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五臟不生病:經絡穴位拍拍打打,氣血循環健康養生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完整的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外治經絡」,可以「內實五臟」,內病外治,由外而內,局部的症狀和疾患的改善能強健五臟,保養了五臟就是保障了健康。
本書以五臟六腑為主線,先自關於五臟、經絡、穴位等的基礎知識講起,而後分五節介紹保肝、清肺、健脾、養心、固腎的日常按摩手法,並對內科、婦科、骨傷科等常見與慢性病症進行分門別類、針對性的按摩手法指導,方便讀者按圖索驥、對症下藥進行按摩。
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描述精確、手法實用,是系統性介紹如何透過經絡按摩達到保健五臟六腑、治病目的之不可多得的好書。相信翻開本書的每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經絡養生方,巧手打造健康!
作者簡介:
魯直醫師
醫生出身,知名時政評論家,曾擔任健康類醫藥記者。長期關注醫療改革、亞健康、中醫養生、居家自我保健等課題,見解獨到。相關論述散見於國內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各大報章雜誌。
著有《看病也需要智慧》、《五色食物養五臟》等健康、教育類圖書四十多種,有多部作品榮獲科學類圖書優秀獎項,版權已輸出到全世界。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經絡調理基礎篇─
「當事人」的媒體見面會
中華民族是很講求實用的民族,無論什麼東西,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先用了再說。如果有效,就會「用了都說好」,然後更多人的一擁而上;如果效果不彰,只要有人開口說不好,更多的人馬上一哄而散。很少有人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去弄清楚為何有效?又為何無效?到底是本身無效?還是個體差異或者操作方法不對。
這種習性展現到日常生活中,就表現為:如果要吃魚,理論上雖然崇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際上卻是「給我魚就行了,至於製作漁具和怎麼捕魚之類的事太麻煩,就別講了,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而看病養生呢?也往往是「給我靈丹妙藥,立竿見影就好」。問題在於,人體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系統,而且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更要命的是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即便我們是在無病的前提下養生健體,也還是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操作。所以,我懇切地提醒翻看本書的讀者朋友,最好還是耐心地先從最基本的理論知識看起。
本書的重點,是利用對經絡的刺激去促進氣血循環,以此來養生。因此,作為非知名演員的「五臟六腑」、「氣血」、「經絡」、「穴位」等「當事人」先出來做個媒體見面會,將自己的來龍去脈、有什麼特點、扮演何種角色、在「養生大業」中發揮何種作用講清楚,是很有必要的。
一、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簡介
一齣戲裡面,主角往往最早登場,因為他們戲份多,如果不早點出場讓大家熟知,大家就會摸不著頭腦。五臟六腑,就是我們養生這齣大戲的主角。五臟健康,身體才會健康;如果五臟六腑中的任何一個出了問題,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問題,我們就得住院或一輩子為其所苦了。
臟腑,是中醫特有的名詞,指人體幾大主要核心組成部分。在西醫裡面沒有「腑」這個概念,我們平時常聽到的「心臟」、「肝臟」、「胃」、「膽囊」等,西醫統稱它們為「器官」,而中醫則將其統稱為「臟腑」。如果把我們人體比作一個大型集成系統,五臟六腑大致上就相當於幾台功能不同的主機,它們各自發揮其作用,又服從整個系統的調配,適當調整各自的輸出功率和效用。中醫五臟六腑的觀念,是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各臟腑透過經絡系統,將全身各組織器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透過反應、運化,構成人體複雜的生命活動。
具體來說,五臟為「肝、心、脾、肺、腎」,其特點為實質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氣、血、精與津液。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其特點為空腔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穀、傳化和排泄糟粕。這裡特意指出了實質性和空腔性之分,是有講究的,因為臟和腑外形的差異決定了它們在性質和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素問.五臟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簡單地講,五臟是實質性器官,主要功能是藏納精氣,精氣是珍貴的,不宜妄瀉,其狀態滿而不實,是指精氣充滿,有利於五臟的功能活動,但不應被有形之物充填其間;六腑是空腔,主要是提煉和運送飲食水穀和排泄廢物,這些東西都不宜停留,應不斷地向下傳送,以保持虛實更替、永不塞滿的狀態。打個很不恰當的比方,五臟就像中央銀行和財政局,那裡雖然沒有堆放著大筆現鈔,但是它有權發行鈔票做預算,而有錢之後各地經濟才能繁榮興盛;而六腑就像高速公路旁的收費站、印鈔廠和中轉倉庫,運載著鈔票,即五穀營養的車輛從此通過後,收費站就將其中的營養收取,並分配、轉運到需要的地方。
我們這裡所要了解的只有兩點:
一是「臟」和「腑」是兩種功能不同的臟器。臟腑互為表裡,在某些方面存在特定的對應關係。我們全書所要講的經絡實際上只是臟腑的附屬物,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聯結各個臟腑。十二經脈互為表裡,經脈中的「表」指的就是陽經,所屬內臟就是「腑」,「裡」指的就是陰經,所屬內臟就是「臟」。
二是中西醫所指的五臟並不同,起碼不完全相同。在西醫解剖生理學突飛猛進後,也由於現在西醫相對居於主流,所以一般人提及心臟、肺臟、腎臟等臟器,都是以西醫的解剖定位為主,遵循的也是西醫理論。然而,中醫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定下人體的「五臟」與「六腑」,其位置和功能的理論與西醫有相當大的差異。
比如,西醫的「心臟」,主要是指心臟這個臟器本身,以及相關循環系統的功能;而中醫則不僅僅包含這些,還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如精神、思維等。再比如脾臟,西醫的理論中主要負責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同時有儲藏血液的作用;可是中醫所講的脾,是主管消化與吸收的,還包括部分代謝及血液系統的相關功能……
整體而言,中醫的五臟不論從器官實體還是其功能,延伸範圍都要廣一些。直白一點講,西醫的五臟,就是五個器官和本身相關功能,而中醫的五臟,則不僅僅是這五個臟器,還包括更多的相關組織和功能。
所以,看這本書,或者理解中醫的五臟,絕不能和西醫的五臟劃上等號,因為中醫的五臟內涵更廣、功能更多。
那麼,中醫的五臟,到底都有哪些內涵和功用呢?
身體王國的宰相─肺
有一則關於人體器官的謎語,很有創意:「兩片葉兒胸中掛,吐故納新作用大。健兒水上顯身手,主宰沉浮全靠它。」您猜出是什麼了嗎?沒錯,謎底是「肺」。
由於肺尖接近肩膀,在胸腔,五臟中肺的位置最高,故稱「華蓋」(華蓋是古代皇帝等人出行時打得像傘一樣的東西,樣子類似荷花池裡出水的荷葉)。《黃帝內經》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相傅之官」意思是輔佐君主的官職─相當於封它為 「宰相」。其主要生理功能有三:一是主氣、司呼吸,二是主宣發和肅降,三是主通調水道。
肺主氣是肺臟最主要的作用,用我們現代的說法,就是透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吐故納新,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所謂宣發和肅降是把水穀精微之氣與吸入的清新空氣,相結合而變為真氣,這種真氣聚於胸中而為「宗氣」,以貫注心脈,推動心脈的運行,維持肺的呼吸功能。如果肺主氣的功能正常,則氣機、氣血流通,百脈充盈,呼吸均勻,脈象勻和;若肺氣不足,不僅會引起呼吸功能減退,面且會影響宗氣的生成,因而出現呼吸無力、少氣懶言、身倦乏力等症狀。
所謂通調,即疏通和調節。古人認為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途徑,大致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循環系統和排泄系統。肺臟通調水道透過兩種方式,即「宣發」和「肅降」。「宣發」就是宣散、發散,指肺將一部分水液輸布到肌表,再透過汗腺分泌汗液,皮膚、毛髮揮發等散發多餘的水分;而「肅降」是指肺臟把廢濁之水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而排出體外。如果排不出,則可能出現水腫,在西醫的角度都屬於腎臟和泌尿系統疾病了。
身體王國的將軍─肝
肝是人體的重要臟器,司理周身氣血的調節、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肌肉關節的屈伸、情緒的變動等。肝臟既貯藏有形之血,又疏泄無形之氣。古人用將軍征戰時的深謀遠慮比喻肝的作用,所以肝有「將軍之官」的稱號。
肝對應於木,木的性能是向上、向四旁舒展的,它的性格是剛勁的,所以肝性剛強躁急,喜舒暢悠遠,不可抑鬱。肝主「謀慮」,在志為怒。《素問.舉痛論》所說的「百病生於氣也。」就是對情志所傷影響氣機的調暢而言。肝疏泄正常才會氣機調暢、氣血和調,使人的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如果肝失疏泄則肝不舒、氣機不暢、精神憂鬱,憂鬱難解或開泄太過,陽氣升騰而上,則出現心煩易怒等症狀。所以有「怒傷肝」及「肝喜條達而惡憂鬱」的論述。
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肝臟最大的功能實際上是消化和解毒。肝臟除了透過膽汁的合成而直接參與消化作用外,還因為肝屬木,木剋屬土的脾而影響胃腸消化吸收。另外,肝臟能促使很多有毒物質進行性質上的改變,並排泄出體外。比如眾所周知的酒,經過肝臟作用後,由酒精變乙醛再變為醋酸;如果酗酒過度,超出肝臟的解毒能力,便會導致酒精中毒。再比如,我們平時服用或透過注射進入體內的很多藥物,其實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大多都是靠肝臟來解毒。
中醫還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就是說肝與女性生殖功能有密切關係。因為肝脈與沖脈相連,沖為血海,主月經,所以如果肝血不足,沖任受損,女子就會出現月經不調、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症狀。
身體王國的後勤司令官─脾
古人因為胃脾以膜相連,合稱為「倉廩之官」。倉廩就是米庫、糧倉的意思,「倉廩之官」負責營養供給,也就是說脾胃是人體中主管後勤保障、供養的器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和統攝血液。
所謂「運化」,就是消化、吸收、運輸轉化的意思。脾主運化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水穀精微,二是運化水液。脾是營養物質的供應站,若脾運化精微的功能健全旺盛,將使身體營養充足,能維持人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需求,所以古人稱「脾為後天之本」。如果脾的這種功能減退,脾失健運,就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輸障礙,出現胃口差不想吃,或者飯後腹脹、腹瀉等症狀。久而久之就會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狀。對於體內水液的吸收和運轉,脾有促進的作用。當脾氣虛或脾陽虛時,水濕運化失調可導致水濕停留,如停留於肌膚就會導致水腫,而停留於體腔如胸腔、腹腔則會導致胸水或腹水。因此中醫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說法。
脾主統血,意思就是說脾能統攝控制周身血液的流布,使之順著經脈正常運行而不溢出血管之外。在病態時,若脾氣虛弱則會出現氣不攝血,血失統攝的現象,喪失了統攝之力,血液就會溢出絡脈,導至尿血、便血、肌衄、崩漏等多種出血症。這種病理現象稱為「脾不統血」。
身體王國的君王─心
中醫認為,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內經》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所以有「君主之官」的稱號,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主神志和主血脈、主汗。
心主血,血行脈中,心與脈密切相連,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以營養全身的功能。《內經》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這是由於面部的血脈比較豐富,所以心氣的盛衰,心與血脈的情況常可從面部的色澤反映出來。當心的功能健全、血脈通暢時,必然面色紅潤光澤,一副紅光滿面的樣子;而當心的功能降低、血脈空虛時,自然就面色蒼白無華,甚至面色發紺、青紫。
此外,中醫認為心開竅於「舌」,心火旺的表現除了口爛,還有舌紅生瘡、破潰、風痰阻絡、使舌體強硬且運動不靈活、說話產生障礙,並伴有小便短赤、灼熱疼痛等小腸熱證症候,叫做「心移熱於小腸」。這是因為,心與小腸透過經脈的絡屬構成表裡關係,二者經脈相聯,故氣血相通。
汗為心之液,心虛則盜汗、多汗。
身體王國的公僕─腎
在中醫裡,腎有「先天之本」之稱,實為人體生命之根。古人封腎為「作強之官」,這裡作強的「作」指工作,「強」指其負荷能力。「作強」有承重耐勞、堅韌有力之意,以此形容腎臟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依據我們現在的看法,腎臟是個像駱駝一樣吃苦耐勞的好公僕,為人民做牛做馬,所有骯髒勞累的工作都自己扛。
腎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與生長發育,主水、主納氣、生髓、主骨。腎主藏精,「精」可不單單是我們現代人所想像的男性精子,中醫裡,精包括先天生殖之精和後天水穀之精微,分別是生育繁殖的根本和維持生命的營養物質。腎把兩種精都貯藏起來,成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
主骨生髓,通於腦。因為脊髓上通於腦(這一點和西醫非常吻合),中醫稱「腦為髓之海」。中醫認為精能生髓,而腎主藏精,所以不管腦髓、骨髓,都有賴於腎精。只有腎精充足才能腦海豐盛,於是思路敏捷、記憶力強、聽覺靈敏、智慧絕倫,骨髓生發才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滋養而發育健壯;反之,骨骼就會軟弱無力。此外,《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如果腎精不足,則將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症,老年人之所以多有耳聾、失聰等毛病,也往往是由於腎精衰少的緣故。
腎主水,主要是指它在調節體內水液平衡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一般認為,如果腎陰不足,小便則多,常見於尿崩症、糖尿病等,治療時應滋補腎陰。如腎陽不足,小便則少,多出現浮腫等症,治療時應以溫補腎陽為主。
腎主納氣是指腎有幫助肺吸氣和降氣的功能。中醫認為,呼吸既有賴於肺的肅降,又有賴於腎在下焦起攝納的作用。只有腎氣充足,肺得其滋助,才能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果氣虛而不能納氣時,就會出現動則氣短,呼多吸少,上氣不接下氣。像我們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吸氣困難的喘息病,就稱之為「腎不納氣」,需要用補腎納氣的方法治療。
五臟六腑,從君王到宰相、將軍、後勤司令官等等全部班底都有了,我們人體這個小小的獨立王國,就這樣運轉了起來。
講解完五臟各自的作用和功能後,有必要強調的是,因為五臟六腑透過經絡聯通,所以它們可並不是像上述所說的各自為政,而是相互影響的。比如腎陰不足可引起肝陰不足,會導致肝陽上亢,出現頭痛、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狀;反之,一方偏盛,也可導致另一方的不足,比如肝陽偏盛,下劫腎陰,形成腎陰不足,而同時出現腰困痠痛、遺精、耳鳴、五心煩熱、女子月經不調等症狀。
還有很多例子都告訴我們,五臟絕不僅僅只是機械地各顧各的,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比如,小腸發炎導致人的肩膀痠痛,尤其是天宗穴附近。很多人不明就裡,還以為自己是肩周炎或肩部肌肉勞損,其實這是因為小腸經出了問題。再比如,大腸經氣血出了問題,有時候就表現為鼻炎或咽喉炎,如果你僅僅只是去吞「喉片」,可能折騰了好久都不見好。
正因此,中醫才講究「辨證施治」,覺得西醫大多數時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治標」,而中醫偏要腰痛補腎才是「治本」。
而這些也正是本書的內在邏輯:因為各個臟器互為表裡,所以「內病外治」才有了可能;又因為各個臟腑之間有經絡相互聯通,彼此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或者可以透過強化某個臟器的功能來弱化另一臟器導致的疾病─比如,肝木乘脾土,即肝(木)的生理功能失常,影響脾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即肝氣犯胃(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那麼治療時一般採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法,也就是治理胃部不適時,不單針對腸胃,還要疏理肝氣。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拍拍打打養五臟─透過拍打、按摩相應的經絡穴位來保健五臟,進而強身健體。
第一章
經絡調理基礎篇─
「當事人」的媒體見面會
中華民族是很講求實用的民族,無論什麼東西,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先用了再說。如果有效,就會「用了都說好」,然後更多人的一擁而上;如果效果不彰,只要有人開口說不好,更多的人馬上一哄而散。很少有人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去弄清楚為何有效?又為何無效?到底是本身無效?還是個體差異或者操作方法不對。
這種習性展現到日常生活中,就表現為:如果要吃魚,理論上雖然崇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際上卻是「給我魚就行了,至於製作漁具和怎麼捕魚之類...
作者序
前言/ 五禽戲、太極拳和氣血循環
五禽戲和太極拳,都是國人耳熟能詳和行之有效的健身功法。
五禽戲,據說是由漢代名醫華佗發明的,模仿虎、鹿、熊、猿、鶴等五種動物的動作,輔之以相應的氣息調理,是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太極拳,據說起源自傳奇武學大師張三豐,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與吐納而成,既是武術項目,也是體育和健身項目。
初看,似乎是把風牛馬不相及的兩者硬牽扯到一塊。其實,這只是表象,它們的指導思想都是養生防病,健身的機制都牽涉到本書的重點:人體經絡和氣血循環。
「經絡」是中醫特有的名詞,其作用大致相當於西醫循環、神經、免疫和內分泌幾大系統的綜合;《醫宗金鑑》中說:「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雍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癒。」而「氣血循環」除了包括西醫所述的血液循環和體液循環,還包括營養物質的分化、分配、輸送以及解毒、排毒。
練五禽戲和太極拳之所以能強身健體,就是因為活動刺激了人體經絡,加快了體內氣血循環。《內經》說:「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 加快氣血循環一方面促進肌肉收縮和胃腸蠕動,使人食欲增強,攝入更多的營養物質,同時將其更快地消化、吸收;一方面促進大小便排泄,排出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與廢物;而氣血循環的加快又有利於人體各個器官獲得新鮮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有利於將人體抗菌、抗毒的免疫物質及凝集素等盡快輸送到需要的器官抗菌止血,也有利於老化、壞死的細胞及在與病菌搏鬥中英勇犧牲的免疫細胞更新,並將其殘骸盡快排出。
對此,我們可以透過幾個類似的例子來說明:
「兵貴神速」,這句話也可以用到我們人體的健康上。如果我們身體的某處出血,當然是止血越快對我們身體的損傷越小。怎麼做到盡快止血呢?除了我們外部人為地做創口縫合、按壓、冷敷等措施,最重要的關鍵是神經將出血的資訊快速傳入,再將趕緊分泌凝血因子的命令傳出,然後凝血因子快速大量聚集在創口附近,而後止血。另一個例子是缺氧。這更是不得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人不吃飯可以活一星期左右,不喝水可以活三、四天,但如果不呼吸,幾分鐘就不行了。而像心臟之類的器官、組織,如果缺氧,更是一下子就會「梗死」。
例子很多,道理卻一樣。練健身功,拍打經絡和穴位,加快氣血循環對除舊布新、維持人體正常生理環境,進而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簡而言之,中醫和西醫是兩個不完全相同的體系,它們對於疾病的發生、轉化和治療的指導思想和法門也大異其趣。中醫認為,「外治經絡」可以「內實五臟」,所以內臟的病可以透過外部按摩等方法來解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肩膀痛也許會去治腳,而不是像西醫頭痛治頭、腳痛治腳。同時,因為中醫強調「治未病」,即盡量從預防著手,避免染上疾患,或在剛出現染病徵兆時就予以糾正和消除,更注重平時的健身和保養;西醫雖然也講預防,實際上「治已病」更多,往往是病了再來打針、吃藥、開刀,忙得不亦樂乎。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當然是「治未病」強於「治已病」,平時加強保健優於病時亡羊補牢。由於時間和場地的限制,不是每個人都能經常練五禽戲和太極拳等健身功來鍛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我們能夠多學習一些經絡方面的知識,利用零星的時間、根據不同的場合因地制宜地拍打、按摩穴位,以此刺激經絡,加強氣血循環來保健五臟、強身健體,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前言/ 五禽戲、太極拳和氣血循環
五禽戲和太極拳,都是國人耳熟能詳和行之有效的健身功法。
五禽戲,據說是由漢代名醫華佗發明的,模仿虎、鹿、熊、猿、鶴等五種動物的動作,輔之以相應的氣息調理,是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太極拳,據說起源自傳奇武學大師張三豐,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與吐納而成,既是武術項目,也是體育和健身項目。
初看,似乎是把風牛馬不相及的兩者硬牽扯到一塊。其實,這只是表象,它們的指導思想都是養生防病,健身的機制都牽涉到本書的重點:人體經絡和氣血循環。
「經...
目錄
前言 五禽戲、太極拳和氣血循環
第一章 經絡調理基礎篇 ——「當事人」的媒體見面會
一、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簡介
身體王國的宰相——肺
身體王國的將軍——肝
身體王國的後勤司令官——脾
身體王國的君王——心
身體王國的公僕——腎
二、中醫之氣血
呼吸與氣
四氣
血
氣與味
六氣
延伸閱讀:意志力與精神
三、五行相剋相生
什麼是五行
相剋相生
相生
相剋
相剋為搶,相生為養
四、謎一樣的經絡
謎一樣的經絡
小妙方:有關經絡的典型現象
五、十二經脈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六、奇經八脈
督脈
任脈
經絡連通的器官和走行
延伸閱讀:經絡的相關實證研究
七、人體開關——腧穴
腧穴的命名
腧穴的分類
腧穴的作用
延伸閱讀:全息穴
八、原穴、募穴與背腧穴
十二原穴
十二募穴
背腧穴
第二章 經絡調理過渡篇——修行在個人
一、取穴、配穴有規則
腧穴、奇穴取穴
全息穴的取穴
配穴
小妙方:身體按摩的必選腧穴
二、四招學找穴
指寸定位法
體表標誌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小妙方:如何判斷找穴是否準確
三、按摩需巧手
按
摩
推
拿
揉
捏
捏脊法
顫法
擦法
抖法
搓法
掐法
搖法
小妙方:按摩注意事項
四、神奇的耳穴療法
耳穴分布
耳療
五、腳底——人的第二心臟
腳全息穴(反應區)
六、簡便實用的手全息穴療法
第三章 經絡調理進階篇——拍拍穴位養五臟
一、居家日常按摩保肝臟
保肝的養生穴位
延伸閱讀:各個時間段可選的要穴
二、居家日常按摩清肺
清肺養生穴位
三、居家日常按摩健脾
健脾養生穴位
四、居家日常按摩養心
養心穴位
五、居家日常按摩固腎
固腎養生穴位
第四章 拍拍穴位改善常見病症
一、內科常見病症
感冒
流行性感冒
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心絞痛
陣發性心動過速
高血壓
低血壓
噁心
神經性嘔吐
膈肌痙攣(打嗝)
慢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
胃下垂
胃腸神經症
慢性腸炎
便祕
前列腺炎
遺精
陽痿
尿瀦留
尿失禁
糖尿病
血管性偏頭痛
三叉神經痛
顏面神經麻痺
肋間神經痛
神經衰弱
失眠
腦震盪後遺症
偏癱
二、婦科常見病症
月經不調
經前期緊張綜合症
痛經
閉經
更年期綜合症
妊娠嘔吐
子宮脫垂
不孕症
性功能障礙
婦女泌尿系統感染
慢性骨盆腔炎
急性乳腺炎
產後恥骨聯合分離
三、骨傷科常見病症
頸椎病
落枕
肩關節周圍炎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滑鼠手(腕管綜合症)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指間關節扭挫傷
腰椎間盤突出症
慢性腰肌勞損
急性腰肌損傷
腰椎退變
踝關節扭傷
足跟痛
類風濕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
四、兒科常見病症
發熱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嘔吐
嬰幼兒腹瀉
便祕
遺尿症
夜啼
延伸閱讀:小兒按摩的部位和手法
五、其他常見病症
牙痛
暈車、暈船
昏厥
中暑
近視
老花眼
斜視
眼瞼下垂
溢淚症
慢性扁桃腺炎
咽喉炎
聲音嘶啞
鼻竇炎
慢性單純性鼻炎
前言 五禽戲、太極拳和氣血循環
第一章 經絡調理基礎篇 ——「當事人」的媒體見面會
一、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簡介
身體王國的宰相——肺
身體王國的將軍——肝
身體王國的後勤司令官——脾
身體王國的君王——心
身體王國的公僕——腎
二、中醫之氣血
呼吸與氣
四氣
血
氣與味
六氣
延伸閱讀:意志力與精神
三、五行相剋相生
什麼是五行
相剋相生
相生
相剋
相剋為搶,相生為養
四、謎一樣的經絡
謎一樣的經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