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蔣案第一手揭密!
一段台灣人不能不知道的過往,一本台灣人不能不看的書
王秋森‧陳婉真‧張英哲‧黃文雄‧艾琳達 鄭重推薦
1970年4月24日,紐約時代廣場飯店一聲槍響,驚動世界,震動台灣執政高層,這一槍,也是台灣人掙脫獨裁,追求自由的宣言,台灣知識份子最沉痛的心聲。
沉默近五十年,歷經審判,逃亡,政治庇護,引渡,服刑,家破,離散,駭浪驚濤的一生,策劃者鄭自才,終於打開塵封往事,細說從頭。
我們決定行動時,就已經有面對死亡,或者失敗後被終身監禁的心理準備了。因為一旦開槍之後,我們第一個反應一定是轉身逃跑,這時候警察一定會開槍,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被抓了,罪也是很重。當時我們沒有思考那麼多,如果會想這麼多的話,就不可能去做這件事了。——鄭自才
《刺蔣:鄭自才回憶錄》的出版,除了填補獨立建國運動一段重要歷史的空白,亦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鄭自才與黃文雄執行刺蔣計畫的勇氣以及忍受種種痛苦與折磨的意志。在紐約遇刺的蔣經國於1988年過世後,台灣啟動民主化進程。在現階段的時空環境下,四二四刺蔣事件的歷史意義值得關心台灣前途的人士加以瞭解。——王秋森
面對蔣家獨裁威權體制下國家極強社會極弱,蔣經國訪美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歷史機會。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統治集團的衰與敗往往起於內部的權力鬥爭,如果我們弱方可以「促成」其發生,將是我們可以使用的長程武器。所以我們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非常清晰:如果蔣經國不在了,KMT內部的權力鬥爭必定再起,那就有可能鬆動其「超穩定」統制,為台灣社會打開一些空間和可能性。——黃文雄
刺殺蔣經國、打擊「外來殖民與封建獨裁體制」的行動的歷史意義以及後續的發展,應該被放在「台灣民族民主革命」這一條運動的歷史軸線來了解。刺殺蔣經國是「台灣民族民主革命」在特定時期的產物,這種形式的反抗行動雖然沒有再出現,但是它在幾個方面影響了「台灣民族民主革命」的後續發展。——張英哲
作為一個台灣知識份子,鄭自才在那個年代曾經為爭取故鄉的獨立建國,付出青春與血淚,這讓作為後輩的我們,談起那段歷史,能抬頭挺胸的說,為了自己國家的前途,曾經有這麼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讓我們傳頌千古。——陳婉真
從2014年7月22日至今,經過超過三個年頭的口述訪問、資料研讀、組織整理、史實重建……。在2017年底,鄭自才先生八十一歲生日來臨前,鄭自才先生和我共同完成了這本著作。這不管對鄭自才先生或是對全體台灣人,都是一份極佳的賀禮。——張文隆
作者簡介:
鄭自才,藝術家/畫家。台北市二二八公園二二八紀念碑設計者之一。Marcl Breuer 建築師事務所之建築師。卡內基美隆大學都市設計碩士。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張文隆,1968年生於宜蘭。自幼即深受同鄉前輩郭雨新先生影響,1992年拜張炎憲教授為師,1994年完成不見容於主流學界的碩士論文——〈郭雨新與戰後台灣黨民主運動〉。著有《台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郭雨新先生行誼訪談錄》、《前進D.C——國會外交的開拓者 王能祥八十回憶暨台灣前途文集》、《台灣民主之父——郭雨新評傳》、《契機‧台灣》。目前擔任教育轉型正義聯盟(Alliance for Justice in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秘書長
章節試閱
第一部之一 台灣時期 1936-1962
1.日本時代到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戰爭改變了台灣人及台灣的命運。1894年的日清戰爭日本帝國大敗大清帝國,雖然戰爭發生在遠離臺灣的朝鮮及大清支那國,但是日清在1895年簽定馬關(下關)條約,大清支那國將台灣及澎湖群島的充分主權割讓給日本。因此,自1895年日本便開始統治台灣,台灣變成日本時代,台灣人由清國人變成日本人。
經過日本始政四十六年後的1941年,發生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PearlHarbor,Hawaii),美國於是向日本正式宣戰。當時台灣是日本的領土,於是台灣被捲入太平洋戰爭的漩渦。台灣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全部被動員,台灣青年被送往南洋參與戰爭,台灣的少年工被送往日本內地參與飛機的製造與修復工作。當戰爭進入激烈階段時,美軍開始空襲台灣各城市,每日有好幾次的空襲警報,附近有防空壕就要躲避入防空壕裡,或是屋內桌子底下一直到警報解除。大部分住在城市的台灣人就舉家疏開到鄉下躲避空襲。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三日後又在長崎投下另外一顆。由於原子彈的毀滅性威力超過人類的想像,六日後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9月2日簽訂降伏文書。
於是,台灣及台灣人的命運與歷史又再一次被改變了。太平洋戰爭主要是美國對抗日本國的戰爭,因此,1945年盟軍統帥DouglasMacArthur命令盟軍蔣介石將軍佔領台灣,接受日本軍的投降;同時美國佔領日本。戰爭的結果一定是戰勝國佔領戰敗國,因為太平洋戰爭是盟軍對抗日本國,所以戰後戰勝國開始分配佔領戰敗國日本的領土,中國被分配佔領台灣及北越地區,蘇聯佔領日本北方的四個島嶼、朝鮮半島北部及中國東北,而美國則佔領日本本土。1945年開始,台灣人變成被中國軍佔領的戰敗國的日本國民。1946年中國佔領軍政府用行政命令把台灣人集體視為中華民國籍的人。在當時台灣還是日本的領土,佔領國並沒有被佔領土地的主權,所以中國並沒有被佔領的台灣的領土主權;美國佔領國也沒有被佔領的日本領土的主權。所以,1946年中國佔領軍政府用行政命令把台灣人集體改變為中國籍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日本於1951年與四十八個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TreatyofPeacewithJapan)簽約國中並不包含當時的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在簽訂條約中正式放棄對台灣的一切權利,但並無指定台灣主權的授受國。台灣變成被懸空割讓,台灣的國際地位變成未定,一直到現在還是未定。
1949年中華民國在中國被中國共產黨推翻,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介石及其黨政軍逃亡及流亡到在當時還是日本領土的臺灣,一直到現在還在佔領與流亡台灣的狀態。
2.日本時代1895-1945
1935年4月21日新竹、台中州發生大地震。同年10月10日是日本在台灣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開幕日,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空前絕後的博覽會,在台北舉行。1936年3月28日一架十四人座的航空運輸機由日本福岡機場飛抵臺北機場,這是內台航空富士號首航,開啟了台灣與日本的航空運輸時代。
就在這一年,1936年12月1日我出生在台灣台南市。父親從事蜜餞行業,製作李鹹、橄欖、果乾等。他常要去果園採買水果,然後踩著腳踏車將水果搬回家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中我排行第三,上有大姐賢治(1933)和大哥自潻(1934–1999),下則有大弟自村(1938)、二弟武雄(1940–2007)、大妹鶴子(1942–1945)、二妹桂子(1945–1946)和三弟自隆(1949)。
1941年3月,日治當局修正台灣教育令,將小學校、公學校與蕃人公學校一律改稱為國民學校。1943年我進入台南市寶公學校(今立人國小)就讀,直到1945年停戰,總共接受了兩年的日本教育。由於躲避空襲,最後一年的教育是很不正常的。
日治教育下,老師相當具有威嚴、權威。我們進入教室前,要先脫下鞋子。將鞋子整齊擺放在教室門口,然後打赤腳入座。老師是男性,我分不清楚是日本人老師還是台灣人老師。在學校學習讀寫日文以及柔道,放學後在家學習寫あいうえお,大姊賢治就坐在旁邊幫我削鉛筆。另外常常在學校的大禮堂內舉行一些我不知道的儀式。在儀式進行中,當眾人必須低頭閉目時,我偷偷望見台上有個全身穿著白色軍服的人士,他手套白色手套,腰間繫帶長劍,雙手捧著高貴綢布包覆的物品,在台上嚴肅地行走。無論台上的老師或台下的學生,都嚴肅地立正低頭。每次放學後,由學校回家,放下書包,將學生帽掛在牆上,叫一聲:「阿母!我回來了。」走進廚房後,就聞到煮飯、作菜的香味,這個情景使我永遠難忘。
這時候我兄弟姊妹共有六人,二妹和三弟尚未出生。有一天下午,大弟因為頭殼發癢到受不了,母親在屋外處理大弟的頭殼發癢問題,年僅三歲的大妹就獨自走到鄰居家去玩。當時很多家庭沒用固定的鍋灶,只用隨時可以移動的火爐。因為使用木炭燒飯菜,剛起火時濃煙滾滾,所以必須將火爐移到通風較佳的地方。鄰居的中年太太恰巧在他們家客廳煮土豆,一大鍋的土豆湯正沸騰著。有一些小孩子就在火爐旁邊玩耍,不知是什麼人打翻了整鍋沸騰的土豆湯,大妹全身幾乎被嚴重燙傷。
當我放學回家時,才得知道妹妹燙傷的事!可憐的她躺在床上呻吟,醫生為她抹了一些藥膏,母親用扇子不斷地為她扇風。雖然,經過母親與醫生的照顧,過了兩、三天後,妹妹就離開了人世。如此三歲的稚齡,卻由於人為的原因而天人永隔!
母親除了家事以外,還需照顧六個小孩,這負擔是非常沈重的。在鄉村的家庭結構中,通常是幾代人同住一起。除了有年長者可以幫忙照顧幼兒外,周圍的生活環境也比較安全。至於都市的家庭結構則不同,因為住屋受空間的限制,好幾代同堂的情形漸少。加上節育的知識與方法並不普遍,多子女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我在八歲的幼年,就親眼目睹死亡的現實;不久之後,又親身經歷戰爭的苦難。妹妹死後不久,我們舉家搬到另外一個房子,距舊宅步行約三十分鐘。這房子有一廳、一房、一個廁所。1944年10月12日開始,美軍轟炸機隊定期對台灣進行空襲。我們沒有防空壕可躲避,每次飛機來時,只好躲在桌子或床底下,除此之外,一切只有聽天由命。就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母親在煮飯,我在擦拭父親的腳踏車,忽然之間,天搖地動、轟隆作響,我們本能的潛入桌子底下。恐怖的轟炸聲後,出門一看,遍地烽火,濃煙佈滿天空,藍藍的天空瞬即化為灰暗。
逃難的人們,肩負包袱、手挽幼兒在街上慌亂地奔跑。這時,父親不在家,母親匆忙收拾一些重要的物件放入布袋內,帶著五個子女先逃到市內公園的草坪上。到了公園,發現已經有無數的人群聚集在草地上。一小群、一小群充滿驚慌臉孔的人們,各自站在自己搶救出來的家當旁邊。我們三個小兄弟留守著,母親、大姐和大哥則繼續趕回家搶救財物,父親也在此時趕回家。經過幾次來回搶救之後,大火終於延燒到我們住屋,屋頂燒掉、牆壁倒下⋯⋯,我們無家可歸了!
父親只好帶著全家七人,推著滿載家當的腳踏車,步行到鄉下的果園避難。在離開城市的路上,舉目所及,是無數受到戰火摧殘而著火倒塌的房屋。四歲的弟弟坐在腳踏車上,六歲的弟弟、八歲的我及大哥大姐走着走不完的路,到達果園時已經是夜深了。
就這樣開始了戰時的鄉村生活。二伯父的一家也逃來住在同一個果園內。由於物資非常缺乏,不但買不到米,魚肉類更不用說了。父親與二伯父向當地的日本軍隊購買殘留在鍋底的乾飯片,除了供兩家人食用外,剩下的就轉賣給一同避難的鄰居。我們是生長在都市的,對於鄉村的生活不知如何去應付。但是窮則生變,我們就種一些番薯與菜類,一家七口也就擠在一間房間裡。晚上,就在泥土地上鋪上一條一條的木板做為床鋪;白天,再將木板移開做為客廳。就在鄉村避難期間,母親生下了二妹。由於地面潮濕,又沒有蚊帳,一家八人全部染上瘧疾。美軍轟炸機隊進行的空襲,愈來愈密集,有時一天空襲好幾次,所以白天常常必須躲入防空壕。
等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我們的瘧疾,特別是小孩們,日形嚴重。有一回,我與哥哥各躺在床上發抖,母親拿(棉)被單往我們身上一層疊過一層,但是我們倆仍然冷得抖個不停。母親趕快煮沸水,讓我們喝下熱騰騰的開水,一直到熱退。可憐的我們,並沒有醫藥可治療,只能採取這種方法度過難關。空襲、物資缺乏、居住環境不良,加上傳染病為虐,這就是太平洋戰爭末期我們的生活寫照。
所幸,不久之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無條件投降,恐怖的戰爭終於結束了,我們在庄腳的避難生活也就隨之過去。可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隨著改善。
第一部之一 台灣時期 1936-1962
1.日本時代到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戰爭改變了台灣人及台灣的命運。1894年的日清戰爭日本帝國大敗大清帝國,雖然戰爭發生在遠離臺灣的朝鮮及大清支那國,但是日清在1895年簽定馬關(下關)條約,大清支那國將台灣及澎湖群島的充分主權割讓給日本。因此,自1895年日本便開始統治台灣,台灣變成日本時代,台灣人由清國人變成日本人。
經過日本始政四十六年後的1941年,發生太平洋戰爭。日本突襲珍珠港(PearlHarbor,Hawaii),美國於是向日本正式宣戰。當時台灣是日本的領土,於是台灣被捲入太平洋戰爭的...
作者序
從廢墟中站起來 ⊙鄭自才
1970年4月24日的紐約刺蔣事件是海外台獨運動史的一部分,也是台灣人追求獨立建國的歷史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夠把這個事件完整地記錄下來,可是它已經過將近半個世紀,其中又經過不斷的跨國遷徙,由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又在1991年潛回台灣。有些資料可能在遷徙的過程中遺失,再加上被時間久遠所模糊的記憶,所幸,我當時寫下的日記、筆記、剪報及法院證詞都有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這本書的正文部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台灣時期1936-1962,經歷日本時代、太平洋戰爭及台灣戰敗後被蔣介石軍隊軍事佔領、2.28大屠殺、中華民國滅亡、蔣介石殘軍敗部逃難及流亡台灣及蔣介石蔣經國集團白色恐怖統治台灣;第二部份是海外時期1962-1974,經過留學美國、參與台獨聯盟、紐約刺蔣、官司敗訢棄保、瑞典政治庇護、引渡、美國服刑及假釋返回瑞典.返回瑞典以後,我又在瑞典生活了九年,1983年我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我在歐洲的生活與活動並沒有在本書裡敘述,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張英哲醫師,他在本書的他的序文裡關於我在歐洲的活動有詳細的描述。
正文部份以外,還收集了在台灣發表過的有關紐約刺蔣的文章,其中除了黃文雄先生以外都不是紐約刺蔣案的當事人,對於這些文章我做了評論。要特別感謝LindaGailArrigo,她建議本書應該有英文概要(Englishsummary),並願意把它翻譯成英文,使年輕一代的台美人可以閱讀本書。Linda還為這本書的英文部分及編輯方面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英文概要編輯在本書的後面,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來閱讀。同時也非常感謝張文隆先生特別為本書做了概要。
台灣現在還不是一個國家。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之前,就必須先要有自我認同,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認為自己是台灣民族的一部份,願意共同生活在台灣及澎湖群島上,願意共同建立一個台灣民族國家,這個民族國家叫做台灣國。這個自我認同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轉型(transition),透過台灣文化、藝術的活動從支那文化、藝術的霸凌之下,徹底去中國化及徹底摧毀虛構的中華民國體制,來取得台灣文化、藝術的主導權,建立台灣民族意識、民族尊嚴及民族驕傲感。台灣民族意識的形成是被外在因素所制約,這個外在因素就是台灣文化、藝術。台灣人早在日治時代就已經知道要取得台灣文化藝術的主導權,1929年北部的七星畫壇和南部的赤陽社合併成立赤島社,其成立宣言中宣示「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生活即是美,吾等希望始於藝術、終於藝術,化育此島為美麗島。愛好藝術的我們,心懷為鄉土台灣島殉情,隨時以兢兢業業的傻勁,不忘研究、精進。赤島社的使命在此,吾等之生活亦在此。讓秋天的台展和春天的赤島展來裝飾這殺風景的島嶼吧!」這是咱們先賢的豪情壯志,從這個宣言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做為台灣人的自覺、自信及對台灣民族的認同。可惜由於時代的變動及戰後中國軍的佔領及統治,台灣文化及台灣民族意識被徹底地摧毀。為了台灣民族的生存,我們需要更堅強地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
我想要藉這個機會來答謝在紐約刺蔣以後所有我認識以及不認識的朋友們,給我與黃文雄先生的協助及幫忙,尤其是葉國勢及黃定嘉兩位先生把他們的房子拿出來做擔保。Dr.CarlGustafBernhardandGullanBernhard,Ms.KarinGavell,Dr.BoSommerström,Ms.AnitaD’Orazio等在瑞典期間給我及家人的協助。同時也要特別感謝我在美國服刑期間給我最大鼓勵的王秋森教授。我也非常感謝為這本書寫序文的王秋森教授、陳婉真民報前董事長、LindaGailArrigo,Ph.D.、張英哲實踐哲學家及黃文雄先生。LindaGailArrigo的序文對台灣的黨外運動有很詳細的描述,張英哲醫師的序文對於台灣的民族民主運動及社會主義運動有很精闢的論述,這兩篇精彩的序文編輯在本書的後記。我還要再特別感謝歷史學家張文隆老師,沒有他的協助這本書是不可能完成問世的。
從廢墟中站起來 ⊙鄭自才
1970年4月24日的紐約刺蔣事件是海外台獨運動史的一部分,也是台灣人追求獨立建國的歷史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夠把這個事件完整地記錄下來,可是它已經過將近半個世紀,其中又經過不斷的跨國遷徙,由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又在1991年潛回台灣。有些資料可能在遷徙的過程中遺失,再加上被時間久遠所模糊的記憶,所幸,我當時寫下的日記、筆記、剪報及法院證詞都有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這本書的正文部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台灣時期1936-1962,經歷日本時代、太...
目錄
推薦序一 填補一頁歷史的空白 王秋森
推薦序二 曾經有這麼一段可歌可泣的台獨建國故事 陳婉真
推薦序三 許多台灣人也想做的事 黃文雄
自 序一 從廢墟中站起來 鄭自才
自 序二 驚天動地的一頁 張文隆
第一部之一
台灣時期 1936-1962
1. 日本時代到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2. 日本時代 1895-1945
3. 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1945-
4. 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學校 1949-1955
5. 成功大學建築系 1955-1959
6. 逃離苦悶的台灣 1962
第一部之二
海外時期 1962-1974
7. 飛抵新大陸 1962
8. 研究生的學校生活 1962-64
9. 成家、就業1964-70
10. 特務頭子蔣經國訪美消息傳出
11. 在美台灣人如火如荼的抗議行動
12. 暗殺蔣經國的計劃
13. 驚天動地的一槍
14. 保釋出獄
15. 檢察官起訴
16. 紐約高等法院審判 1971 年
17. 誰出賣同志?
18. 經瑞士逃亡瑞典 1971 年 6 月 25 日-1971 年 7 月 14 日
19.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引渡之戰 1972 年 6 月 30 日—1972 年 9 月 4 日
20. 倫敦引渡之戰 1972 年 9 月 4 日—1973 年 6 月 14 日
21. 輿論之戰 1972 年 7 月 3 日—1972 年 9 月 27 日
22. 大墓(The Tomb)監獄 1973 年 6 月 14 日—1973 年 8 月 8 日
23. 歐本(Auburn)監獄 1973 年 8 月 8 日—1974 年 3 月 6 日
24. 渥爾基爾(Wallkill)監獄 1974 年 3 月 6 日—1974 年 12 月 2 日
附錄一 媒體報導
附錄二 寫信者名單
第二部 評論鄭自才對紐約刺蔣相關文章總評論
一. 〈陳榮成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續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年 12 月
二. 陳榮成口述部分選錄自《青春逐夢 台灣國》口述歷史系列《釘 根》張炎憲 2013 年 7 月
三. 陳榮成《我所知的四二四事件內情:1970 四二四紐約刺蔣案》前 衛 2015.2
四. 〈蔡同榮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續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年 12 月
五. 〈刺蔣案秘辛〉選錄自張燦鍙《八千哩路自由長征》
六. 〈陳隆志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續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年 12 月
七. 〈羅福全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續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年 12 月
八. 楊遠薰〈黃呈嘉 四二四事件的回憶〉
九. 楊遠薰〈人生若夢─心理治療家葉李麗貞的故事(上)〉
十. 黃文雄〈四二四刺蔣事件的回顧與反思〉(本文原載於 2003 年 10 月 Taiwan News 總合周刊第 101 期)
十一. 〈賴文雄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 史續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 年 12 月
十二. 〈張維嘉先生訪問紀錄〉選錄自《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 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9
十三. 王文宏先生訪問紀錄《記錄聲音的歷史》
十四. 吳三連基金會編輯室〈重建台灣歷史記憶:「4‧24 刺蔣事件」 與台灣〉 十五. 重建台灣歷史記憶:「4‧24 刺蔣事件」與台灣座談會紀實
附件一:Memo 陳榮成在大陪審團的證詞
附件二:陳榮成在高等法院的證詞
附件三:警探詹姆斯(James)在高等法院的證詞
第三部 跋
跋一 刺蔣的歷史意義 張英哲
跋二 One Shot for Formosa Linda Gail Arrigo(艾琳達)
英文摘要 English Chapter Summary
推薦序一 填補一頁歷史的空白 王秋森
推薦序二 曾經有這麼一段可歌可泣的台獨建國故事 陳婉真
推薦序三 許多台灣人也想做的事 黃文雄
自 序一 從廢墟中站起來 鄭自才
自 序二 驚天動地的一頁 張文隆
第一部之一
台灣時期 1936-1962
1. 日本時代到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2. 日本時代 1895-1945
3. 中國軍佔領的時代 1945-
4. 省立工學院附設工業職業學校 1949-1955
5. 成功大學建築系 1955-1959
6. 逃離苦悶的台灣 1962
第一部之二
海外時期 1962-1974
7. 飛抵新大陸 1962
8. 研究生的學校生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