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的巨大權力,表面是福,其實是禍。
讀懂了中國皇帝的問題,也就讀懂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問題。皇帝是天底下最自由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有任何限制;可皇帝又是天底下最不自由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從中國古代以來,全國臣民皆為皇帝的奴隸,全體資源都以皇帝的利益為核心。因為這巨大的、絕對的、無二的權力,對古代的中國人來說,真可謂,「男的都想當皇帝,女的都想嫁皇帝」。
表面上皇帝權力巨大、榮耀無比;實際上他們是歷史上最不幸的一群。因為:
一、 平均壽命最短。中國古代人口平均壽命57歲,而皇帝平均壽命只有39.2。
二、 經常死於非命。中國歷代共有611皇帝,其中不得善終的有272位,比率高達44%。
三、 容易身心失常。因為生活品質差、生存壓力巨大、常要違背人性誅殺自己親族或被親族逼殺,因此常會出現人格異常、心理變態甚至精神分裂。二十四史本紀部分有記載的,約有四分之一有行為異常的紀錄。
一般史書寫皇帝多描寫其行為與經歷,張宏傑則著重心理層面。用寫故事的方式,分析包括王莽、楊廣、崇禎、光緒等八位皇帝,他們或是開國帝王、或是亡國之君,皆在不同時勢中產生了不同性格和作為。他們既影響歷史結果,歷史也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本書亦為一部反思之作,作者藉由反思歷史,關照當下,讓讀者思考目前面臨的問題。讀來既有趣,又有所啟發。
作者簡介:
張宏杰
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後研究。曾先後任職於大型金融機構及大學。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饑餓的盛世》等。2013年在中國央視「百家講壇」講述《成敗論乾隆》;2010年在「子午書簡」講述《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受到熱烈歡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評論:「張宏杰以冷靜細緻的筆法,把人性的複雜、深奧、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原本熟悉的歷史事實在他筆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鮮而又迷人。」
章節試閱
一
那個孩子瑟縮在北風中,穿得顯然單薄了些。他不得不站在街角,因為王鳳府門口已經被拜年的人和車馬包圍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他提籃子的小手已經快握不住了。那籃子裡,是一份貴重的賀禮——
一罈宛城名酒。為了準備這份禮品,這孩子的母親費了很多腦筋:他們一年到頭的所有收入,有一大半是花在這個禮節上了。
終於出現了一個空隙,孩子立刻鑽了進去。大門兩側的石台上已經站滿了等候的人。孩子直接來到守門人面前,要求進去。
「我是大司馬的侄兒,我叫王莽。」孩子低聲解釋,為自己不得不做這樣的解釋而感到羞愧。
門人的目光像刀子一樣毫不留情地戳在孩子臉上:「我怎麼沒聽說過? 從哪來的?」
「大司馬是我四叔,我是他親侄子。去年過年我也來過,那時看門的不是你。」孩子囁嚅著,臉越來越紅,門口的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這對談話者。
「親侄子?」門人打量著這孩子普普通通的裝束,越發不相信他的話了。「撒謊都不打草稿的。有事找大司馬以後再來吧,這兩天他肯定沒時間。」
孩子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了出來。他「啪」地把手裡的籃子摔在地上,酒灑了一地。他一轉身撥開人群,跑了。
二
這並不是王莽第一次受到傷害,卻是他記憶中最深的一次。
作為當今皇帝的親表哥,誰都會以為王莽是在錦衣玉食中長大的,事實上遠非如此。
父親去世時,王莽剛剛四歲。那時候,姑姑王政君雖然已經被立為皇后,但因為不受寵,所以王家沒有得到多少好處。直到王莽十四歲時,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王家才突然顯赫起來,五個叔叔同日封侯。(《漢書.王莽傳》)
在漢朝,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王莽的叔叔都進入決策層,連帶著眾多的表兄表弟也都迅速入仕,整個朝廷成了王家的天下。《漢書.元后傳》描寫王氏一家的熏天氣焰時說:「自此時起,朝廷要官都出自王家門下。王氏一族,窮極奢侈,各路官員賄送的奇珍異寶,四面而至。後庭姬妾,各數十人,奴僕以千數。羅鐘磬,舞鄭女,作倡優,狗馬馳逐;大興土木,樓閣連屬彌望,假山高台,凌駕於長安城除皇宮外的所有建築之上。」
這些雄偉的建築中,卻找不到王莽的家。由於父親早死,王莽家並沒有享受到封侯的待遇,只有得到太后一筆定期的補助。姑姑和叔叔們忙於扶植私黨,攬權納賄,大興土木,幾乎把這對孤兒寡母給忘了。沒有權力自然就缺少收入來源,和叔叔們相比起來,王莽母子的日子相當清苦。
貧困因為對比而放大,傷害因為敏感而加深。對早熟的王莽來說,由地位及貧富差距而引起的屈辱感,無疑是他早年經歷中重大的心理事件。
因為乘不起車馬,王莽上學時須步行穿過長安街上的乞丐群,小乞丐們的眼神經常讓他一整天都心情鬱卒。冬天的早晨,他經常能在街頭看到凍餓斃死的屍體,當達官貴人驅著高頭大馬從屍體邊走過,不屑一顧,王莽卻不能視而不見。
走在路上,他常常要躲避各式各樣的車隊。這些車隊通常綿延半里,在長街上疾馳而過,使得半個城市如地震般顫抖。如果誰躲避不及,被車馬刮踏,只能算你自己倒楣。所以車馬過去後,人們會紛紛撣著身上的塵土,對車隊發出惡毒的咒罵。
王莽不會開口罵人,但他內心的反感肯定比別人更甚。因為車隊的主人,往往是他的表兄弟們。對於這些整天駕著名車寶馬招搖過市的表兄表弟,他既厭惡又鄙視。雖然同處一個城市,王莽卻與他們相隔非常遙遠。華麗的外表掩藏不了他們內心的淺薄、愚蠢和無能,如果沒有叔叔們的權勢,他們不堪一擊。
貧困和苦難會賦予人正義感的說法,至少在王莽身上得到了驗證。因為他們,王莽終生厭惡鋪張和招搖。好強的寡母縮衣節食,把他送到名儒陳參門下,學習《禮經》。像所有的寡婦一樣,王母在王莽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希望,特別是當她的長子早夭,王莽成了獨子之後。雖然不太識字,她卻每天陪王莽溫書到半夜。她剝奪了王莽的童年,不允許王莽和街上的孩子玩,她要王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為她被人忽視的寡婦生活爭取加倍報償。(《漢書.王莽傳》)
孤兒往往天生嚴肅,眼神裡帶有一絲憂鬱的底色,生活早就教會他們如何應付挫折。王莽非常努力學習,他深知成績對自己的重要性,這是他個人奮鬥的重要資本。對王莽來說,與權力中心的遙遠距離形成了他強大的生命張力,深刻的屈辱體驗則化作了他向上攀登的不竭動力。地處孤寒、冷眼旁觀使他觀察到社會的黑暗,聖賢的教誨則灌注給他巨大的道德激情,而不幸的生活又鑄造了他堅強的意志。「不患寡而患不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賞信修睦,選賢與能」,這些話在他口中讀出來異常地慷慨激昂。他希望自己的智商將最終幫助自己走入權力中心,把那些寄生蟲一樣的表兄弟們踩在腳底下,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公平、更合理,而自己最終也將留名千古,光耀萬世。
三
中國文化早熟,但是這種早熟往往是一種有問題的成熟。
中國傳統思維的簡單化、一元化、以偏概全曾經、並且仍在給中國不斷製造問題。在過去的中國人看來,孝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一個人孝順,就意味著他會遵守秩序,忠於國君。從這個邏輯出發,中國人創立了幼稚的社會賞罰機制,那就是把官位作為「德行」的報酬。
《孝經外傳》記載的第一個典型人物是大舜。據說舜的父母兄弟都對他不好,合謀要殺死他,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堯帝聽說了,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後來又把帝位讓給了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孝子就這樣得到了最豐厚的獎賞——帝位。
所以歷朝歷代,千奇百怪的「孝悌」行為層出不窮。古制父母死後守孝三年,可是東漢人趙宣一連二十多年都住在墓道裡,因此成了著名孝子,名氣很大,被舉為孝廉(《華陽國志》)。同樣是東漢人的許武,自己做了官,為了使兩個弟弟也取得做官資格,在分家的時候故意欺負兩個弟弟,把家產都據為己有。而弟弟們尊重兄長,毫無怨言,成了「悌」的典型,名聲遠揚,也被舉為孝廉。之後,許武才公布了自己私藏的分家文書,說明是為了使弟弟們成名才這樣做的。結果許武也受到了讚揚。原因是他為了弟弟們的前途,自己甘願被人誤解,承擔罵名,於是他也被舉為孝廉,「一門三孝廉,美名遍天下。」(《後漢書.許荊傳》)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舉孝廉機制的尷尬。許武給中國人的邏輯思維出了一道難題,而答案是這樣令人啼笑皆非。往往是,一個人的行為越突出、越超乎尋常、越不近人情,他的社會聲望就越高,所得到的官位就越顯赫。
四
不管怎麼說,王莽早年的恭儉孝順出自天性,並非偽裝。
系統的儒家教育,無疑引導王莽強化自己性格中的這些品質,並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時代,道德在正統觀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價值,道德完善被認為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就像他為自己的學業感到自豪一樣,他也希望通過良好的道德品質獲得人們的肯定。
而在意識深處,他完善自己道德的熱情,則奠基於要在道德上壓倒其他王氏子弟的隱祕願望。他要用自己出眾的德行,來反襯自己諸多表兄表弟的放縱;他要憑自己的道德資本,戰勝這些平日視他如無物的人——這是他唯一的優勢,他不能不充分發揮。
然而聖人的教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現實的。聖人錯誤地認為人的本性是完美無缺的,要求人嚴格克制自我的欲望,把自己裝到「理」的牢獄,修煉到一舉一動都符合「天理」。按照儒教理想色彩濃郁的禮儀規範去為人行事,在現實生活中必然會遇到種種障礙和尷尬。青春期的王莽和所有的憤怒青年一樣單純倔強,他把這些障礙當成了對自己定力的考驗,當成了「為賢作聖」路上必然的磨難。他認為這個人人放縱苟且的社會是不合理的,和庸人的信念不同,聖人之徒必須讓社會適應自己,為此他就要帶頭克己復禮。被聖賢之道折服的他立下宏誓大願,要以古人為榜樣,特立獨行,做一個錯誤世界裡正確的人。
他事母至孝,對長兄的遺腹子視如己出。他為人慷慨,經常周濟別人。他恪守古禮,路上遇到年紀比自己大的人,一定要退避三舍,躬身等長者走過,才直起身子。他每次去見師長,都鄭重其事地沐浴,然後穿戴整齊,帶上禮品。這些禮節只見於古書的記載,在上古有無實行雖然無法考證,但在王莽所處的西漢末年早已失傳是可以確定的。所以當王莽必恭必敬地躬著身子躲在路邊給人讓路時,別人投向他的目光,更多的是驚詫。然而王莽不以為意,經典的力量使他的腳步充滿自信。(《漢書.王莽傳》)
所以他的行為自然就很「出位」,很引人注目。然而,王莽的真誠和單純也一目了然。西漢末年,人心還古樸,讚揚者畢竟多於指指點點者。以當今皇帝親表兄之尊,王莽「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謙恭孝友,確實與他那眾多不知天高地厚的表兄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個十分關注人的道德品質的時代,王莽年紀輕輕,就確立了優良的社會形象。而這一形象被他的那些驕奢淫逸、飛揚跋扈的至親反襯,顯得更加光彩耀人。
五
雖然受到忽視,王莽畢竟是皇帝的至親,這一社會關係使他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潛在優勢,一旦機緣巧合,優勢就會轉化成巨大的現實利益。
西元前二十二年(成帝陽朔三年),大司馬王鳳病重。王莽遵從孝道,趕到王鳳府上去照顧病人。王鳳所患的大概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腦血栓後遺症,偏癱在床。王莽代替僕人,親自給王鳳端屎端尿,「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盡心竭力。(《漢書.王莽傳》)
疾病使王鳳感覺到異常的虛弱和無助,他沒有想到是這個平時沒怎麼關照過的侄子,竟給了自己最需要的親情。而自己平日裡提攜備至的子侄,從小嬌生慣養,誰能吃得了這樣的苦。不要說收拾穢物,就是探望一次,都待不到一會兒就匆匆離去。相比之下,王鳳不禁為自己以前對王莽的忽視深感愧疚。彌留之際,王鳳鄭重地把王莽託付給太后,要求多加關照。
根據王鳳的遺願,朝廷任命王莽為黃門郎。以前,每次王氏子弟入仕後,經常能聽到各種風言風語,然而任命王莽後,王政君聽到的卻是由衷的歡迎之聲。大家都覺得這樣出眾的人才早就應該進入仕途了。太后對王莽不禁刮目相看,她沒想到這個幾乎被自己遺忘了的侄子居然擁有這樣的影響力。老謀深算的她立刻看到了王莽的價值:他將有助於挽回王氏家族長久不佳的名聲。不久,又升王莽為射聲校尉,進入中級官員的行列。
王莽給官場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可貴的是王莽一點也不因身為外戚而有任何驕氣。他對任何人都是和和氣氣,謙恭有禮。王氏子弟大都不學無術,而王莽卻精通典籍,學問出眾;王氏子弟爭相攬權納賄,王莽卻清廉自守,一塵不染;別人處理政務難免摻雜私心,王莽卻不偏不倚,處事至公。對王莽不遺餘力的讚譽,實際上就是對其他權貴行為的批判。
這一年王莽二十四歲,達到了心智完全成熟的成年。但他謙恭和氣的外表下隱藏著說出來會讓任何人嚇一跳的雄心:他要徹底改變這個不合理的社會,為天下立萬世太平之基,使自己躋身孔孟之列,被後世永遠景仰。
這是一個真誠的儒家式雄心壯志。
要達到這個目標,他首先要一步步攀登到權力的頂峰,成為王鳳那樣的人物。從自己的晉升之路中,他已經切身體會到聲譽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攀登過程中,他下意識重複自己的成功經驗,他的道德熱情被進一步激發,行動也更加有力。
他的俸祿不多,卻經常傾囊資助別人,特別是自己以前的同學。他傾其所有,把長兄的遺腹子的婚事辦得隆重盛大。侄子的婚禮那天,王莽的母親正好身體不適,在婚宴上,王莽屢次離席,進入後堂。客人們不解其故,詢問僕人,才知道是王莽不放心母親的病體,去服侍母親用藥了。他買了一個漂亮的女子,放在家中。此舉引起了人們的紛紛議論:王莽也這樣好色?
在眾說紛紜之際,王莽對朋友公布了答案,原來,這個女子是他為朋友朱博買的。這位朱博,政績卓異,可惜一直沒有兒子,王莽此舉是為了幫助朋友延續後代。(《漢書.王莽傳》)王莽的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像所有亂世一樣,西漢末年也是個道德淪喪的年代。當空氣越是汙濁,人們越渴望清新。
不知不覺,王莽入仕已經六年,可是由於潔身自好,不結交權貴,不請託送禮,官位升遷得很慢。
終於有人出來發言了。西元前十六年(成帝永始元年),王莽的叔叔成都侯王商向漢成帝上書,要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給王莽,為王莽討封。有人帶頭,眾多儒學名士便趁機上書,頌揚王莽的品行。於是,在三十歲這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封邑一千五百戶,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由此,王莽經常隨侍在皇帝和太后左右,成為一個頗具影響力和權勢的大臣。雖然如此,他的作風依然不改,居官恭謹有加,地位越高,為人越謙和。他把封地上的貢賦全部用來資助儒生和名士,自己依然簡樸度日。他是個工作狂,工作起來通宵達旦,把自己任內的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非常符合儒家標準。太后和皇帝都慶幸選對了人,不斷委以重任。又過了八年,深受輿論支持的他接替退休的叔叔王根,成為大司馬,社會輿論終於把他推上了權力的高峰。
一
那個孩子瑟縮在北風中,穿得顯然單薄了些。他不得不站在街角,因為王鳳府門口已經被拜年的人和車馬包圍了。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他提籃子的小手已經快握不住了。那籃子裡,是一份貴重的賀禮——
一罈宛城名酒。為了準備這份禮品,這孩子的母親費了很多腦筋:他們一年到頭的所有收入,有一大半是花在這個禮節上了。
終於出現了一個空隙,孩子立刻鑽了進去。大門兩側的石台上已經站滿了等候的人。孩子直接來到守門人面前,要求進去。
「我是大司馬的侄兒,我叫王莽。」孩子低聲解釋,為自己不得不做這樣的解釋而感到羞愧。
門人的目...
推薦序
張宏杰筆下的人性與歷史
我最早讀張宏杰,是他二〇〇三年出的那本《另一面》,那是我第一次為他的作品所震 驚。而這次,不同於那些傳統的歷史書籍,最吸引我讀得欲罷不能的,是除了史實之外的那些 人物,以及貫穿其中的人性。
在張宏杰的筆下,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政治符號。這是很重要 的,因為歷史終究是由人所構成,每一個神祕的政治人物,都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也有著自己的業餘生活。但一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泰半都是歷史事件、時間、地點, 這些東西固然是歷史的主軸,卻絕對不能看作歷史的全部。
我始終堅信,歷史是有人性的,也是可以為人所理解的,這一切,我在張宏杰的筆下看到 了。在他的妙筆下,我看到了吳三桂的猶豫、朱厚照的苦惱,那些歷史上所謂的完人、壞人都 展現出了他們的另一面。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沒有深厚的歷史修養功底,以及對歷史的深刻領悟力,是絕對無法完成的。
其實歷史本來就應該是張宏杰筆下的樣子。歷史上的人們和我們一樣,他們也是在各種誘 惑中掙扎、猶豫、輾轉反側,與我們有什麼不同呢? 能夠領悟這些道理,能夠把他們當作人來看待、來理解,就是我眼中的歷史。
更讓我覺得意外的,是張宏杰這位學經濟出身的人竟然能有如此好的文筆。他的文章文字 優雅、精練、富有激情。我曾經好奇地問過他,是否曾經受過系統的文學培訓,他很坦然地告 訴我沒有。
於是我只有感嘆,因為他的書除了是歷史著作外,也是非常成功的文學作品。他憑藉優美的文字,將那些歷史完整地表述出來,並揭示我們所沒有注意到的規律,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歷史就像一個多稜鏡,很多人看,卻看不明白,因為歷史本就不容易看清楚,它實在太複雜,必須得穿過重重的迷霧,去探尋歷史的根本內容,掌握層層遮蓋背後的真相。在我看來,張宏杰做到了。 所以我對張宏杰的評價是,他是一個讀懂了歷史的人。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創作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發表於天涯論壇,後轉戰新浪博客,點擊率均月超百 萬。自二○○七年開始,連續七屆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現為中國社科院明史學會副研究員。)
張宏杰筆下的人性與歷史
我最早讀張宏杰,是他二〇〇三年出的那本《另一面》,那是我第一次為他的作品所震 驚。而這次,不同於那些傳統的歷史書籍,最吸引我讀得欲罷不能的,是除了史實之外的那些 人物,以及貫穿其中的人性。
在張宏杰的筆下,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政治符號。這是很重要 的,因為歷史終究是由人所構成,每一個神祕的政治人物,都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也有著自己的業餘生活。但一直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歷史,泰半都是歷史事件、時間、地點, 這些東西固然是歷史的主軸,卻絕對不能看作歷史的全...
目錄
推薦序 張宏杰筆下的人性與歷史
序 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
在傳統中國,不是皇帝為國家而存在;相反的,是國家為皇帝而存在。「皇帝」對於傳統中國的重要性,從一個事實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浩如煙海的中國史,歸納起來可說只記載了兩件事:奪取皇位和保護皇位。
第一章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
剛上台的時候,王莽絕沒想到要做皇帝。他確實想效法周公,做一個完美的道德典範。然而,當民意大潮漸漸湧起,他的心理卻有了微妙的變化:如果需要挺身而出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自己為什麼不能獻身呢?
第二章 楊廣:被大業壓垮
他是一個聰明、熱情、熱愛生活的人,更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男人。如果在大業五年「及時」去世,隋煬帝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功業最顯赫的帝王之一。但導致他身敗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為「子孫萬代莫能窺」千古一帝的雄心。
第三章 正德:不願做皇帝的人
自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唯一的渴望就是逃離。他願意做將軍, 願意做武士,願意做一個馴獸師,就是不願意做皇帝。上天賦予他活潑好動、反應敏捷的性格。然而,對於皇帝這項工作來說,這種性格無疑是最不適合的。
第四章 崇禎後人:皇族末代的悲慘命運
在明末的戰亂中,農民軍誅戮皇室子孫,最大的特點是堅決、徹底,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結局都是一律誅滅。二百多年來,統治集團的為所欲為,使得後代不得不用自己的鮮血為祖先的「幸福生活」付賬。
第五章 永曆:生為獵物
回首一生,永曆像是上天窮極無聊的一場惡作劇。即使他傾盡一生之力去搏濤擊浪,還是不能逆流半步,最終只能被帶向不情願的終點。
第六章 嘉慶:從偉大到尷尬
歷史書在全面盤點嘉慶皇帝的功過時,給他的詞彙是「嘉慶中衰」,因為在他二十多年的統治中,前面連著的是「康乾盛世」,緊接其後的卻是「鴉片戰爭」。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於需要偉大人物的時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卻是一個平庸的好人。
第七章 洪秀全:心不在焉的革命者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歷史巨流之所以出現那驚天大彎,僅僅是因為被一個鄉下年輕人的怪夢輕輕撞了一下腰。它似乎是上天的一個寓言,預示著它將把全中國帶入一個同樣驚悚而狂亂的迷夢當中。
第八章 光緒:被「帝王教育」敗壞的人
翻閱帝師翁同龢的日記,我們發現,那個清秀、文弱的光緒皇帝,有著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執、驕縱。那場著名的改革之所以失敗,與光緒性格中的這種缺陷,很難說毫無關係。
推薦序 張宏杰筆下的人性與歷史
序 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
在傳統中國,不是皇帝為國家而存在;相反的,是國家為皇帝而存在。「皇帝」對於傳統中國的重要性,從一個事實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浩如煙海的中國史,歸納起來可說只記載了兩件事:奪取皇位和保護皇位。
第一章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
剛上台的時候,王莽絕沒想到要做皇帝。他確實想效法周公,做一個完美的道德典範。然而,當民意大潮漸漸湧起,他的心理卻有了微妙的變化:如果需要挺身而出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自己為什麼不能獻身呢?
第二章 楊廣:被大業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