似乎頗有微詞,可能認為小老弟行事不夠慎重。有一回,他當著洪啟仁的面,對快要動手術的病人說:「你看起來還好嘛,真的要開刀嗎?」等手術順利完成,病患尚未從麻醉清醒時,李教授用英文對洪啟仁說,恭喜,病人狀況良好,洪啟仁才為手術成功感到高興,但醫院稍後便要求洪啟仁報告,檢討這段時間手術的得失。
洪啟仁有個感覺,這次簡報,如果無法證明自己的實力,台大也許就沒有他立足之地。因此,他在彙報上詳細說明每個病例的醫治方針和過程。報告完畢,醫院輩分最高的前院長魏火曜發表看法,他說,失敗的案例,看起來多因病人本身條件太弱,他支持台大在心臟外科繼續努力。這番講話,平息了一場風波。
洪啟仁沒有因此鬆懈,想盡辦法加強手術成功的條件,尤其著重於消毒和加強術後藥物。洪啟仁認為,哥大附屬醫院的術後感染率,低於台大頗多的原因,應該和使用的消毒水不同有關,但台灣當時沒那種消毒水,洪啟仁只好從日本進口,但價格昂貴。後來,他說服一家藥品進口商,促成國內藥廠聯合生產了名為Better Iodine(優碘)的消毒水,結果國內半數醫院採用了這種消毒水。他同時引進兩款新藥,包括靜脈注射的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可以促進術後病患的血液循環。另一個是多巴胺,屬於靜脈注射的強心劑,可以強化心肌收縮的能力。
有了這些新幫手還不夠,開心手術更需要默契佳、配合度高的團隊。由於當時開心手術是新領域,台大醫院的醫技和護理人員普遍缺乏經驗,洪啟仁必須把團隊能力帶起來,尤其要進一步提升人工心肺機的運作能力。於是,他請陳維藩醫生到日本札幌醫科大學學習半年,在外科建立專門負責操作心肺機的醫技人員隊伍,由鍾春利技師領軍。各環節扣緊之後,手術成功率、病人術後的存活率,果然提高。
洪啟仁返台數年後,工作愈來愈得心應手,心臟手術逐漸增加到每週一例以上,一個月的數量,等於返國第一年的總和,從此他沒再嘗過什麼嚴重失敗,直到遭逢法洛氏四合群症的挑戰。
成為法洛手術的權威
在洪啟仁的檔案中,留著一個病兒照片,孩童的外貌由手術前沉鬱的藍紫色,轉為手術後的粉嫩膚色,生命如同奇蹟般重生。從此之後,原本的病童可以努力實現夢想,和同學一起跑步、讀書,長大後成家、立業。而洪啟仁就是帶來這奇蹟的人,他可說是台灣最早的法洛症權威,經他巧手醫治而獲得新生的病童,至少在千名之譜。
這個成績得來不易,事實上,在當年的醫療水準下,罹患法洛氏四合群症的人,如同得了絕症,只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可以活過二十歲。他們走幾步路就會喘,常常需要蹲下來休息,有時候甚至會突然暈倒。
一九六七年,以優異成績保送台大醫學院的邱英世,後來成為台大醫學院教授。在邱英世學生時代,曾有這樣一幕|以法洛氏四合群症的相關論文升等教授的洪啟仁,在台大一東病房走廊上意氣風發,大談十九世紀法洛氏醫生發現的四合群症,在台灣手術成功矯正的經歷。
聽洪教授侃侃言說,邱英世追問手術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洪啟仁沒有立即回答,看了當時是五年級學生的邱英世一眼,然後用非常「洪P」的口吻說:「好啦,現在告訴你也沒關係,反正到時候你會忘記。」洪啟仁接著伸出手指,說出動作的些微之差如何關係心臟手術成敗:「大孩子用我的食指,小孩子用小指。」許多年之後,邱英世在洪啟仁指導下,為小病人動手術,心思縝密的他,不忘借洪P的手跟自己的比一比,確定兩個人的手指粗細差多少。
法洛氏四合群症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有四種病徵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包括心室中膈缺損、右心室肥大、主動脈騎跨以及肺動脈狹窄。
這種病的外科矯正手術,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擴張狹小的肺動脈到適當寬度。成功與否的要件,在於擴張後,肺動脈兩端的動脈壓必須保持一致,大約是三十毫米汞柱。在洪啟仁開始主刀治療這種病的年代,並沒有任何儀器,可以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測量肺動脈壓,必須等待術後檢驗,才知道是否達到要求。如果失敗,只有再替小病童動第二次刀補救。
洪啟仁自美返國的第三年,就締造全台首例成功的手術紀錄,但初期也會判斷失準,必須替病童二度開刀,調整肺動脈的寬度。如何在沒有工具協助下,完成最適度的肺動脈擴張,這問題一直盤旋在洪啟仁腦海。
責任心極重的洪啟仁,常因法洛手術不順而懊惱。有時,深夜騎摩托車回到家,燈也忘記開,就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獨自思索良久。
漸漸地,洪啟仁抓到竅門。他觀察到,手術完畢,心臟恢復跳動的時候,如果原本跳得很吃力的心臟開始不疾不徐地工作,從經驗判斷,肺動脈的寬度大小應該也差不太遠了。再加上助理醫師測量結果,回報手術成功,他靈機一動,馬上用手指比量肺動脈,發現就跟自己手指粗細相仿,他認為這一點很有參考價值。
從此,藉由這個自創的巧思,手術愈來愈得心應手,奠定他在法洛手術的權威。這些孩童術後仍必須長期到心臟內科回診,台大小兒心臟科權威吳美環和王主科,偶遇洪啟仁時,都不吝稱讚他:「洪P,還是你的法洛手術效果好,副作用少。」
邁向重要里程碑
一九七○年代,台灣心臟外科領域曾經歷一次人事大變動,同業紛紛出現空窗期,讓洪啟仁獨領風騷一段時間。
當時有條件動大型心臟手術的醫院,只有榮總、台大和三軍總醫院,而在那幾年間,榮總的掌旗俞瑞璋提前退休,接棒的鄭國琪還在美國深造未歸。榮總和三總體系的俞紹基和張梅松相繼移民,下一個梯次的魏崢年紀輕,尚未完成學習。洪啟仁只要處理較複雜的病情,就取得台灣第一的頭銜,包括二尖瓣置換、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置換,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置換(一九六五),法洛氏四合群症(一九六八)、大動脈轉位症(一九七三年只能緩解病情,一九八六年完全矯正大動脈錯位),以及超低溫循環停止下的開心手術。
其中,大動脈轉位症,是當時先天心臟病中最難施行的手術。這種病的患者,本來應該長在右心室的肺動脈,卻錯位從左心室而出,使得靜脈血無法轉化為動脈血,就流到全身。病童的外觀類似法洛症小兒,膚色藍紫,不同的是,轉位症的病況更嚴峻,不及時矯正,出生數年之內的死亡率很高。
洪啟仁第一例成功的轉位症個案,嬰兒只有四個月大,心臟像雞蛋那麼小。他必須先剪掉大動脈和肺動脈,互換位置,這個部分不算複雜,但接下來要替動脈下方的冠狀動脈移位,是非常大的考驗。
嬰兒的冠狀動脈既短又緊,並且細如髮絲,手術的難度可想而知。從來沒有人親自教授洪啟仁這種手術的技巧,他憑著看手術紀錄片的領悟,和膽大心細的臨場技術,克服困難,創造台灣開心手術另一個第一。洪啟仁不諱言,每當他率先克服這些無成功前例的障礙,救回一條生命時,那種成就感讓他一走出開刀房,看到每個人,「都覺得他們好可愛。」
洪啟仁剛回國時,四處演講找病人,七、 八年後,病人排隊等他開刀。一九七○年代中後期,手術班表上,經常有超過百名病患排隊等他。讓病人經歷如此漫長的等候,洪啟仁也覺得無奈。每個病人的生命都寶貴,洪啟仁從來不限制門診量,不拒絕任何找上他的病人,中南部的醫院直接轉介病人到台大,他一律照單全收。但有時難免發生患者熬不過等待期,而往生的憾事。
當年的老式人工心肺機不能天天運轉。機內一百三十五個圓盤,每用一次就必須清洗、消毒、烘乾,再塗一層防止血液凝固的矽膠,整個過程需要大半天,所以洪啟仁一星期最多只有兩個半天可以動刀。
直到一九七三年,拋棄式的心肺機問世,終於可以天天上工,病患等待的時間才大幅縮減。洪啟仁主持手術的案例,從此直線上升,其中不乏來自香港和東南亞國家的患者。
到一九八五年,全台一年約兩千人動心臟手術,其中台大醫院就占四分之一,而洪啟仁負責的病例數,也在此時衝上最高峰,一年約有四百台刀之譜,約占台大心臟手術的八成。
開心手術有如團隊合作的精密工藝,在病人送進開刀房之前,十數位醫護已經為準備工作忙了好一陣子。寬敞的手術間,溫度調得很低,白晃晃的燈光亮得刺眼。手術台上,主刀醫師必定搭配第一和第二助手進行手術,一旁的護士遞送開刀器械。第一助手的工作,主要在使落刀處視野清晰,所以必須明瞭手術進行的步驟,早一步勾住將會阻擋手術刀走向的肌肉、血管等,是主刀者不能缺少的幫手;第二助手的工作內容也類似。術後照顧又是另一門學問,台大醫院血庫和加護病房陸續參與,都是手術成功重要的一環。
一九七六年五月三日,台大順利完成第一千例開心手術,這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那天,洪啟仁感慨萬千。
從第一次跟隨林天祐老師,親手摸到人工心肺機的零件,到如今眼前第一千個成功的中年女病患,他跟台大團隊並肩走過十五個年頭。十五年來,整個醫療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全世界對心臟外科的研究,更是日新月異,督促他們努力跟上腳步。例如,氣球擴張術及針對心臟衰竭的輔助循環系統,就是當時的熱門課題。洪啟仁和工作團隊被一波接一波的新事物鞭策向前,連回首張望的時間都沒有。
那一天,四十七歲的洪啟仁把滿懷激動和感觸,一股腦發洩在一千例的慶功宴上。他自費在中山北路一家海鮮餐廳,宴請醫護人員。開場時,他用杯子喝酒,等大家的情緒完全釋放時,他拿起威士忌整瓶往嘴裡灌,大有杜甫筆下「飲如長鯨吸百川」的快意,最後他被兩個學生架回家。不過洪啟仁略帶得意地說,那一次最狼狽的不是他,有一、兩個人走出餐廳沒幾步,就醉得抱住電線桿睡著了,其中一位,後來成為某家大醫院的院長。
走向「開心」巨擘
自美返台,洪啟仁開始展露身手。時間證明,他不但是台大醫院心臟外科的奠基者,更是帶領台灣心臟外科走出摸索階段,進入穩定發展的第一人。但在步上康莊大道之前,依然要走過橫亙在眼前的崎嶇小徑。
其實洪振仁說得對,弟弟洪啟仁甫歸國時,真的「沒幾顆心臟」可以開刀。平均三個月左右,台大外科才有一個心臟病人,一年累積下來,不過四、 五例。
那個年代,病人罹患心臟病已經很害怕,更怕進手術房「開心」。理由第一是危險,心臟是生命的引擎,手術一旦失誤,很難再有第二次機會。理由第二是費用昂貴,醫藥費...
作者序
洪P,我的人生恩師
林芳郁(台北榮總醫院院長)
就讀醫學系大三時,我就認得洪P洪啟仁教授,當然他並不認得我。那時候我們最「夯」的人物,就是這些「大教授們」。每當這些大教授披著長袍醫師服,在台大醫院西址的「中央走廊」帶著兩、三位年輕醫師飄然而過,沿途的學生、醫師、同仁,或病人和家屬們都會鞠躬行禮。我們這些醫學生心中常有一個念頭:「大丈夫亦當如是!」而台大外科的洪P、陳秋江教授和魏達成教授,則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外科三大公子」|風度翩翩、行事俐落,且外科手術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我從來也沒想到,有一天,洪P會和我那麼親近而熟稔,成為我心臟外科的授業恩師和人生導師。
國學大師南懷謹曾談起《禮記》對老師的描述,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是「經師」?就是把要教授的書本背得滾瓜爛熟,每一個字都解釋得很清楚,書本的道理都教給你,這叫「經師」,也就是只教導書本知識的老師。至於「人師」呢?不只自身的學識要好,能傳承於弟子,還能以身作則教導學生有關人品修養、作人處事的道理,讓學生一輩子都學不完,這叫「人師」,也就是「人生的導師」的意思。
大三以後的暑假,我常到醫學院生化科林仁混教授的實驗室,參與生化研究,而每星期四下午則跑去心臟內科連文彬教授的門診,學習心臟聽診、檢查的技術和心臟學知識。一九七七年當完兵,回到台大外科當住院醫師,暗自盤算三年後,要進入台大心臟外科的殿堂,學習此一新興、艱難而能救人的手術。
但是,「命運之神」有如一位淘氣的姑娘,常在人生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考驗我們達成目標的毅力。一九七九年,世界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我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外交關係變成了台灣生存的關鍵。為此,中沙醫療團因應而生,也改變了我的人生。一九八○年六月,當時我已被選定要到心臟外科當總醫師,中沙醫療團突然來電要求台大醫院要派外科總醫師赴吉達醫院。因為總醫師是最後一年的外科訓練,對一位外科醫師來說太重要了,當年即將當總醫師的R3(第三年住院醫師)們,沒有人願意前往阿拉伯,此事讓擔任外科主任的洪P感到非常煩惱。有一天,我下定決心對洪教授說:「既然沒有人願意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我願意去。」之後,又說服我的好友、骨科的侯勝茂醫師一齊前往。所以,一九八○年八月,我們兩個家庭就成為第一批中沙醫療團的成員。
當時台大醫院也派出數百位各科的主治醫師、總醫師、護理、行政、醫技和工務的同仁。再加上吉達的阿拉伯醫師和行政人員,很快地,新的吉達法德國王醫院就開張,開始進行各種日常的醫療作業。
隔年,一九八一年六月,洪P到吉達法德國王醫院成功執行第一例開心手術,接著並完美地指導十例心臟手術。他也拜會了當年我國駐沙的薛毓麒大使,並提出中沙醫療合作計畫的建議,希望讓台大醫院增加一百位主治醫師,才有可能順利完成此一使命。這個意見由薛大使返台時向上級反應,並獲得行政院的首肯。這批台大「阿沙幫」一百位主治醫師,不僅完成十年中沙醫療合作的使命,也變成數年後台大醫院傑出醫療和研究的主力,影響一直到今天。
一九八一年八月,我奉洪P之命,返國接受一年心臟外科的「強化訓練課程」。這一年,在台大醫院的手術室、加護病房和心臟外科病房,都常常看到我的身影。每個洪P手術病人的術前評估、術中的開刀細節、術後的病人照顧,我幾乎無役不與。隔年一九八二年八月,我返回吉達法德國王醫院開始從事心臟手術。從阿拉伯醫師們驚訝和羨慕的眼神,我看得到這一年台大心臟外科「強化訓練課程」的成果了!而洪P是把我引入心臟外科廟堂的恩師。
洪P和我三十多年親近的師生關係,讓我有機會就近觀察他。他的個性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的心臟外科知識淵博、經驗豐富、開刀技術又高明,在當年同一輩的心臟外科前輩們很少有出其右者;但是他對同儕的請教或求助,總是一口就答應,事後,卻彷彿無其事,絕口不提。所以,台灣從南到北心臟外科的同儕都稱他「仙耶」(先生、老師之意)。
洪P對病人的照顧尤其仔細,對於剛動完危險手術的病人,他常會搬張椅子坐在病床邊,盯著監視器徹夜照料。即使病人手術後恢復得很好,他也會在半夜十一點左右來到外科加護病房,看看病人的情形,和我們這些住院醫師討論病情。我的好友侯勝茂教授在當實習醫師時,看到這種場景非常感動,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那一夜,台大醫院長廊傳來腳步聲〉。直到今天,台大醫院的心臟外科醫師們,仍常在半夜到加護病房照顧手術後的病人,這都是洪P身教的影響。
洪P除了專業學術上的成就以及培育無數學生外,他的領導力也是令人欽佩的特點。
一、勇於變革:一九七八年八月他接任台大外科主任,立刻著手修改外科住院醫師的升等制度,廢除以往由教授投票的升等制度,讓升等採用同期醫師協商的制度。新制度打破了長久以來升任總醫師,須去教授、老師家送禮請託的惡習,也讓台大外科能留下更多優秀人才。
二、善於溝通協調:一九七九年九月,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成功完成亞洲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忠仁忠義腹部坐骨連體嬰之分割手術,把以往各自為政的台大外科教授們,變成合作無間的團隊。經媒體報導,台灣社會也從中美斷交的低迷中重新恢復自信心,更讓台大外科的聲名推進到世界舞台。
三、堅持原則,培育後進:一九八一年,他提拔年輕的李元麒醫師進胸腔外科當主治醫師,受到當時科內相當大的阻力,但洪P堅持立場、絕不退縮,並送李元麒醫師出國研修肺臟移植手術。一九九五年,李元麒教授的團隊,已使台灣的肺臟移植及胸腔內視鏡手術在台大開花結果,並且揚名國際。
四、信守「多樣性會加速進步」的原則:一九八一年開始,「阿沙幫」的醫師們陸續返國。洪P要求這些年輕醫師到世界各個不同的一流醫院去進修,學習各種不同的思考理念和手術方法。一九八三年七月,我剛從吉達返國,洪P就拿出台法科技基金會的申請單說:「你去法國巴黎Carpentier教授那兒,學習瓣膜的整型手術。」幾個月後,我已經到達法國巴黎大學附設醫院。當年,我台大的「阿沙幫」師兄弟們分散四方,有到倫敦進修,有的在波士頓、舊金山、荷蘭的海牙、加拿大……遍布世界各地;幾年之後,回到台灣的我們彼此間常互相討論、辯論、學習,讓台大的知識技術和醫學研究更加蓬勃發展且繽紛異常。回想起來,這全出自洪P的高瞻遠矚和崇高理想。
幾年後,洪P接任新成立的財團法人新光醫院院長,數年間就把它建設成另一個醫學中心,在在再顯現洪P的領導力。
洪P和我們相處,在專業知識技術外,對人生的價值觀、理念,以及未來的規劃,常以言談身教來影響、指導我們,讓他的學生們都能卓然有成,在不同領域各領風騷。宋朝范仲淹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應該是指如我的恩師洪啟仁教授吧!
為醫者人生與後進留下紀錄
洪啟仁
坐在窗邊,由紅樹林家中隔窗眺望淡水河,視野可輕易延伸至大海。大家都知道淡水河夕陽黃昏時之金色美景值得欣賞,不過,清晨五點左右,天還沒亮時,藍色的河水與觀音山之背景相融合,更是鮮艷美麗、叩動人心。台灣真的是很美麗的寶島。
有些朋友及學生常鼓勵我寫回憶錄,我原不確定我的回憶錄會有什麼價值,但從另一方面想,我們這一代所經歷的工作環境,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社會,以及對醫療、醫學的認知與處世態度,顯然與現在年輕一代不甚一樣,若能記錄些隻字片語,也許可以做為年輕一代的參考,也為我們這一代所走過的歷程留下些紀錄。
回想過去點點滴滴,我這一代確實生長在變化很大的年代,八十四年過去了,除了孩提之時,要回味之事確實很多。
從我出生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因受日本的統治,我們被歸類為「日本人」。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台灣人雖然屬於殖民地人民,受到職業、教育上的限制,但至少也享有平安、平凡過日子的安定生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身分突然變為中華民國國民,也因忙於學習國語等問題而覺得手忙腳亂。而戰後的幾十年,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與理想相差太多,許多不應發生的事、不願意看見的事都接踵而至,並深深影響許多人的一生。
就醫護之認知上,前輩們還有我們這一代,與現在這一代確實有很大不同。現在的醫學生都不太願意到「內、外、婦、兒」四大科,但這些科卻是我們以及老一輩所爭相進入的科別。但現在,選擇不值班、不辛苦、有高收入的領域,好像是很多年輕醫師選擇科別的優先考慮條件。
前輩們雖然無薪,但整天埋頭苦幹,以自來水填滿肚子來忍受飢餓;而我這一代因忙碌的臨床及研究工作,幾乎把家當作旅館,偶爾才能回家換洗,與現在的年輕一代,在想法及對醫學的認知上,顯然有很大差別。現在的年輕一代,不一定認同前輩們的理念,也可能有一些人會批評、不贊同有輕鬆的路不選,而選擇辛苦的路的想法。
其實醫院的工作,自古以來都是辛苦的,前輩們辛苦的程度,所經過的學習、研究的過程,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等等,從來也沒有比現在輕鬆過。
我常想起,當年輕醫師要正式成為醫師的第一天,都要舉手宣誓所謂醫者誓言:「在上帝與眾人之前,我要鄭重地宣誓,我要奉獻我的一生為……」等等之十條誓言,我也常參加護理人員於每年國際護理節的舉燈宣誓儀式,在場的人都會感動於醫護人員所做的宣誓與奉獻精神。
這也常讓我思考,醫護這個工作的最大目標是什麼?
我們都不是聖人君子,要從事醫護工作,須認清「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相信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同意,是為了挽回病人寶貴生命而戰。我希望,當他們覺得工作辛苦時,能偶爾想起這個理念,必定可以鼓勵自己並且紓解緊張、安慰自己。
我想很多醫界人士都擔心,我們的醫療政策與制度能否走上平坦的大路,而不要走入分岔之途,錯入商業化之路。我寫這一回憶錄也可能有些人不贊同,但我希望年輕一代能了解前輩們過去如何辛苦努力過來的經過,知道身為一個醫師的自我期許是什麼。
我曾經跟學生們提過,在美國,住院醫師每天的工作是清晨五點半開始到晚上九點、十點左右,有些同學不相信,但到過美國進修的幾位同學,有的回國後告訴我,或寄卡片跟我說:「老師,您說的是真的!」
為了寫回憶錄,翻出一些年輕時奮鬥努力的資料、照片等等,使我有很多感觸。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有風風雨雨的歷程,或可能風光一時,但因時間過去都會逐漸成為歷史而被遺忘。「草會乾,花會謝」,這是聖經上勉勵我們不要浪費寶貴時間的教訓。日本知名歌曲「荒城之月」中唱著「昔日之光,今日何在……」每讓人聽到時難免感覺到寂寞。
年輕時代我每天都很忙碌,而退休後,坐在窗邊看著淡水河與大海,心裡總是感到一些空虛。
上帝為什麼要讓一個人變老而不能工作呢?這真是可笑的想法。我的一生對社會有沒有什麼貢獻?我是否盡了我的所能奉獻於工作領域上?
我是盡力了。為台灣心臟外科之發展用盡了我一生精力,雖然我的一生貢獻並不是由自己來評論,但至少我認為,我與一些心臟外科的夥伴把台灣心臟外科帶上了軌道。
我很得意自己栽培了不少優秀學生,他們都已經在台灣各角落、各醫學中心當了主幹人物而活躍。而當年新光醫院要開幕時,雖然不知道醫院能否成功,卻願意放棄原來醫院的位置,拔刀相助的新光醫院開國元老的醫護人員,對他們情義相挺的感謝之意,更是深深刻在我心裡。
最後深深感謝栽培我的師長們,尤其是林天祐教授、韓福瑞教授(George Humphreys)、瑪姆教授(James Malm),也特別感念共同努力於台灣心臟外科領域的心臟內、外、兒科醫師,以及護理與醫技同仁的幫助與支持,他們的努力是讓台灣心臟外科能有今天成就的主要力量。
特別感謝誠品吳清友董事長鼓勵本人拿出勇氣寫出回憶錄,也感謝天下文化諸專家在本回憶錄之敘述及編輯上的幫助,更感謝吳東進董事長對我在新光醫院任職期間的支持與照顧,才能成功使新光醫院有今天醫學中心的地位。也要感謝,為了整理資料默默辛苦工作了三十幾年的祕書梁惠玲小姐,最後感謝父母之養育,內人及家人大大小小之支持與了解,有他們做為後盾,我才能無後顧之憂,奉獻於醫療工作。
寫於2014.07.07
洪P,我的人生恩師
林芳郁(台北榮總醫院院長)
就讀醫學系大三時,我就認得洪P洪啟仁教授,當然他並不認得我。那時候我們最「夯」的人物,就是這些「大教授們」。每當這些大教授披著長袍醫師服,在台大醫院西址的「中央走廊」帶著兩、三位年輕醫師飄然而過,沿途的學生、醫師、同仁,或病人和家屬們都會鞠躬行禮。我們這些醫學生心中常有一個念頭:「大丈夫亦當如是!」而台大外科的洪P、陳秋江教授和魏達成教授,則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外科三大公子」|風度翩翩、行事俐落,且外科手術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我從來也沒想到,有一...
目錄
序一 洪P,我的人生恩師 林芳郁
序二 深具影響力的大師風範 楊泮池
序三 近乎修行者 吳清友
自序 為醫者人生與後進留下紀錄 洪啟仁
楔子
Ⅰ醫者的養成
1無憂的雲|在潮州土地上
2大動盪
難行能行的英雄事業……簡守信
3在金字塔尖
4白色巨塔裡的磨練
5挫敗
當洪院長的病人,與有榮焉……黃女士
Ⅱ專業成就
6美國取經行
7走向「開心」巨擘
對手也是老師……鄭國琪
8刀法與心法
三十年後,一封陌生人的信
9心臟移植的倫理觀
那一夜,台大醫院長廊傳來腳步聲……候勝茂
Ⅲ杏林春風
傳承──為台大儲未來之才
醫者誓言──日內瓦宣言
海外行腳
洪教授救我三次命……鐘老闆
Ⅳ延伸的社會貢獻
分割手術凝聚正能量
空見絕後的醫療外交
老師能散發讓人舒服的磁場……張重義
Ⅴ管理才華
告別台大
我所敬佩的「人格者」……吳東進
新光歲月
幾近完美的醫者典範……吳清友
外一章 家
附錄
序一 洪P,我的人生恩師 林芳郁
序二 深具影響力的大師風範 楊泮池
序三 近乎修行者 吳清友
自序 為醫者人生與後進留下紀錄 洪啟仁
楔子
Ⅰ醫者的養成
1無憂的雲|在潮州土地上
2大動盪
難行能行的英雄事業……簡守信
3在金字塔尖
4白色巨塔裡的磨練
5挫敗
當洪院長的病人,與有榮焉……黃女士
Ⅱ專業成就
6美國取經行
7走向「開心」巨擘
對手也是老師……鄭國琪
8刀法與心法
三十年後,一封陌生人的信
9心臟移植的倫理觀
那一夜,台大醫院長廊傳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