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以360度閱讀地球!
無論如何,我希望盡可能完善地與你分享我曾經目擊的世界。
這個過程,自始至終,非常痛快。
繼《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後
金鼎獎得主、詩皇 羅智成 邀請你一起共遊:
《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鏡頭限制了眼眶,限制了視野,鏡頭的本質就是選擇。
來自眼睛的選擇,來自連結著大腦的眼睛的選擇。
教皇羅智成的《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構想十分久遠,籌備的過程斷斷續續超過十年,
共收入137張獨特視角所攝影的照片,期間不但封面做過多次的改變,開本、版型、照片與文字等等也都做了多次的改變。
「遠在咫尺」,Far inside,是羅智成自創,也是他非常喜歡的書名,呈現出他在每一次的旅行,或在某些特定場合時,的知性、感性與隨性的影像記憶,加上作者本身獨具魅力、感性、詩性的語言文字風格,營造出觀看的視覺與閱讀的樂趣。
本書共分為五輯──「趨光性」、「趨異性」、「趨根性」、「趨群性」以及「趨己性」,這些蘊藏豐富異質元素的審美經驗,是羅智成「心靈的新陳代謝」理論裡非常重要的概念。
羅智成表示:
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希望讀者翻開這本攝影集時,會在許多想法之前,被誘發出我在前面歸納出來的那五種根性,好像站在我的心底,和我一起看風景、一起旅行一樣。
延伸閱讀:
羅智成,《迷宮書店》
作者簡介:
羅智成
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文化觀察者。
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經長時期參與多種媒體的經營管理,如:報紙、雜誌、電台、電視製作、出版及通訊社等;也曾擔任過相關公職。現為文化創意事業負責人。著有詩集《畫冊》、《傾斜之書》、《寶寶之書》、《光之書》、《泥炭紀》、《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等,詩劇《迷宮書店》,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攝影集《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祕、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面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面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出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章節試閱
趨己性
要叫「趨己性」還是「趨我性」,反正都一樣拗口,但我在此要談的,就是攝影活動的最主要的樂趣之一:自我表現——情感與態度的表現、個性或特殊興趣的表現、特有觀點的呈現,還有創意、顛覆、執迷與神來之筆……這當然是我最感興趣,也較拿手的事了。另具隻眼、特立獨行、另闢蹊徑……總是在搜尋、挑選、建構,形同用眼睛在思想的攝影,其實是自我表現最有效的工具。
透過主題的選擇、透過構圖、框取,我們彰顯最鮮明的訊息、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或美感元素。不是為了景物,而是為讓讀者透過景物看到攝影者自己。
「趨己性」是關乎主體而非客體的,在這本攝影集裡頭的每一張照片,都同時一定包含著某種「趨己性」的實踐。它們都直接間接表現我所追求的美學理想或自然流露的性格與心境。例如:對形式均衡與實質均衡的敏感、對稱與不對稱間的擺盪、顛覆慣性或可預測性、追求飽滿的訊息與象徵、追求意外的念頭、滿足視覺潔癖、不放棄官能愉悅等等。
要在按快門的這個小動作上實現所謂的「自我表現」,我們就得在拍攝的對象上尋找所有有效用的細節,並把它加以凸顯、運用。接下來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在應證我的私屬美學觀點。
No.116 這張布拉格老城區的照片,是從紙本相片再掃描回來的,因為多年前那次布拉格之旅的幻燈片我始終沒把它找出來。雖然如此,即使找出來了,我相信我還是會選用現在的這一張「階梯」。不是因為它很布拉格,而是布拉格太出名、太有特色了,我想呈現出一張不是刻板印象的布拉格。我一直稱布拉格為西歐文明的潛意識,教堂裡保有許多文明初期的心智和世界觀,城堡裡保有許多陰暗記憶或想像。
這張照片的意義不在於布拉格,在於它顯現我內心的形象。
趨己性
要叫「趨己性」還是「趨我性」,反正都一樣拗口,但我在此要談的,就是攝影活動的最主要的樂趣之一:自我表現——情感與態度的表現、個性或特殊興趣的表現、特有觀點的呈現,還有創意、顛覆、執迷與神來之筆……這當然是我最感興趣,也較拿手的事了。另具隻眼、特立獨行、另闢蹊徑……總是在搜尋、挑選、建構,形同用眼睛在思想的攝影,其實是自我表現最有效的工具。
透過主題的選擇、透過構圖、框取,我們彰顯最鮮明的訊息、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或美感元素。不是為了景物,而是為讓讀者透過景物看到攝影者自己。
「趨己性」是關乎...
作者序
序言
封面照片,是從布魯塞爾鬧區一座高樓往下拍的。
那個上班日的午後正下著雷陣雨,從窗戶上豆大的雨點就可以看出當時雨勢盛大。我帶著蕭索的心情,漫無目的望著窗外雨景,始終找不到目光可以逗留的地方。但是相機已經拿在手上,我必須找個至少足以觸動指頭的動能按下快門。
我一邊尋找,透過涕泗縱橫的玻璃窗,狙擊底下的城市和矗立其中的教堂,一邊玩著變焦的遊戲。
這張照片的焦點就在水珠上。由於凸透鏡的效果,仔細看你還會看出每顆奇形怪狀的水珠上倒立的教堂。
我為什麼選這張照片當封面?因為它抽象、詭異、引人好奇,而且──決定之後我才發覺──它也許也最接近《遠在咫尺》可能的寓意。
我曾經試過其它的照片當封面,但都因為主題太具體,怕主導,或誤導了整本書的訊息而放棄。
像書名頁上的照片「白晝路燈」,是在都柏林的街頭拍攝的。在緊湊行程的空檔裡,我仍希望把握機會抓住這座傳奇城市特有的表情,因此我的心靈狀態有點像像調得過大的光圈,覺得當天的太陽特別令人暈眩。遊目四顧,頗有遊蕩於《尤利西斯》主角布盧姆意識裡的感覺。它也曾經是我的封面選項。但是我並不想讓這本攝影集顯得那麼疏離。
另一個書名頁照片,定不出標題的西迪布薩特產店,掛著許多木偶和鳥籠,也曾經是我屬意的封面(倒是我在此買回去的鳥籠後來成為詩集《夢中書房》初版的封面)。我十分驚豔於安德烈.紀德也為之流連的這座懸崖上的濱海小城;在彼,白色的屋宇、圍牆和淺藍色的窗框、門飾主導著整個視野,流洩著異國異境的夢幻光影。但我覺得這本書感興趣的東西要大過這張照片。
還有許多我喜歡的照片,都考慮過拿來當封面。但跨頁扉頁的這一張沒有,它太繁複了,沒有地方擺書名。我是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圍牆外拍攝的,取的題目叫「鐵鑄的織錦」。
我提到這麼多關於封面的事,因為出版這本攝影集的構想非常久遠,拍照的時間有的超過三十年(有些還忘了時間),正式編排的過程(送掃描、設計版型)斷斷續續也超過十年;不但封面做過多次的改變,開本做了多次的改變,版型做了多次的改變,作品的內容,包括照片與文字也做了多次的改變。
的確,終於付諸行動的這次的嘗試裡,我要呈現或表現什麼東西?哪些照片因此要放哪些不要放?讓我費了不少心思。
在《遠在咫尺》之前,我出版過幾本文字與照片相搭配的作品,例如最早先的《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南方朝廷備忘錄》和遊記《南方以南.沙中之沙》;甚至詩集《地球之島》與《夢中書房》也都安插了少量攝影圖片。它們都不是攝影集,攝影集至少要讓影像作品自己說話、獨立呈現意念。但《遠在咫尺》算嗎?我在作品的前前後後作了不少文字說明、論述,唯獨相關的參數付之厥如:光圈、快門、型號甚至攝影日期都沒有交代,很多已經忘記,很多我甚至不曾去注意。但是,我試圖做到圖文分離,盡量不要讓文字影響、干擾讀者單純感受影像的樂趣。
既然提到早先出版的東西,那要不要讓某些圖片在此再出現?還有,仍未放棄出版念頭的其它遊記,例如:上海、香港、新疆、加州、斐濟或帛琉,我拍攝了更多照片或幻燈片,在這裡如何淺嚐即止?在這本攝影集裡,一個城市、地點或主題最多挑選幾張照片?選擇標準為何?
我一直猶豫不定,也反反覆覆修改本來的決定。進到美編的手中做完稿時,我都還多次大量置換照片,弄得工作團隊人仰馬翻,在此可真要感謝江宜蔚的不厭其煩。如今,擺脫每次必然出現的出版焦慮症候群,硬著頭皮把它推出來,實在心虛又興奮。
「遠在咫尺」,Far inside,是自創的,自己也很喜歡的書名。它傳達了這些外在影像的內在性,也傳達了這本攝影集的根本目的:呈現我在旅行或在某些特定場合時知性、感性與隨性的影像記憶。這些景物拍攝的地點或許十分遙遠,但是它們被看見、被記住、被存放的地方卻很近,就在心底。
我在旅行中尋找什麼呢?
──也許不該這樣問,我有太多的旅行根本是不為什麼的,至少不為審美或藝術創作。
如果問,在旅行或某些時辰,我拿起相機,要尋找什麼呢?似乎是比較好回答的問法。因為拿起不輕的相機來拍照並不那麼方便、容易,以致於這個動作需要一個目的。我對攝影技巧並不那麼在行,但只要到某個有所期待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旅行,我就不自覺想要藉這個工具來做點什麼。部分原因,也許是對繪畫的一種補償心理吧?我曾熱愛畫畫;和文字一樣,它是我自我表現最嫻熟的工具之一,辨識性甚至更高,但我一直沒有足夠時間經營這個領域;也許,是我需要影像來傳達文字力有不逮,或文字顯得多餘的訊息。許多心靈被觸動的時刻,我們只想把第二人稱的你帶在身邊,親臨現場,心領神會、心意相通,但我無法帶著你到處遊蕩,攝影就是我眼睛的錄音機。
仔細想想,在這個時代,攝影真是方便又神奇的創作工具,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看清楚許多事物,並在更短的時間裡把它紀錄下來。如果你覺得不滿意,還可以把握時間,一次兩次三次試到滿意為止。我真的就常常這樣,按快門的時候,只有某種掠奪美感的快意,毫無懸念、毫無壓力;這本書許多照片的產生或出處就可以證明;它們從道貌岸然的大機器到手機、傻瓜相機都有;從相片、幻燈片到記憶卡都有(由於從事過出版事業的習慣使然,來自相片的極少)。自然而然地,文字和攝影都是讓我流動的心智客體化、可被觸及不可或缺的工具。
透過鏡頭我到底在尋找什麼呢?
讓我分神,讓我呆立原地,讓我架出笨拙的姿勢,讓我喃喃自語……非常困難的簡單地說,我總是在尋找某種「異質的」元素;新、鮮、奇、異於熟悉或慣性之物的,一種可以被感官分辨出來的粗略或細膩的差異,一個逗點,一個句號,一個無依無靠的視線可以暫時,但滿足地駐足的對象,或難得的視覺盛宴,非比尋常、非同凡響。「異質元素」是我「心靈的新陳代謝」理論裡非常重要的概念。什麼是「心靈的新陳代謝」呢?
一般的「新陳代謝」,泛指生物與體外環境進行物質或能量交換,以維持生長或生命。我諧擬了這個術語,用「心靈的新陳代謝」來描述「透過新的知性或感性刺激, 更新我們疲憊、空虛,因為過度反覆而枯燥的精神狀態,再造活力、恢復敏銳官能與積極的態度」這樣一個過程。在前工業時代,人類勞力而不勞心,他們通常只意識到肉體的耗損與修復;到了我們這個競爭激烈、資訊爆炸、充滿各式刺激、各種焦慮的後工業時代,由於精神、心靈上的大量耗損,讓我們不得不頻繁地進行「心靈的新陳代謝」。
「異質元素」,或各種新的官能與心智上的刺激,同時也是美感經驗的重要元素。透過鏡頭對異質元素的辨認、篩選,我尋找、捕捉、安排、創造──甚至定義著不停擴大的美感經驗。透過鏡頭,我的眼睛像某種嗜美的生物,具備著「趨光性」、「趨異性」、「趨根性」、「趨群性」以及「趨己性」的生物本能。無論結果成功還是失敗,按下快門的當下,我一定自以為觸發了或滿足到其中一種根性。
我相信這五個類型的審美經驗蘊藏著最豐富的異質元素,因此在這本攝影集的編排上,我大膽地把所有作品分到這五個範疇,或主題裡。
當然,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的作品幾乎同時也可以被歸到另外一個範疇,或不止一個範疇。但至少,通過分類,我提示了讀者,在按快門的當時,是哪一件刺激主導了我的眼光。
比較可惜的是,在多次搬遷,以及多年來斷斷續續的整理工作之後,更多珍貴的圖片或檔案,陸續消失或塵封於它處,到出版前夕的此刻仍舊不知下落;例如:美國東西岸、奧地利、布拉格、北海道、羅曼蒂克大道等,那些當時辛苦攝取、翻看再三的作品,幾乎都銷聲匿跡。我希望,如果可能的話,在下一本攝影集裡把它們秀出來。
進廠時刻迫在眉睫,我卻處於一種過度緊繃後的恍神狀態,迅速失去對自己作品的判斷力。雖然很多想擺進去的擺不進去,應該拉下來的總覺得拉得不夠徹底,但是編輯程序已經結束,十年多的時間仍舊無法改變《遠在咫尺》匆促完成的宿命。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希望讀者翻開這本攝影集時,會在許多想法之前,被誘發出我在前面歸納出來的那五種根性,好像站在我的心底,和我一起看風景、一起旅行一樣。
序言
封面照片,是從布魯塞爾鬧區一座高樓往下拍的。
那個上班日的午後正下著雷陣雨,從窗戶上豆大的雨點就可以看出當時雨勢盛大。我帶著蕭索的心情,漫無目的望著窗外雨景,始終找不到目光可以逗留的地方。但是相機已經拿在手上,我必須找個至少足以觸動指頭的動能按下快門。
我一邊尋找,透過涕泗縱橫的玻璃窗,狙擊底下的城市和矗立其中的教堂,一邊玩著變焦的遊戲。
這張照片的焦點就在水珠上。由於凸透鏡的效果,仔細看你還會看出每顆奇形怪狀的水珠上倒立的教堂。
我為什麼選這張照片當封面?因為它抽象、詭異、引人好奇,而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