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著作達80冊的世界免疫學權威 安保徹
40年研究集大成之作
告訴你疾病自癒的真相
解開身體運作的謎團
徹底治癒現代醫學無法根治的疾病
不靠藥物也能重回健康的軌道
你厭倦了不斷吃藥,病一直都沒好嗎?
你是否希望不靠藥物就能恢復健康,但總是聽從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網路偏方,或是使用沒有學理根據的自然療法?
現代醫學時常一面倒,只用數值判斷身體反應,使用錯誤的治療,反而讓疾病更難治好。
你現在最需要的正是──如何判斷藥物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從了解身體運作方式來正確使用自然療法恢復健康!
像是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吃的降血壓藥會引起腦梗塞(腦中風)嗎?聽信網路偏方喝的洋蔥泡紅酒,容易讓你心悸不舒服。吃完全無鹽的料理,反而會使身體冰冷。其實高血壓是生活太過操勞的一種表徵,試著不要過分努力,改變生活方式才是治癒疾病的第一步。
本書作者安保徹醫師,不但是國際免疫學權威,也是暢銷健康書的作者,他將40年的醫學研究和門診觀察實踐在患者身上,跳脫現代醫學對症療法只針對局部的器官治療,他揭開疾病和內臟之謎,提出有根據、有效果的自然療法。他曾經建議大腦有腫瘤卻無法動手術的患者泡澡,之後那位患者打電話來道謝,他每一天不斷重複泡澡,僅僅透過提升體溫,啟動身體的免疫力,腦腫瘤真的自然萎縮了。
許多西醫治療上難以根治的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或是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甚至是癌症這類重症,在以體溫療法和生活調整之後,竟然都成功地改善病情,或是不再復發。
本書公開如何活用身體構造脫離疾病,讓您能夠正確利用免疫力和養生方法自然康復。
如果能夠明白身體的構造,就能理解身體的聲音,也能了解為何自己會發生症狀。只要理解身體的聲音,就能自己處理症狀。是該休息比較好呢?還是溫暖身體比較好呢?或者應該運動一下?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最棒的主治醫師。
本書解開人體20個器官的奧秘,45種代表性疾病的謎團,是最完整的人體自癒百科。翻轉現代醫學的嶄新觀念,提供人體自癒的關鍵方法:
1. 糖尿病患者糖分代謝受阻的原因來自壓力。
2. 降膽固醇藥會瓦解肌力,讓人臥床不起。
3. 類固醇藥膏會讓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皮膚會變成紅黑色,還會逐漸變得僵硬。
4. 膝蓋痛,使用止痛貼布只是暫時的安慰劑,消炎止痛藥會讓你胃痛、血壓升高。
5. 便秘和雌激素有關,消除壓力才是才是根治之道!
6. 遲遲無法懷孕,不是不孕症?溫暖身體、放鬆自己才是根治之道!
7. 人處於低體溫狀況時,僅比正常的36.5度下降1度而已,免疫力就會下降37%,體內酵素活動也會降低50%,而39.9度以上的熱度可以讓癌細胞死亡。疾病從壓力和低體溫開始。
8. 副交感神經優勢的人易有過敏疾病,交感神經優勢的人容易腦中風或心肌梗塞。
9. 「鐳溫泉」等放射能溫泉能夠活化粒線體,讓癌細胞自然消失。
10. 五十肩和關節炎和側睡姿勢有關,仰睡才能讓身體放鬆休息。
11. 高血壓是保護身體的反應,如果使用降血壓藥強行把血壓降低,可能會發生血流障礙,甚至發生癌症。
★26種簡單就能提升自癒力的方法
按摩手腳指甲、乾布摩擦法、重覆泡澡、吃飯八分飽、有氧運動(快走)、放鬆脖子肩頸(8字運動)、重視睡眠、臍下丹田呼吸法、針灸髮旋療法…等
現在起,改善引發疾病的三大原因:低體溫、缺少氧氣、高血糖。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啟動身體具備的自癒力。
本書特色:
★完整解析自然療法中運用的免疫機制和原理,堪稱免疫學領域的自癒經典。
★提出「白血球受自律神經支配」法則,找到產生疾病的共通原因是因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平衡,解釋兩者互相調節控制著身體的運作。
★探討身體20個器官、45種代表性疾病的謎團,每個人都能藉此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找到疾病的解決之道。
★破解現代醫學的對症療法,以全身的整體觀點來探討疾病的成因。
★強調溫熱身體改善血液循環,停止吃藥,多吸收氧氣,最後改變生活方式才是治好疾病的捷徑。
作者簡介:
安保徹
世界知名免疫學家
1947年出生於青森縣。新瀉大學榮譽教授。醫學博士。1972年東北大學醫學系畢業。1980年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留學中製造出「對抗人體NK細胞抗原CD57單株抗體」,命名為「Leu-7」。1989年發現「胸腺外分化T細胞」,1996年解開「白血球的自律神經支配結構」。1999年發現胸腺外分化T細胞負責防禦瘧疾感染。2000年左右在美國的專業雜誌發表學說,內容說明顆粒球是造成胃潰瘍的原因。2013年3月新瀉大學研究所醫齒學綜合研究科教授退休。從細胞階段解讀免疫機制的世界級免疫學者。
章節試閱
阻止令人不舒服的修復反應會引發疾病
人體具備自然治癒能力,就算生病或受傷也會自動開始治療。
發燒、疼痛、腫脹、顫抖、麻痺、發癢、起疹子、腹瀉等狀況雖然都是不舒服的反應,但對身體來說是代表逐漸恢復的反應。
發燒的體內環境可以讓淋巴球增加到最大數量,並且容易活躍。感到疼痛是因為乙醯膽鹼、前列腺素、組織胺等物質增加,幫助改善血流障礙,而這些物質會讓感覺神經的反應變得過度敏感。腫脹是白血球從血管的隙縫鑽出,衝到發炎的部位利用吞噬和抗原抗體反應排除異物造成的。燒燙傷和凍傷經過腫脹之後也可以恢復,所以這是無可避免的反應。顫抖也一樣,過度換氣和巴金森氏症的顫抖,還有癲癇發作時的肌肉痙攣,都是為了震動收縮的血管,讓血管回到原本的狀態,幫助血液流至全身。
各位都有長時間跪坐之後腳麻站不起來的經驗,麻痺也是回復血流的身體反應。血流開始回復之後,身體發癢和起疹子是要把進入身體的抗原排出去的反應。腹瀉則是要將體內有害物和老舊廢物快速排泄掉的作用。這些令人不舒服的反應正是身體的修復反應,是免疫細胞為了保護身體而開始活躍,正在和敵人作戰的證據,但是現今的醫學已經忘記這件事了。
使用消炎止痛藥、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藥劑等藥品,的確可以快速消除不舒服的症狀,但也阻斷了修復反應。不過,就算反應被阻止了,身體內修復的機制仍然持續運作,所以為了想辦法再一次重新啟動修復反應,又會再引起相同的症狀。如果又想用藥消除症狀,絕對不可能治癒疾病,反而開始進入惡性循環。請只在急性期使用藥物,而且必須和對症療法永遠說再見。
副交感神經優勢與過敏疾病
導致副交感神經太過強勢的原因是過度的放鬆。吃得很飽加上運動不足,製造出太過鬆懈的生活。
這種情況的特徵是,對於微小的壓力過度敏感而且反應激烈,疾病症狀強烈發作,但卻很容易治好。
副交感神經優勢狀態會讓乙醯膽鹼分泌過量,也讓帶有乙醯膽鹼受體的淋巴球數量增加。淋巴球很多代表體內是免疫力高的狀態,因為顆粒球減少了,曾經入侵過體內的動物、植物或化學物質的抗原(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再度入侵的時候,淋巴球過度反應,就連對身體無害的東西都想排除,因此發動抗原抗體反應。
如果把進入體內的抗原當作「壓力」,並且想要釋放這種「壓力」,身體會產生副交感神經反射因而出現過敏反應。雖然發生過敏反應的時候顆粒球數量有增加,但是反應消失之後又會回到淋巴球偏多的狀態。代表性的疾病有花粉症、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
與過敏反應機制有關的是肥大細胞。肥大細胞在骨髓誕生後移動到組織內,分裂之後成熟。肥大細胞存在於發炎部位和腫瘤周圍的血管,還有幾乎全部的內臟,另外皮膚和呼吸道的黏膜之類會接觸外界的組織也分布著許多肥大細胞。
肥大細胞內部帶有組織胺、白三烯、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等嗜酸性球的顆粒,細胞表面有Fc受體,B細胞產生免疫反應之後製造抗體IgE,IgE的Fc部位會和Fc受體結合。
因此血液中的IgE會和肥大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讓肥大細胞對於抗原變得敏感且容易察覺(致敏化)。
抗原再度入侵時,肥大細胞內的顆粒立刻放出組織胺等化學傳導物質。這個反應將會誘導過敏反應,把抗原或抗原抗體複合物排出體外。
組織胺會對血管產生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讓黏膜腫大,也會讓平滑肌收縮使人咳嗽。血管內皮擴張,引起打噴嚏和發癢。
讓過敏反應更加激烈的是透過乙醯膽鹼接收命令的前列腺素的作用。為了修復組織所以擴張血管或讓感覺神經變得過敏,引發疼痛和發燒。
治療過敏疾病一般是使用抗過敏藥物,例如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的化學傳導物質的抗組織胺藥、化學傳導物質游離抑制劑、血栓素A2抑制藥物、白三烯素抑制劑等。這些藥物會讓症狀暫時減輕或停止。
但是,過敏反應是為了把進入體內的異物排出去,也是在壓力之下保護身體避免組織破壞的反應,使用藥物停止過敏反應的話,症狀還是會轉移到下一次繼續發作。
想要消除皮膚的疹子反而引發氣喘,再來想阻止氣喘發作又得到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疾病一個接著一個發作,變成連鎖過敏反應(allergy march)。而且,雖然一開始是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引發的疾病,但是藥物讓身體冰冷,逐漸轉變為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要改善過敏,先停止用藥溫熱身體促進排泄吧。
原本幼兒時期到15歲左右就是淋巴球較多的體質,所以小孩子很容易得到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發作。過敏性疾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淋巴球過多的體質,想要改變體質,就要多運動,適度刺激交感神經,抑制淋巴球的過度反應。甜食會讓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請記得要控制。淋巴球的比例隨著成長減少,對於抗原的過度反應逐漸變少,成人之後就會自然治癒了。話說回來,現在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體質的人很多,成人的過敏性疾病逐漸在增加。壓力正在反射性地增強某一邊自律神經的活動,必須要有這份自覺然後改善體質,疾病才能治癒。
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可用溫熱治癒
我們的身體不論是要運動還是修復,都必須依靠能量才能進行。如果身體無法製造能量,也就沒辦法維持生命了。
能量的來源是葡萄糖。
飲食攝取的醣類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中,再被運送到細胞內作為能量來源使用。
健康的人體內血糖升高時會分泌胰島素,把葡萄糖送進細胞裡,藉此降低血糖。當血糖下降後,身體又會分泌升糖素之類有拮抗作用的激素來升高血糖,以保持正常的血糖值(70mg/dL以上)。
糖尿病是負責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出了問題,體內維持著高血糖的狀態(血液中的葡萄糖為高濃度),導致尿液當中出現糖分的疾病。
糖尿病分成兩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自體免疫導致體內無法製造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可以分泌胰島素,但分泌量太少或產生的效果太差,使得血糖升高。
第一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遭到破壞,胰島素量絕對性的不足,不論剛吃過飯還是晚上或早餐前血糖都很高。這類型病患多數在童年發病。不只是胰島素,有升高血糖功能的拮抗激素(升糖素、腎上腺素等)的分泌能力也會減弱,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值。
亞洲人經常得到的是第二型糖尿病。
大家容易認為第二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吃太多又運動不足,而且好發於高大肥胖的美國白人和黑人,但是亞洲人的糖尿病跟飲食沒什麼關係,反而工作過量才是原因。
如果工作太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種操勞生活的壓力會使交感神經緊張,刺激腎上腺素分泌。
腎上腺素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促進肝臟的肝醣分解成葡萄糖,讓血糖上升。
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之下,血管收縮,氧氣減少,體溫降低,導致粒線體有效率的能量製造路徑無法運作。身體改成依賴糖解作用製造能量,為了避開壓力,使用糖解作用產生的瞬間爆發力克服目前的困境。
直接攝取葡萄糖到細胞裡面(細胞基質內)開始糖解作用時必須要有胰島素,沒有胰島素的話葡萄糖沒辦法通過細胞膜。
糖解作用不需要氧氣,而是使用胰島素將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分子的丙酮酸。然後再把製造出來的丙酮酸送到粒線體,有效率地製造能量。
可是,因為無法攝取到氧氣,最後製造出來的產物不是丙酮酸而是乳酸。
乳酸是激烈運動之後細胞無法取得氧氣而製造的產物,很忙的時候乳酸會跑到細胞外重複引發抽筋。就像糖尿病患者也會經常抽筋。
粒線體無法活用乳酸,因此乳酸會被血液運送到肝臟,再被合成葡萄糖(糖質新生)。
糖解作用使用胰島素製造能量,產生丙酮酸或乳酸,再進入糖質新生,經由這個過程不斷製造能量。
因為這是為了避開壓力而在緊急狀態下製造能量,一直重複相同的路徑,不管過了多久都還是需要胰島素。結果,分泌胰島素的胰臟越來越疲勞,加上粒線體無法有效率地製造能量,能量因此不足,身體將會逐漸衰弱。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內,能量製造機制並沒有平衡地運作。
體溫高的人血液循環順暢,身體每個部位都能獲得氧氣,所以糖解作用產生的最終產物丙酮酸能夠順利地送到粒線體內,被代謝之後,成為乙醯輔酶A進入粒線體內的檸檬酸循環,完全燃燒直到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完整地被利用到最後。
粒線體製造能量時不需要胰島素。只要有足夠的體溫就能進行葡萄糖代謝,因此可以節省胰島素的使用。
只要糖解作用和粒線體雙方的運作能夠維持平衡,就不會影響到血糖值的狀況。
我在思考糖尿病的原因在哪裡的時候,偶然看到了岡山大學的糖尿病患者研究(岡山大學研究所保健學研究系的上者郁夫教授的研究)。
7位50多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男性5人,女性2人,當中2人是前期糖尿病),請他們一年內每週做兩次岩盤浴,結果全員空腹時血糖值都降低(有3人回復到正常值),HbA1c(糖化血色素)也全員下降了。
也有人併發症的飛蚊症和末梢神經違和感消失,或者尿液裡不會再出現糖分,出現症狀的改善,還有報告指出研究開始之前7人的平均體溫(舌下溫)是35.8度,結束之後平均體溫上升到了37.1度。
糖尿病當中有種類型是相對於血液中的血糖值,胰島素上升速度較慢,或者上升濃度不夠等等,胰島素的敏感度(效果)降低,對於胰島素的反應變遲鈍了。
如果胰島素量真的足夠,血糖值應該會下降才對。明明血液中的胰島素含量很高,卻不知道為何會得到糖尿病,所以第二型糖尿病又叫作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空腹時血液中胰島素值15μU/mL以上)。
不過,胰島素阻抗性的糖尿病,只要溫熱身體,每個患者都會逐漸恢復正常。
年輕時就得到糖尿病的患者都傾向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高、體溫低的狀態。
亞洲人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數病因都不是缺少胰島素,而是因為體溫太低導致粒線體的功能下降。
粒線體也必須利用糖解作用製造的丙酮酸來獲得能量,所以如果體溫太低,粒線體無法運作,葡萄糖耐受性也就跟著變差。
因此,糖尿病的概念改變了。
脫離低體溫才是治好糖尿病的最終王牌。
我想,依賴外來胰島素的糖尿病,只要消除胰臟內分泌胰島素細胞的疲勞,應該也可以回復細胞的功能。
一般的治療方法是補充受到抑制的胰島素,通常醫生給的建議都是藥物治療和限制飲食,但是糖尿病患糖分代謝受阻的原因來自壓力,一旦開始嚴格的限制飲食,身體感覺到危機又會讓血糖值上升。
如果可以了解身體裡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每個人都能夠溫柔對待自己的身體,也會更珍惜自己的身體。
因為糖尿病是體溫36度左右這種微妙的低體溫引發的疾病,記得在日常生活中多下點工夫保持身體溫暖。
在體內打造一個製造能量的粒線體喜愛的環境,從舒服的溫度、充足的氧氣、太陽的紫外線,到自然界的放射線,都能吸收做為養分,如此一來身體一定會有所改變。
阻止令人不舒服的修復反應會引發疾病
人體具備自然治癒能力,就算生病或受傷也會自動開始治療。
發燒、疼痛、腫脹、顫抖、麻痺、發癢、起疹子、腹瀉等狀況雖然都是不舒服的反應,但對身體來說是代表逐漸恢復的反應。
發燒的體內環境可以讓淋巴球增加到最大數量,並且容易活躍。感到疼痛是因為乙醯膽鹼、前列腺素、組織胺等物質增加,幫助改善血流障礙,而這些物質會讓感覺神經的反應變得過度敏感。腫脹是白血球從血管的隙縫鑽出,衝到發炎的部位利用吞噬和抗原抗體反應排除異物造成的。燒燙傷和凍傷經過腫脹之後也可以恢復,所以這是...
作者序
新瀉大學榮譽教授˙日本自律神經免疫治療研究會理事長 安保 徹
聽到疾病這一個字眼,每個人都會皺起眉頭,但其實疾病是提醒我們改變生活方式的訊息。當然,最初這條訊息非常微小,小到很難注意,因為沒有被察覺,所以才逐漸變大以讓人注意到,這就是疾病。
疾病給人的印象普遍是邪惡、恐怖的東西,但絕對不是只有壞的一面。我聽了從疾病中生還人們的感想,每個人都說因為生病,「我變得更珍惜身邊的人」、「心中感謝的心情變得強烈」、「找到了人生的目的」,這些價值觀的變化令我驚訝。
解開疾病發生的機制後,就會明白疾病其實不可怕。現代的高度醫療是為了治好疾病而持續學習探求之後的結果。
江戶時代的醫療是參考中國的五臟六腑、陰陽等漢方醫學,不過只看全身來做治療還是有極限,因此疾病很難治好。這時候,杉田玄白等人將一位德國醫師寫的書的荷蘭語翻譯版「Anatomische Tabellen」翻譯成日文,寫成「解體新書」。內容記載詳細的內臟器官運作方式,可說是非常嶄新的醫學著作,日本人也因為這本書而覺醒了。
現代醫學用科學方法詳細分析人體構造到遺傳基因,可是卻遺忘了人體本身具有治好疾病的機制。身體是全部連繫在一起的構造,絕對不會是身體出錯才生病的,所以現在從全身的角度來推論疾病,對於治療可說是有著重大的意義。
我個人認為,只針對局部器官治療的對症療法,正是引來難治疾病的原因。除了急性期的症狀,急速產生藥效的化學藥劑都不要使用,這樣對於治病才會更有效果。
招來疾病的元兇在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想要脫離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改變生活方式。請不要認為疾病很可怕或治不好,希望各位當作身體的訊息接受它,然後開始規劃一個全新的生活。
新瀉大學榮譽教授˙日本自律神經免疫治療研究會理事長 安保 徹
聽到疾病這一個字眼,每個人都會皺起眉頭,但其實疾病是提醒我們改變生活方式的訊息。當然,最初這條訊息非常微小,小到很難注意,因為沒有被察覺,所以才逐漸變大以讓人注意到,這就是疾病。
疾病給人的印象普遍是邪惡、恐怖的東西,但絕對不是只有壞的一面。我聽了從疾病中生還人們的感想,每個人都說因為生病,「我變得更珍惜身邊的人」、「心中感謝的心情變得強烈」、「找到了人生的目的」,這些價值觀的變化令我驚訝。
解開疾病發生的機制後,就會明白疾病其實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身體和免疫的機制
調整免疫系統的自律神經網路
在血液裡工作的免疫細胞──白血球
兩個免疫系統──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
跟著人類一起進化的新舊免疫系統
自律神經支配白血球的法則
疾病從壓力和低體溫開始
製造能量的粒線體和糖解作用
疾病的性質和壓力的變遷
第二章 引發疾病的原因
一 疾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會發生
二 醫療被細分和專科化之後導致疾病發生
三 阻止令人不舒服的修復反應會引發疾病
四 特化細胞的返祖現象引發疾病
五 長期血流不足將會引發疾病
六 低體溫、缺少氧氣、高血糖會引發疾病
七 自律神經某一邊過度興奮會引發疾病
八 時代改變體質會引發疾病
九 粒線體停止活動會引發疾病
十 依賴即效性的藥物會引發疾病
流行性感冒
第三章 疾病與生活習慣
交感神經緊張與破壞組織的疾病
副交感神經優勢與過敏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長壽者帶有很多的自體抗體
癌症(惡性腫瘤)
使癌細胞自然萎縮的自行治療
高血壓
引起腦梗塞的降血壓藥
糖尿病
降血糖藥與胰島素
血脂異常症
降膽固醇藥與臥床不起
動脈硬化
第四章 疾病和內臟之謎
腦
憂鬱症
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
名為感謝的藥
眼睛
青光眼/白內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擾亂體內節律的藍光
耳朵
耳鳴/突發性重聽/梅尼爾氏症
兩種類型的失眠
鼻子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蓄膿症)
口腔
牙周病/味覺障礙
皮膚
皰疹(帶狀皰疹)
異位性皮膚炎/下肢靜脈瘤(靜脈曲張)
危險的「美白」願望
削減壽命的類固醇藥劑
心臟
讓心臟功能變差的抗凝血藥物
肺
肺炎/非結核分枝桿菌
胃
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症
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潰瘍/抗老
膽囊
膽石症/膽管癌的原因
胰臟
胰臟炎/酒精與香菸
小腸
克隆式症/腸內細菌
藥中橫綱,消炎止痛藥的弊害
大腸
便秘、腹瀉/潰瘍性大腸炎
闌尾炎/生活中的工夫
肝臟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肝臟的進化
腎臟
腎血管性高血壓
無法停止血液透析的原因
膀胱
膀胱炎/膀胱過動症
子宮
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懷孕的機制
前列腺
前列腺肥大症/前列腺癌
頭髮
脫毛症/甜食
其他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白血病
壓迫性骨折和其他疾病/腕隧道症候群
脾臟
第五章 疾病的治療方法
秘訣 疾病可用逆轉模式治好
副交感神經排泄反射反應的活用
養生 按摩手腳指甲調整平衡
乾布摩擦提升調節體溫的功能
溫熱 比起淋浴,泡澡絕對是更好
徹底溫暖身體治療疾病
飲食 細嚼慢嚥吃八分飽防止老化
日本人果然還是要吃傳統和食
運動 有氧運動讓粒線體充滿精神
放鬆脖子和關節提高血流量
生活 重視睡眠恢復身心健康
利用腹式呼吸攝取氧氣
高體溫可幫助製造全部的營養
第六章 生活方法指南
傾聽身體的聲音選擇健康法
健康檢查和疫苗接種都適當就好
別太操勞,也別太鬆懈
喚來福氣,充滿歡笑的生活
為身體加入自然的力量
對任何事都充滿興趣的生活使大腦活化
迎接最後一刻的方法
年紀大了之後要保養身體
日本自律神經免疫治療研究會
自律神經免疫治療與研究會
改變疾病的治療法
髮旋療法/無血刺絡療法
三井都女子式溫熱療法/交流磁氣療法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身體和免疫的機制
調整免疫系統的自律神經網路
在血液裡工作的免疫細胞──白血球
兩個免疫系統──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
跟著人類一起進化的新舊免疫系統
自律神經支配白血球的法則
疾病從壓力和低體溫開始
製造能量的粒線體和糖解作用
疾病的性質和壓力的變遷
第二章 引發疾病的原因
一 疾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會發生
二 醫療被細分和專科化之後導致疾病發生
三 阻止令人不舒服的修復反應會引發疾病
四 特化細胞的返祖現象引發疾病
五 長期血流不足將會引發疾病
六 低體溫、缺少氧氣、高血糖會引發疾病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