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漫不經心的痛苦 唯美與猥褻俱存 他的房間是時尚而殘酷的愛 孫梓評、孫得欽、崔舜華、蔣亞妮、蔡琳森 、廖育正(廖人)──check in推薦王天寬曾獲臺北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獎項,是罕見利用現代詩、散文、劇本、小說四大文類都得到錢的獎金獵人。
《開房間》是他第一本詩集,也是第一本書。「詩曾是我的本命。」王天寬說。「如今我提供的是一具屍體。」閱讀偵探小說的王天寬說。劇場人王天寬則表示:「打開這本詩集,你就不僅是觀眾,來做一些互動他媽的。」寫散文的王天寬今晚沒話說。
「一定要用台語發音:khui pâng-king。」王天寬一邊滑Tinder一邊強調。
王天寬是繼承多元血統的寫者,斜槓的最佳代言人。他在房間旋轉椅上,練習換檔、拉手剎車、甩尾。透過門和窗戶,推理出外面移動的景物。如果冷硬派推理大師錢德勒還在世,他會這樣形容王天寬:「他是他的房間裡最好的人,好到可以踏入每個房間。」
一旦你打開這本詩集,你就進到他的房間,或者更可怕的,他就進入你的房間。
無論如何,進來進來吧,毀壞也沒有關係。
「他們進我的房間
一個個幻想完
就走了
留下幾個杯子和海浪的聲音
天還可怕地亮著」
──〈我不在那裡〉
■他們在房間—— 在詩人乾淨無贅的語言之下,對於生活本身的思索,以及對於人的孤獨狀態的探索。──崔舜華/詩人
幽默是最高級的性感……他的詩充滿意象的力欲、生活的輕重,本源感性和外來文化的異質共生。──蔣亞妮/作家
不願輕信任何結構語言及個體言語的,思緒靈活的,繼承了多疑血統的書寫者,後設地刺探虛無,演繹出奇思狂想。──廖育正(廖人)/文字工作者
作者簡介:
王天寬。 他家坐北朝南。 聽說冬暖夏涼。 也是聽說: 他視死如歸。 卻近鄉情怯。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起居生活〉 我們只能反覆 布置再次布置這個房間 搬到樓上或隔壁 移動些微 爭著光線和 微風 可是房間內 像牆一樣靠近我們的 我們的舊習慣 像發了霉的牆壁 我們的輕忽 捲菸器刮鬍刀還有 滿布灰塵的指紋 進退兩難的抽屜 面孔不易清潔 煙霧迷漫 在收起的那刻 瞬間清明 可是房間內 我們的進退兩難 站在逼近我們的 我們的牆中間 舉起手 新的油漆 反覆光亮 牆的房間 又將剝落 各種顏色 又將靠近我們一些 有風吹的牆 有光照的牆 有過各種顏色的房間 一個個攤平 又將再次 折成個個房間 站在其中看不見其它 靠近我們一些 而我們 我們只是反覆 布置再次布置這個房間 輕敲牆壁 聽見樓上或隔壁 有人割了木頭 有人關了衣櫥 有人將門上鎖 看不見其它 我們可以安心住下。 【內文節選二】 〈保佑所有已經蓋了的房子和慈悲的空地〉 保佑所有已經蓋了的房子和慈悲的空地吧 保佑所有將寫未寫的信 特別保佑郵差 保佑他們捍衛隱私的漠然決心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臨近的海 保佑觸碰式檯燈 保佑人們溫柔碰觸它的手 不要按不要扭 還請你保佑光害 我們被保佑的手不正為星星努力嗎 遮一點看一點 保佑所有等待 即使它們已經不想做自己 多保佑它們一些 保佑易開罐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臨近的海 保佑像麵包的漂流木 保佑酒瓶 保佑它裝的是信還是酒請一起保佑 或者溫柔立起瓶內帆船 保佑它搖晃 保佑左肩和右肩 保佑該洗未洗的身體 保佑那一刻 保佑瘦身成功的肥皂 即使後來又胖了起來多保佑一些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臨近的海 保佑那棟我免費居住的房子 保佑門前空地 保佑命運在門內門外 跳著舞著 保佑我置身事外 保佑我想起 將洗未洗的身體 該寫未寫的信 蓋了的房子慈悲地成為空地 郵差在樓下 星星在手上 酒瓶或帆船游向陸地 保佑所有的男人和所有的女人 保佑他們曾經的孩子 孩子 曾經是保佑我們的女人和男人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寧靜的海
【內文節選一】 〈起居生活〉 我們只能反覆 布置再次布置這個房間 搬到樓上或隔壁 移動些微 爭著光線和 微風 可是房間內 像牆一樣靠近我們的 我們的舊習慣 像發了霉的牆壁 我們的輕忽 捲菸器刮鬍刀還有 滿布灰塵的指紋 進退兩難的抽屜 面孔不易清潔 煙霧迷漫 在收起的那刻 瞬間清明 可是房間內 我們的進退兩難 站在逼近我們的 我們的牆中間 舉起手 新的油漆 反覆光亮 牆的房間 又將剝落 各種顏色 又將靠近我們一些 有風吹的牆 有光照的牆 有過各種顏色的房間 一個個攤平 又將再次 ...
推薦序
一本見證人類失敗的詩集 ◎翁文嫻 王天寬努力研發一些「無意象」詩。當然,廣義來說所有虛擬創造的場景都是意念中的「象」,如此才能表述內在之情。但若看過許多台灣詩作品,一般擅長連篇疊製的形容詞,或堆滿捏造出的假象,這時,王天寬詩語言就感到特別乾淨,幾乎很少形容詞,多是日常不斷做著的行為動作,是在這樣材料下,他調動出奇異的詩。 他自成大中文系再進台大戲劇所,成大中文古今雙線的訓練,令他文字內斂、精準,卸去不必要的裝扮。可能真正的時尚是這樣吧(他有首詩〈我們的時尚愛情〉),審度好需要的切面,才一刀切過去。而且他又經過戲劇與小說的洗禮──所以他的詩語言,有如電影鏡頭,明明白白攤出來,給我們看見。 本詩集大部分寫兩個人的相處,真是大哉問的一樁千古難題。好的詩,會揭露當下社會存在的真相,自從這兩個人,的「日常」變成「博物館」了,值得永恆回味紀念吧?不過已然過去── ...... 你的激情是日常 我吃下你的日常 再不能飽 現在我一邊剪腳指甲一邊寫詩 腰彎得比平常低 心脆弱 卻有堅硬的聲音 墊一張報紙 上面或許有你的消息 或許沒有 只是一些日常的水墨 從遠方到我的腳下 我們的生活,就如此在剪腳指甲與寫詩之間,脆弱的心有堅硬的聲音,也不能怎麼辦了。我們的孩子永遠不會出來,他們只能「都在天上/跳未來的舞/有水有血」 看看,這兩個人類相愛嗎?我們不會再定義什麼是愛了,只知道是這樣的時刻。我更喜愛的,是這首濃度更夠的〈我們將在上一次見面時腐化彼此〉,已經腐化了嗎?還是將會腐化?但上次見面已然如此,命定般無法挽回......。 ...... 一個下雨天,就可以腐化一切。 鏡子是不被看穿的玻璃 我看不穿你,看不穿你和你的腐化 我只看見自己。你是腐化本身, 你是無法阻止的水滴 在想像中滲透,永遠地,我站水窪中 看湖面波紋消散停止,失去意志 想像我們的下一次見面: 一事未成,但你說你告訴我這些不重要 ...... 這多麼令人沮喪 !詩是什麼?詩人永遠告訴我們生活的失敗? 法國的沙特,解說散文與詩的分野時,將詩特性說得太好: 由於布爾喬亞階級社會的來臨,詩人與散文作家採取共同陣線,宣布社會的不理想。他(詩人)的工作常常是創造人類神話,但他卻從自然的魔力轉向惡魔的魔力。人常常被表現為絕對的目的,但是,由於人類事業的成功,便被埋沒在實用的團體之中了。現在作為人類行為背景的東西,使人類到達神話的東西,不再是成功,而是失敗。由於停止了人類無窮的企圖,現在只有失敗,才能使人類完全回到人類本身。世界仍然是不重要的,但現在它是作為失敗的藉口。事情最後的結局是藉遮斷人的道路而使人回到他的自身。 我不知道,這樣回到自身凝視的狀況,會怎麼樣?王天寬詩帶來今日青年存在的底蘊:愛情的難題、生小孩的難題、自我對待的忐忑不安,惶惶無主的一代,要面對嗎?還是將他們擺過一邊,不要見到就好。
一本見證人類失敗的詩集 ◎翁文嫻 王天寬努力研發一些「無意象」詩。當然,廣義來說所有虛擬創造的場景都是意念中的「象」,如此才能表述內在之情。但若看過許多台灣詩作品,一般擅長連篇疊製的形容詞,或堆滿捏造出的假象,這時,王天寬詩語言就感到特別乾淨,幾乎很少形容詞,多是日常不斷做著的行為動作,是在這樣材料下,他調動出奇異的詩。 他自成大中文系再進台大戲劇所,成大中文古今雙線的訓練,令他文字內斂、精準,卸去不必要的裝扮。可能真正的時尚是這樣吧(他有首詩〈我們的時尚愛情〉),審度好需要的切面,才一刀切過去...
作者序
【序】 他是你的男人 ◎蔣亞妮(作家) 場景是微雨(或是雨後)的拉麵店,王天寬拉開木門進來,戴著一頂男帽(不確定是不是軟呢材質),一把有著美麗傘骨與傘柄的長傘被他放在一旁。他和那些可能寫過詩(也可能沒有)的朋友們說話,我盯著那把傘邊聽他們談話。那時他的詩集還不知在哪兒,但在他第一次找我開房間之前,我已讀了很久,已讀他的詩和人。雖然,那只是一次關於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的邀約,我仍沒有和他開過一次房間(讓你們失望了)。 我們的房間是對話框,不怎麼私密,就和你們在詩裡看到的一樣,有菸與床,重新油漆與油漆前的牆,不錯的音響,可能還有繩子以及能移動時間、瞬震靈魂的魔法。我們不斷交換彼此病況與藥、不好的生活與好的詩和文章。他持續聽著屬於他世界的柯恩,並堅持不稱呼柯恩為李歐納‧柯恩、Leonard Norman Cohen,或是李歐納,也從不交代他的柯恩,是詩人還是歌手,或只是一個和他品味相當的男人。 一直都是柯恩,柯恩是他的詩句,柯恩在他的詩裡。 王天寬在〈我忘了為天使禱告,因此天使也忘了為我們禱告〉裡寫柯恩、〈長信〉裡寫柯恩,甚至寫瑞蒙‧卡佛時也沒忘了柯恩,而〈我們其中一個不會錯〉與〈我們其中一個沒有錯〉兩首詩,也是對柯恩歌曲〈One of Us Cannot Be Wrong〉的翻玩。他們奇異地在某些調頻交會,帶有惡意的暴力、殺意、情欲,美麗失敗者一般。還有他們的時尚,甚至他們的時尚愛情觀: 我的時尚愛情包含最時尚的部分 比如輕微的 sm
比如精神出軌─── 重點在於承認我承認,不然就只是謊言 而柯恩那件聞名世界的Burberry雨衣,和兩側略帶凹陷的招牌費多拉軟呢帽,也是王天寬時尚的Déjà vu。 就像沒有太多人會以天才形容柯恩的早慧,因為以天才形容一個詩人,只會顯得他不夠天才,稱讚王天寬的詩時也需注意這點。我繼續捕風捉影著柯恩與王天寬,他們都在將近三十四歲時,發行了第一張唱片與第一本詩集。即使已偷偷超過而立之年,你們/我們卻還是都被找到了他/他們,如約而至。 先暫時取消一下這樣的交會。 《開房間》裡詩的跨度至少十年,王天寬被分割成四輯與之外,我不確定光譜的這端是更加靠近還是遠離柯恩,靠近是誇獎、遠離也是。就像〈小樹〉與〈反尼采〉裡的他: 今天他告訴我 買完菜回家的路上 看到一棵很正的樹 他強調 「是你的菜」 但我們都沒有受過 描述樹的訓練 ‧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 深淵也在凝視你 你正好可以對深淵說一句 看三小 幽默是最高級的性感,這讓新的王天寬與舊的王天寬、讓平行線光譜的兩端可以在無限遠處交會,理論不滅。 而第一首我所讀到的王天寬詩,藏在外輯那一片大海裡,它們是寧靜的、凝視的、遠處的海與過去的海。這些詩讓我想起了他的散文,在詩人之前,我先遇見的是散文裡的王天寬。如果說,他的詩充滿意象的力欲、生活的輕重,本源感性和外來文化的「異質共生」(Antagonistic Symbiosis);那麼他的散文是純粹的決絕與浪漫、經典與殘忍的死亡抒情,殺或不殺在散文裡不是問題,如何死亡才是,正如他自述的:「我把死亡特別留給散文,不只留給特別的死亡。」 寫作的問題到底是什麼?不對,應該說生活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寫作本身是全然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生活,這才是正確的問題。即使問錯了問題、誤讀了詩、寫壞了開頭,當你遇到王天寬(和他那把好美麗的傘)時,詩裡的他都能優雅的為你開門請你進去他的房間,甚至試戴那頂和柯恩同款的呢帽。 讀出他的詩,他就是你的男人。 If you want to strike me down in anger Here I stand I'm your man. ──Cohen 【序】 將足球踢進房間 廖育正(文字工作者) 為了我不夠熱衷的足球賽,我們之中的一個把我們帶到王天寬的房間,說那是看球的好地點。 背靠沙發,看電視上遙遠不知哪個國家民族的運動員,搶一顆象徵不分國界的足球。夏天晚上,一個意興闌珊的觀眾,除了把眼前的啤酒倒進嘴裡再吸上幾口菸,沒別的事可做。 我們之中的一個滔滔不絕,對任何事情都發表大量的意見;另外一個則延續話題。球賽主播用真有那麼一回事的語氣發出許多聲音。 我無事可做,無話可說,只是看著球的落向和眼前的對話,看著王天寬的房間。這套房,以一個學生來說相當舒適,電視、冰箱、冷氣、沙發、地毯,樣樣俱全。 他也不招呼我們。自個坐在房間另一頭對著電腦,在word和聊天軟體之間切換,寫他的小說,或者和螢幕裡的誰討論或醞釀著愛情。 我們之中最饒舌的那個,似乎想帶領這場合的談興,刻意開了幾個話題:什麼足球戰績,誰和誰的情事,幾部用來表彰品味卻顯出庸俗的電影……。 球員在電視裡衝撞,跌倒,受傷,這一切與王天寬無關,也與我無關。房裡,四個男人一臺電視,瑣碎的哏與熱烈的笑,構成尋常的場景。兩人談天說地,一人拎著酒瓶,房間主人坐得遠遠,面對自己的通訊軟體。 球在電視上彈跳著。無聊的對話滾了過來,花一秒鐘踢回去。 球彈進房間,滾入詩集。意興闌珊的人也許聽見詩中絮絮叨叨的描述,被搭理及不被搭理的話,可追究也可遺漏的意識形態,親密而抑鬱的氛圍,隱晦的情感困擾,西洋人名,和一些以可是和只是為基礎的念頭。 「發生是發生了,可是,」 「可是你又怎麼能夠……」 「對,你是不能夠。但他又怎麼能夠?而你們又怎麼能夠……」 好吧,或許你是對的。 「噢,我也沒有那樣的意思,」王天寬說,「只是xxxxxx,但xxxxxx,當然,只是就這方面來說,xxxxxxx……」 這些詩令我想起那個看足球的房間,電視和人發出驚嘆和嬉笑,另外一端傳來斷續的鍵盤敲打聲。有些不屬於我們的訊息一直傳遞出去,接收者是房間外的某個人或某些人,而大部分訊息我們無從得知。 房間被概念化為空間,語句被投射為情節,場景描述及角色臺詞被置換為詩。 在那裡,敘述者不時暗示小事的重大意義,然後,宣稱那些意義全無意義。然後,宣稱那些宣稱只是宣稱―― 這不是我早已知道的事嗎 一位帶來普通救贖的彌賽亞 有時候,在一些由想像而成的經驗陳述上,曖昧的警句被製造出來,布置成諷刺,落空與反差。 對話口吻與敘述口吻的隔閡,心理狀態的碰巧把握與剛好溢出,行為與動機的兩相欺瞞,展示了這部詩集的用心所在。 不願輕信任何結構語言及個體言語的,思緒靈活的,繼承了多疑血統的書寫者,後設地刺探虛無,演繹出奇思狂想。 猶待推敲的情感生活備忘錄,或者對過往戀情的迂迴追思。 類似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徹夜未眠的夢幻耽溺及疲倦感…… 以及源於推理小說的甩尾原則―― 寓感性於微物,在可深究也可日用的對話中,王天寬自編自導關於推論,狐疑,反詰的,無邊漫遊的內心劇場絢幻之詩。 【評】 擁有一個房間或並不 ◎崔舜華 讀《開房間》,對我來說,空間於焉成為最關鍵的字眼。細察這本詩集中,對於房間以及構成房間的組件:牆、窗、門、房間之內的房間(例如浴室、餐廳)……彷彿詩行也成為鋼骨泥架,骨與架的縫隙之間,從線到面,填積那面者是求生(或苟生)者的血肉。 《開房間》這本詩集的審美向度,摻帶著濃厚的存在主義式的頹靡與積極,反覆實踐的虛無,反覆履行虛無的某種企圖。如〈起居生活〉: 而我們 我們只是反覆 布置再次布置這個房間 輕敲牆壁 聽見樓上或隔壁 有人割了木頭 有人關了衣櫥 有人將門上鎖 看不見其它 我們可以安心住下。 尋找生存的庇護的居所,但那居處又是如此孤獨而詭譎,家徒四壁,清白無物,空間與空間之間存在著斷裂與溝壑,那是生存其中者不得不承擔的空虛與孤詭,例如〈門〉: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盡是虛無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盡是妄想 他告訴自己 是最後一次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他不知道最後 何時成真 他不知道真話 虛幻的成分 但他終於可以久久待在這個空間 他審視一切空無 像審視自己內在 有時 他僅僅坐著 等待絕望的時刻到來 大多數時候 僅僅坐著 門是開啟,也是關閉;門是接納,亦為拒絕。身處其中者與關/開門所造致的空間的狀態合而為一,內在的虛想外部化成為房間的空無。就像同一首詩的後半: 他僅是坐著 大多數時候 在那個人們告訴他 而他早就知道的 四面牆 一道門 那個空間裏 多數時候 他僅僅坐著 他僅僅坐著 並且承認 那個過程 他有些害怕 然而,我不覺得《開房間》這部詩集的主軸思緒是空無的,比起物質空間的空蕩困頓,生存者在空間中求生的姿態──反覆地繞行、站立、坐下、開門與關門──在在表述了某種現實情態下,當代人的生存情境。就像一齣齣短篇舞臺劇,我們可以讀見在詩人乾淨無贅的語言之下,對於生活本身的思索,以及對於人的孤獨狀態的探索。因此,日常之物與日常空間,便成為帶有某些詭譎氤子的演出場合,例如〈我回到房間〉: 我回到房間 所有傢俱都移動了一下 震起灰塵 水杯裡的水 我的眼睛 我回到房間 顏色變淡了一點 關燈的時候 會發光 我摸著牆壁 不舉火把 在裡面繞著迷宮 我不建造迷宮 我的眼睛 有一粒灰塵跑了進去 在裡面繞 繞不出來 後來就覺得安穩 被溶解 流出淚來 我的眼睛 日常中的異常,更多時候是精神上的孤詭,在詩人筆下,房間成為身體,成為心智結構的返照,成為全人類的獨活的意義(與相對無意義)。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置身在這般處境中,無法離開也無法真正返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而屬於這個天地不仁,無所謂芻狗的世界。例如〈說了〉: 比如一直待在房間 沒有離開 聽別人關窗的聲音 我有時也關窗 脫衣透氣 下過雨的家 我說了 找一個地方我待著 讓音樂四溢 聽見對面關窗的聲音 詩人將生活的體感壓縮成一格格的空間(房間),在房間內發生的事情都是真實的,也都是虛假的,因為生活本身便含有太多無可驗證的成分,以及無法保值的關係,房間實際上是存在也不存在的,真正存在者是孤獨,是想像,是精神的崩奔,是人與人之間無法彼此靠近以及永遠的暫時狀態,可以說,所有人都共有著一個房間,而每個人又都各自成為一個房間,房間中的房間,彼此扞格、碰撞,卻又如宇宙間各星球般不斷遠離,例如〈我不在那裡〉: 他們進我的房間 一個個幻想完 就走了 留下幾個杯子和海浪的聲音 天還可怕的亮著 落地窗很乾淨 那麼努力去弄髒 我還不敢看 天還可怕的亮著 用一種想像的方式關燈 他們帶著想像而來 海浪聲杯子濺出水滴 我閉上眼睛 「蓋一棟房子要多少房間 房間裡有多少房間」 我閉上眼睛 又殺了幾個他們 他們死在各自的房間 我不在那裡 而活於房間之人,畢竟懷抱著救贖的願望,只是救贖究竟是向上飛升,或是往下沉淪,最終仍舊維持著各人為各人的房間的狀態,即使是親近的戀侶亦為如此,但在無償付出的愛情裡,或是在某個人願意給予短暫擁抱的救贖時刻,牆便能夠被跨越,床便成為搖蕩的浮舟,使我們感覺自己彷彿能夠抵達另一處,即使那僅僅只是暫時的歡愉,如這一首〈開房間no.2〉: 我想牽她的手 但她卻先牽了我的手 去那麼近的地方 像回到床上 我將乘著床 去遙遠的另一個房間 她托起我的腳 輕觸我臉頰 後來才知道我將遠行 去牆的另一邊 詩集中的壓軸作〈保佑所有已經蓋了的房子和慈悲的空地〉,則以禱詞體的形式,出奇溫柔地表述著一個生於此世者,對於生存空間的思考與眷戀。 不同的生命體,同質的命運處境,最後我們所能賴以維生者,或許只有自我心中小小的神,而我們對那樣的神祈禱,為我們生活的房間祝福,為我們所遭遇者祝福,為所有擦身而過或深深進入我們的身體與生命之人祝福。我想這是詩人最極致的溫熱,在房間與房間之間,在人與人之間,在自己的之外與之內,即使再孤獨再惶惑,最後有個房間可以待著,畢竟還值得分泌一點點溫柔,發自我們老去的破損的心── 保佑那棟我免費居住的房子 保佑門前空地 保佑命運在門內門外 跳著舞著 保佑我置身事外 保佑我想起 將洗未洗的身體 該寫未寫的信 蓋了的房子慈悲地成為空地 郵差在樓下 星星在手上 酒瓶或帆船游向陸地 保佑所有的男人和所有的女人 保佑他們曾經的孩子 孩子 曾經是保佑我們的女人和男人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寧靜的海 【評】 擁有一個房間或並不 ◎崔舜華 讀《開房間》,對我來說,空間於焉成為最關鍵的字眼。細察這本詩集中,對於房間以及構成房間的組件:牆、窗、門、房間之內的房間(例如浴室、餐廳)……彷彿詩行也成為鋼骨泥架,骨與架的縫隙之間,從線到面,填積那面者是求生(或苟生)者的血肉。 《開房間》這本詩集的審美向度,摻帶著濃厚的存在主義式的頹靡與積極,反覆實踐的虛無,反覆履行虛無的某種企圖。如〈起居生活〉: 而我們 我們只是反覆 布置再次布置這個房間 輕敲牆壁 聽見樓上或隔壁 有人割了木頭 有人關了衣櫥 有人將門上鎖 看不見其它 我們可以安心住下。 尋找生存的庇護的居所,但那居處又是如此孤獨而詭譎,家徒四壁,清白無物,空間與空間之間存在著斷裂與溝壑,那是生存其中者不得不承擔的空虛與孤詭,例如〈門〉: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盡是虛無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盡是妄想 他告訴自己 是最後一次 他開了門 又開了門 他不知道最後 何時成真 他不知道真話 虛幻的成分 但他終於可以久久待在這個空間 他審視一切空無 像審視自己內在 有時 他僅僅坐著 等待絕望的時刻到來 大多數時候 僅僅坐著 門是開啟,也是關閉;門是接納,亦為拒絕。身處其中者與關/開門所造致的空間的狀態合而為一,內在的虛想外部化成為房間的空無。就像同一首詩的後半: 他僅是坐著 大多數時候 在那個人們告訴他 而他早就知道的 四面牆 一道門 那個空間裏 多數時候 他僅僅坐著 他僅僅坐著 並且承認 那個過程 他有些害怕 然而,我不覺得《開房間》這部詩集的主軸思緒是空無的,比起物質空間的空蕩困頓,生存者在空間中求生的姿態──反覆地繞行、站立、坐下、開門與關門──在在表述了某種現實情態下,當代人的生存情境。就像一齣齣短篇舞臺劇,我們可以讀見在詩人乾淨無贅的語言之下,對於生活本身的思索,以及對於人的孤獨狀態的探索。因此,日常之物與日常空間,便成為帶有某些詭譎氤子的演出場合,例如〈我回到房間〉: 我回到房間 所有傢俱都移動了一下 震起灰塵 水杯裡的水 我的眼睛 我回到房間 顏色變淡了一點 關燈的時候 會發光 我摸著牆壁 不舉火把 在裡面繞著迷宮 我不建造迷宮 我的眼睛 有一粒灰塵跑了進去 在裡面繞 繞不出來 後來就覺得安穩 被溶解 流出淚來 我的眼睛 日常中的異常,更多時候是精神上的孤詭,在詩人筆下,房間成為身體,成為心智結構的返照,成為全人類的獨活的意義(與相對無意義)。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置身在這般處境中,無法離開也無法真正返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屬於自己,而屬於這個天地不仁,無所謂芻狗的世界。例如〈說了〉: 比如一直待在房間 沒有離開 聽別人關窗的聲音 我有時也關窗 脫衣透氣 下過雨的家 我說了 找一個地方我待著 讓音樂四溢 聽見對面關窗的聲音 詩人將生活的體感壓縮成一格格的空間(房間),在房間內發生的事情都是真實的,也都是虛假的,因為生活本身便含有太多無可驗證的成分,以及無法保值的關係,房間實際上是存在也不存在的,真正存在者是孤獨,是想像,是精神的崩奔,是人與人之間無法彼此靠近以及永遠的暫時狀態,可以說,所有人都共有著一個房間,而每個人又都各自成為一個房間,房間中的房間,彼此扞格、碰撞,卻又如宇宙間各星球般不斷遠離,例如〈我不在那裡〉: 他們進我的房間 一個個幻想完 就走了 留下幾個杯子和海浪的聲音 天還可怕的亮著 落地窗很乾淨 那麼努力去弄髒 我還不敢看 天還可怕的亮著 用一種想像的方式關燈 他們帶著想像而來 海浪聲杯子濺出水滴 我閉上眼睛 「蓋一棟房子要多少房間 房間裡有多少房間」 我閉上眼睛 又殺了幾個他們 他們死在各自的房間 我不在那裡 而活於房間之人,畢竟懷抱著救贖的願望,只是救贖究竟是向上飛升,或是往下沉淪,最終仍舊維持著各人為各人的房間的狀態,即使是親近的戀侶亦為如此,但在無償付出的愛情裡,或是在某個人願意給予短暫擁抱的救贖時刻,牆便能夠被跨越,床便成為搖蕩的浮舟,使我們感覺自己彷彿能夠抵達另一處,即使那僅僅只是暫時的歡愉,如這一首〈開房間no.2〉: 我想牽她的手 但她卻先牽了我的手 去那麼近的地方 像回到床上 我將乘著床 去遙遠的另一個房間 她托起我的腳 輕觸我臉頰 後來才知道我將遠行 去牆的另一邊 詩集中的壓軸作〈保佑所有已經蓋了的房子和慈悲的空地〉,則以禱詞體的形式,出奇溫柔地表述著一個生於此世者,對於生存空間的思考與眷戀。 不同的生命體,同質的命運處境,最後我們所能賴以維生者,或許只有自我心中小小的神,而我們對那樣的神祈禱,為我們生活的房間祝福,為我們所遭遇者祝福,為所有擦身而過或深深進入我們的身體與生命之人祝福。我想這是詩人最極致的溫熱,在房間與房間之間,在人與人之間,在自己的之外與之內,即使再孤獨再惶惑,最後有個房間可以待著,畢竟還值得分泌一點點溫柔,發自我們老去的破損的心── 保佑那棟我免費居住的房子 保佑門前空地 保佑命運在門內門外 跳著舞著 保佑我置身事外 保佑我想起 將洗未洗的身體 該寫未寫的信 蓋了的房子慈悲地成為空地 郵差在樓下 星星在手上 酒瓶或帆船游向陸地 保佑所有的男人和所有的女人 保佑他們曾經的孩子 孩子 曾經是保佑我們的女人和男人 保佑所有遠的事物 寧靜的海 【後記】 造景師(節選) ◎編按:請在腦中將「殺人」代換成「寫詩」,如此你便能進入王天寬寫王天寬的世界/房間。 人們猜測我犯案的動機,我最喜歡的一個說法是:「造景師」為了抗議政府規定公設比例而壓縮了真正的居住空間,反諷地把房間變成公設本身。他是一名反都更者。 我接受這個標籤、誤讀,就像接受父母為我取的名字。 1 房間裡的椅子 想坐你就坐下 承受它 接受它 喜歡一個 你不喜歡的決定 慈悲 荒唐 你想繼續站著 好 2 殺幾個人 做一份點心 睡覺 再做一遍 3 習慣 習慣 習慣 這是我的〈晚禱〉――沒有收在《開房間》裡――也是我的晚禱。習慣習慣、習慣。習慣別人給我的名字:造景師。 研究它。像劃開自己的手,研究血,直到凝固成一個形狀。 一開始王為了保護國,建造城牆、護城河、壕溝、藩籬,各種屏障和拒絕,形成了最早的「圈」。 「王自己必然就是一個完美的愛國主義者。」 造景師的工作,是為王服務,讓那些被擋在外面的東西再現在裡面。讓裡面彷若外面。 小小的復活。 能夠完成這種復活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王是神在世間的代理者。 誰曾說過,我在關係裡像王,不是我無從選擇而被遺傳的姓氏――王――但王也沒有選擇。王很卑賤。王每天的糞便都要被太監仔細檢視,品嘗正不正常。王不被允許隱藏自己的排泄物。 誰說過詩人是思想上的王者,誰一定沒有為此便祕過。 「從今以後,我會多吃蔬果、多喝水、以行動代替思考,從椅子上站起來。」 王者詩人向馬桶承諾。但馬桶有智慧分辨真假,不論是免治馬桶還是一般馬桶。 沖水,只沖下水。 除了殺人和寫詩,我花大量的時間坐在我的王座我的馬桶上,沉思。終於明白命運。連環殺手寫起了詩,絕非偶然。像命運和詛咒,幾乎是同一件事。 寫詩的人,不幸的,無法不成為一位連環殺手。 「準備」不是殺人的前置工作,是殺人的一部份。選定好數個潛在的受害者,再從中選中一個幸運之人,觀察ta 的生活起居,ta的環境和語境,ta的性癖好,決定最適合ta的死法和時機……簡言之,審度好需要的切面,再一刀切下去,湧出血……完成一首詩。 因此,這些文字不僅是我做為連環殺手所寫下的遺言;也是寫詩的人――誰膽敢自稱詩人誰敢稱王――寫下的一點詩學。 寫詩的人,在所有不寫詩的時刻,寫詩。如精神官能症患者。 也因此,連環殺手和另一群越來越主流、越來越引起社會恐慌的殺人犯――隨機殺人犯――有著根本的區別。無差別殺人只在「殺人」的時候殺人。 隨機殺人,對我來說,就像寫散文。不,我絕對不是在貶抑隨機殺人犯,更不是貶抑寫散文的人――殺人是艱難的。造句誰都會,但緊緊掐住某人的脖子十分鐘,那要意志和技巧而不只是力量――我偶爾也寫散文,我指的是真正的散文,我從不隨機殺人。但沒錯,我的散文,總跟死亡有關。 「我把死亡特別留給散文,不只留給特別的死亡。」曾寫下這樣的句子。我想說的是:在火星的關照下,沒有人的死亡是特別的。基督之死也不特別,特別的是他無意義的犧牲。無意義是真正的寶藏。為何是火星而不是其他行星,跟它是地球外最適合住人的球體無關,只因它在我寫這篇文字時,永遠抬頭就看到,不知道它他媽的在看什麼。 (永遠是一段多長的時間?) 所以多數人把散文視為最寫實的文類,虛構破壞了它的神話:散文的真誠。隨機殺人犯殺誰都可以,只想讓人變成屍體的衝動。但連環殺手要的更多,殺人是為了獲得別的東西,犯罪心理學家說多半是性。我懷疑。雖然我常邊寫詩邊打手槍。 一個小建議:打手槍用非慣用手,會更爽。 連環殺手有兩個重要的特徵,首先,最具體的,你不能只殺過一個人,一般定義下,至少要殺三人,才夠格稱作連環殺手。但在不景氣的全球環境下,有人提高了標準:生產五具屍體。不然對出版社而言,你就還只是個新手作家,能夠被教化的那種。可假釋的無期徒刑,根本是對我們的汙辱。 其次,你要創造殺人的模式。在美國有黃道帶殺手,在台灣有觀音殺手。模式並非風格。模式是有彈性的執念。你創造一個可供辨識的框架,然後在其中把玩縫隙,誤導警方辦案,讓讀者迷失,走遠,最終引導他們走回正途。 當某些案子,被當作我的模倣犯犯下的,甚至是拙劣的模倣,我知道我終於成功了。 詩的道德:我是我自己的模倣犯。 風格完全是另一種東西。你這樣殺你那樣殺,殺出了某種風格,但其實你只是找到了一個大家最買帳的「模式」。替身。這樣的「連環殺手」往往最出名,因為他的殺人方式預先引人共鳴。他們擁有最多的模倣犯,在獄中情書收不完,甚至還有人想跟他結婚、生子。這種人我稱他們為「網紅殺手」。 都說殺手相輕,但我也有欣賞的殺手。觀音殺手那把火放得真到位,觀音的鼻子就這樣沒了。但觀音真的是他殺的嗎?觀音不是一直像屍體一樣躺著嗎?他只是削掉了觀音的鼻子。結果林務局重新種出一個太高聳的鼻子,變成西方觀音。 白人的審美觀仍舊統治我們。 白人已經不再那麼白了我相信你已經注意到 天然的和人工的和幻想的 陽光 只有幻想的陽光能曬出最好看的棕 我相信你已經注意到 我相信你已經注意到,觀音殺手沒有殺人,就像許多真正的詩人並不「寫」詩。但他們仍舊是完美犯罪的典範。 誰說過不存在完美的犯罪?誰說過完美犯罪在於沒有動機?沒有寫詩的動機。只有寫詩的動作、殺人的結果。永遠都有結果。每個生命都渾然天成,用筆或用刀切割。一不小心,就有了動機。 颶風、海嘯、地震。大自然的屠殺,沒有意念。 「我們必須尊重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一點都不尊重我們。」 這個「不」,不是從人口中說出的不,是無,無有聲音。無有人性。
【序】 他是你的男人 ◎蔣亞妮(作家) 場景是微雨(或是雨後)的拉麵店,王天寬拉開木門進來,戴著一頂男帽(不確定是不是軟呢材質),一把有著美麗傘骨與傘柄的長傘被他放在一旁。他和那些可能寫過詩(也可能沒有)的朋友們說話,我盯著那把傘邊聽他們談話。那時他的詩集還不知在哪兒,但在他第一次找我開房間之前,我已讀了很久,已讀他的詩和人。雖然,那只是一次關於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的邀約,我仍沒有和他開過一次房間(讓你們失望了)。 我們的房間是對話框,不怎麼私密,就和你們在詩裡看到的一樣,有菸與床,重新油漆...
目錄
序/ 他是你的男人 ◎蔣亞妮 將足球踢進房間 ◎廖育正 /輯一 起居生活 普通的一天 沒關係,是上帝 門 我回到房間 窗明几淨 說了 我不喜歡你們 蛇在浴室裡 我不在那裡 最近的黑夜和最遠的白天 長信 本事 /輯二 我們將在上一次見面時腐化彼此 別預期爆炸 我們其中一個不會錯 我們其中一個沒有錯 後來的事 回答 () 倒立的許諾 有話好好說 一般女孩 開房間no.2 我們的時尚愛情 小小的悲傷 小小的悲壯 小樹 愛我的請咀嚼 /輯三 局外人 好看 林奕含 孩子 正常的事 受害者 有時候我們只是想順利的勃起 新牙刷 反尼采 機關+陷阱 父子 /輯四 我忘了為天使禱告,因此天使也忘了為我們禱告 寫給瑞蒙卡佛──同樣帶著尚武精神 末日先生 那些被殺的人 荒漠場景 日常博物館 死於希臘三部曲的安哲 1、2、3、4,四首小詩 /外輯 給石頭的歌 她告訴我新的知識讓我離開時不再害怕游泳 海 凝視的海 保佑所有已經蓋了的房子和慈悲的空地 後記/ 造景師◎造景師 評/ 擁有一個房間或並不◎崔舜華 致謝/
序/ 他是你的男人 ◎蔣亞妮 將足球踢進房間 ◎廖育正 /輯一 起居生活 普通的一天 沒關係,是上帝 門 我回到房間 窗明几淨 說了 我不喜歡你們 蛇在浴室裡 我不在那裡 最近的黑夜和最遠的白天 長信 本事 /輯二 我們將在上一次見面時腐化彼此 別預期爆炸 我們其中一個不會錯 我們其中一個沒有錯 後來的事 回答 () 倒立的許諾 有話好好說 一般女孩 開房間no.2 我們的時尚愛情 小小的悲傷 小小的悲壯 小樹 愛我的請咀嚼 /輯三 局外人 好看 林奕含 孩子 正常的事 受害者 有時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