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作家
胡晴舫(作家、文化觀察者)/作序
許哲珮 (音樂人)
曾珍珍 (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王盛弘 (散文家)
陳思宏 (小說家)
徐嘉澤 (小說家)
羅毓嘉 (詩人)
聯名推薦,一本回歸閱讀本意的小說。
胡晴舫《我這一代人》──
無疑地,又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誕生了。
曾珍珍(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闖越命運與慾望的迷陣,成長是一局又一局致命喋血的遊戲,危機四伏,終止無端。女孩要能活下去,需要小說家賦予她挑戰現實規範的勇氣和超越現實的靈悟,以及最不可或缺的,體認現實之後餘溫猶存的憐憫。早慧的小說家葉佳怡冷眼面對驚懼,藏身在虛擬藝術裡為自己為女孩精心縫製脫身的翅膀。這部小說集可說是她闖關破陣成功脫逃的祕笈指南。她是溺水重生的現代版 Icarus。
徐嘉澤《詐騙家族》
病態的自虐與獨白,不要相信小說家裡的那些人物,那些唯美的笑容都包藏著禍心,你以為小說家是鬼,一路追去要尋個究竟。後來才發覺自己中了小說家的巫術成了魚成了鳥,渴望更多故事,往更多的黑色核心裡去。
陳思宏《叛逆柏林》──
作者從圖像裡拋出通天神仙索,沿著繩,攀爬出這些關於「失落」的短篇小說。作者以趨近翻譯小說的異域文字肌理、超脫寫實的想像質地,提煉親情、性別、科幻,魔幻細節蛛網綿密,想像力陡峭。這些文字角力帶領讀者一直不斷地失去,且無法拾回。閱讀本書,目睹一位新的小說家正式啟程。
羅毓嘉《樂園輿圖》──
葉佳怡的小說是盛裝傷害的容器。一座活體的,安置種種傷害的博物館。並且毫不吝惜地打開,讓我們看見過去的暗影如巨鯊般不斷迴游,牠一直都在那裡,被捕捉被困縛,但從未被馴化──那是關於成長的諸多密語,盤據在看似安全距離以外的野獸,突然活轉過來,牠的齒牙深深扎進我們已癒合的傷口,快得讓人猝不及防,準確得讓人心痛。
我知道這些故事最後必定要有一個主角死去,
死亡,才是全部努力存活的意義。
容器般盛裝一切經歷的,我們的身體,終會崩解,
才會有人渴求父母的愛,
有人渴求情人的愛,
有人困惑這些愛是否虛幻,
有人改造自己的身體,甚至有人放棄
──於是我們永恆地無能阻止,愛與疼痛一次次溢出,流漫成靈魂/故事的影子。
葉佳怡,新生代備受矚目的文學作家。獨特冷調略帶金屬鏽蝕感的文字,建構出以傷害與死亡為核心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熠熠光芒中她冷靜割開黑暗,試著讓更黑的純粹緩緩溢出。
《溢出》的超現實世界沒有邊緣。十二則異境書寫的短篇小說,落腳在「城市」、「房間」、「劇場」、「整形中心/醫院」,四個我們明明熟悉,卻在故事裡變得陌生,不敢指認的空間。
我們不敢指認,因為害怕自己其實也是──
是〈火車站〉裡依靠謠言存在於世的紅衣女孩,孤獨得一無所有,僅剩故事;
是〈魚〉裡以傷口豢養魚群的女人,猛然在那刻暴烈無知傷害,滅絕所有豢養;
是〈白馬〉裡的割靈師,偏執找尋著白馬般幻覺的愛,愛的幻覺;
是〈第三幕:有三個人像的構圖〉裡只剩下符號代稱的女子們,在日常走位中互相愛慕、互相憎恨;
是〈義肢〉裡提供疼痛的「施暴者」/麗,選擇自我殘傷又忍不住華麗地裝飾傷痕,轉生成一切傷害與痛苦的總和。
通過魔幻與現實交錯的過程,最後來到第五章「窗外」。像視線離開超現實畫作,移出畫框返回所處世界,我們準備重新認知這些與愛同生的性慾、歡愉、疼痛、羞恥,甚至是死亡時,恍然明白考驗才正要開始。
當世界所有事物以各種姿態考驗我們,
考驗我們有沒有辦法愛它們、有沒有辦法不顧一切地接受它們原本的樣貌時,
我們該如何回答?
作者簡介:
葉佳怡,台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以及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之前擔任大學英文兼任講師,現為專職譯者。悲觀之餘喜歡果醬、貓和白色封面的書,最痛恨的則是毛筆課和爵士樂。喜歡與痛恨間被我遺忘的事很多,但深信它們從未消失,總還能從各種細節中為我再一次溢出存在的流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胡晴舫(作家、文化觀察者)/作序
許哲珮 (音樂人)
曾珍珍 (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王盛弘 (散文家)
陳思宏 (小說家)
徐嘉澤 (小說家)
羅毓嘉 (詩人)
/聯名推薦,一本回歸閱讀本意的小說。
胡晴舫《我這一代人》──
無疑地,又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誕生了。
曾珍珍(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闖越命運與慾望的迷陣,成長是一局又一局致命喋血的遊戲,危機四伏,終止無端。女孩要能活下去,需要小說家賦予她挑戰現實規範的勇氣和超越現實的靈悟,以及最不可或缺的,體認現實之後餘溫猶存的憐憫。早慧的小說家葉佳怡冷眼面對驚懼,藏身在虛擬藝術裡為自己為女孩精心縫製脫身的翅膀。這部小說集可說是她闖關破陣成功脫逃的祕笈指南。她是溺水重生的現代版 Icarus。
徐嘉澤《詐騙家族》
病態的自虐與獨白,不要相信小說家裡的那些人物,那些唯美的笑容都包藏著禍心,你以為小說家是鬼,一路追去要尋個究竟。後來才發覺自己中了小說家的巫術成了魚成了鳥,渴望更多故事,往更多的黑色核心裡去。
陳思宏《叛逆柏林》──
作者從圖像裡拋出通天神仙索,沿著繩,攀爬出這些關於「失落」的短篇小說。作者以趨近翻譯小說的異域文字肌理、超脫寫實的想像質地,提煉親情、性別、科幻,魔幻細節蛛網綿密,想像力陡峭。這些文字角力帶領讀者一直不斷地失去,且無法拾回。閱讀本書,目睹一位新的小說家正式啟程。
羅毓嘉《樂園輿圖》──
葉佳怡的小說是盛裝傷害的容器。一座活體的,安置種種傷害的博物館。並且毫不吝惜地打開,讓我們看見過去的暗影如巨鯊般不斷迴游,牠一直都在那裡,被捕捉被困縛,但從未被馴化──那是關於成長的諸多密語,盤據在看似安全距離以外的野獸,突然活轉過來,牠的齒牙深深扎進我們已癒合的傷口,快得讓人猝不及防,準確得讓人心痛。
推薦序
溢出是成長的開始 /胡晴舫
葉佳怡的《溢出》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但也能當作同一個故事閱讀。故事裡,蠶蛹化蝶,女孩逐漸蛻變成女人。
粗分五類的十四個故事,標的了不同的女性生理階段,近距離親密記錄、表述且分析了女性成長歷程。當小女孩學蝴蝶展翅,伸出雙臂想要觸摸世界,她與世界的纏鬥才正要開始。喝了長大藥水的愛麗絲無法控制自己身體放大,急速變形,手腳拉長,胸部隆起,原本提供保護的家庭很快變成綁手綁腳的束縛。等愛麗絲的大頭粗魯衝破了屋頂,放大了的腳已經一半踏出了家門,發現外頭有頭不知名的半人半獸等著她。她戴起紅帽,小心翼翼穿過林子。那片林地是惡夢險境,還是美麗祕境;眼前那頭渾身是毛的生物是她應該信任的旅伴,還是她必得閃躲的敵人。白雪公主的玻璃棺木就放在森林中央,女孩期待白馬出現,女人卻等來了一匹棕黑色的土狼。
我個人其實一直有點抗拒「女性書寫」這個標籤。我想,世上任何稍有志氣的寫作者大致都會討厭遭人簡化歸類,嚮往創造自成一格的文學局面,企圖打破文體以及所有文類,在世上現存的作品之外,苦苦尋求(或發現)某種詮釋世界的新角度。葉佳怡初試啼聲的第一本作品《溢出》,顯然表露了上述的種種文學野心。
無奈,為了介紹這本作品,我不得不先拋出女性書寫的引子,因為作者本人的寫作思路驚人地清晰,她很清楚她在做什麼,作為讀者很難迴避她想要傳達的訊息。
帶有女權自覺的女性書寫在台灣已有一段堅實的歷史。由於意念先行,不少女性作者都在自己的作品刻意鑲嵌了許多意象與種種寓意,為了對抗依然無所不在的傳統父權,讓自己的身體與性別從僵固的社會制度中解放出來,小說主題往往明確,道德勸說意味濃厚,語言犀利且悽厲,包涵大量的女性身體探索與情慾摸索,不惜場面驚悚,以求警世效果。在此,小說只是手段,革命才是目的。年輕世代的葉佳怡這一系列短篇小說乍看是此種脈絡傳承,簡直是完美的大學女性主義講義,然而,細讀之後,便會看出她作品畢竟已經長出了不同的花葉。
在首篇〈長巷〉裡,母與女、父與女已不再必然以性別來分陣營,反因性別而產生了交織錯雜的身分認同與情感投射。同樣身為女性的母親與女兒既同謀又競爭,面對父親這個家中唯一的男人,雖保有傳統的盟友關係,卻也蓋不住女性之間的爭寵本能。到了〈燈〉,原本總是跟著母親愛其所愛、恨其所恨的小女孩終於發現「……所謂的人生階段,就是當妳發現,事情和妳之前想的都不一樣」。她終得睜開雙眼,由自己的眼窗去觀看世界。
可是,世界是什麼呢?世界其實是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要經過對比男人之後才能像水面的倒影悠悠顯像。女人終究要走出她幻想的「房間」,去到現實世界跟男人交手。然而,有趣的是,在「劇場」章節的三個故事〈持書的女人〉、〈舞蹈〉、〈有三個人像的構圖〉,理應跟男人交手的女人卻依然在跟女人交手。看似是「女人落敗給男人」的愛情遊戲,從頭到尾還是專屬女人的憂鬱:「啊,獨白,獨白真的很重要。我知道了,那個男人必須是假的,是不存在的,那女人從頭到尾其實都只是在進行一種虛妄的獨白。」〈第三幕:有三個人像的構圖〉
「整形中心/醫院」隱喻了女性想要形塑自我人生的渴望。想長角就長角,哪天不喜歡了,拔掉就是了。但是,若要認真戀愛,與愛欲對象嵌合的經驗仍然混合了痛苦與愉悅。情人是心靈的「施暴者」,讓我們有「一種不停傾斜的夢幻」(義肢)。嚮往帶來快感的痛楚,人們自願四處去找「施暴者」來凌虐自己。「那是我的第五個情人,他用一種叫做線鋸的工具,正在慢慢割斷我的大腿」(義肢)。本來追求疼痛的人終於膽怯了,發現自己成為一個怕痛的人。
及至最後一篇〈女系公寓〉,長大之後衝出家門、經歷了戀愛與生產的愛麗絲再度回到了家庭。家庭是城堡,逐漸失去性癥的婦女用一種隱而不顯的手段管理自己的領地,男人全成了肥胖的廢物,出入公寓躡手躡腳。
葉佳怡擅用文學隱喻,巧心勾勒意象,大膽實驗形式,經營自己的詩意語言,字裡行間閃耀智性的光芒。作品的諸多細節,處處可見作者的苦心造詣。我個人最喜歡〈火車站〉,卻是因為該篇有種古典的美感,雖然也有粗樹枝、經血以及對女性情慾的懲罰,但,這篇更像整本書的濃縮,簡單而深邃,道出了女性成長的所有一切不可言說,且保有了小說的特性。
無疑地,又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誕生了。
名人推薦:胡晴舫(作家、文化觀察者)/作序
許哲珮 (音樂人)
曾珍珍 (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王盛弘 (散文家)
陳思宏 (小說家)
徐嘉澤 (小說家)
羅毓嘉 (詩人)
/聯名推薦,一本回歸閱讀本意的小說。
胡晴舫《我這一代人》──
無疑地,又一顆閃亮的文學新星誕生了。
曾珍珍(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
闖越命運與慾望的迷陣,成長是一局又一局致命喋血的遊戲,危機四伏,終止無端。女孩要能活下去,需要小說家賦予她挑戰現實規範的勇氣和超越現實的靈悟,以及最不可或缺的,體認現實之後餘溫猶存的憐...
章節試閱
〈義肢〉/節錄
費羽終於看到那張蒼白的臉,然而最讓他驚訝的並不是那張臉和他想像中的有多麼相像。
最讓他驚訝的是麗的身體,那是一座華麗又衰敗如同經過時間摧毀的遊樂場。麗有著深色木頭製的整隻右手臂,藍色塑膠製的右手上面貼著各色鮮艷的貝殼指甲;左手上臂還是原本的肉體,但下臂連到左手掌是米色陶瓷,手指則由透光的淺色珠子一粒粒串成,運動起來比左手的藍色塑膠還要靈活許多。麗穿著極短的短褲,因此費羽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麗的右邊大腿仍是肉體,但右小腿及左邊的整條腿卻已經是金屬;兩邊的腳掌與腳趾則連形狀都早已放棄,完全做成高跟鞋的樣子,於是麗不用穿任何鞋子,因為麗本身就包含了高跟鞋,而且鞋面還焊上了金屬製的偽鑽及羽毛。只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原本應該排成花狀的鑽掉了幾顆,羽毛也沾了油膩的灰塵。
麗看著他,什麼也沒說。費羽則是沉默了一陣,終於盯著麗不是琉璃眼珠的原生右眼開口問了,「我在這裡可以找到我要的嗎?」
麗以施暴者的姿態接受了這個暗示性的問句,轉身讓他進入房內。
費羽站在房間中央,右手邊就是他之前看到的窗戶,前面則擺了一具跟麗幾乎一模一樣的等身人偶。他突然明白了,剛剛他看到的是這個人偶,是麗的替身。
然而房內沒有螢幕,他之前看到幾個類似螢幕的發亮方塊恐怕是其他房間在窗玻璃上的反射。除了桌子之外,四處還散落著許多椅子:單人座的木頭椅子、單人座的金屬椅、合成纖維玻璃製的長凳、輕乳膠沙發……一張一張散落在空曠的房間中。雖然整體而言稱不上熱鬧,但對於施暴者來說,這房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麗本身也太過顯眼,他完全無法想像麗要怎麼安全逃過執法者的追捕。
「請問,你有……」
麗對他擺出安靜的手勢,代表左手食指的淺粉色珠子在嘴唇前微微彎曲。
「挑一張椅子。」麗的聲音非常輕柔。
「我提供的服務不太一樣,你得先聽我解釋。」費羽選了輕乳膠沙發,縱容自己的身體陷入那一團有形又無形的物體中。麗則拉了一張木頭椅子到他面前,坐下時胸口剛好與費羽的視線對上,他於是發現麗的輕薄罩衫下有微微突起的乳房,但看不出來究竟是真是假。
「在我這裡,所有的隨機或巧合都必然有它的解釋。」
「我只提供我的痛覺,而且這些痛覺都是我規劃過的。」
「你有看到窗戶那邊的人偶吧?」費羽小聲地說「有」。
「那個人偶就是我所有痛覺的載體,裡面依照身體部位裝載了對應的生物記憶體。你想要體驗哪邊的痛,我們就把導線插在哪裡,然後你就可以體會到我曾經體會過的某一段痛覺。」
「結束後,我們會討論那段痛覺,我會告訴你更多有關的技術性細節。」
「如何,你願意接受嗎?」
費羽本來還想問些什麼,但看著麗對他淺淺微笑的眼睛,突然覺得自己現在說什麼都顯得愚蠢,所以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麗招呼他到那個背對著他們的人偶身邊,將費羽每次在施暴者房間常常使用的有機性導線遞給他。他清楚知道紅色那端必須插入記憶體,於是在瀏覽過人偶全身各式各樣的插孔之後,他先選擇了左手食指的中段。
「那麼,現在先回到你的沙發,剩下的由我替你服務。」
費羽坐回沙發,身體卻無法像以往期待痛楚一般地既興奮又放鬆。麗說痛覺都來自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麗有辦法獲取自己每次就醫時的疼痛紀錄?就算是這樣,那個人偶身上的插孔也未免太多了。光是左手他就看到至少七、八個孔洞,更不要說整隻手臂上排列了多少。他有點緊張、有點焦慮,但既然今天已經尋找了這麼久的痛覺,就沒有道理在這時候放棄。
他一邊這麼想著,而麗已經將導線另一端的數根細軟針頭精準地穿過他的頭皮與頭骨孔隙,並與所有感受痛覺必要的神經系統建立了連結。麗坐回他的面前,保持著一貫清淡而禮貌的微笑,用遙控的方式啟動了程式。
費羽先是感受到自己的右手食指被重物壓著,剛開始只是微小而不太舒服的痛,卻突然變得異常劇烈。在這個改變的瞬間他才突然意識到,他以前在痛覺體驗前總是會先知道自己選擇了什麼,即將面對什麼,如果是某些過於慢性病性質的痛楚他還會直接拒絕,連試都懶得試。然而麗卻讓他忘了這件事,啊……費羽腦中的思緒快速閃動還沒有到一個適切的段落,他就先感覺到自己的右手指在密集的重物壓迫下由中段被壓碎了,真的碎了。他甚至可以感覺到碎成小段的骨頭在指頭的肉裡突刺刮擦,繼續摳出自己……啊,應該說麗的細小手指當中所剩無幾的血絲。
「是椅子。」麗輕柔的聲音把費羽的眼神重新聚焦回這個空間。
「我把手指放在像是這把木頭椅子的椅腳下,拜託當時的情人站上去,跳。」
費羽發現自己的額頭與脖子滲出了汗。
「再來要換哪裡呢?」
費羽指著自己右邊的大腿根,比劃了一下,又覺得不太對,急急地將手臂揮向人偶。
麗一副溫柔理解的樣子,替他將導線的紅色那端插入人偶的右大腿腿根。費羽看不到人偶正面,只看到麗恬靜工作的側臉。然後他發現人偶某些部分的顏色和麗身上的顏色不太相同,幾個區塊的油彩也有反覆塗刷的痕跡,可以想見這個人偶真的跟了麗很久,久到一切都顯得無可避免地復古。
麗將導線接好,直接啟動了程式。費羽立刻感受到自己大腿根被突兀地割傷,忍不住喘了一口大氣。外面的天色已經幾乎全暗,窗外許多其他窗戶都亮了起來,一方方切割過的光線就這樣或大或小地投射進房間。麗對於這樣渾沌不明的黑暗卻無所謂的樣子,仍然帶著沒什麼情緒起伏的表情,在費羽因為腿根一下又一下精準而細緻的割裂感顯得驚疑不定的同時,麗突然就隨意而溫柔地跨坐在他身上。
「那是我第的五個情人,他用一種叫做線鋸的老舊工具,正在慢慢割斷我的大腿。」
痛覺體驗啟動的時候,真實體驗會變得較為遲鈍,無論碰觸到什麼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棉絮。於是費羽感覺麗跨坐在他身上的下體似乎既硬又軟,或者是,有些部分堅硬,有些部分柔軟,總之令人迷惑。麗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細言細語地解說著,是唷,線鋸是一種古老而無效率的工具,儘管我事前早已將它磨利,但還是很難在皮肉上保持一條完美的直線,對呀,所以你才會一直有那種肉塊被扯開的感覺,嗯、嗯,到骨頭了嗎,骨頭就真的不能用線鋸了,我們換了比較強一點的電動鋸,當然、嗯、當然跟醫院或整形中心用的那種雷射鋸不能比囉,它會發出巨大的運轉聲、嗯、像是吱吱吱吱吱吱吱吱這樣的聲音,什麼,你是擔心我嗎,不用擔心,我當過醫生,也有整形研究員的執照,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嗯,對呀,好暗呢,那時候我們也割了一整個晚上,真的好暗……
費羽從來沒有感受過這麼久的疼痛,他隱約覺得這樣不對。儘管痛覺體驗一直以來都是犯法的行為,但從來沒有讓他不安,或者說,從來沒有引發他任何情緒。然而現在有一條界線被混淆了,他同時疼痛,同時又覺得疼痛以一種麗的姿態侵入他的身體,他開始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唯一知道的是,他停不下來。
於是一整個晚上,費羽還嘗試了被石斧砍斷的右手腕,被老式車床壓斷的左膝蓋,以及被徒手挖出的左眼球。清晨的曙光照進來的時候,費羽要求查看人偶衣服底下尚未嘗試過的插孔,但麗只是輕輕縮在他的身邊,眼神看起來有點迷茫。
「你應該走了。」
「還想要什麼,就看你會不會再遇到我吧。」
〈義肢〉/節錄
費羽終於看到那張蒼白的臉,然而最讓他驚訝的並不是那張臉和他想像中的有多麼相像。
最讓他驚訝的是麗的身體,那是一座華麗又衰敗如同經過時間摧毀的遊樂場。麗有著深色木頭製的整隻右手臂,藍色塑膠製的右手上面貼著各色鮮艷的貝殼指甲;左手上臂還是原本的肉體,但下臂連到左手掌是米色陶瓷,手指則由透光的淺色珠子一粒粒串成,運動起來比左手的藍色塑膠還要靈活許多。麗穿著極短的短褲,因此費羽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麗的右邊大腿仍是肉體,但右小腿及左邊的整條腿卻已經是金屬;兩邊的腳掌與腳趾則連形狀都早已放棄,完...
作者序
溢出死亡之外/葉佳怡
偶爾你目睹身體幻滅的過程,並驚訝於身體往往比靈魂強悍。比如一個人因為癌症漸漸枯槁,必須用盡全力才能撐起意志,身體卻從一開始就不妥協。它痛得劇烈、它嚎叫、它要人們趕快做些什麼。然而靈魂在死亡面前多麼有限,曾經以為擁有的智慧也往往無法扭轉局面。於是我們往身體注射嗎啡,跟它說:嘿,別喊了,你必須安靜下來,別再干擾內裡早已斑駁衰敗的靈魂。然後人們便開始等待,等待身體放棄,就成為該成為的人。
如果遇上的是可療癒的疾病,那便是死亡的暗示。在那些時刻,我們觸摸到定義自我存活的邊界,於是需要的便不是嗎啡,而是更多提醒你足以超越死亡的徵兆。就我而言,我只能寫。我的信念非常庸俗,於是只能剽竊大家喜愛的瑪格莉特.愛特伍:「不只是部分,而是所有的敘事體寫作,以及或許所有的寫作,其深層動機都是來自於『人必有死』這一點的畏懼與驚迷——想要冒險前往地府一遊,並將某樣事物或某個人帶回人世。」
只不過有時過於天真,我會想把死去的自己也帶回來。想把那些在每個階段,因為時間、因為與環境交融又分離(或者相反)、或者因為記憶之侷限而必須死去的自己一次次帶回來。
(趁著一切消逝前,留下一些定義外的生命。)
於是這本書內有四個空間、四個人生階段、四個狀似明確又極其隱晦的主題。從幼年與家人的糾纏,到少女對情愛的想像與複頌;然後又從成年女性與性別之間的衝突與悖論,到一切往外延伸的未來想像。當然,這種說法描述的也不過是培養皿內的世界,不過是我從外界取了一些菌種,塗上營養基質,然後觀察它們如何擴展成花花綠綠的世界。
換句話說,我能向你描述菌種,卻無能為你描述長出的世界。在每個世界之前,我和你們一樣,都不過是看著文字從畫作中溢出的觀眾。又或者像某些人一樣,我們共同發現畫作吞吃了文字,再為我們溢出靈魂的影子。
(有時我們發現身體被裝入空間,有時我們發現空間被裝入身體,有時我們發現自己被裝入自己,正如同有時死亡被裝入病裡。)
當然,本書的最後景觀出現在窗外,一個培養皿外的世界。那是我們的世界,那是所有菌種共同存在蔓延並將一切染為斑斕的世界。有時那是一幅寫實派畫作,等待你去顛覆一切;有時那是一幅印象派畫作,要是站得遠一些,你幾乎可以看到生命的真相;有時那是一幅抽象派畫作,你被迫不停在當中尋找尚未變形的隱喻;然而有時那就是一切應有的樣子,幾乎像張定格的相片,你無法尋求理解,只能把臉頰貼上去,試圖用所有感官撿拾所有色塊中埋藏的心跳與脈動。
(然而說愛又太矯情,輕易就會失去形貌。正如同美國詩人艾竺恩.瑞琪所說:「……我來要的是:/殘骸而非殘骸的故事/事物本身而非神話」。)
正如同旅行終究是為了回歸,而我們也知道原來的地方再無法和從前一樣。我確實預想過這本書該有的樣貌,但它終究長成了別的樣子,然後驚訝地發現那竟然也是該有的樣子。我想畢竟因為我的心願從未改變:如果死亡無法避免,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溢出,溢出死亡,溢出所有邊界。畢竟邊界是最穩固的,有限制便有超越,因此在末日之前,你永遠不用擔心真正抵達荒蕪。
並因此得以堅韌,得以承受適度的悲觀與死。
溢出死亡之外/葉佳怡
偶爾你目睹身體幻滅的過程,並驚訝於身體往往比靈魂強悍。比如一個人因為癌症漸漸枯槁,必須用盡全力才能撐起意志,身體卻從一開始就不妥協。它痛得劇烈、它嚎叫、它要人們趕快做些什麼。然而靈魂在死亡面前多麼有限,曾經以為擁有的智慧也往往無法扭轉局面。於是我們往身體注射嗎啡,跟它說:嘿,別喊了,你必須安靜下來,別再干擾內裡早已斑駁衰敗的靈魂。然後人們便開始等待,等待身體放棄,就成為該成為的人。
如果遇上的是可療癒的疾病,那便是死亡的暗示。在那些時刻,我們觸摸到定義自我存活的邊界,於...
目錄
溢出是成長的開始/胡晴舫
城市
長巷
燈
火車站
房間
魚
貓頭鷹和小貓
白馬
劇場
第一幕:持書的女人
第二幕:舞蹈
第三幕:有三個人像的構圖
整形中心
角
義肢
透明
窗外
女系公寓
雨的消息
後記
溢出是成長的開始/胡晴舫
城市
長巷
燈
火車站
房間
魚
貓頭鷹和小貓
白馬
劇場
第一幕:持書的女人
第二幕:舞蹈
第三幕:有三個人像的構圖
整形中心
角
義肢
透明
窗外
女系公寓
雨的消息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