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狂銷40萬冊的財報專家★★
寫給會計素人的全圖解財報入門書!
只要看得懂數字0到9,
臨時惡補也能輕鬆看懂財務報表!
三張表格,了解全球公司賺賠,
五個重點,看穿營運體質,
投資選股、經營創業、管理新手都好用!
不要被「財務報表」四個字嚇到了!其實財報就是一家公司的家計本,收入支出平衡就正常,收入支出不對就要小心!生活中,即使是一般上班族,只要你想投資理財、經營創業,絕對避不開財報。
為了解決一般人數學不好、看不懂財報的煩惱,日本暢銷財報專家親自出馬,以全圖解+三個表格,讓你輕鬆看懂全球各大公司的財務報表,只要按照作者的方法,沒有會計基礎的人,看完後也能跟會計師、分析師侃侃而談!
◎ 三表併看,會計素人也能學會的獨家財報解讀法!
你知道綜合損益表上的「本期稅後淨利」與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分配盈餘」是一致的嗎?那你又是否知道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及約當現金」與現金流量表的「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是一致的嗎?
本書作者獨創全新財報學習方法,就是把財務三表(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看成是「一體」,一開始先掌握住會計的全貌,再透過圖解徹底解說三張表單之間的五個「關聯」,就能讓人輕鬆看懂財報上每個數字的意思,消除對會計的恐懼,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 以圖像呈現公司的金錢往來,營運狀況一看就懂!
書中把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用同樣的比例尺來表示,並且將財務三表整理於同一頁,圖像化的呈現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時,只憑直覺就能學會迅速分析,從中看懂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是否良好?是否值得投資?像是只要在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之間畫出一條線,若這條線愈陡峭,總資產週轉率便愈好。
而此圖解分析法的有效性亦受到證實,就連商業顧問、商務課程講師、稅務人員也都來聽課。
◎ Google、日本航空等全球六大知名企業財報當範本,學會診斷公司營運體質!
同為航空業的ANA及JAL,一樣都背著巨額的有利息負債,乍看以為公司營運有問題,但這是因為航空公司需要先投資巨額購買噴射客機,並運用它們來賺錢。
作者實際以ANA(全日空)與JAL(日本航空)、索尼與Google、亞馬遜公司與永旺集團的財務報表為範例,簡單扼要地解說如何透過財報,瞭解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就算沒有任何會計或財務相關背景知識,也能輕易看透財務報表的玄機!
◎ 簡單三個小問題,解決對財務報表的恐慌
Q:「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財報到底有幾張表?」
A:財務報表雖然有很多張報表,但只要掌握最重要的三大報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資產負債表,就能了解一家公司的經營實況。
Q:「看到財務報表就覺得好難,為什麼一定要學財報?」
A:財務報表是公司發展的體檢表、指引方向的儀表板,因此,無論公司規模大小,看懂財報,才知道有沒有賺到錢、有沒有留住錢。
Q:「為何明明都是阿拉伯數字,但總是看不懂?」
A:我們不需要深入分析每個數字,因為這些數字都有關聯性,只要照著書中的方式學習,將三表視為一體,並先瞭解公司財務全貌及重點就足夠。
作者簡介:
國貞 克則
Bona Vita Corporation代表取締役(CEO)。1961年生,東北大學工學院畢業後,進入神戶製鋼所。經歷過海外品牌輸出、人事、企劃等。96年在美國克萊蒙特大學彼得杜拉克管理研究院取得MBA。2001年設立Bona Vita Corporation。進行以導入杜拉克管理學為中心的管理顧問,亦在日經Business School等處教會計。
主要著書有:《財務三表一體理解法(暫譯)》(朝日新書)、《靠故事來弄懂財務三表超入門(暫譯)》(鑽石社)、《終極杜拉克(暫譯)》(角川新書)、《The Trilateral Approach:全球性工作的人之英文會計(暫譯)》(Bona Vita Corporation),譯作有《財務管理的基本與原則(暫譯)》(東洋經濟新報社)等等。
譯者簡介:
李池宗展
2005年,畢業於高苑科大應外系日文組。一個生長於炎熱南台灣且眼中只有二次元的阿宅。
章節試閱
前言
※將財務報表融會貫通,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本書是專為沒有學過會計,或是學到一半放棄的人而寫的書。許多人為了理解會計的複式簿記而感到痛苦,我也不例外。學習會計時,一開始就會先聽到許多專有名詞,還沒有搞清楚這些詞彙的意義,就要從「貨方」、「借方」、分錄的規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等這些會計科目開始學習,還沒學會就已經感到厭煩。
因此,為了會計初學者,我發明了全新的學習法,能有效率的理解會計的全貌與基本構造──它的重點就是:把財務三表,也就是綜合損益表(PL)、資產負債表(BS)、現金流量表(CS)看成一體的來學習,這樣便可簡單理解複式簿記的構造。
此學習法的有效性也已經得到證實。2007年出版的拙著《財務三表一體理解法(暫譯)》(朝日新書)在日本已經印刷了40萬冊。本書是同方法的進化版,不只將財務三表整理於同一頁面示,我更下工夫使說明和解說內容更簡潔,讓大家能夠更容易瞭解。
本書還有另外一項特色,就是將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以相同比例來圖像化並分析之。這個方法可以使非會計專家,也能有效地從財務三表來分析某一家公司營運狀況。
為什麼要圖像化財務報表呢?比起數位資料,類比資料更能讓人瞬間就以直覺來掌握大量資訊。比如說,我們想知道現在幾點,看電子錶就非得看完四個阿拉伯數字才能知道現在幾點幾分;但若是類比手錶,看到長針與短針的角度那瞬間,我們就已經知道時間了。而把財務三表的數字給圖像化,正是把數位資料轉換成類比資料。
此圖解分析的有效性亦已受到證實。2009年出版的拙著《財務三表一體分析法(暫譯)》(朝日新書),強調這種理解方法,至今為止也印刷了超過10萬冊。本書以ANA(全日空)與JAL(日本航空)、索尼與Google、亞馬遜公司與永旺集團的財務報表為基準,簡單扼要說明其要點。
本書為2007年出版的《超圖解!「從財務三表的關聯性」看見會計之要點(暫譯)》(鑽石社)之增補修訂版。我在PART 1與PART 2局部修正了初版的說明;PART 3的分析篇也全部重寫。而新增的PART 4則添加了關於「管理會計」、「企業復興」、「企業價值評估」等基本思考方式。
前言就到這裡,讓我們馬上開始用新的學習法來開始學習會計吧!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大家,有效率地學習我所提出的會計學習法之要點。
※財務三表,清楚呈現公司財務活動
財務報表,就是一家公司的財務報告,其中最基礎的三張報表,就是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通稱為「財務三表」。
財務三表是為了向公司外部人士,正確傳達公司狀況而存在的,那究竟該把公司的什麼狀況傳達出去呢?
無論產業類別為何,每一家公司所進行的基本活動都一樣,那就是「集資」、「投資」、「獲利」。一般商務人士少有機會參與「集資」這個階段,所以可能不太清楚。一家公司會從投資者、銀行等各處籌措資金才能開始事業。製造業把集資而來的錢投資到工廠,靠販售工廠所生產的製品來獲利。貿易公司投資所販售的商品,然後賣掉來獲利。
像我從事的企管顧問行業,雖然一開始不需要很多資金,但辦公室仍然需要有電腦、傳真機等設備。我藉由投資這些辦公設備,使用它們來獲利。而這三種基本活動可用財務三表說明之。
圖表1-1顯示了財務三表所表達的內容。
首先是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分成左右兩邊,右邊表示「公司如何募集資金」,左邊表示「所集資金投資了什麼」。
綜合損益表為表示「獲利多少」。現金流量表則表示公司的現金動向,就像「公司的家計簿」一樣,其中又分為三列。從上面開始分別為「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量)」;「理財活動的現金流量(理財現金流量)」。
而這三列的數字,就是以「現金流量」的觀點,來說明公司三種基本活動──「理財現金流量」表示「集資」;「投資現金流量」表示「投資」;「營業現金流量」表示「獲利」。
假設有一家年獲利約新台幣3億元的公司,請問這家公司算是很強大呢?還是不怎麼樣呢?我經營一家名叫「Bona Vita Corporation」的微型企業,這家企業若一年能有新台幣3億元的本期稅前淨利,那當然可以說這家公司很厲害,但若是豐田汽車一年只有新台幣3億元的本期稅前淨利,任誰也不會滿意。
可見,只看利潤多寡,無法評估一家公司。企業為了獲利,投資了多少錢?為了投資,如何集資?若無法瞭解上述事業整體的處理程序,便無法評估一家公司。事業整體的處理程序,其實就是透過財務三表來呈現。
※收支明細表無法反映公司資金運作全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用來表示金錢的表,絕大多數都是收支明細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能表示金錢的收入與支出,經過加減後,使餘額一目瞭然的表。
如圖表1-2所示,無論是校友會或里民大會等大多數地方自治團體的金錢狀況,一般都使用收支明細表來表示。家計簿也是一種收支明細表。
既然收支明細表也能夠表示金錢的流向,為何不使用收支明細表來表示公司的狀況呢?那是因為只看收支明細表,無法正確表示公司外部的人想知道的「集資」「投資」「獲利」這三個公司的基本活動。
讓我用其中一種收支明細表,也就是家計簿做為例子來說明。
在家計簿的支出項目上,載明房貸支付額,但只看這個房貸支付額,無法知道「這個家庭到底擁有多大規模的房子,背負多大金額的房貸」。也就是說,只看家計簿,無法知道到底是「擁有1棟價值新台幣3千萬元的房子,背負新台幣2千萬元的房貸,35年期償還」;又或者是「擁有一戶新台幣1千萬元的大樓,背負著新台幣700萬元的房貸,10年期償還」。
同樣的,光看收支明細表是無法說明「現在這家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又有多少負債」的。表示公司狀況不使用收支明細表正是因為這個理由。
※從公司資產與負債看出它的還債能力
對於不常看財務三表的人而言,只要把資產負債表變成圖就容易理解。資產負債表左邊的總額稱為「總資產」,右邊的總額稱為「總資本」。總資產與總資本的金額是一樣的,依此總資產、總資本的金額為基準,各項目以百分比來表示。
假設您手上有一份資產負債表,屬於接下來要交易的公司,這時,您首先要確認哪裡呢?
要合作一筆新的生意,最令人在意的,應該是「那家公司到底會不會付錢」。是否付得出錢的指標,就看「變動比率」。
變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是指一年內預定變成現金的資產;流動負債則是一年內必須償還的資產。
圖表1-9的甲公司「上一期」,一年內預定變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佔50%,而一年內必須償還的流動負債佔40%,流動資產比流動負債多便可以安心。
再來請看乙公司的「上一期」。一年內預定變成現金的流動資產是40%,一年以內必須償還的流動負債佔50%。若是這樣的公司,就會讓人對於現金能否轉入您的公司,感到不安。
●股東權益比率愈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愈強
接下來先說明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請記住股東權益總額,就是股東權益類的合計。前面已經不斷提及,綜合損益表的本期稅後淨利,與資產負債表的保留盈餘有關聯。換言之,每年只要有利潤,就會讓保留盈餘的金額增加。所以,若股東權益比率高,未必是原本股本金額就很高,有可能是每期皆取得淨利,保留盈餘愈累積愈多。
請看甲公司上一期和本期的變化。股本一直是30%,但保留盈餘從10%變成30%,就把股東權益從40%增加到了60%。
每期赤字的公司會變成怎樣呢?赤字的公司之保留盈餘,會變成負數。請看乙公司的例子。乙公司上一期有20%的保留盈餘,股本的數字沒有任何變動。
但本期的資產負債表,右邊是流動負債90%,固定負債30%,股本10%,合計為130%。因為本期有了很大的赤字,保留盈餘成了負30%,所以右邊合計100%。資產負債表的左右側達成一致。
●股東權益類總額為負數,公司無力還債
資產負債表右邊下面超出範圍,可能現在還無法順利理解,但沒關係,在PART 2裡會講如何將財務三表看成一體,那時後就能夠簡單地理解超出範圍的意思。
若是股東權益類為負數,這樣的公司被稱為「無力償債」,意即就算把這間公司的全部資產(資產負債表左邊所記載的資產類)全都賣掉來換成現金,也只足夠償還這家公司一年內必須償還的流動負債,以及超過一年才必須償還的固定負債的一部份。
當然,這不代表股本也不見了,但是無論如何,錢都不可能回到資本家手裡,也就是說,做為股本投入的資金,全都變成沒有價值的狀態,此便是無力償債的狀態。
無力償債並不是指負債金額龐大的意思,而是指保留盈餘的負數金額,超過股本金額的狀態,也就是股東權益類變成負數的意思。
※財務三表之間有五個關聯性
經過PART 1的說明,各位是否已經理解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構造了?大部份的會計入門書,解釋完這部份後,就會開始說明財務分析的指標。但是,沒學過簿記、分錄的人,只是各別學習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構造,不太可能把會計的全貌記在腦袋裡。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數字各自之間是有關聯性的,如圖表2-1,綜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三表之間,有五個「關聯性」。以下從開始,按照順序說明下去。
綜合損益表的「本期稅後淨利」與資產負債表的「保留盈餘」中「未分配盈餘」有關聯。更準確來說,在發放股利與提列盈餘公積之後,剩下來的利潤金額,與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盈餘有關聯性。關於股利與提列盈餘公積部份,留待後面再詳細說明。
資產負債表右邊表示的是「公司如何集資」,左邊表示的是資金現在「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於公司」。因而,資產負債表右邊的合計與左邊的合計是一致的。
直接法現金流量表把當期期初開始到目前為止的實際現金變動,分別表示於營業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量、理財現金流量這三個地方的收支明細表。因此,現金收支總計最下面的「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是在表示公司目前所保有的現金總額。
因而,這個金額必須與資產負債表的「現金及約當現金」一致才對。正確而言,現金流量表的「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包括了三個月之內的定期存款;資產負債表的「現金及約當現金」包含的是一年以內的定期存款,所以這個數字有時會有點不同。
資產負債表左邊表示的是公司集資而來的錢,目前以何種形式存在公司裡,「現金及約當現金」表示的則是目前以現金之形式存在於公司裡的資產。
間接法現金流量表是取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數字,來逆向計算出實際之現金變動。為了製作間接法現金流量表,首先要把綜合損益表的「本期稅前淨利」拿到間接法現金流量表的最上面。
間接法現金流量表的營業現金流量,直接法現金流量表的營業現金流量是一致的,只是計算方法不同。同樣都是在表示營業活動的現金收支,若不一致很奇怪。順帶一提,投資現金流量與理財現金流量的表示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完全一樣。
這五個關聯性,在理解會計的基本構造上極為重要,因此要把這些關聯性記進腦子裡。
●財務三表表示公司事業活動,能了解營運狀況
假設接下來各位開設公司,又向銀行借錢,進貨後又銷貨出去……,這些具體的事業活動,會如何的反映在財務三表上呢?
只要知道一年之中公司主要的事業活動,如何反映在財務三表上,以後看到財務三表,便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狀態。
在進到下一階段之前,有一件事我要先講清楚說明白。通常,財務三表是反映當期公司所有的事業活動,進行整理、結算等期末處理後才做出來的。但是,接下來給各位看的,只是說明每一筆交易完成之時間點,當時的財務三表只是暫時性的報表,不是一整期的結算報表。所以,會產生「營業額沒有上升,但已經先出現銷貨成本」的狀況出現。關於這一點,請務必先瞭解清楚。
另外,現金流量表最下面雖然寫著「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這是因為圖表2-1的報表是在期末製作完成,才這麼寫。接下來我們會按照順序,也就是某一筆交易之後,財務三表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來解說,因此,請將這個「期末餘額」看成是「某一筆交易完成後的時間點,公司所擁有的現金總額」。
前言
※將財務報表融會貫通,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本書是專為沒有學過會計,或是學到一半放棄的人而寫的書。許多人為了理解會計的複式簿記而感到痛苦,我也不例外。學習會計時,一開始就會先聽到許多專有名詞,還沒有搞清楚這些詞彙的意義,就要從「貨方」、「借方」、分錄的規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等這些會計科目開始學習,還沒學會就已經感到厭煩。
因此,為了會計初學者,我發明了全新的學習法,能有效率的理解會計的全貌與基本構造──它的重點就是:把財務三表,也就是綜合損益表(PL)、資產負債表(BS)、現金流量表(CS)看成...
目錄
前言 將財務報表融會貫通,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PART 1 財務三表,表達公司集資、投資與獲利的活動
01 財務三表,清楚呈現公司財務活動
02 收支明細表,無法反映公司資金運作全貌
03 收支明細表與複式簿記的差異
04 綜合損益表上有五利潤、三收益、五費用
05 資產負債表左右一定要平衝
06 從公司資產與負債,看出它的還債能力
07 「帳面符合,現金不足」是正常的,別擔心
08 現金流量表,看出公司如何使用資金
09 從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製作現金流量表
10 學習簿記的分錄規則,無法幫助理解會計
PART 2 了解財務三表五個關聯性,便能見到會計的全貌
01 財務三表五關聯,是理解會計構造最快方法
02 公司向銀行借錢,綜合損益表不會有變化
03 辦公用品短期內會用完,要列入綜合損益表
04 現金進貨再現金銷貨,就會產生營業額與利潤
05 釐清應付和應收帳款,就能懂得會計基本構造
06 應付帳款及應收帳款的變化,表示在資產負債表
07 短期借款產生的利息,為綜合損益表的營業外費用
08 已支付但長期待攤費用,應列為資產處理
09 盤點公司的存貨後,本期利潤竟然增加了!
10 三種信用交易使利潤有很大變動
11 先編列營利事業所得稅,不會影響現金流量表
12 公司使用股東投資的錢所賺到的利潤,就是股利
13 「合併股東權益變動表」能詳細了解股東權益變化
PART 3 用財務三表,這樣解讀公司的狀態
01 從財務三表解讀事業的三種活動狀況
02 從現金的正負數組合,了解公司的現金狀況
03 用資產負債表上三條線,瞬間解讀企業經營穩定性
04 比較知名企業的財務三表(1)ANA與JAL
05 比較知名企業的財務三表(2)索尼與Google
06 比較知名企業的財務三表(3)亞馬遜與永旺集團
PART 4 運用「管理會計」,協助企業有效經營
01 管理會計,為了企業內部營運管理而存在
02 一張圖表立馬看清公司收支是否平衡
03 公司不賺錢需要企業重整,先從人事著手,變賣資產
04 企業併購時的公司價值,因目的、類型而有差異
05 只看「營業額」與「利潤」無法長遠經營企業
專欄1 辦公用品為什麼不列入資產?
專欄2 假帳!修改存貨金額,就能使利潤增加
後記 看懂財務報表,也能進行企業併購與重建
前言 將財務報表融會貫通,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PART 1 財務三表,表達公司集資、投資與獲利的活動
01 財務三表,清楚呈現公司財務活動
02 收支明細表,無法反映公司資金運作全貌
03 收支明細表與複式簿記的差異
04 綜合損益表上有五利潤、三收益、五費用
05 資產負債表左右一定要平衝
06 從公司資產與負債,看出它的還債能力
07 「帳面符合,現金不足」是正常的,別擔心
08 現金流量表,看出公司如何使用資金
09 從綜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製作現金流量表
10 學習簿記的分錄規則,無法幫助理解會計
PART 2 了解財務三表五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