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軌道MOOK限時特價落九花東立全書系小開學楊双子枡野俊明python比爾蓋茲黃仁勳吉本芭娜娜獨裁者聯盟AI工作術張忠謀臺灣民族主義東京都同情塔手機成癮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存清單
可購買時通知我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

Exploring the Shaping Progress of Taiwan-Hakka: Since the Ching Dynasty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林正慧

評價
9收藏
148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396 NT$ 450

已售完,補貨中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客家」究竟是什麼?今日的臺灣「客家」如何形塑而來?
「客家」的形塑是華南與臺灣皆同,還是存在不同的歷史脈絡?
此為本書亟欲回答之問題,亦為當前客家研究之核心。


清至日治時期,客家一詞並非臺灣客方言人群的自稱,清代習以粵人,日本殖民政府習以廣東人稱之。而客方言人群本身則習以「客人」自稱。

清代「閩主粵客」的框架,讓以客方言人群為主的粵人從一開始的渡臺、墾殖,到參與科舉,都必須遭遇比閩人更多的差別待遇,也預示了臺灣客方言人群居於少數地位的必然性。日治的國家力量讓人群的分類,從實到名,一致採取方言的界線。戰後,國家帶來了「客家」之名,臺灣客方言人群在已有的認同基礎上,很快就接納了來自省外的客家及其族群歷史。

從清至日治乃至戰後,漢人人群的分類多採方言邊界。戰後華南形塑已成的客家自稱被引入臺灣,且嫁接起中原南遷的族群歷史,以及中華民族主義之意涵,而成為有人為建構色彩的客家。

作者簡介:

林正慧

1971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史館修纂處薦任協修。
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史、戰後臺灣史、臺灣客家史。學術專著有《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及〈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例〉、〈從客家族群之形塑看清代臺灣史志中之「客」──「客」之書寫與「客家」關係之探究〉等。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