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只有隨時準備與生命共存亡的人,才有能力、有活力地活著。」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
衰老和死亡是一條單向道,沒人可以真正準備好
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去,子女愈生愈少
你可能必須獨自面對父母的老、衰、死
提早「知老」、「認老」、「備老」
必要時讓你不致慌亂、不知如何是好
多一分了解,就多一份心安和坦然
何況照護父母,也是為照護明天的自己,預做準備!▌下列一種狀況就足以讓子女焦慮爆表 ▌
□爸媽經常合併多種疾病,到底要看哪一科?
□爸媽的「老毛病」會不會造成長期失能?
□爸媽開刀出院後,回家怎麼照顧?怎樣避免復發或感染?
□爸媽臥床該如何預防褥瘡?
□永遠覺得照顧工作做得不夠,該怎麼放輕鬆?
□管子要插還是不要插?哪些治療該做或不該做?
□生命末期到底會出現什麼徵兆?怎樣知道哪一刻才是「最後一刻」?
還在拚事業、帶小孩的你,是不是發現,爸媽白髮愈來愈多、手腳不靈活,甚至在醫院各科門診間「周遊列國」?無論你是要照顧80、90歲爸媽的「嬰兒潮世代」,還是承接嬰兒潮養護責任的30~50世代,都應該要了解哪些疾病會造成父母失能,避免惡化、盡量維持父母的日常自主活動能力。
萬一需要開刀住院,也要了解住家附近有哪些照護資源可以運用、爸媽返家後該怎麼照顧;假如真的到了「大限之日」,透過本書,可清楚知道生命末期的徵兆,讓家人在心理層面和身後事皆有所準備,不會因慌亂忘了跟摯愛好好說再見!
康健編輯團隊針對子女最在乎的失能照護問題,到父母臨終前的準備事項,彙整最新資訊:
(一)如果病痛找上父母,如何照顧、維持體能,並讓他們還能自理生活;當父母輕、中、重度失能,找對資源,減輕照顧壓力;失能前期如何妥善照顧、安心陪伴不心累的實用資訊。
(二)為父母預約、準備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如果生命走到盡頭,親情緣分將抵達終點,如何陪伴為爸媽走向最後旅程,怎樣說再見,讓逝者、生者都無怨、無悔、無憾?
│本書特色│
★馬上懂!照護圖解彙整重點要訣,讓照顧工作事半功倍。
★超好找!本書彙整相關政府部門的醫療、照護資源,路徑清楚,讓你找資源不再心累累!
★很實用!實用指南,囊括就診知識、身心狀態檢測、照護技巧、社會資源等,做好全方位照顧。
★請專家!編輯團隊採訪全台專家的寶貴建議,讓你輕鬆學會判斷關鍵徵兆,掌握爸媽健康狀況。
★揪感心!名人分享過來人經驗,真實故事激發你用不同角度思考醫療和生命的本質。
作者簡介:
張曉卉
康健雜誌總編輯
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暖心推薦❤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納棺師(生命禮儀師) 許伊妃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照顧分工議題。如何當一位聰明照顧者,維護自己的支持系統,確保心愛的家人有生活品質,善用資源、學習照顧、翻轉概念,已成為21世紀必備的行動。強力推薦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新知。──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超高齡時代,沒有人是局外人。尊重自主,在宅善終,相信是每個人最終的期盼。
面對生命的衰老、失能與死亡,學習介入與放手,做好準備,是所有家庭的功課。
感謝康健出版整理這本實用的工具書,協助你我家人,順利達到生死兩相安。──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名人推薦:❤專家暖心推薦❤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納棺師(生命禮儀師) 許伊妃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照顧分工議題。如何當一位聰明照顧者,維護自己的支持系統,確保心愛的家人有生活品質,善用資源、學習照顧、翻轉概念,已成為21世紀必備的行動。強力推薦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新知。──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郭慈安
超高齡時代,沒有人是局外人。尊重自主,...
章節試閱
第10章 當爸媽倒下,照顧責任 怎麼分攤才不會翻臉?
聽過無數照顧者的心聲,近年也積極推動「家庭照顧協議」,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副主任張筱嬋說,手足之間發生衝突,經常是因為討論前缺乏足夠的資訊,大家在不同的基礎上討論,就很容易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
當長輩需要照顧時,手足之間究竟該如何商討照顧責任?
step1》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
討論照顧責任時,千萬別急著進入分工階段,應該先釐清長輩目前的身體狀況。
因不同疾病會衍生的照顧需求、醫療決策不同,若對疾病狀況不了解,往往會憑著各自的想像來討論照顧方式,顧到最後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後續也容易把疾病的變化誤認為照顧者的疏失,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你該這樣問│
●這個疾病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照顧問題?
●目前長輩處於疾病的哪個階段?
●短期間病程會不會有變化?(若有變化,彼此的決議就可能不適用)
●當爸媽出現突發狀況時,該到哪裡就醫?
step2》盤點有哪些照顧資源可用
接下來,則是要懂得找資源。張筱嬋建議,要把「資產」跟「資源」分開來看。資產是指大家原有的財產,也就是「錢」;資源則是指可用來協助照顧的各種服務與人力,除了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有些社福單位與鄰里也會有老人相關的福利補助、關懷活動等。
「很多家庭討論時會很快進入錢的討論,關係就會變得很緊張,」張筱嬋說,若能掌握愈多外部資源,可選擇的方案就愈多,有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負擔沒有想得沉重,大家也比較敢承擔照顧的責任。
│你該這樣問│
●資產:子女能負擔多少錢、長輩可動用的財產(包括退休金、股票、基金、房產等)有多少?
●內部資源:哪些家人需負擔照顧責任?可照顧的時間、空間?
●外部資源:長輩是否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長照服務項目有哪些?保險可否理賠?社區是否有機構或鄰里能提供照顧、陪伴?鄰近是否有醫師、護理師可就近諮詢、治療?是否有願意協助看顧、通報狀況的鄰居、店家?
step3》確認彼此的期待
同樣是照顧,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分工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要先提出對於照顧的具體期待,以免開始照顧時,每個人都有意見,讓做事的人無所適從。標準較高的一方,也不會一味覺得他人偷懶、未盡責。
例如「幫忙準備晚餐」,究竟是有準備就好,還是必須菜色豐富、選擇有機食材,都要事先取得共識。
討論之後,建議也把所有照顧內容、做法白紙黑字記錄下來,方便互相提醒,未來有新的照顧者接手時,也可完整交接。
第13章 正視、面對、準備父母的死亡
季節更迭,花開花落,生命亦是,我們愛的人、愛我們的人總有一天會都會死亡,結束彼此這輩子的親情緣分,但有沒有準備,差別很大。
◎跟父母談死亡,沒那麼難
但也有愈來愈多老人家觀念改變,想談,就等人開啟話題。
馬偕醫院社工師張嘉芳在擔任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時,經常到社區推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當她去到台西、雲林、嘉義等鄉下小鎮的教會松年團契演講,每每引起長輩熱烈反應,阿公阿嬤握著她的手說︰「這麼好的東西,怎麼沒有人早點告訴我們。」
台大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2012年剛上任時,受邀至社區健康講座演講,承辦人員請他訂題目,「講『善終』。」承辦人大驚:「院長,不好吧,老人家嘸愛聽這啦!」黃勝堅也很爽快:「那改成「五福臨門」好了。」
那天現場來了近百位老人,「我還是講DNR,」黃勝堅全程以親切通俗的台語、幾個故事,告訴金山在地老人家,事先思考,簽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自己生命最後一段路可以減少身體痛苦,兒女安心無憾、醫療團隊在生命末期提供最好照顧,也能節省醫療資源來救更多生命,真正是「四贏」的局面。
演講結束,阿公阿嬤簇擁到後面服務台,排起長長隊伍,「我們以為人潮多是領紀念品那邊,錯了,都在要表格,當場有53位老人家簽了DNR,」金山分院祕書劉嘉仁到現在講起來,還是對老人家對DNR接受度那麼高,驚歎不可思議。
那麼,子女可以怎麼啟口?
「很害怕那一天(父母死亡),但又在心理演練過無數遍,」文化評論人平路在《讀心之書》裡講到身為獨生女的她照顧耄耋父母的心情。
與父母談生論死,專家們建議在父母身體健康的時候討論最好,可以充分了解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
◎如果父母願意談論死亡,有哪些重點要討論?
‧對於那件事情(意外死亡新聞、電影、親友過世等),有什麼看法?
‧如果可以選擇,您認為哪種方法才是善終?
‧如果醫生告訴您剩下的生命有限,會想如何度過最後的時光?完成什麼心願?
‧對於死亡,最關心的是什麼?
‧當病重到無法表達時,您會希望醫師能給足夠的藥物,減輕痛苦,即使這些藥物會讓人感到嗜睡?若無法由口進食和喝水,仍然希望可以用管子送到胃部餵食?
‧如果的疾病惡化,面對死亡已是無法避免,您會……?
‧無論治療有沒有效,您仍希望做延長生命的治療嗎,例如插管、呼吸器、洗腎?
‧如果延長生命的醫療對您並沒有幫助,是否希望醫生停止治療,臨終時不要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最後在家屬的陪伴下,自然的離開這個世界?
‧如果可能的話,希望最後往生的地點是在家裡還是醫療院所?
‧如果病重無法表達時,希望由誰幫您做出最好的決定?
‧希望的葬儀方式、想要或不想要聯絡的親戚朋友。
第10章 當爸媽倒下,照顧責任 怎麼分攤才不會翻臉?
聽過無數照顧者的心聲,近年也積極推動「家庭照顧協議」,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副主任張筱嬋說,手足之間發生衝突,經常是因為討論前缺乏足夠的資訊,大家在不同的基礎上討論,就很容易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
當長輩需要照顧時,手足之間究竟該如何商討照顧責任?
step1》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
討論照顧責任時,千萬別急著進入分工階段,應該先釐清長輩目前的身體狀況。
因不同疾病會衍生的照顧需求、醫療決策不同,若對疾病狀況不了解,往往會憑著各自的...
推薦序
【推薦序】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老去,其實是兩個字組成的,「老」和「去」。
我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這些日子,回顧父親的老去,我發現我跟家人共同經歷了一個非常辛苦、神祕、旁人難以理解,但卻又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世界。
父親老去的開端,是跌倒。
正如《陪爸媽安心到老》書中所述(見第2章),跌倒最常見的地方,是在家中客廳。那天清晨,媽聽見「咚」一聲,從房間跑出來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81歲的父親倒在地上。
事後回想,為什麼爸會跌倒?是頭暈?貧血?視力不良?藥物?地上有雜物?無論怎麼想,都已經來不及了。
急診室檢查,是腦出血。腦出血的治療分成兩種,開刀和觀察。因為爸年紀大了,開刀風險高(見第3章),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觀察的方式,希望血塊慢慢吸收消退。
很幸運地,血塊慢慢消退了。但不知是因為傷到腦部,或是在醫院躺太久,爸失能了,而且有輕度失智,大小便失禁、無法自己站起來,更別說是走路了。
我身為家中獨生子,跟媽討論之後,決定要請一名外籍看護照顧爸爸。怎麼請?一點頭緒也沒有。好不容易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仲介公司。還記得那天晚上,我跟媽看著公司寄來的幾張履歷表,上面除了照片外全是印尼文,一個字也看不懂。我們忐忑不安:萬一請回來的外籍看護不適合,怎麼辦(見第8章)?
幸好,越洋而來的妮亞溫柔又貼心,我跟媽一步步把照顧的技巧慢慢教給她:怎麼翻身、怎麼擺位、怎麼協助移位、上下樓梯,方法跟《陪爸媽安心到老》提到的幾乎一樣。有她在,爸的照顧愈來愈上軌道。
有一天我回家的時候,發現餐桌上擺著兩張「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見第14章),一張簽著爸的名字,一張有媽的簽名。我問媽怎麼了,她說:「我問過你爸,真的要走了,你爸跟我不想要太痛苦。」我點點頭。
爸那時簽的意願書,在去年發生了效用。他走的時候,身上除了點滴,什麼管子都沒有。輕輕鬆鬆,乾乾淨淨(見第20章)。
在父親過世近一年後,我接到為這本書推薦的邀請。來回細細翻閱,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幾乎都是我們全家經歷過的。對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在家人的「老」和「去」之前就有這些觀念,我相信,「陪爸媽安心到老」,在台灣這個高齡社會,將不是一句口號。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推薦序】照護自己,也就是疼愛家人
華人傳統孝道的迷思,會讓人著眼在單向付出,特別是父母在生命遭到追趕的同時,子女們也帶著自己的精力、時間往生命那頭狂奔。孩子隨著父母的情緒和狀況,產生無力感;父母也從子女的疲倦奔波,糾結自己是否無能,因此會發生最不令人樂見的人倫悲劇。
無論是照護者,或是像我一樣為人送行的工作,無不以人為本。由於我是生命盡頭工作者,時常將心比心,站在和鬪病(與疾病賽跑抗病)者一樣的生命末端,試著體會,我感悟到這些離去的人,其中有人是因為喪失「自我價值感」,對應到新聞事件,就是那些在遺書寫下「不想造成子女負擔和困擾……」這樣字句的人們。
《陪爸媽安心到老》裡的專家貼心地為有照護問題的子女整理出解方,也能事前了解爸媽失能、臨終「下一秒」可能會發生的事。如果可以提早為自己和家人做準備,或許我在工作場所就可以少看到這樣的遺憾。
書中提到許多照護技巧和經驗分享,其實我認為貫穿子女和父母之間,就像我和爸媽常說的那句:「我愛您,就像您愛我一樣」,這些照護技術,其實都源自於愛護爸媽的心。而因為從事生命禮儀師這份工作的關係,我體會到漫漫人生的最初總有人牽著你的小手學行,但接下來的路,得靠自己走,包括面對自己和父母生命的終站。
不只是正遇見疾病的你,我更希望健康平安的你看見此書,除了感到幸運,還要比照護者和正在和病痛拚搏的人更深切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於此同時,我也想對照護者說聲「辛苦了」!而那些還在「為生所苦」的人,我要謝謝你沒有放棄自己,你們真的很勇敢,因為任何一種選擇都不容易。
這不只是一本為爸媽所寫的書,其實也是子女「備老」之書,我把《陪爸媽安心到老》裡的「父母」轉成「自己」,又有另一番不同光景。書中一句「照護父母就是照護明天的自己」擊中我的心,現在為父母所做的,也就是為了明天的自己,健康的中年子女更要閱讀本書,因為照護「自己」就是照護你愛的每個人!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納棺師(生命禮儀師) 許伊妃
【推薦序】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老去,其實是兩個字組成的,「老」和「去」。
我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這些日子,回顧父親的老去,我發現我跟家人共同經歷了一個非常辛苦、神祕、旁人難以理解,但卻又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世界。
父親老去的開端,是跌倒。
正如《陪爸媽安心到老》書中所述(見第2章),跌倒最常見的地方,是在家中客廳。那天清晨,媽聽見「咚」一聲,從房間跑出來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81歲的父親倒在地上。
事後回想,為什麼爸會跌倒?是頭暈?貧血?視力不良?藥物?地上有雜物?無論怎麼想,都已...
作者序
【序章】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人到中年,總在不經意中發現雙親已經是「老人」了。就算目前父母尚健康,為了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應該提早思考與準備照顧計畫。
日本知名作家曾野綾子在《中年以後》書中提到,中年以後面對的大問題是照顧父母。
曾野綾子是獨生女且單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大學四年級就結婚,畢業後寫小說成為暢銷作家,為趕寫稿件根本無暇顧及家事,只好「利用母親」,接她過來住在同一屋簷下、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母親是家事高手,也為能派上用場,幫女兒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而頗有成就感。
曾野綾子30多歲時,65歲公婆從另外一個縣市搬過來變成鄰居。「我贊成公婆住在附近,其中一個理由雖是『利用』,但只讓自己的母親住附近是不公平的,外子有個姊姊,已經嫁人。在日本由長男照顧父母是傳統觀念,而且我想偷懶。」原因是,婆婆有支氣管擴張症宿疾,有時會因咳血昏倒,需要安靜休養。
以前沒有住在一起時,每逢婆婆發病,曾野就得做些菜過去探視,往返外縣市要花不少時間,相當辛苦。自從買下隔壁房子,和公婆屋簷距離1公尺,曾野綾子發現,「真的方便極了。」例如,公婆年紀愈長愈喜歡吃香魚,但身體衰弱逐漸無法外出用餐,若有朋友送來新鮮香魚,就可以很快做好讓他們品嚐香噴噴的料理。
曾野綾子誠實地說,「從那以後,我一點一滴地做,隨性地、偷工減料地,總之,總算保住工作,也盡到看顧母親、公婆的責任到最後。我下定決心不捨棄公婆和母親,誓言大家要生活在一起。」
從相處中,曾野體認到為雙親的幸福所花的錢是有效、也是很好的盡孝道方式。「為這個家換新電燈泡、更換紙拉門的紙……我在意的是如何用愉快心情維繫這個家。」公婆各自節省,有少許存款。她和先生儘量配合公婆健康狀態,不干涉老人家生活,偶爾送幾道菜過去,在冰箱補給一些食材,找人全天照護,就應付過來了。
曾野說,她看過和公婆更溫馨相處方式,子女不需要有經濟能力,只需要陪老人家聊天喝茶、親子相聚,一起享受撒下牽牛花種子的時光就好了。溫柔地詢問:「感冒好一點沒?」對雙親而言,就是最大歡愉。「我因為忙碌無法盡到完全地噓寒問暖,但也沒有棄公婆於不顧。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過這種中庸平和的生活吧。」
生活怎麼過都好,中年以後應該想:用什麼方式照顧雙親才合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旅居日本多年,對日本長照現況觀察深入的《年邁父母長期照護》作者林正儀建議,當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應該未雨綢繆思考:
‧ 兄弟姊妹間曾談過照顧爸媽的問題嗎?誰可以帶頭討論?
‧ 爸媽有哪些保險?保險公司名稱、投保項目?
‧ 如果爸媽年老,逐漸失能,想在哪裡生活?想與誰住在一起?
‧ 萬一父母病倒,需要長期照護,他們會希望誰來照顧?能接受外人照顧嗎?
‧ 若是父母需要長期照護,兄弟姊妹如何分擔費用?遠在他鄉的手足,如何幫忙?
‧ 雙親中若有一人先走,另一半想要跟誰、住哪裡?
‧ 父親、母親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的看法?意即若接近生命終點,對醫療的延命處置,如插管、電擊、呼吸器的看法如何?會想要拚到最後一口氣、還是比較傾向接受安寧緩和療護?
‧ 父母對自己的身後事,如告別式、安葬方式地點,是忌諱不談,還是早就準備好了?
【序章】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人到中年,總在不經意中發現雙親已經是「老人」了。就算目前父母尚健康,為了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應該提早思考與準備照顧計畫。
日本知名作家曾野綾子在《中年以後》書中提到,中年以後面對的大問題是照顧父母。
曾野綾子是獨生女且單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大學四年級就結婚,畢業後寫小說成為暢銷作家,為趕寫稿件根本無暇顧及家事,只好「利用母親」,接她過來住在同一屋簷下、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母親是家事高手,也為能派上用場,幫女兒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而頗有成就感。
曾野綾子30...
目錄
推薦序1 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推薦序2 照護自己,也就是疼愛家人
Part 1 當父母失能,如何妥適照護
序 章 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第1章 這5種狀況,適合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實用指南 全台老年醫學科醫師彙整
第2章 可能造成父母失能,需要長期照護的疾病
實用指南 哪些症狀不能拖,趕快掛急診?
第3章 年過80能不能開刀、做化療? 做對醫療決策,治病不受苦
第4章 關鍵3問,為長輩一次買對長照險
[父母失能 照顧篇]
第5章 安心出院備忘錄,全家不慌亂
第6章 照顧爸媽好累 「隱藏版」資源神救援
實用指南 照顧爸媽,除了醫師外,你一定要認識這6個人!
第7章 請外勞、家人照顧,還是送機構?
實用指南 申請各縣市長期照顧服務流程
第8章 4方法,找到好外籍看護
第9章 4步驟,幫長輩選到優質安養機構
實用指南 有用的醫療或社會資源
[父母失能 陪伴篇]
第10章 當爸媽倒下,照顧責任怎麼分攤才不會翻臉?
第11章 照顧不是愈努力愈好,放輕鬆才能長久
第12章 愛,有時要忍住不出手
實用指南 正確選手杖
實用指南 在床上用餐
實用指南 褥瘡怎麼預防?
實用指南 臥床正確擺位
實用指南 協助翻身正確姿勢
實用指南 協助從床上起身
實用指南 協助從床上移位
實用指南 協助上下樓梯
Sharing 周貞利的故事 照顧重度失智的父親和婆婆,我甘願
Part 2 為父母預約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
第13章 正視、面對、準備父母的死亡
第14章 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陪伴父母走過生命最後的旅程]
第15章 談死觸霉頭?老人家其實沒在怕
第16章 拚多活兩天、還是拚尊嚴?
第17章 生命末期,哪些治療該做?哪些該停?
第18章 如果生命留不住,要在家還是醫院劃下句點?
第19章 告別那一刻:臨終症狀與處理方式
Sharing 小野的故事 與死生同行後我知道,愈老愈要愛世界
Sharing 王宏育的故事 就算我是醫生,面對父親過世照樣哭得唏哩嘩啦
Sharing 楊秀儀的故事 陪伴父親最後的63天
Sharing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故事 居家安寧療護,圓滿長者在家往生的心願
結語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明天的自己
附錄 最新老人福利與照護資訊
推薦序1 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推薦序2 照護自己,也就是疼愛家人
Part 1 當父母失能,如何妥適照護
序 章 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第1章 這5種狀況,適合帶爸媽看老年醫學科
實用指南 全台老年醫學科醫師彙整
第2章 可能造成父母失能,需要長期照護的疾病
實用指南 哪些症狀不能拖,趕快掛急診?
第3章 年過80能不能開刀、做化療? 做對醫療決策,治病不受苦
第4章 關鍵3問,為長輩一次買對長照險
[父母失能 照顧篇]
第5章 安心出院備忘錄,全家不慌亂
第6章 照顧爸媽好累 「隱藏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