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亞健康‧防治文明病
徒手治療不用藥
修理身體保健康
附真人示範徒手療法DVD
●您有陳年運動傷害的困擾嗎?
●您的復健療程是否只做了1/4?
●您的復健之路為何總是停滯不前?
●您有長年的肩頸痠痛、偏頭痛問題?
●您想根除腰酸背痛、五十肩、膝關節退化嗎?
本書特色
體位觸證+痠痛解證+自主復健+重量訓練
最完整的徒手治療療程,發揮最優質的保健效果!
上班族整天久坐,學生長時間滑手機,日常生活中不當使用肌肉,容易造成肌肉勞損,產生肩頸或腰背痠痛、坐骨神經痛、膝蓋不易屈伸、五十肩、手臂無力、腹腰疼痛等症狀。
「徒手療法」透過手幫您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配合按摩手法和丹田內功,輔以患者自主復健和適度重量訓練,讓緊繃受損的肌肉在釋壓舒緩後,恢復彈性、維持健康。
◎解析肌肉按摩手法,有效祛除痠痛
列舉徒手療法12大問,清楚解析施行步驟和關鍵細節;並依身體部位分為8個篇章,介紹各肌肉最合適的按摩手法,以及術後自主復健和重量訓練,幫您祛除痠痛、強健肌肉。
◎精彩圖文解說,輕鬆在家對症按摩
全書收錄200多張精美彩圖,生動呈現徒手療法的按摩手法,讓您一看就懂,確實習得按摩手法,緩解手部無力、腿部抽筋、腰痠背痛等不適,一手掌握健康。
◎自主運動&重量訓練,居家保健必學療法
除了對症自療,平日多做自主運動,亦能消除肥胖、促進代謝;重量訓練則可預防骨質疏鬆、控制糖尿病。不但適合祛病強身、居家保健,還可健腦紓壓、延緩老化。
作者簡介:
張振澤
現職:
中華民族損傷協會第四屆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六合精武協會創會理事長
文化大學推廣部 武醫系列課程負責人
相關經歷:
●中華民國國術會第一屆亞洲盃、
1980年世界盃擂臺錦標賽國家代表隊
●文化大學推廣部 氣功按摩暨民俗療法師培訓班講師
●文化大學推廣部 正骨整復師培訓班講師
●臺北市武術協會 擂臺散打委員會主任委員
●臺北市中山、文山運動中心 武醫課程總教練
●各標竿企業內訓、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天星學園 武醫課程總教練
連絡方式:
facebook粉絲團:六合精武門
facebook:張振澤
六合精武門諮詢專線:(02)2951-2691
洪肇欽
現職:
中華民族損傷協會第四屆秘書長
台北市國術損傷接骨技術員公會秘書長
相關經歷:
●國家級角力教練兼講師、國武術教練兼講師
●文化大學推廣部 氣功按摩暨民俗療法培訓班講師
●文化大學推廣部 正骨整復師培訓班講師
連絡方式:
facebook : Anno Hung
個人部落格:http://annohung.pixnet.net/blog/post/80920237
章節試閱
Q1 什麼是「徒手療法」?
A:透過手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再配合「手技」,和發自於丹田的內功,
來解除身體不適的反應
徒手療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手為術為患者解證」。所謂的「證」,是指「身體的反應」,例如因肩頸痠痛所產生的頭痛、偏頭痛;因施力不當的勞損所造成的五十肩;或因不當的健美塑身(收腹、縮臀、瘦大腿),而造成的肌肉損傷等。
不同的「證」都可藉由手的觸證,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配合以手為術,和發自中極的內功,來進行「解證」;之後患者再進行自主復健和重量訓練,即能達到保健效果。
本書所介紹的內容,都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發生的勞損,或復健後特別需要保健的基礎療法。一旦亞健康的「證」轉變為疾病的「症」時,還是要配合醫師所指示的療程和相關檢測一起施作,相信必能縮短復健的療程,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迎向全新生活。
❖自主運動可消除肥胖、促進代謝
觸證和整復的解證,皆需要發自於中極的內功,創造出「運動心」:增加輸入動脈的血流量,並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心臟收縮的次數,讓更多的血液流入肺臟。不但能強化心肺功能,同時能促進心血管的暢通,使血管保持彈性,並增生動脈延伸到肌肉的毛細血管(微血管),以舒緩動脈在運動時的血流量。
自主運動可以幫助強化四肢,不但能讓肌肉取代脂肪,更可消除肥胖,促進新陳代謝。尤其是針對核心肌肉群伸展和強化的運動,不但能強健肌肉,維持健美的體態和曲線,更重要的是能維持脊椎的穩定性,讓人在運動時,展現出優雅從容的動態平衡。
重量訓練可以讓肌肉接受不熟悉的施力強度, 並促使肌肉中高度分化的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盡快前往肌凝蛋白和肌動蛋白之間滑動而導致纖維磨損的受損部位,並融進受損肌肉纖維內,使其再生而變得更強壯。
針對中老年人而言,重量訓練可以有效預防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和骨質疏鬆症(因重量訓練中的爆發力,能讓骨質的密度增加)。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經實驗證實:重量訓練能讓肌肉消耗所儲存的血糖,將身體對於葡萄糖的需要轉向血液,這也是一種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運動療法。
❖強壯身體,兼具健腦功效
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D.J.Juvenālis)曾說:堅強的心智,存在於強壯的身體之內。自主復健和重量訓練的運動,平時不但可以保健身體,同時更能因應人生各階段需要,進而產生保健腦部的作用:
1刺激腦部的新生細胞
2強化已存在的細胞
3改善情緒
4有助大腦進行多功能處理
5減緩老化、失憶
6讓思緒明快,決策更加敏銳
7強化抗壓和紓壓能力
8提升邏輯和水平思考(創造性思考)能力
9培養不屈不撓的運動精神
10 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在充分有氧的狀態下,更有效率的篩選出真正所需的資訊。
在最大耗氧量(從事最激烈運動下,組織細胞所能消耗或利用氧的最大值)的支撐下,內功徒手療法(中極內功)不但可以增加心肺輸氧至肌肉的最大量,若能再配合重量訓練和肌肉的耐力訓練(針對肌力、爆發力、體力和速度的改善),便能盡其功,取得生理上完全的整復。
長期勞損,或激烈運動損傷後的藥物治療,或許能暫時緩解疼痛,但卻可能會延緩復原時間,或因此忽略原本損傷的部位,而形成慣性的運動傷害,積勞成疾,衍生成身體真正的病痛。因此徒手療法的4個步驟:從他助到自助,才是真正的復健之道。
Q2 「徒手療法」是推拿嗎?
A:「推拿」著重經絡或穴位,
「徒手療法」須先進行肌肉整復、骨骼正位,再調理經絡
徒手療法和推拿,是不同時期的說法,基本上講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在觀念上,本書所提及的「徒手療法」,和目前坊間常見的推拿有很大的差異。現在坊間所稱的推拿,多半以「經絡」或「穴位」來進行推拿、按摩手法上的施術點。而「徒手療法」的施術者,必須確實瞭解人體的肌肉和骨骼,先進行肌肉的整復、骨骼的正位,再進一步調理經絡。
因為「經絡」是氣在體內運行的無形路徑,它會隨著骨骼的偏位、局部肌肉的緊繃,或病灶的產生而改變其路徑。唯有在骨骼正位,肌肉恢復應有的彈性下,才能確實發揮修復損傷部位,和調理經絡的功效。
Q3 「徒手療法」包含哪些步驟?
A:透過體位觸證、整復解證、自主復健、重量訓練4大步驟,
讓身體得到真正的保健和復健
一般人對於徒手治療的觀念,往往仍停留在按摩和推拿肌肉,使其放鬆的觀念上,總以為只有調理經絡,才是對身體的真正治療。殊不知要讓經絡能循著正常的通路而行,必須要在肌肉正常有彈性,和骨骼正位的情況下,經絡才能如河川般源源不斷的順流,達到滋養大地,以利萬物生長的目的。
因此徒手治療的完整程序,應該是施作者、被施作者皆在正確的吐納基礎下,進行肌肉的整復、骨骼的正位,一直到經絡的調理,再加上自主復健運動以鞏固療效,並透過重量訓練,達到活動時的彈性和行動時的平衡,就能讓身體得到真正的保健和復健效果。
一個完整的徒手治療療程,必須包括以下4個步驟:
1 體位觸證
先找出痠痛證所屬的肌肉,再依該條肌肉的起止端,將體位調整到適用於此肌肉伸展的體位,並進行起止端、動點或痠痛點的觸證。
仔細觀察紅潮最多出現在哪一個區塊,即能確實掌握痠痛點,以進行整復。
2整復解證
從淺層肌群往深層肌群漸層處理。在整復時,必須選擇一個讓被施作者舒服,且自己操作又不費力的互動體位,用勁而不用蠻力,從與被施作者吐納的共鳴開始,用化氣為勁的共振來解證。
解證之後,再針對其相關的穴位、經絡進行調理,才能發揮治療的功效!
3自主復健
要讓每一個治療動作皆能盡其功,患者本身的自主復健是首要關鍵,因為處理出的氣滯血瘀,和更深層粘連的氣血,仍必須藉由正確的調息,配合自主復健的動作,循著代謝的管道排出體外;尤其很多肌肉位於體內深層的部位,是施作者觸摸不到的。
4重量訓練
損傷的肌肉要完全恢復,須先讓緊繃的肌肉透過施治,達到放鬆的狀態,將粘連的氣血代謝、排出體外。不過損傷的肌肉要真正恢復正常,必須要讓肌肉透過適度的重量訓練以恢復彈性。當肌肉具有彈性時,不但能保護到骨骼,還能讓動作更靈活。
Q3 人會生病是「勞累損傷」長期累積所致?
A:人會生病,除先天和遺傳因素外,絕大部分起因於勞損的累積,加上對積勞的忽視,造成一次次的勞損累積,最後成為損傷的「疾」,再轉變為「病」
人類的生存和活動,全都要藉由肌肉來維持,五臟六腑是藉由「平滑肌」、「心肌」來活動運轉,四肢和軀幹則是透過「骨骼肌」來活動。
肌肉的痠痛,在有氣滯區域的反應為「痠」,久滯的氣會造成血瘀塞而形成痛」。在肌肉的痠痛點或區域,通常都會有明顯氣滯形成的「結氣」,或因為瘀血或肌肉僵化而產生的硬結。
❖觸證按摩技法,可改善受傷骨骼肌
在骨骼肌上的處理,可直接藉由手的觸證和按摩推拿的技法,針對受傷的骨骼肌進行改善處理。但對於五臟六腑的肌肉所造成的功能退化、抵抗力和免疫力衰退,以至於細菌入侵,或排毒代謝能力失調所導致的慢性病,就需要透過內在經絡和肌肉、骨關節的活動,來擔負起保健、復健的重責大任。
輕緩從容的吐納可以放鬆骨骼肌,平滑肌的放鬆,就得透過由外氣入丹田至中極轉換的內炁而產生的電磁力來解證,這就是徒手療法施治的重點。
一旦生病還是要求助於專業醫師,以完整科學的醫療系統來診治。徒手療法雖為中華民族醫術的精華之一,然而長久以來未能普遍推廣,且疏於更精進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在缺乏大環境的支持和科學化的管理下,只能依個人自發性的鑽研、內化以求精進。但此療法對於未病前的保健,和已病後的復健,卻是西方醫學缺乏對「氣」的納、化、轉、運存在的瞭解,導致相關知識付之闕如而無法充分應用。
頸椎篇
「頸椎」是軀幹中骨骼最細,也是最容易受肌肉牽動的部位,其位於整個神經系統通往腦幹的最後一段,也是身體各部位訊息流向指揮系統最重要的一段。
當人處於亞健康或生病的狀態時,任何的醫療行為,都是在喚醒人體本身的自癒力,使其發揮最大的功能;在面對不友善的環境時,人體的抵抗力,也必須藉由腦幹對於體內外訊息的迅速反應,來啟動身體的防禦機制。
上班族整天低著頭忙於工作,學生族群重度依賴網路吸收資訊和娛樂,銀髮族中,也有越來越多人藉由網路維繫人際關係。長期低頭工作,或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讓頸椎長時間承載著頭部重量,頸部的肌肉群會漸漸失去彈性,進而導致僵硬。
如果後頸肌肉群僵硬,就會壓縮頸椎椎間盤的間距,使神經系統受到壓迫,進而逐漸失去其該有的運作功能;若頸椎兩側肌肉群的鬆緊不一,更會造成椎間盤的滑脫。
腹式呼吸時,我們所吸的氣將會納入丹田,並沉入中極穴(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4寸處)而產生「炁」(一種具有生物電磁力的能量),此炁會進入仙骨(薦椎),並沿著脊柱一路促動脊椎各節的神經反應。若頸肌群過緊,此炁將會被阻塞於頸椎,如此一來,不僅訊息無法傳遞到腦幹,更會造成腦氣的缺乏而導致各種腦部病變。以上所說的任何一種狀況,都是頸椎「醫未病」時的保建,和「治已病」的復健時,所必須注意的重要關鍵。
現代科技的人性化,讓人能活動肢體的機會越來越少,當身體的肌肉一直處於僵硬的狀態時,突然過大的肢體動作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如果此拉傷剛好位在頸椎部位,更可能因瞬間的「暴力」,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遺憾,甚至必須面對遙遙無期的復健過程。
舉例來說:學生在長時間唸書後,又跑去操場打籃球,中途被球友猛力的衝撞;或同學冷不防從後方大力一推,撞擊到胸椎,不小心拉傷頸椎的肌肉;甚至在沒有暖身或暖身不足下,進行技擊練習或運動,都可說是生活中的隱形殺手!
養生之道在於正確的呼吸,脊椎正位和其間距維持正常。頸椎是整條脊椎最細,也是最容易受肌肉牽動的一條重要光纖通道。頸椎出毛病,就如同現代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電腦無法上網或上網速度龜速,又常當機,就是整個身體功能運作開始失常的前兆。
頸椎上連腦幹、下接胸椎,共有7椎,7個椎位有8椎孔,每一椎孔都對應身體不同的神經系統。
◎頸椎神經對人體的影響
所屬神經 對應的人體部位 神經壓迫造成的病變
第1頸椎神經 頭部血液循環、腦下垂體、頭皮、臉、眼、耳、鼻、喉 眩暈、後腦疼痛、高血壓、失眠、面癱(顏面神經麻痺)、視力下降
第2頸椎神經 耳、鼻、喉、口、舌、聲帶 眩暈、偏頭痛、鼻竇炎、耳鳴、面癱、視力下降、胸悶、心跳過速、高血壓、失眠、排尿異常
第3頸椎神經 咽、頰、肩、交感神經、橫膈膜神經 咽喉炎、肩部僵硬痠痛、交感神經亢奮、呼吸困難
第4頸椎神經 頭部肌肉、肩 頭部肌肉痛、肩痛、手臂無力、臉部血管壓迫
第5頸椎神經 食道、氣管、手肘 氣管炎、手肘痛、上麻下癱
第6頸椎神經 甲狀腺、副甲狀腺、手腕 甲狀腺炎、甲狀腺癌、副甲狀腺炎、低血壓、手腕痛
第7頸椎神經 甲狀腺、大拇指 副甲狀腺炎、低血壓、富貴手、手指炎
第8頸椎神經 指尖、心臟、氣管、食道 氣管炎、灰指甲
頸椎部位的徒手療法有4個療程:放鬆伸展、解證、自主運動、均抗。在處理頸椎僵硬前,必須先瞭解各頸椎對應的肌肉群,唯有將肌肉的起止點、動點、痠痛點的氣滯血瘀代謝排出體外,才能真正解決身體的各種不適。
◎各頸椎對應的肌肉
頸椎 對應的肌肉
第1、2頸椎 上斜方肌淺層肌肉,胸鎖乳突肌中層肌肉
第3、4、5頸椎 中斜方肌淺層肌肉,提肩胛肌中層肌肉
第6、7頸椎 頭夾肌、頸夾肌中層肌肉
頸椎檢查重點:檢視頸椎兩側肌肉群的鬆緊度,以便於下階段按摩放鬆的施作。一般來說先處理緊邊;如果兩邊鬆緊度不明顯,則先處理左邊。依照中醫理論而言,左邊行氣、右邊行血,氣比血走得快,因此要讓血先行,再行氣,治療效果會比較好。
垂直橫撥法:利用指腹,和肌纖維採取垂直方位,橫撥肌肉的起端與止端,此法也可施作於該肌肉的痠痛點(通常是動點)。只要掌握此3點氣滯血瘀的按摩代謝,整條肌肉就能透過伸展和均抗的操作,快速恢復其應有的彈性。
施作頸椎肌肉群以輔助伸展時,施作者和被施作者需要在同時吐氣時操作,施作者在被施作者需要伸展的部位拉伸到最大時,再加上「頓切」(瞬間的施力),即可確實輔助拉伸伸展。
頸椎肌肉群的「均抗」(Isometric )整復手法,目的在於恢復肌肉的彈性,肌肉有彈性,才能確實達到保護骨骼的目的。肌肉太緊繃,會造成椎間、關節間隙的縮小,導致關節功能的退化;肌肉太鬆弛,則容易造成關節直接承受外界和本身重力的壓力而受傷。因此「均抗」在復健過程中,扮演最後階段的關鍵角色。
頸椎放鬆注意事項
頸椎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也有其禁忌區域,這些不可觸碰的地雷區更需要特別留意。
胸鎖乳突肌:常容易出問題的肌肉,通常是轉頭時的「胸鎖乳突肌」,放鬆這條肌肉只能在其起止端。因為該肌肉除起止端外,有一條頸動脈位於其外側,而此肌肉內側更緊貼著2條血管,且橫向在鎖骨上方也有血管的分布。
頸和鎖骨間的三角區:在轉頭時,該區域是一個禁區,此部分需要特別注意。
Q1 什麼是「徒手療法」?
A:透過手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再配合「手技」,和發自於丹田的內功,
來解除身體不適的反應
徒手療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手為術為患者解證」。所謂的「證」,是指「身體的反應」,例如因肩頸痠痛所產生的頭痛、偏頭痛;因施力不當的勞損所造成的五十肩;或因不當的健美塑身(收腹、縮臀、瘦大腿),而造成的肌肉損傷等。
不同的「證」都可藉由手的觸證,找到造成病灶的肌肉痠痛區,配合以手為術,和發自中極的內功,來進行「解證」;之後患者再進行自主復健和重量訓練,即能達到保健效果。
本書所...
作者序
勤習徒手療法,輕鬆祛除痠痛
肌肉的勞損,多因不當的生活習慣,如工作或從事休閒娛樂活動時,過度或不當的使用肌肉,因而造成肌肉勞損。日積月累的肌肉勞損若不處理,便會導致嚴重的肌肉損傷。損傷的肌肉若是位於脊椎兩側,便會因肌肉對脊椎的拉力不平衡,讓脊椎逐漸往緊邊移位,進而造成脊椎側彎。然而,損傷的肌肉若發生在四肢,就容易造成關節退化,使活動力受阻。
勞損與損傷在生理上的反應是不同的。勞損通常是指氣滯於肌理而造成「痠」的感覺;而損傷則是因氣滯未能及時處理,造成血液無法順暢地流動,於是沾黏在肌裡形成「瘀」的現象,生理上的反應就會由痠轉變為「痛」的感覺。
通常氣滯形成的「痠」,可藉由按摩的手法來紓解。但若產生了痛感,可能就需藉由拔罐的方式來處理。
生 理 反 應 施 用 手 法
痠 按摩,手肘輕壓
痠帶痛 手肘輕壓,手肘壓放
痛 手肘壓放,拔罐
❖正確按摩肌肉,舒緩緊繃不適
本書依身體的部位分為8個篇章,一一為您詳述按摩該部位肌肉時,最合適的體位和手法,以及術後所需的自主復健。最後一篇為重量訓練,旨在讓緊繃受損的肌肉在釋壓舒緩後,能透過重量訓練來恢復正常肌肉應有的彈性,如此才能發揮肌肉的特性以保健身體。
若肌肉的狀態已到「痛」的階段,則必須確認是哪一條肌肉出了狀況,可選擇在該肌肉的兩端或一端做「定罐」的動作,或是在痛點定罐,然後作指腹按摩及自主復健,來達到復健的效果。
但是有下列情況者,則不宜做拔罐處理:
重度精神官能症患者,心臟及心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者,惡性腫瘤、腎衰竭、肝硬化、腹水患者;還有酒醉、過餓、過飽、過勞、過瘦者,以及外傷、骨折、靜脈屈張患者。此外,懷孕婦女的腹腰部及乳房部位,也在禁做的範圍。
本書的內容不僅介紹徒手按摩的方法和理論,並且詳述如何適當地在肌肉勞損部位的起止端與痛點處使用拔罐器,以全面發揮徒手療法的功效。
勤習徒手療法,輕鬆祛除痠痛
肌肉的勞損,多因不當的生活習慣,如工作或從事休閒娛樂活動時,過度或不當的使用肌肉,因而造成肌肉勞損。日積月累的肌肉勞損若不處理,便會導致嚴重的肌肉損傷。損傷的肌肉若是位於脊椎兩側,便會因肌肉對脊椎的拉力不平衡,讓脊椎逐漸往緊邊移位,進而造成脊椎側彎。然而,損傷的肌肉若發生在四肢,就容易造成關節退化,使活動力受阻。
勞損與損傷在生理上的反應是不同的。勞損通常是指氣滯於肌理而造成「痠」的感覺;而損傷則是因氣滯未能及時處理,造成血液無法順暢地流動,於是沾黏在肌裡形...
目錄
【出版緣起】
【前言】勤習徒手療法,輕鬆祛除痠痛
【附錄】各族群病症索引
第一篇 徒手療法常見Q&A
Q1 什麼是「徒手療法」?
Q2 「徒手療法」是推拿嗎?
Q3 「徒手療法」和西醫復健有什麼不同?
Q4 「徒手療法」包含哪些步驟?
Q5 為何「調息」是徒手療法有效的關鍵?
Q6 施術者的「功」對徒手療法有何重要性?
Q7 為什麼徒手療法需從「認識肌肉骨骼」開始?
Q8 人會生病是「勞累損傷」長期累積所致?
Q9 為什麼肢體的靈活度與「骨骼」有關?
Q10 如何正確鍛鍊肌肉,讓你更健康?
Q11 為什麼「經絡」暢通就能遠離疾病?
Q12 如何確實掌握徒手療法的手法?
第二篇 頸椎VS.頭痛、肩頸痠痛
頸椎篇
頸椎神經對人體的影響
※頸椎第1層肌肉
*上斜方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高低肩、水牛肩(俗稱駝背)、頭痛、頭昏、
後頸痛、落枕、胸悶、不易歪頭等
痠痛解證
※頸椎第1、2椎相關肌肉
*胸鎖乳突肌
主治病症:斜頸症(歪頭)、頸部痠痛、不易轉頭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轉頭
均抗訓練:轉頭
※頸椎第3、4、5椎相關肌肉
*提肩胛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高低肩、水牛肩、頭痛、頭昏、後頸痛、
落枕、胸悶、不易歪頭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歪頭
均抗訓練:歪頭均抗
※頸椎第6、7椎相關肌肉
*頭夾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水牛肩、頭痛、頭昏、後頸痛、落枕等
*頸夾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水牛肩、頭痛、頭昏、後頸痛、落枕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抬頭、點頭
均抗訓練:抬頭、點頭
◎頸椎重要穴位
*風池穴
*風府穴
*角孫穴
第三篇 胸椎、腰椎VS.肩頸、腰背痠痛
胸椎篇
胸椎神經對人體的影響
※胸腰椎第1層肌肉
*斜方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高低肩、水牛肩、頭痛、頭昏、後頸痛、落枕、胸
悶、不易歪頭、膏肓(背部肩胛骨內側的位置)痛、上背痠痛等
*闊背肌
主治病症:腰痠背痛、往前或後彎腰不易、無法久坐、手無法平舉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1-側壓腿
自主復健2-單腿側身仰臥起坐
*提肩胛肌
主治病症:肩頸痠痛、高低肩、頭痛、頭昏、落枕、不易歪頭等
*小菱形肌
主治病症:上背痠痛、膏肓痛、胸悶、呼吸不順、穿脫衣服困難等
*大菱形肌
主治病症:上背痠痛、胸悶、呼吸不順、穿脫衣服困難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雙手旋肩
◎頸椎重要穴位
*大杼穴
*肩井穴
*膏肓穴
徒手療法觀念分享
腰椎篇
腰椎神經對人體的影響
*腰方肌
主治病症:腰痛,背痛,坐站不久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甩手
◎腰椎重要穴位
*京門穴
◎胸椎、腰椎上「華陀背脊」重要穴位
*肺俞穴 *肝俞穴 *心俞穴
*膽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腎俞穴 *三焦俞穴
*氣海俞穴 *膀胱俞穴
第四篇 薦椎VS.坐骨神經痛、臀痛、腿痛
薦椎篇
薦椎、尾骨對人體的影響
*臀大肌
主治病症:臀痛、雙膝不易併攏、雙膝併攏不易下蹲、無法久坐、腰痛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臀大肌伸展
*臀中肌
主治病症:臀痛、無法久坐等
*臀小肌
主治病症:臀痛、無法久坐、腿部外側和後側痠痛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臀中肌、臀小肌伸展
*梨狀肌
主治病症:坐骨神經痛、臀痛、腿後側痠痛、腿疼痛無力、無法久坐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梨狀肌伸展
◎臀部重要穴位
*會陽穴
第五篇 下肢VS.大腿、小腿痠痛,膝蓋問題,抽筋
下肢篇
*股四頭肌群-股直肌
主治病症:大腿前側痛、膝蓋不舒服、不易屈膝或伸直、跑步時大腿痛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翻身跨腿
*股四頭肌群-股中間肌
主治病症:大腿前側痛、膝蓋不舒服、不易屈膝或伸直、跑步時大腿痛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翻身跨腿
*股四頭肌群-股外側肌
主治病症:大腿外側痛、膝蓋不舒服、跑步時大腿痛、雙膝不易併攏、
雙膝併攏不易下蹲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側壓腿
*股四頭肌群-股內側肌
主治病症:大腿內側痛、膝蓋不舒服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鬆胯
*股二頭肌
主治病症:大腿後側痛、蹲下後無法直接起立、膝蓋不舒服、
不易屈膝或伸直、慢跑常見運動傷害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抬腿
*半腱肌、半膜肌
主治病症:大腿後側痛、蹲下後無法直接起立、膝蓋不舒服、
不易屈膝或伸直、慢跑常見運動傷害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抬腿
*腓腸肌、比目魚肌
主治病症:小腿痠痛、踩地時小腿痛、小腿抽筋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
◎下肢重要穴位
*委中穴
*承筋穴
*承山穴
*飛揚穴
◎脾經重要穴位
*血海穴
*陰陵泉穴
*地機穴
*三陰交穴
第六篇 肩關節VS.五十肩、肩痛、手臂痛
肩關節篇
上肢病症VS.肌肉
*三角肌
主治病症:五十肩、肩痛、手臂痛、手臂平舉時無法往上或往下30度、
手臂無力、無法穿衣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雙手旋肩
*崗上肌、崗下肌
主治病症:五十肩、手臂痛、後肩痛、上臂無法往內旋或往外展開、
手臂無力、無法穿衣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1 屈肘拉臂
自主復健-2 闊背肌運動
*大圓肌、小圓肌
主治病症:五十肩、手臂痛、腋下疼痛、手無法上舉、手臂無力、無法穿衣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肩背臀伸展
徒手療法觀念分享
第七篇 上肢篇VS.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
上肢篇
壓迫頸神經造成的上肢麻痛病症
*肱二頭肌
主治病症:手臂痛(尤其是上臂前側)、手臂無力、無法提重物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八段錦第1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肱三頭肌
主治病症:手臂痛(尤其是上臂後側)、手臂無力、無法提重物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肱三頭肌伸展
*橈側伸腕肌
主治病症:網球肘、手肘痛、下手臂疼痛、手腕彎曲時有痠痛感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八段錦第3式「調理脾胃需單舉」
*尺側屈腕肌群
主治病症:肘隧道症候群、手和下手臂疼痛、無法施力做扭轉動作等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1 攢拳
自主復健-2 掌肌伸展
第八篇 腹部篇VS.便祕、瘦腰
腹部篇
消化器官時辰對照表
任脈重要穴位
*神闕穴
*上脘穴
*陰交穴
*關元穴
*中極穴
◎腹部肌群
*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
主治病症:腹痛、腰痛;側彎腰、扭腰、後鬆腰時,腰腹部會不舒服
痠痛解證
自主復健-1 仰臥起坐
自主復健-2 腹腰伸展
第九篇 總復習
總複習第1步
總複習第2步
總複習第3步
經絡按摩
(1) 穴位-單穴按摩、雙穴按摩
(2) 經絡
身體各部位對應的肌肉、穴位一覽表
第十篇 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篇
胸肌重量訓練
胸大肌重量訓練
三角肌重量訓練
提肩胛肌、斜方肌重量訓練
肱二頭肌重量訓練
肱三頭肌重量訓練
腹部重量訓練
(1) 腹直肌
(2) 腹內外斜肌
(3) 腹橫肌
腹部伸展動作
臀部肌群、下肢肌群重量訓練
小手臂肌群重量訓練
【出版緣起】
【前言】勤習徒手療法,輕鬆祛除痠痛
【附錄】各族群病症索引
第一篇 徒手療法常見Q&A
Q1 什麼是「徒手療法」?
Q2 「徒手療法」是推拿嗎?
Q3 「徒手療法」和西醫復健有什麼不同?
Q4 「徒手療法」包含哪些步驟?
Q5 為何「調息」是徒手療法有效的關鍵?
Q6 施術者的「功」對徒手療法有何重要性?
Q7 為什麼徒手療法需從「認識肌肉骨骼」開始?
Q8 人會生病是「勞累損傷」長期累積所致?
Q9 為什麼肢體的靈活度與「骨骼」有關?
Q10 如何正確鍛鍊肌肉,讓你更健康?
Q11 為什麼「經絡」暢通就能遠離疾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