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贏得了全世界,
卻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一切又有何意義呢?
40個覺醒篇章 x 12位心靈大師經典語錄
你,靈魂走失了嗎?
○ 時常感覺自己像行屍走肉…
○ 在愛裡活成了一個模糊的自己…
○ 工作熱情不明原因的逐漸喪失…
○ 開始懷念起童年或年輕時的單純時光…
○ 已經好久不曾開懷大笑或根本忘了怎麼笑…
○ 越來越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或生命的價值…
曾有位智者說,
「傾聽來自別人靈魂深處的聲音,
揭露與發現這些內在的聲音,
這可能是人類能夠帶給別人最偉大的幫助。」
然而,別說傾聽他人了,
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內在聲音都忘了傾聽。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但其實靈魂,活著不苦;
真正的辛苦在於,不曾被傾聽。
請放慢腳步,
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三個聲音:
Who Are You?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Where Are You Going?
你是誰?在追尋什麼?將往何處去?
答案,說明了何為真實的你,
以及此生該完成什麼樣的使命。
如何開始傾聽?
邀請你打開這本書,
跟隨當中的40個日常覺醒 篇章,
一步一步找回和失落靈魂的連結。
【內附蘇格拉底、柏拉圖、尼采…等12位心靈大師的經典語錄】
作者簡介:
魏棻卿
一個勇於真實的女生,從小就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和疑惑。
大學就讀大眾傳播系,立誓不跑新聞,畢業後卻當了十年記者;得過一些新聞獎項肯定,卻在三十二歲那年放下光環,轉而投入心理諮商領域的學習。目前在醫療機構擔任實習心理師,另一個社會身分是出版社負責人。
私底下的她,有點安靜。喜歡面對星星,勝過於面對人群;對內在世界的關注程度,遠勝過於外在世界。2011年12月出版第一本書之後發現,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透過寫作,深刻認識當下的自己,自此便染上了創作癮。
著有《幸福不在於你能左右多少,而是有多少在你左右》、《一隻貓的生活意見》、《愛,救了我》、《你的執著,往往讓你把魚缸當電視》、《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執著很少》、《人生沒有如果,這才是人生》等書。作品多次榮登海內外心理勵志書暢銷排行榜,部分書籍已被譯成簡體版,讀者遍及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歐美國家的華人圈。
章節試閱
01.可不可以,
允許自己偶爾不討喜。
脫離國中階段之後,
你就不再瘋迷什麼偶像崇拜,
但陸陸續續欣賞的名人,倒是有一些。
那些人之所以會引起你注意,
並非眾所矚目的身分地位,
而是他對於夢想的堅持,
以及他如何透過自身的努力,
贏得眼前令人稱羨的成績。
更重要的是,
他如何繼續運用現有的影響力,
捍衛理念,促進全民的福祉,
進而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因為某部電影作品一炮而紅的他,
就是近年來較為受到你注意的一位名人。
或許是體內的血液當中,
同樣流竄著一股反動的叛逆因子,
他的發跡故事,總是特別令你觸動,
甚至間接激勵了你,
繼續堅持在夢想的道路上。
因緣際會,
你接下了一個以他為主的人物報導,
真的,若不是因為他,
還有許多其他正事要忙的你,
根本不打算再重操舊業。
但俗話都說了,距離保持美感。
實際接觸後才發現,
雖然對方的訪談內容依舊激勵人心,
現實生活中,配合度卻不怎麼高,
報導工作處處受限,辛苦異常。
你一度有些生氣。
深思熟慮後,卻決定尊重他的意願,
不再勉強他配合額外拍攝,
甚至於還居中牽線,
協助電影新片預售票的銷售。
不求回報的作為,令他感到意外,
但別說他了,連你,
起初也對自己的反應有些不解。
後來想通了。
你發現自己想協助他的原因是,
同樣身為創作者,骨子裡,
其實你非常可以理解他的某些不配合,
換作是你,可能也會那麼做。
你扛下了來自製作單位的壓力,
因為你想藉由尊重這樣的他,
同時尊重體內那個藝術家性格的自己。
如同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言:
「我都四十多歲,快五十了,
還要去在乎誰的眼光呢?
當然要為自己的理念而活。」
可不是。
在乎你想在乎的,輸得起,就不要怕,
允許自己偶爾就是不那麼討人喜歡。
怎麼樣?
==========================================================
02.親愛的,你沒有錯,
只是不符合某人期望而已。
其實還蠻明顯的。
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來,
對她來說,這是一趟有壓力的短途旅行,
壓力,來自於內在的罪惡感。
旅途第一天,才剛抵達,
她就急著拿出手機撥給遠在家鄉的母親,
試圖透過一通電話,取得諒解。
事情的緣由是,出發前幾天,
母親在電話中聽到她要放假出遊的消息,
語氣一沉,接下來就是徹底地沉默。
電話這一頭的她,開始有些緊張,
不理解為什麼母親會出現這樣的反應,
電話中,問不出一個所以然,
一顆心就這樣懸著,
一路懸到了旅行的目的地。
「怎麼辦?我媽都不接我的電話……」
即使坐在海邊,美麗的夕陽當前,
她的心思意念還是停留在母親身上。
人在,心卻不在。
一旁的你,不禁替她感到可惜。
「過兩天再撥吧!」你接著說明,
「平心而論,在這件事情上,妳並沒有錯,
只是作法不符合妳媽媽的期望,
雖然妳很在乎媽媽的感受,孝順是好事,
但也要試著讓她理解,妳已經是大人了,
本來就有權利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
她真的不需要因此而對妳生氣……」
如同蝸牛揹著一個厚重的殼,四處遊走。
她的例子讓你聯想到了,很多時候,
我們的身上也經常背負著周遭人的期望,
小至一個短途旅行的決定,
大至一個生涯的規畫或者情感的動向。
若是恰巧,他人的期望剛好符合個人意願,
過程和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
但實際上,事情通常不會這麼順利,
才會有那麼多人經常陷入兩難的境地。
問題是,還能怎麼辦呢?
你想到了某個心理治療學派的教導:
同理 → 設限 → 替代方案
套用在她這次的情境中,可以試著這麼說,
「媽媽,我知道妳對於我又要去旅行的事情,不太開心,
但我已經是個大人了,有自己的人生要過,
若妳擔心的是我的安全,我會多多主動打電話報平安。」
以誠懇的態度,清楚表達自身立場,
無論能不能得到對方的理解,
至少都已經做了該做,以及能做的事情,
其餘的,只能留給時間去化解。
別像蝸牛,成天把別人的期望揹在身上,
否則總有那麼一天,你會發現,
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壓垮了。
==========================================================
03.選擇性的參與世界運作,
太認真,你就輸了。
你變了。
最近,只要想起以前的自己,
心裡總會浮現這樣的結論。
以前的你,
身為組織體制下的寄生者,
雖然大多時候總能保有個性,
還是免不了偶爾得為五斗米折腰,
即使心中明明有千百個不願意。
現在的你,
受惠於早期的積極規劃和努力,
逐漸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終於,與世界的相處,
不再總是以利害關係為基礎。
體現於外,最明顯的改變是,
你不再成天掛著一副笑臉,
更無需到處跟人裝熟,
一副We Are Family的模樣。
熟就熟,不熟就不熟,
不必裝模作樣。
合則聚,不合則散,
反正各自都有大好前程。
工作或生活,
也不再那麼認真別人的認真,
除非那也是你看重的部分。
血淋淋的經驗告訴你,
認真過頭,輸得往往是自己,
因為你認真投入的事情,
別人卻用半吊子的態度在參與。
你愈來越懂得,認真之前,
先釐清眼前人事物對你而言的個人意義,
而非一味跟隨別人口中的目標和道理。
這是自私嗎?
不,你只是變得比較自我。
你變成選擇性的參與這個世界的運作,
盡量只做有意義的投入,
盡量只開展有品質的互動。
如果成為一個真實不偽裝的自己,
可能被人說成太過自我,
你會選擇把這樣的評價視為一種恭維。
選擇性的參與世界,有何不可?
如同人生一樣,適時地錯過或放手,
看似少瀏覽了一些風景,
卻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安靜喘息。
若是偶爾的自我,
可以讓你保有某種程度上的自由,
同時避免掉一些無謂的攪擾。
想一想,這不也是身處亂世中,
一種難能可貴的幸福。
==========================================================
04.過去像垃圾,有的可當肥料,
有的永遠分解不了。
一如往常般,過往的事情,他還是不願多談。
脫口而出的理由經常是,
「何必講那些會讓自己心情不好的事呢?」
你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曾經不只一次,你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照顧自己。
若是自覺對於過去的傷痛記憶,還沒有承擔的能力,
確實是沒有必要急著去回顧或整理,
任由那些無法消化的事件片段,再次出拳重擊,
結果只會造成自己,倒地不起。
然而另一個問題是,
人,總不能終其一生都停留在原地,
持續處於脆弱和不堪一擊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隨著生命閱歷的增長,
每個人理應都會慢慢長大成熟,
差別只是速度的快慢,
但我們卻常誤以為,
內在的自己還是個小小孩,
承受不起任何的打擊和傷害。
你也曾經像那樣認定自己。
直到後來,刻意去尋求專業的支持力量,
加上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
你才慢慢改寫長久以來的自我觀感,
並且發自內心肯定自己,
確實已經發展出自我照顧和修復的能力。
自此,過往的任何傷痛記憶,
便不再成為個人生命中的潛在地雷,一觸即爆。
你也不再執著於傷口的痊癒。
畢竟,曾經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過了,
心頭上曾經被劃下一道深深的傷痕,
再怎麼樣細心呵護都不可能完好如初。
真要說有所謂的「痊癒」,指的,
應該就是慢慢學會如何跟創傷和平共處。
當過往的創傷被看見、被理解、被安放了,
自然就不太會再以某種僵化的處事模式,
不斷重複介入當下的生活,
進而引發一連串的災難性事件。
也因此,
你打從心裡認同某篇文章裡的這段話:
「過去就像垃圾一樣,
有些是廚餘,成為日後的肥料,
有些是塑膠,永遠分解不了……」
針對那些像塑膠的過去,
既然無法分解,就不要刻意丟到焚化爐,
以免排出的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汙染,
損人不利己。
最好的處理方式,
或許就是讓它隨著歲月的積累,
層層覆蓋,安置。
至於那些可當廚餘的垃圾,千萬別浪費。
經過有效的分類跟保存,可以作為珍貴的有機肥,
提供個人靈命成長所需的養分。
如果,過去就像垃圾,與其任由其堆積發臭,
不如學著如何廢物利用,將垃圾變黃金。
==========================================================
05.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盡情創作你的生命大戲。
一張泛黃老照片,讓你陷入了省思。
已經忘了那天是在哪裡看到這張照片,
只記得影中人有四、五個,
每個都是螢光幕前的知名人物,
之所以對這張照片特別有感覺,
是因為其中有一位導演,
無論是撰寫劇本、導演舞台劇,
還是拍攝各式各樣商品的廣告短片,
都以細膩刻畫人性的手法著稱,
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歡迎。
多年前,因著工作之便,
讓你得以近身觀察他的工作情況,
也交換了彼此對於人生的一些看法。
印象很深刻,
當時,他曾問了你一個問題,
「想到海,你會想到什麼感覺?」
當時的回答內容,早已不復記憶。
你記得的是,最後他告訴了你,
一個人對海的感覺,
反映出的其實就是對人生的感覺。
不愧是一個生命寫實高手!
輕易就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問題,
窺見深刻的存在意義。
但你合理推想,除了天賦,
一連串的苦難生命經驗,
才是他偉大心靈的塑造者吧!
有多少人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呢?
三位至親,接連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他也因此罹患憂鬱症,
後來是靠著服用藥物才慢慢治癒。
但與其說是靠藥物的幫助,你更相信,
他其實是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
才讓幽暗心靈得以找到抒發的出口。
對天生的藝術家來說,
創作,有時才是最有效的心靈處方。
只不過,一樣身而為人,
為什麼有些人在遭逢苦難後,
便自此陷入萬丈深淵,一蹶不振;
有人卻能化苦澀的淚水為甘甜,澆灌內在花園,
讓它開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最終,反倒因此豐富了生命風景。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你決定,繼續向這位導演看齊,
將苦難經歷拿來作為探索內在的放大鏡,
盡情創作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大戲。
01.可不可以,
允許自己偶爾不討喜。
脫離國中階段之後,
你就不再瘋迷什麼偶像崇拜,
但陸陸續續欣賞的名人,倒是有一些。
那些人之所以會引起你注意,
並非眾所矚目的身分地位,
而是他對於夢想的堅持,
以及他如何透過自身的努力,
贏得眼前令人稱羨的成績。
更重要的是,
他如何繼續運用現有的影響力,
捍衛理念,促進全民的福祉,
進而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因為某部電影作品一炮而紅的他,
就是近年來較為受到你注意的一位名人。
或許是體內的血液當中,
同樣流竄著一股反動的叛逆因子,
他的發跡故事,...
作者序
每個人的身體裡,
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你,跟自己熟嗎?
社交場合,我們常常會問,你跟某某人熟嗎?
熟的話,好辦事;不熟的話,有人就會趕緊透過關係去混熟。
但似乎終其一生,很少有人會放慢腳步來探問內在,
說,「嘿!相處了這麼久,我們熟嗎?」
大約是在幾年前吧!
在MSN通訊軟體還大行其道,我也還待在新聞圈的階段,
有天,透過對話視窗跟同事聊到了類似話題。
對話細節我已經忘了,唯獨有一點印象非常深刻,
當我提到,「問問你的靈魂,就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了…」
不知道是問題本身太敏感或是太觸動,
隨後,他只丟了幾個字,便消失在視窗的另一端,
意思類似「我的靈魂早就死了,不知道遺落到哪裡去…」
身為同事,我有些替他感到難過。
他,一個新聞採訪能力優異的記者,
早先也曾經是一個頗受觀眾歡迎的主播、主持人。
在光環加身,同時也贏得了眾人掌聲的時候,
卻說,自己的靈魂已死。
曾經有位智者說過,
「傾聽來自別人靈魂深處的聲音,揭露與發現這些內在的聲音,
這可能是人類能夠帶給別人最偉大的幫助。」
無論是身為周遭人的同事、朋友、家人,
或是先前以記者身分跟受訪者進行有意義的深談,
現在以專業助人工作者的角色傾聽個案,
乃至於透過文字的書寫和出版,間接跟讀者對話。
我一直在做的事情,跳脫形式上的互動意義,
更深刻的目的其實都在於:
喚醒靈魂。不只他人,也包含我自己的。
所謂的「靈魂」,說起來也許很抽象,
但如果你曾親眼見證過一個活生生的人,
短短幾天之內,從清醒陷入了彌留,
從還有一點擁抱的能力,到手腳冰冷、口吐白沫。
然後,再如同一具僵硬的人體雕像,
被搬上救護車送往殯儀館,推進暗無天日的冰櫃裡。
幾天後,解凍、穿天使袍、化奇怪的妝,
接著哀悼、追思,送進火葬場;
又,幾個鐘頭後,撿骨、進甕、入塔,
最後一個完結動作是,塔位被緊緊鎖上。
若你曾經全程參與過類似上述的情節,無一漏失,
對於人有沒有「靈魂」這件事情,體悟肯定不一樣。
我相信靈魂的存在,也深刻感受過自身靈魂的脈動。
尤其在親眼見證親人一分一秒流失,從生到死,
內心更加不解,人活著,若靠的只是外在有形軀體,
生理運作一旦停止,生命便宣告終結,
那麼,那些關乎情感和意義的心理活動,又該作何解釋?
一直以來,我都有這樣的感受,
那就是「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但其實靈魂,活著不苦;真正的辛苦在於,不曾被傾聽。
你也想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嗎?
打開這本書,跟隨當中的四十個覺醒篇章,
一步一步找回和失落靈魂的連結吧!
祝福你。
每個人的身體裡,
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你,跟自己熟嗎?
社交場合,我們常常會問,你跟某某人熟嗎?
熟的話,好辦事;不熟的話,有人就會趕緊透過關係去混熟。
但似乎終其一生,很少有人會放慢腳步來探問內在,
說,「嘿!相處了這麼久,我們熟嗎?」
大約是在幾年前吧!
在MSN通訊軟體還大行其道,我也還待在新聞圈的階段,
有天,透過對話視窗跟同事聊到了類似話題。
對話細節我已經忘了,唯獨有一點印象非常深刻,
當我提到,「問問你的靈魂,就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了…」
不知道是問題本身太敏感或是太觸...
目錄
〔作者序〕
每個人的身體裡,
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I:
“Who Are You?”─ 探索真我的內在旅程
01. 可不可以,允許自己偶爾不討喜。
02. 善待自己不那麼可愛的一面,因為你值得。
03. 親愛的,你沒有錯,只是不符合某人期望而已。
04. 別因為過度體貼別人,卻狠狠傷了自己。
05. 讓他人選擇,想看見一個什麼樣的你。
06. 偶爾的任性,讓日子過得更自在率性。
07. 墮落沒關係,但要知道你正在墮落。
08. 好好照顧內在小孩,就是愛自己。
09. 若對方要的是LV,別傻傻交出一顆心。
10. 曾經的難過,如今不也都過了?
11. 雨後總會天晴,但要先能安穩度過那場雨。
12. 人生最大的戰場,其實是在自己的心裡。
13. 你是內在小劇場的老大,有權刪減演員戲分。
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I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尋找意義的內在旅程
14. 選擇性的參與世界運作,太認真,你就輸了。
15. 接納不完美,放過別人也放自己一馬。
16. 付出要有底線,有時對方並沒有想像中可憐。
17. 外在環境的不友善,有時是來自個人的內在投射。
18. 提醒自己,手中拿的可能只是槌子。
19. 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有時該更換的其實是腦袋。
20. 人生苦短,請好好陪自己旅行。
21. 信任的前提是,先有輸得起的準備。
22. 每天都是新的練習,尤其是信任課題。
23. 沒有人全身而退,其實,我們都受傷了。
24. 與其日後變怨偶,不如好好當一輩子的朋友。
25. 相愛未必能相守,喜歡也不一定要在一起。
26. 過去像垃圾,有的可當肥料,有的永遠分解不了。
27. 擁有選擇的自由,才能真心享受當下每一個狀態。
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III:
“Where Are You Going?”─ 活出精彩的內在旅程
28. 謝謝十年前的自己,努力成就了現在的你。
29. 壓力像一面鏡子,認清它,反而得到幫助。
30.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盡情創作你的生命大戲。
31. 好位置不會從天而降,想要,就憑本事爭取。
32. 年輕就是本錢,也是創造成功的資源。
33. 任何人的生命經驗,都無法取代真實活一遍。
34. 人生就像旅行,慢慢走,才會遇見驚喜。
35. 即使肢體健全,心若殘廢,一樣哪兒也去不了。
36. 作廢的緣分像過期發票,沒兌現,那就撕毀丟掉。
37. 關係若參雜了太多關心,就會出現雜訊。
38. 外在和內在同步了,靈魂才會真正地跟上你。
39. 尋找生命價值,認真刨亮內在的靈性鑽石。
40. 勇於當不一樣的煙火,盡情綻放在未來的天空。
〔作者序〕
每個人的身體裡,
都住著一個辛苦的靈魂。
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I:
“Who Are You?”─ 探索真我的內在旅程
01. 可不可以,允許自己偶爾不討喜。
02. 善待自己不那麼可愛的一面,因為你值得。
03. 親愛的,你沒有錯,只是不符合某人期望而已。
04. 別因為過度體貼別人,卻狠狠傷了自己。
05. 讓他人選擇,想看見一個什麼樣的你。
06. 偶爾的任性,讓日子過得更自在率性。
07. 墮落沒關係,但要知道你正在墮落。
08. 好好照顧內在小孩,就是愛自己。
09. 若對方要的是LV,別傻傻交出一顆心。
10. 曾經的難過,如...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